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獸類的分類
空中飛行的動物
能在空中展翼飛翔的動物,除鳥類和大部分昆蟲外只有蝙蝠了。蝙蝠是這一類動物的通稱,有人說它是鳥類,也有人說它是老鼠變的,其實都不對,蝙蝠屬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在空中飛行的小型獸類。從種數講,它僅次於嚙齒類,全世界約有900種以上,除極地外部有它的分布。我國獨特的多種自然環境為翼手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其種數佔全世界種數的10%。 翼手類中最大的蝙蝠叫狐蝠,體重約有1公斤,兩翼展開的長度近1.5米,而最小的蝙蝠體重僅5克左右,兩翼展開後的長度也不超出15厘米。
1. 形態 這類動物在形態上有許多適應飛翔的特化,最主要的特徵是前肢已進化為翼,指骨延長,在指和四肢間發展了翼膜,只有拇指不包括在翼膜內,仍保持正常狀態。拇指的爪和後足各趾的爪發達,呈顯著的鉤狀,藉以將自己的身體懸掛在岩壁等處(圖1-1)。有些蝙蝠吻鼻部的皮膚衍生成各種復雜結構的鼻葉,外耳常有耳屏或對耳屏,藉以發射和接收超聲波,進行種內交往、躲避障礙和尋找食物等。根據形態特徵和食性蝙蝠可分為大、小蝙蝠亞目,前者體型較大,多以花果為食;後者體型較小,主要以昆蟲為食,其種數約佔82%。 2.生態蝙蝠一般夜間活動。它們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蝙蝠大部分是吃蟲的,有的種類還以植物的花粉、果實為食,個別種類還有吸血的。它們取食時,不是依靠視覺,而是靠口腔和吻鼻部發出的超聲波,利用回聲定位來獲得食物。居住在溫帶的蝙蝠有冬眠的習性,冬眠時許多個體聚在一起,倒掛在岩壁上。它們通常秋季交配,春末產仔,每胎1仔。
3.經濟意義 翼手類所屬的各種蝙蝠,因大部分以昆蟲為食而有益於人類,它們的糞便還可做肥料使用。少部分吃植物果實、花粉,極個別種如吸血幅是流行性傳染病的儲存宿主而不利於人類。總之,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是人類的朋友,應加以保護。
穿行於樹際的高等哺乳動物
以樹棲為主的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進化水平最高,屬靈長目的各種猿猴,此外,嚙齒目中的鼯鼠(俗稱飛鼠)、巨松鼠、松鼠、花鼠、睡鼠;樹鼩目中的樹鼩以及食肉目中的小靈貓、豹貓等也在樹上活動。靈長目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共有200餘種,我國野生猿猴有18種,約占這一類動物的9%,其中有我國特產動物金絲猴、台灣猴、白頭葉猴。靈長目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為大猩猩,體重在200公斤以上;最小的矮狐猴體重僅有50克。 1.形態靈長目動物的體型中等,大腦高度發達,具有較大的球狀顱腔;手和腳趾能分開,拇指通常能對握,使手和腳成為有力的抓握器官;多數種類鼻短小,有的鼻骨極度退化,如我國特產動物金絲猴形成上仰鼻孔,所以人們又叫它仰鼻猴。靈長目動物的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離也短,不同於其它類動物;他們的指只能同時屈伸,掌與跖面裸出,有軟而寬的足墊,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具扁甲(圖1-2)。
2.生態 這一類動物一般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山林里,棲息的海拔高度隨種類、季節不同而有所差別。它們通常過著樹棲、半樹棲的群居性生活,白天活動,僅有少數種類,如蜂猴、夜猴、指猴等為夜間活動。活動時以家族式群體在一起,有時也結成大群,每群數量不等。群體內有猴王帶領猴群覓食和漫遊,此時雌猴和幼猴排在隊伍中間,以不同動作來傳遞信息,停留時,均有成年猴登高瞭望,發現險情即鳴叫報警,它們憑借高度發達的感覺器官,靈活運動的四肢和適於攀爬和抓拿的手指、腳趾,可在樹際間迅速疾行和跳躍。長臂猿的前肢特長,只需輕輕一悠,就可從一棵樹轉移到數米外的另一棵樹上。猴類靠其能保持身體平衡的長尾,可在森林的樹枝叉間飛快的活動。靈長類動物的食物很雜,主要以水果、穀物為主,也吃竹筍、蘿卜等食物。它們每年繁殖一次,每胎產一仔,偶見2仔,懷孕期在180天左右,所生的幼體在哺乳期中多緊抱母體胸、腹部,有時也爬在母體的背部,由母體帶著活動,一年後開始獨立生活。
