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貘是什麼動物

貘是什麼動物

發布時間:2022-07-05 04:26:01

『壹』 貘是什麼動物

是哺乳綱動物。

貘,別稱獏,是哺乳綱、奇蹄目、貘科、貘屬動物。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18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貘體型似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短鼻,善於游泳與潛水。世界上的奇蹄目貘科總共有4個種類:東南亞的亞洲貘,中美的中美貘,南美的低地貘、山貘和卡波馬尼貘。

(1)貘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是喜水的動物,從不離開森林的水邊,常常呆在水中或泥中,一來為了逃避敵人,二來為了冷卻身體,在水裡游泳時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在陸地上活動也很敏捷,善於奔跑、爬山、滑坡等,走路時鼻吻部幾乎貼著地面。性情孤僻,大多獨自在林中遊逛。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只能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則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十分靈敏。

在野外主要靠嗅覺覓食,以多汁植物的嫩枝、樹葉、野果,特別是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能巧妙地運用它的長鼻子來卷摘食物,每天要吃9千克左右食物。

『貳』 貘是什麼種類的動物

哺乳綱動物。

貘(學名:Tapiridae、Tapirus):貘科僅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亞洲貘(印度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美洲的三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前者。

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

低地貘分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

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均為瀕危物種。

卡波馬尼貘是2013年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的一種貘,與低地貘相似但小很多,毛發顏色比低地貘深。

(2)貘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亞洲貘的生活習性:

亞洲貘是喜水的動物,從不離開森林的水邊,常常呆在水中或泥中,一來為了逃避敵人,二來為了冷卻身體,在水裡游泳時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在陸地上活動也很敏捷,善於奔跑、爬山、滑坡等,走路時鼻吻部幾乎貼著地面。性情孤僻,大多獨自在林中遊逛,偶而也有2-3隻在一起的小群。

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只能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則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十分靈敏。在野外主要靠嗅覺覓食,以多汁植物的嫩枝、樹葉、野果,特別是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能巧妙地運用它的長鼻子來卷摘食物,每天要吃9千克左右食物。

牙齒非常堅硬,能夠咬斷粗硬的樹枝,臼齒的咀嚼面很寬,就像磨盤一樣,很適合於磨碎食物,即使纖維粗硬的枝葉,也能磨得粉碎。

亞洲貘沒有堅硬的犄角、尖銳的腳爪、鋒利的牙齒等進攻和自衛的武器,是一種非常膽小、羞怯而和善的動物。為了生存,天生具有非凡的游泳和潛水本領,姿態非常優美,也可以在淺水處長久地行走,如履平地。

每當遇到天敵追蹤,它就低頭奔跑,除了利用適於在樹叢中穿行的體形,拚命鑽進林中把天敵甩掉外,還常常迅速潛逃到水中躲避,使那些不會水或者水性不熟的猛獸徒呼奈何。

實在無路可逃時,它也只好挺身應戰,嚇唬對手,拚命沖撞過去,撞倒對方,然後用嘴咬或用腳踩。它還喜歡在泥潭裡打滾,每次滾翻後,渾身都弄得泥漬斑斑,這是因為它的尾巴較短,不能防止和驅除蚊蠅的螫咬,所以才將身體表面塗上泥巴形成的保護層。

『叄』 貘貘是什麼科動物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

『肆』 貘是什麼種類的動物

貘(學名:Tapiridae、Tapirus):貘科僅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世統治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

美洲的4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大多小於亞洲貘。中美貘分布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山貘主要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境內的安第斯山脈。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100萬年前到1萬年前之間廣泛生存溫暖潮濕的環境,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大約1萬年前滅絕。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亞洲貘外,貘的其他物種還只剩下四種,其他的已經全部滅絕。

亞洲貘

亞洲貘是貘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為1.8-2.5米,肩高90-120厘米,尾長5-10厘米,體重250-540千克。又叫五不像,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後腿像犀牛,足似虎,軀似熊,全身毛色黑白相間。

長相十分奇特而有趣,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身體滾圓而肥壯,皮膚很厚,頭部比豬大得多,脖子粗壯,鼻吻部延長、突出呈圓筒形,柔軟而下垂,雌性比雄性大一點。

主要以竹子為食,也吃樹枝和樹葉。貘的膽子很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從水中逃跑,或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過去30年,它們的數量在東南亞地區不斷下降。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介紹,亞洲貘數量減少主要是因為森林被辟為棕櫚油種植園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導致的棲息地喪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貘、網路-亞洲貘

