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溫水煮青蛙是什麼意思
溫水煮青蛙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哲學道理是量變到質變,就是說數量的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導致本質的變化。寓意是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在優越的環境中也要隨時保持警惕。
霍奇森選定的加熱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鍾1.1攝氏度。他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後,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如果容器允許,青蛙還是會義不容辭地跳出來。
(1)防微杜漸指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
1、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多學習,多警醒,並歡迎改變。
2、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最具威脅。要改變這一切,唯有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
3、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而學習,是能發現改變的最佳途徑的。
『貳』 以《防微杜漸》為題的高三800字作文怎麼寫
防微杜漸做好人明朝都察院長王廷相曾對新御史們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轎夫穿了雙新鞋。恰巧那是雨後,開始轎夫還小心地挑著干凈的地面落腳,但後來一不小心踩進了泥水裡,之後他就再也不顧及新鞋了。新御史們明白,王廷相院長是要告誡他們: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漸,潔身自好。其實,這不僅對新御史們有教益,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惡極,往往是從一個很小的錯誤開始的。河南有一個劉姓女公務員,曾貪污公款數十萬之巨。說起來很可笑,起因是因為她想買彩票沒錢了,於是她便拿了兩元公款去買,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拿了兩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後只要沒錢了便從公款中拿。漏洞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大,最後竟成了數十萬。可誰又能想到,這數十萬的貪污卻是從那區區兩元錢發展而來的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古人所說不假,假使當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兩元錢,想必那位公務員也不會犯下如此重罪。人的心理很微妙,一個人的心理防線也許可以很堅固,但只要其中有一點崩潰,那麼再堅固的防線也就可能轟然倒塌。那個轎夫開始還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他的新鞋,但一旦踩進泥水,就不再顧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貪官污吏,他們往往就是在邁出了錯誤的第一步以後破罐子破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最終走上不歸之路。要想防微杜漸,時刻自持,就要求我們胸中有浩然正氣。有了這股氣,便可以不落於貪婪、慾望的圈子,才不會自輕自賤、自甘墮落。陶淵明有這股正氣,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這股正氣,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於謙有這股正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包拯有這股正氣,鐵面無私,秉公執法。他們正是有這股正氣,在黑暗的官場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有這股浩然正氣不易,時刻保持住這股正氣更難。只有保住了這股正氣,我們才時刻有自持的能力。有人說:「人和動物的一大區別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氣,防微杜漸,潔身自好,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評點:這篇議論文中規中矩。標題就是中心論點,朴實無華而又旗幟鮮明。開頭引述材料,然後由「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漸,潔身自好」的為官之道,很自然地擴大為做人之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警示」。接著分兩個層次論證:先講防微杜漸的重要,反面的事例讓人觸目驚心,人們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較有普遍性;再深入一層,論證怎樣才能做到防微杜漸——列舉史例證明:胸中有浩然正氣。結尾引用恰當,總結全文,也照應題目。別在污穢中沉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純潔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有的人就像那個轎夫一樣,麻木地接受這一切,放棄原來的潔凈,走進更污穢的深淵。