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貓科動物有幾種
貓科動物(Felidae):分為3亞科,獵豹亞科、貓亞科、豹亞科。共有14屬40種。
體型中、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獵豹屬爪不能完全縮回)。尾一般較發達。
獵豹亞科爪不能伸縮,似犬科,區別於其他貓科動物。僅1屬1種;貓亞科動物爪能伸縮,體型一般較小,不發出吼聲,共有10屬;豹亞科爪能伸縮,一般體型較大,能發出吼聲。有3屬。
貓科動物多數善攀緣及跳躍。大多喜獨居。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歐亞大陸 、非洲、美洲的寒帶到熱帶地區,由野貓(Felis silvestris)馴化來的家貓(F.s.catus)已被人為帶到全世界,很多成為當地入侵物種。
(1)貓科動物有多少種視頻擴展閱讀:
傳統分類:
(一)貓科動物獵豹亞科:爪不能伸縮,似犬科,區別於其他貓科動物。僅1屬1種。
獵豹屬(學名:Acinonyx):
僅1種,即獵豹(學名:Acinonyx jubatus)。
(二)貓亞科:爪能伸縮,體型一般較小,不發出吼聲。有13屬。過去除猞猁屬(Lynx)外,其餘種均置於貓屬(Felis),已分成不同屬。
1、貓屬(學名:Felis):
包括5種:荒漠貓、叢林貓、沙丘貓、黑足貓、野貓。
2、兔猻屬(學名:Otocolobus):
僅1種,即兔猻(Otocolobus manul)。
3、豹貓屬(學名:Prionailurus):
有4種:豹貓、扁頭豹貓、銹斑豹貓、漁貓。
4、藪貓屬(學名:Leptailurus):
僅1種,即藪貓(Leptailurus serval),有約19個亞種。
5、金貓屬(學名:Catopuma):
眼的內上角有兩道鑲黑邊的白紋。有2種:婆羅洲金貓和金貓。
6、非洲金貓屬(學名:Profelis):
僅1種,即非洲金貓(Profelis aurata)。
7、美洲金貓屬(學名:Puma):
僅1種,即美洲獅(Puma concolor),有6個亞種。
8、細腰貓屬(學名:Herpailurus):
僅1種,即細腰貓(Herpailurus yaguarondi)。
9、虎貓屬(學名:Leopars):
有8種:虎貓、小斑虎貓、長尾虎貓。
10、草原貓屬(學名:Oncifelis):
有3種:南美草原貓、喬氏貓、南美林貓。
11、山原貓屬(學名:Oreailurus):
僅1種,即山原貓(Oreailurus jacobita)。
12、獰貓屬(學名:Caracal):
僅1種,即獰貓(Caracal caracal)。包括7個亞種,
13、猞猁屬(學名:Lynx):
有4種。體型中等,體粗壯,尾短,耳尖具毛簇。加拿大猞猁、猞猁、西班牙猞猁、短尾貓。
(三)豹亞科:爪能伸縮,一般體型較大,能發出吼聲。有4屬。
1、雲豹屬(學名:Neofelis):
僅2種,即雲豹(Neofelis nebulosa)和馬來雲豹(Neofelis diardi)。雲豹有3個亞種,
2、豹屬(Panthera):
均為大型貓科,有4種:獅子、美洲豹、花豹、虎。
3、紋貓屬(學名:Pardofelis):
僅1種,即石紋貓(Pardofelis marmorata)。
4、雪豹屬(學名:Uncia):
僅1種,即雪豹(Uncia uncia)。
『貳』 貓有多少種
此處共列 50 種:虎斑貓、黑足貓、曼赤肯貓、山東獅子貓、四川簡州貓、中國雲貓、金吉拉、紅色重點色波斯貓、紅虎斑異國短毛貓、阿比西尼亞貓、愛琴貓、澳大利亞霧貓、美國多趾貓、美國短尾貓、美國卷耳貓、美國捲毛貓、美國短毛貓、美國鋼毛貓、亞洲半長毛貓(蒂法尼貓、蒂凡尼貓)、巴厘貓(長毛暹羅貓、長毛阿密絲貓)、孟加拉貓(豹貓)、阿比西尼亞貓、埃及貓、奧西貓、伯曼貓、布偶貓、波斯貓、德文捲毛貓、電燙卷貓、東方短毛貓、東奇尼貓、俄羅斯藍貓、哈瓦那棕貓、加拿大無毛貓、柯尼斯捲毛貓、科拉特貓(呵叻貓)、襤褸貓、孟買貓、緬甸貓、緬因貓、曼島無尾貓、挪威森林貓、日本短尾貓、斯可可貓、索馬里貓、土耳其安哥拉貓、土耳其梵貓、夏特爾貓、蘇格蘭折耳貓、馬恩島貓未列品只:英國短毛貓、異國短毛貓、暹羅貓、歐洲短毛貓、加州閃亮貓、韋爾斯貓、新加波貓、狸花貓、亞洲貓、斯芬克斯貓、孟加拉豹貓、西伯利亞森林貓、虎皮貓、臨清獅貓。
目前比較流行的貓的種類分法有四種:
1、西方品種和外來品種。西方廣泛流行的產地分類法。
2、純種貓和雜種貓。按品種培育角度分類。
3、家貓和野貓。按生活環境分類,不過,兩者之間並無嚴格的界線。
4、長毛貓和短毛貓。主要根據毛的長短來分類,例如,波斯貓,喜瑪拉雅貓屬長毛貓;泰國貓、俄國藍貓屬短毛貓。
『叄』 貓科動物有哪些
貓科動物分為2亞科即貓亞科和豹亞科。共有14屬38種。包括獵豹屬、貓屬、兔猻屬、豹貓屬、藪貓屬、金貓屬、非洲金貓屬、美洲金貓屬、細腰貓屬、虎貓屬、草原貓屬、山原貓屬、獰貓屬、猞猁屬、雲豹屬、豹屬、紋貓屬。
比較常見的是貓屬,各種寵物貓就是屬於這個范圍。其中豹屬中又分為獅子、老虎、豹、雪豹、美洲豹。獵豹屬中只有一種,也就是獵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
貓亞科動物爪能伸縮,體型一般較小,不發出吼聲,共有11屬;豹亞科爪能伸縮,一般體型較大,能發出吼聲。有3屬。已知的36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源自一千八百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些物種源自於亞洲,且經由陸橋散布至各洲去。
(3)貓科動物有多少種視頻擴展閱讀:
四大貓科動物:
1、老虎:
老虎是目前這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老虎中體型最大的東北虎,成年後的平均體重可以達到500斤以上,體長3.8米(包括尾巴)。
2、獅子:
