❶ 描述能量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
人和動物在物質代謝過程中,不能像綠色植物那樣,直接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無機物,製造成自身的有機物,而是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物,來獲取現成的有機物。那麼,人和動物通過食物所獲取的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物質,經過消化、吸收並進入體內細胞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們是怎樣被機體利用的?人體內這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與自身的健康又有什麼關系呢? 糖類代謝 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澱粉,此外還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食物中的澱粉等經過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以後,有以下三種變化:第一,一部分葡萄糖隨血液循環運往全身各處,在細胞中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第二,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除了供細胞利用外,多餘的部分可以被肝臟和肌肉等組織合成糖元而儲存起來。當血糖含量由於消耗而逐漸降低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並且陸續釋放到血液中,以便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肌肉中的肌糖元則是作為能源物質,供給肌肉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第三,除了上述變化外,如果還有多餘的葡萄糖,這部分葡萄糖可以轉變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給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類的飼料,使它們肥育,就是因為糖類在它們的體內轉變成了脂肪。用填喂的方法使北京鴨在較短的時間內肥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葡萄糖在人和動物體內的變化情況,可以歸納如左圖: 脂類代謝 食物中的脂類主要是脂肪(甘油三酯),同時還有少量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腦磷脂)和膽固醇。 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經過消化,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被吸收以後,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著血液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在各組織器官中發生以下兩種變化:第一,在皮下結締組織、腹腔大網膜和腸系膜等處儲存起來,常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存在。第二,在肝臟和肌肉等處再度分解成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後直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或者轉變為糖元等。 磷脂 人和動物體內的磷脂,只有一小部分直接來自食物,大部分是在體內各組織細胞中合成的。合成磷脂的原料是甘油、脂肪酸、磷酸、膽鹼或膽胺等。磷脂參與構成機體的組織,是構成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以及神經髓鞘的主要成分。當磷脂在體內分解時,所分解的產物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既可以被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也可以轉變成脂肪。 膽固醇 人和動物體內的膽固醇,除少量來自動物性食物外,主要在體內合成,而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器官。膽固醇在體內發生以下兩種變化:第一,參與構成機體的組織,是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以及神經髓鞘的主要組成部分。第二,轉化成其他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如某些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等)、維生素D3和膽汁酸。 脂類中的脂肪、磷脂和膽固醇在人和動物體內的變化情況,可以歸納如左圖: 血脂 血漿中所含的脂類統稱為血脂。它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以及游離脂肪酸等。血脂的含量一般受膳食、年齡、性別、職業以及代謝等的影響,波動范圍較大。我國正常成年人空腹(12h~14h)時主要的血脂含量見左表。臨床上將空腹時血脂含量超出正常上限並且持續升高的症狀,叫做高血脂症。臨床研究表明,血漿中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長時間過高,就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此外,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血脂含量也會明顯升高,因此,測定血脂含量可以作為診斷某些疾病的依據之一。 蛋白質代謝 食物中的蛋白質,既有來自谷類、豆類等作物的植物性蛋白質,又有來自肉、蛋、奶的動物性蛋白質。蛋白質在人和動物的消化道內被分解成各種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以後,有以下四種變化:第一,直接被用來合成各種組織蛋白質,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肌肉細胞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等。有些組織蛋白質的合成速度是非常快的,例如,老鼠的肝臟被部分切除以後,可以在10d~20d內恢復原狀。又如,用同位素測定的方法可以知道,人的肝臟蛋白質和血漿蛋白質,大約十天就更新一半。第二,有些細胞除了能合成組織蛋白質以外,還能合成一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質。例如,肝細胞能夠合成血漿蛋白中的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消化腺上皮細胞能夠合成消化酶;某些內分泌細胞能夠合成蛋白質類激素等。第三,通過氨基轉換作用,把氨基轉移給其他化合物,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例如,谷氨酸和丙酮酸在谷丙轉氨酶(GPT)的催化下,谷氨酸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和另一種酮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稱為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不能在人和動物體的細胞內合成,只能夠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例如,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種: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和纈氨酸。