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蜜灌是什麼動物
大概你說的是蜜獾(mi huang)吧?
蜜獾(學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它們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蜜獾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包括雨林、開闊的草原和水邊,一般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蜜獾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也吃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
蜜獾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要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連眼鏡蛇和黑曼巴蛇一類的毒蛇也吃,並且不止一次吃掉3米甚至更大的南非蟒。
不過它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系。響蜜鴷一見到蜂窩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餚,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
蜜獾因為它的夥伴——聰明的蜜源向導而聞名。鳥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它依靠這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現的蜂巢。這種奇怪的夥伴關系還有待於科學的論證。但是這些人不僅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而且他們也很規律地跟從鳥兒的引導。鳥兒飛來飛去召喚著采蜜人,把他們引導到幾公里以外的一個蜂巢去。研究表明,這種鳥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鳥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對於蜜獾來說——它的祖先也許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和鳥兒建立起了這種關系。
蜜獾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蜜獾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體長約60至102厘米,另加尾長約16至30厘米,高約23至30厘米。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
蜜獾的分布范圍很廣,非洲、亞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中東歐。
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亞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現。吉尼斯世界紀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這種動物表面看起來很可愛,實際上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它很聰明能夠知道敵人的弱點。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睾丸。它也是為數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蜜獾喜歡蜂蜜,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沖進蜂箱—這往往不幸的導致其死亡。蜜獾能殺死鱷魚,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殺手。它只需要15分鍾就可以吃掉5尺的蛇。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鬥。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後進行休息。
一隻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鬆鬆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動范圍超過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覓食,善於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不是它的爪子和牙齒,而是它的兇猛。幾乎什麼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時才能將它制服,因為它的皮毛光滑韌性強,很難傷到體內,,蜜獾同類有自殘現象,尤其對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長到成年。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即使是有毒的南非眼鏡蛇和蝰蛇,蜜獾也能不費太大力氣就得手。蜜獾似乎對最毒的毒蛇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就算毒蛇能咬到蜜獾也沒什麼用,它仍然會被蜜獾吃掉。
不過蜜獾也並不是所向無敵,他們常常死在獅子和花豹的手上。
雌性蜜獾要比雄性蜜獾小一些,它們為了覓食和哺育後代,活動范圍也超過50平方英里。一隻母蜜獾每三五天就要叼著自己兩個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尋找新的洞穴。一旦幼獸能夠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會分開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來降低被捕食者發現的幾率和尋找更多的食物。
蜜獾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系。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著響蜜鴷的叫聲跟著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餚,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
蜜獾因為它的共生夥伴,聰明的響蜜鴷作為蜜源向導而聞名。響蜜鴷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響蜜鴷依靠這位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現的蜂巢。這種奇怪的夥伴關系還有待於科學的論證。因為采蜜人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他們也很規律地跟從響蜜鴷的引導,在鳥兒飛來飛去的召喚下,人們被引導到幾公里以外的蜂巢去。研究表明,響蜜鴷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采蜜人依靠響蜜鴷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
2. 什麼動物愛吃蜂蜜