3.經濟意義 靈長類動物不僅是觀賞動物,更重要的是醫學、航天事業的實驗動物,在科研上也有極大的研究價值,應予保護。 猴類也侵入農田盜食莊稼,食量雖小但破壞嚴重。人類雖然是它的近親,但給這些動物的威脅也最大。由於大面積的砍伐以及濫捕亂獵等原因,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因此,我們除採取措施控制它危害的一面外,還需加強有關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及人工繁殖中心的建設,以利其生存和繁衍後代。
食肉的陸棲猛獸
我們俗稱的猛獸或食肉獸,系指哺乳綱食肉目這一大類動物的總稱,如豺、狼、虎、豹、熊、鼬、貂等這些大、中 型獸類。實際上這類動物只能稱做陸棲猛獸,還有一些食肉獸主要生活在水中,以魚、軟體動物為食,例如長著鰭狀腳的海豹、海獅、海象等,它們在動物分類上屬哺乳綱鰭足目。食肉目動物在全世界約有250種(不包括哺乳綱鰭足目動物),其中分布在我國的有55種。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它們也與其它動物一樣,在形態、行為等方面產生很大的差異,最大的北極熊身長有3米,體重達80O公斤左右,而最小的鼬科動物——伶鼬,身長僅16厘米左右,體重不到60克(圖1-3)。食肉目動物下設8科,即犬科、熊科、浣熊科、大熊貓科、鼬科、靈貓科、貓科、鬣狗科。除鬣狗科外,我國都有分布。 1. 形態 食肉目動物體型粗壯或小巧,肌肉發達,四肢的趾端具銳爪,大腦和嗅覺、視覺、聽覺均較發達。它的特點是有著發達的犬齒,便於刺穿捕獲對像,由第4上前臼齒及第1下臼齒構成的1對裂齒是撕咬的工具;裂齒特別銳利,上裂齒內側前後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兩個大齒尖,在咬合時好似鍘刀的對切,可將韌帶、軟骨切斷。
2.生態 食肉目動物身體矯健,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它四肢的腳爪是捕捉獵物的有力武器,而其中貓料動物的爪,在不便用時還可縮回,它們捕獲的對象小到老鼠、幼鳥,大到各種羚羊、鹿、牛、馬等有蹄類。其捕獵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成群結隊出獵,如獅子,往往由1頭追擊,其它獅子在另一方向等待獵物的到來,其它大型貓科動物如虎、豹多單獨出獵,在襲擊獵物前先靜靜跟蹤,然後用利齒和銳爪進行突然襲擊;中型的鼬科動物則憑借細長的身材、靈敏的嗅覺直接進洞捕食鼠類。雖然如此,食肉獸在捕食過程中也決不是每次都有收獲,因為強弱者之間各有所長,弱者往往以它靈敏的聽覺以及曲折的逃跑路線而逃竄,強者也決不會挑選健壯的成年個體,而是選擇老弱病殘和幼體為獵取對象。多數食肉獸以肉食為主,但豺、狼、貂,大、小靈貓等,除肉食外,還吃一些植物性食物,近於雜食;熊類和小熊貓植物性食物的比重增加,而大熊貓以箭竹、竹筍為主食,在食肉目動物里幾乎成為素食者。食肉獸大部是晝伏夜出,營獨居生活,僅在繁殖育幼時期有短暫的家族式棲聚。每種食肉獸往往有一定的活動領域:獅子由於群居式生活所需空間較小;虎是獨來獨往的猛獸,喜歡游盪,因此,所需空間較大。由於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食物減少,虎的命運令人擔憂,如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南各地的老虎數量已極為稀少,趨於滅絕。食肉獸中不少種類如虎、豹、大熊貓、小熊貓等都是國家頒布的數量日趨減少需加強保護的一、二類保護動物。
3.經濟意義 食肉獸在人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一直對它們進行狩獵、利用和飼養,如用貂皮、狐皮、水獺皮、貉皮、黃狼皮製成大衣,用熊膽、虎骨、麝香、獾油製成中草葯,用靈貓香、黃鼬(黃鼠狼)尾毛作工業原料等,在裘皮業、中葯界以及工業界中早已馳名國內外,對這部分資源今後應加強保護,恢復種群數量,並在此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利用,在有條件的地區可對某些種類進行人工飼養。
四肢有蹄的獸類