『伍』 貘和貊是同一種動物嗎

貘和貊是兩個不同的漢字,表述的也不是同一種動物。
貘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奇蹄目、角型亞目、貘科、貘屬、5個種(中美貘、山貘、亞洲貘、低地貘、卡波馬尼貘)的動物。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貊是漢語漢字,表述的不是動物。貊是古代先秦時期漢族對東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稱謂。貊字古多作「貉」,往往與「胡」連稱「胡貊」,泛指貊和北方民族。《山海經》有貊國,近燕。《周禮》有「九貉」。可見其族類之多。西周時,貊為北國之一。
古書上傳說的一種野獸,沒有史料記載。

『陸』 貘。是什麼意思

為一種哺乳動物

產於南美、中美、馬來亞和蘇門答臘的幾種貘科的大型奇蹄類動物,身體笨重缺毛,鼻吻部延長成為一條靈活的短象鼻,尾退化,四肢短粗,前趾四,後趾三,主要屬於夜行性,膽小而溫順,常出沒於近水的密林中。

(6)貘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也有厚皮,其上生有稀疏而短的細毛。亞洲與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貘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是喜水的動物,從不離開森林的水邊,常常呆在水中或泥中,一來為了逃避敵人,二來為了冷卻身體,在水裡游泳時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

在陸地上活動也很敏捷,善於奔跑、爬山、滑坡等,走路時鼻吻部幾乎貼著地面。性情孤僻,大多獨自在林中遊逛,偶而也有2-3隻在一起的小群。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只能夜間出來活動。

『柒』 貘主要分為於美洲和亞洲 目前世界共有幾種貘

貘(拉丁學名:Tapirus),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瀕臨絕種動物。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 其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18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體型像豬,但略大,鼻子圓長,可自由伸縮,尾短皮厚。貘科現存僅貘屬的5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
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世統治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美洲的4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大多小於亞洲貘。中美貘分布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山貘主要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境內的安第斯山脈。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100萬年前到1萬年前之間廣泛生存溫暖潮濕的環境,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大約1萬年前滅絕。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亞洲貘外,貘的其他物種還只剩下四種,其他的已經全部滅絕。

亞洲貘(學名:Tapirus indicus):為中大型哺乳動物,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一般而言,亞洲貘體長為1.8至2.2米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一般重量約在230至310公斤之間;雌性的馬來貘通常比雄性的體型來得大,身體渾圓可愛,皮厚毛硬,全身除中後段有如穿著肚兜、包著尿布的白色體毛外,其它部位皆呈黑色。小貘出生時,身體有條紋狀的保護色、棕毛。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故也有古書稱之「四不像」。亞洲貘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

低地貘(學名:Tapirus terrestris)是南美洲是最大的野生陸地動物。呈深褐色,由頭頂至頸背有一道短而直立的鬃毛。它們體長達1.8-2.5米,尾巴長5-10厘米,重230千克。肩高達77-108厘米。能游善跑,就算在崎嶇的山地也能奔走自如。它們的壽命約25-30歲。草食性。它們利用靈活的吻,來吃葉子、芽、嫩枝及細小的樹枝。分布地北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蓋亞那,南至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西至玻利維亞、秘魯及厄瓜多。

山貘(學名:Tapirus pinchaque):體長180厘米,肩高:75-80厘米,體重150千克。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域。成年貘體長約1.8米,高0.8米,重150~230公斤。幼年貘身體帶有偽裝性質

中美貘(學名:Tapirus rdii):體長通常為2米,身高1.1米,成年中美貘的體重在220-300公斤。與其他的貘一樣,它們的鼻子較長,可以靈活伸縮。前肢為四趾,後肢為三趾。臉部、喉部有一塊乳白色印記,面頰上則各有一個暗點。身體的其他部分則為深褐色或灰褐色。是三種美洲貘中體型最大的,也是墨西哥到南美地區所見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

卡波馬尼貘(學名:Tapirus kabomani):又名小黑貘。是2013年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的一種貘,與低地貘(Tapirus terrestris)相似但小很多。是貘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平均體重約105千克,體長1.2米,肩高90厘米,四肢比所有的貘種短。體色黝黑,軀體粗壯笨重,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體型似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短鼻,它還具有較短的腿,頭骨明顯,有一道鬃毛在頭頂形成不太突出的波峰。

『捌』 這是什麼動物

這種動物叫貘。

貘屬於哺乳綱、奇蹄目、貘科,現存只有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

貘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動物,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這種貘是一種南貘,因為東南亞貘身體是黑白兩色的。但不能確定具體的種類。

『玖』 貘是什麼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

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壽命20年以上。每胎一仔,很少有兩仔,妊娠期約為400天.

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

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
如果說的是夢枕貘,那指的是一種吃掉噩夢的奇獸

閱讀全文

與貘是什麼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