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夜行動物有哪些圖片

夜行動物有哪些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29 15:33:42

❶ 夜行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夜行性動物有豹子、壁虎、蚯蚓、棕櫚蝮、貓頭鷹、浣熊、灰狼、蝙蝠、紅熊貓、蛞蝓、鼠婦、馬陸、紅眼樹蛙、鼯鼠、慢性懶猴、老鼠、鴞、月神蛾、鴟鵂、蜥蜴、螢火蟲等。

夜行動物有哪些

夜行動物每天的活動具有周期性,白天在隱蔽的地方休息,夜間進行攝食、生殖等活動,部分動物具有發光器官,對雌雄交配有所幫助。

夜行動物的生活習慣一方面是緣於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是一方面是本身的避敵行為,避過強烈的日光或是有較多獵食者活躍的時間。

夜行性動物有雜食性,也有草食性的,不一定都是肉食性,有些動物夜晚出沒是因為它們的食物也在夜晚出沒,有些則是因為有靈敏的感官,適合在晚上出沒。

❷ 夜行的動物有哪些為什麼夜行

夜行的動物有蝙蝠,貓頭鷹,馬陸等。

夜行性動物之所以會在夜晚出沒,有些是因為捕食的動物也在夜晚出沒,有些則是有靈敏的感官,適合在晚上出沒;夜行性動物也有雜食性和草食性的,並不都是肉食性,但是它們仍然具備良好的感官,或高度的警覺性。

動物選擇夜行,是緣於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是一種避敵行為。

(2)夜行動物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夜行動物介紹

1,蝙蝠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有些蝙蝠種群上千隻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

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2,馬陸

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如遇到危害或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

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❸ 什麼動物在夜間活動(要圖片)

蚯蚓、蛞蝓、鼠婦、馬陸等濕生無脊椎動物;狼、鼯鼠、貓、鼠、蝙蝠等哺乳動物;鴞、鴟鵂、夜鷹等鳥類;蜥蠍類(守宮)以及多數昆蟲等均為夜行性動物。夜行性動動常展現出發達的聽覺及嗅覺系統,並有特別用以適應晚間活動時,低光環境下的特別視覺系統。一些動物如貓等,擁有同時適應日間或晚間活動光照度差異大的眼睛,因此日間與晚間時間均可活動;但嬰猴科或蝙蝠等則受限於視覺系統而只能於晚間活動。圖片的話,樓主網路一下可以嗎?復制粘貼上述動物的名字就可以了。希望能幫到樓主~

❹ 有哪些夜行動物

廣州長隆夜間動物世界是繼新加坡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夜間動物園,也是中國第一個夜間動物園,其規模為世界之最。 園中由「中華山麓」、「南美河谷」、「印度森林」等組成。全園的星光和月光都是人造的:數萬只模擬月光和星光的進口燈泡,點綴動物園的每一個角落。三百多種近萬只動物,每一種動物區都有特地為它們准備的滿天的「星星」和「明月」。「月色」中,頑皮好動的大熊貓正在安詳地吃著竹葉。而白天躲在水中的大河馬,趁著「月色」也急忙上岸吃草。貓頭鷹、飛鼠,則不時在空中劃過。 根據動物活動習性,每天晚上六時三十分開始,對遊人開放直至零時。進入動物部落,園方要求參觀者關掉手機和BP機,為的是創造一個盡可能原始的動物生活空間。 夜間動物世界與普通動物園一個明顯區別是,無論在哪一個猛獸區,都沒有鐵柵欄隔離。但為保證遊人安全,樹後、爬藤植物下,都有一個寬近十米深五六米的壕溝。公園中建了一個生態園林式酒店。在酒店前能看到近處的天鵝湖,一群白天鵝正在湖中游戲,岸邊的燈光映在湖水中,點點星光。而周圍的叢林、原野、遠山及依稀的動物吼叫聲,讓人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 夜間動物世界還有一個可長年看世界一流馬戲表演的場所--月亮演藝廣場。廣場是一個直徑一百五十米的半封閉半球形建築,可容納一萬二千名觀眾,圓形表演場地可容幾百人和動物演員們同台演出。據介紹,這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門的動物演員表演舞台。

❺ 那些是夜行動物

狼、豹子、壁虎、蚯蚓、夜鷹等。

1、豹子

豹子喜歡夜間活動。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條白色的輪廓線顯得格外清晰,就是這條線,經常使它的進攻計劃受挫。在陽光下,豹子身上的斑點和玫瑰花形圖案形成了一層華麗的偽裝層。