若想使自己潔凈,那我們絕不可在污穢中任自己沉淪。有人說,一步錯,步步錯。走錯了那至關重要的一步,再怎樣也無法挽回了。而我卻要說,真正重要的那一步,並不是你走錯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錯之後,仍勇敢地從錯誤的淵藪中拔足離去的那一步。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機會重返光明;這一步的果斷,使你有力量繼續前行。本性高潔的陶淵明在黑暗的官場中掙扎,他想還黑暗以光明,但事實卻是將自己置於一個泛著死亡氣息的空氣里無法喘息。但是這一步的走錯沒有讓自己的內心麻痹,他毅然地從官場抽離,沒有讓自己再處於那黑暗,不讓自己繼續沉淪。於是才有了後來那「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寧靜生活。可見,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淪;抽出來,你就獲得自由。如果像那轎夫一樣,在鞋沾上一點污泥後索性放棄它的潔凈,那潔凈的美好將永遠被污穢所掩蓋。誠然,我所說的不深陷污穢並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面對著黑暗,不能讓自己沉淪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劍,握緊這把利劍,你就有了面對黑暗的勇氣,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當置身污穢的你刺出這拒絕沉淪的一劍,你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高士。你沒有在黑暗中墮落,沒有讓自己在黑暗中沉淪。假若你戰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因為你始終堅持著光明的信念。我們青年人,處於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該堅持什麼,該摒棄什麼,這些都要形成一個正確觀念並始終堅持。即便遇到困擾,感到彷徨時,也不能放棄對光明的追求。須知不能任錯誤在我們的周圍纏繞,不能讓黑暗的荊棘拽著我們沉淪。堅持心的潔凈、靈魂的高尚,做一個不沉淪於黑暗的人吧!你會感受到自由的可貴,高尚的芬芳。評點:本文與前文的立意角度不同,但立意都是確當的。作者認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並不是你走錯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錯之後,仍勇敢地從錯誤的淵藪中拔足離去的那一步。」陶淵明的事例妥當。作者進一步強調「我所說的不深陷污穢並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而是要與黑暗抗爭,這具有更積極的意義。結尾結合自身,表現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社會責任感。作者的語言功底不錯,用散文化的語言說理,文章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不要輕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戶我們在報紙上常常見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過自述,雖然他們犯的罪各不相同,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點,然而他們犯罪卻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開始了一個罪惡的歷程。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爺爺奶奶常用來教導我的有關小偷的故事:同樣也是由不經意的第一次順手牽羊最終變成難以收手偷盜慣犯;又想到爸爸媽媽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壞」事而大罵我一頓甚至暴打一頓,那無非是在告訴我「壞人都是這樣開始的」。俗語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確,很多時候災難、禍害、罪惡並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們在不斷的破壞著我們的窗戶,自己將災難引來,使罪惡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戶理論」所說:「既然是壞的東西,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因此,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戶,盡管怎麼看、怎麼想都不會讓你聯繫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這也正是人們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戶的原因。豈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難沒有第二次,窗戶破了,其他破了也沒什麼了不起,於是窗破屋倒。這個道理宋代的大文學家歐陽修就說過:「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扇破窗,正如一窩螞蟻一樣,早晚會使人生之堤崩潰。過去的人們在失敗後找借口,亡國後找替罪羊,常說紅顏禍水,現在想想,褒姒之於幽王,妲己之於紂王,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樣,所以商亡之後還有周亡。