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晝伏夜出的動物有哪些

晝伏夜出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8 10:24:24

① 什麼動物晝伏夜出

貓頭鷹、蝙蝠、老鼠、蛇、蚯蚓

② 夜裡活動動物有哪些

1、貓頭鷹

貓頭鷹別名「鴞」,因其面貌似貓,人們一般稱它們為「貓頭鷹」。貓頭鷹喜歡自躲在樹葉間睡覺,等到夜幕降臨出覓食,是森林裡的捕鼠專家。由於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別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只能不停地轉動腦袋。

2、蚯蚓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3、蛞蝓

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適合其生活,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

4、鼠婦

卷球鼠婦主要危害西紅柿、油菜等。症狀成、幼蟲危害葉片,造成缺棵,重者可食光葉肉,僅剩葉脈、葉柄。成體長9~15毫米,從褐色、灰藍色,各背甲邊緣為黃白色。多發生在沿海地區,在大連二年發生1代,以成體或幼體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現,此時正值菜苗階段。晝伏夜出,具負趨光性。

5、馬陸

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

③ 晝伏夜出的動植物有哪些

除了常見的貓頭鷹等動物外,還有一些農作物害蟲也是晝伏夜出的喲。
1.黃刺蛾
學名: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屬鱗翅目刺蛾科。分布:全國各地。
寄主:月季、海棠、棗、紫荊、桑樹、蘋果、梨、桃、杏、山楂、柿、石榴、榆等多種園林植物。
發生與為害:華北地區一年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權、枝幹上結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出現成蟲,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羽化後不久交配產卵。卵產於葉背,單粒散產,1個葉片可產幾粒,半透明,卵期7天左右。幼蟲啃食葉片,嚴重時只殘留主脈和葉柄。7月幼蟲陸續老熟,在枝乾等處結繭越冬。
2.雙齒綠刺蛾
學名: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屬鱗翅目刺蛾科,別名棕邊綠刺蛾,棕邊青刺蛾、大黃青刺蛾。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湖南、四川、台灣等地。
寄主:白蠟、海棠、核桃、元寶楓、櫻花、楊樹等植物。
發生與為害:華北地區一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基部或樹干傷疤、粗皮裂縫中結繭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中下旬開始羽化。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對糖醋液無明顯趨性,成蟲壽命10天左右。卵多產於葉背中部主脈附近,塊狀,卵期7~10天。第一代幼蟲期為6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蟲期為8月上旬至9月上旬。低齡幼蟲有群集性,三齡後多分散活動,白天靜伏於葉背,夜間和清晨常到葉面上活動取食,老熟後爬到枝幹上結繭化蛹。第二代幼蟲發生期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陸續老熟,爬到枝幹上結繭越冬。
3.黏蟲
學名: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蟲、行軍蟲、五色蟲。
分布:除新疆未見報道,北方各地均有分布。寄主:禾本科草及其他地被植物。
發生與為害:華北地區一年發生3~4代,任何蟲態在華北均不能越冬。北方春季出現的成蟲均為南方遷飛而來。成蟲晝伏夜出,對糖、酒、醋混合液等均有較強趨性,對光也有一定的趨性。黏蟲成蟲飛行能力很強,可以飛2 000 km 以上,並可飛越高山和海洋。幼蟲共六齡,有假死性。3 ~4齡幼蟲蠶食葉緣,咬成缺刻,5~6齡為暴食期,可將葉片吃光,其食量可占整個幼蟲期的90%以上。四齡以上的幼蟲有遷移的習性,當把大部分植物或雜草吃光以後,黏蟲就成群結隊地四處遷移。9月成蟲陸續南遷。

④ 晝伏夜出的動物有哪些

人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可能就是貓頭鷹了,英文中甚至將那些喜歡熬夜,沒有辦法早起的人稱為是owl——貓頭鷹,可見貓頭鷹不論在哪個地區都是屬於晝伏夜出的。

其實,除了貓頭鷹之外還有很多喜歡晝伏夜出的動物的。比如:蝙蝠、老鼠、貓、蛇和蚯蚓等等。

⑤ 有哪些動物是晚上出來的

1、犰狳(讀音:qiú yú)

犰狳白天生活在洞里,晚上出來找食物,它們吃白蟻、螞蟻、蛇、腐肉和植物。

犰狳又稱「鎧鼠」。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溫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種瀕危物種,犰狳科共有9屬21種(有1屬1種已滅絕),包括裸尾犰狳屬、圓頭倭犰狳屬、披毛犰狳屬、倭犰狳屬、犰狳屬、六帶犰狳屬、大犰狳屬、三帶犰狳屬、小犰狳屬。

犰狳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

2、鼠

鼠通常在夜間活動,白天休息。家棲鼠多棲息在廚房、雜物堆、牲畜圈、飼養房、倉庫、下水道、電線電纜溝;野棲鼠大多棲息在農田及叢林之處。

鼠,哺乳動物,大約有500餘種,已存在上億年歷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倉鼠、竹鼠等。家鼠與人類關系密切,屬於有害動物,經常遭受人類打擊。故鼠字頭頂者一個「臼」,意為「屢遭打擊,總是擊而不破,打而不盡」。

