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跟動物交流
跟動物交流首先要了解動物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動物和人類一樣 也是有不同的性格的 最好和動物多相處一段時間 對動物多一些了解 知道它什麼時候想干什麼 喜歡吃什麼 玩什麼 多和它說說話 給他一些簡單的指示 一般需要重復很多次 它才會了解你的意思 它也是有脾氣的 動物們不想做什麼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它 邊牧是狗狗里最聰明的 一般一個動作重復5次它就可以記住 在你需要關懷的時候它也會陪伴你
❷ 如何能與動物交流
動物也具有思維和情感,盡管與人差距很大,但也能用來表達與交流,這是人與動物交流的前提.
人與動物交流的辦法很多,比如餵食,玩耍,這里指的是通常下的寵物,如狗,貓,鸚鵡等.
對其它的動物,比如野生動物,先要觀察它們的習性,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制定可行的辦法,先是接近,再是餵食,這樣就能逐漸溝通了.
❸ 如何與動物溝通
其實是可以的,就是要善待它們,對吧。。
「我們可愛的動物朋友們,無論是身在陸地上、天空中或海洋里… 他們應該被疼愛、被保護、被珍惜,過著一如我們人類所嚮往的生活」
多數人都喜歡動物,他們喜歡養鳥、養狗等等,不過不是說每個人能夠養。如果他們不想養動物,並非他們沒有愛心,有可能是他們時間太緊迫或是沒有經驗,還有也許是環境不好,比方說有的人房子太小,那還是要考慮適不適合養,並非養動物才表示有愛心。如果我們不能養,我們也可以繼續擁護那些保護動物的組織,或是傳播愛護動物的訊息,這樣也算很好的幫助。
如果有機會可以養動物的話,比方說養鳥,那我們先要有心理准備,要知道哪一種鳥跟我們比較有緣;我們要看書,看我們喜歡哪一種鳥,或是要養他的話,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應該怎麼做,看我們是否都能做得到。因為不是說帶他們回來,然後喂一些食物就好了,應該要天天照顧、天天溝通,跟對待一個很敬愛的朋友或家人一樣,應該要這樣。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的話,動物們才能夠快樂過日子。因為他們的感情也是很深,他們非常忠厚、非常有感情,對人跟對他們自己的家人一樣。
另外,要天天擦洗他們的籠子,天天要帶他們出來玩。如果不能天天這樣,最少一、兩天帶一次,不過天天都要有溝通、要跟他們講話。如果不能在內邊溝通,也沒關系,你講英文或中文,他們都能夠完全懂,試看看!比方說你養一隻鳥,如果不能天天像我一樣跟他溝通,也沒關系,只要用愛心對待,他們會感受得到。你越多愛心,就越能夠跟那隻鳥溝通,自然內在心靈會互相了解得很清楚,像人與人講話一樣那麼清楚 。所有動物都一樣,如果我們想要跟他們溝通的話,有時候他們的語言跟我們不大一樣,所以要真的有愛心才能夠了解他們。
所以不要怕你的動物不了解你,只怕你不了解他們,不過慢慢就會了解。事實上我們並非一定要用語言才能夠互相了解,我們裡面都有心電感應,跟動物相處久了以後,這種心電感應會慢慢發展出來。當你誠心想要了解動物時,那個沈睡中的心靈質量自然會冒出來。我並沒有學過跟鳥溝通的技術,而是它自然會顯露出來。因為當你有愛心時,就會超過所有的語言,然後慢慢來你就會了解,你們會互相了解。
如果你們有養動物的話,可以在晚上比較清靜的時候,跟他們坐在一起,試試看不要想任何事情,然後在心裏面問他:「我們能不能試看看溝通一下?」然後你會感到驚訝,他會跟你溝通,不是用語言,而是用心電感應跟你溝通,很清楚。如果真的不能的話,比方說因為太匆忙,沒辦法靜下來,又沒辦法記得我們有那種自然生出來的心電感應的話,也沒關系。我們不用很多語言,只要照顧他跟照顧你自己一樣很清楚,然後也會有那種很互相了解的內在感受。
事實上鳥啊、狗啊,他們需要的不多,根本不需要天天講話那麼多。我也不是天天跟我的狗、我的鳥這樣溝通來、溝通去,不用這樣,我們是用愛心互相對待,這樣就夠了。
❹ 如何與動物主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如何與動物主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1. 積極傾聽他人的談話。注視著對方,保持注意力;對方談話最後插入總結性問話,確保沒有漏下什麼。
2. 善於舉例說明。有助於談話更形象地理解,更深刻記住彼此談到的觀點。
