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動物,很像黃鼠狼,但不是黃鼠狼
1、狐獴
頭尾長42-60厘米,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軀干修長筆直,四肢勻稱,後足僅具4趾,趾間有蹼;尾長而圓,約為體長的2/3,上被小鱗片及稀疏的毛。背部毛色黑褐,雜以黃色毛尖,絨毛為深咖啡色;尾兩色,上面棕黑色,尾基部和下部為淡黃色。
2、艾鼬
兩頭烏、黑腳鼬、艾虎,體長31~56厘米,尾長11~15厘米,體重500~1000克。體形較大。身體呈圓柱形。吻部短而鈍。頸部稍粗。被毛的長度不同,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尾基毛次之,略為拱曲形。
尾長近體長之半,尾毛稍蓬鬆。四肢較短,跖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爪粗壯而銳利。陰莖骨較直,基部粗、末端細,形若側扁,兩邊具淺溝,末端向背面彎曲,略呈直角形。
3、貂
似家貓大小,但較細長,四肢短健。體重達1000~1500g,個別可達2000g。兇猛食肉,主要產於北美洲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東部,亞洲中國東北地區,蒙古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貂具有發育很好的肛袋。肛袋腺可產生特殊氣味的分 泌物,貂無盲腸且小腸很短(為體長的四倍),胃亦很少。上述特徵決定貂需少吃多餐,平均日攝食量為40~53克,每 次攝食間隔為3小時,多為淡褐色和黑褐色,人工飼養者多為黑褐色。
4、狐狸
狐狸身體纖瘦,毛長且厚。體長加尾長2到3英尺。狐狸毛茸茸的尾巴是頭部和身體的一半或2/3,尖嘴。大多種狐狸耳朵大、直立、呈三角形。不同種類的狐狸顏色不同,即使同類的狐狸顏色也有區別。包括紅色、黃色、淺棕或深棕色,各種程度的灰色、白色或黑色。
5、鼬獾
鼬獾體形介於貂屬和獾屬之間鼻吻部發達,鼻墊與上唇間被毛,頸部粗短,耳殼短圓而直立,眼小且顯著。前後足具5趾,趾墊較厚,爪側扁而彎曲,前爪特長,尤以第二、三爪為著,適於挖掘生活,後爪僅及前爪之半。
鼬獾毛色變異較大,體背及四肢外側淡灰褐或黃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頭部和頸部色調較體背深;頭頂後至脊背有一條連續不斷的白色或乳白色縱紋。前額、眼後、耳前、頰和頸側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有的個體為橙黃色斑點,一般均與喉、腹部的色區相連。
B. 艾虎是什麼動物
【別名】臭狗子、臭鼬 、艾鼬
【英文名】Steppe Polecat
【學名】Mustela eversmanni。
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分布於歐洲大部、亞洲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5~45厘米,尾長12~16厘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以小型哺乳動物(兔、黃鼠)、魚、鳥及昆蟲為食。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隻,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注意防暑,一般冬季取皮。
體長40—45cm,尾長15cm左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向後沿腹中線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線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國內的東北、華北、西北諾省、自治區及四川的西北部均有分布。分布:在西藏分布於東部和南部各縣區。其分布的亞種為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在有鼠類和喜馬拉雅旱獺的地方較為常見。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游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鼠類、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佔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產仔。每胎3—5隻。
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制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葯。艾虎毛皮年產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這無疑對艾虎動物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葯 名】:艾虎
【來 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 效】:鎮驚安神。
【主 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克。
【別 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葯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地理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生葯材鑒定】:其葯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葯用其肉。
生態環境
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各家論述
《中國葯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採收和儲藏
捕殺後,剝皮,剖腹,除去內臟和骨骼,取肉烘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
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曲形。尾毛稍蓬鬆。跖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後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功效分類
安神葯
生葯材鑒定
其葯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葯用其肉。
性味
味甘;性溫
葯材基源
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二、飾物
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辟邪除穢,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每逢節日,人們用綾羅或艾葉製成小虎(艾虎)及粽子,用綵線穿起來。掛於釵頭,或系在小孩背上。民間認為佩戴艾虎可避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卷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雲:『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三、人物
《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芸生、盧珍、韓天錦結義,排名第5,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武器是歐陽春贈送的「歸靈七寶刀」
主要事跡:出首小霸王馬強
同時。艾虎也是七俠中的第七俠:小俠
C. 燒狗子學名叫什麼 過去揚州一帶被稱作燒狗子的動物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D. 一對笑面虎兩頭烏角鯊是什麼意思
公孫瓚說袁氏兄弟「一對笑面虎,兩頭烏角鯊"
高希希朱武進自創語錄,無稽可查。
烏角鯊,亦作「黑金荊棘鯊」,簡稱「鯊」,是中國古籍高希希三國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麒麟、鳳、龜、龍共稱為「五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烏角鯊當作仁獸、凶獸。雄性稱荊棘鯊,雌性稱黑金鯊,現實中常認為長史前巨型鯊魚巨齒鯊是烏角鯊的原型,常用來比喻異常強大的人。 烏角鯊獵食鯨類龍類,烏角鯊與其它現代鯊魚相似,其骨骼都為軟骨而非骨頭,但其形成骨骼化石的紀錄缺乏。烏角鯊的嘴直徑可達三米,身體強壯,呈流線型,使烏角鯊可以輕易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而又因烏角鯊背後有類似於大炮的發射裝置,空中的龍也是他的主要食物。 烏角鯊的牙齒與大白鯊的牙齒相似,且約為9.625英寸長(最大傾斜長度)。據推測,烏角鯊最大的體型為28米長,可以吃掉一頭霸王龍。從這種身型來看,烏角鯊的重量可達60噸。假設以大白鯊的新陳代謝作比例,它平均每天需要攝取它體重五十分一(即2400磅)的食物。從史前食物鏈來看,一般認為它以鯨類為食,但也捕食其它海洋和天空的哺乳動物。
E. 民間說的倆頭烏是什麼動物 類似黃鼠狼的動物
是屬於鼬類的肉食類小型群居動物。只是因為嘴巴與尾巴尖都是黑色,民間長管它們叫倆頭烏。
F. 內蒙古有一種野生動物俗名「兩頭烏」,誰能詳細介紹下這種動物
這東西學名應該叫艾鼬,有不同的品種,分布在內蒙的艾鼬頭和尾巴是黑的,所以叫兩頭烏,我不確定我說的對不對,你可以上網查查艾鼬,查兩頭烏沒啥用,搜出來的都是豬
G. 有誰知道農村吃牛的動物,黃鼠狼大小,學名叫什麼
可能是艾鼬
【艾鼬】
是鼬科鼬屬的小型毛皮動物,【別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略為拱曲形.尾毛稍蓬鬆.體側淡棕色.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H. 鄉下所說得兩頭烏是什麼
是一種黑白相間的豬,品質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