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山東濱州市歷史文化特點。如名人故居,剪紙及特產或者民俗活動
民間藝術
1978年,全區的民間藝術處於低谷階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村莊的民間剪紙開始恢復,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窗花、牆花、燈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魚蟲等一起出現,還有歷史人物、戲曲人物等,逐步豐富起來。1985年,濱縣民間剪紙赴濟南展出,隨後又晉京展出,中央電視台作了專題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選送全國剪紙展。 1988年, 濱州市文化館出版《濱州民間剪紙》一書,較詳盡地介紹了全區民間剪紙的源流、題材、風格、花樣種類等。1990年起,惠民縣的木版年畫、惠民縣河南張村的泥娃娃,生產數量和藝術質量都有所發展,並不定時舉辦各種展覽,吸引中外遊客參觀、購買。博興縣的柳編製品、無棣縣的草編製品,從花樣品類到生產數量都成倍增加,並暢銷國內外。1991年,濱州市的剪紙、惠民縣的木版年畫、博興縣的柳編工藝品,聯合在上海市舉辦民間藝術展覽,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無棣縣的草編製品從生產數量到創造花樣均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暢銷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而擴展到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遺址遺跡
一、西南庄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西南庄西, 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3米,為東周
至漢代遺存。出土北辛文化時期的石器有石斧、鏟、磨盤;骨器有針、錐;陶器有斂
口缽、紅頂缽、鼎、罐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小韓遺址
位於陽信縣商店鎮小韓村北兩公里處,遺址呈漫坡狀,略高於地面,面積約15萬
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米左右。採集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蚌殼紅陶鼎、泥質紅陶缽、
小口雙耳壺、泥質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龍山文化時期的夾砂紅陶器,商周時期
的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盆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丁公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丁公村東的高埠上,面積約24萬平方米,為龍山文化時期的典
型城堡遺址。文化堆積厚3.5~5米,分為13層。清理了一批城牆基礎、墓葬、灰坑、
窯址、房址遺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彩陶盂、泥質紅陶罐;龍山文化陶器以夾
砂和泥質黑陶為主,次為灰陶和黃褐陶,紋飾有弦紋、堆紋、藍紋、方格紋、刻劃紋
和突棱紋等,器形有(yan) 、鼎、、鬲、盆、杯和器蓋。岳石文化時期的陶器以夾
砂和泥質灰陶為主,次為褐陶和黑陶,紋飾多為繩紋、突棱紋、附加堆紋和劃紋,器
形有罐、鼎、、鬲、尊和器蓋。商周時期陶器多為夾砂和泥質灰陶、紅褐陶,流行
繩紋。在1235號灰坑內發現一片龍山文化刻13個字元號的陶片,將漢字起源向前推進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為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鄒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路家遺址
位於惠民縣胡集鎮路家村東, 面積近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以上,主要為
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蓋、石錛等;商周時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利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店子鎮利城村西南150米處, 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5米,
暴露有紅燒土、灰坑等遺存。採集的龍山文化陶器以夾砂黑陶、夾砂紅陶為主,紋飾
有弦紋、堆紋,器形有鼎、罐、杯;岳石文化有泥質灰陶尊形器、罐、夾砂黑陶盆、
鼎;商周時期有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等;另有漢代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六、秦台遺址
位於陽信縣雷家鄉秦家村西北800米處, 為台形地遺址, 東西約400米、南北約
250米,遺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銅器,文化層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遺物有商周時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紡輪、石鐮等。為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七、棒槌劉遺址
位於陽信縣水落坡鄉棒槌劉村北, 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1.7米,采
集有商代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方格紋罐、紡輪及骨錐、蚌鐮等。為省級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鮑家遺址
位於鄒平縣長山鎮鮑家村南, 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6米,下層為龍山
文化遺址,上面疊壓商周至秦漢遺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鏃、黑陶杯、鼎等,具有
龍山文化的特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蘭家遺址
位於濱州市堡集鎮蘭家村東,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3米。1957年,
發現一批青銅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發現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大商遺址
位於惠民縣何坊鄉大商村南,面積近2.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發現有赤黃
色陶和黑陶、灰陶器物殘片、堆紋鬼臉形陶鼎足、繩紋夾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屬龍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類居住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一、大郭遺址