3. 確保對方注意力集中。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和需求不同,所以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談話的內容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嘗試提問式的開場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和思考。
4. 提前做好溝通計劃。實現安排好溝通交流程序(制定溝通計劃、交流策略等),才能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提前做好溝通步驟,以免溝通交流失敗。
5. 取消對方不合作的談話。如果對方因事情忙碌對談話不予理睬,你應當取消這次談話,讓對方注意到,要麼立即停止手邊的工作與你專心溝通,要麼越好與你交流的時間。
6. 將交流的時間提前通知對方。提前通知對方,一定的時間充分思考這個問題,保證討論結果更加有效。
7. 選擇溝通的時間和地點。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從而保證最大可能達到的溝通效果。
8. 預料溝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對於溝通可能提出的問題、建議,可能出現的反對意見,以及偏離主題的情況做好充分准備,甚至有必要設想對於每個觀點可能會出現各種反應,以便更好地促進溝通交流的效果。
9. 把握交流主題。時刻注意把握自己的觀點,掌握好談話局面,才能真正實現預定目標。
10. 營造積極和諧的談話氛圍。和諧的談話氛圍,使大家保持理性狀態進行溝通,切勿情緒化。只有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種公平的交流,而不是家長式,勝利者對失敗者式的命令,他們才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各抒己見。
11. 不要把個人觀點強加給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2. 建立互動式的交流方式。積極徵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交流的互動越強,溝通的效果越明顯。
13. 運用開放式問句提問。最好運用開放式,而非指標性的提問,引出實質性的結論。比如「B小組為什麼會落後於其他小組」,然後提出更具體的問題,進一步追問「B小組的每一位新成員都完成了工作目標嗎?」,從而引出實質性問題。
14. 篩選問題的答案。只要大家聽得見,都會對你的問題作出回答,但當答案不是你所需要的,你需要改變提問的方式,以便獲得需要的答案。
15. 語言簡練。
16. 給對方留出思考時間。談話中的停頓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給對方時間思考,消化談話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思考接下來要談論的問題。
17. 語言富於變化。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語速、語調和音量,談到關鍵性問題需要放慢速度,引證例子最好加快語速。缺少語言變化,就是會對方感到厭煩,甚至拒絕傾聽你的談話。
18. 注意運用提示信息。交流過程中,使用一些詞語(如無論如何、而且、相比較而言、舉例說明、但是)或者運用一些手勢,都能夠有助對方理解下一步要談些什麼。
19. 試探性詢問。交談過程中,有的人會刻意迴避部分事實。比如在招聘過程中,詢問應聘者為什麼要放棄原工作,他回答「我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這時你需要具體了解事實,你可以嘗試3種試探性詢問:反應式「你感覺自身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中立性試探:「我很感興趣,具體談談。」;沉默式試探:什麼都不說,只是看著面試者,等待他的回答。
20. 確認對方領會了你的談話內容。如果想知道對方是否理解你的談話內容,可以每隔5-10分鍾請對方對你談到的問題做出總結,不過避免命令式的口吻。如「剛才我談了很多,不知道是否表述清楚,如果你能用幾分鍾總結一下剛才聽到的內容,我想一定能有助我們之間的相互溝通」。
❺ 動物之間是如何溝通的
自然界的動物,能用不同的方式與同類溝通,而人類是最善於溝通的動物.
