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活多久會死亡

動物活多久會死亡

發布時間:2022-07-09 14:17:26

Ⅰ 為什麼動物會死

有研究表明,這是一種毒素積累的過程,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生病死亡……

沒有人能夠永生。即使我們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訣而不會衰老,也會因為傳染病、兇殺、事故等種種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發達
國家,這個數字為每年0.0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能終身永葆青春,每年也會有0.05%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100歲,60%的人能活到1000歲。

但是反過來看,衰老無疑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使得我們沒有人能活到1000歲,而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能活到100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絕唱,可以轉化為一個千古難題:人究竟能活到多老?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人類平均壽命是多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又是多少?

盡管一直有人試圖推算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長壽命,這些推算,不管是出於迷信還是號稱根據科學,都站不住腳。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存在一個可以活到但又必死無疑的年齡上限。自然選擇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人都終將會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個使生命「機器」逐漸磨損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人能活到千歲、萬歲,但是無法確知多少歲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個比方,就像汽車廠推出了一款新車,我們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終將會報廢,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初的設計估計其使用壽命,但是除非我們特地設計了一種裝置讓它在達到該使用壽命時自動報廢,否則在過了使用壽命後,肯定還會有一些車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無法推知它們的最長使用壽命是多少,唯一的辦法是調查所有這款車的使用壽命,找到某一輛壽命最長的,就把它當做這款車的已知最長壽命。人的最長壽命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做為人類的已知最長壽命。

誰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中國壽星的象徵彭祖。據說他生於夏代,到商末時已800歲。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正式的歷史記載,也即所謂「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謝肇浙在《五雜組》一書中曾做過統計:「人壽不過百歲,數之終也,故過百二十不死,謂之失歸之妖。然漢竇公,年一百八十。晉趙逸,二百歲。元魏羅結,一百七歲,總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陽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鍾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食兼於人,頭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復食谷,惟飲曾孫婦乳。荊州上津縣人張元始,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范明友鮮卑奴,二百五十歲。……此皆正史所載。」其中「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陽,74歲時與八位年紀比他大的老人組織了一個「九老會」,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時年136歲。按照這些記載,活過120歲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歲。

國外也有類似的傳說和記載。猶太《聖經·創世記》聲稱在大洪水之前,人類的壽命都長得不可思議,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這當然也是無稽之談。有趣的是,和《五雜組》一樣,《創世記》也讓上帝把後人的最高壽命定為一百二十歲(「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不過西方歷史上,也有活過這個神定年限的記載。最著名的是英國老壽星托馬斯·帕爾(Thomas Parr)。此老是什羅郡的農民,其教區紀事錄記載他於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記載他於1518年繼承了其父的遺產(一個小農庄)。結婚紀錄稱他於1563年首次結婚,時年80,後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歲時,由於對妻子不忠並生下一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贖罪。在結發妻子死後10年,他於1605年第二次結婚,時年122歲。1635年,阿倫頓爾伯爵在視察什羅郡時,聽說了帕爾的事跡,便將他帶到倫敦晉見國王查爾斯一世。此時帕爾已失明20年,但以其機智頗得國王的歡心,受到良好的款待,並為其畫像。不幸幾個星期後,在享用宮廷大宴時,當場死亡。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御醫哈維解剖了其屍體,將其死因歸咎為「因不習慣豪華飲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爾斯一世下令將帕爾葬在只用於埋葬國王和偉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墳墓至今猶存,墓誌銘稱他「活了十個王朝,……享年152歲,於1635年11月15日葬於此。」