獅子雖然沒有老虎的體型那麼大,但是成年後的非洲獅普遍也能達到450斤左右,咬合力與老虎相比並不遜色。
獅子的缺點在於後肢力量相對比較薄弱,這導致它們不能像老虎一樣依靠後肢發力,兩只前爪左右開弓地攻擊獵物。所以獅子進攻的套路就比較簡單了,除了一招牙齒鎖喉,爪子只能當做輔助工具來使用。
3、豹子:
豹子的家族極其龐大,根據生物學家統計,目前世界上共計有27種豹子,平均體型大約在120斤~200斤。由於體型比老虎和獅子小出不少,再加上自己流線型的身體構造,所以豹子撕所有貓科動物中最敏捷速度最快的存在。
當然如果要比較戰鬥力的話,可不能單純地討論敏捷和速度,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參考標准。所以在豹子的家族中,戰鬥力最強的當屬體型最大的美洲豹。成年的美洲豹體重可以達到350斤左右,幾乎不比獅子遜色多少。
4、猞猁:
猞猁的體型比起獅虎豹要遜色很多,成年後的猞猁體重也不過只有80斤左右,體長不過1.5米上下(包括尾巴)。但即便是體型不佔優勢,猞猁卻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的貓科動物,亞洲、歐洲、美洲均有猞猁活躍的身影。而且在各自的區域內,其他動物對猞猁都十分忌憚。
這種特殊的貓科動物除了繼承了貓科動物的殺手本色之外,還有著非常持久的耐力。無論是在高山還是平原,無論是在雪地還是灌木叢,猞猁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捕獵。它們能長時間與獵物周旋而不感到疲倦。這一點也是其他貓科動物所不能比的。
『肆』 貓科動物一共有幾種
貓科動物共有1個科,5個屬, 1. 貓屬:共計25個種(其中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 2. 猞猁屬:共計5個種(猞猁屬動物共同的特點就是耳上有簇毛)。 3. 豹屬(大型貓科動物):共計5個種。這5個種分別是 a. 獅:亞洲獅&非洲獅; b. 虎:現存5個亞種(一共8個亞種,3個已經滅絕,即東北虎、華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 c. 雪豹:雪豹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區,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瀕危; d. 豹: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 e. 美洲豹:也稱美洲虎。 4. 獵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獵豹(奔跑速度最快的)。 5. 雲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雲豹,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和東南亞一帶地區
『伍』 貓科動物有哪些種類
貓科動物共有1個科,5個屬,
1. 貓屬:共計25個種(其中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
2. 猞猁屬:共計5個種(猞猁屬動物共同的特點就是耳上有簇毛)。
3. 豹屬(大型貓科動物):共計5個種。這5個種分別是
a. 獅:亞洲獅和非洲獅;
b. 虎:現存5個亞種(一共8個亞種,3個已經滅絕,即東北虎、華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
c. 雪豹:雪豹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區,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瀕危;
d. 豹: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
e. 美洲豹:也稱美洲虎。
4. 獵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獵豹(奔跑速度最快的)。
5. 雲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雲豹,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和東南亞一帶地區,瀕危。 東北虎也稱西伯利亞虎是目前最大的貓科動物,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前蘇聯中亞共和國獵取的西伯利亞虎,雄性、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陸』 貓科動物有多少種,分別是哪些呢
你好 這個問題 我幫你去網路 查了一下 下面是我幫你找到的 如今人們將它們分為4個亞科,即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inae)、猞猁亞科(Lyncinae),共36種。 1、虎,也稱老虎(體長2-3.5m,體重95-350kg),中國十二生肖第3位,是處於食物鏈頂級,無天敵,體型最大的是東北虎(也稱西伯利亞虎)也是目前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華南虎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一級保護動物,在人類干預下,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生存空間極度縮小,中國野生華南虎已滅絕,虎有8個亞種,其中三個亞種已經滅絕,現存體型最小的虎是蘇門答臘虎。希望人們重視起來這個美麗的大貓,不要讓它消失在這個星球上! 