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什麼動物的腳最多
千足蟲又稱馬陸,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它體形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干兩部分,頭上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軀干由許多體節構成,多的可達幾百節。除去第一節無足和第2—4節是每節一對足外,其餘每節有兩對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加起來共有690隻足,可以說是世界上足最多的節肢動物了。
千足蟲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蟲只有7 節,蛻皮一次增至11節,有7對足;二次蛻皮後增至15節,有15對足;經過幾次變態發育後,體節逐漸增多,足也就隨之增加。
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千足蟲。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得多。
千足蟲行走時左右兩側足同時行動,前後足依次前進,密接成波浪式運動,很有節奏。不過,它雖然足很多,但行動卻很遲緩。
千足蟲平時喜歡成群活動,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專吃落葉、腐殖質;也有少數種類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農業上的害蟲。
千足蟲雖然無毒顎,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別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千足蟲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
『貳』 十二生肖中什麼動物的腳最大
你好,
十二生肖中龍的腳最大,俗話說:神龍見首不見尾,可以認為龍的腳是無法想像的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謝謝
『叄』 哪些動物的腳什麼樣,有什麼功能
雞:四趾,三前兩後,趾前有鉤爪,善於挖掘。
『肆』 世界上腳最多的動物是什麼
世界上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世界上腳最多的動物是千足蟲,又稱馬陸,這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 千足蟲,體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干兩部分。頭上有一對粗短的觸角,軀干由許多節體構成,多的可達幾百節。第一節無足。第二至四節,每節一對足。其餘每節均有兩對足。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共690隻足,可稱為世界上足最多的動物了。
3、生存環境
除此之外,世界上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如遇到危害或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
拓展資料
『伍』 什麼動物的腳
不同動物肯定不一樣。螳螂用捕捉足來獵食 雞的腳用來刨土找食物,鴨的腳游泳方便,貓的腳走路沒有聲音捉老鼠好等等,當然都是為了活的更好
『陸』 什麼動物的腳最大最長
大象的腳最大,長項鹿的腳最長
『柒』 什麼動物的腳是綠色的
前面那位說得沒錯!
螳螂、蚱蜢等昆蟲,蜥蜴、水龜、蛙類等很多動物的腳都是綠色的,也包括某些鳥類的腳在內.
『捌』 什麼動物的腳最多
答:馬陸,也叫千足蟲。詳細資料如下:
馬陸隸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國內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鍾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1. 生物學特性
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圖片點擊:http://www.joy25.com/Photo/HTML/Photo_170206.html
馬陸(maln)(Prospirobolus)無脊椎動物,多足綱,倍足亞綱,山蛩蟲科。身體分頭和軀干兩部分。軀幹部能區分出短的胸部前4節和長的腹部。體長圓而稍扁,由25~100多體節組成。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干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我國各地多有分布。
馬陸是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分解者,在IlIHJLIh~ 廈,馬陸攝食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據初步估算,馬陸對 落物的分解量約占請地區年平均啁落物量的0 21 馬陸對同一種、不同腐解程度的葉片攝食量不同,對半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大於對未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馬陸的生意效率l小同,其同化效率隨溫度爿高而降低.而糞便串卿I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在不同林型下個體數量分布不均勻。通常,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 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顯的表聚現象 馬陸的個體數量季節變化明顯,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動物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重要的分解者,馬陸是土壤動物中的常見類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殘體為食,是生態系統物質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對大型土壤動物的飼養研究在國內外均有報道 』 ,但對馬陸所作的研究在國內尚束見到;通過對馬陸的生態分布鼓攝食量等的研究,探討並揭示r該類群在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分解過程中的功能.
馬陸的生態分布
對帽兒Ill~~態實驗站的5個林型的調查結果如圖1~ 圖3所示。分析表明.① 馬陸在不同林地上分布有差異,其個體數量排序為:硬闊葉林(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等)>蒙古櫟林>樺樹林>紅松闊葉混交林>紅松純林。由以上結果不難看出,馬陸的個體數量分布.闊葉林> 針聞Ⅱf混交林> 針葉林。② 馬陸數量在土壤中的垂直變化明顯。在兩落物層具有明顯的表聚性,並由表層向下銳減。兩落物層、0~5、 5~ 10、l0~】5cm 土層各層中·馬陸所佔的百分比分別為50 、32.7 、10.9 6 4 !③ 馬陸個體數量年內變化明晶;夏末最多一冬束最少。其中,6- 1O月5個月的個體數量佔全年總個體數量的79.2 。
馬陸的攝食選擇與攝食量
4組馬陸的攝食結果如表1所示 第l組喂未分解的樺樹葉和蒙古櫟葉、實驗中平均每克體重烏陸對未分解的蒙古櫟葉與拌樹葉的攝食量及所攝取的能量值分別為9. 1mg,g·d、1 57X 1 0 J悝.fI和10 1 mg
g『d、189× 10 J嵋』d,即對樺樹葉的攝食量廈獲取的能量值均高於蒙古櫟葉。第二組喂的是蒙古櫟葉和樺樹葉的半分解葉片一葉片均已破損並有霉斑菌絲等+葉片質地較新葉片變薄變脆。喂養lod後平均每克體重『 陸攝食蒙古櫟葉片16-9 mg/g『d一其能值為283>:10 J/g·d,攝食樺樹葉15. 4 ng,g.d.其能值為273×10 J/g』d,即馬陸對蒙占櫟 f的攝食量及獲取的能量多於樺樹葉。第3、 第4組分別喂以來分解和半分解的樺樹葉和蒙古櫟葉。不同分解程度兩落物的攝食實驗表明,馬陸對半分解樺樹葉的攝禽佔59. 6 ,對未分解樺討葉的攝食佔40—4 。馬陸對半分解的蒙古櫟葉攝食佔62. 1 ,對未分解的蒙古櫟葉攝食占。
馬陸個體數量,水平分布闊葉林>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垂直分布由表層向下銳減.年變化夏束最多.
冬束最少;馬陸的攝食量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種捅藩物而言,其攝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馬陸的同化效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糞便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馬陸與環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間無明顯相關,但馬陸體內sr、V、Ba、zu的古量較高;馬陸對凋落物的分解量約占年凋落物平均l門還量的0.21 。
『玖』 還有什麼動物的腳畫什麼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在雪地上走的腳印能畫畫,出自於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2016版)第12課的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原文如下: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
(9)哪個動物的腳擴展閱讀
課後「讀讀連連」既可以復習生字,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此題可結合學習第三句時練一練,也可在指導背誦前練習。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做完之後互相交流。
實踐活動
1、了解哪些動物也會來雪地「畫畫」,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課上交流,並說出自己是從哪裡了解的。
2、課外閱讀富有童趣的韻文。
3、如果在下雪天上這一課更好,可以帶領學生去雪地玩耍,親自感受。
『拾』 都有什麼種類的動物有腳
脊索動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