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犀牛是什麼動物
、犀牛 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約6千萬年前犀牛就已出現,現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等5種它們體長2-4米,重1000-3600公斤,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犀牛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長在鼻子上,白犀的角最長可達158厘米,一般為60-100厘米。它們膽小,愛睡覺,喜群居,小牛犢十分依戀母親。犀牛的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里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為了趕走這些蟲子,它們要常在泥水中打滾抹泥。有趣的是有一種犀牛鳥經常停在犀牛背上為它清除寄生蟲。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殺,犀牛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目前被列為國際保護動物。
犀牛有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著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方長有單角或雙角,頭兩側生有一對小眼睛。它們雖然軀體大,相貌醜陋,卻是些膽小無害、不傷人的動物。一般來說,他們寧願躲避而不願戰斗。不過他們受傷或陷入困境時卻異常兇猛,往往盲目的沖向敵人。
犀牛由於皮膚鬆弛,皮下脂肪發達,故有許多褶皺,褶皺里鑽進不少寄生蟲,全靠一種小小的犀牛鳥為它"醫治"。若是發現什麼特殊情況,犀牛鳥會驟然起飛,大聲啼叫,似乎在向犀牛報警:"朋友,注意!朋友,注意!"。
犀牛四歲成熟,每胎產一仔,一生也只能生5--6胎,故而繁育稀少,其壽命可長達50年以上。
② 中國有犀牛嗎
中國已經沒有犀牛了,中國的最後一隻犀牛於1972年因人類獵殺滅絕。
現存的4屬5種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瀕臨絕種,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數目最少,約50頭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約1萬到3萬頭。這些居住於亞洲與非洲的犀牛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東亞的犀牛角買家與歐美狩獵觀光者的威脅。
(2)犀牛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關於犀牛保護措施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數量因此而銳減。為了挽救面臨絕種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亞洲犀牛都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中。
1993年,中國政府頒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2018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嚴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製品經營利用活動的通知》,嚴格禁止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以外所有出售、購買、利用、進出口犀牛和虎及其製品的活動。
③ 什麼是犀牛
犀牛的概述:
犀牛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體型僅次於大象的陸地動物。犀牛所有種類的體型都是腿短、體型粗壯,體態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蹄有3短趾,趾尖有寬而鈍的趾甲;除耳尖及耳緣外毛,其他部位幾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
④ 犀牛是什麼科的動物
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zd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所有的犀類基本上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內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容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⑤ 犀牛是什麼動物
犀牛是哺乳類動物 、 最大的奇蹄目動物,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和體形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當今第二大陸地動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非洲。
⑥ 犀牛介紹
犀牛 (犀科動物的統稱):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1、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其中蘇門答臘犀只能在森林深處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物。犀牛用尿與糞堆區分領域范圍。
2、分布范圍:
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3、主要飲食:
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
4、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節,一對犀牛可能在一起生活四個月。每產1仔。孕期15-18個月。幼犀出生後約半個小時才能站立,一個多小時後開始哺乳。一直跟隨母犀在一起到下一隻幼犀出生。小牛犢十分依戀母親。母犀每隔數年產一仔,壽命可達50年。
母犀牛每4-5年生一隻小犀牛,孕期為18個月。小犀牛重達1100磅。犀牛孕期將近兩年,小犀牛要跟隨媽媽生活3年才能獨立生活,而且犀牛每次只能生一胎。因此,犀牛是每4-5年才能繁殖一次。
5、形態特徵:
犀牛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徵: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
(6)犀牛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再加上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葯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1、分布范圍:
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時,只分布於貴州、雲南。
2、種類:
中國原有三種犀牛:大獨角犀(印度犀)、小獨角犀(爪哇犀)和雙角犀(蘇門犀)。
3、瀕危原因:
人們把犀牛角當成珍貴的葯材,同時也將它與象牙一樣用來雕刻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人還將犀牛的皮和血入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由於犀牛數量稀少,因此越發顯得珍貴。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員為了使犀牛角成為官府私有的財產,發出公告,不許民間亂捕犀牛,只許官方獵殺。
這樣,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殺濫捕,他們打死犀牛,當場把犀牛角鋸下,然後多數進貢給他們的上司和皇上,為自己以後陞官發財鋪平道路。當時最多出動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幾十頭犀牛,當時民間一些人為了發財也大量偷獵犀牛。
如此瘋狂捕殺,到了公元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所剩無幾。這時的犀牛角更顯得珍貴,但據當時官方資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僅10年間,官方和民間進貢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這還不包括偷運到國外的。而這之後,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⑦ 犀牛的外形特徵
犀牛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徵: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
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或雙角(有的雌性無角),起源於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長在鼻子上,白犀的角最長可達200厘米,一般為100-190厘米。
犀牛(學名:Dicerorhinus)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 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7)犀牛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犀牛的生活習性:
1、習性
多獨居,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只有白犀牛以約10隻的數目群居。多數時候都會避開人類,但在交配季節時期的雄犀牛,或帶領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會攻擊任何目標,包括人類。
2、領地
犀牛一頭成年雄犀牛佔有大約十平方公里的領地,它經常在領地內巡邏,以防外來者侵擾。但這些雄犀牛通常允許雌犀牛和小犀牛穿過自己的領地。這些犀牛不得不穿好幾塊被犀牛割據的領地,到較遠的地方去尋水覓食。
3、打滾
打滾對犀牛來說非常重要。犀牛在水窪里打滾里是一種不讓蚊蟲叮咬的有效辦法。同時,還可以保持身體的涼爽。
4、食物
犀牛都是草食動物。盡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為食,但它們的飲食方法卻大相徑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寬,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較突出,能採集嫩枝再用前臼齒咬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