第四,通過脫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為含氮部分(也就是氨基)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為糖類和脂肪。 氨基酸在體內的變化情況,可以歸納如左圖: 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前面分別介紹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過程。在同一細胞內,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共同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例如,糖類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可以通過轉氨基作用,生成相對應的非必需氨基酸。但是,由於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蛋白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過脫氨基作用等,轉化成糖類。例如,丙氨酸可以通過脫氨基作用先形成丙酮酸,再轉化成糖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類。不僅如此,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除了能轉化外,還相互制約著。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一般情況下,血糖的來源和去路能夠保持相對平衡的話,就會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對穩定(如圖)。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mg/dL~120mg/dL①的范圍內。人在飢餓初期,血糖含量會暫時降低,這時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並進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復正常。人在長期飢餓或肝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血糖含量降低(50mg/dL~60mg/dL)而得不到補充,就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這時如果能及時吃一些含糖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濃糖水,就可以恢復正常。但是,如果聽任上述情況繼續發展,就會出現驚厥和昏迷等。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呢?這是因為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是,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要隨時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氧化供能。當血糖含量低於45mg/dL時,腦組織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供給而發生功能障礙,出現上述低血糖晚期症狀。這時只要及時給患者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對於不能進食的人來說,僅靠點滴輸入葡萄糖液,能夠長期維持他的生存嗎?參考答案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多食少動,使得攝入的供能物質(如糖類)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質少,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不但由食物中來的脂肪可以儲存在體內,而且體內過多的葡萄糖、蛋白質也可以轉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這樣就導致了肥胖。這種肥胖可以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鍛煉等措施來治療。對於某些因遺傳或內分泌失調等而引起的肥胖,則應該上醫院診斷治療。 在營養物質代謝過程中,脂肪來源太多(如高脂肪、高糖膳食)時,肝臟就要把多餘的脂肪合成為脂蛋白,從肝臟中運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肝臟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減少時,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順利地從肝臟中運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臟中的堆積,形成脂肪肝。這種情況會影響肝細胞的功能,長期發展下去,可能使肝細胞壞死,結締組織增生,最終造成肝硬化。合理膳食,適當的休息和活動,並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人體每天都必須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兒童少年、孕婦以及大病初癒的人,食物中更應該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各種蛋白質中所含氨基酸的種類是有差別的。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比較齊全;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缺少人體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玉米的蛋白質缺少色氨酸、賴氨酸,稻穀的蛋白質缺少賴氨酸。如果人的食物種類過於單一(如只吃大米),體內就會由於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而導致蛋白質合成受阻,而出現營養不良。豆類蛋白質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較豐富,因此,在以大米為主食的同時,摻食豆類食品,可以提高對攝入蛋白質的利用率,改善人體的營養狀況。 一、判斷題1.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類供給的。( )2.人體內並非只有肝臟和肌肉能夠合成糖元。( )3.人體內的脂肪主要是來自食物中的脂肪。( )4.在人和動物體內,除了水以外,含量最多的物質是蛋白質。( )5.在一般情況下,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同樣,脂肪也可以大量轉化成糖類。( )二、選擇題1.血糖的主要來源是[ ]A.食物中的糖類;B.肝糖元;C.肌糖元;D.甘油。2.下列物質中,可以轉化成維生素D3的是[ ]A.甘油三酯;B.脂肪酸;C.磷脂;D.膽固醇。3.人和動物體內的主要能源物質是[ ]A.脂類;B.蛋白質;C.ATP;D.糖類。三、簡答題有人說:「喜歡吃肥肉的人容易患脂肪肝」,這種說法對嗎?