歷史上的現在的眾多貪官污吏,說到底,都是第一筆贓款,第一樁壞事使他們步入歧途,死後也不得復生。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不要到最後才後悔莫及。生活中可能會充滿許多誘惑,眾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時時吸引著我們。這時,我們千萬不能以第一次為借口而走進歪路,最後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戶,不管是誠信、善良,還是寬容、廉潔,這些你一旦背棄,就會不經意地與它們越走越遠,再也無法接近它們。正如人們所說的修好一件東西往往比破壞一件東西要難得多。不要輕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戶,否則小偷將在這里成型,大盜也將在這里蛻化。原諒自己,就是墮落的開始有一位領導幹部「落馬」後感嘆道:「吃了一輩子齋,卻讓一碗狗肉湯沾染了一身清白。」此話讓人想起了老子的名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做人做官要像開始一樣謹慎到底,就不會有做不好的事情。慎初、慎好廉潔自律要慎初,初不慎,就難以善終;要慎好,好不慎,則難以自律。所謂「初」,是指「初次,第一次」;所謂「好」,指「個人愛好,嗜好」。明代督察院長王廷相接見新任御史時,講了這樣一件小事:昨日他進城遇雨,初時,走在前面的轎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為轎夫穿著一雙新鞋。後來不小心踩進泥水裡,便不再顧及新鞋,不管路面贓與不臟,都踩將下去,結果把鞋子完全弄臟。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誡新任下屬,凡事要慎初。新任御史也聽出弦外之音,連稱「終生不敢忘」。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這位身為督察院長官的哲學家王廷相對新任下屬「慎初」的告誡,無論從實際上還是從內容和技巧上,都極為高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從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人犯錯誤也是如此。初之不慎,要想再慎起來,就不會那麼容易了。如胡長清、王昭耀之流,他們貪污受賄,很少有僅此一回的例子,往往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發而不可收,最後自己毀掉了自己。正如那個轎夫,新鞋既入泥水,便不再珍惜。對鞋如此,心靈也一樣,一旦放鬆了警惕,染上了污點,就會放縱自己,破罐子破摔。倘若面對「第一次」時,意志堅定,毫不動搖,不存僥幸之心,堅信貪欲之害,就能不失操守,拒污濁於千里之外,始終做到「拒腐蝕,永不沾」,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終。因此,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變的第一道思想防線。要慎好,好不慎,則難以自律。羅卜白菜各有所愛,領導幹部也會有各自的愛好,但必須做到慎好。尤其對於有損形象或者影響公權的嗜好,更要下決心戒除。還要注意隱好,不要過分張揚個人嗜好,謹防別有用心者「見縫下蛆」,投你所好。胡長清愛好書法,有所圖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豐厚的「運筆費」,進而與之套近乎拉關系撈好處,伴隨著他個人的滾滾財源,也給國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最後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教訓可謂深刻,所以,國家公務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對於個人愛好不能小看,而且必須慎好隱好,強化自律意識。要管住自己的慾望,清心寡慾,經得起各種誘惑;管住手中的權力,用權唯公,用權為民;管住自己的小節,點滴注意,防微杜漸。因此,慎好是保持自律,拒腐防變的第二道思想防線。當前,正值幹部換屆之時,唯有慎初慎好,廉潔自律,自覺加強內功鍛煉,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臟,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戰勝各種歪風邪氣,才能鞏固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廉潔勤政,為和諧社會建設而努力,為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
『叄』 防微杜漸,是什麼生肖
老鼠吧,謹小慎微、防微杜漸都是指小心翼翼的意思,在生肖里,只有老鼠是需要這樣的吧
『肆』 謹言慎行指十二生肖里什麼動物
應該是:鼠
不信看下面介紹:
陽歷2013年11月11日—11月17日,是癸巳年癸亥月的第一周,時令進入亥水當令的冬季,下面我們看看接下來的一周,十二生肖的運勢會有哪些變化呢?
1、生肖鼠:謹言慎行,防微杜漸。
本周生肖鼠依然不見起色,稍有不慎,很容易被是非口舌所糾纏,工作上小人作祟致使身陷困境,多抽出精力小心維系人際關系為好。財運不濟,減少開支多儲蓄。感情易生矛盾,就事論事不要意氣用事。
2、生肖牛:人際緩和,平穩清閑。
這一周生肖牛周邊的人際關系比較穩定,難得清閑平穩,好好調整自己。工作中可是當幫助他人,但要注意及時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財運仍不穩定,小心賬目往來。感情有機會得到發展,得以更進一步。
3、生肖虎:壓力傷神,注意健康。
本周生肖虎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保持心態平穩,很多事越急越做不好,工作上無須刻意追求業績,做好手中的事情,自會有回報。財運平淡,注意減少開支。桃花難現,已有感情顯沉悶,小心維系。