一提到有蹄動物,人們自然會想到成群的野驢、黃羊、鵝喉羚、野駱駝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賓士的場面。我國的草原,雨量少、溫差大,不宜樹木生長,但牧草卻分外茂密。豐盛的水草為草原動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條件。這里的獸類主要以植物的綠色部分為食,如黃鼠、布氏田鼠、旱獺、鼠兔等多種嚙齒動物。有蹄類動物種數雖少,但數量大,其中以黃羊最具代表性,歷史上曾出現過上千隻的大群。荒漠、半荒漠地區的自然條件較草原嚴酷得多,雨量稀少、風力強烈,晝夜溫度變化大,植被稀疏,在這里生存的野馬、野驢、野駱駝、高鼻羚羊等有蹄動物,為了獲得食物和水分,常常需要長途跋涉。然而,有蹄動物並非只生活在開闊的原野上,還有出入森林和灌叢的獐、狍、麂、鹿和野豬,以及在山地攀爬的各種羊類。有蹄類動物包括趾數為單數的奇蹄目和趾數為偶數的偶蹄目。奇蹄目世界上共有17種,如馬、驢、貘、犀等動物, 在我國僅分布有野馬、野驢和藏野驢三種;偶蹄目共有194種,我國分布的有41種,其中有不少特產動物,如野駱駝、野氂牛、原麝、馬麝、獐、黑麂、毛冠鹿、白唇鹿、麋鹿、藏羚、羚牛等。
1. 形態 奇蹄目動物體型均較高大,四肢長,它們的側趾退化,中趾發達,末端為蹄(圖1-4),耳大,上下頜都長有門齒和臼齒,胃僅有一個胃室,靠特大的盲腸來幫助消化食物。偶蹄目動物體型中等,善奔跑,第3、4趾發達,均衡地承擔全身體重,第2、5趾小而呈懸蹄或消失,為蹄行性,從趾端的蹄著地面行走(圖1-5)。大部為反芻動物,胃構造復雜,有4室,這是一種縮短取食時間和加強消化粗糙食物的特殊適應。反芻獸常表現為長腿,長頸的體型。而非反芻獸,如野豬等則表現出腿短,體型粗壯,它們前臼齒和臼齒大而發達,犬齒多退化;頭上具角。鹿類的角有分枝呈季節性生長和脫落(長頸鹿的角終生存在);牛、羚羊等的角不脫落也不分叉,外套有角質硬鞘,有人也將此類動物稱為洞角類。
2.生態 生活在我國的有蹄類動物,多數為陸棲獸類。它們集群生活,多活動於森林、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多種環境中。除野豬等動物為雜食外,其它均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每年多在春季繁殖,每胎產1~6仔。草原和荒漠那種開闊的景觀、不良的隱蔽條件以及由於乾旱食物缺少等諸種原因,使得生活在這類環境中的有蹄類都具有銳利的視覺、聽覺和迅速奔跑的能力,以便取得足夠的食物,避免天敵的侵害。如生活在內蒙古草原的黃羊,其奔跑速度每小時達60~80公里。駱駝、野馬、野驢、羚羊這些荒漠和半荒漠動物,由於自然條件的更加嚴酷,除需具備長距離奔跑外,還需有長時間的耐渴能力,它們只能從有限的食物中吸取水分和尋找水源才能維持生命,而其中駱駝是最能適應荒漠生活的動物了。通常這類動物幾頭或十數頭成小群活動,只在秋季交配季節才集成大群。
3.經濟意義 我國的有蹄類動物,除有科研價值或作為觀賞動物外,幾乎都可以列為資源動物,如鹿科中的麝,不但種類多,資源也豐富,居世界之首。在中國傳統的中草葯中,以麝香和鹿茸最為名貴,而我們在古代就有飼養梅花鹿取茸入葯的歷史了。人工養麝和人工取香早在解放初就已經開展,已具有一定規模。現代的大家畜如駱駝、水牛、氂牛、山羊、綿羊等也是從野生的有蹄類動物中馴化而來的。已有多種此類動物列為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由於人們為了獲得皮、肉,取茸、取香入葯而對它們濫捕亂獵,加上人類經濟活動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它們的數量日益減少,有的已瀕臨絕滅,我們應積極進行保護。
嚙齒動物和鼠害的防治
各種鼠類、兔子和鼠兔由於形態、習性和生理等的相似,我們統稱為嚙齒動物。它包括獸類中的嚙齒目與兔形目兩個類群,在我國就有180~190種,佔全國獸類種數的1/3強,其個體數量超過其它類群數量的總和。
1.形態嚙齒動物為小型或中型的獸類,它們共同的特徵是具有一對終生生長的鑿形門齒,沒有齒根,門齒前面有較堅硬的釉質,以適應嚙咬生活,為保持門齒的高度需不斷嚙咬各類物品。嚙齒動物沒有犬齒,在門齒和頰齒間有很大的虛位,我們叫它齒隙。由於長期進化結果,嚙齒動物的形態極為多種多樣,對周圍環境有高度的適應能力。以我國嚙齒動物為例,生活在新疆北部的河狸,體重有11~30公斤,體長在70~80厘米,為適應水中生活,它們的絨毛厚,耳具瓣膜,尾扁平並覆以角質鱗片,是我國最大的嚙齒動物。而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的巢鼠,其體重僅6~7.5克,體長只有51~55毫米,尾細長能捲曲,可協助四肢攀緣在農作物上取食(圖1-6);長年生活在地下的鼴形田鼠,尾退化到僅有9~11毫米長,耳小,不具外耳廓,前足呈鏟狀;而跳鼠科中的長耳跳鼠,耳長近體長的1/2,達40~46毫米。各種嚙齒動物的毛色差異很大,有的鮮艷,有的單調。