2、壁虎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3、狼

夜間活動多,嗅覺敏銳,聽覺很好。機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強,常採用窮追的方式獲得獵物。狼屬於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飢。

4、蚯蚓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5、夜鷹

夜鷹,鳥類,全世界共89種,我國有7種,有時也包括美洲夜鷹亞科的種類(參閱美洲夜鷹條),甚至指整個夜鷹目的種類(參閱夜鷹類條)。 真正的夜鷹除紐西蘭及大洋洲的一些島嶼外,幾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區。有灰、褐或紅褐的保護色。食會飛的昆蟲,夜間在飛行中將其捕食。

❻ 夜裡活動動物有哪些

1、貓頭鷹

貓頭鷹別名「鴞」,因其面貌似貓,人們一般稱它們為「貓頭鷹」。貓頭鷹喜歡自躲在樹葉間睡覺,等到夜幕降臨出覓食,是森林裡的捕鼠專家。由於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別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只能不停地轉動腦袋。

2、蚯蚓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3、蛞蝓

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適合其生活,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

4、鼠婦

卷球鼠婦主要危害西紅柿、油菜等。症狀成、幼蟲危害葉片,造成缺棵,重者可食光葉肉,僅剩葉脈、葉柄。成體長9~15毫米,從褐色、灰藍色,各背甲邊緣為黃白色。多發生在沿海地區,在大連二年發生1代,以成體或幼體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現,此時正值菜苗階段。晝伏夜出,具負趨光性。

5、馬陸

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

❼ 晚上出來找食物的動物有哪些!!越多越好!

晚上:蠍子,貓,蝙蝠,老鼠,貓頭鷹,刺蝟,狼(有一部分),河馬是晚上出水覓食的,螢火蟲,獨角犀,美洲獅、熊狸、東方小爪水獺以及網紋蟒蛇。

❽ 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分別有哪些

晝行性動物有靈長類、有蹄類和蝴蝶、禽類等,夜行性動物有家鼠、蝙蝠和蛾類等。

夜行性動物每天的活動具有周期性,即白天休息,夜間進行攝食、生殖等活動;部分具有發光器官,對雌雄交配有所輔助。動物選擇夜行,是緣於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是一種避敵行為。這是夜行性動物與晝行性動物相區別的根由。

夜行性動物之所以會在夜晚出沒,有些是因為捕食的動物也在夜晚出沒,有些則是有靈敏的感官,適合在晚上出沒;夜行性動物也有雜食性和草食性的,並不都是肉食性,但是它們仍然具備良好的感官,或高度的警覺性。

(8)夜行動物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種類。

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草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❾ 夜行性動物有哪些(至少說出五種,越多越好)。

1、蝙蝠

是對翼手目動物的通稱,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是哺乳動物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類群。 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最小的是混合蝠,體重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體重可以超過1.3千克,翼展可達1.7米。蝙蝠全身骨質輕,頭骨癒合程度較高,肩帶發達,胸骨具龍骨狀突起。後肢脛骨、腓骨退化。耳殼發達,常具發達的耳屏或對耳屏。翼膜、耳、唇等處有豐富的感覺毛。顏色多樣,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2、老鼠

又稱老鼠或耗子,即鼠總科,是一種屬於嚙齒類的總科,其中含有倉鼠、沙鼠、大鼠、小鼠,以及其他親緣動物。它們廣泛分布於南極以外的各個大陸。由於難以測定各分類群之間的關系,因此也有文獻將所有鼠總科皆歸類在鼠科之下。目前依據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所作出的次分類,共有約280個屬,以及至少1300個種。

3、狼

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在生物學上與狗為同一物種,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狼這個物種曾是地球上分布地區最廣的哺乳動物,包括北美和歐亞大陸,但如今在西歐、墨西哥與美國大部分地區已然絕跡。它們主要棲息在荒野或偏遠地區,但並不限於此。

4、鼠婦

又稱𧑓蝜、土鱉、潮蟲、葯丸蟲、團子蟲或不倒翁蟲,古時又稱伊威、蛜蝛、蜲繇、蟅,在中國某些地區亦稱之為西瓜蟲、皮球蟲。喜歡在潮濕陰暗處生活,在受到驚擾時會捲成一團,與犰狳相似。

5、貓頭鷹

是鴞形目的鳥類。鴞形目是鳥綱中的目。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種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相對於頭部碩大的雙目均向前是本目鳥類共有且區別於其他鳥類的特徵,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

閱讀全文

與夜行動物有哪些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