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准確可靠。在尊重老人的傳統社會,人們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年齡,因此對他們的說法,值得懷疑。例如對帕爾而言,我們知道其准確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鑒定書至今也保留著,但是卻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他的確生於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紀錄是出生證書,而這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於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死於1934年)和獨生孫子(死於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卡門夫人去世後,生於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長壽冠軍。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後,長壽冠軍的稱號轉授給日本鹿兒島市女性北鄉門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長壽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岡縣小郡市的中願寺雄吉,出生於1889年3月23日。能夠活到114歲以上的人極少,據估計每21億人中才出現一個。沒人知道這些人的壽命是否能超過卡門夫人。我們現在只能把人類最長壽命定為122歲。但是這個紀錄在將來肯定會被突破,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參與長壽賽跑的人數增多,而且隨著醫療、營養條件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壽,那麼出現破紀錄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如果我們要知道某個人群的預期壽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確的辦法是在他們全部死亡後,計算其平均壽命。但是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等待一個世紀以上才能做統計。在實際上,人口學家採用的是一種間接的、較不準確然而要簡單得多的統計辦法。多年以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統計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以及死者的年齡。人口普查也統計在每個年齡還健在的人數。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學家可以計算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危險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這一生存概率組成了一張「生命表」,顯示對任一年齡的人群的預期壽命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周期性預期壽命」,它會根據每一年的統計結果而有所變動。200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個別地區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處的統計,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

不同年齡的人的預期壽命就組成了一張「生命表」。生命表一般將男性和女性分開,並包括三欄:平均余命年數、平均余命天數和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的生命表,在2000年出生的男嬰和女嬰,他們的平均余命——也就是從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壽命——分別是73.5年(26000天)和79.6年(29000天)。如果你在2000年是一位35歲的美國男性,這張表表明平均來說你還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余命是平均值,也就是說,對35歲男性而言,約有一半的存活天數將超過14902天,另一半則活不到這么多天。這張表還告訴你活到36歲的可能性是99.8%。

仔細觀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個生日的概率,可以發現各個年齡段的概率不同,少年兒童的概率最高,在60歲以前這個概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後開始逐步下降,90歲後急劇下降。對110歲的老人,能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還不到一半。這個概率,反映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異。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本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1825年,貢培茲在為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時,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收集、統計了他所在地區的死亡率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兩倍,35歲是25歲的兩倍,依此類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貢培茲接下來調查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死亡率,都發現了同一模式。於是他認為他發現了一個自然規律——「死亡率定律」。後來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性成熟時期,動物的死亡率達到了最低點,之後開始成指數增長。貢培茲定律的背後有其生物學原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殖起作用的,如果體內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在生殖期或之前就開始表現出來,那麼其攜帶者很難留下後代,這些有害因素就很容易被自然選擇淘汰。而如果這些有害因素在過了生殖期才開始起作用,這時候其攜帶者已留下了後代,它們就不容易被淘汰。其結果是體內有害的因素集中在到了生殖期的晚期或過後才逐漸爆發。在不同的發育時期,生殖力越強,自然選擇壓力越大,由內在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就越低,反之則越高,從而形成了過了青春期後死亡率成指數上升的貢培茲定律。

預期壽命和死亡率都是統計數字,對政府制定人口政策、人壽保險公司制定銷售政策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對個人而言,卻沒有意義。你碰巧能活到預期壽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實際的情況是要麼超過要麼低於預期壽命。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預測你能夠活多長呢?更重要的,你是否能夠長壽,即超過平均壽命?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人口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統計、比較研究,試圖總結、歸納出導致長壽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有的是遺傳因素,有的是生活因素,有的兼而有之。正面的因素包括:父母壽命、智能(包括語言和行為)、社會經濟地位、活動(包括身體運動、社會活動、群體活動、自我活動)、性關系(包括性行為頻率、過去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現在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對工作滿意程度、快樂、健康(包括醫生評價、自我評價和對健康的滿意程度)等,負面因素包括吸煙和酗酒。這些因素對兩性的影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對男性而言,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對健康的自我評價、工作滿意程度和行為智能;對女性而言,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對健康的滿意程度、過去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和醫生對健康的評價。