食蜜動物包括蜜蜂;蜜蟻;蝴蝶;天蛾;花金龜;蜂鳥;吸蜜鳥;部分雀形目:如太陽鳥和啄花鳥;長吻負鼠;部分蝙蝠:例如厄瓜多長舌蝠、索熱爾長舌蝠、長舌果蝠。
蜂蜜含有抗氧化劑是一種有助於減少細胞損傷的重要營養素;大多數動物主要通過他們攝取的食物來獲得抗氧化劑。用花蜜喂養以及在其飛行後測量肌肉損傷的水平,不喂養花蜜的天蛾為對照組。
以花蜜為食的天蛾飛得更遠,但比對照組經歷更少的氧化損傷;以及,它們具有更高水平的抗氧化劑,這對於保護細胞膜至關重要。
(2)蜜是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1、蜂蜜中含有大約35%的葡萄糖,40%的果糖,這兩種糖都可以不經過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體吸收的。
2、蜂蜜中含有與人體學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還含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鈣、銅、磷、鉀等抗物質。
3、蜂蜜中含有澱粉酶、脂肪酶、轉化酶,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種。酶是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吸收和一系列物質代謝及化學變化的促進物質。
3. 石蜜打一個動物
蜜蜂。中葯石蜜是指蜂蜜,只有蜜蜂能釀出蜂蜜,打一動物應該是蜜蜂。相似的謎語還有。
1、說馬不像馬,路上沒有它。若用它做葯,要到海中抓(打一動物)海馬。
2、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蛇。
3、從頭到腳硬盔甲,走起路來橫著走,張牙舞爪八隻腳,兩把利剪真嚇人(打一動物)螃蟹。
4. 蜂蜜是植物還是動物
額……蜂蜜不是死物么……蜂蜜,是昆蟲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制的蜜。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鍾的發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成為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種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1千克的蜂蜜含有2940卡的熱量。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低溫時會產生結晶,生成結晶的是葡萄糖,不產生結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如果你問的是蜜蜂,那是動物。
5. 密是什麼動物
蜜獾
6. 蜜蜂是什麼動物
昆蟲綱動物。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由於種內分工的不同,它們的體形大小也 有所差別。因為產卵的重任主要落在蜂王身上,它們獲取的食物相對較好, 所以蜂王的體形是最大的,一般有18毫米到20毫米長。
而工蜂的體長一 般是14毫米到15毫米,雄蜂在15毫米左右。所以從體形上,我們就可 以基本對蜜蜂的種類進行判斷。但無論是哪種蜜蜂,它們的身體基本上都 是黃褐色或黑褐色的,身上長有濃密的毛。
蜜蜂的頭部整個呈現出三角形, 頭頂的一對觸角是膝狀的;具有全視角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兩側,用於感知 周圍的事物;嚼吸式的堅硬口器能夠有效幫助它們加工花粉。
(6)蜜是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蜜蜂的生活習性
1、社會性。雌雄和職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較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築巢、採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
2、獨棲性。蜜蜂類絕大多數為獨棲性,即工蜂獨自築巢和采粉貯糧,它們沒有"等級"的分化。每一個巢室是開放的,內壁塗以蠟等防潮物質,室中儲存足夠的蜂糧。雌蜂在蜂糧上產卵,並封閉巢室。幼蟲在巢內取食蜂糧。屬於此類的大多是野生種類,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等。
3、寄生性。雌蜂不築巢,在寄主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7. 蜜蜂是什麼動物
蜜蜂指蜜蜂科所有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採食花粉和花蜜並釀造蜂蜜。其細胞沉積現象,也是唯一在細胞中有鐵礦物沉積現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的蜜蜂,群體中有一隻蜂後(有些例外情形有兩只蜂後),1萬到15萬工蜂,500到1500隻雄蜂。蜜蜂源自於亞洲與歐洲,由英國人與西班牙人帶到美洲。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Bee Honeybee)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有前胸背板不達翅基片,體被分枝或羽狀毛,後足常特化為採集花粉的構造的蜂類。成蟲體被絨毛覆蓋,足或腹部具有長毛組成的採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蟲中獨有的特徵。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成蜂體長約2公分~4公分(約0.8~1.6英寸)。
蜂體結構
蜜蜂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時調制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
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採花粉,亦不負責喂養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築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於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採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採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採一些有親緣關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採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
蜜蜂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它有發聲器官,這個發聲器官位於蜜蜂腹部的兩個極其小的黑色圓點。
生活習性
基本特徵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經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餵食,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於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