位於惠民縣麻店鎮大郭村,面積3萬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錐、磨石、
蚌鐮、陶拍等。1973年,發現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銑、戈、矛、
刀等青銅器和石錛、石鏟、玉環等,墓室有二層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東、西、北
側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二、寨卞遺址
位於博興縣寨郝鎮寨卞村北1公里處,面積約9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3米,經鑽
探發現16萬平方米的城址遺存。採集的龍山文化陶器多為夾砂褐陶、黑陶和紅陶,紋
飾有弦紋、竹節紋、堆紋,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遺物有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
灰陶豆等。據考,此為蒲姑國故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村高遺址
位於博興縣興福鎮村高村北,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米。採集的龍山文
化陶器以夾砂紅陶、黑陶為主,紋飾有弦紋、堆紋,器形有、罐、鼎;商周時期有
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灰陶簋等,另有漢代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四、郝家遺址
位於惠民縣城關鎮郝家村西南100米處,面積12萬余平方米,為漫坡狀台形遺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堆積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遺物。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五、東魯遺址
位於博興縣曹王鎮東魯村西南,俗稱「龍檯子」,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
1.5米。 採集有商周時期的夾砂黑陶素麵鬲、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另有漢
代、南北朝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六、賢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博興鎮賢城村西200米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2米。
經鑽探發現長寬各1000米的城牆基址,遺址中發現有南北朝時期的寺廟遺址。採集有
商周夾砂褐陶素麵鬲、夾砂紅陶繩紋鬲,戰國獸紋瓦當、泥質灰陶豆、鼎等。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七、西(feng)遺址
位於沾化縣馮家鎮西(feng)村西500米處,為漫坡台形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文化層厚度約2米。 遺物有戰國時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麵罐、夾蚌紅陶素麵陶器。
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八、楊家古窯址
位於沾化縣富國鎮東楊村北,面積15.6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1.5~2米。1955年
試掘,清理東周墓一座,出土貝幣、青銅劍、矛等。因徒駭河水沖刷暴露出大量東周
盔形器、濾器、鬲、盆等殘片,器壁厚重,質地堅硬,燒制火候高,河岸邊有幾處顯
露的殘窯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九、信陽故城址
位於無棣縣信陽鄉謝家村西南500米處, 面積約200萬平方米, 西南角殘存城牆
500米, 最高處6米。文化層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戰國晚期的陶豆、罐、盤、銅劍
及少量齊刀幣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龍華寺遺址
位於博興縣陳戶鎮趙樓村北, 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米,暴露有磚牆
基、灰坑等遺跡。出土北魏、東魏、北齊、隋代銅造像200餘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壺、盤、杯、泥質灰陶瓦當、滴水、板瓦、筒瓦、磚以及北齊和隋代銅錢等。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一、王薄起義遺址
位於鄒平縣青陽鎮西窩陀村東南雕窩峪內。 公元601年隋煬帝東征高麗,橫征暴
斂,鐵匠王薄在此聚眾起義,後轉戰數十郡縣達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臨池鎮古城村,面積1.71萬平方米,屬商周文化遺址。遺址西南、東
南各有一段殘存的於陵縣故城城牆, 此城建於戰國,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層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雲紋和樹木紋半瓦當、方折豆盤等,文化層
中有灰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城牆夯土層發現有石斧、石鐮等石器。
二十三、鄒平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孫鎮東南1公里處, 西為利民橋和慶淄公路,中間為利民河,為漢代
鄒平縣故城。舊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舊城牆基夯土痕跡。
二十四、梁鄒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韓店鎮舊口村北1.5公里處。 北宋宣和末年縣城遷址後廢。出土文物
有商周時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陽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碼頭鄉甜水村西2公里處。為古朝陽縣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王世庄。傳為戰國齊桓公之苑囿,漢置高苑縣,後廢。清稱苑
城店。遺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磚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遺址
位於惠民縣辛店鄉先棣州村東南。公元518年(隋開皇元年) 置棣州。此處先後為
棣州、樂安州及厭次縣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為避水患,遷新