4、生肖兔:良機涌現,主動積極。
這一周生肖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會遇到一些不錯的機會,工作上有望提升一步,此時不可懈怠,要排除一切困難全力前行。財運方面有不錯的收獲。可能因為忙碌而忽略了伴侶,記得好好彌補。
5、生肖龍:形勢晦暗,慎思慎行。
本周生肖龍有些躁動,需要注意言行,否則會與人發生不必要的矛盾。工作中可以收斂一些,太過急進會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財運上值得欣慰,但開支隨之加大。近期要小心,易與伴侶發生分歧。
6、生肖蛇:急轉直下,力求穩定。
這一周生肖蛇運勢一直下沉,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困擾,工作上之前積壓的問題很可能集中爆發,要注意靜心應對,防止疏漏和失誤。財運低迷,恐有破財之慮。感情易起爭端,都冷靜度過這段時間就好。
7、生肖馬:瑣事煩心,圓融以對。
本周生肖馬在忙碌和接受新知識中,會遇到不少瑣事糾纏,頗為煩心。工作上有得有失,總結之後再做打算,與人相處記得圓融以對。財運上或有意外小收獲。情感於平淡之中稍有波折,包容諒解為好。
8、生肖羊:全力以赴,勤勉努力。
這一周生肖羊在順暢之中度過,逐漸提升的運勢中,只要順其自然就好。工作上按部就班,步步為營,此時要投入全力爭取更進一步。財運不錯,但開支計劃會讓你頭疼。異性緣分上佳,但切勿三心二意。
9、生肖猴:多勞多得,少言多行。
本周生肖猴雖然要承受一些壓力,但只要付出就會得到回報,工作中埋頭苦幹與世無爭就好,對待他人少做評論,一心做好自己的事。財運平平,投資計劃可暫緩。過多挑剔和指責對方,會導致情感裂痕。
10、生肖雞:偶有枝節,謹慎以對。
這一周生肖雞周邊局勢漸趨安穩,雖偶有不順,但可通過努力解決,工作上須嚴謹不可掉以輕心,不可參與他人紛爭,獨善其身為好。財運不暢,出門時要小心防盜。亂花迷眼,情感復雜,注意不可濫情。
11、生肖狗:居安思危,遠離是非。
本周生肖狗看起來運勢不錯,或有外界的激勵帶來一陣振奮,工作中勿盲目推進,計劃和穩妥必不可少,要多考慮實現目標的可能性。財運漸有起色,有利可圖。感情易生變數,不要太過計較對方的細節。
12、生肖豬:暗流潛伏,不可懈怠。
這一周生肖豬周邊局勢變得復雜,多有意外之事困擾,還是打起精神小心應付為好,工作中勿生懈怠,少不得事事親為,寧慢勿錯。財運仍有風險,保持穩定最好。感情易退難進,雙方保持些距離為好。
『伍』 防微杜漸,十二生肖是哪個
房謀杜斷[fángmóudùàn]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尚書左僕射」房玄齡,一個是「尚書右僕射」杜如晦。那時,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人們把他們兩人並稱為「房、杜」。《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說: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闢的意見和具體的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在當時看來,房、杜二人同心輔政,是合作得非常協調的,所以人們稱贊他們「笙磬同音,惟房與杜」。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房謀杜斷。與防微杜漸沒有關系
『陸』 關於動物的成語寓言故事,多找幾個啊,表明寓意,記住是關於動物的成語寓言故事故
一、有關「鼠」的成語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傷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顧忌。
【抱頭鼠竄】形容狼狽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窮】比喻技能雖多,而不能專一。
【鼠牙雀角】比喻與人爭誦。
【鼠肝蟲臂】指極為低賤微小的東西。
【鼴鼠飲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沒什麼了不起。
【獐頭鼠目】用以形容一個人的長相姦邪,如獐之頭、鼠之目。與「尖嘴猴腮」義近,但「尖嘴猴腮」僅形容面貌醜陋,而「獐頭鼠目」更強調其人之奸惡狡猾。
二、有關「牛」的成語
【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
【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牛刀小試】形容有才能的人,略顯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為盟。
【牛衣對泣】比喻貧賤夫婦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區林木被砍伐殆盡。(2)轉化其義,形容一個人頭頂光禿禿的樣子。
【牛角掛書】形容勤奮向學。與「懸梁刺股」、「囊螢夜讀」、「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 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頭馬面】(1)形容一個人面貌醜陋嚇人。(2) 比喻行事荒誕凶惡之人。
【牛馬風塵】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風塵僕僕,非常勞累。
【牛溲馬勃】比喻低賤之人或物。
【牛鼎烹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頭不對馬嘴】比喻兩件事完全不能湊在一起,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答非所問。
【汗牛充棟】喻書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復返,毫無蹤跡。
