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得了炭疽病多久死亡

動物得了炭疽病多久死亡

發布時間:2022-07-07 00:55:44

㈠ 牛炭疽病的牛炭疽病症狀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惡性傳染病。

最急性型:常發生在此病流行初期。病牛突然發病,或行如醉酒,或突然倒地,全身顫抖。體溫升高到40~42℃,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紫,不斷鳴叫,口鼻等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樣的血液或血樣泡沫,常常是突然倒地死亡或者數小時內死亡。
急性型

此類最為常見。病牛體溫升高到40~42℃,精神沉鬱,呼吸和心跳加快,脈搏每分鍾80~100次,可視黏膜發紫,食慾及反芻減少或者停止,瘤胃臌氣。乳牛泌乳減少或停止,孕牛則流產。嚴重時病牛興奮不安,驚慌哞叫,甚至向人或其他畜禽沖撞,興奮過後,則高度沉鬱。有的牛還伴有腹痛或血樣腹瀉。此時,呼吸困難,肌肉震顫,步履蹣跚,可視黏膜有點狀出血。鼻腔、肛門、陰道等出血。後期體溫下降,呼吸極度困難,渾身發抖,痙攣而亡。整個病程約1~2天。
亞急性型

症狀類似急性,只是病程較長,病情稍緩和。頸、胸、腰、直腸或者會陰處出現局限性水腫。用手觸摸時,水腫部位堅硬、發熱、有痛感。接著往後則表現為捏粉狀,患部變冷,無痛感,以至患部中央部位壞死龜裂,流出淡紅黃色液體。頸部的水腫可以波及咽喉,加重呼吸困難,一般經3~5天而死亡。
慢性型

此類為數很少,僅表現為逐漸消瘦,病程可達2~3個月。

患炭疽病而死亡的病牛屍體僵硬度不夠,血液不能完全凝固,瘤胃膨脹常常伴有直腸脫出肛門外,脾腫大3~5倍。患此類病的病牛屍體嚴禁割殺食用,以免感染人和造成本病迅速蔓延。

㈡ 動物炭疽病的簡介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㈢ 炭蛆病毒高溫能殺死嗎100度能殺死嗎

炭蛆病毒高溫能殺死,完全殺滅需要260~280℃的溫度,因而很難處理。

炭疽熱是一種由炭疽熱桿菌引發古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由於其危害嚴重,古人把炭疽熱看作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天災。炭疽熱也稱炭疽病,分為植物炭疽病、家畜炭疽病和人類炭疽病三種。

植物炭疽病主要由黑盤孢目真菌所引起。莖、葉、果實、種子和幼苗都易感染。家畜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牛、馬、羊等食草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狀為高熱、粘膜紫黑、呼吸困難、脾臟腫大等,常不及醫治而死。

人類炭疽病是由於接觸病畜的皮毛、吸入帶病菌(芽孢型)塵埃,或進食未煮熟的病畜肉類而感染。該病潛伏期約7天,但徹底發病多達60天,早期症狀包括咳嗽,但很快會發展為嚴重的呼吸障礙和痙攣。

(3)動物得了炭疽病多久死亡擴展閱讀

炭蛆病毒預防措施:

1、遠離病死動物

一般炭疽病會發生在食草動物身上,比如常見的牛羊馬身上,在城市中這些動物不常見,只有在農村或者是養殖場,這種食草動物是非常多見的。如果發現這些食草動物忽然病死了,那麼千萬不要接觸。所以說,一旦這些食草動物忽然死亡,千萬不要接觸它們。

2、大規模病死動物立刻匯報

不管是辦的養殖場,還是自家裡養的食草動物,一旦這些動物忽然大規模死亡或者病倒,不要隱瞞病情,炭疽病如果提早治療,那麼治癒性非常高,如果治療不及時,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所以說一旦發現食草動物大規模死亡,不管是誰的,立刻匯報當地畜牧部門進行檢查與處理,避免人群被感染疾病。

3、不購買可疑牛羊肉

在購買牛羊肉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注意觀察肉是否新鮮健康,如果發現這些牛羊肉的顏色不對,且散發出一股子異味,但是價格很便宜,那麼堅決不要購買。

尤其是一些人在村鎮叫賣牛羊肉,說是自家的牛羊摔傷了,或者是被人打了之類,所以殺掉賣肉,這樣的肉一定要謹慎購買,一旦買回家患有炭疽疫情病死的肉,那麼極有可能會被感染炭疽病。所以說,買肉的時候若發現可疑肉類堅決不要購買。

4、接觸肉類時戴好手套

尤其是在家煮飯的人群,就算肉看起來很健康合格,那麼在用來製作食物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全程戴手套。帶著手套清洗,切割然後燒煮,這樣能夠大大降低炭疽病被傳染的可能。不要覺得過於謹慎了,如果你手上有一個小口子,恰好接觸到有炭疽病的肉類,被傳染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5、烹飪肉類時一定要徹底煮熟

