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小型食肉動物有哪些

小型食肉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2 18:04:00

1. 肉食目動物都有哪些

食肉目犬科,體形似狐,但較小,頭短而尖,耳短小,體肥壯,四肢較短。體上部毛棕黃色或黃褐色,肩、背及尾部毛尖黑色,故背面毛色較深。兩側及腹面毛色較淺,四肢及足的毛深褐色或黑色。尾毛長,尾中間有1條黑色縱紋。巢築於岩縫或樹洞中,有時利用狐、獾的廢巢。妊娠期59~64天,每胎產5~8仔,哺乳期2個月。分布於我國東北、華東和南方大部分地區。

食肉目犬科,即犬,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其品種繁多,並各有獨特的形態和行為特徵,不同的種有不同的用途。一般特徵為:鼻面部較長,四肢較長,前足5指,後足4趾,趾行性,爪不能收縮,耳直立或下垂,尾上翹或下垂。妊娠期58~64天,每年產2胎,每胎產2~8仔。世界各地均為有飼養。

狗獾

食肉目獾科,頭部有3條白色縱紋,兩頰自口角經耳基到頭後各有1條,中央1條自鼻尖至頭頂,其間夾有2條黑棕色寬頻,耳緣白色。背毛長而粗,毛基白色,中間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並摻雜白色。體側白色較明顯,下頰、腹部及四肢棕黑色。尾部大部分呈黃白色。每年春天產仔,妊娠期10月,個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家貓

食肉目貓科,品種多,毛色變化大,有白色、黃色和黑色等。但外部形態十分相似,一般特徵表現為:鼻吻短,前肢5指,後肢4趾,趾底具爪墊,因而行走時悄然無聲。爪發達而銳利。妊娠期約60天,每胎產3~5仔。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山貓

食肉目貓科,體形粗壯,大於家貓。體背淡沙黃色或淺黃灰色,腹面淡黃灰色。尾上方具5~6條棕色環紋,下方白色。妊娠期60~68天。一般每年產1胎,偶有2胎,每胎產4~5仔。我國分布於新疆、青海和寧夏。數量較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猞猁

食肉目貓科,貌似家貓,但個體比家貓大。耳基寬,兩耳尖端生有黑色簇毛,兩頰有發達的長毛。體色和斑點因地理分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差異。一般體背呈棕色或灰棕色,全身遍布不明顯的淡褐色斑,腹面和四肢內側呈白色。尾端部黑色。妊娠期63~74天,每胎產2~4仔。分布於我國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數量日益減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猞猁別名「猞猁猻」。棲息於高大密林深處或山崖上,過獨居生活。夜行性,多在晨昏時活動。善於行走和爬樹,主要捕食野兔、松鼠,也捕食鳥類和鹿科動物的幼體。遇敵時,立即爬到樹上躲避。猞猁皮的毛絨細長而緊密,禦寒性強,是較珍貴的裘衣原料。

兔猻

食肉目貓科,體略大於家貓,通體毛沙黃色或灰棕色。絨毛厚而密,針毛毛尖白色,故背面毛色呈銀霜色。頭部有分散的黑色斑點,腰部和臂部有數條隱約可見的暗色橫紋。尾粗大,近尾梢處有幾道黑色環紋。交配期多在2月,4~5月產仔,每胎產3~4仔,有時可達6仔。分布於我國新疆、西藏、河北、四川等地。數量很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兔猻別名「羊猞猁」、「瑪瑙」。棲息於荒漠、草原或戈壁灘地區。常單獨棲居,夜行性,多在晨昏活動,但在寒冬季節,白天也出來覓食。主食鼠、兔、黃鼠等,也吃鳥類,是鼠類的天敵。遇敵時,常遠竄或躲在石縫中。兔猻是珍貴的毛皮動物。

2. 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草食性動物有哪些

1、肉食性動物有:

虎鯨、鯊魚、老虎、豺、地鼠、蝙蝠、青蛙、螳螂、蜻蜓、蜘蛛、海葵、鱷魚、美洲豹、蜘蛛、蜈蚣、狼、豺、鷹、隼、蛇、獅等。

2、雜食性動物有:

