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十大珍稀動物都是什麼
根據前人概述,綜合得出了以下總結,但世界上珍稀動物種類繁多,在此不分排名,只做少許介紹,僅供參考。
中國娃娃魚,巨型椰子蟹,安哥拉兔,黿(yuán),星鼻鼴,攀岩魚,琵琶魚,牙簽魚,八目鰻類魚,蠑螈......
第一個中國娃娃魚,被稱為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獨有的兩棲有尾動物。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兩棲動物,據歷史記載,其中最長的一隻身體曾達到1.8米長度。
第五個是星鼻鼴,星鼻鼴是一種長相非常奇怪的生物,它的鼻子長得像一顆星星,但是它卻有比星星更多的稜角。說實話,並無惡意,但我一個比較喜歡星星的人,還真是無法接受這種對星星的同比描述。
為大家介紹,至此。
⑵ 世界上最稀有的動物有哪些
由於人類的活動,一些野生生物幾乎滅絕,這是一個很悲傷的事。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慢慢變少,你一定不希望,以後只能在教科書或畫冊里,才能見到這些動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
紅狼是僅生存在北美洲的一種狼,它們分布在美國東部的森林和沼澤地中,曾經遍布半個美國。
從1900年開始,往後的二三十年間,紅狼不間斷地被人類獵殺。
紅狼的祖先是灰狼和郊狼雜交而來的,現在由於紅狼的數量稀少,已經無法找到同類進行繁殖,只能選擇和灰狼或草原上的其他狼類進行繁殖。
純種的紅狼數量下降,直至1980年,美國宣布紅狼已經在野外絕跡了,僅僅剩下一兩百隻人工繁殖的紅狼。
蜘蛛猴的尾巴很厲害,它能手一樣抓住樹枝,並且它們的尾巴比身體還要長。
它們沒有指頭,尾巴代替了手的功能,四肢細長細長,腦袋圓圓小小,能夠直立行走,也能夠在樹上盪來盪去。
蜘蛛猴大部分都分布在墨西哥以南,到巴西的廣大地區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怕冷的特性,導致只能生活在熱帶雨林中。
蜘蛛猴一共有7種,而每一種現在都處於瀕危狀態,甚至棕頭蜘蛛猴已經是極危的狀態。
導致它們瀕危的原因,主要還是棲息地被破壞,環境的變化以及土著的捕捉。
⑶ 哪些動物是世界10大稀有動物
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瓜蘭巴國家公園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境上,由於當初建園的初衷就是准備把該公園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因此建造者們不遺餘力,圈起大面積的草地與樹林。瓜蘭巴國家公園擁有許多世界稀有動物,例如叢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當然,最珍貴的動物還要算那些數目不足
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盡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圍內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熱火朝天,在葉門就有專門的犀牛角市場,在那裡以犀牛角製成手柄的匕首是眾多買家和賣家關注的焦點,是身份的象徵。 25隻的北部白犀牛了。
白鰭豚
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奧里諾科鱷魚
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⑷ 世界上十種稀有動物是什麼
全球科學家開始採取行動,挽救世界上最稀有但又最受忽視的10種瀕危動物。它們進化的方式與從不同,而且是全球瀕危物種。這些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物種,一旦滅絕,地球上就再也沒有與它們相似的物種了。
1 白暨豚 Yangtze River dolphin (Lipotes vexillifer)
第一位就是我們的白暨豚。根據中國的傳說,這種淡水豚被認為是水下公主的化身,而且是中國最寶貴的珍寶。但如今,長江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其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白暨豚幾乎無法再繼續生存下去了。雖然白暨豚受到國際保護組織的廣泛關注,但有很少的實際行動去保護其數量的減少。最近一項大范圍的調查中發現,河流中已經沒有存活的白暨豚。
2 長喙針鼴鼠 Long-beaked echidna (Zaglossus bruijni)