城。出土文物有銅錢、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寨郝鎮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積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為春秋
時期齊國博昌邑,後為博昌縣治所。採集有陶罐、瓦、盆、壺、銅削、盤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屬漢、南北朝文化遺存。
二十九、延侯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湖濱鎮安柴村西500米處,面積2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1.5米。1981
年發現,採集瓦、罐、盆等陶器標本,屬周、漢文化遺存。經考,此地為漢延鄉侯國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遺址
位於濱縣舊城內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發現黑陶、蚌、骨器物和殘片,
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並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遺址范圍擴大,重點區面積約
1500平方米,先後出土新石器時代到東周時期的文物有石斧、石鑿、骨錐、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壺、罐、缽等陶片。1983年8月,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跡
一、魏氏庄園
位於惠民縣魏集鎮魏集村,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問」戶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孫魏肇慶的住宅。庄園主體由城堡、廣場、水塘、花園四部
分組成,呈長方形,南北84米,東西46米,佔地5.7畝。城牆為磚牆,高10米,底寬3
米, 頂寬1.5米,內砌立牆,外壘垛口,四面臨街,為封閉式宅院。院內東南、西北
轉角處建圓形碉堡,牆內側上部及碉堡內遍布射擊孔。圍牆內以南北軸線,分三進六
院, 共有房屋256間,現存48間,均為磚木結構;前、中、後院,各為廳廂迴廊組成
的四合院。正廳為二層樓,山牆辟門,設翻板吊橋與圍牆連通。庄園布局嚴謹,房屋
畫梁雕棟, 脊頂房檐有陶禽陶獸,頗具中國北方傳統建築特色。1994年4月,開始維
修倒座房、 客廳前後院、東西廂房和復原倒座,總造價200多萬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王海石橋
位於博興縣曹王鎮王海村東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為青石結
構三孔拱型橋,橋長6.5米,寬4.4米,高3.7米,每孔寬1.35米,起拱0.4米,從分水
石至孔頂1.2米,孔頂至橋面1.5米,孔眉淺浮雕卷草圖案,中孔頂部刻一水獸頭,獠
牙眥目。橋面鋪青石板,每邊欄桿用五塊石板、六根石柱和兩個石鼓組建。北側中間
欄板上刻「鳳陽橋」,下雕「雙鳳朝陽」圖案,其餘鐫「八仙過海圖」。南側中間欄
板上刻「青龍街」,下雕「二龍戲珠」圖案,其餘鐫「四季花鳥圖」。南北兩側中間
一根石柱分別刻「明嘉靖歲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歲在戊申重修」銘文。為省級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范公祠
坐落於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縣韓澤所建。後經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後殿,
皆為歇山式,四角飛檐,斗拱相扣。現有重修大殿三間。1990年,鄒平縣長山鎮政府
集資6萬元,對范公祠大殿的門窗、楹柱、石階、匾額、塑像、殿內外裝飾進行修復,
基本恢復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牆、大門形成原有的格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唐李庵
位於鄒平縣鄒平鎮石樊魯村西北300米會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傳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煉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記最後一次重修為明隆慶年間。現存大殿、
東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經樓、客房及山門共32間。山門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內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廳撥款2萬元,於1986年春對唐李庵進行部分維修,主要修復
主大殿屋頂, 更換西殿後牆,修復東、西偏殿屋頂和安裝所有瓦獸,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縣府先後撥款14萬元,自籌資金6萬元,對唐李庵主建築群(大殿、東
西偏殿、影壁、山門、院牆) 進行重建與維修、恢復了原貌。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
五、劉廟南清真寺
位於陽信縣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楊村南隅,俗稱劉廟南寺,建於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毀。1927年重建。為境內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讀經「掛帳」的執教者
遍及省內及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內蒙古、寧夏等省市區,佔地3600平方米,建
築面積800平方米。
六、大覺寺塔
位於無棣縣城東南關,始建於公元639年(唐貞觀十三年) ,高13級,八角形密檐
式磚結構。塔基高約2米,第一級南北各設一拱頂券門,南門上方鐫刻「文筆沖霄」,
落款為「羅柱書」 , 塔內築券形踏步迴廊,逐級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緒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經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縣政府集資和社會投資155萬元,重建海豐塔。
七、吳式芬故居
明清間廳堂建築。位於無棣縣城南門里,是晚清金石學家吳式芬的宅第。吳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時期科甲相繼,素有「九世朝運」之稱。故居古樸典雅、一宅兩院,
南院原稱「尚書府」,北院原稱「尚書第」,布局呈長方形,坐西面東,佔地7000餘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縣撥款13萬元專項維修經費對故居內建築物進行了搶救性
維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 照壁的風水講究
最好是剛開始30個人。
C. 開封府影壁上的那隻獸是什麼
你說的是開封府正門外的大街另一側、包公湖北岸邊,正對著大門,那個青石浮雕影壁牆嗎?