❷ 動物激素直接參與代謝嗎
動物激素是生理調節物質,不參與調節,並在體內(肝臟或靶細胞)失活,一般僅向組織細胞提供調節信息,不提供物質和能量,所以只能間接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而不能直接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
❸ 動物激素的作用機制
(抱歉 圖貼不上,你最好上網站上自己看吧)
激素的作用機制
(一)動物激素的作用機制
脊椎動物的激素靠血液循環系統運輸。在血液中,激素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相結合,小部分游離於血漿之中,兩者形成平衡的關系。游離的激素分子在循環過程中,一部分與靶細胞結合發揮作用,一部分入肝後為肝所破壞而失去活性,還有一部分則隨尿排出。與血漿蛋白結合的激素分子,可隨時與血漿蛋白分離,以補充失去的游離激素分子。固醇類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素很難溶於水,它們不能游離於血漿中,必須以蛋白質分子為載體在血液中運行。
激素分子周遊全身,與各種細胞接觸,但只能識別它們的靶細胞。這是因為只有靶細胞帶有能和激素分子結合的受體。有些激素的靶細胞,表面帶有受體,另一些激素的靶細胞,受體不在表面而在細胞內部。這兩類激素的作用機制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l.受體在靶細胞內部的激素(圖l)
脂溶性的固醇類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屬此類激素,此外,甲狀腺素也屬此類。
這一類激素都是較小的分子,相對分子質量一般都在300左右,都能穿過細胞膜而進入細胞質中。它們的受體是靶細胞內的一些蛋白質分子。受體是在細胞質內還是在細胞核內,至今難以確定。近來的研究證明,只有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的受體是位於細胞質中的,而性激素,如雌激素、孕酮,也許還有雄激素的受體都是位於核內的。激素進入靶細胞後,就和細胞質內或細胞核內的特定受體分子相結合,形成的激素和受體的結合體作用於核的遺傳物質,而引起某些基因轉錄出一些特異的mRNA,從而發生特異蛋白質的合成,這一過程可稱為基因活化過程。這一類激素的作用時間多數都是較長的,可持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並且大多是能影響生物體的組織分化和發育的,如人的性激素能影響人體性器官的分化和發育等。
2.受體在靶細胞膜表面的激素(見圖)
水溶性激素都屬於此類,包括多肽激素,如胰島素、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小分子的腎上腺素等。此外,前列腺素是脂溶性的,但它的靶細胞受體大概也是在細胞表面的,這一類激素不能穿過細胞膜,故不能進入靶細胞,而只在細胞表面與受體結合,結合的結果使細胞內產生環式腺苷一磷酸分子,即cAMp。由cAMP再引起一系列反應而實現激素的作用。所以cAMP的作用好像是轉達激素的信號。如果把激素稱為第一信使,cAMP就是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在達到細胞表面的受體後,由cAMP「接力」在細胞內繼續傳送,實現第一信使的意圖。這一全過程很復雜,現以腎上腺素、胰島素等為例,扼要說明如下。
腎上腺素與受體結合後,受體被激活而作用於細胞膜內面的腺苷酸環化酶,腺苷酸環化酶被激活而催化ATP轉化為cAMP。cAMP的作用是激活細胞質中的蛋白質激酶。活化的蛋白質激酶通過ATP的供能(磷酸化)而使磷酸化激酶活化,活化的磷酸化激酶又通過ATP的供能而使磷酸化酶活化,而一旦有了活化的磷酸化酶,糖原就可水解而成葡萄糖了。葡萄糖一部分進入血液,一部分還可經糖酵解而產生ATP。與此同時,活化的蛋白質激酶還使細胞質中的糖原會成酶磷酸化,而失去活性,因而細胞中產生的葡萄糖就不能轉化為糖原了。我們知道,腎上腺素大多是在身體處於緊急狀態時,才大量釋放,而釋放的結果則是增加了葡萄糖和ATP,並防止了葡萄糖重新合成為糖原。這就為應急行為(如戰斗、負重、奔跑等)保證了能的供應。
激素的作用過去後,cAMP含量也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胞質溶漿中有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能使cAMP水解為AMP。在激素分泌時,蛋白質激酶使磷酸二酯酶激化而失去活性,激素消失後,磷酸二酯酶恢復活性而使過量的cAMP迅速水解。
至此,激素和cAMP完成了任務,細胞恢復了原初的狀態。
