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動物
藍鯨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動物。恐龍
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但與藍鯨相比就顯得小了。人類捕到的最大的藍鯨,體長竟達34.6米,重170噸,相當於27頭大象或150頭牛,用4噸卡車拉這頭藍鯨,需要43輛之多。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130噸!也就是說,2到3條震龍頭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一個大門。而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一樣。這就是「震龍」一名的含義。
Ⅱ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已知的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成年藍鯨的體長在二十到三十五米。
藍鯨的體重最高可達兩百噸。
這是比恐龍大很多的龐然大物。
Ⅲ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也是現存最大的動物,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一般體長為22-33米,體重為150,000-18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
Ⅳ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生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10]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溺死。
藍鯨不容易捕殺和保存。藍鯨的巨大體型、駭人體重、游泳速度和力量意味著它們通常不是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捕殺抹香鯨和露脊鯨。當這兩種鯨數量減少後,捕鯨人選擇捕殺須鯨的數量增加,包括藍鯨。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專門設計捕捉大型鯨魚的魚叉裝配了他的輪船。雖然最初很麻煩,但這種方法很快流行起來,19世紀末,北大西洋的藍鯨數量開始漸漸減少。[10]
由於藍鯨的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藍鯨遭到了捕鯨人的大量捕殺。
藍鯨的捕殺量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增長,到192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跟隨挪威,加入了捕殺藍鯨的行列,他們用「捕鯨船」捕殺後將藍鯨升到巨大的「工廠船」進行處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殺了28325頭藍鯨。二戰末期,藍鯨種群已接近滅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國際鯨魚交易配額限制。這些配額是無效的,因為約定並沒有考慮到不同物種的區別。數量稀有的物種可以和數量較多的品種進行相等程度的捕殺。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1960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此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世界只生存著不到50頭的藍鯨。
與船隻發生碰撞或受困、糾纏在捕漁設備中時,藍鯨可能會受傷,海里越來越多的噪音使他們難以互相溝通,甚至可能喪命。人類對於藍鯨的潛在威脅包括製造會在藍鯨體內累積的化學物品多氯聯二苯(PCB)。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與永久凍土層快速融化,並導致大量的淡水注入海中。有人擔心一但流入海中的淡水量超過臨界點,將會導致溫鹽環流瓦解。考量到藍鯨根據海水溫度的遷移模式,環流瓦解將導致溫暖與寒冷的海水環繞全球,這可能會對藍鯨的遷徙造成影響。藍鯨夏季時處在寒冷、高緯度的海域,因為這里擁有豐富的食物;而冬季時則位於溫暖、低緯度的海域,在這里它們可以交配與生產。
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海域中,藍鯨的數量相當多。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瘋狂的獵殺使它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護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一份2002年報告估計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隻之間,並分布在至少5個族群中。對於侏儒藍鯨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可能是低估了實際的數量。在人類的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隻(范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以前要減少非常多(大約各只有2,000隻)。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
藍鯨是最重要經濟種之一,脂肪量多。國際上規定用藍鯨產油量作換算單位,即1藍鯨=2長須鯨=2.5座頭鯨=6大須鯨。從現代捕鯨開始的年代起,就對藍鯨競相濫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殺藍鯨近3萬頭。196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布藍鯨為禁捕的保護對象。未開發前藍鯨至少有20多萬頭,現在估計最多有13000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1989年發表的統計報告說,藍鯨現在只有200-453頭倖存者。這是根據在南半球經過8年的調查得出的,已經瀕臨滅絕。
禁止捕鯨以來,全球藍鯨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大概3000-4000頭。從受脅物種紅色列表創立開始,藍鯨就已經被列為紅色列表上的瀕危物種。位於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由大約2000個個體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之間,但在夏季常見於加利福尼亞。這個種群是以後藍鯨數量長期回升的希望。有些時候他們會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記載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
