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
動物、野生動物跟人一樣,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彼此之間的價值是平等的,人類並非是法律權利的唯一主體,動物與人一樣有權享有自然賦予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一樣有其獨立訴求的權利。保護野生動物不只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而給予的一種恩惠和照顧,更是人類對動物應盡的義務。
2.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從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國在1959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1962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3. 人們為什麼要保護珍稀動物
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就等於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就是保護了人類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從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國在1959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1962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4. 我們為什麼要愛護動物
因為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近100年,物種滅絕的速度已超過了自然滅絕速度的100倍,此刻每一天都有100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多種哺乳類動物火絕,還有20多種珍稀動物面臨火絕。
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其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保護的動物的措施
1、加強管理,嚴禁濫捕盜獵。不亂殺動物、不捕捉動物、不販賣動物。不虐待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獵殺須嚴格控制。加強槍支彈葯及狩獵工具的管理,嚴令禁止偷獵、誘捕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種群數量過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動物,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嚴格按照批準的數量捕獵。
2、不破壞他們的生長環境,營造棲息環境,解決食物短缺。在經過充分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規律、繁育、食物鏈等以及鳥類的遷徙規律、繁育特點、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節,對種群數量少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3、野生動物的救護繁育。野生動物的救護實行個體的人工救護,對離群、受傷、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動物以遷地的方式進行人工救護、健康恢復、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維持和壯大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
5. 人類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動物其實就是為了維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態多樣性才能確保食物鏈的穩定。我們在上學的時候,生物課本裡面也闡述了食物鏈穩定的重要意義。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在瑞典北方,植物——麋——狼三者處於平衡狀態。但狼群是北方馴鹿的捕食者,經常遭到當地牧民的捕殺,使狼的數量不斷減少,到80年代初,瑞典的最後幾只野狼也終於告別了這個世界。結果,失去天敵的麋一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原有的平衡狀態盪然無存,它們大量啃食幼齡樹苗,使林業遭受巨大損失。近年來,瑞典政府不得不推行一項獵捕計劃,每年捕殺數以10萬計的麋以保護森林的正常生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因為一個物種的消失導致食物鏈坍塌最後引起的災難。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系統。
6. 為什麼人們要保護動物,動物滅絕了對人類有什麼傷害
我們常說要保護動物多樣性,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我們看來,我們生活的地區沒有老虎、獅子、鱷魚等,環境也沒有什麼變化。
牛雖然有4個胃,但瘤胃是最大的胃,而且瘤胃中沒有胃酸,微生物可以在這里大量生存。牛在吃植物時,會先將吃進去的植物儲存在瘤胃中,此時瘤胃中的微生物會分解食物,分解之後的食糜再經過一系列的消化道,才能真正被食草動物所獲得。而人類的腸道較短,這意味著人類對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人類將要進食更多的食物,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7.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保持生態平衡,比如說老鼠滅絕了,貓頭鷹沒有了食物,它也將滅絕。食草動物滅絕了,食肉動物沒有了食物,就會互相殘殺,最終滅絕。食肉動物滅絕了,食草動物沒有了天敵就會迅速繁殖,植被將遭到破壞,最終也會滅絕。每一種動物在自然這個大的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如果當一種動物滅絕之後,也許靠這種動物為生的動物因為沒有食物而滅絕,從而行成了一個循環,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當動物滅絕之後,它的基因也隨之消失。這給人類探索生物的進化留下了懸念,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動物,不然,在將來的某一天,地球上只有我們人類的話,我們將是多麼的孤獨,當然可能人類也難獨活!