2. 生態嚙齒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極強,因而在地球表面分布最廣,除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的南、北極外,無論是高山、草原。森林、平原、農田、水域、戈壁都有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全球。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時,就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嚙齒動物大部營穴居生活,在地下挖掘深而復雜的洞道,如生活在草原地區的旱獺,它們的洞道深達幾米,由於冬季氣溫低,食物缺乏,不利於它們的生存,因此,在冬眠前大量啃食牧草,體內積累了厚厚的脂肪,天氣寒冷時進入洞內冬眠,直至第二年春天才醒來,而生活在開闊景觀的各種跳鼠,為尋找食物和躲避天敵的需要,具有發達的視力、聽力和快速的運動器官,因而進化為眼大,耳長,聽泡大,善跳躍的長腿和控制前進方向的長尾。生理上則表現在對乾旱條件的適應,如充分利用分解食物產生的水,穴居,夜間活動等,而不把水用於調節體溫。嚙齒動物具有許多特殊的進化類型,如鼯鼠在四肢間生有皮膜可在空中滑翔;河狸、麝鼠等,耳有閉水結構,腳趾間生有蹼或半蹼,可在水裡潛游;各種鼢鼠、鼴形田鼠為便於挖掘洞道,前足呈鏟形;營樹棲生活的松鼠具銳利的爪,便於在樹上攀爬。嚙齒動物多以植物的綠色部分、根莖、種籽等為食,但也有一些特化的種類如河狸為適應啃咬和咀嚼樹木而具有銳利的門齒和適於咀嚼木質食物的寬臼齒。
3. 經濟意義嚙齒動物與人類關系密切,在國民經濟中影響大。我國現存的180多種嚙齒動物中,雖然可做為食肉獸類的食物而在生態平衡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中絕大部分種類卻是害多益少;部分種類如松鼠、旱獺、麝鼠、竹鼠、花鼠等,在經濟生活中雖然可向人類提供毛皮、肉食,用於科研、觀賞對人類有些益處,但也絕不能忽略它們危害的一面。嚙齒動物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農業上它們啃咬青苗,盜食穀物,污染存糧,可以說在整個農作物的生長期內都有它們危害,這些害鼠為躲避人們的追捕,多為晨昏活動。有的害鼠專吃種籽和青苗;有的以植物的根、莖為食;有的種類又喜食糧油作物的種子。林業上的危害還表現在取食樹種、啃咬果樹,傷害苗木的根系,從而影響了固沙植樹、森林更新和綠化環境的工作,有些地區還由於鼠類危害致使直播造林不易成功。牧業上危害則表現在大量啃食和貯藏優良牧草,造成草場退化、載畜量下降。而在沙質土壤地區,由於植被破壞造成土壤沙化,從而加速了土壤的風蝕作用和地表的鹽漬化,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和草原建設的進行。鼠類危害最嚴重的還表現在它是流行性傳染病的儲存宿主,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據統計,由鼠類傳播的疾病不下70多種,而其中以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危害最大,如14世紀鼠疫傳入歐洲,死亡人數達250萬人,為歐洲人口的1/4;我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記載,從17世紀到解放前的300多年裡,死於鼠疫的人數已超過千萬人,直至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才基本控制和杜絕了人間鼠疫的發生。
4. 鼠害防治 鼠害猖獗,這早已是當今世界上存在的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實踐證明,在目前科學技術條件下,想要把任何一種鼠類完全消滅掉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局部地區或在較小的面積內全部消滅害鼠卻是可能辦到的。老鼠固然可惡,但它們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員,是獸類中鼬科動物、鳥類中的猛禽、爬行類中的蛇類等天敵動物的主要食物。因此,鼠害防治工作應主要研究如何把群體數量控制到不至為害的程度,以保持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
❷ 獸類一共有哪些動物中的獸類共有哪些,全
一般是草食動物,
肉食動物…
這是一種分類方法
❸ 野獸有哪些動物