海里的游魚用擺動尾巴和吐泡泡的方法來表達它們的情感.深海的發光魚會用發光的身體來嚇唬獵者或與別的魚兒打招呼.海豚會用尖叫或唧唧、啾啾等聲音來與其他海豚聊天.鯨魚是最擅於歌唱的音樂家,它的歌聲有時是友好的信號.
小狗在選定的地方撒尿,表示它占據了這個地方,叫別的動物不要走過來.獅子用吼叫聲嚇走其他動物,吼叫聲表示了「我的家人在這兒,你們不可以走近來騷擾我們」.猴子露出下排牙齒表示高興,露出所有牙齒表示生氣,困惑時,它也會像人一樣皺起眉頭.
蜜蜂會告訴其他蜜蜂上哪兒採花蜜.當蜜蜂在巢中跳8字形舞步時,那表示從8字中心點往外,朝太陽處飛過去,就可以找到鮮花采蜜了.
人類的溝通方式比其他動物豐富得多.我們會唱歌,會寫文章,會繪畫,會跳舞,也會說話.我們會溫柔地笑,用力地跺腳,輕輕地眨一眨眼睛、點一點頭,甚至是揮一揮手,皺一皺眉,聳一聳肩.我們有數不盡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傳遞知識和發布消息.
❻ 人怎麼跟動物交流
不同動物之間的體型存在巨大差異,為了更好地跨物種比較腦的大小,科學家們使用了腦指數的概念,腦指數是衡量生物大腦相對大小的一個度量,其反映的是生物體的頭孢化(神經組織位於機體前側即頭部的趨勢),是對生物智力的有效估計指標,是動物腦的實際大小與預期的腦的大小的比值(說人話:我知道你的身體大小後預期你會有這么大的一個大腦,然後和你實際的大腦比一比,我們會期望鯨魚的大腦比老鼠的大腦更大,因為鯨魚的身體要比老鼠的大得多。)
腦指數1.0,就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尺寸(平均)與其身體大小所預期的尺寸一致;一個2.0的腦指數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體積是預期的兩倍。
狗的腦指數大約是1.0,它們的大腦大約和你想像的一樣大。黑猩猩的腦指數是2.5,海豚的腦指數為5.3。
那人類呢?我們的腦指數大約是7.5,是我們身體預期大小的七倍。所以說我們人類有一個非常「大」的大腦。
第二,我們擁有突變後的Foxp2基因
在語言學習上,重要的不止是智力。人類群體中,即使是智商較低的人,比如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威廉姆斯綜合征的人,也能很好地掌握人類復雜的語言。關鍵在於人類大腦在基因上的溝通方式。
從爬行動物到人類,大多數物種都有Foxp2基因。它的主要功能似乎是指導影響通訊的神經網路運作——改變老鼠的Foxp2基因,會使它們的發聲能力明顯減弱,改變鳴禽的Foxp2基因,會削弱它們學習和模仿歌唱的能力。
大約20萬年前,在人體內出現了Foxp2基因的突變。而且僅僅在1萬到2萬年間(這在演化的時間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這一突變基因便完全取代了原始的基因版本。科學家們當前的共識是,Foxp2基因的突變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大轉變,因為它改變了我們大腦的通訊方式。
❼ 動物怎樣交流
動物的交流
史領空
舞蹈傳信有的動物交流的方式很復雜,有些研究人員傾向於承認它們使用了「語言」。比如。蜜蜂的交流方式就讓人感到驚異。
一旦一隻蜜蜂發現某處有食物,它就返回蜂巢,用特定的飛舞姿勢,把消息告訴其他工蜂。
如果食物距離蜂巢不到百米,蜜蜂就以環狀飛舞吸引其他蜜蜂的注意;如果食物位於較遠的地方,它就會擺動飛舞,如同跳「8」字舞。食物越遠,蜜蜂飛舞的圈數就越少。比如,飛舞40圈代表100米,飛舞24圈代表超過500米。蜜蜂飛舞的方向代表食物的方位,而飛舞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則表示食物的多少。最後,其他工蜂只要聞一聞送信者,辨別一下花香,就能知道食物的質量。一旦這些信息被接受,蜜蜂們就會湧向食物,而這群新來的采蜜者又會進一步在蜂群中傳遞信息。蜜蜂的溝通技巧使它們能夠在大約1小時內,動員1萬只左右的蜜蜂飛赴食物現場采蜜。
