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哪個動物祖先最強

哪個動物祖先最強

發布時間:2022-06-20 19:39:54

① 恐龍之前地球上最厲害的生物是什麼

首先,'恐龍之前'的地質時代很長,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動物稱霸。
恐龍稱霸的時代叫中生代,之前是古生代,再之前是元古代,和更之前的太古代(二者統稱隱生宙)
。多細胞的真後生動物從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紀(大致相當於震旦紀,6.2-5.4億年前)起源的(』前寒武紀大爆發『)。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稱霸一時的是奇蝦(Anomalocaris),一種造型非常詭異的生物,是當時的頂級捕食者。
古生代從寒武紀到奧陶紀(5.4~4.4億年前)海洋里活躍著各種無脊椎動物,就不一一介紹了。到了志留紀(4.4億年-4.1億年前),高等植物開始在陸地上出現,
在泥盆紀(4.1~3.6億年前)兩大類最成功的陸生動物也就是
昆蟲和脊椎動物中的兩棲類出現(動物登陸了!)。石炭紀(3.56億年~
2.9億年前)早期有翅膀的昆蟲出現了,到了末期爬行類出現了。
在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二疊紀,大型爬行動物終於登上了歷史舞台。二疊紀早期爬行動物中的合弓類盤龍目首先演化至較大的體型,例如基龍(Edaphosaurus,不過這貨吃草的)與異齒龍(Dimetrodon,可以長到3.5米長,肉食性!)。盤龍類有個非常明顯的特徵,也就是它們背部的背帆,據研究認為與機體散熱有關。
後來獸孔目(Therapsida)(由某種盤龍目祖先演化而來,而哺乳動物的祖先是這類動物的一種,咱祖上也闊過)取代了盤龍目的優勢地位,某樓說的水龍獸(lystrosaurs)就是這類動物的代表。
水龍獸們渡過了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成功在中生代最初的100萬年繼續稱霸。到了三疊紀中期,恐龍、翼龍、鱷魚的祖先所屬的槽齒類(Thecodontia)興起取代了水龍獸的地位(如引鱷(Erythrosuchus)身長約5米,高度為2.1米,是三疊紀早中期的最大型掠食動物)。
恐龍在三疊紀中期出現,挨過了三疊紀晚期滅絕事件,並存活到侏羅紀成為陸地上的優勢動物類群。

② 老虎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老虎的祖先是類虎古貓。

虎是由古時期食肉類進化而來。在第三紀早期,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有數個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獵豹,貫穿各地質時期而進化為現今的獵豹;一支是犬齒高度特化的古劍齒虎類;一支是與古劍齒虎類相似的偽劍齒虎類;最後一支是古貓類。

古劍齒虎類和偽劍齒虎類分別在第三紀早期和晚期滅絕,古貓類得以倖存。其中,類虎古貓就是現今的虎的祖先。後來,古貓類又分化為三支:真貓類、恐貓類和真劍齒虎類。



(2)哪個動物祖先最強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隻虎都有自己的領地。當雄虎和雌虎巡視領地時,會舉起尾巴將有強烈氣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噴在樹幹上或灌木叢中,界定自己的勢力范圍。

虎的活動范圍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覓食活動范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短。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陰躲著。由於游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游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


③ 小動物大祖先

鳥的祖先是恐龍。
貓的祖先是劍齒虎!