上面的獸叫「獬豸」(xiè zhì),傳說它能辨曲直,見人斗即以角觸不直者,聞人爭即以口咬不正者,是古代法官的代稱
D. 目前比較流行的石雕影壁牆定做一平方多少錢
第一,從素材的選擇方面來看。石雕影壁牆一般的素材都是具有吉祥概念的圖騰,或者是表達人們對自然的敬畏感情的圖像,這些都是古代影壁經常選擇的內容。第二,從設計方面來看。在對現代石雕影壁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採用3D影像技術,從模型中看出實際的製作效果,這樣可以更直觀的看出最後的成品。我國的影壁主要以吉祥為主題,浮雕照壁的風水學意義主要有哪些,一般都雕刻浮雕麒麟、帶來祥瑞,雕刻梅蘭竹菊寓意四季平安等等,只有通俗、美觀的石雕影壁才能更易於大家接受。第三,從加工製作方面來看。影壁由於石料做成的,所以在雕刻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製作時需要多加小心。第四,從保養方面來看。對於石雕影壁的保養一般來說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其實石雕的作品最怕的就是被腐蝕,比如風、雨等自然現象都會對石雕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注意日常對這些石雕作品的保養,這樣才能常保其形態的完整。
E. 李白浮雕照壁打一詩句
時代造就李白,李白與青山結下不解之緣。沒有青山綠水,詩人的大腦將一片空白。
記得在黟縣南屏古鎮與冰凌閣女主人夜話時,曾許下回程路過當塗時一定去祭奠李白。
數一數,從古至今,能稱得上詩人的何止千萬,恐怕只有他一個人被稱為「詩仙」。
想一想,從古至今,有多少兒童是讀著他的詩歌長大?
算一算,從古至今,有幾個詩人可以超越李白?
2008年4月1日中午,從屯溪開往南京的大巴經過五個小時的長途賓士,一身疲憊的我在當塗下車後直奔東南那一抹青山。
破舊的小客車跑起來叮當作響,坑坑窪窪的公路上塵土飛揚,西裝革履的我與吵鬧的鄉民們擠在一起,半個小時的路程離李白越來越近,可眼前的景物卻讓人心裡憂傷——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當塗怎麼還這副模樣?
太白鎮,一個極普通的鄉間小鎮,零亂不堪得讓人吃驚,怎麼能配得上李白的大名?
出村南行約一公里的公路旁,一座石牌坊巍然而立,在青山的映襯下透著些許蒼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匾與李白的大名並列,卻不能讓景點熱起來,馬鞍山天氣孤零零的我除了嘆惋還是嘆惋。
李白墓地是一處長方形的園林建築群,我敢肯定,除了墳墓中李白的枯骨外,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有現代化的痕跡。不過,有了李白的枯骨也就足矣,畢竟他的真身就躺在了這塊土地上。
走過詩仙聖境牌坊,繞過李白浮雕照壁,眼前出現了一個不太大的荷花池。滿池是去年留下來的枯萎荷葉,我想這不是「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而是公園疏於管理。隔池望去,一座高大的李白舉杯邀月塑像立在那裡,有楞有角的衣袖,有楞有角的臉龐,充分表現了詩人桀驁不馴的性格;高高舉起的酒杯,抬頭望青天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展示出詩人的浪漫主義情調。
在荷池中,有一個「捉月橋」橫亘在那裡,傳說李白在採石磯醉酒,向水中捉月落水而死後又乘白鯨升天。為此後人在採石磯為他修了衣冠冢,還煞有介事地修了座太白樓。可現實中的他,死得卻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浪漫。
李白生於唐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死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終年62歲。他是因為貧困潦倒,從金陵來到當塗投奔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因病死在了當塗龍山鄉間的。史料上說,李白因「腐脅疾」病入膏肓,李陽冰獲知後特地來到他家,在病榻前看望他。此時的詩人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他一生寫的詩沒有能力刻印成書,希望他的族叔能幫他完成這一夙願。也虧了有李陽冰這個人,後來終於把李白的詩整理成書,取名為《草堂集》得以流傳後世,才使李白「詩仙」亳州天氣的光環更加明亮。
在《草堂集》的最後,是詩人掙扎在病榻上寫的《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雖然有當年項羽之歌的余韻,但卻遠比項羽之歌悲涼!
