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蛇吃什麼
蛇以其它蛇類、青蛙、田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蛇是食肉動物,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蛇屬於變溫動物,進化程度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氣候影響較大,是一穩定性較為脆弱的生物類群。
蛇類無耳孔,也無鼓膜、鼓室和耳咽管蛇的身體器官。除一些穴居種類的眼隱於鱗片下面外,眼外均罩1層由上、下眼瞼癒合形成的透明薄膜。舌細長,分叉,可以伸縮。
蛇是一種體溫隨氣溫而變的變溫動物,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產生和維持恆定的體溫,因此蛇喜暖怕寒。蛇類活動的最適溫度是20~30℃,在這適宜范圍內蛇的生長速度也隨氣溫上升而直線上升。
蛇類的身體會一直成長,但它們的表皮,卻不能長大,成年蛇類一般每年蛻皮3次左右,而幼年的蛇類生長速度快,所以蛻皮次數更多。蛇的牙齒在吞食時有攫握食物的作用。上頜骨、齶骨與翼骨疏鬆地聯結於腦顱上,可交替移動,將食物向口內挪動。
蛇類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可以葯用和食用。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是蛇類出口大國之一。根據《中國蛇類》記載,中國有蛇類205種。
㈡ 蛇喜歡吃什麼東西
蛇喜歡吃一些鼠類、青蛙、雞、蜥蜴、泥鰍等等活物,能吞食相當於本身頭部大8~10倍的食物。一般情況下蛇吃足食物之後就會感覺到疲倦,從而進入到休息狀態。
除了這些之外,它們還會爬到樹上,去鳥窩裡面偷吃鳥蛋,它們沒有牙只能把鳥蛋整顆吞下,在利用自己身體的肌肉把鳥蛋擠碎,最後再把蛋殼吐出來。還會吃蚯蚓、魚等動物也會吃,它們主要是以肉食性為主的,只會捕捉活體的動物,腐敗的動物不會吃。
蛇的習性
蛇類屬變溫動物,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反應比較敏感。外界氣溫在20~30℃適合蛇類生長;當氣溫在25~32℃左右,出窩活動較為頻繁;氣溫下降到20~13℃時,蛇便會本能的尋找溫暖場所;33℃以上,便尋找陰涼的地方或爬到水池、水溝中浸泡納涼。
初春陽光明媚的日子,當氣溫上長到18℃以上時,蛇喜歡在中午出窩曬曬太陽;夏季暴雨過後,尤其是晚間,蛇出窩透氣的特別多,幾乎是傾巢而出。
㈢ 蟒蛇吃什麼
蛇肉食性動物,主要捕獲"活食",如蚌類、鼠類、泥鰍、黃鱔、鳥類、蚯蚓、昆蟲等。蛇食量很大,一次性可吞食自身重兩倍的食物;
一次飽餐後可以10天乃至半個月以上不進食,7~9月是蛇捕食頻繁期,5月與10月是旺食期,這與進入繁殖期與體內蓄積營養越冬有關。
捕獵食物不會用毒液殺害獵物,而是將獵物纏繞使其窒息而亡。不像莽撞的黑樹眼鏡蛇,森蚺是講究方法和心機的伺機者。
它常常潛入淺灘等待獵物,它先會在水面偵測,然後回到水底等待。它獵殺的絕招,就是出其不意。比如捕殺水面的野鴨,它用其強有力的雙頜,迅捷地咬住野鴨,並拖入水中,再用身體纏繞住野鴨。
0°C嚴寒是蛇類的致命低溫,因此秋末氣溫降到約13℃以下時就必須找地下各種洞穴去冬眠。以北京為例,1月份地面平均溫度雖低到零下5.4°C,但地下1.6米處的溫度仍有7.5°C。
而且溫度變化很小,非常適合蛇的冬眠。蛇類這種生態節律,是由於我國冬季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地區,因此蛇類冬眠的時間最長,入地深度最深,冬眠的南界也最南,我國僅華南地區幾乎所有蛇類都不冬眠。
㈣ 蛇的食物是什麼它是怎樣獲得食物的
蛇是肉食動物,主要以活動的小型動物為食,根據不同的蛇種,不同的棲息環境,不同的季節,如蚯蚓、昆蟲、鳥類、蛙類、鼠類、蜥蜴類、魚類,以及泥鰍、鼻涕蟲和雞蛋、鳥蛋等均成為蛇的食物。可以說,蛇是鼠的天敵,多數的陸棲蛇以鼠為主食。凡蛇類少的地方,鼠類就猖獗成災,蛇類多的地方鼠就少。因此,蛇的食性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有它獨特的作用。
