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軟體動物資料^_^
軟體動物
身體柔軟的一類無脊推動物。軟體動物一般具有左右對稱的體型,但某些軟體動物由於身體扭轉而出現各種奇特的形狀。它們常常有一個外殼,沒有體節,大多可分為頭、足、內臟囊等3部分。外層皮膚從背部折皺成一層皮膜,叫做外套。外套把身體包圍起來,並分泌出石灰質。軟體動物的貝殼就是由外套分泌的石灰質所形成的。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門類,種的數量僅次於節肢動物,世界上的軟體動物現在有8萬多種。常見的軟體動物有蝸牛、螺類、蚌類、烏賊、章魚等。
軟體動物的頭足類,在奧陶紀的無脊椎動物中,數量是占優勢的。有直長形的,震旦角石(SINOCERAS):有松卷型的,環喇叭角石(CYCLOLITUITES)和歐亞角石(LITUTES)。直長的類型不僅特別繁多,而且殼體巨大,在淺海稱雄一時。腹足類在奧陶紀演變顯著,屬群開始繁多。螺塔低寬的類型有馬氏螺(MACLURITES)、蛇卷螺(OPHILETA),螺塔直高的類型有脊旋螺(LOPHOSPIRA)、 後紋螺(OPISTHONEMA)。瓣鰓類仍較稀少,晚期逐漸增多。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包括石龜、掘足綱、雙瓣類、腹足綱和頭足綱。幾乎全部的軟體動物都有一個碳酸鈣鹽殼,只有腹足綱、頭足綱和裸鰓亞目幾個屬沒有這個特點,軟體動物很少保存下來。因此,軟體動物是依其殼的結構來分類。多數軟體動物生活在海洋里,僅雙瓣類和腹足綱的一些科進入淡水。有些腹足綱進化時在空氣中呼吸並生活在陸地上。軟體動物利用過濾進食(多數是雙瓣類),食草(一些腹足綱),吃肉(腹足綱、頭足綱)。軟體動物中一個主要的類菊石目在白堊紀末便絕種了。
五光十色的軟體動物
在海底世界裡,有一種會給自己造「房子」的動物,它們能從自己的身體里分泌出石灰質,作為建築材料來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棲身之地,這些動物就是貝類。因為它們的身體柔軟,所以歸屬於軟體動物。它們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貝殼。軟體動物門的種類非常多,在動物界中是僅次於節肢動物門的第二大門。共分為7個綱,即無板綱、單板綱、多板綱、雙殼綱、腹足綱、掘足綱和頭足綱。除無板綱和單板綱之外,其餘5個綱的種類在中國海都有分布。目前,在中國海共記錄到各類軟體動物2557種,約占我國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8以上。
石鱉 牡蠣 螠蟶 海兔 珍珠貝
蚶子 蛤仔 鮑魚 烏賊 鸚鵡螺
貽貝 文蛤 寶貝 章魚 槍烏賊
扇貝 硨磲 紅螺
http://www.coi.gov.cn/hyzy/biologic/ruanti.htm
軟體動物話古今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數量和種類都非常多的一個門類,已經發現的現代種類加上化石種類一共有12萬種,僅次於節肢動物而成為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門類。軟體動物適應力強,因而分布廣泛,陸地、淡水和鹹水中都有大量成員,像蝸牛、河蚌、海螺、烏賊等都是我們熟悉的代表。
各類軟體動物雖然形態各異、習性有別,但是基本特徵十分相似,身體柔軟而且大多數都不分節,一般都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4個部分。外套膜通常還都分泌出鈣質的硬殼保護在身體的外面。由於外套膜形狀因種類而異,不同種類的軟體動物的硬殼外形也就各種各樣。不過,除了大多數成年期的腹足動物之外,它們的殼體都是左右對稱、也就是兩側對稱的。科學家正是根據這些硬殼和軟體結構的差異,將軟體動物分成了10個綱,它們就是單板綱、多板綱、無板綱、腹足綱、掘足綱、雙殼綱、喙殼綱、頭足綱、竹節石綱和軟舌螺綱。