我徘徊於荷池四周和李白高大的塑像下,想起詩人的一生,不禁百感交加。
李白的家庭本是李唐皇族,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遷家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結交朋友,認識社會名流,希望得到引薦好一舉登上高位。可現實與他想像的相去甚遠。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卻因權貴進讒被排擠出朝。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郁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協助討賊。後來李遴反叛朝廷,李白受到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此後他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直到病逝。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從他的詩歌里,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形成於十五六歲時。「十五觀奇書」、「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是一個從小就「發狂」的人。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他死後,為我們留下了九百多首詩的文化遺產。
關於李白的人品,歷史上卻毀譽參半。其中最讓人詬病的莫過於他巴結權貴。「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聽著有些讓人肉麻。這好像與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形成巨大的反差。
因為一個道士舉薦,唐玄宗召他入京,他竟然得意得高叫「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進京後他又巴結太子賓客賀知章,換得賀知章「謫仙人」的贊譽,才被唐玄宗詔為「翰林供奉」(等著使用)。於是有人說他既輕狂又厚顏無恥。
不過今天看來,在盛世年代,文人想當官好像沒有什麼不妥。他向有權的人獻詩,就跟今天的畢業研究生或大學生求職時投簡歷、參加面試是一個模式。難不成一個參加面試的人還要耍大牌罵面試主管不成?至於說到他晚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句詩,則是他經過了人生痛苦磨煉後,才說出的無奈的話。
還有人替李白遺憾,說他如果不是參加了李遴的幕府,改朝換代後也許能在朝中混個一官半職。其實經歷史學家考證,李白入李遴幕府,本是想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功,然後進朝當官,他並不知道李遴有造反的野心。他的獲罪,完全是冤枉的。從這一點看,李白是一個既單純又幼稚,既想當官又在政治上糊塗的人。正是這種種原因,才造成了李白悲劇的後半生。而正是這種性格,李白才可愛,李白才是李白。
有幾則真實的傳奇故事,讓後人多了解一些李白的可愛:
其一是李白受詔入宮給楊貴妃寫的三首艷詩,這故事知道的人太多,我就不在這里饒舌了。它的可愛之處是,李白光想著詩和酒,不了解宮庭中的人事險惡,最終因此葬送了自己入仕的大好前途。有後人評價說李白藐視權貴,這我不敢苟同。為了當官進朝庭,他可以向權貴低頭,難不成進了宮還要以詩譏諷楊貴妃、嘲諷高力士?我相信他確實是喝酒喝高了,或太愛他的詩了。因詩因酒丟官,這才是詩人本色,這才真的可愛。
其二是他未被唐玄宗封官,但卻賜金還山。他懷著一肚子郁悶騎了一頭驢來到華陰縣,喝醉了酒後在街上閑逛,正趕上縣里夜禁,巡邏的差人將他捉去押入牢中。第二天縣官審他,他要過紙筆寫道:「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研。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縣官看了大驚失色,知道這是李白來了,於是親自為他解綁,擺酒壓驚。
其三是他以詩成名後,有了太多的追星族。據說有一位土財主叫汪倫,給他寫信,說他那裡有萬家酒店和十里桃花,請他去玩去喝酒。聽說有這么多酒店和這么多桃花,詩人豈有不去之理。到了之後卻讓李白大失所望——只有一家酒店,一個湖泊而已。汪倫說,酒店是老萬家開的,不是「萬家酒店」嗎?那湖方圓十里,名為「桃花潭」,不是「十里桃花」嗎?李白雖然情知上當,但汪倫卻熱情款待,酒宴上十分豐盛,讓李白玩得很開心。臨別時,李白賦詩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詩中,只此一首歌頌不出名的土財主,也顯出了他的可愛之處。