④ 動物最早的祖先是什麼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海綿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什麼?通過對海綿基因檢測和與其他動物(蒼蠅、魚、蛙和人)的基因比對,科學家認為,動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綿,它們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億年,距今約5億年左右的海綿化石也已被發現。

從外表看上去,海綿非常像植物,為此,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它們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植物,就連一些生物學家也這樣認為。1765年一位叫愛勒斯的生物學家第一次將海綿歸屬於動物。海綿少數生活在淡水中,絕大多數棲息於海洋深處。它們固著在不同海域的岩石和珊瑚礁上生長,甚至海底火山口附近。海綿千姿百態,有瓶狀、管狀和樹狀等。顏色也炫麗多彩。

生物學分類上,海綿動物屬於動物界最原始無脊椎動物,與其他無脊椎動物相比,它們的構造更簡單,沒有心臟、腦、頭、嘴等器官,僅由多種細胞聚集一起構成了內、外二層體壁。外層體壁細胞分二種,扁平狀細胞和環細胞。環細胞一端有一圈細小、呈棒狀的纖毛,其中長有一根長長的似鞭子一樣的鞭毛,細胞能不停地揮動鞭毛,將水不斷地吸進和噴射出去,同時將水中的細菌、微小生物粘在鞭毛上作為自己的食物。扁平狀細胞有許多孔,水通過孔流入海綿體內,因此海綿也稱為「多孔」動物。海綿內層細胞可以變形並在海綿體內到處遊走,還能變為其他種類的細胞,如外層的環細胞、扁平狀細胞和產生精子和卵子的生殖細胞。最稱奇的是,內層細胞變為其他細胞後,還能再變回來,科學家將這種細胞稱為「全能細胞」,這也是為什麼海綿在被打碎之後還能再長出新海綿的原因所在。

在海綿兩層細胞之間,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骨針,正因為有了鋼架似的結構,才保持海綿具有各種形態。海綿的骨針構造上非常巧妙精緻,符合力學的原理,這必須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海綿生活時一端固著,另一端游離,通常游離一端有一大孔,稱為「出水孔」。水不停地從扁平狀細胞的孔流入海綿體內,再從出水孔流出,看上起就像一個水泵,毫無生機。但每天通過它身體的水量相當驚人,大的海綿可達上噸水,海綿卻僅能從中攝取少得可憐的食物。

海綿可以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二種形式來繁育後代,由於海綿是雌雄同體動物,可以同時產生精子和卵子,在同一個體內受精,但也可以在異體之間進行交配。受精卵先在海綿體內發育成幼蟲,然後離開母體隨水流漂浮到四周發育成小海綿。海綿的無性繁殖通過出芽形式來完成,當周圍的環境不適合海綿生存時,海綿就會產生芽孢,由於芽孢外面有厚厚的膜可以抵禦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它們可以長時間的存活,當周圍環境改善後,芽孢再發育成小海綿。

為了抵禦天敵,不被魚、海龜等動物捕食,海綿也有自己的保護措施,有的海綿會產生非常難聞的氣味,使其他生物避而遠之;有的會將骨針裸露在外面,使捕食者不敢輕舉妄動;有的會產生毒素。盡管這樣,有些動物還是與海綿建立起非常好的共生或寄生關系,有的海綿就成為寄居蟹的居住場所,這也是海洋生物學家會在海底發現會游動海綿的原因。

科學家估計,約有15000種海綿分布在世界各水域,近1/3生活在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盡管自1994年至今又發現了1000多種新的海綿種類,仍有許多新的品種還未被發現。目前發現的最小的海綿體長不超過3厘米,而最大海綿直徑可達2米。科學家熱衷對海綿的研究不僅因為它們是動物最原始的祖先,而且希望通過它們對整個海洋的生態進行研究。此外,科學家還發現海綿體內的毒素可以用來制葯,治療腫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等疾病。

⑤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厲害,貓科動物的祖先

論潛力,不如犬科動物,犬科動物多群居。目前最強的犬科動物是豺群,最厲害的貓科動物是老虎。老虎還是打不過豺群。豺群不畏懼死亡,未有動物能夠脫離豺群的包圍。而老虎捕食也不是百分之百。熊和虎差不多,熊和虎都有大小不一的種類,所以犬科應該略強於貓科。

⑥ 動物的老祖宗是誰

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它就是海綿。科學家認為,動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綿,它們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億年,其中距今約5億年左右的海綿化石也已被發現。

