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睡眠的原因有哪些

動物睡眠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1 07:26:14

① 為什麼人和動物都要睡覺

一、睡眠是為了保存能量

在睡眠原因的推測中比較著名的有能量保持理論,這種觀點認為睡眠只是用來保存能量的方式。動物也是從慢波睡眠中開始進入冬眠狀態的,其慢波睡眠的特點與人類睡眠高度相似,提示睡眠可能和冬眠現象有著共同的目的——保存能量。

但反對這種觀點的呼聲非常高,一個相反的觀點認為睡眠大約可以節省5%—10%的能量,最多不超過15%,節約的能量非常有限,恢復和保養論可能過於粗糙和簡單。

在食物匱乏的季節,動物們會通過延長睡眠時間,甚至開始冬眠來保存能量。然而,隨著進化的推進,某些物種不再終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比如人類。這說明,除了幫助節約能量之外,睡眠對人類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意義。

二、睡眠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記憶

與能量保持理論不同,還有人提出了睡眠的功能論。這一派學說認為,睡眠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比如「記憶鞏固」,不少睡眠剝奪實驗顯示,睡眠會影響長期記憶的鞏固。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學習新知識和復習已學知識後睡上一覺的話,記憶效果會好得多。

睡眠對記憶具有保護和鞏固的作用,良好的睡眠對於第二天的再學習也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神經成像等技術手段,人們發現了記憶在睡眠中得到保護的更多細節。

在睡眠過程中,白天編碼的記憶信息會進行重激活,重新播放一遍。這些記憶信息的重激活與睡眠過程中特有的腦電波密切相關,包括紡錘波、慢波等。

三、「突觸穩態說」異軍突起

突觸穩態說其實是對睡眠學習和記憶功能論的一種解釋,主要說明記憶鞏固過程中,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突觸穩態說認為,突觸作為神經元間信息的傳遞通道,在人清醒的時候,新信息不斷輸入大腦,為了適應信息傳遞的需求,突觸活動不斷增強。

但是突觸不能無限活躍,否則將再沒有空間來形成新的記憶。而睡眠期間由於和外界刺激的相對隔絕,突觸在這段時間得到充分休息,突觸的相對回縮為新一天接受信息的輸入,學習新事物做准備。

關於睡眠的原因,每個理論都有一些合理的地方,但目前的認識是,它們各自可能都有失偏頗。這些理論可能都正確,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進行證實。科學探索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否定已有理論,從而接近真理的過程。

諸多物種的睡眠都有共同點——大腦的變化,例如睡眠中全部或部分意識會喪失,缺覺可損害認知功能。要搞清楚睡眠,必須研究大腦和神經,但在神經科學領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一切仍是撲朔迷離。

假如動物能獲得足夠的食物,那麼它就不需要睡覺。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睡覺現象在動物世界里非常普遍。實驗也證明,長時間剝奪動物的睡眠,會導致動物死亡。到底動物為什麼要睡覺,這還是一個生物學之謎。

② 動物的睡眠是為了什麼二十字

動物的冬眠是生物規律,是為了貯備能量,安全過冬,維持種族生存。

③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睡眠情況它為什麼要睡大覺它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睡覺呢試舉例

1、睡鼠是冬眠動物中有名的瞌睡蟲,一睡就是六個月。這時,它的呼吸變得非常微弱,身體變得硬硬的,外界的任何聲響,甚至碰撞觸動,它還是照睡不醒。

2、白熊的冬眠最有意思,它們一家只有雌熊才冬眠。一到冬天,雌熊就把自己埋在雪中,一直睡到來年春天才蘇醒過來。醒時,已在夢中生下了小熊仔。白熊在冬眠期間,偶爾醒過來舔一舔自己腳掌,算吃過東西了。

3、刺蝟在冬眠的時候,可以連續236天不進食。這是因為它在冬眠時,就陳代謝減弱,體溫接近零度,幾乎不呼吸。就是把它扔進水裡,過半小時再撈起來,也不會淹死。

4、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岩洞和樹洞里去睡覺了。它用爪子鉤住物體,飛膜囊住身軀,倒掛著頭,一動也不動。這時,心臟跳動每分鍾從400多次減少到5~6次。