野豬、棕熊、獅子、狼、獵豹、鬣狗、花豹、非洲野犬、胡狼、鱷魚、大猩猩、蟒蛇、鯊魚等。獸類是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動物的統稱。
獸類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從進化的程度來說,可分為原獸類、後獸類及真獸類。獸類均有脊柱、體表被毛、胎生、哺乳且恆溫。據統計,中國現生的獸類共有450餘種,佔世界獸類總數的10.6%,共有14目50科。
生活在我國的有蹄類動物,多數為陸棲獸類。它們集群生活,多活動於森林、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多種環境中。除野豬等動物為雜食外,其它均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每年多在春季繁殖,每胎產1~6仔。草原和荒漠那種開闊的景觀、不良的隱蔽條件以及由於乾旱食物缺少等諸種原因,使得生活在這類環境中的有蹄類都具有銳利的視覺、聽覺和迅速奔跑的能力,以便取得足夠的食物,避免天敵的侵害。如生活在內蒙古草原的黃羊,其奔跑速度每小時達60~80公里。駱駝、野馬、野驢、羚羊這些荒漠和半荒漠動物,由於自然條件的更加嚴酷,除需具備長距離奔跑外,還需有長時間的耐渴能力,它們只能從有限的食物中吸取水分和尋找水源才能維持生命,而其中駱駝是最能適應荒漠生活的動物了。通常這類動物幾頭或十數頭成小群活動,只在秋季交配季節才集成大群。
❹ 動物除了獸類還有什麼類
生物分類有界、門、綱、目、科、屬、種
在動物界之下,共38個門如下:
1 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 中生動物門 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 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4 扁盤動物門 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厲害,不得不服~~
5 古杯動物門 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6 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7 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8 扁形動物門 有渦蟲、吸蟲、絛蟲等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9 螠蟲動物門 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0 舌形動物門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1 奇怪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2 紐形動物門 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3 顎胃動物門 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4 線蟲動物門 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5 腹毛動物門 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6 輪蟲動物門 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7 線形動物門 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8 鰓曳動物門 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19 動吻動物門 和鰓曳動物類似
20 棘頭蟲動物門 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1 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2 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3 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這還用說?