以上是腎上腺素的作用過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過程和腎上腺素的相似。胰島素的作用和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相反。胰島素的受體也是在細胞表面,但胰島素的受體不同於胰高血糖素的受體: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後,細胞中cAMP的含量不但不升高,反而降低。這就說明,胰島素使腺苷酸環化酶受到抑制,因而cAMP含量降低,蛋白質激酶的活性下降,結果糖原水解過程受阻,葡萄糖產量降低。還有人發現,胰島素的作用是使細胞中另一種環核苷酸,即環鳥苷酸(cGMP)的含量升高,而cGMP是與cAMP互相桔抗的,cGMP含量增高和cAMP含量降低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阻止糖原的水解。此外,胰島素也可能有刺激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因而使細胞中cAMP含量下降。
在正常情況下,各內分泌腺都經常分泌少量激素,細胞中也總含有少量cAMP,它們處於平衡的狀態而使體液保持平衡。咖啡中的咖啡鹼(caffeine)和茶葉中的茶鹼(theophylline)能延長腎上腺素的活性,可能是由於兩者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因而提高cAMP含量之故,煙中的尼古丁(nicotine)能促進磷酸二酯酸的活性,因而尼古丁有降低細胞中cAMP含量的作用。
3.受體的特異性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對象,即不同的靶細胞,這是因為不同的靶細胞表面有不同的激素受體。例如,肝細胞的表面有胰高血糖素的受體、腎上腺素的受體以及胰島素的受體等。肌細胞的表面有腎上腺素的受體,而沒有胰高血糖素的受體,所以,腎上腺素能使肌細胞的腺苷酸環化酶活化,因而能使糖原水解為葡萄糖,而胰高血糖素對肌細胞就不發生作用。
4.級聯機制(cascade mechanism)
激素的作用過程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過程,每一過程都是依靠酶的作用而完成的。由於酶分子可以反復使用,因而第一個反應產生的激酶可以使第二個反應產生更多的激酶分子,而第三個反應產生的酶分子比第二個反應更多。每增加一個反應,就擴大一部分效果,這就是級聯機制的特點(見圖)。
5.腺苷酸環化酶的活化
受體激活腺苷酸環化酶的過程是很復雜的(見圖)。受體並不直接作用於腺苷酸環化酶,而是通過另一種蛋白,稱為G蛋白的媒介才使這一環化酶活化。具體地說,被激素分子激活的受體在膜的脂類雙分子層中與G蛋白相碰而結合起來,結果G蛋白被活化而與細胞質中的三磷酸鳥苷(GTP)結合,這一結合使G蛋白的構象發生變化而能與腺苷酸環化酶結合,使腺苷酸環化酶活化。G蛋白實際是GTP酶。GTP是高能分子,腺苷酸環化酶活化所需的能就是來自GTP的(GTP→GDP)。這一過程有G蛋白參加,是很有意義的,這樣可以取得和級聯反應一樣的效果。一個活化的受體可以連續和多個G蛋白分子相遇而結合,因而有了G蛋白這一級反應,就使激素分子的效果大為擴增。
此外,還應提出,除上述的促進腺苷酸環化酶活化的G蛋白外,還有另一種起抑製作用的G蛋白。抑制性激素與受體結合,就使抑制性G蛋白發揮作用而抑制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結果細胞中CAMP的含量降低。這兩種相反的作用使生物體能更有效地調整它的代謝活動,更靈敏地反應於外界條件的變化。
總之,從激素分子與靶細胞受體結合到產物(葡萄糖)的生成,要經過一系列的連續過程。激素的分泌量是很少的,並且是很快就失效的,但很少的激素分子傳到cAMP,再經一系列級聯反應,效果一步一步地增加,最後的收效卻十分大。有這樣的估計,一個腎上腺素分子可使細胞釋放約1010個葡萄糖分子,而這一全過程雖然很復雜,卻只要一二分鍾就完成了!
6.信使分子
腎上腺素、胰島素等激素,作為信號分子,不能進入細胞,只能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而引起細胞內另一信使分子cAMP繼續起作用,因此激素分子被稱為第一信使,cAMP被稱為第二信使。
在第一信使和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後,第二信使cAMP就開始執行任務,使細胞發生反應。所以第二信使帶來的信息才是細胞「懂得」的信息,細胞才發生反應。
cAMP的作用是在肝臟代謝的研究中發現的,但是它的作用不限於肝臟,它在不同的細胞中能引起不同的作用。例如,ACTH能刺激腎上腺皮質細胞產生並釋放氫化可的松,cAMP是這一過程的第二信使;腎上腺素除了能促使肝細胞釋放葡萄糖外,還能使脂肪組織中的脂肪加快水解,使心跳加快,這些反應也都是通過cAMP而實現的。