5、蝸牛的「避寒所」選擇得更為穩妥,它除了鑽進深洞外,還把自己的介殼口封閉起來,只留一個小孔,用來吸呼,自己藏在殼內睡上一冬。

6、有些魚類也要冬眠。鯉魚常常在河水底部過冬,幾十尾到成百尾群集在水底的窪處圍成一圈,頭和頭密密地緊挨在一起,呼吸遲鈍,鰓蓋活動得非常緩慢,體溫可下降到1攝氏度,直到春天才「復甦」散去。丁(魚咸)魚冬眠時比鯉魚睡得更死,當你把埋在河泥中冬眠的丁(魚咸)魚挖出來,不用棒打還看它是活的呢。

④ 為什麼大部分動物都是晚上睡覺。

其實不只是大多動物在晚上睡覺,包括人類也應該在晚上睡覺。白天工作,這是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有句話說得好,叫天睡我睡天醒我醒。這就是叫人不要熬夜,要去順應大自然的規律,這樣才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所保障。

⑤ 動物為什麼要睡覺

1.生理時鍾與日節律在一天24小時內,個體在生活上呈現周期性的活動;何時睡眠,何時進食,何時工作,何時排(),幾乎都有一定的順序,而此等順序幾乎是由個體生理上的運作所決定。像此種決定個體周期性生活活動的生理作用,稱為生理時鍾(biological Clock)。生理時鍾之所以形成,除個體生活習慣因素(如經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時鍾即與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時變化所決定。例如:一天之內的溫度有顯著的變化,人類身體的體溫,在一天內也有顯著的變化,在環境溫度降低而人的體溫也降低的情況之下,個體就會產生睡眠的需求。每天氣溫的變化規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時左右的一段時間最低,人類的體溫,也正好是在此一時段,降至最低。因此,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晚上十一點鍾至翌晨六點鍾,是睡眠時間。故而生理時鍾也稱為日節律(circadian rhythm)。對動物的生活而言,日節律具有極大的支配力。因此,候鳥或魚類的遷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經度內移動,藉以維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時鍾。人類祖先的活動,本來也像其他動物一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惟以現代交通工具快捷,噴射機的飛行,使地球兩對面的距離,變為朝發夕至;從台北飛到紐約,正好形成晨昏顛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適應困難的問題。這現象稱為飛行時差(jet lag)。飛行時差的一般徵候是:身心疲倦,食慾不振,睡眠暫時失常。飛行時差的困擾程度,因飛行方向而異;順太陽方向(西行去歐洲)飛行時,飛行時差的困擾較少;逆太陽方向(東行去美洲)飛行時,飛行時差的困擾較大。飛行時差形成的睡眠困擾,一般在三天至一周內即可自行消失,而在新環境內重新建立起個人的生理時鍾。2.恢復論與保養論恢復論(restoration theory)與保養論(conservation theory)是解釋睡眠必要性的兩個理論。按恢復論的說法,睡眠具有恢復精力與〔恢復疲勞〕的功能。恢復論所指的〔恢復〕,包括生理的與心理的兩個層面。就生理層面講,個體在清醒時的一切活動,如果一直不停,不得充分休息,無論在神經系統的傳導,或是在肌肉腺體的運作上,既不能達到充實完美的境界,也無法適時完成新陳代謝作用。體力消耗後需要睡眠休息,有如營養消耗後需要飲食補充,是一樣的道理。人的體力像一座水庫,水庫中的貯水耗用到一定地步,必須將出水口暫時關閉,或將出水量減少,俾使水庫內貯水量增加,以維持長久的供水功能。此一生理層面的恢復作用,多半在沉睡階段發生。就心理的層面講,睡眠可以幫助個體完成清醒時尚未結束的心理活動。在學習心理學上早有實驗證明,練習過後立即睡眠者,醒來之後會有較好的記憶。原因就是練習後立即睡眠,可供未完成的訊息處理工作,繼續在睡眠時完成。按此種心理層面的恢復作用,多半在淺睡階段發生。作夢是一種心理活動,而且夢中情境常與日間生活有關,甚至日間未能解決的問題,在夢中可能獲得答案,此事也可做為睡眠具有恢復功能的佐證。按心理學家的研究,只有在淺睡階段才會作夢。保養論是恢復論的補充。按保養論的說法,個體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為了保存精力,涵泳生機,以免疲勞過度,危害健康。換言之,對維護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動的調節作用。3.演化論對睡眠必要性的解釋,除上述兩種理論之外,另有一種補充性的理論,稱為演化論(evolutionary theory)。按演化論的說法,個體除了必須睡眠之外,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動物,之所以表現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睡眠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存過程中長期演化而來的。人類在夜間睡眠,而且有固定地點,原因是人類缺少夜行能力;為確保安全,免於野獸侵襲,終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處,繼而建築房屋的適應能力。牛、羊、駱駝之類動物,睡眠分段進行,原因是它們終年居於空曠,無固定地點棲身,必須隨時睡眠休息,隨時覺醒,俾便遭遇侵襲時能隨時逃逸。此類動物的飲食起居,無定點,無定時,原因是它們居於草原地帶,隨時都有草吃。此外,有些動物,諸如蛙與蛇之類,在寒冬不能出外覓食,而又缺乏像候鳥那樣的遷徙能力,於是經長期適應環境,終而演化出冬眠的能力。睡眠既為個體所必須,如長期缺乏睡眠或被剝奪了睡眠時間,對人的身心將會產生何種影響?以往心理學家,從事過很多實驗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頗為一致,而且是頗為令人意外的結果。剝奪睡眠(到了睡眠時間不準睡或自願不睡)實驗中,時間最長的記錄是200小時(八天多)。結果發現:受試者除了感到極度疲勞,昏昏欲睡之外,在其身心功能方面,並無顯著異常現象發生。甚至曾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連續維持十一天不睡眠的受試者,在智力測驗的表現上,居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⑥ 誰知道除了蝙蝠,海參,蝸牛的睡眠方式,睡眠原因還有哪些