在炭疽疫情時期,建議大家不要吃路邊的那些燒烤肉類,這些肉類的來源不明確,且肉類烤不熟的話,如果含有炭疽病菌,真的可能分分鍾被感染炭疽病。

在家裡自己製作肉類的時候,一定要徹底煮熟再吃。一般炭疽病菌在煮沸的情況下,十分鍾就可以被殺死,所以說,平日里製作肉類美食的時候,一定要徹底做熟再食用。

㈣ 炭疽病是什麼樣的

(1)葉枯或葉腐 即通常所謂的急性型炭疽病,常發生在新梢嫩葉上,病斑常從葉尖開始,初為水漬狀暗褐色,似開水燙傷,後變為黃褐色、雲紋狀,病斑邊緣不明顯。病部組織枯死後,常呈V形斑塊,其上也可產生細小的黑色小粒點,病葉很快脫落。

(2)梢枯 剛抽生的新梢上,初生水漬狀,很快變黑褐色,繼而枯死,幼葉隨之凋萎脫落。

(3)果梗枯 通常在9月份,果實開始成熟後發生,受害果梗褪綠發黃,變褐,最後變灰白色乾枯,當病斑擴展到果蒂,引起蒂枯,果實提早轉色並脫落,造成采果前的大量落果。

㈤ 炭疽病是什麼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致的一種罕見的細菌性疾病。它有三種類別:吸入性、腸道性及皮膚性。吸入性炭疽非常罕見,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在發病後二至六日後會呼吸困難,繼而休剋死亡。腸炭疽病的症狀如嚴重的食物中毒。皮膚性炭疽通常呈現無痛潰瘍,中央部份黑色,附近淋巴腺腫脹,是最常見的類別。

由於炭疽桿菌生存於郊野及動物群,所以染病者均限於獸醫,畜牧及野外工作等人士,一般人士無須擔心。另外,炭疽菌可能在生物戰中被使用,但要將它製成極細的霧化微粒,過程相當困難,需要高度專門技術及特別儀器才能做到。

感染途徑
炭疽桿菌及孢子通常在泥土、羊、牛及馬發現。人類可經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或吸入炭疽孢子,而受到感染。炭疽病不會經人傳播給其他人。
治療炭疽病
炭疽病如能及早診斷,適當的抗生素可予治癒,但如不理則可致命,因此病者須及早就醫。
預防措施
避免接觸受感染動物或污染動物產品
適當處理傷口
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處理食物前須徹底洗手
徹底洗凈及煮熟食物後,方可進食。
炭疽病有疫苗可預防,但完成整個接種程序需時18個月,而且其副作用亦多,因此不建議巿民接種。若在接觸炭疽菌後服食抗生素,防止患上炭疽病的機會相當高。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食草動物的急性傳染病。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類而發生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及毒血症症狀,偶爾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感染,並可伴發敗血症。

[病原學]

炭疽桿菌 系一需氧或兼性厭氧無鞭毛的粗大桿菌,長4一8μm,寬1一15μm 。菌體兩端平削呈竹節狀長鏈排列,革蘭染色陽性。在人體內有莢膜形成並具較強致病性,無毒菌株不產生莢膜。炭疽桿菌生活力強,在一般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炭疽桿菌繁殖體於56℃2小時、75℃1分鍾即可被殺滅。常用濃度的消毒劑也能迅速殺滅。在體外不適宜的環境下可形成卵圓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極強,在自然條件或在腌漬的肉中能長期生存。在土壤里可生活數十年,在皮毛上能存活數年。經直接日光曝曬100小時、煮沸40分鍾、l40℃乾熱3小時、110℃高壓蒸汽60分鍾、以及浸泡於10%甲醛溶液15分鍾、新配苯酚溶液 (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數日以上,才能將芽胞殺滅。

炭疽桿菌的抗原組成有莢膜抗原、菌體抗原、保護性抗原及芽胞抗原4種。莢膜抗原是一種多肽,能抑制調理作用,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也能抗吞噬,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擴散;菌體抗原雖無毒性,但具種特異性;保護性抗原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學診斷價值。

炭疽桿菌繁殖體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I因子(水腫因子,EF)、第Ⅱ因子 (保護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 (致死因子,LF)所組成的復合多聚體。3種成分個別注人動物體內均無毒性,但保護性抗原加水腫因子或致死因子則可分別引起水腫、壞死或動物死亡。

[流行病學]

炭疽散布於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等牧區較多見,呈地方性流行,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的皮毛加工等集中於城鎮,炭疽也暴發於城市,成為重要職業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國內的發病率已逐漸下降。

(一)傳染源 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豬可因吞食染菌青飼料;狗、狼等食肉動物可因吞食病畜肉類而感染得病,成為次要傳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人感染炭疽桿菌主要通過工業和農業兩種方式。接觸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徑。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或腸炭疽。應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決於接觸病原體的程度和頻率。青壯年因職業 (農民、牧民、獸醫、屠宰場和皮毛加工廠工人等)關系與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帶芽胞的塵埃等的接觸機會較多,其發病率也較高。一次感染後有較持久的免疫力。

全年均有發病,7一9月份為高峰。吸入型多見於冬春季。

[發病機制與病理]

