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動物甩著長長的尾巴。
有著長尾巴的動物:
一、長尾猴
長尾猴的尾巴很長,能拾取東西,就像大象的鼻子那樣靈活;尾巴能起平衡作用,使它能靈敏地在樹間跳躍。它把尾巴鉤在樹丫上,倒掛身體,即使酣睡,也不會掉下來;靈活地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也全靠大尾巴來掌握平衡。
二、獵豹
獵豹的尾巴也比較長,上面斑點密布。獵豹能夠擁有那麼快的奔跑速度,它的尾巴幫了大忙:幫獵豹保持平衡,幫獵豹在極速奔跑中迅速轉換方向。
三、長尾雞
長尾雞純屬觀賞品種,其蛋及肉的產量極低。相傳在兩三百年前,在日本育成現在的長尾雞品種。經多年人工培育並具有特長尾羽的雄性長尾雞,立於特製的高架或高台上,其尾羽可以下垂至地面,因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售價極高,是國際間觀賞家禽中的佼佼者。
(1)有尾巴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動物尾巴的作用:
不同動物尾巴作用不同,常見的如雞、鴨、鵝等以及大多數鳥類用其尾巴保持身體平衡,魚用尾巴游泳,孔雀用尾巴吸引異性,蜻蜓用尾巴產卵,蠍子用尾巴攻擊捕食,蜜蜂用尾巴叮敵人,狗用尾巴表達喜怒哀樂,鹿用尾巴報警,壁虎用尾巴自衛,松鼠、狐狸等在冬季用尾巴保溫取暖,馬、牛、驢等用尾巴驅趕蚊蟲。
2. 除了松鼠之外,還有什麼動物有尾巴
有尾巴的動物,多了去了,像猴子、兔子、雞、豬、狗、蠍子、蛇、孔雀、熊、牛等等,而且有很多動物的尾巴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例如:
1、貓的尾巴是用來平衡的,也可以用來釣魚
2、響尾蛇的尾巴用來吸引小動物,小動物就成了它的美餐
3、有一種魚叫做小水馬魚,它沒有眼睛,它尾巴上有電,別的魚靠近它的尾巴,小水馬魚就會逃走。
4、蜻蜓飛過水面,尾巴點幾下水,就是在產卵。
5、海獺(ta)的尾巴是警報器,敵人靠近它,它就會立刻逃走。
等等
3. 擁有長尾巴的動物有哪些
擁有長尾巴的動物有金絲猴、印度灰葉猴、長尾雞、淺海長尾鯊、孔雀等。
1、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5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緬甸金絲猴全身的毛幾乎全黑,頭頂有一撮細長向前捲曲的黑毛,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面部皮膚呈淡粉色,下巴上有獨特的白色胡須,會陰部為白色且容易分辨;尾巴較長,幾乎是身長的1.4倍,成年雄性緬甸金絲猴,身長55.5厘米,尾長78厘米。
2、印度灰葉猴(學名:Semnopithecus entellus):體型纖細。體長約58.5-64厘米,體重9.9-13千克,尾長達100厘米以上,頰毛和眉毛發達。以身長或尾部長得名。體毛主要為褐色和灰色,背部有紅色,腹面有白色毛皮。額部有一些灰白色的毛,呈旋狀輻射,腳、手、臉和耳朵黑色,面頰上有一圈白色的毛。
棲息於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主要以樹葉為食;尾很長,適於樹棲,白天活動,夜晚樹棲,並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結群生活,多時可達幾十隻。分布於印度和孟加拉。
3、長尾雞是觀賞品種的家雞,它與當今廣泛飼養的蛋用雞和肉用雞同屬野生原雞的後代。但長尾雞純屬觀賞品種,其蛋及肉的產量極低。相傳在兩三百年前,在日本育成現在的長尾雞品種。經多年人工培育並具有特長尾羽的雄性長尾雞,立於特製的高架或高台上,其尾羽可以下垂至地面,因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售價極高,是國際間觀賞家禽中的佼佼者。
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
4、淺海長尾鯊(學名:Alopias pelagicus):體長可達3米。魚體延長,眼大,圓形,無瞬膜。體背側灰褐或黑褐色,腹側淺褐色,腹面白色;背鰭、尾鰭下葉、腹鰭及胸鰭具黑褐色邊緣。尾部特別延長,可達頭及軀幹部總長之1.5倍以上。