24 星蟲動物門 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5 軟體動物門 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我將在後面詳細解說
26 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7 緩步動物門 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28 有爪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29 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留到下面介紹這個龐大的家族
30 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1 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2 帚蟲動物門 又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又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3 古蟲動物門 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4 棘皮動物門 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5 須腕動物門 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6 毛顎動物門 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37 半索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動物界可分為兩大門類 在動物界中,根據動物身體中有沒有脊索而分成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主要門類. 動 物 脊索動物無脊索動物 有羽毛 無羽毛 有足 無足鳥類 有鱗片 無鱗片 有翅膀 無翅膀 1. 會飛 原生動物 蠕蟲 2. 不會飛 有鰭 無鰭 有乳腺無乳腺 昆蟲 軟體動物 魚類 爬行類 哺乳類兩棲類 甲殼動物 1. 軟骨 1. 有足 1. 胎生1. 有尾 2. 硬骨 2. 無足 2. 非胎生 2. 無尾 蜘蛛 3. 無足 脊索動物的脊椎動物 特徵: 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脊索只見於胚胎期).脊柱保護脊髓.脊柱與其他骨骼組成脊椎動物特有的內骨骼系統. 有明顯的頭部,背神經管的前端分化成腦及其他感覺器官,例如眼,耳等.腦及感覺器官集中在頭部,可加強動物對外界的感應. 身體由表皮及真皮覆蓋.皮膚有腺體,大部份脊椎動物的皮膚有保護性構造,例如鱗片,羽毛,體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統,口腔內有舌,多數有牙齒,亦有肝及胰臟. 循環系統包括有心臟,動脈,靜脈及血管.排泄系統包括兩個腎臟及一個膀胱.有內分泌腺,能分激素(荷爾蒙)調節身體機能,生長及生殖.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等五大網類.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甲殼動物等門類.所以無脊椎動物佔世界上所有動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魚類 特徵: 水棲動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膚有鱗片覆蓋,屬變溫動物.具有鰭(可以水中游動),用鰓呼吸的變溫動物.體外受精.主要為卵生,部份為胎生及卵胎生. 魚的種類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別 軟骨類每個門下面又有若干個綱
原生動物門 鞭毛蟲綱 植鞭亞綱 動鞭亞綱
肉足蟲綱 根足亞綱 輻足亞綱
孢子蟲綱 晚孢子亞綱 焦蟲亞綱
絲孢子蟲綱 粘孢子亞綱 微孢子亞綱
纖毛蟲綱 動片亞綱 寡毛亞綱 多膜亞綱
中生動物門
海綿動物門 鈣質海綿綱
六放海綿綱
尋常海綿綱
腔腸動物門 水螅綱
缽水母綱
珊瑚綱 八放珊瑚亞綱 海雞冠目 海鰓目 柳珊瑚目 六放珊瑚亞綱
櫛水母動物門