當一定數量的芽胞進入皮膚破裂處、吞入胃腸道或吸入呼吸道時,如果人體抵抗力低下或減弱,病原菌借其莢膜的保護,首先在局部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導致組織及臟器發生出血性浸潤、壞死和嚴重水腫,形成原發性皮膚炭疽、腸炭疽及肺炭疽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環進行全身播散,形成敗血症和繼發性腦膜炎。皮膚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經纖維發生變性,故病灶處常無明顯的疼痛感。如人體健康,而進入體內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則可以不發病或出現隱性感染。

炭疽桿菌的致病主要與其毒素中各組分的協同作用有關。炭疽毒素可直接損傷微血管的內皮細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導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時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增加,從而使小血管擴張,加重血管通透性,減少組織灌注量;又由於毒素損傷血管內膜,激活內凝血系統及釋放組織凝血活酶物質,血液呈高凝狀態,故DIC和感染性休克在炭疽中均較常見。此外,炭疽桿菌本身可堵塞毛細血管,使組織缺氧缺血和微循環內血栓形成。

炭疽的主要病理為各臟器、組織的出血性浸潤、壞死和水腫。皮膚炭疽局部呈癰樣病灶,四周為凝固性壞死區,皮下組織呈急性漿液性出血性炎症,間質水腫顯著。末梢神經的敏感性因毒素作用而降低,故局部疼痛不著。肺炭疽呈現出血性支氣管炎、小葉性肺炎及梗死區,縱隔高度膠凍樣水腫,支氣管及縱隔淋巴結高度腫大,並有出血性浸潤,胸膜及心包亦可累及。腸炭疽的病變主要分布於小腸,腸壁呈局限性癰樣病灶及彌漫性出血性浸潤,病變周圍腸壁有高度水腫及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腹腔內有漿液性血性滲出液,內有大量致病菌。腦膜受累時,硬腦膜和軟腦膜均極度充血、水腫,蛛網膜下腔除廣泛出血外,並有大量菌體和炎症細胞浸潤。有敗血症時,全身其他組織及臟器均有廣泛出血性浸潤、水腫及壞死,並有肝、腎濁腫及脾腫大。

[臨床表現]

潛伏期1一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臨床可分以下5型。

(一)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約佔95%,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疽癰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一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第5一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癰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一2cm至5一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一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一2周內脫落,再過1一2周癒合成疤。發病1一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延誤治療,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二)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一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紫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啰音,或有胸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一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腸炭疽 臨床症狀不一,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一18小時,同食 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帝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一4日內死亡。

(四)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病人可於起病2一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五)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實驗室檢查]

(一)周圍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10一20)×109/L,少數可高達 (60一80)×1O9/L,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高。

(二)塗片檢查 取水皰內容物、病灶滲出物、分泌物、痰液、嘔吐物、糞便、血液及腦脊液等作塗片,可發現病原菌,塗片中發現病原菌時可作革蘭或莢膜染色,亦可作各種特異性熒光抗體(抗菌體,抗莢膜、抗芽胞、抗噬菌體等)染色檢查,以作進一步的鑒定。

(三)培養 檢材應分別接種於血瓊脂平板。普通瓊脂平板、碳酸氫鈉平板。血標本應事先增菌培養。檢材明顯污染者可先加熱65℃30分鍾以消滅雜菌,並於肉湯內增菌4小時後接種於平板。如見可疑菌落,則根據生物學特徵及動物試驗進行鑒定,如青黴素串珠和抑制試驗、噬菌體裂解試驗等。

(四)動物接種 取病人的分泌物、組織液或所獲得的純培養物接種於小白鼠或豚鼠等動物的皮下組織,如注射局部處於24小時出現典型水腫、出血考為陽性反應,動物大多於36一48小時內死亡,在動物內臟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莢膜的炭疽桿菌存在。分離出的可疑炭疽桿菌應作鑒定試驗。

(五)鑒定試驗 用以區別炭疽桿菌與各種類炭疽桿菌 (枯草桿菌、蠟樣桿菌、蕈狀桿菌、嗜熱桿菌等),主要有串珠濕片法、特異性熒光抗體(抗菌體、抗莢膜、抗芽胞、抗噬菌體等)染色法,W噬菌體裂解試驗、碳酸氫鈉瓊脂平板CO2培養法、青黴素抑制試驗、動物致病試驗、莢膜腫脹試驗、動力試驗、溶血試驗、水楊酸苷發酵試驗等。

上述各種檢查宜在有專門防護的實驗室內進行。

(六)免疫學試驗 有間接血凝法,ELISA法、 酶標-SPA法、熒光免疫法等,用以檢測血清中的各種抗體,特別是莢膜抗體及血清抗毒性抗體,一般供追溯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之用。

阿斯可里沉澱試驗,對已腐敗或乾涸的標本,作細茵培養有困難時可採用本試驗。如病人、病畜的病灶痂皮、屍體組織及血液、染菌的皮毛及其製品等標本,加水經煮沸或高壓提出抗原成分與炭疽沉澱素血清作環狀沉澱試驗,以間接證明有無炭疽桿菌感染,但本法常出現一些假陽性,對其結果判定應慎重。

[診斷和鑒別診斷]