從外表看上去,海綿非常像植物,為此,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它們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植物,就連一些生物學家也這樣認為。

直到1765年有一位叫愛勒斯的生物學家才第一次將海綿歸屬於動物。海綿少數生活在淡水中,絕大多數棲息於海洋深處。它們固著在不同海域的岩石和珊瑚礁上生長,甚至海底火山口附近。海綿千姿百態,有瓶狀、管狀和樹狀等,顏色也絢麗多彩。

從無脊椎到有脊椎海綿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低等無脊椎動物。它的身體里有許多小孔,水不斷地從小孔中流過,其中的營養物質被海綿吸收,廢物被帶出,隨著水流排出體外,所以海綿又被稱作多孔動物。

海綿的水孔,既起呼吸作用,作為氧氣進入的通道;又能攝食水中營養物質,並排泄廢物;也起到排出精、卵的生殖通道作用。海綿就像一個過濾器和交換器,水一刻不停地流經它的身體,氧氣和養料被吸收利用了,而廢物則又被水流帶出。

海綿的再生能力非常驚人。如果將一塊海綿切成幾塊拋進海里,它會長成幾個新的海綿。即使將它們碾得粉碎,放進海里,它們也會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組成細胞集團。每個細胞集團都可能生成一個新海綿。

海綿可以通過無性生殖大量繁殖個體。在適宜的環境中,海綿一部分細胞能夠長出芽球,以後逐漸長成新海綿。

它們還可以生出枝杈,枝杈受風浪打擊時斷裂,隨波逐流到其他水域就會落地生根,安家落戶,長成新的海綿。如果海綿漂到不適宜的環境,在乾旱、寒冷的環境下得不到應有的養料和溫度,那麼海綿會暫時委曲求全,等待有利條件,再煥發生機。

海綿也可以進行有性生殖。成熟的雄海綿能夠釋放出煙霧一樣的精子。第一個排出生殖細胞的海綿同時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它隨著海水流動,可以刺激同一水域的其他海綿立即響應。雌海綿接到信號後,可以大量排放光亮的粘結成絲的卵子,不失時機地和精子結合產生受精卵。大量的受精卵可以發育出成群的幼蟲。幼蟲全身長滿了鞭毛。它們靠劃動鞭毛移動位置,幼蟲隨著海流到處流浪。

當它們長大後,就會沉到海底,附著在海底的岩石上或者甲殼類動物的外殼上,成長為新的海綿體。

為了抵禦天敵,不被魚、海龜等動物捕食,海綿也有自己的保護措施,有的會將骨針裸露在外面,使捕食者不敢輕舉妄動;有的海綿會產生非常難聞的氣味,使其他生物避而遠之;有的會產生毒素。

盡管這樣,有些動物還是與海綿建立起非常好的共生或寄生關系,有的海綿就成為寄居蟹的居住場所,這也是海洋生物學家會在海底發現會游動海綿的原因。

⑦ 關於動物的祖先

駱駝個子高大,被稱為「沙漠之舟」,駱駝的祖先是四千萬年以前的原駝,只有1尺多高。
犀牛也是體型龐大的動物,可是,犀牛的祖先是四千多萬年以前的跑犀,它的個子比狐狸稍大一點,四肢很長,善於奔跑。
鯨是海中的龐然大物,最大的鯨有30多米長,一百多噸重。鯨的祖先是四千多萬年前的始鯨,只有6米多長,而且,它不是生活在海里,而是生活在陸地上。
長頸鹿也是高大的動物,長頸鹿的祖先是二千多萬年前的古長頸鹿,跟如今的山羊一樣大,沒有長脖子和長舌頭,身上也沒有花紋

⑧ 大動物的祖先是什麼

動物界的「巨人」,有大象、鯨、犀牛、長頸鹿、河馬、駱駝等。可是它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並不是和現在一樣,有的比它現在的子孫要小得多。