2、獅(體長2.1-3.3m,體重105-230kg)是唯一的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分為非洲獅與亞洲獅,亞洲獅體型略小,非洲獅體型僅次於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在非洲處於食物鏈頂端,在中國獅子象徵吉祥與瑞氣。 3、美洲豹(美洲虎,長約130-210cm,肩高80-100cm,尾長100cm,重約80-130kg),貓科中的全能冠軍。它不是虎也不是豹。 4、美洲獅(山獅,長約110-210cm,重約60-100kg),最大的貓屬動物,貓科中的攀岩冠軍。 兩只獵豹 5、豹(包括非洲花豹、金錢豹、遠東豹等,長約100-200cm,重約50-100kg) ,生活在非洲及亞洲地區。可以將與自身體重相當的獵物帶上樹。 6、獵豹(印度豹,長約100-150cm,重約40-80kg),陸地哺乳動物的短跑冠軍,一百米僅需2秒多。准確的說它是半群居動物,幼獵豹的爪子也會半收縮。 7、雪豹(長約90-140cm,重約30-70kg),貓科中的跳躍冠軍,海拔最高的貓類,雪山之神,極其漂亮。 8、猞猁(歐亞猞猁,長約80-130cm,重約12-30kg) 9、西班牙猞猁(伊比利亞猞猁,長約85-110cm,重約15-25kg) 10、加拿大猞猁(長約80-110cm,重約10-20kg),最溫順的猞猁。 11、雲豹(長約75-110cm,重約11-23kg),貓科中的爬樹冠軍。 擁有自身比例最長的犬齒,達3厘米,與花豹相當。號稱小劍齒虎。 12、獰貓(長約60-110cm,重約11-20kg),貓科中的捕鳥冠軍,要抓鳥自然得跳得很高,因此又是貓科的跳高冠軍。 13、短尾貓(長約75-110cm,重約6-15kg),體型最小的猞猁。 幼年短尾貓 14、藪貓(長約65-100cm,重約9-18kg),最古怪的貓類,體形與雄獅剛好相反,腦袋小得有點誇張. 15、金貓(亞洲金貓,長約50-105cm,重約12-16kg),所有金貓類都像是美洲獅(美洲金貓)的小號版。 16、虎貓(長約65-100cm,重約11-16kg),最大的虎貓。 17、非洲金貓(長約60-102cm,重約9-14kg) 18、漁貓(長約65-95cm,重約6-12kg),貓科中游泳潛水冠軍,又是捕魚冠軍,爪間有蹼,其在水中可閉氣可達十餘分鍾。 19、叢林貓(長約65-75cm,重約4-16kg),最大的貓。 20、荒漠貓(長約60-85cm,重約4.5-9kg),最能吃苦的貓類。 21、細腰貓(長約55-70cm,重約4-9kg),長相有點象黃鼠狼 22、長尾虎貓(長約45-80cm,重約4-9kg) 23、山原貓(安第斯山貓,長約57-64cm,重約4-7kg),專家最不了解的貓類,以至連它的食譜也是靠推測得出的。 24、南美草原貓(長約55-75cm,重約3-7kg) 25、喬氏貓(長約45-75cm,重約3-8kg) 26、野貓 (歐林貓,所有貓屬都象貓,簡稱貓,包括家貓,長約45-75cm 美洲虎 ,重約3-8kg)最嗜殺的貓類,不是奉承,的確如此。家畜中家貓的野性最強,放到野外馬上可變成野貓。 27、豹貓(包括西表貓,長約40-65cm,重約4.5-6.5kg),最大的豹貓。 28、婆羅洲金貓(長約53-67cm,重約2.3-4.5kg),最小的金貓。 29、兔猻(長約50-65cm,重約2-4.5kg),貓科中的極品,其實它才是真正最可愛的貓類,捧在手心裡簡直就是一個毛球。但因皮毛珍貴,常被成為毒殺對象,這種人還真下的了手。 30、雲貓(紋貓、小雲豹,長約45-60cm,重約2-6kg),最小的大貓,雲豹的縮小版,和它兄長一樣是樹間高手。 31、沙貓(長約40-57cm,重約2-3kg),貓科中的捕蛇冠軍。 32、扁頭豹貓(長約40-60cm,重約1.8-2.7kg),和漁貓有點類似,捕魚高手,爪間有蹼,爪小,不能完全收入爪鞘里。 33、南美林貓(長約40-55cm,重約1.8-2.5kg),最小的草原貓。 34、小斑虎貓(長約40-55cm,重約1.5-2.3kg),最小的虎貓。 35、黑足貓(長約33-50cm,重約1-2kg),最小的貓。 36、銹斑豹貓(長約35-48cm,重約1.1-1.6kg),最小的豹貓,也是最小的貓科動物。 貓科之最 你想要的就是這些了 希望能幫到你
『柒』 世界上現存的貓科動物有幾種啊
貓科動物共有1個科,5個屬, 1. 貓屬:共計25個種(其中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 2. 猞猁屬:共計5個種(猞猁屬動物共同的特點就是耳上有簇毛)。 3. 豹屬(大型貓科動物):共計5個種。這5個種分別是 a. 獅:亞洲獅&非洲獅; b. 虎:現存5個亞種(一共8個亞種,3個已經滅絕,即東北虎、華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 c. 雪豹:雪豹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區,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瀕危; d. 豹: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貓科動物; e. 美洲豹:也稱美洲虎。 4. 獵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獵豹(奔跑速度最快的)。 5. 雲豹屬:僅有1個種。就是雲豹,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和東南亞一帶地區,瀕危。
『捌』 貓科動物有哪些
目前最新最權威的貓科分類是:
(1)貓科:獵豹亞科
(2)獵豹屬:獵豹 豹亞科 豹屬:虎、獅、美洲豹、豹 雪豹屬:雪豹
(3)新貓屬:雲豹 石紋貓屬:雲貓 貓亞科
(4)貓屬:野貓、荒漠貓、叢林貓、沙貓、黑足貓