扁形動物門 渦蟲綱
吸蟲綱
滌蟲綱
紐形動物門
顎胃動物門
輪蟲動物門
輪形動物門
腹毛動物門
動吻動物門
線蟲動物門
線形動物門
棘頭動物門
內肛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 單板綱
多板綱
無板綱
腹足綱 前鰓亞綱 後鰓亞綱 肺螺亞綱
雙殼綱 原鰓亞綱 瓣鰓亞綱 隔鰓亞綱
掘足綱
頭足綱 鸚鵡亞綱 蛸亞綱
環節動物門 多毛綱 遊走亞綱 隱居多毛亞綱
寡毛綱
蛭綱
須腕動物門
螠蟲動物門
星蟲動物門
鰓曳動物門
緩步動物門
舌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原氣管綱
肢口綱
蛛形綱
甲殼綱
多足綱
昆蟲綱
帚蟲動物門
外肛動物門
腕足動物門
棘皮動物門 有柄亞門 海百合綱
游在亞門 海星綱 海蛇尾綱 海膽綱 海參綱
毛顎動物門
半索動物門
脊索動物門
尾索動物亞門 尾海鞘綱 海鞘綱 樽海鞘綱
頭索動物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原口綱
軟骨魚綱 板鰓亞綱 鯊總目 鰩總目 全頭亞綱
硬骨魚綱 總鰭魚亞綱 肺魚亞綱 輻鰭魚亞綱
兩棲綱
爬行綱
鳥綱
哺乳綱 原獸亞綱 後獸亞綱 真獸亞綱
❺ 海洋里的獸類包括哪些
人們一提起獸類,總認為它們都是生活在陸地上動物,其實生活在海洋里的獸類也並不少,它們與陸上獸類不同的是其四肢已演化成鰭狀,一般仍用肺呼吸,並以乳汁哺育幼仔成長,所以它們仍屬獸類。
海獸包括海狗、海獺、海牛、海象、海豹、海豚、鯨等,其中有的既能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到陸地上生活,如海象、海獅、海狗等;有的非常兇猛,如海獅和鯨類中的虎鯨;有的則十分溫順、可愛,如海象、海豚等;有的還會使用工具,如海獺能用石頭當錘子用來卡貝殼和螃蟹殼。這些海獸集群生活在一定海域,繁殖能力也都不高,因此需要人們的保護。
❻ 真獸類有哪些動物後獸類有哪些動物原獸類有哪些動物
真獸類(Eutheria)包括除單孔類、有袋類及已絕滅的始獸、多瘤齒獸類、蜀獸類以外的一切有胎盤類哺乳動物,是現代地球上的主宰動物,分為約30個目,其中包括人類所屬的靈長目及一些完全絕滅的目.除了靈長類這一特殊的類群之外,全部現生與化石有胎盤類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食蟲目(Insec-tivora)和踝節目(Condylarthra).食蟲目中可能包括靈長目、食肉目及蝙蝠等小型獸類的祖先.踝節目是一個完全絕滅的目,幾乎一切現生及絕滅的有蹄類哺乳動物目可能都是由這一目中衍生出來的.鯨等海生獸類可能來自古肉食類的祖先。
發現在亞洲白堊紀的似三角齒獸類(Deltatherioida)和有袋類的總稱。
原獸類,哺乳綱動物,分為後獸類和真獸類,例如鴨嘴獸等。這一類動物均屬於脊椎動物中的哺乳綱,都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是進化程度最低的,如針鼴等卵生動物,其後還有後獸類和真獸類。
❼ 獸類一共有哪些
獸類。
這一類動物均屬於脊椎動物中的哺乳綱,都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從進化的程度來說,可分為原獸類,如鴨嘴獸、針鼴等卵生動物,它們是獸類中最原始的一類;其次是後獸類,這一類動物雖較原獸類進化程度高些,但也屬於古老低等的一類,如有袋類動物,它們雖然是胎生,但沒有胎盤,幼獸是在母獸的育兒袋中發育成長的;最後是真獸類,它們是現生獸類中最高等的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甚至整個動物界中進化地位最高的類群。據統計,我國現生的獸類共有450餘種,佔世界獸類總數的10.6%,共有14目50科。它們的主要特徵表現在:
①體內有一條由許多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
②身體表面被毛;
③胎生(鴨嘴獸、針鼴除外),哺乳;
④恆溫。在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也能保持體溫的相對恆定,從而減少了對外界環境的依賴,擴大了分布范圍;
⑤腦顱擴大,大腦相當發達,在智力和對環境適應上超過其它動物;
⑥心臟左、右兩室完全分開;
⑦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頰齒。