大象是現代陸上的最大動物,它的祖先是始祖象。在5000萬多年以前,始祖象和現在的豬差不多大,既沒有長鼻子,也沒有大象牙,只有厚厚的上嘴唇;陸上巨獸犀牛德老祖宗是4000萬年前的跑犀,個子比現在狐狸稍大一些,四肢很長,善於奔跑,頭上沒有角,長著一個長脖子,與現在的犀牛形狀相去甚遠;2000多萬年前,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的祖先只有現代的羊那麼大,既沒有長脖子和長舌頭,身上也沒有斑點的花紋;海中巨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老祖宗是4000多萬年前的始鯨,身長只有6米多,奇怪的是始鯨那時不是生活在海洋里,而是生活在陸地上;動物界的彪形大漢駱駝,它的老祖宗叫原駝,在4000多萬年前,原駝卻不足0.5米高,前肢短、後肢長,有4個腳趾,既沒有現代駱駝細長的腿、大肉腳墊和高大的駝峰,更沒有禦寒的長絨毛。假如讓這些動物的祖孫站在一起,人們很難相信,它們有一脈相承的親緣關系。

⑨ 遠古海洋什麼動物最厲害

海洋生物最繁盛的時代是奧陶紀 被稱為魚類時代
他們的遺跡一般都因為地殼運動 原來的海底變成了陸地 在陸地上發掘出他們的遺跡
遠古海洋生物
第一名:滄龍滄龍生活在白堊紀末期,與著名的霸王龍同屬一個時代,當霸王龍稱霸陸地的時候,滄龍也正在海洋中稱霸。滄龍有很多種類,其中最大的長達18米,生性兇猛,群居。以鯊魚,劍射魚,古海龜,甚至是其他的滄龍為食。如果在白堊紀末期的海洋里,還有比遇到一隻滄龍更危險的事,那就是遇到他們一家子。
第二名:平滑側齒龍平滑側齒龍生活在侏羅紀(1.55億年前——1.45億年前)的海洋里,這是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最大最危險的猛獸。最大可長到25米,海洋中任何其他種類的生物都可能成為它的食物。由於平滑側齒龍游泳速度比不上滄龍,相對危險性降低。 平滑側齒龍愛吃鯊魚。
第三名:巨齒鯊從名字上就知道這種生物擁有巨大的牙齒。巨齒鯊生活在距今400萬年前溫暖的海洋里,那時的人類祖先剛學會直立行走。巨齒鯊長達15米,以大型鯨類為食。在冰河世紀到來時,由於鯨類轉移到兩極水域。失去食物的巨齒鯊滅絕了。
第四名:械齒鯨(龍王鯨)械齒鯨生活在距今3千6百萬年前的撒哈拉沙漠,不過那時還是溫暖的海洋。械齒鯨長達18米,以其他鯨類和大型鯊魚為食,甚至雖漲潮潛入沼澤以始祖象為食。在聖嬰現象加劇,南極大陸出現冰川後,失去食物的械齒鯨慢慢滅絕。
第五名:鄧氏魚這種滿頭盔甲的變態魚類生活在距今4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統治了海洋大約5千萬年。鄧氏魚體長大約9米,體重4到5噸,有兩三頭大象重。鄧氏魚的頭部盔甲大約有5厘米厚。鄧氏魚以其他種類的盔甲魚為食。
第六名:杯椎魚龍杯椎魚龍生活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那時剛剛出現第一隻恐龍——腔骨龍。長達8米。
第七名:鸚鵡螺 鸚鵡螺生活在4億五千萬年前的奧陶紀,長達十米