(5)猞猁屬: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短尾貓
(6)豹貓屬:豹貓、扁頭豹貓、銹斑豹貓、漁貓
(7)虎貓屬:虎貓、長尾虎貓、小斑虎貓
(8)草原貓屬:南美草原貓、南美林貓、喬氏貓
(9)金貓屬:金貓、婆羅洲金貓
(10)美洲金貓屬:美洲獅
(11)非洲金貓屬:非洲金貓 兔猻屬:兔猻
(12)獰貓屬:獰貓
(13)藪貓屬:藪貓
(14)細腰貓屬:細腰貓
(15)山貓屬:山原貓
拓展資料:
貓科動物(Felidae):分為3亞科,獵豹亞科、貓亞科、豹亞科。共有15屬38種。體型中、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獵豹屬爪不能完全縮回)。尾一般較發達。
獵豹亞科爪不能伸縮,似犬科,區別於其他貓科動物。僅1屬1種;貓亞科動物爪能伸縮,體型一般較小,不發出吼聲,共有10屬;豹亞科爪能伸縮,一般體型較大,能發出吼聲。有4屬。
貓科動物多數善攀緣及跳躍。大多喜獨居。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歐亞大陸 、非洲、美洲的寒帶到熱帶地區,由野貓(Felis silvestris)馴化來的家貓(F.s.catus)已被人為帶到全世界,很多成為當地入侵物種。
『玖』 老虎和獅子是地球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到底誰更厲害呢有沒有證明老虎比獅子厲害的真實視頻呢
首先,先聲明本文章參考了眾多文章(如cj的貓科系列2),在此鳴謝這些文章的作者! 先論鬃毛的防禦效果: 從17世紀開始,動物學家們就一直在思考獅子鬃毛的作用,他們猜測這團毛絨絨的東西或者是用來抵禦對手的長牙利齒,或者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然而根據科學家們進行的實驗結果來看,鬃毛並沒有多少防禦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鬃毛只是代表雄獅生育能力和健康狀態的一個信號,而這個信號對於雌獅選擇交配對象和評估敵對雄獅的實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明尼蘇達大學的Craig Packer和Peyton M. West檢測了從1964年來在坦尚尼亞塞倫蓋提國家公 園拍攝的568隻雄獅的照片並且對比了每一隻雄獅鬃毛的形狀和長期的行為紀錄得出以上的結論。 「從達爾文時代開始動物學家們就一直在探索獅子鬃毛的重要作用」,密歇根州立大學的Kay E.Holekamp說。這樣的發現(Craig&West)是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因為它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科學家的問題,而且也搞清楚了獅子鬃毛帶來的好處和不利。 查爾斯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對於獅子幾乎一無所知,是最早提出獅子鬃毛保護作用的人之一,他寫道:「獅子的鬃毛是防禦對手 攻擊的非常好的工具。」 這個沒有根據的假設在1972年之前是非常流行的,直到喬治夏勒博士出版了他的著作《塞倫蓋提的獅子》並提出雄獅濃密的鬃毛是代表雄獅狀態的信號。盡管這兩個觀點並不互相排斥,直到1995年之前並沒有科學家系統的驗證過這兩個觀點。之後進行驗證工作的 craig packer 和 Peyton west提出了鬃毛的三個基本特徵:1 只有雄獅有鬃毛 2,雄獅一般在即將成年時才會長出鬃 毛 3 不同的種群以及同一個種群之間鬃毛的變化是非常大的。craig packer 在塞倫蓋提公園研究獅子幾乎30年,他經歷了所有的枯燥乏味的艱苦試驗和科學探索。超過三十年的觀測記錄讓科學家們思考究竟鬃毛什麼特徵對於獅子是最有利的?獅子致命的獠牙利爪可能會支持達爾文的觀點,即獅子可以通過鬃毛的保護作用在打鬥中獲利。然而,避免打鬥將會帶來更大的好處,也就是說雄獅可以通過鬃毛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從而有效的嚇阻對手避免打鬥帶來的潛在危害。如果鬃毛的進化是用來防禦對手的進攻,那麼在打鬥中敵人必然會更多的攻擊鬃毛覆蓋的區域,然而科學家們通過對親眼目睹的打鬥以及歷史紀錄的檢測得出鬃毛區域並不是獅子首選的攻擊目標,一旦受到攻擊,死亡率也不比身體部分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結論同樣適用於沒有鬃毛的母獅和未成年獅。 (對於沒有鬃毛的母獅和未成年獅來說,相應鬃毛區域的傷口並不會比身體其他部分更致命或者更多,這個結果和對成年雄獅的檢測是一致的。) 科學家們觀測到的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雄獅在打鬥中受傷後鬃毛會極大的減少甚至脫落--有力的證明了鬃毛更多代表健康狀態。 芝加哥羅斯福大學自然科學博士Kerbis Peterhans和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Thomas Gnoske則提出獅子的鬃毛是用來評估(個體實力,健康狀態)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根據研究結果,恩格羅恩格羅火山口相比塞倫蓋提平原和灌木林氣溫最低,而這里的雄獅鬃毛最濃密,顏色也最深。也就是說獅子鬃毛的長度和濃密程度的變化看起來並不受打鬥的影響-比如說更容易受致命傷害的前額部分並沒有更多的鬃毛來保護-而是更多的和氣候以及健康狀態有關。 最後我想提一下查沃無鬃獅的例子。眾所周知無鬃獅是科學家用來表現這里的無鬃以及鬃毛稀少的雄獅的特徵,而並非所有的查沃雄獅都是「完全「無鬃的--盡管它們的鬃毛比起塞倫蓋提的鄰居要稀少的多。