8. 為何人類要保護動物
一般情況下來說,人類之所以要保護動物,也是因為保護生態環境,所以說生態需要一個平衡,如果人類不保護生物動物打斷這個平衡的話,最終會毀滅的也是人類自己,所以說正因為如此才會保護動物,呵護大自然,主要說也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保護動物是基於生態理念,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有利於共同樹立良好的地球環境。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保護動物也基於人類的生態理念,而且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更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一旦打破了這個平衡,那麼就會導致食物鏈崩塌,物種消失也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進而影響外部環境,最終促成災難,最終也是會滅了人類自己。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人類保護動物其實也是保護人類自己,因為動物也是整個生態鏈的一部分,如果人們打破了這么平衡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最終受到傷害的也是人類自己。
9.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罩紗燈。
我第一次看見這兩句話,還一筆一畫抄到書簽上,當然,只是為了情調。倒是,過去也想過,殺害動物到底對不對呢?今天想的多一些,就當個小結吧。
不用說我多喜歡我的小魚,也不用說我救過的小鳥,更不用說我多愛我的蘑菇(狗名),單說前幾天准備午飯的時候,看見在市場買回的圓蔥已經發芽,實在不忍心切掉它的嫩芽再活活炒了它,我就找了個容器把圓蔥養了起來,從動機上來說,愛心之廣之濃足以甩剝奪寵物狗生育權的人整整四條街了。如果世上存在一個愛心黨的話,我覺得我可以憑以上事實遞交入黨申請書了。但是,真正從積極分子發展為預備黨員,我又覺得心虛。因為我又想起兩件事。
第一件事很血腥。幾年前的一個傍晚,和女朋友逛市場,買了條半米長的魚。回到家換過衣服,打開電腦,酷暑的面目隨著夕陽西下已經不再猙獰,樓下的孩子正在進行晚飯前的嬉戲,溫熱的夏風吹乾我額角最後一滴汗時,廚房傳來一聲尖叫!我一個箭步沖過去,迎面抱上兩個箭步跑過來的女友,幸好我比她高一點,就看見了廚房案板上的魚活了過來。當然,說活過來是不對的,因為只是我們誤以為它已經死了。我假裝很男人的說了句「你先回屋」,就一個人站在魚前。我並沒有久久地凝視它,只是順手拿起個擀麵杖,沖著魚頭砸了一下。
第二件事更血腥。 去年春天,一個學生送我九條小魚。我興沖沖地買回魚缸魚食,發現它們根本不用餐。下次跟學生見面的時候我才知道它們都是肉食主義者——素食是不吃肉,當然,肉食就是不吃素,反正我是這么理解的。下課後在街邊就遇見一個賣魚的大媽,我說買魚食,大媽遞給我一袋,我說不吃這個,吃肉。大媽看了我一眼,我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後來買回一些暗紅色的小蟲子,這一次很合它們的口味。當我從那些小蟲子里挑出一些喂給小魚的時候,我想,我去,生殺大權啊!對於小蟲來說,我不也是殺人犯嗎?——殺蟲犯。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要保護動物呢?如果我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那麼,當別人問我,「你為什麼要保護動物?」我可以回答,「因為我有愛心啊!」其實,哪怕我沒愛心,哪怕我在大多數時候都在殺戮動物,別人也管不著,只要我沒違法。可是,我需要想通這個問題。因為,如果我找到保護動物的理論根據,那麼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在別人殺戮動物的時候,站出來勸阻他。就像,當我遇見一個男人正在毆打自己的妻子時,可能我怕自己被打不敢上前勸說,但是萬一我們對話,關於不應該毆打妻子我是有充分理由的。所以,我想找到一個「保護動物是對的」的充分條件,要夠充分才行。顯然,「要有愛心」不是充分條件啊。
找來找去,還是這兩個理由:
二,大家都是生命,所謂眾生平等,用周星馳的句式來說就是,你給我一個殺它的理由先。