cAMP是重要的細胞調節分子。由cAMP激活的蛋白質激酶存在於多種生物的細胞之中,如四膜蟲等纖毛蟲、海綿、水母、線蟲、環節動物、軟體動物、頭足類、龍蝦、海星以及各種脊索動物等。cAMP還存在於細菌和粘菌的細胞中,並且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除cAMP外還有其他的信使分子,其中三磷酸肌醇和Ca2+最為重要,很多植物激素都是以Ca2+為第二信使的。一些動物激素,以及多種神經遞質在和受體結合後也都能使細胞中的Ca2+大量增加,這些Ca2+可再和一種特殊的結合蛋白質,即鈣調蛋白(calmolin)結合,而引起靶細胞的特異反應。但是現在已經查明,在激素和Ca2+之間還有一個中間分子,即三磷酸肌醇。因此三磷酸肌醇才是第二信使,而Ca2+則應算是第三信使了。三磷酸肌醇來自白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它能作用於內質網膜,使Ca2+從內質網中大量湧出,使胞質溶漿中Ca2+的濃度大大提高,高濃度的Ca2+刺激靶細胞,發生相應的反應
❹ 對植物或者動物使用的生長激素能被人體的消化道消化分解么
這個要看激素是什麼類型,比如生長激素是蛋白質,可以被人體消化分解,所有蛋白類的激素都可被胃液分解,但是一些固醇和酯類的就要小心一點了,分子大的結構復雜的可能被胰液或膽汁分解,但也會有些小分子激素不會被分解而進入人體,如果人體整好存在這種激素的受體蛋白,就有可能影響身體正常新陳代謝了。植物的生長調節物質有很多種,比如吲哚乙酸,細胞分裂素,赤黴素等等含量很少,對人體沒什麼危害的
❺ 輸激素後 多久能從人體代謝干凈
看什麼樣的激素了,有的激素在體內半衰期為幾秒,有的為幾天,甲狀腺激素代謝為一星期左右。美女請注意啊,激素不可多用啊壞處太多,較長時間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激素,可對腎臟本身造成一些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腎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與多囊性腎病等。較長時間給予較大劑量的激素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與體溫調節紊亂,會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嚴重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嚴重的副作用和並發症,有些並發症可以直接威脅到病人生命。
激素禁忌部位:面部、乳房、腹股溝、腋窩、會陰等部位。其中面部、會陰部皮膚是人體最薄,血液循環豐富的部位,激素的靶器官多,受激素傷害大,副作用多。而腹股溝、腋窩、乳房等部位出汗多、潮濕,外用激素制劑易吸收,易發生皮膚萎縮。
激素禁忌人群:兒童、老人、孕婦。
❻ 雞鴨等動物體內的激素多久才可以排出體內
3天左右
❼ 動物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會失效嗎 為啥
是的,
激素在和受體細胞作用後會失效,但從代謝到消失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其速度取決於它作用的方式;作用持續時間則取決於激素的分泌是否繼續.
激素的消失方式可以是被血液稀釋、由組織攝取、代謝滅活後經肝與腎,隨尿、糞排出體外.
❽ 動物通過飼料添加劑吸收的激素多久可以代謝
刺激生產成本高,通過口服效果很差添加在飼料中根本劃不來,通常激素的使用都是通過注射。飼料添加劑中對殘留有影響的通常是葯物,常用的預防和促生長的葯物國家規定的停葯期是7天,如果想更完全一些,一個月時間應該基本代謝完了。
❾ 加入魚體內激素多久能代謝掉 知乎
一、一般寄生在魚身體里的蟲子多是腸道寄生蟲,只要將寄生蟲盡量清除干凈,然後用高溫煮15分鍾,就基本能殺死魚肉內的寄生蟲,便可放心食用。二、對於活魚的寄生蟲,可以採用葯物治療的方法。體內的最好用葯餌,腸蟲清、甲硝唑、PPA、慶大、等等,效果很好的;體外的葯也有很多,硝酸亞汞、孔雀石綠、甲基藍、高錳算甲、甲醛、敵百蟲、甲硝唑等對體外的寄生蟲具有效果。對寄生蟲的治療要注意葯的用量及葯浴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的管理,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❿ 將動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的飼料中,人吃了被這樣飼養的家畜、家禽的肉,身體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激素添加到飼料要看加葯時間與劑量、加葯種類、加葯後的停葯時間。比如如果是肽類、蛋白類激素加入飼料基本不會對動物有什麼影響(被消化系統破壞成為簡單的氨基酸吸收了),對人更不構成影響。至於其他激素如果添加、且加葯時間長、劑量大,停葯期不滿足完全代謝的要求,就可能會殘留在畜禽產品中,對人構成影響。影響來說有急性的,比如CLB(鹽酸克倫特羅),可以導致心悸、呼吸急促、頭暈等一系列症狀;也有慢性的,仍以CLB為例,可能導致血液離子平衡失調、肝損傷乃至肝硬化;其他激素可能導致的影響包括內分泌失調(比如性早熟)、肝腎損傷、免疫力低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