假設鬃毛有顯著的保護作用,那麼查沃的無鬃雄獅在對壘有一定鬃毛的雄獅時,劣勢是明顯的,這意味著從進化角度來講,無鬃獅更容易被淘汰掉---它們無法挑戰有鬃的獅群首領,而一旦坐上獅王的寶座也很容易被有鬃獅趕下來,並且它們在與有鬃獅的搏鬥中死亡率會更高。然而事實上無鬃獅非但沒有被淘汰,與這里的有鬃獅比較,它們相當的繁盛。 總體來說,我認為獅子鬃毛的保護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根據近年來科學家們的實驗和對數據的分析結果,鬃毛更多的是一個象徵信號,鬃毛的變化程度也更多地取決於氣候和健康狀態。 我個人認為鬃毛也許可以略微的緩和對手的掌擊,而實際上掌擊傷害較大的是對手的臉部而不是鬃毛覆蓋的脖子和肩膀。而對於雄獅來說,攻擊對手的前半部分---即使沒有鬃毛覆蓋---是不明智的,對手的獠牙和利爪提供了最有效的防護。 作者:虎侯 現在在學術界關於虎強於獅的觀念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下面通過虎獅的詳細數據來進行說明,所列數據均為平均計。 以下都採用成年健康的獅虎,由於雌獅和雄獅的差別過大,因此獅子一般均採用雄獅。 1、體型比對 老虎是最大型的貓科動物目前已經沒有任何異議。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們所能接觸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獅和最小型的中南亞老虎,由此引起視覺上的誤會,而認為獅子是最大的貓科,並成為西方許多國家的標志。直到百餘年前他們接觸到了更大更兇猛的孟虎和西虎,才最終改變的這種觀念,形成了由獅子中心說向老虎中心說的轉變。 而在東方,老虎一直穩居中堂,是神的象徵,而獅子不過是守門神,只是猛獸的象徵。 這樣由於東西方對獅虎主觀意識的差別而最終引發了獅虎鬥的千年爭論。 猛獸之間的爭斗體型大的往往佔有相當優勢,體型大的老虎勝獅子似乎沒有說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獅虎相當的情況。 2、生理數據 下面幾 乎纜括了猛獸的所有的生理特徵: (1)頭顱比較 獅子因為鬃毛的原因,在視覺上感覺相當大,其實除掉鬃毛後和老虎相差無幾,剝皮後的獅虎也很難分辨,因此顱骨差別不大。 鬃毛是雄獅的象徵,以至往往被無限誇大,甚至成了決勝武器。生物學上將雄獅鬃毛的作用定義為:雄獅之間實力的顯示、雌獅擇偶的標准, 鬃毛對雄獅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時會消弱它的攻擊能力。 (2)心臟容量 在解剖學中,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這一條相當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質的對手中,它反映了一個物種具有更大的爆發力、耐力和體能恢復能力。 雌虎平均0.65% 雄虎0.64% 雌獅0.57% 雄獅0.46% 雄豹0.36% 鬣狗0.95% (3)嘴 貓科嘴的張合度都約60度(劍齒虎可達100度),老虎顎部球型肌在貓科中最發達的,獅虎的咬合力差別不大,虎略強,虎約450kg,雄獅400kg(附:鱷後端約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鯊約770kg,人約80kg)。 虎犬齒長約6cm,雄獅約5cm,虎的咬合深度約為11cm,雄獅約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決定對方是生還是死,這也使獅子使獵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獅子的齒根略粗於老虎。生物學家解釋之所以獅的齒粗,是因為獅子無法快速將到手的獵物殺死而導致獵物的反抗,為了在獵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齒折斷,才使犬齒進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貓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墊寬約10.5-11.5cm,雌虎約8.5-9.5cm,雄獅約7.5cm。 掌擊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貓科之冠,可達1噸(瞬間掌力達到了800KG),力量比雄獅大10%,而獅子不論是博殺還是捕食,掌擊都不是它的特點。 貓科都有磨爪的習慣,但成年後的獅子磨爪的頻率有所減少,這和生活環境有關,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鋒利。 虎的爪子在貓科中最長,西虎約10cm,孟虎約9.2cm,獅約8cm。 獅子常被大型獵物從其身上甩落下來,可見其前肢力量不夠、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極難被野牛甩落。 (5)後肢 獅子後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因此獅子不擅掌擊,而老虎後肢力量強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後可比獅子高一個半頭。 後肢力量直接影響了跳躍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獅約1.8m,老虎摸高可達6.5m,雌獅為4.5m,而雄獅幾乎不會跳躍。 綜合四肢老虎的更為粗壯,而獅子四肢相對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獅子都屬熱帶、亞熱帶,兩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強大,雄獅的力量集中在頸部。 