單板綱軟體動物的特點是殼的形狀像帽子或勺子。它們早在寒武紀早期就已經出現,一直繁衍到現代,現代的新笠貝就是代表。
多板綱身體兩側對稱,呈橢圓形,背殼由8塊骨板組成。它們出現在寒武紀晚期,一直延續到現代。
無板綱沒有骨板或貝殼,兩側對稱的身體像蠕蟲似的。不過它們身體外表披掛著帶有鈣質針狀棘的角質外皮,因而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無板綱沒有化石代表,現代生活的有海兔等。
腹足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軟體動物了,蝸牛、田螺、海螺等都是這一綱的成員。它們的軟體和外殼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發生扭轉,因而殼形呈單螺旋的形態。腹足綱的也是早在好望角早期就出現了,而且一直繁衍到現代,陸地、海洋、淡水裡都有它們的分布。
掘足綱的外殼像細長的管子,兩端開口,兩側對稱。掘足綱從奧陶紀出現,一直延續到現代,代表動物有角貝等。
雙殼綱也是我們熟悉的軟體動物,河蚌、海扇、蛤蜊以及我們在海邊能夠撿到的絕大多數貝殼都屬於雙殼綱。它們的特點是有兩瓣殼,兩個殼瓣之間有鉸合構造;它們的軟體部分缺乏明顯的頭部,腹側則具有肉足。從寒武紀到現代地球上的海洋和淡水裡一直都有雙殼綱動物的分布。
喙殼綱的殼看起來也像有兩瓣,但是沒有鉸合構造,它們的殼實際上是「假雙殼」形態的單殼。它們是已經絕滅了的古生物,只生活在寒武紀到奧陶紀,代表有海拉爾特殼等。
頭足綱是軟體動物門中發育最完善、最高級的一個綱,包括地質歷史時期曾經大量繁盛並具有重要意義的鸚鵡螺類、桿石、菊石、箭石和現代的章魚、烏賊等。它們全都是海洋里的肉食性動物,善於在水底爬行或在水中游泳。頭足綱動物兩側對稱,長得很明顯的頭在身體前方,兩側具有發達的大眼睛,中央有口,口內有角質的顎片;口的周圍環列著一圈能夠用來捕食其它動物的腕。頭足綱動物有的具有外殼、有的具有內殼、也有的沒有殼。頭足綱的演化歷史也很長,從寒武紀直到現代。
竹節石綱是一類輻射對稱、單錐形殼的古代軟體動物,分布時代從奧陶紀到泥盆紀,代表有竹節石等。
軟舌螺綱也是一類單錐形殼的古代軟體動物,但是它們是兩側對稱的,分布在好望角到奧陶紀,代表有軟舌螺等。
軟體動物(組圖)
http://kid.sina.com.cn/2006-06-30/102814394.html
圖片資料: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8%ED%CC%E5%B6%AF%CE%EF
2. 貝殼是怎樣形成的它由哪些成分組成
貝殼通常都長在軟體動物之外。貝殼最主要的功能是支撐動物體,它們可以保護動物體不被敵人吃掉,還能夠保護動物體避免過分乾燥而死亡。貝殼是外套膜的邊緣細胞所分泌的碳酸鈣所形成的。 軟體動物的血中合有大量的碳酸鈣。這些碳酸鈣是軟體動物由水中及食物中吸收的。外套膜邊緣的細胞可以將血液中的碳酸鈣濃縮,並且使它們形成類似方解石和亞拉岡石的礦物結品。亞拉岡石的結晶形式便是真珠層。貝殼最先分泌形成的是外殼層,由外套膜的外部形成。外殼層形成之後,碳酸鈣才在外殼層的內面,形成中殼層和內殼層。 貝殼是來自於外套膜的分泌物,成長中的貝類,肉體逐漸長大,外套就被推著向外移,分泌物就從殼口外唇及殼軸上一直疊上去,於是貝殼類就沿著螺旋方向長大。貝殼的殼是會長大的,有人誤認貝殼會換殼,是因與寄居蟹混淆所致,寄居蟹乃借用貝殼為居,本身並非貝類,而屬節肢動物,不能自行製造石灰質外殼,身體逐見長大,必然得時換殼,以供安身。
3. 蠑螺的蠑螺生長規律
