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不像是什麼動物
四不像是麋鹿,屬於鹿科,是世界珍稀動物。麋鹿頭臉似馬,角像鹿,頸像駱駝,而尾巴像驢,因此被稱為四不像。麋鹿是大型食草動物,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沼澤地帶,廣布於東亞地區,後因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原因,近乎絕種。
四不像是麋鹿
四不像是麋鹿,屬於鹿科,是世界珍稀動物。麋鹿頭臉似馬,角像鹿,頸像駱駝,而尾巴像驢,因此被稱為四不像。
四不像是大型食草動物,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沼澤地帶,距今約有兩三百萬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也有出現,如封神榜中,四不像就是姜子牙的坐騎。
四不像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歷史上可分為5個物種,即雙叉種、藍田種、台灣種、晉南種、達氏種,後因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原因,現僅存達氏種。
❷ 俗稱「四不像」的動物是什麼動物
俗稱「四不像」的動物是麋鹿。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游獵,殘余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
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蘇鹽城大豐濕地麋鹿總數達1789頭;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達1016頭。
(2)四不像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四不像」是麋鹿的綽號。由於麋鹿長相非常特殊,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但整體看上去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故獲得「四不像」的美名。相傳,《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坐騎即為"四不像",給這種珍稀動物增添了神秘色彩。
與其它鹿科動物一樣,麋鹿也是一種食草動物。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角比較長,每年脫換兩次。「四不像」是中國的特有動物,也是與大熊貓齊名的世界上稀有的珍獸。正因為如此,它曾有過一段不平常的身世。
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國特產的珍稀動物,而100年前,它卻在中國本土絕跡。2000年,正值中國麋鹿本土絕跡100周年,適逢江蘇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野放」實驗成功。從1000年前,人類大舉捕殺麋鹿到新千年將麋鹿放歸自然。
從100年前中國麋鹿本土絕跡到世紀末麋鹿遊子重返故土,撲朔迷離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繹著一個個傳奇故事。神奇物種吉祥的象徵 麋鹿由於「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被俗稱為「四不象」,曾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動物,種群規模曾以億計。
麋鹿自古被稱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萬年悠久的生命歷史,卻在長達近千年的時期內幾度瀕臨滅絕。古人把能夠《封神榜》的姜太公的坐騎指為麋鹿,決非憑空想像,它象徵著麋鹿與我中華民族的悠遠情結。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國文化。
從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蘇軾等文學大師,至沈括、李時珍等科學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國文化史,留下無數對麋鹿的記述和贊美的篇章。在民間,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僅是先民狩獵的對象。
是崇拜的圖騰和儀式中的重要祭品,還成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復生)的標志和陞官發財的象徵 (福「祿」喜壽)。
❸ 四不像是什麼動物是什麼動物
麋鹿,又名四不像
❹ 俗稱「四不象」的動物是什麼
四不像又叫麋鹿,是梅花鹿和馬鹿的親戚,生長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一帶。為什麼把它叫四不像呢? 這是因為它的頭頂上的角像鹿角,但沒有鹿角的蛋杈;脖子像駱駝,但又沒有駱駝的脖子長;蹄子像牛蹄,但又沒有牛蹄子粗壯;它的尾巴像馬尾,又沒有馬尾巴大,就是說麋鹿全身有四個地方分別像鹿、駱駝、牛和馬,但又不是鹿、駱駝、牛和馬,所以,人們把它叫四不像。 四不像是我國稀有的珍貴動物,北京動物園有20多隻供遊人觀賞。
❺ 四不像是什麼動物
四不像指的是麋鹿,因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而得名。
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距今約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動物分類學家將它歸類為鹿科,麋鹿屬。歷史上麋鹿共有5個物種,即雙叉種、藍田種、台灣種、晉南種、達氏種,現存者為達氏種。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中國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護區內,即江蘇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北京大興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❻ 俗稱「四不像」的動物是什麼
俗稱「四不像」的動物是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2.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 3.四不像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類及其它多種嫩草和樹葉為食。人工飼養其飼料種類由三部分組成:「細糧」包括小麥麩、大麥、玉米、豆餅;大豆秸稈纖維化程度較高是「粗糧」。將「細糧」、「粗糧」分別粉碎,並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攪拌、發酵,與此同時,還用鮮嫩、可口的胡蘿卜、麥青等「水果蔬菜」來補充維生素。 4.野生的四不像雖然絕滅了,但是通過放養,最終在中國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種群。1986年8月從英國烏邦寺迎歸了20頭年輕的麋鹿,放養在清代曾豢養廉鹿的南海子,並建立了一個麋鹿生態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國倫敦動物園又無償提供了39頭麋鹿,放養在大豐麋鹿保護區至今,這兩處的麋鹿都生長良好,並且繁殖了後代。
❼ 四不像是什麼動物
—— 麋鹿【解釋】哺乳綱偶蹄目麋鹿屬反芻動物,毛色淡褐,雄獸有角,其頭類鹿,腳類牛,尾類驢,頸背類駱駝。從整體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故名四不像。——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取其麋鹿。] <詩·小雅·巧言>: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❽ 四不像到底是什麼動物
四不像是麋鹿。糜鹿又叫四不像,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貴的動物,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禽異獸。它的角似鹿非鹿,頸似駝非駝,尾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因此得了個「四不像」的稱號。糜鹿已經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糜鹿是我國的特產動物之一,幾萬年前,它們生活在我國的黃河流域、長江南北,那時候,日本和中國大陸相連,因此日本也曾有過它們的足跡。糜鹿的種群不斷發展壯大,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沼澤地帶漫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
四不相是麒麟,四不像是麋鹿。但是此處的四不相也是麒麟族中特有的異種。
因為四不相的頭部呈現麒相,可是頭上卻有兩只犄角。註明:四不相屬於麒麟族,但麒麟的頭上從來都是一隻犄角!四不相卻有兩只犄角,所以古人在描繪麒麟畫像的時候,經常會畫出獨角麒麟和雙角麒麟。
一直到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到達東非麻林國(今坦尚尼亞境內的基爾瓦基斯瓦尼),當地國王深感大明國威強大,故而遣使敬獻麒麟(長頸鹿)至中國。這次事件在當時是重大的外交事件,受到了朝廷和民間的廣泛稱頌。後來人們便將麒麟頭上的犄角定義為兩只。
❾ 被稱為四不象的動物是什麼
四不象其實是一種鹿科動物,叫麋鹿。
麋鹿因為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象」,又名大衛神父鹿,是世界珍稀動物。
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體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體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較長。
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游獵,殘余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國家建立了多個麋鹿自然保護區,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❿ 「四不像」是什麼動物
四不像又叫麋鹿,是梅花鹿和馬鹿的親戚,生長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一帶。為什麼把它叫四不像呢?
這是因為它的頭頂上的角像鹿角,但沒有鹿角的蛋杈;脖子像駱駝,但又沒有駱駝的脖子長;蹄子像牛蹄,但又沒有牛蹄子粗壯;它的尾巴像馬尾,又沒有馬尾巴大,就是說麋鹿全身有四個地方分別像鹿、駱駝、牛和馬,但又不是鹿、駱駝、牛和馬,所以,人們把它叫四不像。
四不像是我國稀有的珍貴動物,北京動物園有20多隻供遊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