大熊貓、豬獾、北美浣熊、野豬、狒狒、黑猩猩、狐猴、懶猴、長臂猴,眼鏡猴、獼猴等。

3、草食性動物有:

牛、羊、鹿、駱駝、羊駝、河馬、馬、白犀牛、兔類、袋鼠、天竺鼠、豪豬、水豚、旅鼠、草原犬鼠、陸龜、蚱蜢、黑犀牛、長頸鹿科、象、樹懶、無尾熊、毛蟲、潛葉蟲等。

(2)小型食肉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肉食性動物以捕捉其他動物為食料,如鯊以捕捉其他魚類為食,鷹、獅等禽獸以其他獸類、鳥、蛇、魚及昆蟲等動物為食料。在生態系統中,肉食動物通常屬於次級或以上級別的消費者。

動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營養效果高;肉食性動物大都具有捕獲獵物的特殊的行動器官、敏捷運動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銳利的牙齒和爪以及敏銳的感覺等特點。

動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鏈的基礎,也是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而食物鏈的其他環節都有賴於這一環節的存在,可見一切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植物為食。

動物吃植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動物把整個植物吃掉,有的吃掉植物的大部分,有的動物因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而導致植物死亡,也有的是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為食,但大部分的動物都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和營養器官,因此不會對植物造成重大損害。

3. 食肉動物有哪些動物

食肉動物有老虎、北極熊、棕熊、雄獅、黑熊、母獅、美洲豹或金錢豹、美洲獅或雪豹、鬣狗或狼、獵豹或猞猁、藏獒或狗、雲豹或豺或狐狸。老虎頭及身體全長:1.4至2.8米;尾長:0.6至0.9米。西伯利亞虎是現存體積最大的貓科動物。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重可達半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千克。棕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熊科動物。獅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美洲豹又叫美洲虎,在大貓中體形次於獅虎排名第三。金錢豹又稱花豹,體型與虎相似但較小,為大中型食肉獸類。美洲獅是最大的貓亞科動物,最大的美洲獅體重221磅。雪豹體長110~130cm,尾長80~90cm,體重38~75千克。斑鬣狗身長約12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體重50-80千克。基奈山狼是狼中體型最大的。獵豹的軀干長是1米到1.5米、尾長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體重一般是35到70千克。藏獒、狗號稱東方神犬,身長70厘米,體重50千克。一般家狗比藏獒小一些。雲豹體重一般也只有20多公斤,最大的也不過30公斤。豺一般體長95-103厘米,尾長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體重13-20千克左右。成年公狐體長4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6—10千克,母狐體長5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5—7千克。

4. 肉食動物是什麼

在物種的劃分上屬於主要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獅子,老虎等。俗稱猛獸或食肉獸。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2大齒尖在咬合時好似鍘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大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穿刺作用。

5. 食肉動物有哪些


老虎、北極熊、棕熊、雄獅、黑熊、母獅、美洲豹、美洲獅、狼、獵豹、藏獒、雲豹等。肉食性動物是指以捕捉其他動物為食料的動物。如鯊以捕捉其他魚類為食,鷹、獅等禽獸以其他獸類、鳥、蛇、魚及昆蟲等動物為食料。在生態系統中,肉食動物通常屬於次級或以上級別的消費者。

6. 世界上最小的食肉動物

最小的食肉動物――鼬鼠
有一種體形很小的黃鼠狼,它廣泛分布於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中,有時也穿越叢林的邊緣進入北極苔原,但嚴格說來,它們算不上是北極居民。常年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最小的食肉動物是鼬鼠,或稱之為貂,它們才是真正的北極居民。在北極生態系統中,或者說在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系列中,旅鼠和鼬鼠是相互對應的,鼬鼠生下來似乎就是專門對付旅鼠的。它們的個體很小,連尾巴在內長度只有40厘米,雄性較大,體重也不過400克左右。腿短靈活,身小柔軟,只要腦袋能鑽過去,身體就會通行無阻。所以,它們幾乎可以和旅鼠一樣,來往穿梭於迷宮一般的地下通道之中,在草叢、雪堆和地表之下與旅鼠展開了深入持久的地道戰和游擊戰。每年春天,在大批候鳥來到北極之前,旅鼠下的第一窩幼仔便為鼬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口糧,也為鼬鼠繁殖後代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殺人蜂
食人蟻,
所到之處之聲白骨一片,從電影上可見一斑。