蠑螺貝殼貝殼最主要的功能是支撐動物體,它們可以保護動物體不被敵人吃掉,還能夠保護動物體避免過分乾燥而死亡。貝殼是外套膜的邊緣所分泌的碳酸鈣所形成的。蠑螺軟體動物的碳酸鈣。蠑螺這些碳酸鈣是軟體動物由水中及食物中吸收的。蠑螺邊緣的細胞可以將碳酸鈣濃縮,並且使它們形成類似方解石和亞拉岡石的礦物結品。亞拉岡石的結晶形式便是真珠層。蠑螺貝殼最先分泌形成的是外殼層,蠑螺的外部形成。外殼層形成之後,碳酸鈣才在外殼層的內面,形成中殼層和內殼層。貝殼是來自於外套膜的分泌物,成長中的貝類,肉體逐漸長大,外套就被推著向外移,蠑螺就從殼口外唇及殼軸上一直疊去,於是貝殼類就沿著螺旋方向長大。蠑螺貝殼的殼是會長大的,有人誤認蠑螺會換殼,是因與混淆所致,蠑螺幾乎食用任何一樣東西,它們可用它們的硬殼撬開或擊碎其它軟體動物的外殼來覓食殼內的肉。它們通過一隻大而健壯的足來行走,而來自這只足的肉使海螺成為。蠑螺乃借用貝殼為居,本身並非貝類,不能自行製造石灰質外殼,身體逐見長大,必然得時換殼,以供安身。和其他動物一樣,軟體動物已經適應千變萬化的生存環境。蠑螺沖刷的岩石到陰的深海底,各種形態的棲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軟體動物群。影響生在海邊的軟體動物的特性和分布,它們所生活的地質表面特性也有同樣的影響力。不過,充足的陽光所提供的食物顯更為重要。蠑螺軟體動物最適合棲息於區域的種類繁多,令人嘆為觀止。
4. 軟體動物的貝殼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嗎
不能。軟體動物貝殼中的碳來源於海水中的含碳鹽類及食物。
軟體動物是從海水及食物中獲取碳和鈣,並形成碳酸鈣質貝殼的。海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鹽,食物中也有。水中的軟體動物把這些物質吸收進入血液和體液中,通過外套膜細胞分泌出來,與少量蛋白質共同形成貝殼。
貝類動物不能直接固定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5. 軟體動物中的螺類的螺旋基質是怎麼形成的
貝殼是外套膜邊緣細胞所分泌的碳酸鈣形成的。軟體動物從食物或水中獲取碳酸鈣,外套膜邊緣的細胞將血液中的碳酸鈣濃縮形成貝殼。因為隨著貝類肉體的逐漸增大,外殼被推著向外移。分泌物就沿殼口外唇的殼軸一直疊下去。因為地球自轉因素,貝殼的形成成螺旋狀
6. 軟體動物發生哪些結構改造
軟體動物等快速運動的捕食者,除部分原始種類外,外殼演變為內殼或退化,用於運動的足特化為專營捕食的腕。外套膜肌化增厚,演變為運動器官。循環系統為閉管式,以適應快速運動所需的能量供應。這一種類超前進化,體型碩大,有發達的神經和感覺器官,有內骨骼。
軟體動物也稱貝類,是軟體動物門動物的統稱,是除節肢動物外最大的類群,約10萬種。體制的差異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徵∶體柔軟而不分節,一般分頭-足和內臟-外套膜由背側的內臟團、外套膜及外套腔組成兩部分。
主要特徵
主要特徵是: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軟體動物的形態結構變異較大,但基本結構是相同的。身體柔軟,具有堅硬的外殼,身體藏在殼中,藉以獲得保護,由於硬殼會妨礙活動,所以它們的行動都相當緩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軟體動物
7. 海洋軟體動物是怎麼回事
軟體動物的種類非常豐富,現存的有11萬種以上。同時,某些軟體動物已發展到了能利用「肺」進行呼吸的程度,同時身體還具有調節水分的能力,這使軟體動物與節肢動物構成了僅有的陸生軟體動物。
海洋軟體動物大都由頭、足、內臟三部分組成。由於大多數軟體動物都覆蓋有堅硬的外殼,所以又有「海貝」之稱。
軟體動物可分為單板綱、多板綱、無板綱、腹足綱、雙殼綱、掘足綱、頭足綱。它們分布很廣,從赤道到寒帶,從海洋表面到萬丈深淵都遍布著它們的蹤跡。常見的海洋軟體動物有鸚鵡螺、鮑魚、烏賊、章魚、牡蠣、石鱉、海兔、海牛以及各種貝類。
沙蠶在海底有固定的巢穴,它們常常棲息在海灘的沙中或石頭底下,過著隱居的生活,僅通過身體的蠕動收縮進行運動。
巢沙蠶主要生活在沙灘上,它們長著堅韌的蠶管,管口部分略略彎曲,呈煙囪狀,伸出地面之外,殼口處常粘連有大量海藻等雜物,以便於隱蔽。