近來的研究發現,除了遺傳和生活因素,胚胎發育的環境對人的壽命也有重要影響。在2001年11月,芝加哥大學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對19世紀13000多名(6635名男性,6488名女性)活到30歲的歐洲貴族的壽命的分析成果。他們發現,出生的月份、受精時父親的年齡以及出生順序與女性的壽命相關,但與男性的壽命無關。女性出生月份和其壽命是個M形關系,2月出生的最低,3、4月上升,到5月達到第一個高峰,然後開始下降,在8月達到低谷,又開始上升,在12月達到另一個高峰。那些在5月和12月出生的女性,平均來說要比在2月出生的女性多活2-3年。這可能是季節因素(與維生素的吸收、傳染病的感染等因素有關)影響了胚胎發育所致。

出乎意料的是,女性的壽命與母親年齡無關,而與父親年齡有關。父親的最佳年齡是40-44歲。那些由更年輕或更老的父親生下的女兒,平均來說要少活大約2歲。顯然,父親年齡太大,則精子質量降低,但是為什麼年輕父親會生下壽命較短的女兒,則較難以理解。現在已發現父親年齡過小(低於20歲)則其子女得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管缺陷、先天愚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出生順序對女性壽命也有影響。大女兒平均來說要比後出生的女兒多活1.6年。這可能和婦女在生下頭胎後體內免疫系統發生的變化有關。為什麼女性要比男性更受這些生命早期因素的影響還不清楚,可能是因為生育的負擔使女性對生命早期所受的損傷更敏感。

人的壽命長短,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偶然因素的綜合結果。由於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遺傳因素,我們沒法預測某個人的預期壽命,也無法知道哪些因素對某個人的長壽是最重要的。我們給出的只能是統計出來的平均結果,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人很年輕就夭折,有人極其長壽,而絕大部分人的壽命都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盡管總有一天,會有人突破卡門夫人的壽命,但是你碰巧有最佳的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運氣而成為這位破紀錄者的概率,遠低於中彩票大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你盡量活到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天然壽命,卻不太可能延長該壽命。我們追求健康長壽的目的,不是為了爭當長壽冠軍,甚至也不是為了多活幾天,而是為了有一個少受疾病折磨的晚年。
精子死亡紀事

1.久不出兵,郁悶死。
2.忽有一天,蓄勢待發,興奮死。
3.千億個兄弟一擁而上,擠死。
4.出來發現是主人自行解決,冤死。
5.被濺到地上,摔死。
6.被噴到牆上,撞死。
7.被衛生紙擦掉,風乾至死。
8.被擦掉後,又扔進垃圾桶,熏死。
9.終有一次,踏上正途,,第一個沖到終點,得意死。
10.第二個跑到終點,發現就晚了一步,氣死。
11.第三個來到終點,看別人已卿卿我我,嫉妒死。
12.跑不到終點的,順道參觀游覽,迷路後轉到暈死。
13.體力不支的,在奔跑途中累死。
14.跑到終點,沒見到卵子的,失望死。
15.跑到終點,見到了一個卵子,幸福死。
16.跑到終點,竟見到了兩個卵子,緊張死。
17.被一個卵子接受,自豪死。
18.被兩個卵子接受,威風死。
19.被卵子拒絕,羞愧致死。
20.因採取安全措施,所有兄弟落入安全套中,被自家兄弟壓死。
21.安全套出口被打了一個結,窒息而死。
22.意外發現安全套有針孔,驚喜死。
23.爭先恐後出來後發現安全套被扔在水裏,淹死。
24.在水裏發現跟自己長相相似的蝌蚪黑的像從非洲來的,笑死。
25.惹怒了蝌蚪,狂吞了自家好多兄弟,嚇死。
26.第二次出發,有兄弟身上全是唾沫,惡心死。
27.沒被惡心死的,後來被胃液酸死。
28.有責任感的兄弟被捐出來,放在冷藏箱裏,凍死。
29.抗寒的,因一直沒有被用上,等待至死。
30.除了一個成人了的兄弟,其餘全白死
31.還有一種游著游著看到大便嚇死
32.還有看到大便——勉強鎮定住,沒死
接著又因為地心引力的關系往下流.....不幸被夾死........

