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極地哺乳動物有哪些
極地苔原地區絕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嚴寒的冬季,有永久的凍土層,生長著許多苔蘚、地衣和矮小灌木,只有耐寒的哺乳動物才能在這里生活。它們一般生殖力較強,如旅鼠每隔20天便可繁殖一代。極地苔原地帶終年都覆蓋著冰雪,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以偽裝自己,動物必須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更換皮毛顏色。如北極狐、雪兔和北極狼,冬天毛色便會變白,藏在雪地里,很難被捕食者或獵物發現。夏天來臨,大量冰雪都融化了,它們的毛色變成棕色或灰色,與大地合為一體。生活在極地苔原地區的動物都長著一身厚厚的皮毛和脂肪,這是它們的「保暖裝置」。有的動物還會在雪中挖洞來生育幼崽,如北極熊、北極狐。還有的動物可以在洞中進行冬眠,如旅鼠。每年冬天,馴鹿都會在極地草原上大會師,共同抵抗飢餓、寒冷和保護幼鹿,並抵禦灰熊和野狼的攻擊。到了夏天,為了躲避蚊蠅的襲擊,它們會向更加寒冷的高山上遷徙。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強,一對旅鼠每年可以繁衍出近100萬只後代。當它們數量過多時,皮膚便會由灰黑變成鮮艷的橘紅,這樣的特徵易吸引天敵捕殺。每到這時,它們便會不停地奔向大海,縱身跳入波濤洶涌的大海之中。
北極熊生活在地球的最北邊,平均體重可達400千克,長2~3米,是北極沿海浮冰與海岸上最大、最兇猛的食肉動物。除了人類以外,北極熊幾乎沒有對手,它們常常跨地區出海,去遠方捕獵海豹。北極熊長了一身雪白的長毛,一直垂到腳底下,看上去非常高貴。腳下的毛具有良好的防滑功能,這使它們在冰上能夠穿行自如。這件袍子不僅保暖,還能防止極地大量的紫外線傷害身體。北極熊的體型非常巨大,對付100千克重的海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它們從冰洞中拖出來,肥大的熊掌一下就能把海豹的腦袋拍碎。北極熊可以一口氣在北極冰冷的海面上游出40千米。它們的兩個大前爪非常適合劃水,而且它們的脖子很長,便於在游泳時將頭露出水面進行呼吸。北極熊真可謂是一個游泳的能手。北極熊有一個「育嬰室」。那就是雪洞。熊媽媽為了不讓冰雪沾上小熊的皮膚,便將它們放在自己的大爪子上,用頸部絨毛蓋著,不停地向寶寶吹熱氣,就像一台空調一樣。北極熊的玩性很大,即使是打架,也像是在跳「交誼舞」。它們面對面地站立著,前肢互相扭在一起,邊跳邊旋轉,還不時地在對方的脖子上輕咬一口,非常可笑。
北極狐生活在北極地區,那裡氣候寒冷,終年被冰雪覆蓋著。它們主要以旅鼠和田鼠為食,飢餓時也吃些植物果實、漿果等,甚至連動物的屍體也吃。當食物充足時,北極狐會把餘下的食物儲藏起來,用石頭壓著、塞在石縫中或者埋在地下,食物擺放得十分整齊,就像貨架一樣。冬天捕不到食物時,才慢慢享用。
北極狐的巢大都築於丘陵的土坡上,雖然體積比較小,但入口卻不少。在暴風雪降臨的天氣里,它們留在溫暖的家裡終日不出門。北極狐很戀家,年年都要維修和擴建自己的「住宅」,以便於長期居住。北極狐也實行「計劃生育」,它們能根據食物的多少決定生幾個孩子。食物少時,雌北極狐一次只生大約4隻幼狐;食物較多時,可以生8~15隻;若食物十分豐富,每次可生數十隻。
麝牛的體型較大,身高約1.5米,體重可達400千克,身體重量集中在長有肉峰的前半身,屬於食草動物。麝牛主要棲居在北美洲靠近極地的冰原地帶,主要吃苔蘚、地衣和植物根、莖及樹皮等。
麝牛的長毛下面還長著一層厚厚的小絨毛,使它們具備了良好的耐寒能力,能忍受北極-70℃的低溫。
麝牛又叫麝香牛,它的樣子很像氂牛,母獸還長著跟母牛一樣的四個乳頭。但麝牛的尾巴很短小,頭上的角像羊一樣長在頭頂上,牙齒也與羊的差不多。它們是牛和羊的過渡物種。
夏天,它們常吃一些矮小柳樹的葉子;冬季結成由幾百隻麝牛組成的大軍,母子麝牛位於隊伍中間,雄麝牛輪流在四周警戒和保衛。麝牛群中總會有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麝牛領導群牛。
麝牛喜歡在進食後平躺在地上細嚼慢咽,一會兒就打起瞌睡來。睡醒了再繼續進食,它們就這樣在吃食物和睡覺的循環中生活。麝牛這樣做可大大減少能量消耗。
② 青島極地海洋世界有什麼魚
熱帶魚類以及珊瑚礁、翻車魚、沙虎鯊、海龜等。
青島極地海洋世界內擁有36個展館,其中極地海洋動物館為核心部分,館內主要展示南、北極海洋動物,遊客可以在模擬極地環境中觀賞到白鯨、海象、海獅、海豹、北極海獺、北極熊、企鵝、北極狼等珍稀的極地動物,還可以欣賞這些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精彩表演。
(2)極地動物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青島極地海洋世界表演種類
1、 極地動物表演場:表演分為海豚表演和白鯨表演,表演時間約為30分鍾,位置在一樓動物表演場。
2、 歡樂劇場表演:表演分為偽虎鯨表演、海獅表演、海象表演和小丑雜技演員滑稽表演。表演時間約30分鍾,位置在歡樂劇場室外表演場。
3、 極地風情表演:表演時間約為10分鍾左右,位置在二樓極地風情表演區。
4、餵食表演:北極熊、海象、海獺餵食表演,表演時間約10分鍾左右,位置在各動物展區。