旋毛管蟲大多穴居在一個棕褐色的管內,它們一般都生長在水深約十米的珊瑚礁中,喜歡附著在造礁珊瑚的骨骼上。珊瑚長大後,穴管則夾在珊瑚骨骼內,頭端長著兩根主軸,主軸四周有很多羽狀的鰓冠。鰓冠從穴管中伸出時,呈旋轉狀。
旋毛管蟲的鰓冠顏色因珊瑚礁的深度和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藍色、天藍色、紫色和白色等多種顏色,外觀非常漂亮。
海筍是嵌在岩石中生活的,它的鑿岩能力很強。海筍在鑿洞時,兩片殼會以扭動和搖擺的方式在堅硬的岩石上鑿出藏身的洞穴來。
貝殼在幼年時的生長速度很快,到老年時生長逐漸放緩甚至停止。貝殼的身體結構是這樣的:在貝殼與身體之間有一層叫做「外套膜」的薄層,生長時,外套膜能持續分泌出碳酸鈣物質,這種物質不斷地沉積在殼質上,時間久了,便結成了具有保護作用的堅硬外殼。單殼類沿著螺口邊緣以自我盤卷的方式生長,雙殼類則只在兩貝殼邊緣處增長,貝殼生長方向始終不變。貝殼表面上的紋路是對生長環境及生長速度的真實記錄,這也是貝類年齡的顯現。
石鱉是貝類中的原始類型,由八枚覆瓦狀排列的殼片連接而成,其行動非常遲緩,外形很像海龜。石鱉的頭和足掩蓋在貝殼的下面,頭上沒有觸角,也沒有眼睛,只是在腹面有一個非常大的嘴。它們的足有很強的吸附力。一旦受到驚嚇,身體便會牢牢地吸附在物體的表面,很難用外力將其摘取下來。
魷魚和章魚均屬於貝類,它們是軟體動物中進化最好的一類。因為它們能在大海中像魚一樣飛快地游動,所以人們常將它們誤稱為「魚」。魷魚和章魚的身體都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及貝殼五個部分構成。奇怪的是,它們的貝殼長在體內,足長在頭頂,而且足上帶有吸盤。魷魚和章魚在頭足類中又屬於不同的類群,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魷魚的足是8條,而章魚比魷魚多了兩條足。鸚鵡螺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貝類,也是現今地球上唯一保留了真正外殼的頭足類動物。因為它的貝殼上長滿了紅色的火焰狀斑紋,所以叫鸚鵡螺。
鸚鵡螺是最古老的頭足類動物,腕足非常多,可達90多條,且不帶吸盤。鸚鵡螺雖然有外殼,但卻沒有塔尖,只是在一個平面上從小到大旋轉著。更有趣的是,它的殼內構造很特別:整個貝殼從里到外被一道道橫隔分成30多個小室,彼此由中空的管子串連起來,身體居住在最外面的一節,其餘的充滿空氣。鸚鵡螺通過調節氣室里空氣的含量,使身體在水中上浮或下沉。現代潛水艇就是模仿這一原理研製出來的,因此鸚鵡螺有「生物潛水艇」之稱。
鮑魚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海貝。它的殼很像人的耳朵,所以又稱「耳鮑」。有趣的是,鮑魚的貝殼上有一排具有呼吸及排泄功能的小圓孔。平時身體緊緊地吸附在岩石上,不怕風吹浪打。
星螺是一種外形很像哪吒風火輪的海螺,它是深海底層動物,也是漆黑、荒涼的海底世界中著名的「深海隱士」。
蛇螺在幼年時與錐螺很相似,整個身體也是緊密規則的螺旋體。但長大後,蛇螺的外殼變得很不規則,螺旋間距也逐漸加大。由於蛇螺自身行動十分不便,所以喜歡潛於沙中或附著在岩石上生活。
馬蹄螺的貝殼堅厚,外觀上很像馬蹄,極具觀賞性。馬蹄螺美麗的貝殼常被做成各種工藝品。馬蹄螺種類較多,色彩和形狀差別較大,主要生活在熱帶珊瑚礁海區。
梯螺的樣子十分迷人,它肥圓的身體表面由10~11條白色精緻裝飾物組成,它們將游離的螺層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美麗的外表,深受人們的喜愛。
海邊紅樹林是一些沿岸貝類良好的棲息場所,望遠螺就是其中的一員。望遠螺又稱望遠鏡螺,因為它圓錐形的貝殼很像單筒望遠鏡而得名。
輪螺可以稱得上是最完美、最標致的海螺了。它那精緻的輻射狀輪紋由內向外逐漸展開,構成了優美勻稱的幾何圖形。