模仿人類在人類看來,最奇妙的動物莫過於那些能夠模仿我們說話的動物。鸚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鸚鵡喜歡模仿聽到的幾乎任何一種聲音,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的語言。它們是鳥類中的「語言大師」。
美國心理學家艾琳·佩珀伯格曾教一隻來自加彭的非洲灰鸚鵡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她教它叫喜歡的玩具「軟木」,叫愛吃的食物「胡蘿卜」。她給鸚鵡出示一樣物體,如果它能正確說出物體名稱,她就把物體塞進鸚鵡嘴裡表示獎賞。在她的調教下,這只鸚鵡很快學會了十多個單詞,後來甚至還會索要它看不見的東西。
等到鸚鵡開始會說「我要表演」之類的句子時。佩珀伯格進一步深化她的研究。最後,這只鸚鵡學會了根據形狀、大小和色彩辨別約300樣東西,而且它在回答「什麼東西是黃色的」或「盒子是什麼顏色」之類問題時。正確率達到80%。
由於鸚鵡在模仿人類語言方面的出色表現,有人專門把鸚鵡訓練成「語言矯正專家」。
如在澳大利亞悉尼有一所「鸚鵡學校」,專門訓練鸚鵡清清楚楚地發音,而且特別選擇一些難讀的、復雜的單詞讓鸚鵡掌握,再由它們來幫助說話有缺陷的孩子們。那些有發音不準或者不會念復雜單詞的孩子的家庭,可以把鸚鵡請到家中,讓孩子們每天數十次地聽它們純正而清晰的語音,很快就能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由於鳥的種類繁多,科學家要破解它們的聲音絕非易事。通過觀察鳥類的交流方式,研究人員已確定了鳥類彼此識別的三個層次,即種群層次、區域層次和個體層次。
比如,夜鶯的啼囀可分為幾部分,有的是吸引同伴,有的是發出警告。至於它歌聲的其他部分,要麼是自我標識,要麼是模仿其他鳥叫。夜鶯擅長模仿,有時甚至會學其他動物的叫聲。
與鸚鵡相似,動物界其他成員也能夠以各種奇妙的方式進行交流。無論是尖叫、嘶鳴還是呱呱大叫,動物每一種叫聲可能都包含了只有特定種類動物才能聽懂的信息。在各種動物的奇特叫聲中,「海洋旅行家」鯨發出的被稱為「鯨歌」的叫聲,特別令人著迷,其中座頭鯨和白鯨的叫聲尤其令人難忘。
這兩種動物能夠不間斷地發聲半小時。它們發出的聲音是吠叫、尖叫、金絲雀般的嘯鳴、嘶鳴、哼唱、吼叫、嗡嗡聲和顫音等各種聲音連續不斷的組合,有著優美的韻律,其中含義至今無人知曉。許多世紀以來,航海者一直把這種神秘的聲音當作美人魚或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的吟唱。
語言之謎要搞清楚動物的交流方式究竟是不是語言,我們必須確定語言的基本特徵。瑞士語言學家費迪南·德·索緒爾牗1857—1913年牘是這方面的權威之一,他開創了現代語言學。
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具有符號性和創新性的溝通方式。它不僅僅是一連串為達到某一目的而組成的信號。
只有信號在他稱之為「雙音發音」的層次傳遞,語言才存在。這就是說,語言由數量有限的如母音和輔音之類的無意義單元組成,而這些無意義單元能組成無數的有意義單元,後者構成了詞彙表。人類通過使用幾種不同的語言信號,就能夠描述現實世界,表達自身豐富的感受。比如,要描述一條路,我們可以用「小徑」、「小巷」、「街道」、「公路」等不同詞彙。然而,動物交流體系的主要特徵卻是一個信號只對應一個信息,反之亦然。甚至聰明異常的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大猩猩,只有在交流或理解新事物時,才不得不擴大它們的詞彙。