病人的職業、工作和生活情況,如與牛、馬、羊等有頻繁接觸的農牧民、工作於帶芽胞塵埃環境中的皮毛革、皮革加工廠的工人等,對本病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皮膚炭疽具一定特徵性,一般不難作出診斷。有關工廠工人發生呼吸道感染時,尤其當症狀與體征不相稱時應提高警惕,需想到肺炭疽的可能。確診有賴於各種分泌物、排泄物、血、腦脊液等的塗片檢查和配養。塗片檢查最簡便,如找到典型而具莢膜的大桿菌,則診斷即可基本成立。熒光抗體染色、串珠濕片檢查、特異噬菌體試驗、動物接種等可進一步確立診斷。

皮膚炭疽須與癰、蜂窩織炎、恙蟲病的焦痂、兔熱病的潰瘍等相鑒別。肺炭疽需與各種肺炎、肺鼠疫相鑒別。腸炭疽需與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相鑒別。腦膜炎型炭疽和敗血症型炭疽應與各種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敗血症相鑒別。

[預後]

本病的預後視臨床類型、診斷與治療是否及時而不同。皮膚炭疽的病死率已降低為1%左右,但位於頸都、面部、並發敗血症或居於惡性水腫型的皮膚炭疽預後較差。腸炭疽的急腹症型、肺炭疽、腦膜炎型炭疽、敗血症型炭疽等,由於病情發展迅速而又較難及早確診,故病死率可高達90%以上,病人常於發病後數日內死亡。

[治療]

(一)一般及對症治療 對病人應嚴格隔離,對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處理。給高熱且流質或半流質,必要時於靜脈內補液,出血嚴重者應適當輸血。皮膚惡性水腫者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控制局部水腫的發展及減輕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氫化可的松100一200mg/天,短期靜滴,但必須在青黴素的保護下採用。有DIC者,應及時應用肝素、雙嘧達莫(潘生丁)等。

(二)局部治療 對皮膚局部病灶除取標本作診斷外,切忌擠壓,也不宜切開引流,以防感染擴散而發生敗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錳酸鉀液洗滌,敷以四環素軟膏,用消毒紗布包紮。

(三)病原治療 以青黴素為首選。對皮膚炭疽,成人每日160萬一320萬u,分次肌注,療程7一10日。對肺炭疽、腸炭疽、腦膜炎型及敗血症型炭疽,每日劑量應增至1000萬一2000萬u,作靜脈滴注,並同時合用氨基糖苷類 (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療程需延長至2一3周以上。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採用環丙沙星、四環素、鏈黴素、紅黴素及氯黴素等抗生素。

抗炭疽血清治療目前已少用。如有供應,則對毒血症嚴重者除抗生素治療外,可同時應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靜脈注射,第1日100ml,第2一3日各30一50ml,應用前需作皮試。

[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應隔離治療至創口癒合、痂皮脫落或症狀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養2次陰性(相隔5日)為止。

嚴格隔離並治療病畜,不用其乳類。死畜嚴禁剝皮或煮食,應焚毀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斷傳播途徑 必要時封鎖疫區。對病人的衣服、用具、廢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別採取煮沸、含氯石灰 (漂白粉)、環氧乙烷、過氧乙酸、高壓蒸汽等消毒滅菌措施。用Ascoli沉澱試驗,檢驗皮毛、骨粉等樣品,對染菌及可疑染菌者應予嚴格消毒,最好用0.8kg/m3甲醛消毒,密閉24小時,可殺死病菌和芽胞。畜產品加工廠須改善勞動條件,加強防護設施,工作時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護易感者

1.加強衛生宣教 對流行區人群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個人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防止應膚受傷,如有皮膚破損,立即塗搽3一5%碘酒,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開放牧,對接觸病畜的畜群或經常發生炭疽的畜群進行無毒芽胞菌苗接種。

3.對從事畜牧業,畜產品收購、加工、屠宰業等工作人員和疫區人群,每年接種炭疽桿菌減毒活菌苗1次。目前採用皮上劃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於上臂外側皮膚,劃一「井」字即可。四聯菌苗(炭疽桿菌、土拉桿菌、鼠疫桿菌和布魯菌)也已證明有效。

國外採用保護性抗原作預防接種,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個月後接種第4次,繼每年加強注射1次,每次均為0.5ml。

密切接觸者應留驗8日,必要時早期應用青黴素、四環素等,對疑似病人可採取同一措施。

㈥ 動物炭疽病的介紹

炭疽病是幾乎所有熱血動物,包括人類可能感染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影響包括皮膚、腸、腎、腦膜、結膜和淋巴組織等各種組織。它由炭疽桿菌引起,這種炭疽桿菌屬於能夠形成孢子的一種細菌。孢子是能夠使微生物在不利環境條件中生存的有抗性的很小粒子。動物炭疽病通常引起突然死亡,在大多數國家法律要求向有關當局報告炭疽病的發生。

㈦ 炭疽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是多少

炭疽熱是一種由炭疽熱桿菌引發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及食用病畜的肉類而發生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及毒血症症狀,偶可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感染,並可伴發敗血症。這種細菌可以在牛、羊、駱駝和羚羊等多種反芻動物體內找到。炭疽熱桿菌的特點是可以形成孢子結構,這種保護性的孢囊可以使這種細菌具備在自然界長期生存的能力。