其四是他的第三位妻子。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識了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據說李白在梁園喝醉了詩興大發,揮筆在牆上寫下了著名的《梁園吟》,寫完撒了泡尿就走了。走後不久,宗氏和僕人來到這里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下人看見了這首詩臟了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說不能擦,但那人非要擦。宗氏實在被這首才華橫溢的詩歌所折服,無奈,便花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於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並嫁給李白的佳話。史料中說,宗氏是個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也是個忠實的道教信徒,我想李白應該滿足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上元二年,己六十齣頭的李白來到金粉之地金陵,認識了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妓女金陵子,為此還寫了一首詩,詩人的可愛之處就是他的真實了。可能是信仰這個東西太重要了,也可能對李白的荒唐深感失望,在李白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761年,宗氏拋夫棄子到鄺山學道出家了。於是,李白又成了孤家寡人了。
懷著對詩人的敬仰、同情和惋惜的復雜心情,我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李白舉杯邀月塑像,來到李白祠堂後的李白墓前。只見青石條圍著的一堆黃土上長滿了青草,一個一人高的石碑立在前方,上書「唐名賢李太白之墓」,傳為杜甫所書。出乎我意料的是,石碑的頂上,竟然俗氣地刻著一枚銅錢!
在墓碑的下方,是一個石供桌,供桌上放著一排酒瓶,數了一下共有六瓶。原來,它詮釋著李白能飲酒的典故。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專有一首是唱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肆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能喝酒,這在史籍中確有記載,他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被時人稱為「酒中八仙」。據當今葯物學家分析,酒精是一種興奮劑,可使人的血液流動加快,可使人的精神活躍,也可使人意識麻醉。於是乎就有了這樣一個公式:大腦活路起來詩思泉涌;意識麻醉起來便逃避現實。詩人在不滿現實中陶醉自我,又在不滿現實中麻醉自我。
我拿起供桌上的一瓶白酒,放到鼻子下聞了聞,果然酒味濃烈——理解李白的人大有人在!可是想要留個影時,我卻找不到一個遊人。中國就一個李白啊,想到現實中那些追星族幾乎把影視明星追得無路可逃,怎麼就這么冷落了李白呢?
正在我為李白受冷落而憤憤不平時,突然在我身後走進來一位背包大漢,到李白墓前就是一揖。張口一說話,竟然是純正的長春口音!我以為真是碰到老鄉了,可一問,才知道他是遼寧阜新人,真沒想到,阜新的東北口音這么純正。
通過交談得知,這位中年漢子自己有企業。只是他愛好旅遊,一年總有幾個月時間在外行走,有一半收入花在了旅遊上。而他的妻子竟然也支持他替他在家打理企業,這實在讓我大跌眼鏡。這次他剛從漢中過來,把背著的帳篷留在蕪湖,特地來這里看李白。我問他,你到漢中看什麼去了,他說去勉縣定軍山看諸葛亮墓。他還說,燒香講究燒在正墳頭上,我走的都是真的古跡!像什麼李白樓全國多了去了,可哪個是真的啊?於是,我們的兩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可算找到知音了。
在他的提議下,我倆繞李白墓走了三圈,然後又在墓前低頭默哀了一分鍾。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李白與我們有同好,只是我們沒有李白那樣的才氣。
可以肯定的是,李白的詩情大多來自於他的壯游。他崇拜比他早二百多年的南北朝詩人謝眺,而謝眺正是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人。李白在金陵寫了首吟月的詩:「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曾多次來到謝眺晚年隱居的青山(就是李白墓後的青山),有詩嘆道「謝眺已沒青山空」!