五種交流方式動物與人類不同,動物一般只在三種特定情況下進行溝通,即交換食物信息、交配季節增強配偶間的聯系、遇到危險時求助。盡管每一種動物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交流,但是,所有動物的交流方式基本上可分為以下五種:
·聲音信號,如歌聲、呼叫、超聲波或次聲波;·光學信號,如皮毛紋路、色澤變化或肢體姿勢;·氣味信號,許多動物通過分泌有氣味的化學物質,來標記路徑;·身體接觸,如雛鳥用這種方式向父母乞食;·電信號,如有的魚會發出電信號,矯正方向。
http://cache..com/c?word=%B6%AF%CE%EF%2C%BD%BB%C1%F7&url=http%3A//www%2Ewxrb%2Ecom/jypd/kpsc/kpsc%5F05%5F051601%2Ehtm&b=40&a=18&user=
❽ 動物之間是怎麼溝通的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說明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來溝通、交流,動物之間也有它們特有的交流方式。自從聲學家發現大象與鯨能夠通過次聲來與它們的同伴進行交流,人們就更加相信動物之間是存在一定的特殊的交流方式。
它們的聽覺范圍與人類的聽覺范圍不同,人類的聽覺范圍(即可聞聲波)的頻率大致在 20Hz-20000Hz之間,頻率低於 20Hz 稱之為次聲波,頻率高於 20000Hz 稱之為超聲波,超聲波與次聲波都不能使人的聽覺器官有所感覺,因此動物用超聲或者次聲進行交流時,在一定的條件內人類的聽覺器官感知不到,就存在了「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之說。
自然界的每一種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通訊方式。
可惜直到今天,它們中的許多秘密通信和聯系方式還鮮為人知。大象對話就是一例。許多動物能聽到更改或更低頻率的聲音,這些聲音是人類聽不到的。大象通過地表傳播低頻率聲音和振動來進行交流,組織群體的行動。
點擊查看更多《這就是物理(函套10冊)》
❾ 動物是怎麼交流的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的通訊系統雖然比不上人類完善、發達的通訊系統,動物主要是通過氣味、聲音、動作來進行信息交流的,在動物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動物大都分開生活,相隔開的距離有遠有近。動物依據信號,辨認同種成員,一方面根據這種識別,互相聚攏靠近。另一方面依據信號分清本族和異族個體,使得彼此維持一定距離,保證每個動物都有一定的空間,佔有一定的資源,以便能獲得食物。
在群居動物中,通訊的功能很多,如發出報警信號,召集同伴結群戰斗,攻擊入侵者;或者報告危險,令同族成員隱匿、躲藏;利用信號指示食物的所在等,都是動物應用得很廣泛的一類通訊。
烏鴉受到驚嚇時飛起來「哇哇」亂叫,是為了告訴同伴引起注意,有利於保護群體的安全,屬於用聲音交流信息。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顯眼的白色,是通過動作引起同伴的警覺,防禦敵害。羊一邊啃草一邊嗅著地上同伴的糞便,是通過同伴的氣味來尋找同伴,防止離開羊群。螞蟻在正常行走時,屁股會翹起,而當它發現食物源時會拖地排出信息激素,其他的螞蟻則靠觸角來接受信息激素。蜜蜂跳圓形舞或8字舞,即動作來告訴自己的小夥伴,蜜源的方向和距離是如何的。黑長尾猴發現蛇、豹、雄鷹時會發出三種不同的鳴叫聲,它們主要是通過聲音來進行交流的。雌雄娥當它們需要交配時,雌蛾會發出一種具有揮發性氣味的東西,雄蛾聞到後會飛過來和它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