為大洋性大型鯊魚,肉食性,主要以非魚、飛魚及遠洋魷魚為食物。它們會用那極長的尾鰭頂部來擊暈獵物。
5、孔雀(英文名稱:Peafowls):僅2屬3種。孔雀屬包括2種,全長達2米以上,其中尾屏約1.5米,為雞形目體型最大者。頭頂翠綠,羽冠藍綠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別長,形成尾屏,鮮艷美麗;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鳥無尾屏,羽色暗褐而多雜斑。
棲息於森林的開闊地帶。雜食性。1雄配數雌。藍孔雀分布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綠孔雀分布於東南亞,中國僅見於雲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數量稀少,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4. 其它有尾動物有哪些
有尾目動物多生活在環境良好的地區,隨著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有尾動物越來越稀少。
火蠑螈
這種陸棲蠑螈身上有明亮色彩的斑點或斑紋,這種標記警告潛在的捕食者,如果它們試圖吃它,這種蠑螈皮膚腺能產生分泌物刺激它們的嘴和眼。這種毒性甚至大到能殺死小的哺乳動物。火蠑螈捕獲獵物在夜晚和陰暗白天。
紅瘰疣螈
有尾目瘰螈目,頭部平扁,軀干圓而發尾部側扁。皮膚粗糙,頭上嵴棱隆起明顯。背部和體側棕黃色。腹部顏色變異較大,有的以棕黑色為主,有的顏色較淺。繁殖季節為每年5~6月,雌雄性進入平靜的水塘或稻田內交配產卵,卵大多黏附於水塘邊的草叢或岩石上,有的連成一串或成片。分布於我國雲南。數量十分稀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瘰廡螈大多棲息於山林及稻田附近,過陸地生活。受驚擾時,常迅速鑽入池塘底部淤泥中隱藏。
細痣疣螈
有尾目蠑螈科,頭部平扁,軀體渾圓或稍側扁,尾末端稍鈍尖。周身滿布瘰粒和疣粒,頭側嵴棱極其顯著。體側各有13~16枚排列規則的圓形瘰粒。雌性略大,卵產於塘邊地上腐爛的落葉之中,每堆卵約30~52粒。分布於我國廣西、貴州和湖南等地。目前數量較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細痣疣螈常棲息在海拔500~1500米的密林地帶。繁殖期間多棲息於平靜水塘及其附近潮濕的腐葉中或樹根下的土洞中。繁殖過後,它們則離開塘,以陸棲為主。主食昆蟲、蛞蝓和蚯蚓等。
紅蠑螈
對紅蠑螈來說,不管在水中,還是離開水,它們都很自在。在泉水、林區和潮濕的草地上,都能見到它們。當它們成熟後,身體是鮮艷的紅色,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大,顏色會暗淡一些。成年後沒有肺的兩棲動物大約有200個屬種,紅蠑螈是其中之一。無肺的蠑螈依靠皮膚或者嘴的黏膜呼吸。世界上所有的無肺蠑螈幾乎都生活在美洲。
雞冠蠑螈
雞冠蠑螈皮膚粗糙。在繁殖期,有的雄性雞冠蠑螈背上會出現雞冠狀的突起,有的則趾頭變得粗大。雞冠蠑螈以捕食陸地上的蚯蚓或昆蟲為生。冬天則躲在地底下的洞穴或樹根下冬眠。
黑斑肥螈
有尾目蠑螈科,體形肥壯,頭部扁平,軀干至尾基部渾圓,尾後端側扁。前肢4指,後肢5趾。全身皮膚光滑或背部略有細粒。背部和體側青灰帶黑,散布深色小圓斑點。腹面橘黃或橘紅色,有的具稀少的棕黑色斑紋。5~6月產卵,成堆的卵黏附於石塊下,卵乳白色。分布於我國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
黑斑肥螈多棲息於山區海拔800~1700米的山溪之石隙中。主要以蜉蝣目、雙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為食,對農林害蟲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體色鮮艷,易於飼養,可作為觀賞動物。
東方蠑螈
有尾目蠑螈科,體形較小,頭部扁平,軀干渾圓,尾部側扁,尾梢鈍圓。四肢較長,前肢4肢,後肢5趾。皮膚光滑,具小痣粒,背部嵴棱微顯。背面及體側黑色,腹面朱紅色綴以不規則的黑斑,變異頗大。4~5月間繁殖,產卵時雌雄性上升到水面,用後肢抱著水草的葉片,產卵於其間,每隻雌性可產卵百餘粒,經15~25天孵化出殼。分布於我國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