東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著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佔全身重量的70%左右。據中國生物學家對東北虎解剖報道:西虎肌纖維極為粗壯,幾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結實。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獅子高約1.2%,這意味著老虎更加強壯,抗擊打力更強。 (8)速度 老虎沖刺速度達到了80KM,而獅子僅為60KM。 (9)柔韌性 老虎的體型修長,而雄獅體型粗短,這意味著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圍、更靈巧的轉身。 (10)其它 平衡力方面,老虎可以走體操比賽中的平衡木,而獅子則不行。 老虎尾巴雖然沒有傳說中的強大,但依然是其攻擊武器,獅子尾巴沒有攻擊作用。 貓科觀察家認為:老虎習性狡猾、獅子則相對憨直。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體對比,以下是獅虎在生活實踐中的比對,其實就是技巧性的軟體對比。 技巧對猛獸相當重要,之前曾經有人模擬出猛獸對決,但馬上被引為笑話,因為他們只輸入了硬體數據,卻忘了輸入技巧數據,因為按照這種模擬,那麼獵豹將捕不到斑羚,而花豹也捕不到斑馬,因為這些獵物比捕獵者更加強壯,斑馬可一腳將花豹踢翻,而數據顯示花豹不會躲避,100%會被踢死,因此該模擬認為地球上不可能出現能捕殺比自身大的獵物的猛獸,而實際上呢... 關於猛獸大對決: (1)discovery中獅與虎的基本數據為: 虎,體重570磅;長度10.2英尺;肩高3英尺;爪長3英寸;犬齒4英寸;咬力>1000磅。 獅,體重530磅;長度10.8英尺;肩高4英尺;爪長3英尺;犬齒3英寸;咬力>1000磅。 獅的身長居然比虎還要長,並且要高33%,真不知道這幫專家是怎麼得出的數據。即使虎是孟虎,這個數據也不對。 (2)獅的搏鬥力量源於雙獅爭奪領地之生死之戰,而虎的搏鬥力量源於雙虎玩耍之戰,這樣的取景,不存在錯誤才怪?真懷疑discovery專家的居心。 (3)discovery是電視節目,要求提高收視率,增加關注度,而如何提高?如果你說虎吃了狼,沒有人會感興趣,但如果你說狼吃了只虎,相信每個人都會看. 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日本還是美英,投票的結果都是虎的勝率高,有的還不是一點點高,discovery自己辦的網站虎對獅的勝率達到了85%.包括國外專家的評論也是多看好虎的.而discovery卻背其道而行之,目的很簡單,提高觀眾專注度! (4)discvery的製作技術?搞不明白他搞了一堆模型在作什麼?其實,現在科技這么發達,特別是電腦製作技術這么發達,製作一個搏鬥程序,輸入相關的數據,不比那堆破爛模型強多了?說白了,他搞那個模型,就是為了嘩眾取崇。 3、生活習性 (1)有的人因為獅子是群居而說其群體戰鬥力強,即獅群強於虎群。其實這種人是根據獅子的實際生活,即獅子的整體意識強來說的,但他們卻把另一個事實忽略不計,即獅群在同類打鬥中只有最強的雄獅才能決定勝負。 那麼獅群會不會把老虎看成同類呢,答案是可能的,因為虎獅之間會發生自然交配的情況,這在野生動物中只有把對方看成同類才會發生。 (2)同樣有人說雄獅是靠打鬥為生,因此認為雄獅的戰斗慾望更強,但殊不知老虎的領地性極強,體型小的老虎對闖入它領地的大老虎同樣會不惜一戰,有主場之利的老虎戰鬥力更強(因為這是飯碗問題)。相反雄獅在多數情況下只要擺擺鬃毛就決定了戰斗的勝負。在動物園中老虎咬死獅子的情況大多都是老虎以為獅子闖入了它的領地,而在野外領地之爭是常事,尤其是在老虎數量曾經繁盛的時候。 也就是說雄獅更多的是為配偶而戰,而老虎更多的是為領地而戰,它們的打鬥頻率本不相上下。 (3)雌虎不但要為領地還要為幼崽而戰,雄性貓科都有殺死非親幼崽的習性,單只雌虎為了保護幼崽而和體型大的雄虎時常都有打鬥,而一群雌獅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就是繳械投降。虎為獨居,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相當強大,而雌獅根本就無法獨立撫養幼崽。 (4)有的說雄獅不會衡量對手實力而勇往直前,其實這是嚴重誤會,雄獅衡量對手的標準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獅會選擇自動退卻,而老虎在雄獅眼裡就是鬃毛差的獅子,因為雄虎就沒有長的鬃毛,因此雄獅往往會認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戰。 老虎和其它貓科一樣因獨居而謹慎,也會慎重評估對手的實力,因為評估失誤會帶來重傷而無法捕食,也就是說老虎不會打無把握之戰,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和老虎打架的獅子在老虎眼裡是可以戰而勝之的猛獸,而這種評估肯定比人類的評估還要准確。 4、打鬥技巧 貓科的咬合力在猛獸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卻是最強,敏捷度也是最高,因此爪子是致勝武器,而牙齒只是至死武器。爪子加上技巧,這使貓科成了猛獸中最頂級的捕食者。 (1)老虎打鬥採用掌擊方式,實際就是一套組合拳,更多的是憑借其技巧,極少把腦袋早早的湊上去。 (2)雄獅是貓科的例外,他們之間的打鬥其實就是在比誰的力量大,由於四肢力量和技巧的不足,幾乎拋棄了貓科爪子加技巧的優勢。雄獅更多的是憑借身體和力量,是一種推搡的手法,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體型還是力量獅子相對於老虎都不會佔有優勢。 