另外
劍射魚

最高泳速達到 60公里/小時這種巨大的魚隨時准備出擊

時代:晚白堊紀 8千7百萬-6千5百萬年前

天敵:如Cretoxyrhina之類的鯊魚

食性:肉食

典型體長:長6米

簡介; 劍射魚有暗藍色的背部和銀亮的腹部,作為它對上方和下方的偽裝色。一頭有利刃般的牙齒,一頭有強勁的尾巴,這樣的組合使它成為一種強大的追擊型的獵人。劍射魚巡航在大洋的水面下。它捕食其它的大型魚類,包括整吞2米長的大魚,並准備撲向在水面的海鳥,如一隻漂浮的黃昏鳥。然而最重要的是,劍射魚是一位偉大的游泳家,速度可以達到或超過當時海洋里的任何東西。它也許能夠躍出水面,同時幫助自己驅除皮膚上的寄生蟲。然而它並不是無敵的。一旦受傷,它那巨大的尺寸就意味著它很容易被發現,並成為鯊魚的犧牲品。

胸脊鯊

一個怪異的鰭狀物使這種早期鯊魚顯得與眾不同

時代:3億7000萬-3億4500萬年前從晚泥盆紀到石炭紀

天敵:鄧氏魚

食性:肉食

典型體長:長0.7-2米

簡介:胸脊鯊在大小上與現代鯊魚類似,除了它不可思議的背鰭——呈燙衣板的形狀,—只在雄性身上發現,故而可能是性炫耀的一部分。背鰭的頂端被粗糙的、齒狀的鱗所覆蓋,與胸脊鯊口鼻部的皮膚相呼應。這是否用來模仿一個巨大的嘴,使這種生物顯得更可怕呢?胸脊鯊一般在近岸的淺水區游弋並覓食。它的食物包括小魚、甲殼類和頭足類動物(如菊石)。有證據表明胸脊鯊可能是遷徙的,回到某個特定地點進行交配、繁殖。它一定能游得很快,雖然不能快到足以躲避一條飢餓的鄧氏魚。

利茲魚

時代:晚侏羅紀 1億6千5百萬-1億5千5百萬年前
天敵:滑齒龍、地棲鱷、弓鮫
食性:肉食
典型體長:長27米

簡介:利茲魚是一種巨大的魚,能使海洋中所有其它動物都顯得矮小,但它是一位溫和的巨人,靠小蝦、水母和小魚這些浮游動物過活的。它可能緩慢地游過大洋的上層水體,吸入滿滿一口富含浮游生物的水,然後通過嘴後部巨大的網板把它們篩出來。它的進食習慣類似於現代的藍鯨,藍鯨也只靠浮游生物過活。它們可能作長距離的旅行,尋找世界的某個地區,在那裡有浮游生物因季節原因聚集成一大團濃稠的營養湯。利茲魚所生活侏羅紀的海洋仍是一個危險的地方,盡管它身軀龐大,卻沒有專門防禦措施抵禦掠食者,比如滑齒龍和地棲鱷。一次攻擊未必能殺死成年的利茲魚,幾個掠食者卻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大洋龍

時代:白堊紀晚期距今8500萬~6500萬年前

典型體長:長3~4米

長頸龍

尾巴被咬時也可以自己斷開它們則趁機逃跑
時代:三疊紀晚期距今2.35億-2.1億年前
典型體長:長 6米

幻龍

一種獵食獸水陸兩用的殺手
時代:三疊紀距今2.4億-2.1億年前
典型體長:長3-4米

薄片龍

一種可以利用長脖子發起突然襲擊的海生動物
時代:白堊紀晚期距今8500萬-6500萬年前
典型體長:長15米

巨型羽翅鱟 (海蠍子)

第一種從水中移居到陸地,並知道如何蛻殼
時代:奧陶紀 4億6000萬-4億4500萬年前
典型體長:長1-2米

古海龜

這種巨大的海龜能活到100歲

時代:晚白堊紀 7500萬-6500萬年前
典型體長:長4.6米

黃昏鳥

時代:白堊紀晚期

分布:美國堪薩斯州

發現地層:上白堊統海相沉積尼奧布拉拉白堊層

食性:魚類

閱讀全文

與哪個動物祖先最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