【疤丁解牛】比喻對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對牛彈琴】喻不解風情。
【鑽牛角尖】比喻思想固執,自困於絕境。
【初生之犢】以剛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來比喻初出社會的人,遇事不怕難、不怕惡勢力。
【舐犢情深】形容父母愛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惡子賢。
【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關「虎」的成語
【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縱然傳聞是錯的,也會信以為真。
【生龍活虎】活潑壯勇的姿態。
【如虎添翼】喻強者又得助力而更強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險之至,難免死亡。
【縱虎歸山】縱容惡人,讓他回到自己的勢力范圍或地盤,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聲勢去嚇唬別人。
【卧虎藏龍】喻人才多而傑出。
【虎入羊群】喻聲勢非常大,對方一點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虎口餘生】比喻經歷極大危險,僥幸保全下來的生命。
【虎視眈眈】形容貪婪地盯著,等待時機成熟以便下手。
【虎頭蛇尾】喻做事有始無終,沒有恆心。
【為虎作倀】比喻做壞事的幫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既猛又急,粗魯難看。
【勢成騎虎】喻一個人做了某件事後,想罷手也來不及,有左右為難之意。
【騎虎難下】喻行事迫於大勢而不能中止。
【與虎謀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馮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隻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氣的匹夫之勇。
【談虎色變】原意是指必須親身經歷才有真知;後引申為驚懼某事,談及此事就驚慌色變。
【調虎離山】騙人離開根據地,以期達到某種目的的計策。
【養虎貽患】喻縱容敵人或惡人,給自己帶來後患。
【餓虎撲羊】喻非常貪饞。
【龍吟虎嘯】指龍虎的叫嘯,形容人吟嘯聲非常洪壯嘹亮。
【龍爭虎鬥】形容兩強爭斗,不相上下。
【龍潭虎穴】喻險要的地方。
【龍蟠虎踞】形容形勢雄壯險要的地方。
【縱虎歸山】喻放過惡人,使其再度危害社會。
四、有關「兔」的成語
【玉兔東升】表示時間已經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執成見不知變通。
【兔毛大伯】宋元時泛稱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時被重用,事成後即被毀棄。
【兔死狐悲】比喻同類的死敗,自己也哀傷起來。
【兔走烏飛】比喻日月運行,光陰流逝快速。
【兔起鶻落】(1)形容動作敏捷。(2)比喻書法雄健。
五、有關「龍」的成語
【生龍活虎】活潑壯勇的姿態。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來龍去脈】喻事情的全部過程。
【卧虎藏龍】喻人才多而傑出。
【活龍活現】形容繪畫、雕刻或文字的敘述,極為逼真。
【乘龍快婿】形容一個令人滿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成大器。
【畫龍點眼】喻作畫在重要處添上一筆使作品更加深動。
【蛟龍得水】喻人材得到賞識重用。
【群龍無首】喻群眾失去了領袖。
【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但並非真正的愛好它;引申為浮華不實。
【龍生九子】古代傳說龍生的九條小龍,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龍吟虎嘯】指龍虎的叫嘯,形容人吟嘯聲非常洪壯嘹亮。
【龍爭虎鬥】形容兩強爭斗,不相上下。
【龍肝鳳髓】比喻珍美之菜餚。
【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龍蛇雜處】喻各種好壞不同的人,混雜居處在一起。
【龍鳳呈祥】富貴吉祥的徵兆,多用於結婚證書或喜帖上。
【龍潭虎穴】喻險要的地方。
【龍蟠虎踞】形容形勢雄壯險要的地方。
【龍行虎步】指威儀莊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龍驤虎步】比喻威武軒昂的氣概。
【龍驤虎視】形容規模宏遠。
【攀龍附鳳】喻巴結、投靠有權貴的人向上鑽營。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無用武之地。
六、有關「蛇」的成語
【打草驚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對方有所防備。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將虛幻的事當成真。
【虎頭蛇尾】喻做事有始無終,沒有恆心。
【蛇無頭不行】指烏合之眾和為禍的盜賊沒有首領就無法行動。
【畫蛇添足】比喻無中生有。
【虛與委蛇】勉強應酬。
【龍蛇雜處】喻各種好壞不同的人,混雜居處在一起。
七、有關「馬」的成語: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快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徑不對,必無所獲。
【走馬上任】待日後補充。