炭疽原是食草動物的疾病,引起這種疾病的細菌就是炭疽芽孢桿菌,它就存在於土壤里。食草動物如牛羊等,進食時口鼻離地面很近,而且常常連根拔起來。這樣很容易把土壤中細菌的芽孢吸入呼吸道,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對食草動物來說,這種疾病通常是致命的。

不僅牛羊等家畜會感染這種疾病,它對許多野生動物也是可怕的災難。在非洲的河馬、加拿大的北美野牛和美國得克薩斯的鹿群中,都有過炭疽的嚴重流行,死亡慘重。

炭疽對人類雖然不像對食草動物那樣危險,但也能引起嚴重的疾病。人不吃草,也很少把口鼻貼近地面,因而,人主要通過與動物接觸或吃動物的肉感染炭疽。

炭疽熱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皮膚接觸、吸入和食用。皮膚性炭疽熱是這種細菌感染中的最常見形式,與吸入性炭疽熱相比危險要小得多;經常與牲畜接觸的人,如牧民、獸醫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膚炭疽。那是一種不痛的潰瘍,但非常難以治癒。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桿菌可不是煮熟了就能殺死),會患腸炭疽,就嚴重得多。而且,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炭疽,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都會發展成敗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還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感染炭疽熱病毒後,潛伏階段可以持續數小時甚至幾十天,呼吸道炭疽熱感染如不在潛伏期內治療則非常危險,症狀主要表現為流感症狀,如持續高燒、不斷咳嗽、體虛無力、胸口疼痛等。隨後,病毒很快就會發作,肺部功能受到破壞,嚴重缺氧,患者可能會突然休克,腦部也有可能感染病毒,最終不治身亡。炭疽的高發區主要在牧區,多見於農牧民、屠宰、皮毛加工、獸醫及實驗室人員。

此外,炭疽可分幾種類型。其中皮膚炭疽最多見,"炭疽"一名即來自皮膚炭疽的黑痂。傳染途徑是人的皮膚粘膜破損後接觸了病畜、病死牲畜的皮毛,污染了炭疽桿菌的物品,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顏面、頸、肩、肢體等暴露部分的皮膚為病菌侵入,皮膚出血性浸潤、壞死、水腫、潰瘍,以後形成典型的黑痂,皮膚炭疽經治療後多可恢復;肺炭疽的傳播方式是吸進帶炭疽桿菌的灰塵。肺炭疽發病急,表現寒戰、高熱、咳嗽、咯血痰,常伴發敗血症;吃了污染炭疽桿菌又未煮熟的肉類,喝了污染的乳類、水就會患腸炭疽。腸炭疽的表現像急性胃腸炎或急腹症。

炭疽細菌非常容易培養:掘起一點泥土,放在水裡煮一會兒,接種在加了一點血液的培養基上就行;而且非常危險,只要隨便一噴灑,就能造成牲畜和人類大批死亡。

炭疽病的的確確非常可怕,但是並非無葯可治,如果治療及時,感染者不會有生命危險。

自發現炭疽的病源是炭疽桿菌後,已經研究出無毒炭疽芽孢疫苗,用於預防。磺胺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這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既可預防又可治療。

目前在對炭疽的治療葯品中,青黴素療效很好,重症者加用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預防措施是加強對牲畜、畜牧業、皮毛業、屠宰業的管理。病人應隔離到完全恢復;其用具、分泌物、排泄物也應進行消毒。

不過,雖然炭疽可以治療,但炭疽的高死亡率還是令人膽寒,除了皮膚炭疽,其他炭疽的死亡率都在90%以上。

炭疽病是怎樣傳染的?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稱,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發動軍事打擊的同時,國內卻出現了炭疽熱病的恐慌。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紐約和華盛頓都發現了用郵遞方式傳播炭疽病菌的案例。炭疽究竟是一種通過什麼方式傳染的病菌呢?它的流行病學表現是什麼?

炭疽散布於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等牧區較多見,呈地方性流行,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的皮毛加工等集中於城鎮,炭疽也暴發於城市,成為重要職業病之一。主要通過皮膚接觸、呼吸、飲食等幾種方式感染,它的流行病學主要表現有:

(一)傳染源 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豬可因吞食染菌青飼料;狗、狼等食肉動物可因吞食病畜肉類而感染得病,成為次要傳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人感染炭疽桿菌主要通過工業和農業兩種方式。接觸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徑。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腸炭疽。應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

皮膚感染的途徑是通過皮膚的裂口或擦傷,最初症狀好像是蚊子咬的包,有癢的感覺,隨後發展成不痛不癢的潰瘍,中間是黑色的。呼吸感染的炭疽病最初的症狀類似感冒,患者不久會感覺呼吸困難,佛羅里達州發現的第一例炭疽患者就是呼吸感染,最後死亡。飲食感染是因為吃了感染病菌的肉類,症狀包括惡心、缺少食慾、嘔吐發燒,肚子疼,以及吐血等等。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決於接觸病原體的程度和頻率。青壯年因職業(農民、牧民、獸醫、屠宰場和皮毛加工廠工人等)關系與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帶芽胞的塵埃等的接觸機會較多,其發病率也較高。病後免疫力持久與否尚無定論,有再感染的例子。全年均有發病,7~9月為高峰。吸入型多見於冬春季。

得了炭疽病後病人的症狀?