3、無翼鳥

無翼鳥喜群居,白天隱藏於土穴中,夜間出來活動,常用長嘴挖土覓食。主要為植食,但也吃蚯蚓等蠕蟲和昆蟲。繁殖期,每窩產卵1—2枚,卵白色,約8×13米,重約500克,為成鳥體重的1/4左右,從體重與卵重的比例看,是最大的鳥卵。無翼鳥現在只生活在紐西蘭的兩個島嶼上,是珍稀鳥類。

無翼鳥也叫鷸鴕(yu tuo),幾維鳥。翅膀和尾巴都已退化,嘴長,身長,全身有灰色細長的絨毛,腿短而粗,跑的很快。 晝伏夜出,吃泥土中的昆蟲。

無翼鳥是紐西蘭的特產,它進化成這個樣子,與紐西蘭這片土地的歷史有關系。在千萬年前,紐西蘭因被海洋隔離著而遠離亞洲及其他大洲。

4、蠍子

蠍子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喜潮怕干,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好靜不好動,並且有識窩和認群的習性,蠍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蠍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殺現象。但若不是同窩蠍子,相遇後往往會相互殘殺。

蠍子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種類的統稱 ,蜘蛛亦同屬蛛形綱。它們典型的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螯、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後腹部)。

5、壁虎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櫃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西南地區稱「四腳蛇」、「巴壁虎」,"巴壁蜥"等。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⑥ 在夏夜裡什麼小動物出來活動

有:蠍子、貓、蝙蝠、老鼠、貓頭鷹、刺蝟等。

一、蠍子

蠍子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喜潮怕干,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好靜不好動,並且有識窩和認群的習性,蠍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蠍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殺現象。但若不是同窩蠍子,相遇後往往會相互殘殺。

二、貓

貓行動敏捷,善跳躍。吃魚,鼠,兔等。貓之所以喜愛吃魚和老鼠,是因為貓是夜行動物,為了在夜間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魚的體內就含牛磺酸,所以貓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吃魚和老鼠,也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才吃。貓作為鼠類的天敵,可以有效減少鼠類對青苗等作物的損害,由貓的字形「苗」可見中國古代農業生活之一般。

三、蝙蝠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有些蝙蝠種群上千隻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

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四、老鼠

老鼠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夜間出來活動,白天藏匿。智商高:相當機靈,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保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歡把窩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略有動靜或者變化,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復熟悉後方敢向前。

五、貓頭鷹

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但也有部分種類如斑頭鵂鶹"xiūliú"、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動;一貫夜行的種類,一旦在白天活動,常飛行顛簸不定有如醉酒。

⑦ 夜行動物有哪些

狼、豹子、壁虎、蚯蚓、夜鷹等。

1、豹子

豹子喜歡夜間活動。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條白色的輪廓線顯得格外清晰,就是這條線,經常使它的進攻計劃受挫。在陽光下,豹子身上的斑點和玫瑰花形圖案形成了一層華麗的偽裝層。

2、壁虎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3、狼

夜間活動多,嗅覺敏銳,聽覺很好。機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強,常採用窮追的方式獲得獵物。狼屬於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飢。

4、蚯蚓

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一般夏秋季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4點左右出外活動它採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況下進行的。

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5、夜鷹

夜鷹,鳥類,全世界共89種,我國有7種,有時也包括美洲夜鷹亞科的種類(參閱美洲夜鷹條),甚至指整個夜鷹目的種類(參閱夜鷹類條)。 真正的夜鷹除紐西蘭及大洋洲的一些島嶼外,幾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區。有灰、褐或紅褐的保護色。食會飛的昆蟲,夜間在飛行中將其捕食。

⑧ 晚上什麼動物會出來

1、浣熊

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它們大多成對或結成家族一起活動。浣熊白天大多在樹上休息,晚上出來活動。 經常在樹上活動,巢也築在樹上。白天它們在空心樹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覺,當受到黑熊追蹤時,它就會逃到樹梢躲起來。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還要躲進樹洞去冬眠。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晚上十二點後出門,加拿大人稱之為神秘小偷。

2、貓

貓行動敏捷,善跳躍。吃魚,鼠,兔等。貓之所以喜愛吃魚和老鼠,是因為貓是夜行動物,為了在夜間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魚的體內就含牛磺酸,所以貓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吃魚和老鼠,也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才吃。

貓作為鼠類的天敵,可以有效減少鼠類對青苗等作物的損害,由貓的字形「苗」可見中國古代農業生活之。

3、貓頭鷹

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但也有部分種類如斑頭鵂鶹、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動;一貫夜行的種類,一旦在白天活動,常飛行顛簸不定有如醉酒。

4、老鼠

憑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夜間出來活動,白天藏匿。智商高:相當機靈,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保安全方才出洞;喜歡把窩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

略有動靜或者變化,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復熟悉後方敢向前;老鼠具有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如果受過襲擊,它會長時間迴避此地。

5、狼

夜間活動多,嗅覺敏銳,聽覺很好。機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強,常採用窮追的方式獲得獵物。狼屬於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飢。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

⑨ 日伏夜出有哪些生肖

日伏夜出的生肖是鼠。

老鼠晝伏夜出:老鼠白天藏匿,夜間出來活動。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保安全方才出洞。

⑩ 哪些動物事晝伏夜出的

貓頭鷹 蝙蝠 夜行動物

閱讀全文

與晝伏夜出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