是因為冰,冷而睡的。

⑦ 動物為什麼要睡眠晝伏夜出和晝出夜伏動物的區別是什麼冬眠與夏眠的區別是什麼 請用生物學知識回答

從進化上說,睡眠的出現根源於地球上晝夜的交替。其天敵或其食物的晝夜規律,都可能導致一種動物是白天活動還是夜間活動。由於神經系統的出現就是要認識世界與調整自己的活動,晝夜的交替當然也會導致神經系統在不同的時間進行不同的活動。活動期間需要綜合各種外界信息、模擬、運算及做出相當的反應,需要注意力或者說意識的清醒;而在非活動時間,最好的做法當然是降低神經系統的活躍度以節省能量,深層次地整合當天新接收的信息和長期以來形成的記憶,以及恢復活動期間的疲勞,而在這些活動中清醒的意識是不需要的,其表現形式就是睡眠。
從廣義上說,睡眠也不僅是由於每天晝夜的交替,因為像冬眠、夏眠等也可以算作是睡眠,進化原因也差不多吧。因此,不睡眠不是優勢,而是劣勢。
睡眠通常都是在安全的地方進行的,至於食物嘛,要知道尋找食物也是有代價的,有的動物沒有光就找不到食物,有的動物在大白天活動自己就變成了食物。所以,進化的結果就是只在最適合的時間用最少的代價尋找食物。

⑧ 動物是怎麼睡眠的

睡眠是動物的一種周期性的本能行為,這種行為並不是高等動物的「專利」,昆蟲、軟體動物、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類也有睡眠行為,動物睡眠時總是長時間處於不動狀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遲鈍或完全沒有反應。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從生理學的角度研究動物的睡眠現象,其實從行為學和進化的角度研究動物的睡眠活動則更加有趣,並能大大豐富睡眠的概念。

⑨ 睡眠之謎,為什麼世界上幾乎所有動物都要睡

睡眠是一種在哺乳動物,鳥和魚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狀態,甚至在無脊椎動物如果蠅中也有這種現象.睡眠的特徵包括:減少主動的身體運動,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增強同化作用(生產細胞結構),以及降低異化作用水平(分解細胞結構).在人、哺乳動物及其他很多已經被研究的動物,如魚、鳥、老鼠、蒼蠅中,規律的睡眠是生存的前提.從睡眠中醒過來是一種保護機制,也是健康和生存的必須.對於人,睡眠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可以說睡眠的好壞是生活質量一半的基礎.在最初,法國的學者認為睡眠只是身體內部需要的反映,感官活動及身體的物理運動在睡眠時會停止,但若給予合適刺激便可使其醒來.

閱讀全文

與動物睡眠的原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