東方蠑螈生活在清澈的池塘內和小溪流等處。主要捕食水生昆蟲、昆蟲卵及幼蟲等。東方蠑螈分布較廣,數量較多,且容易捕捉和飼養,可作為觀賞動物。
5. 哪些動物有尾巴
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盡管長短粗細不一樣,但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而且用途也不一樣。動物尾巴的主要作用在於:
平衡作用:
貓的尾巴使貓在跑跳時能保持平衡,還能使它在肚皮朝天、四腳朝上、往下落時翻過身來,四腳先著地,不至於摔傷。袋鼠,無論是跑,還是跳,都靠兩條後腿,這樣就不容易平衡,是尾巴幫了它的大忙。猴子、松鼠的尾巴使它在樹枝上跳躍時能夠保持平衡,從來不會失足。馬賓士時尾巴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鳥把尾巴當作飛行器。鳥的尾巴上,長著又長又寬的羽毛,這些羽毛展開時好像扇子,能夠靈活轉動,便於掌握飛行方向。在飛行時,鳥尾巴起著舵的作用。
保安作用:
穿山甲的尾巴纏在樹上,像保險帶一樣。鱷魚的尾巴非常有力,像鐵棍子一般結實,可當作武器來防禦和進攻,一般的野獸如獅和豹都經不起它的一擊。水裡的河狸遇到危險時,會用尾巴拍水,發出「劈啪」的響聲,向同伴報警。牛、馬、驢、騾的尾巴用用來驅趕討厭的蒼蠅、蚊蟲和牛虻等。
支撐作用:
啄木鳥在豎直的樹幹上站著啄食害蟲時,尾巴支撐在樹皮的裂隙中,從而能夠站穩,不至於跌落,可以說尾巴是它的「第三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休息時,尾巴支在地上,成了它的凳子。
保溫作用:
像松鼠、狐狸等長著毛茸茸粗尾巴的動物,在寒冷的時候,會把身體縮成一團,然後將大尾巴嚴嚴實實地圍住身體,猶如圍了一條大毛圍巾,天氣再冷也不會受凍。
定向和推進作用
魚類等水生動物的尾巴,不僅可以作為舵來定向,而且還可以上下或左右擺動作為推進器使用。
示警作用: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卻是重要的報警器。當危險帶近鹿群時,首先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鹿群一接到警報就會馬上逃離。美洲的響尾蛇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條條角質的環紋,這些角質環紋膜圍成了一個空腔,當其尾巴晃動時,在空腔內就有氣流振動,發出聲響。這聲響是用來警告敵人和引誘小動物的一種捕食方法。
逃生作用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兔子逃命。當兔子被猛獸咬住時,兔子立刻使用"脫皮計",將尾巴的"皮套"脫下,從而贏得逃命的剎那間。蜥蜴和壁虎的尾巴,當遇到敵害時,會自動將尾巴折斷留給敵人。尾巴裡面有很多神經,還能蹦跳一段時間,起著轉移敵害視線的作用,而自己卻可以趁機逃之夭夭。
捕食作用:
蝙蝠白天棲息在較暗的地方,晚上才出來捕捉昆蟲。有些蝙蝠,它們的尾巴可以卷縮起來和它的後腳一起拼成成一個吊籃形。這樣別的小昆蟲就看不出它是蝙蝠了,它依靠這個「隱身秘法」,可以捉到很多昆蟲吃。
攻擊作用:
獅、虎、豹的長尾巴是它們的戰鬥武器之一,在和其他動物搏鬥時,只要一擺尾巴,就可以把對方打倒。蠍子的尾巴更厲害,尾端生有鉤狀而尖銳的毒刺。獵食時,它用腳抓住小動物,然後用尾刺毒殺。尾刺的毒性很強,對呼吸中樞有麻醉作用,對心臟和血管起收縮作用。不管什麼小動物,如果被它的尾刺刺中,很快就會一命嗚呼。
能量貯藏作用:
狐猴把尾巴像倉庫。在食物豐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儲存起大量營養;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儲備的營養度日。
總之,動物的尾巴有各種各樣的用途,對許多動物來說,尾巴的妙用,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機會。
兒歌:尾巴的用處
(一)
魚兒的尾巴像船舵,掌握方向好游泳。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握方向保平衡。
啄木鳥的 尾巴像鉚釘,鉚在樹上好啄蟲。