這種古老的單孔類動物一直生活在新幾內亞。它們擁有占頭部三分之二長的長喙,這使得它們很容易與短喙針鼴鼠區分開來。盡管它們已經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在人類活動能影響的地方,長喙針鼴鼠的數量在快速減少。由於人類伐木、開礦和耕作,長喙針鼴鼠失去了它們的森林居住地。一種叫Attenborough"s long-beaked echidna的長喙針鼴鼠只在1961年採集到一隻標本,很可能已經滅絕了。
3 海地島溝齒鼠Hispaniolan solenodon (Solenodon paradoxus)
這種看起來像極了一隻骯臟的畸形的尖鼠的西印度群島食蟲動物,在760萬年前從其他哺乳動物分化出來。它是少數幾種能產生有毒唾液的哺乳動物之一,並能將毒液經門牙的特殊凹槽注入獵物體內。在歐洲人登陸伊斯帕尼奧拉島之前,它們是島上唯一的食肉動物。這也使得它們沒進化出任何「反捕食」能力。它們行動緩慢笨拙,對島內引進的狗、貓和獴等動物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4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這種駱駝很可能是所有家養雙峰駱駝的祖先。它們非常適應荒蕪的戈壁沙漠,它們能忍耐乾旱、飢餓甚至核武器的試驗。它們被列為極瀕危動物之列。目前,少於1000頭這樣的駱駝生活在4個不同的地方,但它們仍然受到捕獵、棲息地被占據和家畜對資源的競爭等的威脅。
5 侏儒河馬Pygmy hippopotamus (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這種河馬分布十分分散,並不斷受到伐木、耕作和人類定居的威脅。其中一種生活在奈及利亞的侏儒河馬被認為已經滅絕。雖然當地居民傳言說這種滅絕數十年的河馬仍然存在,但並沒有證實的報道。
6 懶猴Slender loris (Loris tardigras)(也叫眼鏡猴)
它們有十分纖細的手和腿,它們的臉部被大大的、圓圓的眼睛所佔據著,這使得它們有很出色的夜視能力,可在夜晚捕獲昆蟲。由於它們的居住森林被破壞,其數量在不斷減少,它們還被捕獲作為當地民間葯材的原料。
7 Hirola (Damaliscus hunteri)
這可能是世上最稀少和瀕危的羚羊,被看做是活化石。在整個東非,這種羚羊在過去的30年間數量急劇減少,數量從1970年的大約14000隻到今天的大約600隻。目前存活的羚羊也受到乾旱盜獵的威脅。若想讓這種美麗的羚羊繼續生存下去,必須採取一些緊急的有效的保護措施。
8 金尾象鼠 Golden-rumped elephant shrew (Rhynchocyon chrysopygus)
金尾象鼠是「鼠如其名」,它們有像大象一樣的長長的可彎曲的鼻子。金尾象鼠是象鼠中最大的一種,它們尾部有光亮的黃色毛皮。通常,這種小動物是一夫一妻制。
9 大黃蜂蝠 Bumblebee bat (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
它們是世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這種小蝙蝠還沒有2克重,它們的身體像一隻大黃蜂樣大小,因此被稱為「大黃蜂蝠」。雖然這種蝙蝠在1974年才被發現,但它們的生活卻被想看看世上最小蝙蝠的遊客和收藏愛好者所打擾。目前它們最大的威脅是它們居住的石灰石岩洞附近的森林不斷被焚燒。
10 長耳跳鼠 Long-eared jerboa (Euchoreutes naso)
跳鼠是一種小型的喜歡跳躍的嚙齒動物,看起來像一隻小老鼠,但有著長長的後腿和長長的纓狀尾巴。而長耳跳鼠有著幾乎超過它頭部的三分之一大的大耳朵。人們對這種物種了解甚少。其他跳鼠大多是夜行的,並呆在它們自己挖掘的洞穴裡面。
⑸ 世界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裡
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卷羽鵜鶘,紅腳鰹鳥,孔雀雉,黑頸鶴。
1,大熊貓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2,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棲息於內陸湖泊、江河與沼澤,以及沿海地帶等。在中國,卷羽鵜鶘季節性分布於閩江河口濕地一帶。
3,紅腳鰹鳥
紅腳鰹鳥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棲息時大多在島嶼的灌叢間或喬木枝上,將頭部縮在兩肩之間。產於西沙群島。
4,孔雀雉
孔雀雉棲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大多單獨活動於闊葉林下灌叢草地上。
5,黑頸鶴
黑頸鶴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和蘆葦沼澤,以及湖濱草甸沼澤和河谷沼澤地帶。是在高原淡水濕地生活的鶴類,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⑹ 世界三大珍稀動物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有著世界上三大珍稀動物之稱。珍稀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珍稀動物泛指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
