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脊六獸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寺院的屋脊上
五脊六獸是中國古代的建築形式,一般是用來建築宮殿或者寺院的時候會出現。五脊六獸帶有非常神秘的色彩,人們多是認為五脊六獸有著趨吉避凶,避禍消災的作用。
這種建築風格流傳到了現在,其實農村很多家戶也會在正脊上裝上一兩個小獸,這些小獸有點像鴿子,小孩子們每次看到總是會萬分新奇。而真正的五脊六獸也就只有以往修建的宮殿和寺廟會出現了。
㈡ 過去農村的房頂上為什麼都有「五脊六獸」
中國的古代農村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叉脊)組成,統稱「五脊」。講究一點的大家,還要在屋頂的垂脊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通稱「六獸」。「五脊」和「六獸」合稱「五脊六獸」。中國古建皆為木式結構,中國古代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鎮脊神獸,不僅有穩定、裝飾作用,還會避火消災,帶來吉祥。這些小動物一般叫做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
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因此檐角上多使用了傳說能避火的小動物。這些美觀實用的小獸端坐檐角,為古建築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㈢ 五脊六獸是什麼動物,魚,昆蟲
五種脊椎動物,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
六種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包括昆蟲)
㈣ 五脊六獸是什麼動物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稱「五脊六獸」。這是鎮脊之神獸:祁吉祥、裝飾美和保護建築的三重功能。古建築為木結構,以獸鎮脊,避火消災。於兩坡瓦壠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收裝飾美,又收護脊之實效。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押魚。
㈤ 古建房脊上面的獸叫做什麼
屋脊獸。屋脊獸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放置在房屋、宮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中國古建築上的跑獸最多有十個,分布在房屋兩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這些神獸有不同的含義:
第一位、龍,象徵天子。
第二位:鳳,比喻有聖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這里放鳳,說明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
第三位:獅子,代表勇猛、威嚴。
第四位:天馬,我國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
第五位:海馬,也是吉祥的化身。
第六位: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法說其為龍的九子之一。
第七位: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第八位:獬豸,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第九位: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第十位: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由於除太和殿以外的所有中國建築,最多的也只有九個小獸,所以一種說法說這行什完全是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創造出來的神獸——排第十位,所以叫行什。
(5)五脊六獸是哪些動物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里,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築有五條脊,分別為正脊、垂脊、戟脊、圍脊、角脊。其中最頂上的水平方向的脊為正脊。在垂脊上常見的有四個小跑(小獸),小跑類型按瓦的形式定。
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五脊六獸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
「五脊六獸」是鎮脊之神獸:起吉祥、裝飾美和保護建築的三重功能。古建築為木結構,以獸鎮脊,避火消災。於兩坡瓦壠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收裝飾美,又收護脊之實效。
龍吻張開巨口吞脊,民間傳說,龍王的二子爭奪王位,先吞下屋脊者稱王。龍弟乘兄吞脊,拔劍刺兄於脊上,劍柄尚露在外面。
㈥ 五脊六獸是句老話了,這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北話里有個詞叫「五脊六獸」,意思是心煩意亂、忐忑不安。比如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可是這個五脊六獸究竟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要從一個叫脊獸的東西說起。
還有一種說法,戰國時期的齊國湣王即位後,窮兵黷武,驕縱自大,致使君臣不和、內外樹敵,終於引來五國聯軍的討伐,出逃之後還被一路追殺。眼看走投無路之時,一隻鳳凰飛到齊湣王眼前,齊湣王飛身跨上鳳凰背項逃走,絕處逢生。所以,這脊端的仙人騎鳳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㈦ 東北話五脊六獸什麼意思
東北話「五脊六獸」說的是一個人百無聊賴、閑得難受、東游西逛的狀態。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稱「五脊六獸」。這是鎮脊之神獸:祈福吉祥、裝飾美觀和保護建築的三重功能。
另一個說法是華北平原的瓦房有五個屋脊,這樣一個山牆就有三個獸,總共一座瓦房有六個獸。五脊六獸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用法和說法。
古代運用
在古代時,律法森嚴,琉璃瓦多數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而以上所說的,中國建築形式中,硬山式建築可為老百姓用,懸山式一般是商業使用,廡殿式建築為中國最至高無上的中國宮殿建築形式,只有皇家理事的地方才能使用。
所以,五脊六獸所說的建築形式是硬山式建築。但老百姓家所用的建築形式為卷棚式,不是起脊式的。一是起脊的建築需要主人的身份和權利,二是造價高。所以一般老百姓家的建築只有兩條排山脊。所說的「五脊六獸式」的建築要麼是達官貴人用,要麼就是家財萬貫的人用。
㈧ 在古代,建築屋頂上的 「五脊六獸」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脊六獸”,指的就是我國古代大型建築頂部上的一種裝飾物。在一些如宮殿、官員宅邸等屋頂上會配有五根屋脊跟六種小動物,也就是“五脊六獸”。這種裝飾物,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只有部分官員及皇帝自己才能使用,所以“五脊六獸”在古代也叫“儀脊”。
雖然“五脊六獸”有著保衛家宅的作用,但關於它的用詞,卻一般都比較負面,通常都跟慌張、激動、心煩意亂等激烈的情緒有關。像這句“你看他,剛掙了倆糟錢兒,就燒得五脊六獸了”,意思就是剛掙了點錢,就嘚瑟得不成樣子了。
㈨ 中國古建築中的「五脊六獸」是什麼