南大洋藍鯨種群的數量在750-1200頭之間,該種群遷移的方式還沒良好理解。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區別於斯里蘭卡東北沿海時常出現不確定數目的種群。南大洋種群的一部分藍鯨接近南太平洋的東海岸。在智利,人們發現了藍鯨聚集於智魯島沿岸覓食,因此智利鯨類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持下,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
在北大西洋生活著兩個藍鯨種群。第一個位於格陵蘭,紐芬蘭,新斯科舍和聖勞倫斯灣。估計有500頭左右。第二個更靠東,春季出現在亞述爾群島,而七八月份則出現在冰島;據推測鯨群沿大西洋中脊在這兩個火山島之間活動。除了冰島,雖然及其少見,藍鯨還出現在更遠的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科學家不清楚這些藍鯨在哪裡過冬。整個北大西洋的種群數量在600-1500之間。
人類對藍鯨種群的恢復造成威脅,多氯聯二苯化學品會在藍鯨血液內聚集,導致藍鯨中毒和夭折,同時日益增加的海洋運輸造成的噪音(the noise pollution),掩蓋了藍鯨的聲音,導致藍鯨很難找到配偶。
海洋溫度的改變也會影響藍鯨的食物來源,暖化趨勢也會減少鹽分的分布,這將會對的分布與密度造成重大的影響。
Ⅳ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藍鯨的時間是1904年,地點在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附近。這條藍鯨長33.5米,體重195噸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它的舌頭重約3噸它的心臟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總重量約為8噸~9噸,腸子有半里路長。
Ⅵ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並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於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是生長毛發的地方,後來,毛發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於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帽子」,所以可以據此區分不同的個體。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後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Ⅶ 世界上最大的是什麼
一、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生存過的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噸以上。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1959年5月15日,藍鯨是人們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由於藍鯨過於龐大,所以很難去測量它們的體重。截止到目前為止,國家海洋哺乳類研究室的科學家精確測量過最巨大的藍鯨是一隻重177噸的雌鯨。科學家今天警告說,如果不對世界性的捕鯨業實行限制,藍鯨就會滅絕。
二、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霞水母
1865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海岸,有一隻霞水母被海浪沖上了岸,它的傘部直徑為2.28米,觸手長36米。把這個水母的觸手拉開,從一條觸手尖端到另一條觸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長。
最大的霞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里的北極霞水母,它的傘蓋直徑可達2.5米,傘蓋下緣有8組觸手,每組150根左右。每根觸手伸長達40多米,而且能在一秒鍾內收縮到只有原來長度的十分之一。觸手上有刺細胞,能翻出刺絲放射毒素。當所有的觸手伸展開時,就像布下了一個致命的天羅地網,網罩面積可達500平方米。任何兇猛的動物一旦投入羅網,必將束手就擒。
霞水母的羅網縱然厲害,但對小小的牧魚卻奈何不得。牧魚體長不超過7厘米,能在霞水母的觸手下穿梭自如,把它當成了極好的避難所。牧魚常常把一些不大的食肉魚類引誘到主人布下的天羅地網中,自己則巧妙地避過毒絲,鑽入巨傘下,逃脫攻擊。與此同時,霞水母乘機收網捕魚,美餐一頓,而牧魚也因誘敵有功而得到主人的賞賜,吃一些瑣碎食物。
霞水母和牧魚共同生活,互惠互利,水母保護了牧魚的生命安全,而牧魚則幫它誘敵,並為它清除身上的微生物。
三、世界上最大的豬
世界上最大的豬(已死亡,尚未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承認)來自中國。這頭巨型豬長約2.5米,腰圍約2.23米,獠牙長14.4厘米。
四、世界上最大的鯰魚
世界上最大的鯰魚捕獲於泰國湄公河中,長約2.7米,重約293公斤
五、世界上最大的馬
世界上最大的馬或說最高的馬名叫「雷達」,是一匹比利時馱馬。「雷達」站立時,從馬蹄到肩部高約6英尺7.5英寸(約合2米),它的體重約為2400磅(約合1089公斤)。
Ⅷ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呀
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又稱它為娃娃魚)
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大象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棕熊在我國古代叫做羆,體長一般為150-200厘米,尾長13-16厘米,體重150-250千克,較大的能達到400一600千克,其中最高記錄為生活於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上的,體長約為400厘米左右,體重達757千克,不僅是熊類中的龐然大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Ⅸ 世界上什麼是最大的動物
在我印象中是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須鯨科須鯨屬的其中一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不但是最大的鯨類,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
藍鯨呈世界性分布,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游於黃海和台灣海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磷蝦為食,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每胎只產1仔。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
中文學名
藍鯨[1]
目
鯨偶蹄目
拉丁學名
Balaenoptera musculus
亞目
須鯨亞目
別稱
剃刀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