關於第一條,對於一隻流浪貓,殺了它還是喂飽它,我相信我知道貓的選擇。可是,對於一頭豬來說,養肥了被殺死,還是自生自滅,你我都不知道它會怎麼選。萬一它說,豬固有一死……我們都覺得吃屎是不好的,可確實有人愛吃,我說真的。我面前魚缸里的魚,我給它食物,我奪它自由,我保護它還是虐待它?它不說我不知道啊。或曰,野生的放養,非野生的包養。可是,人類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讓野生動物難以生存了,如果人類認為自己的發展是天經地義的,那麼只能努力去保護野生動物了,那麼其實,我們是不是已經先迫害了它們?沒辦法了,珍貴的保護,其餘的賤命一條,看你造化了。哎,這也不叫人話啊!養殖的呢,我養殖就是為了要它的命噯,我不養殖改行?喂,我才是你同類噯!殺它一刀痛苦?可是也錦衣玉食噯——錦衣是天賦,玉食是人給的吧,爽一年,一刀結果了它,不幸福,那,你呢,你幸福嗎?我覺得,單從知覺上說,有點單薄。因為問題不是我一手掐著一隻貓,一手拿把刀,問你,我為什麼不能下手。問題是人類和動物一起生存在這個星球上,交集太多。我當然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為所有動物建造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營造人類干預前它們弱肉強食的氛圍,讓它們和諧太難了,給老虎喂兔子誰都下不了手,因為那時我們的道德水平上了好幾個台階,那時的人們講起現在的「馬戲團」,就像我們現在講起過去的「人相食」一樣恐怖,所有養殖屠宰等等跟殺害動物相關的職業全部消失了,就像現在沒有太監了一樣。可是,人為什麼愛別人?是因為愛自己,我愛自己,所以我不想讓別人受到我也害怕的傷害,因為我愛自己,所以我愛那麼愛我的家人朋友,因為我愛我的家人,那麼陌生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他們的感情是和我相通的,所以,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校愛鄉愛人類(後三個是東北大學校歌歌詞……)也就是說,我愛的范圍越廣,需要我愛近處越強。雖然,有人選擇傷害自己性命,就為救一個陌生人,但是那是他個人選擇。我們無法要求一個人,去傷害近處,保護遠處。所以,基於同情心,只能勸說那些虐待動物的人,而不能勸說愛吃豬肉的人和以屠宰為生的人。
那麼,我們衍生一個理由,為了培養人同情心呢?一個小孩連貓都敢殺,豈不是太殘忍了?但是,只有同情心沒有理智的人,對其他人來說,是個禍害!而智識提高了,就會發現,兔八哥不會說話啊,貓和老鼠是騙人的啊,雖然貓吃老鼠喜歡躲起來,但是事實確實是血淋淋的啊。
對於第二條,殺它的理由無非是,我要吃它肉,我要穿它皮,我要拿它做實驗,我不殺它怕它吃我,看著招人煩。……
不能繼續熬夜了,好了,善待動物,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放過動物吧——如果你能——畢竟也是一條命啊。善待一次,自己心裡也舒服一次,素食也健康,別像「君子遠庖廚」那麼虛偽,也別覺得海豚就該為人類表演。睡覺睡覺。
沒扯明白,明天繼續扯。
10.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動物(野生動物)。
推薦下面的文章(節選):
物種的意義
如果保護個體是手段,那麼保護物種、保護地球生態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終極目的呢?
但實際上這兩個命題都很可疑。物種雖然壽命長,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動物每個物種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幾百萬年而已。地球歷史上至少 99.9% 的物種都已經絕滅了,絕大部分都和人類沒有關系。
至於 「保護地球」,則問題更大。其實,沒有哪個物種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種消失後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會波及到其他物種,只有很少數的物種一旦絕滅可能會引發生態系統大范圍的崩盤。但是,崩盤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幾千萬年過後,一切又都會重頭再來。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臉腫,比如發生在大約 2.5 億年前的 P/T 絕滅事件 殺死了海洋中大約 96% 的物種;但是地球又很頑強,不管多慘都能恢復回來,P/T 之後過了 1000 萬年,物種多樣性就超過了絕滅之前的水平。
類似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這有點像一個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麼晃都不倒;換成生態學術語,就是 「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很弱、但恢復力穩定性很強。」 坦率地說,只要太陽系的結構維持不變,我想像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萬劫不復;就連核彈也不能保證消滅所有無脊椎動物。
那麼我們天天強調要維護生態系統圖的又是什麼呢?就像是一個人成長期間摔過了無窮多跤,未來也要摔無窮多跤,為什麼偏要執著於阻止眼下的這一跤呢?