7. 吃肉的動物有哪些

狼、蛇、鷹、獅、虎、豹等。

一、狼: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紀末期前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佛羅里達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經滅絕。今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二、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三、鷹: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晝活動的隼形類鳥,尤指鷹屬(Accipiter)的種類,包括蒼鷹和雀鷹。廣義的鷹一詞也常用來稱呼鷹科的其他種鳥類,甚至用來稱呼某些隼(sǔn)科鳥類(如隼、卡拉卡拉鷹)。鷹是肉食性動物,會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鳥。大型的鷹科鳥類(雕)可以捕捉山羊、綿羊和小鹿。它體態雄偉,性情兇猛,動物學上稱它是猛禽類。 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和松雀鷹三種。

四、獅: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於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餘年。

五、豹:四種大型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獅、虎及美洲豹)中體型最小,體呈黃或橙黃色,全身布滿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錢狀的黑環。豹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既會游泳,又會爬樹。它的食物包括麂、羊等有蹄類動物,也吃一些貓類動物、鼬科動物以及猴子、兔子、鼠類等。另外也偶然捕食鳥類、魚類。食物缺乏時,也食青蛙、螻蛄、蝗蟲等。有時,還吃較甜的植物性果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肉食性動物

8. 專吃肉的動物是什麼

1、北極熊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科動物,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雄性平均體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1002公斤,也是陸地上最大、力量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主要以魚類、海豹為食,有時也襲擊海象、獨角鯨、白鯨等強大動物。

2、棕熊

棕熊,其身長雄性一般為170-280cm,尾長有8-14cm ,體重范圍130-1000公斤,平均壽命30年,4~6歲性成熟,毛長約6厘米,毛色隨季節變化大,棕熊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性動物。

3、獅子

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群居的貓科動物,現今第二大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250cm,平均體重230公斤,最大280公斤以上,母獅也有160cm,體重100-180千克,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4、老虎

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體重范圍100-350公斤,分為4個大的亞種(西伯利亞虎,也稱東北虎,體重200-350公斤,雄性最大身長3.3米;孟加拉虎,180-260公斤;華南虎,170公斤,蘇門答臘虎,120公斤),是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5、美洲豹/金錢豹(花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美洲虎在大貓(豹亞科)中體形次於獅、虎排名第三,體長1.5~2.3米,尾長60~90厘米,肩高75~110厘米,體重可達180公斤,是貓科動物中最喜歡吃魚的。

9. 和鴨子一樣愛吃葷菜的還有什麼動物

1、狗

狗是肉食動物,在喂養時,需要在飼料中配製較多的動物蛋白,輔以素食成分,以保證狗的正常發育和健康。狗有時會吃草,但吃得很少,偶爾也吐掉,狗吃草不是為了充飢,而是為了清胃,主要因狗的腸胃結構獨特。

2、獅子

獅群的捕食對象范圍很廣,常捕殺非洲水牛,瞪羚,長頸鹿,但它們更願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黑斑羚以及其他種類的羚羊。有時候獅子還會打打野豬和鴕鳥的主意。如果非得為獅子列出一張食譜,上面可能會包括非洲大陸上體重能夠超過1000千克的所有哺乳動物,以及多種鳥類和一些爬行類,比如龜。

3、老虎

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等。每次食肉量為17 - 22千克,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0千克,然後6天里不用吃肉。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

4、花豹

花豹的性情異常兇猛,犬齒大而鋒利,裂齒也特別發達,有利於擒獲和撕扯獵物。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麂、野豬、野兔、猴類等為主要食物,有時也吃魚、鳥類,以及襲擊家禽、家畜等。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

5、白鷺

白鷺的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著水裡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准確地啄到嘴裡。有時也常佇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

閱讀全文

與小型食肉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