珍稀動物之大熊貓
傳說中,過去大熊貓是白色的,在一次動物葬禮上,為表達哀思,它們把煤灰塗在胳膊上,相互擁抱後,形成了延至後背的黑色,擦眼淚又染黑了眼眶...這當然是杜撰,但大熊貓與許多動物一樣,生存狀況十分可悲,處在滅絕的邊緣。原因無非是人類活動范圍擴大,使其退縮於山頂,呈孤島化分布,食物與配偶資源貧乏,近親繁殖嚴重、體質下降、抗病力弱。
珍稀動物之金絲猴
金絲猴為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在這個仰鼻猴屬中,還有一支中國以外的金絲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這是一種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內側淺黃的長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發現,曾失蹤半個世紀,到1989年才又發現,僅有200隻,棲息於越南北部。
珍稀動物之白鰭豚
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聲納系統發達,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是任何現代潛艇所望塵莫及的,當群體被沖散後,它們利用高頻率的聲納可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⑺ 世界三大珍稀動物是什麼
世界三大珍稀動物是:
一、指猴
它生活於達加斯加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是一種奇猴。它善於夜間出沒,並且以昆蟲為食,通常在捕食的時候,用它的手敲擊樹木來斷定有無蛀蟲。
另外,指猴是一種有益於森林生態平衡的動物。正在當地,它卻被人們視為是鬼怪化生,長相很奇怪的動物,再加上指猴賴以的雨林遭到了濫砍濫伐,因此時它們面臨著被滅絕的危險。據了解全世界就僅存9隻了。
二、斑鱉
斑鱉軀體扁平,生活於江河湖沼中,並且以水生動物為食,但由於被人們誤認為什別的物種,於是就大量的捕殺使其悲劇不斷發生,如今全世界也就僅存3隻了,希望它們能健健康康的生存下去。
三、平塔島象龜
原先人們以為平塔島象龜滅絕了,後來人們又在野外發現了,並且將它稱為喬治,也被認為是平塔島象龜中最後一個已知個體。
人們想幫助它繁衍後代,但情況都很不樂觀,在1921年的6月,最後一隻人類發現的這只野生平塔島象龜,也最終死亡。但生物學家們還在努力尋找自然界還存活的個體。
世界最稀有的3種動物:
1、伊氏真蚓
伊氏真蚓又名艾氏閉管螈,陰莖蛇,是屬蚓螈目真蚓科的一個物種。過往本種只有兩個標本,直至它於2011年11月在巴西亞馬遜河流域一處水力發電廠重新被發現。
截至1998年,過往存在的模式標本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本種在1968年被發現時被劃歸於盲螈科盲螈屬,1996年才重新歸類為獨立的單型屬,並且發現真蚓屬比較接近水蚓屬多於盲螈屬。
本種是四足類中少數幾種沒有肺臟的物種當中最大的一種,也是真蚓科中除了巨型無肺蚓螈之外的另一個無肺物種。
2、中華鱉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近年在新疆地區也發現有野生中華鱉。中華鱉是古老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動物,在動物界佔有獨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在生物學理論研究方面,研究較多地集中在形態、區系分類、生態和繁殖、發育等方面,其它學科的研究還很少。
著中華鱉養殖業向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生物化學和營養學及其相關學科在開發中華鱉深加工產品方面將大有作為。遺傳育種、飼料問題和疾病防治仍然是中華鱉養殖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3、白獅
白獅又叫「白化非洲獅」,是克魯格獅的變種,產於非洲。白獅上世紀首次在南非被人發現,目前白獅在世界的數量在100隻以內。白獅並非患有白化病的動物,它們的眼睛一般是淺藍色的。
有科學家研究表明,白獅可能是一種遠古的品種,生活在北極等較為寒冷,被冰雪覆蓋的野生環境中,白色是當時生活環境較為有利的保護色,後經生物演化,這一物種逐漸消失。
但白色毛色的基因仍存在於現今少數黃色非洲獅的體內,所以最初在南非發現的白獅幼兒的父母都是普通黃色毛色的非洲獅,後經人為飼養繁育,形成了現今的白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