潛伏期1~5日,最短僅12小時,最長12日。臨床可分以下五型。

(一)皮膚炭疽 最為多見,約佔95%,可分炭疽癰和惡性水腫兩型。炭炭疽多見於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頂部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液體,周圍組織硬而腫,第3~4日中心區呈現出血性壞死,稍下陷,周圍有成群小水皰,水腫區繼續擴大。第5~7日水皰壞死破裂成淺小潰瘍,血樣分泌物結成黑色似炭塊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有非凹陷性水腫。黑痂壞死區的直徑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腫區直徑可達5~20cm,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等為其特點。繼之水腫漸退,黑痂在1~2周內脫落,再過1~2周癒合成疤。發病1~2日後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

少數病例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累及部位大多為組織疏鬆的眼瞼、頸、大腿等,患處腫脹透明而堅韌,擴展迅速,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症明顯,病情危重,若治療貽誤,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進入血液,可產生敗血症,並繼發肺炎及腦膜炎。

(二)肺炭疽 大多為原發性,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於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樣症狀,且在緩解後再突然起病,呈雙相型。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紫紺、血樣痰、胸痛等,有時在頸、胸部出現皮下水腫。肺部僅聞及散在的細濕羅音,或有腦膜炎體征,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則常在急性症狀出現後24~48小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三)腸炭疽 臨床症狀不一,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潛伏期12~18小時,同食者可同時或相繼出現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多於數日內迅速康復。後者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症症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徵象,若不及時治療,常並發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於起病後3~4日內死亡。

(四)腦膜型炭疽 大多繼發於伴有敗血症的各型炭疽,原發性偶見。臨床症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凶險,發展特別迅速,患者可於起病2~4日內死亡。腦脊液大多呈血性。

(五)敗血型炭疽 多繼發於肺炭疽或腸炭疽,由皮膚炭疽引起者較少。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怎樣預防炭疽病?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著名的反生化恐怖主義專家阿利比克10月16日表示,席捲美國的炭疽熱恐慌已經令許多美國人不敢打開信件,其實人們完全不必如此害怕,因為他們可以在打開信件前用蒸汽熨斗殺死病菌。他還說:而且一定要保證有蒸汽,因為炭疽熱孢子可以在乾熱的環境下生存。炭疽病菌沒有傳染性,不會由一個人傳染給其它人,所以更容易控制和調查感染源。首先是注意可疑的包裹和信件,其次就是要多洗手,跟預防其它病菌沒有什麼兩樣。

蒸汽熨斗熨燙信箋就可以了,真的是這樣嗎?

醫學上炭疽病的預防主要對炭疽病傳播的三個條件切斷進行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應隔離至創口癒合,痂皮脫落或症狀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養2次陰性(相隔5日)為止。

嚴格隔離病畜,不用其乳類。死畜嚴禁剝皮或煮食,應焚毀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斷傳播途徑 必要時封鎖疫區。對病人的衣服、用具、廢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別採取煮沸、漂白粉、環氧乙烷、過氧乙酸、高壓蒸氣等消毒滅菌措施。用Ascoli沉澱試驗檢驗皮毛、骨粉等樣品,對染菌及可疑染菌者應予嚴格消毒。畜產品加工廠須改善勞動條件,加強防護設施,工作時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護易感者

1.加強衛生宣教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防止皮膚受傷,如有皮膚破損,立即塗搽3%~5%碘酒,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開放牧,對接觸病畜的畜群進行減毒活疫苗接種。

3.對從事畜牧業、畜產品收購、加工、屠宰業等工作人員和疫區人群,每年接種炭疽桿菌減毒活菌苗1次。目前採用皮上劃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於上臂外側皮膚,劃一"井"字即可。四聯菌苗(炭疽桿菌、土拉桿菌、鼠疫桿菌和布氏桿菌)也已證明有效。國外採用保護性抗原作預防接種,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個月後接種第4次,繼每年加強注射1次,每次均為0.5ml。密切接觸者應留驗8日,必要時早期應用青黴素、四環素等,對疑似患者可採取同一措施。

炭疽病的治療

得了炭疽病難道就沒有辦法治療了嗎?當然不是,由於本病的預後視臨床類型、診斷與治療是否及時而不同。雖然皮膚炭疽的病死率已降低為1%左右,但位於頸部、面部、並發敗血症或屬於惡性水腫型的皮膚炭疽預後仍然較差。有些類型如:腸炭疽的急腹症型、肺炭疽、腦膜炎型炭疽、敗血症型炭疽等,由於病情發展迅速而又較難及早確診,病死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炭疽病的治療首先應該盡早、及時。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一般及對症治療 本病患者應嚴格隔離,對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處理。給高熱量流質或半流質,必要時於靜脈內補液,出血嚴重者應適當輸血。皮膚惡性水腫患者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控制局部水腫的發展及減輕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日短期靜滴,但必須在青黴素G的掩護下採用。有DIC者,應及時應用肝素、潘生丁等。

(二)局部治療 對皮膚局部病灶除取標本作診斷外,切忌擠壓,也不宜切開引流,以防感染擴散而發生敗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錳酸鉀液洗滌,敷以四環素軟膏,用消毒紗布包紮。