【走馬平川】待日後補充。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東西。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害群之馬】喻為害大家的人。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厲兵秣馬】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馬不停蹄】比喻沒有休息,不停留。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單槍匹馬】獨自冒險直進,不依靠別人。
【蛛絲馬跡】喻細小而不明顯的跡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萬馬奔騰】待日後補充。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露出馬腳】比喻露出真相。
【牝牡驪黃】本謂相駿馬不重其外表形象,進一步意謂外表的差異不足計較,應重視其內在實質。
八、有關「羊」的成語:
【亡羊補牢】比喻事後的補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錯的責任。
【羊入虎口】喻危險之至,難免死亡。
【羊腸小徑】山中盤曲狹小的小路。
【羊質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內心怯弱。
【羝羊觸藩】比喻處境窘迫,進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為羊身上所長,比喻所獲之利,其實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異,求學者易入迷途。
【虎入羊群】喻聲勢非常大,對方一點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羚羊掛角】傳說羚羊夜眠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著地,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因而比喻詩文意境超脫不著痕跡。
【順手牽羊】喻偷竊的行為。
【餓虎撲羊】比喻貪饞。
九、有關「猴」的成語:
【殺雞警猴】喻嚴懲某人,以儆戒他人。
十、有關「雞」的成語:
請參考【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牝雞司晨】比喻婦人專權。
【呆若木雞】形容因恐懼而發楞的樣子。
【偷雞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雞不著蝕把米】比喻投機份子圖事不成,反自遭損失。
【殺雞取卵】(1)指統治者橫征暴斂,甚至斷絕人民之生產,亦所不顧。(2) 形容貪心過甚,不知滿足,欲獲大利,難耐小利,乃進而斬斷求利之根基。
【殺雞警猴】喻嚴懲某人,以儆戒他人。
【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處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長材。
【嫁雞隨雞】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寧為雞首】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處大者之末。
【聞雞起舞】指胸懷大志者,能時時警惕,及時奮勵的精神。
【縛雞之力】比喻一個人文弱無力。
【雞毛蒜皮】比喻輕微瑣細之事。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系的人也跟著得勢。
【雞皮疙瘩】皮膚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說話惡心。
【雞皮鶴發】粗皮膚和白頭發,形容老人白發蒼蒼,滿臉皺紋。
【雞飛狗跳】比喻受到騷擾而不安。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指沒有大才,只會旁門左道的人。
【鶴立雞群】比喻才能出眾。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別高大。
十一、有關「狗」的成語:
【白雲蒼狗】喻世事變化萬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時被重用,事成後即被毀棄。
【狗仗人勢】倚仗強者的勢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頭】舊俗謂以狗血澆頭,可使妖魔現出原形。後多指使人難堪。
【狗尾續貂】喻不計才能優劣而濫設官爵。
【狗頭生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絕他人的借口,與「烏白頭,馬生角」意同。
【狗頭軍師】形容愛獻小計的小人。
【狗苟營利】形容到處鑽營而不擇手段的小人行徑。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譏責一個人隨意輕視別人。與「門縫里瞧人」、「有眼無珠」類似。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譏責別人嘴巴不幹凈或修養不夠,胡言亂語,說不出美好良善的話。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沒好報」時所說的氣話。
【狼心狗肺】喻像禽獸般惡毒殘暴的人,或不講道理、忘恩負義的人。
【偷雞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嫁狗隨狗】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雞飛狗跳】形容雜亂亂遭遭之情形。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豬朋狗友】比喻損友。
【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犬牙相錯】(1)形容兩物交界處,參差不齊,互相銜入的形狀。(2)犬牙相制用來形容兩種以上的勢力,彼此互相牽制。