鳳螺的外唇前緣有一個缺口,它可以使左眼伸出殼外觀察外界的環境。鳳螺有100多種,大都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最著名的是印度洋中的巨型粉紅鳳螺,當地居民曾在其體內發現了粉紅色珍珠。
錐螺的螺紋非常多,一般約有30層。錐螺的外形很像筍螺,也很擅長挖沙。它利用又長又尖的外殼,左右猛烈搖擺著潛入泥沙之中。
項鏈螺的外觀十分美麗,像一串串項鏈似的,然而它卻是雙殼類動物的致命殺手。
玉螺屬於肉食性動物,一旦發現獵物便用肥大的肉足將它們包圍起來,接著從口裡分泌出一種酸性物質,專攻獵物由碳酸鈣組成的貝殼,很快便在雙殼類的一片外殼上鑽出一個小圓孔,接著伸出銼一樣的齒舌,銼碎獵物的組織,然後再慢慢地將其吮食掉。
芋螺倒錐形的貝殼像極了芋頭,它們的殼頂扁平,有一個伸出的小螺塔。大多數芋螺棲居於熱帶珊瑚礁里。芋螺屬肉食性動物,主要進食其他軟體動物、蠕蟲及小魚蝦。有些芋螺具有帶蜇刺的「武器」,捕食獵物時,芋螺往往利用矢齒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昏厥,然後再慢慢享用。
骨螺的迷人之處在於殼上長著美麗獨特的長棘裝飾物。骨螺色彩鮮艷,分布范圍相當廣泛,大多生活在熱帶珊瑚礁海區,因此骨螺都長著類似珊瑚形狀的貝殼。骨螺貝殼表面上常常覆蓋著一層厚厚的低等海洋生物,這是它們絕佳的保護色。
海菊蛤長得很像盛開的菊花,它長了一對大小不等的貝殼,右殼凸起,左殼一般為扁平狀。海菊蛤在貝殼表面長有放射狀長棘裝飾物,目前世界上已發現了50餘種海菊蛤。海菊蛤的一生都將右殼固著在堅固的物體上,它們是珊瑚礁海區主要的海洋生物之一。
海月蛤在水中宛如一輪圓月。它屬於不等蛤科雙殼類。圓盤形的貝殼極其扁平,貝殼脆薄而透明,左右兩扇貝殼一凸一平。海月蛤是著名的可觀賞貝類之一。
長硨磲的身體龐大,因其殼面鱗片狀的裝飾物而聞名。最大體長可達2米,重量約300千克,是貝類中的「巨人」。有的硨磲甚至能活到一百多歲,真可謂是貝類中的壽星。雖然它的身體龐大,但只以濾食的方式攝食海中的微小生物。由於它的貝殼巨大,熱帶島國居民常把它當做兒童們的浴盆。此外,硨磲的力氣非常大,據記載,從前曾有大船的錨鏈不慎落入硨磲的兩殼之間,只見硨磲兩殼一合,錨鏈竟然斷開了。
扇貝屬於扇貝科貝類,全球約有360種,主要生活在熱帶淺海地區,它通常右殼在下而左殼在上,並以足絲側卧式附著在其他物體上。扇貝貝殼的外觀非常艷麗,兩扇貝殼略有差別:一扇扁平,另一扇微微凸起。此外,扇貝很受美食愛好者的歡迎。
8. 為什麼說海洋中的軟體動物豐富多彩
海洋中的軟體動物,俗稱海貝。海貝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極廣,寒、溫、熱三個海域,上、中、下三層水深,都有它們的蹤跡。盡管海貝的形狀各不相同,色彩各異,生活習慣不一,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共性是身體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臟、外套膜和貝殼五部分組成。海螺、扇貝、牡蠣、珍珠貝等等,這些生活在海中的貝類,都長著色彩紛呈、形狀各異的殼,看上去非常堅硬,事實上,它們都屬於軟體動物。它們柔軟的身體表面有一層外套膜,能產生富含鈣質的液體,貝類的外殼就是這樣形成的。由於絕大部分海貝都不會游泳,所以它們便經常會攀附在海邊的岩石、珊瑚礁上,或是將身體埋進沙中棲息。還有很多貝類貼在海龜、海蟹的殼上,或是貼在海船壁上,隨著它們四處漂泊。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海貝世界是那麼地令人嚮往。例如,形如扇面的扇貝;素有「貝王」之稱的硨磲貝;世上稀有之寶瑪瑙貝;潔白如玉蘭的白玉貝;雪白似銀的日月貝;還有珍珠母貝和珠耳貝、貽貝、沙蛤、花蛤、西施舌、蚶、蠣、米螺、角螺、傘螺等等,不下十餘萬種。光聽這些別致的名字,你就知道它們有多麼漂亮。現在,你該知道海洋里的軟體動物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