(三)病原治療 以青黴素G為首選。對皮膚炭疽,成人每日160~320萬u,分次肌注,療程7~10日。對肺炭疽、腸炭疽、腦膜炎型及敗血症型炭疽,每日劑量應增至1000萬~2000萬u,作靜脈滴注,並同時合用氨基糖甙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療程需延長至2~3周以上。

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採用四環素或氯黴素,每日成人劑量2g,4次分服。強力黴素也有效,成人每日200mg~300mg;環丙沙星500mg,每日2次;紅黴素成人每日1.5g,療程同上。

抗炭疽血清治療目前已少用。如有供應,則對毒血症嚴重患者除抗生素治療外,可同時應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靜脈注射,第1日100ml,第2~3日各30~50ml,應用前需作皮試。

安全可靠的炭疽病疫苗即將誕生

美國國防部最怕敵人以炭疽桿菌為進攻的武器,其很多部隊反對使用現有的炭疽病疫苗,理由是擔心其毒性過大。於是,美國軍方傳染病醫學研究所便積極行動起來,希望找到更為安全可靠的新辦法來抵禦這種生物武器。

在該機構及其新夥伴—剛成立的EluSys治療學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一種根本的解決方案有望很快問世。目前這兩家研究所正在對一種稱為雜聚物(hetrepolymer)的合成蛋白質注射劑進行研究,以確定它是否能清除血液中的炭疽桿菌。

研究業已表明,這種蛋白質注射劑可消滅血流內其它4類不同的重要病原體,如登革熱病毒、大腸桿菌以及導致重症肌無力和狼瘡的自身抗體。事實上,研究人員在用葯不足兩個小時內便獲得了如此顯著的效力,被美國政府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譽為「驚人的業績」。

這一技術是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的生物化學家羅恩·泰勒的研究成果,其原理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雜聚物的作用有如雙面膠布,使特定病原體附著於紅細胞,隨即運送到肝臟並在此遭到殲滅。從理論上講,該制劑可有效對付包括化學毒素乃至擴散的癌細胞在內的所有病原體。

那麼雜聚物能否清除體內的炭疽桿菌芽孢呢?預計今年開始的用猴子實施的試驗可得出結論,關於治療人類狼瘡的研究也將同時進行。負責主持這一合作研究項目的科爾·阿瑟·弗里德蘭德說,他們還不指望單靠雜聚物技術創造奇跡。抗菌素或其它葯物的應用恐怕也將是必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把蛋白合成制劑—雜聚物注射入血液,也許是消滅體內病原體的一種新方法。此類蛋白質使病原體與紅細胞結合。當這些細胞經肝臟循環時,病原體就會被消滅。

恐怖主義為什麼要選擇炭疽桿菌作為生物武器?

1.殺傷力大生命力強

一小瓶炭疽毒液針劑就可以使三百萬人中毒死亡。傳統的防禦手段無法阻止美國境外的來歷不明的仇恨集團的恐怖行動。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國家安全研究部主任理查德·貝茨曾經撰文說,生物武器比核武器和化學武器更令人擔憂:生物武器不同於後兩者,它既有最大限度的破壞力也很容易獲得。

一份由(美國政府)科技評價辦公室1993年完成的研究報告表明:一架飛機所運載的100公斤炭疽疫苗——一種出於休眠狀態的芽孢桿菌可在人體體內迅速繁殖——可以煙霧的形式出現在華盛頓特區寧靜的夜空,產生出毒素並使中毒者迅速發生大出血,最後可以奪去100萬至300萬條人命。這相當於一架飛機運載1000公斤沙林毒氣所能造成的人員傷亡數量的300倍。

美國前國防部長科恩1998年曾在電視上講解炭疽熱的威脅,科恩手拿一袋2.25千克重的白糖說,要襲擊一個大城市,需要同等重量的炭疽熱病菌即可。

·問1:炭疽熱的形態是怎樣的?

回答:在大自然中,炭疽熱以孢子的形態存在於土壤之中,在實驗室中,科學家通常在液體環境下培養炭疽熱桿菌。炭疽熱桿菌可以以液態或固態的形態存在。科學家說,如果將液體的炭疽熱桿菌噴灑在空氣中會形成細微的薄霧,這是它作為生化武器的主要形態。如果將炭疽熱孢子烘乾後,可以將其同其它粉狀物混合在一起。粉狀物可以飄浮在空氣中,但如果人類沒有吸入這種含有病菌孢子的粉末就不會被感染。

·問2:人類是怎樣感染炭疽熱的?

回答:人類感染炭疽熱主要有三種途徑,而且都有可能是致命的。第一種是食用被污染的肉食,也稱為腸道性炭疽熱。此類感染在美國很少見,死亡率為25-60%。第二種是擦傷或割傷的皮膚接觸了病菌源,會引起皮膚性炭疽熱。此類炭疽熱最容易治療,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死亡率也有20%。最後一種是呼吸性炭疽熱,人類因吸入飄浮在空氣中的炭疽熱桿菌孢子而感染。這種感染的後果非常嚴重,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死亡率將高達90%。這種形式最有可能被用於生化恐怖襲擊。

·問3:如何識別他人是否感染了呼吸性炭疽熱?