老虎可以雙掌齊用,而雄獅因後腿力量問題而無法完全支撐全身重量,要想完全發揮掌力,必須一隻前掌撐地。 (3)鬃毛對雄獅咽喉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老虎往往都是先通過前肢的打鬥,在取得了相當優勢之後才會鎖喉,因為在沒有取得優勢之前就冒然鎖喉,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咽喉不負責任。 5、捕獵技巧 捕獵技巧可以從側面反映猛獸所具有的技能。 (1)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襲,然後是短距離的沖刺,它要求具備更強的爆發力,因為如果反映遲鈍容易使獵物逃脫,而長距離追趕不是老虎的長處,老虎對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後緊緊的抓住,乃至更大的成年亞洲母象也是如此,而獅子只能撲到野牛的後臀且很容易被甩落下來,而亞洲野牛比非洲野牛大得多。獅子捕食通常是群體合圍,主要靠群體力量的托拽將其撲到,獅子單殺野牛甚至會喪命。 (2)獅子對獵物採用咬頸,而窒息方式往往顯得拖泥帶水,獅群常常有到手的獵物逃脫的可能,電視中有5隻獅子(包括有雄獅)捕殺一頭野牛而最終被逃脫,其實這反映了獅子不能有效的快速殺死獵物,還有居然會使幾乎沒有博殺力的獵豹負重傷後逃脫,這反映了獅子的殺傷率。 老虎的擊殺成功率相當高,擊殺手法也更豐富,有拍斷頸椎、咬喉、咬頸等,對較小的幾乎直接就是拍斷頸椎,對大於200kg如野牛是咬頸,直接咬碎脊髓,這和獅子 對付野牛的手法完全不同,但致命效率更高,往往是一擊致命,到手的獵物極少有逃脫的可能,因為老虎承擔不起這樣的失誤,特別是東北虎。 (3)獅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據獵物不同在10-20%之間,老虎成功率在5%左右,獅群成功率雖大於老虎,但平均下來就很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只能管一頓,而老虎捕食一次往往會管很久。 獅子是唯一一種單獨生存就要靠腐食為生的貓科是單只獅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種體現。 (4)獅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況下捕殺超大型的獵物,如獅之對於水牛、長頸鹿等,老虎之對於母象、野牛等。 但單獅面對龐大的野牛並沒有多少把握,甚至會被野牛殺死。而老虎卻能獵殺更大的白肢野牛。 6、生存競爭 獅群的生存環境主要競爭對手是鬣狗群、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錢豹,西虎是棕熊、遠東豹。 (1)落單的獅子生活極為困難,被獅群驅逐的落單雄獅一般只能靠腐蝕度日。 (2)單只豺狗的實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規模和韌性遠大於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孟虎,曾經發生的先後近60餘只豺狗以慘重代價搞定一隻雌孟虎的著名戰例就是不同的3群豺狗組成的。 (3)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獸,遠東豹在西虎的打壓下生存得極其艱難,但和遠東豹同種的花豹在獅群的打壓下則生活得相當滋潤,可見獅群扼殺豹子發展的能力遠不如老虎,花豹由此被稱為生存得最為成功的大貓。 因此老虎和獅子競爭環境可以說同樣凶險,但即便這樣,排除人為因素,老虎獨居得依然十分成功,而獅子的獨居就意味著淪為食腐著,難怪吃出了艾滋病。 7、博殺戰例 現在所看到的獅虎鬥都是圈養的,准確的說並不能由此得出結論,但可以得出參考結論。 (1)圈養猛獸在能力上相比野生的都有所退化,但有一個重要事實,這就是圈養猛獸中其技巧性越強的損失越大。 如將趨向於力量的熊科和趨向於技巧的貓科都從小圈養,明顯貓科的損失要大。同樣人類也是一樣,將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從小就關起來,其具有的人類特有技能的損失是最大的,而這種人只能從生物學上講還算是人,但實際上和白痴無異。雄獅在於力量,而老虎在於技巧,其損失無疑比獅子會更大。 但即使這樣,圈養老虎的勝率也高於獅子,更不要說野生獅虎了。 (2)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現在所有獅虎鬥的記錄或視頻中,體型小的老虎戰勝大獅子的事件並不奇怪,而從無體型小的獅子戰勝大老虎的戰例。 (3)在選擇虎獅斗的戰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選用雄獅,而對老虎,幾乎都是不管公的母的一起選,而事實上雌虎比雄虎體格上還是有不小差距,只是沒有獅子的差別大而已。但如果真的這樣選,不妨拿一拿雌獅和雄美洲豹來鬥鬥。 但即便如此,雌虎同樣有戰勝雄獅的戰例,而雄虎對雌獅就是屠殺,雌獅對雌虎也可以說沒有什麼勝算可言。 8、進化 獅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的獅虎不可能相遇,但在歷史上獅子和老虎的領域曾有過重疊,最後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在沒有人類干擾之前,虎的足跡曾經遍布歐亞大陸,從極寒到極熱顯示了其頑強的適應力,而獅子只能局限於熱帶亞熱帶。 從生物、地理學上講熱帶雨林是地球最富饒的土地,而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帶。其實也可以通過美洲豹和美洲獅的競爭來作為對比,美洲豹強於美洲獅是不爭的事實,美洲豹占據了南美熱帶雨林的中心地位,而美洲獅則只能偏隅一方。 