獸類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除供應人類肉食、毛皮和役用外,有的還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屬於食蟲目的刺蝟、鼩鼱是獸類中古老而原始的類群,是多種地下害蟲的天敵;翼手目動物是獸類中唯一能夠飛行的類群,多種蝙蝠在飛翔中捕食害蟲;屬鱗甲目的穿山甲全身布滿鱗甲,長著細長的舌頭,以其分泌的粘液取食螞蟻和白蟻,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屬嚙齒目的各種老鼠,是獸類中種類最多的類群,除麝鼠、松鼠等一些經濟種類外,絕大部分老鼠危害農、林、牧業生產,有些種類還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的儲存宿主,在目前的科學水平上是我們控制的對象;兔形目所屬的各種野免和外形似鼠、牙齒構造像兔的鼠兔,在適應嚙咬生活以及與人類的關系方面都與嚙齒目相似,我們把它們同嚙齒目動物合稱為嚙齒動物。靈長目的各種猿猴都是珍貴的保護動物,其中金絲猴、台灣猴、白頭葉猴等僅見於我國;生有強大裂齒和發達犬齒的食肉動物(包括大熊貓)以及野馬、野駱駝、白唇鹿、海南坡鹿、黑鹿、羚牛、藏羚、高鼻羚羊等有蹄類,多為中、大型重要的經濟種類和珍稀保護動物,有些也是我國特產。人稱美人魚的海牛目動物——儒艮,外形似紡錘形,前肢演變為鰭狀,後肢退化;各種鯨和海豚的身體已進化為流線型,它們的外部形態已完全適應了海洋生活。綜上所述,獸類對周圍環境有著高度的適應性,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就必須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方能生存下去。因此,在它的長期進化過程中,獸類幾乎占據了地球上陸地、天空、海洋所有的空間,並使它們在形態、生理、行為等方面產生了很大差異,衍生出許多特化的種類。
還有很多,你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獸類動物有哪些
1、獼猴
獼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常被用於進行各種醫學試驗。亂捕濫獵是獼猴致危的主要因素。
2、短尾猴
尾巴短得出奇,還沒有後腳長,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斷尾猴」之稱。
3、復齒鼯鼠
棲息於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在高大喬木樹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築巢,為森林動物。
4、狼
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紀末期前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佛羅里達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經滅絕。
5、黑熊
身體粗壯。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視覺差,嗅覺、聽覺靈敏;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
6、豹貓
豹貓是夜行動物,通常以嚙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
7、金貓
金貓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行動敏捷,善於攀爬,肉食性,交配期多在初春,每胎2-4仔。
❾ 哪些動物屬於獸類
獸類通常是對哺乳動物的普遍稱呼。
獸類動物均屬於脊椎動物中的哺乳綱,都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從進化的程度來說,可分為原獸類、後獸類、真獸類三大類。
原獸類,如鴨嘴獸、針鼴等卵生哺乳動物,它們是獸類中最原始的一類;
其次是後獸類,這一類動物雖較原獸類進化程度高些,但也屬於古老低等的一類,如有袋類動物,它們雖然是胎生,但沒有胎盤,幼獸是在母獸的育兒袋中發育成長的;
最後是真獸類,它們是現生獸類中最高等的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甚至整個動物界中進化地位最高的類群。
獸類的普遍特徵是:身體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