回答:炭疽熱的潛伏期可能長達60天,也有可能在7至10天內顯現症狀。被感染者會發高燒、萎靡不振、容易疲勞,並伴有不時的乾咳。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幾小時甚至幾天,然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病人感覺呼吸困難、出汗、皮膚上浮現出青色的斑點。嚴重者會休克,最終喪生。

·問4:炭疽熱能夠通過郵件傳播嗎?

回答:是的。炭疽熱桿菌孢子可以被混合在粉狀物體中,然後被放入信封,郵寄出去。這並不是一種高效的傳播方式,但的確存在。如果當收信人打開信封的時候,不小心吸入粉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注意,如果混合物仍乖乖地呆在信封中,沒有被人體吸入,炭疽熱孢子就很難作怪。

·問6:為什麼佛羅里達州一名男子死於炭疽熱,但他的兩名也感染炭疽熱的同事卻沒太大的問題?

回答:因為這兩個人感染的程度要輕得多,只要服用一些抗生素就可以殺死體內的病菌。據科學家稱,一個炭疽熱桿菌孢子或少量的接觸並不至於導致疾病,大約2500至5.5萬個孢子才能致病。
問8:哪種抗生素會對炭疽熱發生作用?

回答:大多數種類的炭疽熱都對青黴素非常敏感,但由於炭疽熱桿菌會對青黴素產生抗葯性,醫生們經常會使用強力黴素或環丙沙星殺滅感染者體內的病菌。

·問9:如何檢測在空氣循環系統中是否有炭疽熱病菌?

回答:首先要從人體、動物身體,或其他東西,如鍵盤、通風系統或電話的表面提取樣本。然後將採集來的樣本放入培養皿中進行培養,等細菌成長後再辨別其種類,或者復制細菌的DNA以進行辨別。美國軍方擁有更先進的檢測設備,可以在幾小時確定微生物的種類。

請注意:
這種菌的生命力極強,幾乎永不死亡

恐怖主義者看中這種細菌,還因為它幾乎是一種永不死亡的細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過這樣一件事情。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批軍馬患了炭疽,被封閉在一間窯洞裡面。由於戰爭,也由於後來的許多變故,村裡的老人都不在了。沒有人知道那裡曾經有過一孔窯洞,更不知道那裡曾埋葬過患病的軍馬。到了20世紀80年代,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那個窯洞被挖開。戰馬當然早成了枯骨,可揚起的灰塵卻感染了挖土的民工,在村子裡引起了流行,死了十幾個人。這僅僅是40餘年,炭疽還能活得長得多。

在英國有一個警察博物館。1997年,博物館進行維修的時候,在清理出來的雜物中發現了一支小玻璃管。人們驚異地發現,這一被遺忘的東西,竟然是在1918年繳獲自一名德國間諜。他們把這支玻璃管送到專業機構鑒定,發現是炭疽芽孢桿菌,不僅仍然活著,而仍然具有致病能力。

過去在軍隊里,規定槍殺患傳染病的馬匹。然而,正是在流出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炭疽芽孢桿菌,會造成更多的馬匹感染;許多地方把患了炭疽的屍體深埋地下,這等於把炭疽永久性保存下來。

在英國,一個人買下一塊土地。這里曾經是一家屠宰場,曾經受到炭疽的污染。不知出於什麼考慮,這個人把荒廢的土地犁了一遍,誰知這樣一來,周圍不斷有牲畜發生炭疽。衛生局進行了檢查,發現就是因為他把原來土層深處的炭疽芽孢桿菌翻了上來。這塊土地再次荒廢,衛生局勒令他清除污染。這個人想盡了一切消毒的辦法,可不管他怎麼做,每次檢查總是可以查出炭疽芽孢桿菌。他在這塊地周圍築起籬笆,鄰人的牛羊還是發病;他把整塊土地都打上水泥地面,可在水泥的外圍還是查得出這種細菌。

·問5:炭疽熱傳播的方式還有哪些?

回答:炭疽熱孢子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在適當的天氣以及風力條件下,如果有人駕駛飛機拋灑炭疽熱孢子,可以製造出無色、無味,人眼無法識別的雲霧。人們不可能察覺到空氣中漂浮著炭疽熱孢子,除非有人感覺不適,到醫院檢查,沒有人會想到他們已經成了生化襲擊的受害人。

問7:炭疽熱會不會交互傳染?

回答:炭疽熱不會通過空氣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就是說,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炭疽特別是其孢子的存活時間是不同的,在適宜溫度及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十年,在皮毛製品中可生存90年。卻被所以要視你所說的空氣的條件而言:
炭疽桿菌繁殖體於56℃2小時、75℃1分鍾即可被殺滅。常用濃度的消毒劑也能迅速殺滅。所以蒸汽熨斗是可以殺滅炭疽桿菌的,但是對於炭疽桿菌形成的芽胞的抵抗力極強,須經直接日光曝曬100小時、煮沸40分鍾、140℃熱3小時、110℃高壓蒸氣60分鍾、以及浸泡於10%福爾馬林液15分鍾、新配石炭酸溶液(5%)和20%漂白粉溶液數日以上,才能將芽胞殺滅。

閱讀全文

與動物得了炭疽病多久死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