中國古建築上的五脊六獸,既有著實際作用,又代表著人們美好的訴求和願望,還象徵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去過故宮參觀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會注意到故宮建築上的一個特色,那就是每一間宮殿的房檐上面都會有一些形態不同的小獸,數量和排列方式似乎也有一定的規律,這就是五脊六獸。
到了後來,五脊六獸慢慢成為了等級和身份的象徵,六獸的數量和排列方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在故宮之中太和殿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因此神獸的數量是最多的,共有11個,其他的殿宇隨等級排列而逐漸減少神獸的數量,而民間百姓的房頂一般就只能放最基本的六大神獸了。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連房頂的一個小小裝飾都蘊藏著非常多的含義。
㈩ 五脊六獸是哪六獸
關於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小構件
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嚮往,讓中國古代建築走進了自己的視野。進而對於建築文化,遂生興致。之前看過台灣一位教授——權寶德先生寫的一本小冊子《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三聯出版社的,很不錯,裡面全是談了建築文化的。但權先生的文章,更多地注重大的方面,於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小構件,則僅從中國人注重裝飾文化的方面,提及一二。後又見有《華夏意匠》,也是講中國古代建築的,講得很細,但偏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於建築文化,亦多有涉獵,但也疏於考證,更像是一部中國古代建築史與中國古建的教科書。
個人比較喜歡參觀古建築,但凡遇著有些年代的建築,都喜歡繞物三匝,一窺究竟。於建築中的小構件,也是如此。可能大家都有印象,在大型的宮殿、寺廟、道觀的屋脊之上,都有一串神獸,這就是今天要說的「五脊六獸」。
先說說什麼是五脊?五脊,顧名思義,就是五條屋脊。但似乎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建築,都只有一條屋脊,何來五條?
從這張圖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座建築的屋頂上有五條屋脊。這種建築的頂部,叫做歇山頂。歇山式-常見古建築屋頂的構造方式之一。是古建築中造型最優美的一種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屋面的下部有四坡,而上部只有前後兩坡,兩山封護的山花垂直落在下部的屋面坡上。歇山式屋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故又稱為「九脊殿」,宋稱「廈兩頭造」。凡是古代重要的建築,都採用歇山式的屋頂造型。故宮的大殿,基本上都是用歇山式的。而且,歇山式的大殿,一半都以兩邊屋檐處的懸山上的懸魚做為結束。
這就是懸魚
一般而言,屋脊上裝飾的銷售,主要是用九個,也有用十個的。九是陽數之極,用九表示著這個建築的等級非常高,也是非常尊貴的。用十表示圓滿,用十的建築是很少的,只有故宮太和殿上的走獸是十個。
【左起:仙人騎鳳、末位為鴟吻】
這屋脊上的走獸,排列的順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的,仙人在前,一龍二鳳三獅子,這是第一梯次的走獸;中排的是:四海馬五天馬六押魚七狻猊,第三梯次的是,八獬豸九鬥牛十行什。先看仙人,為什麼要在屋脊上安放一個騎鳳仙人?傳說:齊國國君齊王,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投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
然後是龍,也就是第一位,也有人說為鴟吻。為龍所生九子之一,性好望,多用於裝飾屋檐。但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根據《華夏意匠》中所介紹的,在屋頂上裝飾水生動、植物的圖案,是基於「防火」的觀念而來,將屋面寓意為湖海,有了水,就能克火。其實,這是巫術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叫做「厭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龍的說法,是更為准確的。此外,鴟吻,也是存在的,但不是在垂脊上,而是在正脊上。就是宮殿中央大梁的兩頭,都會裝飾鴟吻,也就是所謂的正吻。李允鉌說:據說,鴟吻是佛教傳入之後,帶來的一種觀念。所謂「虯尾似鴟的魚」,也就是「摩詰魚」。但 「摩羯」為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其地位類似中國的河神。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雲:「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隋唐至元,時有以摩羯魚為紋飾,其中以唐遼金銀器及宋時耀州窯瓷器最多。以玉雕琢的摩羯魚較為少見。未見說摩詰魚與建築有何關系。佛教的摩詰魚, 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鯨魚。但凡說第二個神獸為鴟吻的,大概是把正脊和垂脊給搞錯了,才會出現龍,又稱鴟吻的說法。故,還是以龍更為確准。龍在其上,龍又是掌管著四海之水,即便是著火了,再打的火也會被澆滅。
【鴟吻,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第二個是鳳,比喻有聖人之德。在這里插一句,中國古代對於建築構件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向來存在著兩種涇渭分明的意見,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功能性,一種是注重建築構件的裝飾性或者說象徵性。正是這兩種意見的不斷斗爭,才促使中國古代建築沿著一條合理的道路去發展,美學與力學、視覺效果與使用功能不得不完全相結合,裝飾與功能的目的,很少孤立地去考量。台灣建築學者權寶德說,中國的建築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裝飾文化。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儒家經典中,記錄了許多諸如盛世出麒麟、鳳凰之類的粉飾故事,從這個角度上看,作為鳳出現在建築之上,寓意天子有聖人之德,也就不足為怪了。
第三個是獅子,代表勇猛、威嚴。獅子能排到這個位置,還真是靠佛教傳入所賜。中國過去是沒有獅子的,獅子這種動物,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逐漸深入人心的。而且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的座騎,就是一頭青獅子。《傳燈錄》記載:「……-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第四位是海馬。
第五位是天馬。
第六位是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第七位押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第八位是獬豸。獬豸,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第九位是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第十位是行什。行什。行什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徵。古代建築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