蠍子的尾巴有毒汁,趕走敵人保自己。
猴子的尾巴像鉤子,鉤在樹上打鞦韆。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五彩繽紛真漂亮。
松鼠的尾巴像把傘,天氣炎熱好乘涼。
(二)
金魚尾巴左右擺,游來游去多自在。
牛的尾巴來回擺,蒼蠅蚊子不敢來。
小猴尾巴卷樹枝,倒著身子往下掛。
燕子尾巴像剪刀,飛行方向把握好。
狐狸尾巴真不小,枕在頭下來睡覺。
袋鼠尾巴大又硬,就像一張小板凳。
壁虎被敵人發現了,甩掉尾巴快逃跑
6. 除了松鼠之外,還有什麼動物有尾巴有什麼作用
1、蜻蜓飛過水面,尾巴點幾下水,就是在產卵。
2、海獺(ta)的尾巴是警報器,敵人靠近它,它就會立刻逃走。
3、鳥把尾巴當作飛行器。鳥的尾巴上長著又長又寬的羽毛,這些羽毛展開時好像扇子,能夠靈活轉動,便於掌握飛行方向。鳥尾在飛行時起著舵的作用。
4、燕子、麻雀、烏鴉等多種鳥類的尾巴,能在飛行時平衡身體、調整速度、改變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稱它為「萬能的舵」。啄木鳥的尾巴,有點特殊。它很堅硬有力,能支撐著啄木鳥停在樹幹上啄蟲取食,還能幫助啄木鳥攀登樹干時保持身體平衡。同時,在啄木鳥飛行時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鳥尾巴的作用。
5、狗的尾巴能表達喜怒哀樂情感:見到主人來了,它能豎起來,不停地擺動,表示高興;挨了打時,狗的尾巴就夾起來逃跑,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狗見到生人時,將尾巴耷拉下來,表示憤怒和抗議
6、壁虎的尾巴在遇到敵人的時候可以斷掉,吸引敵人注意力。壁虎趁機逃走。
7、魚類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還可以用來游泳。
8、蠍子的尾巴是用來攻擊敵人的
9、貓的尾巴是用來平衡的,也可以用來釣魚
10、響尾蛇的尾巴用來吸引小動物,小動物就成了它的美餐
11、有一種魚叫做小水馬魚,它沒有眼睛,它尾巴上有電,別的魚靠近它的尾巴,小水馬魚就會逃走。
7. 哪些動物有長尾巴
摘要 長尾巴的動物有貓、狗、老鼠、狐狸、獅子、老虎、狼、猴等。
8. 世界上長尾巴的動物有哪些
很多啊,負鼠,蜥蜴,甚至像一些魚,如鰩等等
9. 什麼動物有尾巴
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椎動物的專屬特徵,然而有些無脊椎動物也擁有類似尾巴的構造,例如蠍子的尾巴、或是彈尾蟲(furcula)分岔的部位。
其實無脊椎動物不存在真正的尾巴,人們常說的無脊椎動物的尾巴其實是這些動物的腹部或者一些附屬器官,比如蠍子和蜻蜓的尾巴其實就是它們狹長的腹部,因為它們的肛門開口於身體的最末端。一些蒼蠅的幼蟲看上去有長尾,那其實是它們的呼吸管。而蝦類似於魚一樣的尾巴其實也是由數對步足演化而來的。
10. 尾巴長的動物有哪些
擁有長尾巴的動物有金絲猴、印度灰葉猴、長尾雞、淺海長尾鯊、孔雀等。
1、緬甸金絲猴全身的毛幾乎全黑,頭頂有一撮細長向前捲曲的黑毛,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面部皮膚呈淡粉色,下巴上有獨特的白色胡須,會陰部為白色且容易分辨;尾巴較長,幾乎是身長的1.4倍,成年雄性緬甸金絲猴,身長55.5厘米,尾長78厘米。
2、印度灰葉猴(學名:Semnopithecus entellus):體型纖細。體長約58.5-64厘米,體重9.9-13千克,尾長達100厘米以上,頰毛和眉毛發達。以身長或尾部長得名。
3、長尾雞是觀賞品種的家雞,它與當今廣泛飼養的蛋用雞和肉用雞同屬野生原雞的後代。但長尾雞純屬觀賞品種,其蛋及肉的產量極低。相傳在兩三百年前,在日本育成現在的長尾雞品種。
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
4、淺海長尾鯊(學名:Alopias pelagicus):體長可達3米。魚體延長,眼大,圓形,無瞬膜。體背側灰褐或黑褐色,腹側淺褐色,腹面白色;背鰭、尾鰭下葉、腹鰭及胸鰭具黑褐色邊緣。尾部特別延長,可達頭及軀幹部總長之1.5倍以上。
5、孔雀(英文名稱:Peafowls):僅2屬3種。孔雀屬包括2種,全長達2米以上,其中尾屏約1.5米,為雞形目體型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