將所有數據列出之後,才發現獅子幾乎是全方位的落後於老虎,不佔任何生理優勢的野生獅子對野生老虎可以說幾乎就是完敗 那麼 實際戰斗中獅子和老虎的勝負關系怎樣呢? 自然狀態下老虎和獅子一般是碰不到一起的,但基因分析顯示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有的地理學家和動物學家提出:我國雲南一帶遠古時期也有獅子。但為何現在匿跡消蹤了呢?老虎奮虎威將獅子逐出了生活條件舒適,方便的山林,將其趕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從地理分布來講,老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跨過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非洲獅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人類才是最殘忍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人為的獅虎相爭: 古羅馬斗獸場曾經安排過幾百起獅虎相殘,虎無一例外的勝利了,有前蘇聯科學家試驗讓兩只同性同體形的成年飢餓的獅虎相鬥,結果老虎勝出。 網上可搜索到的地坑獅虎鬥視頻(英國一位愛獅的富翁所拍攝),視頻中老虎在優勢情況下不明不白的死掉...文字介紹是老虎連殺三隻雄獅後在搏鬥中被槍殺.. 吉爾獅虎鬥真相: 國外揭露真相的原文找到了 譯文:吉爾獅虎鬥(都是野生) 這是獅與虎的較量/時間:1930年/城堡電影(最初為16毫米膠卷) 亞洲獅與孟加拉虎最後......在同一個獵坑裡相遇。獅上前殺死了虎。這是唯一在野外拍攝到的野生獅虎搏鬥錄象。虎最終被殺死了。 雌虎鬥雄獅(真相:虎並未死亡,獅毫無戰功) 這的確是吉爾獅虎鬥。膠卷只有16毫米,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了部分有欺騙性的內容。很類似「大籠子馬戲團獅虎鬥」的騙局,當時雌虎幾乎殺死雄獅,並且後來的報告里(真實)陳述獅後來斃命。在吉爾森林裡的搏鬥總共延續9分鍾。當拍攝進行時,雌虎推倒雄獅後歇息下來。虎依然活躍而有警惕性,狀態良好,幾乎毫發無損。雌虎以利爪推倒雄獅。獅後退之時,虎兩度繞場地而走,因疲憊而卧地休息。由於雄獅在雌虎面前退縮了,因此他們(應該指獵人)把虎拉出了坑,其時虎依然活著並且在動彈。(接下來「An also make no mistake about it」是個典型的錯句子,不知道怎麼翻譯,)這的確是地坑之斗。巢網的鏈接完全不準確,都是錯誤的、偏頗的和具有誤導傾向的信息。在大籠子中,雌虎幾乎格斃雄獅。在吉爾森林大戰中,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雌虎受到重傷。我可以告訴你,在那個片段里的確有兩只野生獅虎在搏鬥。但是從來就沒有獅殺死了虎的電影剪輯,或許我該加一句,倒是有三次虎殺死了獅。 網上可搜索到的馬戲團獅虎鬥視頻也可以看到不是人家用水槍救命的話獅子的下場 科學家做了個大膽的實驗,叫虎嘯非洲(老虎伊甸園),將兩只人工飼養的孟加拉虎在非洲進行野化訓練,結果非常成功--能完成獵豹才能完成的追殺羚羊(獅子是群體圍堵),追殺鴕鳥(令人吃驚,鴕鳥速度在72KM\H),追殺泅水而逃的猴子(老虎游泳水平相當高,還能潛水3米呢).......精彩極啦!
『拾』 貓科動物有多少種,分別是哪些
豹亞科(7種):
雲豹屬Neofelis :雲豹Neofelis nebulosa;巽他雲豹Neofelisdiardi
豹屬Panthera:虎Panthera tigris;獅Panthera leo;美洲豹Panthera onca;豹Panthera pars;雪豹Panthera uncia
貓亞科(32種):
雲貓屬Pardofelis:雲貓Pardofelis marmorata
金貓屬Catopuma:金貓Catopuma temmincki;婆羅洲金貓Catopuma badia
藪貓屬Leptailurus:藪貓Leptailurus serval
獰貓屬Caracal:獰貓Caracal caracal
非洲金貓屬Profelis:非洲金貓Profelis aurata
虎貓屬Leopars:南美草原虎貓Leopars colocolo;喬氏虎貓Leopars geoffroyi;南美林虎貓Leopars guigna;安第斯山虎貓Leopars jacobita;虎貓Leopars pardalis;小斑虎貓Leopars tigrinus;長尾虎貓Leopars wiedii
猞猁屬Lynx:短尾貓Lynx rufus;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歐亞猞猁Lynx lynx;伊比利亞猞猁Lynx pardinus
獵豹屬Acinonyx:獵豹Acinonyx jubatus
美洲金貓屬Puma:美洲獅Puma concolor
細腰貓屬Herpailurus:細腰貓Herpailurus yagouaroundi
兔猻屬Otocolobus:兔猻Otocolobus manul
豹貓屬Prionailurus:銹斑豹貓Prionailurus rubiginosus;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漁貓Prionailurus viverrinus;扁頭豹貓Prionailurus planiceps
貓屬Felis:叢林貓Felis chaus;黑足貓Felis nigripes;沙貓Felis margarita;荒漠貓Felis bieti;非洲野貓Felis lybica;歐州野貓Felis silvestris;家貓Felis c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