此外,蛇吃蛇的現象也多見,,如眼鏡王蛇、王錦蛇等以別的蛇為食,當餓極時,也有以同種蛇為食的,如莽山烙鐵頭蛇。一般規律是大蛇吃小蛇,強蛇吃弱蛇。
一般情況下,蛇不吃死去的動物,但個別蛇類例外,如王錦蛇、赤練蛇。更有個別蛇類偶爾也會吃植物,如五步蛇,但極少見。因為蛇吃下植物後不易消化,吃什麼植物就排什麼植物。
蛇類的食性有俠食性和廣食性之分。俠食性的蛇只吃某一種或幾種食物,偏食的很,如眼鏡王蛇專吃蛇類和蜥蜴類,海內閃鱗蛇只吃蚯蚓,鈍頭蛇只吃軟體動物,翠青蛇只吃蚯蚓及昆蟲,烏梢蛇只吃蛙類,廣食性的蛇由於吃東西不挑剔,捕食范圍則較大,食物來源也廣泛,因此營養豐富。
㈤ 蛇吃什麼食物
蛇是以肉食性為主的爬行動物,其飼料來源廣泛。蛇進食方式主要為吞食,它可吞食比它的頭大好幾倍的小動物,而且蛇的眼睛易於發現活動的物體,原則上要投喂活的小動物,如營養豐富的蛙類、鼠類、魚類、鳥類、蚯蚓、兔、雞、蜥蜴等。
不同種類的蛇對飼料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說來,銀環蛇喜歡吃鱔魚、泥鰍;眼鏡蛇則喜歡以鼠類為食;眼鏡王蛇卻專門吃蛇和蜥蜴;尖吻蛇、腹蛇不但吃鼠、蛙,還捕食鳥類。
㈥ 野生蛇吃什麼食物
小型蛇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
中型蛇捕食鼠類、兔、鳥、雞鴨等家禽;
大型蛇類除了以上這些,還吃羊、狗、牛犢等家畜。
蛇: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
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
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
㈦ 蛇喜歡吃什麼東西
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
蛇類都屬於肉食性動物,而且以捕食活餌為主。蛇類的食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哺乳類、鳥類等溫血動物為主。
另一類以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冷血動物為主。一般飼養以溫血動物為食的蛇類,可以選用爬行類寵物食品生產供應商大任富城生產的乳鼠、小白鼠、大白鼠、兔子、鵪鶉、雛雞等。
可按照蛇的習性和體型大小選擇。飼養以冷血動物為食的蛇類,所需要的食物為小魚、泥鰍、蜥蜴、蛙、蟋蟀等,也應按照習性和體型大小選擇。
(7)蛇吃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蛇類生活習性
蛇類屬變溫動物,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反應比較敏感。外界氣溫在20~30℃適合蛇類生長;當氣溫在25~32℃左右,出窩活動較為頻繁;
氣溫下降到20~13℃時,蛇便會本能的尋找溫暖場所;33℃以上,便尋找陰涼的地方或爬到水池、水溝中浸泡納涼。
初春陽光明媚的日子,當氣溫上長到18℃以上時,蛇喜歡在中午出窩曬曬太陽;夏季暴雨過後,尤其是晚間,幾乎是傾巢而出。
㈧ 蛇最喜歡吃什麼
蛇類是吃葷不吃素的野生肉食性動物,主要捕食各種活體的小動物,有些蛇也吃一些死的動物或蛋類。在飢餓時絕大部分蛇類都有吞食同類或別種蛇類的習性,尤其是成年蛇會吞食其幼仔。由於蛇類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大部分野生蛇類喜食各種蚯蚓、昆蟲、魚類、泥鰍、黃鱔、蜥蜴、鳥類、蛇類、鼠類及小型獸類或各類鳥蛋。但人工養殖條件下難以為它「置辦齊全」這些野味,只能根據它的主要食性喂些力所能及的食餌,如蛙類、鼠類、魚類、禽蛋及水中游蛇,也就是飼料蛇,如漁游蛇、水蛇、雙斑錦蛇、水赤鏈游蛇等。限於人工養殖的蛇不如野生蛇天然食餌豐富的緣故,在養蛇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所養蛇類的食性,投放它們喜食的食物,盡量達到其營養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