謝眺(464—499)出身名門貴族,是著名宰相謝安的兄長。他的母親是南宋文帝的女兒長城公主。他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以詩文著名,與任肪、沈約等號「競陵八友」。可他當官卻不行,只任過宣城太守、吏部郎等。36歲時就因為受到誣陷死於獄中。
公元495年秋,時任宣城太守的謝眺來到青山,面對青山泉流奇石,林立蒼松,回想起十幾年仕途坎坷,不禁動了歸隱之心,在青山南麓建起了別墅,將青山作為渲泄失意、寄情山水、棄官歸隱的地方。
250多年後,李白因李遴事件牽連,遇赦後懷著久治不愈的創傷,踉踉蹌蹌地走進青山,面對謝眺曾吟詠過的山水、荒蕪的古宅和長滿青苔的古井,似乎在謝眺生命歷程中找到了與自己相象的部分,於是萌生了將來埋骨青山的願望。可是他死後,無人知曉他的願望,就把他埋在了離青山六里之遙的寓居地龍山東麓。
李白死後的50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來到龍山尋訪李白墓,找到他的兩個孫女,兩個孫女說,聽父親在世時講,祖父生前志在青山,殯於龍山並非本意。這位觀察使聽罷,當即決定出資,將李白墓遷到了現在的位置。
兩個人同出名門貴族,同喜遊山玩水,同愛吟詠賦詩,同樣仕途坎坷,是我眼前的青山把相隔幾百年的兩個人連系在了一起,青山有幸伴詩魂,是青山有情還是人有情?
這之後,李白墓經過歷史上多次增修增建,才使當初的一丘黃土變成了一處供人游覽的庭院式園林建築。
與杜甫不同的是,李白大半生都不缺錢,有時甚至腰纏萬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是他的任意揮霍,又不會賺錢才導致貧困。只是李白到了老年才真正嘗到了貧窮的滋味,可是悔之晚矣。正是因為李白晚年的貧困,當塗人在埋葬他時,才在他的墓碑最上方刻了一枚銅錢,希望他在陰曹地府不再缺錢,以滿足詩人對錢的渴望。
其實在我看來,李白最後一位妻子離他而去,不一定就與道教信仰有關,而是他的貧困——養活不了妻子。
記得一位教唐詩的教授在課堂上講了李白後向他的學生們放言:「從古至今,真正的詩人大都生活不幸,因為他們心裡只有詩。所以,想要過安穩日子的女孩子聽我一句忠告,千萬別嫁給詩人!」
F. 大門影壁牆的位置與風水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建於大門內部或者大門外,用來做屏蔽作用的牆壁。通常由壁頂、壁身、壁座三部分組成,是針對屋外氣流的沖煞而設置的,其作用是用以阻擋來自房屋大門外面的強烈氣流對住宅內部的沖擊,保存屋內生氣的作用。
影壁牆上一般都會以吉祥圖案的浮雕裝飾,供人欣賞。當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擋住外人的視線,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影壁還可以阻擋宅外煞氣,增加家宅風水運勢。
二、常見的影壁牆種類:
常見的影壁牆類別有三種:
第一種,位於大門內側,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
第二種,位於大門內的一字影壁有獨立於廂房山牆或隔牆之外的,稱為獨立影壁;
第三種,位於廂房的山牆上,直接砌出小牆帽並做出影壁形狀,使影壁與山牆連為一體,則稱為座山影壁;
三、影壁牆的作用介紹:
1、中國的風水文化源遠流長。影壁牆的風水作用,自古以來,就被智慧地應用。北京故宮中,每一院每一宮都設有影壁牆,不同的是,有的為磚砌,有的為木製,有的為玉石。可見古代權利階層對於影壁牆的重視。而且,故宮自設計建造之初,自然遍請風水大師參與設計。可見影壁牆有著不可小覷的風水作用。