很簡單,地球經受得起生態系統的崩盤,人類可是受不起。雖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每次都恢復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種數目卻不計其數。不要說生態系統崩盤了,脆弱的人類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厘米都招架不住,這讓地球歷史上動輒上百米的海平面變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導出一個結論:我們保護生態,不是像口號里宣傳的那樣是為了地球,而根本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地球其實根本不在乎我們怎麼鬧騰,它有的是時間來恢復;可我們等不及。就算人類沒在災變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復完了人也該沒了。
而如果不考慮 「保護我們自己」 這個因素的話,保護其它野生動物的動機似乎也變得不充分了。人類的捕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猛獁的絕滅,這件事情應該責怪人類嗎 [2] ? 但如果這是人類的錯,三葉蟲絕滅又是誰的錯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硬骨魚考慮一下三葉蟲的感情和生存權 [3] ? 恐龍經受不住小行星撞擊而絕滅了,這又應該怪誰呢?恐龍自己還是小行星? 一種生物適應不了小行星撞擊,另一種生物適應不了人類出現,二者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在一個外星智慧看來,也許是這樣的:如果人類把猛獁象殺光了,那是猛獁象缺乏像蟑螂這樣的適應力。如果人類因為濫殺生物導致自己毀滅,那是人類過於愚蠢、活該倒霉。如果人類通過保護其它物種使自己得以延續,這就很聰明、很高瞻遠矚;但這不是必然結局,不是理所應當,也談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類,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類走上最後一條路。
保護的意義
然而,物種存活與否,以人類的價值確實太難判斷了,畢竟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十分淺薄。而難以具體討論時就訴諸抽象,有了這種常見的思維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說:動物保護不僅僅是為了物種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順應(某個不可捉摸的)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這個總該沒錯吧……
這篇文章不討論其中的自然主義謬誤,只說一下把 「保護」 等同於 「順應自然」 的問題。
順應自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根本無法執行——自然界的絕滅是一直存在的,大災難有絕滅,平時也有絕滅。那麼,假如有一個本來要絕滅的物種被強行挽救回來了,這算什麼情況呢? 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損傷了其它本該繁盛的物種的利益呢? 動物之間是有利益沖突的,比如流浪貓的繁盛通常都會給野生鳥類帶來嚴重的傷害。不管這樣做好不好,這顯然是對自然界的嚴重 「擾亂」。
那麼不擾亂,該滅絕的讓它們滅絕行不行?問題又來了——誰該滅絕呢? 你不作為,就會有其他的人類活動影響;而這些活動影響是永無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貓的地位至今也沒爭出個所以然,它們在野外天然棲息地的生活能力極強,完全不用人擔心,真正的問題在於棲息地本身遭受了嚴重的人為破壞。可是,棲息地本來就是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的,如果人類文明從來沒有存在過,大熊貓會不會因為自然的氣候周期而遭受危險呢?沒有人類的話它們會什麼時候氣數已盡?絕滅之前會不會產生出新的物種?沒有人知道。
所以,實際中的野生動物保護原則其實就一句話: 「盡可能維持現狀」(包括「恢復到以前的現狀」)。因為這樣對人類自身最為有利,環境不變我們才能安安穩穩地發展文化和經濟嘛。這樣做是不是打斷了某個玄而又玄的「自然進程」?
如果把 「自然」 定義為除人類之外的一切,那麼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是 「打斷」。而考慮到人類不過是演化之巨樹上的一個小小旁支,那麼無理由地割裂 「人類」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類中心主義呢?
實踐中的保護
但現實中的野生動物保護的最大困境不是環境倫理,而無一例外在於資源不夠。有限的資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樣平分給每個物種,大概會一事無成;殘酷的現實使得野生動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們會優先把資源投給那些花費小、意義大的野生動物。
生態學上的關鍵種肯定更值得我們去付出,因此,出現了兩個保護生物學里專屬的概念: 傘護種和 旗艦種 。
所謂 「傘護種」,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態學地位,但它們所需要的生存環境能覆蓋很多其它物種;只要有人出錢保護了它,就能連帶保護很多別的物種。這樣的好買賣當然不能放過。圍繞傘護種建立動物保護區始終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方向。
而 「旗艦種」 甚至連生存環境這個要求都可以放寬,它的基本標准嚴格來說只有一條:能賣萌,能招人喜愛,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時滿足傘護種的標准那就更好;若是連帶還有民族象徵、國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貓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最完美的旗艦種(WWF 拿它當徽標不是沒有理由的] ):它足夠奇特,還算珍稀(身為 EN 級別,已經合格了,雖然還有很多物種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來天下無敵,並且還相對容易圈養 ,也能勝任傘護種的角色。
經常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保護大熊貓。確實,大熊貓相對來說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大熊貓本身的宣傳意義、對川滇一帶整體生態保護的意義也是確實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個,但總應該努力爭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種。客觀情況如此,我們只能把某些物種放在優先地位,把資源相對集中在有意義的領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義討論並非空談,我們不得不據此對資源的安排進行取捨。一些保護者太過執著於動物個體、執著於虛無縹緲的 「所有動物的利益」,或者某個不能明確表述的 「自然規律」,以至於花大力氣為某些其實並不瀕危的生物搖旗吶喊,我不能說他們一定錯了,只能提醒他們,這些資源本可以用到更有價值的領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