③ 極地動物一般都有哪些特點它們怎樣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
通常大型極地動物都是靠兩個方面的特點來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的。
一是細密厚實的皮毛或羽毛。如北極熊、北極狐等,在寒冷的冬季會換上一身細密厚實的毛,特別是緊貼著皮膚表面會長出一層極細密的絨毛,使冷空氣難以接觸到皮膚表面,增強了抵禦嚴寒的能力。而南極的企鵝全身的羽毛呈重疊、密接的鱗片狀,表面還有一層油脂。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百攝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
二是有厚實的皮下脂肪層,能夠保溫禦寒。極地動物皮膚下面大都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導熱能力很差,能夠使體內的熱量流失。極地動物在暖季食物充足時會拚命地大吃大喝,把自己養得胖胖的,積累出厚厚的皮下脂肪層。到冬季來臨時,這層脂肪層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在漫長的冬季缺乏食物時作為能量來源。比如北極熊,冬季來臨時的體重可以達到春季時體重的2倍,缺少的體重都是消耗了的脂肪。在極地生活的海豹、海象、鯨等,也具有非常厚的脂肪層。
④ 極地環境中有哪些動物有什麼本領
北極地帶只有少數幾種哺乳類,如馴鹿(Rangifer tarans)、北極狐(Alopex lagopus)、雪兔(Lepus timis)等,在大陸冰原的邊緣,有北極熊(Thalarctos maritimus)、海豹(Phoca vitulina)等,鳥類和昆蟲的種類貧乏。企鵝是最主要的棲居者,集中分布於海岸。
動物對極端氣候的生理和生態適包括:特殊的抗寒性,夏季晝夜活動及適應於偽裝的淡淺體色,如柳雷鳥(Lagopus lagopus)和雪兔有白色冬毛。南極基本上沒有陸生動物,僅在夏季有一些遷徙鳥類。
⑤ 生活在北極的都有哪些動物
說起生活在北極的動物,有北極熊,麝香牛,冰蟲,馴鹿。 北極熊是北極最兇猛的動物,人們把它們稱為「北極之王」。北極熊主要是在北極冰蓋上活動,以捕食海豹為生,偶爾也到陸地上來找東西吃。冬天,懷了孕的母熊就會到陸地上來產仔育兒。 北極熊個個都是游泳健將。在北冰洋那冰冷刺骨的海水裡,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連續暢游幾十甚至幾百千米。許多熊類都有冬眠的習慣,北極熊卻不冬眠,只在天氣最壞的時候,縮起腦袋睡上幾個小時。 麝香牛(又稱麝牛)是北極最大的陸地動物,麝牛有點像西藏的氂牛,但比氂牛大,長著一對很大的犄角,它身上確實有一種麝香的味道。 麝香牛性格犟強,勇猛頑強,堅忍不拔,即使氣溫降到零下五六十攝氏度,也悠然自得,絕不離開北極,因而成為唯一常駐北極的大型食草動物,即使在強敵面前也絕不退縮,寧肯一拼到底。 在北極,馴鹿的體重可達150多千克,雄性稍小,為90千克左右。馴鹿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展幅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出來。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徙。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萬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雌鹿帶頭,雄鹿跟隨其後,秩序井然,邊走邊吃,日夜兼程。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遷徙路線的標志。 1887年,美國西雅圖著名攝影家柯蒂斯首次發現了冰蟲,為它取名「雪鰻」。但很少有人關注。近年來全球變暖使極地動物瀕臨滅絕,冰蟲才慢慢進入研究者的視線。 極地冰蟲是少數活躍在極地低溫下的生物之一。它們被生物學家稱為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躍的生物。極地冰蟲生活在終年積雪的冰川地帶。 它們個頭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絲細細的小黑線。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動物。在冰川地區刺骨的寒溫下,其他動物幾乎被凍成冰棒,甚至連細胞都凍得「咯咯」作響。然而這種低溫對於極地冰蟲來說卻是最舒適的生活環境。冰蟲不僅抗凍還耐餓。科學家曾把幾只冰蟲放在冰箱里研究。兩年過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蟲在冷藏室里依然頑強地生存著。 但冰蟲也有致命的缺點——怕熱。冰蟲抵禦高溫的能力異常脆弱,只要溫度高於四攝氏度,冰蟲細胞膜就溶化,細胞內的酶也化成一堆乾草模樣的黏稠物。 來源:科學啟蒙
⑥ 生活在北極的動物有哪些