2、影壁牆針對屋外氣流的沖煞而設置,用以阻擋來自房屋大門外面的強烈氣流對住宅內部的沖擊,以保存屋內生氣,具備聚集家宅氣運,生旺宅運的作用。
3、風水講究導氣,《水龍經》中有「直來直去損人丁」之說,所以氣流不能直沖廳堂或卧室,否則不吉。而且,氣流直沖,主不聚財。而影壁、照壁可以阻擋氣流,使沖煞氣流放緩,從而協調住宅內外之氣。
4、照壁、影壁還可遮蔽視線,保持氣暢,這點又與「曲則有情」的風水原理相吻合,而且有助於錢財的積聚。現在的很多戶型中有門沖、穿堂煞的情形,對家人的健康、財運形成不利影響;對於這類情況,影壁牆有化解風水避煞的作用。
5、不同的居住環境的能量場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能量場對人產生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差異:
氣脈好、生氣旺的居住環境,可以提升宅主的綜合運勢,事業順利、身體健康,諧事如意;
若氣脈帶煞,沒有絲毫生氣的居住環境,就會給宅主帶來一連串的不順與麻煩。
古代人通過巧妙地運用影壁牆,阻隔氣流的沖擊,人為地製造生氣和扭轉氣場,達到趨吉避凶的神奇效果。
6、住宅大門正對大路或大街道,可採用影壁牆遮擋。影壁牆可以設在大門外,也可以設在大門內,其功能和作用均是擋風、避煞。
7、影壁牆可使進氣的氣流呈S形路線,由於氣流減速接近了人體氣血運行速度,二者流速相差不大,那麼人就會產生氣血通暢的舒適感,對於健康和事業都大有裨益。即氣流之符號,二氣相符,印證了影壁存在的價值。
8、影壁牆面宜有裝飾,可增強家宅氣場運勢:如牡丹荷花磚雕圖案。牡丹的吉祥含義是富貴,而荷花是和順,和和美美。今天頗為流行的吸引力法則說:好的吸引更好的。古人亦說:長在芝蘭之室,自然花香襲人。科學研究證明:吉祥美好的氣場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長期在牡丹花荷花營造的吉祥影壁牆氣場中,怎麼能不日漸和順呢?
9、此外,按照現代住宅風水而言,影壁牆能夠升聚院內人氣,阻擋院外的鬼邪之氣。古之定義邪氣是直來直去的,所以院門設置影壁可以擋住外邪的侵入。
四、影壁牆的風水功效:
1、驅邪擋煞
古人認為,邪氣煞氣通常都是是直來直去的,在院門設置影壁,可以擋住不良氣場的邪氣煞氣,阻擋病氣衰氣入宅,從而庇護家宅成員的綜合運勢。
2、緩沖氣流,阻擋煞氣
風水學中有「曲則有情」的說法,說的是不論河流,還是氣流,都忌諱直來直去,更有「直來直去損人丁」的說法。
影壁牆的設置,可以讓直沖門口而來的氣流得以緩沖,阻擋來外面強烈氣流對住宅內部的沖擊,使得外來氣流的流速與住宅內部空氣的流動速度相協調,不至於對人的健康和運勢造成重大影響。
3、凝聚人氣、財氣
影壁牆,可以阻隔氣流沖擊,製造生氣、扭轉氣場,從而凝聚了院內的人氣和財氣。
而且,影壁牆上的各種跡象圖案、文字,營造出的吉祥氣場,也對居住者形成影響,使得人氣、財氣更旺。
五、影壁牆浮雕的吉祥寓義:
五隻蝙蝠圍繞壽字寓意為:(五福捧壽)
猴、蜂、馬寓意為:(馬上封候)
鼠與葡萄寓意為:(子孫萬代)
松、竹、梅寓意為:(歲寒三友)
牡丹與鳳凰寓意為:(富貴吉祥)
牡丹與壽帶鳥寓意為:(長壽富貴)
戟、馨和如意寓意為:(吉慶如意)
菊花和麻雀寓意為:(居家歡樂)
荔枝、桂圓、核桃寓意為:(連中三元)
毛筆、如意、銀錠寓意為:(必定如意)
蓮花與鷺鷥寓意為:(一路連科)
鶴、松寓意為:(松鶴延年)
獅子與銅錢寓意為:(好事在眼前)
兩支喜鵲與梅花寓意為:(喜上眉梢)
魚和蓮花寓意為:(連年有餘)
玉蘭、牡丹、桂花寓意為:(玉堂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