一般雄性出現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築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後代的任務。雌蜂營巢、採集花粉和花蜜,並貯存於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在蜜蜂社會里,它們仍然過著一種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態過程。在它們這個群體大家族的成員中,有一個蜂王(蜂後),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同時「統治」這個大家族。蜂王雖然經過交配,但不是所產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據群體大家族的需要,產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蜂蜜21天後發育成雌蜂(沒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產下未受精卵,24天後發育成雄蜂。當這個群體大家族成員繁衍太多而造成擁擠時,就要分群。分群的過程是這樣的:由工蜂製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內產下受精卵;小幼蟲孵出後,工蜂給以特殊待遇,用它們體內製造的高營養的蜂王漿飼喂,16天後這個小幼蟲發育為成蟲時,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領一部分工蜂飛去另成立新群。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義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飼養的益蟲,在飼養過程中,新蜂王出世後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則會有一個蜂王帶領一批工蜂離開蜂巢飛走而損失蜂群的生產力。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范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復釀制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隻到50000多隻的范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蜂王的婚飛擇偶是通過飛行比賽進行的,只有獲勝的一個才能成為配偶。交配後雄蜂的生殖器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時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沒能與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後,只知吃喝,不會采蜜,成了蜂群中多餘的「懶漢」。但是,這些雄蜂在蜂巢中會不斷扇動翅膀,無意中也維持了蜂巢中的溫度。但是日子久了,眾工蜂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境。養蜂人也不願意在蜂群內保留過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對它們進行人工淘汰。由此看來,工蜂在這個群體中數量最多。養蜂者對一個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節而異,一般為2萬一5萬個工蜂。工蜂是最勤勞的,兒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採花蜜,釀蜜糖」,僅是指工蜂說的。除采粉、釀蜜外,築巢、飼喂幼蟲、清潔環境、保衛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務。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周圍環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禦嚴寒。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同時,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生熱量,以提高蜂巢內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鑽,而球心的蜂則向外轉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渡過寒冬。在越冬結球期間它們是怎樣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聰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們不需解散球體,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料。這樣可保持球體內的溫度不變或少變,以利於安全越冬。養蜂者用人為辦法生產蜂王漿,實際上就是用人工製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內,供蜂王產卵,待小幼蟲孵出,工蜂們用蜂王漿飼喂時,養蜂人即將蜂王漿取出,這技術其實是騙術,可見就連聰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騙的時候。
8. 最無所畏懼的動物,非洲蜜究竟有什麼本領
非洲蜜絕對是最無所畏懼的一個動物,即使面對比自己還要強悍的動物,它也毫不退縮。而且非洲蜜最大的本領就是它的毛皮非常的厚實,無論多少的攻擊都無法傷害它,而且非洲蜜耳朵內折,並且眼睛很小。所以非洲蜜的頭部也不容易受到傷害,同時非洲蜜的咬合力也很強。相比較它的咬合力,其實最可怕的還是非洲蜜的瘋狂以及不為死的各種攻擊行為。
名不虛傳的強悍而且蜜獾的食物種類也非常的多,基本上可以吃的蜜獾都會吃。同時像毒蛇這種生物很少會有動物去碰觸,但是蜜蜜獾就可以輕易的將毒蛇殺死,並且在15分鍾之內將1米5的蛇給吃掉,因此也可以看到蜜獾的強悍果真名不虛傳。
9. 生物動物蜜蜂采蜜是為了吃還是為了什麼,蝴蝶吃蜜嗎
蝴蝶不採蜜,是吸食花蜜(虹吸式口器).而蜜蜂是有專門的器官裝花蜜,回巢儲存起來.所以我們常有蜂蜜可吃.
但蝴蝶不是採花粉,而是落在花蕊上,把花粉粘在身上,等再落下一朵花,就可以為花授粉了.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並不是刻意的行為,很多昆蟲都可以為花傳粉的.
蝴蝶不釀蜜
10. 有沒有前面帶蜜字的小動物,除了蜜蜂
蜜蠭 [mì fēng]
也是蜜蜂的意思
蜜蝍 mì jí
亦作「 蜜唧 」。 以蜜飼的初生鼠。 嶺 南人以為佳餚。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嶺 南 獠 民好為蜜蝍,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飼之以蜜,釘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筯挾取啖之,唧唧作聲,故曰蜜蝍。」蝍,一本作「 唧 」。 宋 蘇軾 《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暮雨侵重膇,曉煙騰郁攸。朝槃見蜜唧,夜枕聞鵂鶹。」
蜜蟲 [mì chóng]
又叫膩蟲、煙蚜、桃赤蚜、菜蚜,主要危害白菜、甘藍、蘿卜、芥菜、芸苔、蕪菁、甜椒、辣椒、菠菜等作物,以成、若蚜密集在葉背面吸食汁液,使植株生長緩慢或葉片卷縮,其排泄物還可誘發煤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