【犬羊之質】比喻怯弱無能之性情。
【犬馬之心】下屬用以謙稱對長上盡忠效誠之心意。
【犬馬之命】謙稱自己的生命。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
【喪家之犬】譏誚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狽。
【蜀犬吠日】喻少見多怪。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系的人也跟著得勢。
十二、有關「豬」的成語: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豬突豨勇】比喻沖突銳利勇猛。
【豬朋狗友】比喻損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犧牲而希望得到大報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兩軍對陣,敗軍奔逃流竄的情狀。
牧豬奴戲
『柒』 防微杜漸是什麼動物性格
漢和帝劉肇 79年—105年,在位17年。屬兔,性格聰明果斷。父劉炟,母梁貴人。他即位時,只有10歲,由養母竇太後執政,從此漢朝由穩轉亂,進入外戚、宦官相繼掌權的時期,和帝在位時期東漢日益衰敗,竇太後排斥異己,讓弟弟竇憲掌權,竇家人一犯法,竇太後就再三庇護,竇氏的專橫跋扈,引起漢和帝的不滿。92年8月14日,漢和帝聯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網打盡,但是也由此進入宦官專權時期。105年2月13日,漢和帝鬱郁而終。漢和帝在位時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發展,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班固、班昭寫了《漢書》。另外,和帝初年竇憲滅亡了匈奴,擴張疆土數千餘里,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捌』 戰爭爆發前有四大預兆,各國都以此為警告,防微杜漸呢
我們總說活在當下,畢竟誰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先來,早在二戰爆發之前,法國人民還沉浸在幸福的生活中。誰也不知道即將有一場惡戰會到來,二戰在一夜之間就爆發了,法國人覺得一點徵兆都沒有。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是沒有任何徵兆,只是他們沒有注意到,現代軍事專家也總結了戰爭爆發前的徵兆,一旦同時出現這4種情況,就離戰爭爆發不遠了。
很多人都覺得國民支持沒有什麼用,其實他們都想錯了,當一個國家進入戰備狀態時,必將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占據輿論制高點,就能獲得國民的大力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對鼓舞士兵士氣有好處。第四種就是囤積大量物資,我們都知道,打仗既費錢也費物資,如果是持久戰的話,消耗量是你遠遠想不到的。即使是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國家,也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如果想發動戰爭,即使國家綜合實力再強,也必須提前很久來准備,從武器裝備到戰備物資,光是准備這些東西就要耗費數年。二戰爆發之前,德國就花了6年放在籌備物資這件事上,以增強國民素質為由,讓青少年參加集訓。等到動員令發布的時候,德國只花了90天就將20萬大軍擴充至400萬。這四種情況分開看都很正常,一旦在短期內同時出現就要小心了。
『玖』 先警鍾長鳴還是先防微杜漸
警鍾長鳴是防微杜漸的形式,防微杜漸是警鍾長鳴的目的,所以順序應該是:警鍾長鳴,防微杜漸。
『拾』 知微見著,防微杜漸什麼意思啊
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知微見著[zhī wēi jiàn zhù]:
微:隱約(微小);著:明顯。比喻知道一個小小的細節就繼續琢磨,洞曉大的影響或結果;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防微杜漸[fáng wēi dù jiàn]:
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是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有苗頭或徵兆時,就加以預防與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防微杜漸歷史典故:
《後漢書·丁鴻列傳》記載了一則故事:東漢和帝即位時僅十四歲,由於他年幼無能,便由竇太後執政,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國家的軍政大權實際上落入竇太後的兄弟竇憲等人手中。
他們為所欲為,密謀纂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
對竇太後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便上書和帝,建議趁竇氏兄弟權勢尚不大時,早加制止,以防後患,這樣才能使得國家長治久安。
他在奏章里說:「『杜漸防萌』則凶妖可滅。」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打算,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任命他為太尉兼衛尉,進駐南北二宮,同時罷掉竇憲的官。竇憲兄弟情知罪責難逃,便都自殺了,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