生活在北極的動物有北極熊,麝香牛,冰蟲。 北極熊是北極最兇猛的動物,人們把它們稱為「北極之王」。北極熊主要是在北極冰蓋上活動,以捕食海豹為生,偶爾也到陸地上來找東西吃。冬天,懷了孕的母熊就會到陸地上來產仔育兒。 北極熊個個都是游泳健將。在北冰洋那冰冷刺骨的海水裡,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連續暢游幾十甚至幾百千米。許多熊類都有冬眠的習慣,北極熊卻不冬眠,只在天氣最壞的時候,縮起腦袋睡上幾個小時。 北極熊是北極地區最大的食肉動物,主要生活在北極中心地區的大冰蓋上,那裡有大量海象和海豹,北極熊正好找到了用武之地,不必再跑到陸地上與狐狸和狼群爭食。 麝香牛(又稱麝牛)是北極最大的陸地動物,麝牛有點像西藏的氂牛,但比氂牛大,長著一對很大的犄角,它身上確實有一種麝香的味道。 極地冰蟲是少數活躍在極地低溫下的生物之一。它們被生物學家稱為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躍的生物。極地冰蟲生活在終年積雪的冰川地帶。 它們個頭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絲細細的小黑線。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動物。在冰川地區刺骨的寒溫下,其他動物幾乎被凍成冰棒,甚至連細胞都凍得「咯咯」作響。然而這種低溫對於極地冰蟲來說卻是最舒適的生活環境。冰蟲不僅抗凍還耐餓。科學家曾把幾只冰蟲放在冰箱里研究。兩年過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蟲在冷藏室里依然頑強地生存著。 但冰蟲也有致命的缺點——怕熱。冰蟲抵禦高溫的能力異常脆弱,只要溫度高於四攝氏度,冰蟲細胞膜就溶化,細胞內的酶也化成一堆乾草模樣的黏稠物。 來源:科學啟蒙
⑦ 極地氣候特點,有哪些動、植物
極地氣候特點:常冬無夏,終年嚴寒。植物有苔蘚,地衣;動物有企鵝、鱗蝦、北極熊。
極地氣候主要包括兩種類型: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其主要特點表現為氣溫酷寒、降水稀少、風多而大。一般最熱月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降水極少,甚至比許多沙漠地區還少,但由於蒸發量更小,小於降水量,因此可算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濕潤區,每年大風天數平均都在200天以上。
苔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冰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及北半球的格陵蘭島等地區。極地氣候是世界氣候類型中最寒冷的氣候,尤其是冰原氣候。
(7)極地動物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南極洲和北冰洋以及環繞它們的洋面和陸地的寒冷氣候。在北半球可以把樹木生長的北界作為極地氣候的南界。在北半球大部極地氣候區為大陸環繞的永凍水域。
冬半年在極夜無太陽輻射。夏半年極晝期間終日太陽不落,但冰雪反射率強。從太陽輻射獲得的熱量,尚不足以融化冰雪,故夏溫仍低。
分布在北美洲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
年可能蒸散量小於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於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已很明顯。
⑧ 極地動物資料
1、北極馴鹿:鹿科馴鹿屬的唯一種。又名角鹿。下分9 個亞種。體型中等。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坡,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2、北極麝牛:貌似家養的牛,然而奔跑起來不像牛而像羊。它長著大鬍子,身上的毛長的可拖到地。動物學家研究表明,麝牛同山羊和綿羊更接近。麝牛的近親可以在熱帶地區找到,是四不像的扭角羚。麝牛不會分泌任何麝香。北極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麝牛群,其總數約7000頭。
3、北極黃金鴴:分布在阿拉斯加大部和加拿大北極地區的黃金鴴,秋天一到,先是飛到加拿大東南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在那裡經過短暫的休養和飽餐,待身體儲存起足夠的脂肪之後,則縱越大西洋,直飛南美洲的蘇利南,中途不停歇,一口氣飛行4500多千米,最後來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過冬。
4、北極鱈魚:分布於整個北極地區,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當溫度超過5℃時,即不見它們的蹤影。它是一種中小型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6厘米,是北極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5、南極磷蝦:節肢動物門,磷蝦屬,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極洲水域的磷蝦。南極磷蝦是似蝦的無脊椎動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