Ⅱ 河蝦能活多長時間,河蝦死亡有哪些原因

河蝦一般能活一年多,雌性比雄性長壽一點,但最多也就是兩年。這種動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如果離水的話,就會快速死亡。野生條件下,有很多水生動物都會對其造成危害,尤其是在脫殼的時候,自身十分的虛弱,新殼還不能提供保護,很容易會被吃掉。


一、河蝦能活多長時間

河蝦一般能活一年多,雌性比雄性長壽一點,但最多也就是兩年。這種動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如果離水的話,就會快速死亡。野生條件下,有很多水生動物都會對其造成危害,尤其是在脫殼的時候,自身十分的虛弱,新殼還不能提供保護,很容易會被吃掉。

二、河蝦死亡有哪些原因

1、水溫太低:河蝦對溫度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水溫比較低,它很容易死掉。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適當提高水溫,將其保持在22-24℃之間。溫度也不宜太高,如果到達28℃,就會影響母蝦的產卵。
2、水質太差:如果水質比較差,也會影響河蝦的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死亡。通常每隔幾天就要換一次水,根據水質的惡化情況,如果水很快就變渾濁,就要頻繁換水,如果可以長時間保持清澈,就不用急著換。
3、硬度太高:水體的硬度對蝦來說也是很關鍵的,雖然硬水對於蝦的發育有一定幫助,但會增加脫殼的難度,很多蝦都是在脫殼的時候死掉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水體的硬度。

Ⅲ 世界上活的歲數最短的動物是什麼,大約能活多久

蜉蝣 身體細長,頭部能自由轉動,翅膀兩對,前翅發達,後翅很小;腹部細長,有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尾毛。成蟲壽命依種類而定,有些極短只有數小時,最長的可達八~廿一日,通常為二~三日。所以成語中「朝生暮死」指的是蜉蝣由稚蟲變成成蟲後的生命。 蜉蝣交尾後即產卵於水中,通常一~二周即孵化,稚蟲長得很像「衣魚」,也有的很像「蝌蚪」;腹部有氣管鰓,生活在水中,以水中的微生物及植物組織碎片為生。幼生期很長,有的要脫皮二十餘次才成蟲。
你也許以為曇花是壽命最短的花吧?不是。南美洲亞馬遜河的王蓮花,在清晨的時候露一下臉,半個小時就萎謝了。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花是小麥的花,它只開五分鍾到三十分鍾就謝了。

Ⅳ 據說自身有狂犬病的貓、狗等咬過人後 自身會在幾天內死亡 這是什麼概念

首先狂犬病不存在遺傳,狂犬病是理論上哺乳動物都可能患的,所以LS所謂的都攜帶狂犬病毒是錯誤說法,狂犬病的傳播一般都是有病原體的傳播感染。
這個問題的解釋:發作狂犬病後其唾液內攜帶大量病毒,才具備傳染性,也就是說只有發病了咬人才可能會使人得病,但發病後動物存活時間只能在4-7天,人也一樣,WHO為了保險起見改為最遲10天,如果暴露後10天內動物沒有異常死亡,可認定此次暴露安全(也就是沒發病,當然不會感染),這就是國際上的10日法,至於國內為什麼不用,原因很多。一般考慮家養的動物,如果能保證其未接觸到外界不明動物,保證其健康行為正常,是不需要打針的...根據衛生組織的統計,即便是病犬抓傷,得病幾率也很小,爪子的含毒量有限.
蜜蜂那不是一個概念啊- -(蜜蜂的針連著內臟,所以針沒了它會死)
當然考慮到心理壓力或者保險起見等等,打針的事需要你定奪......

Ⅳ 蝸牛一般能活多久

蝸牛一般能活5-6年。蝸牛作為軟體動物,壽命較短,在合適的生存壞境下,通常壽命為5到6年左右,最多可以達到7年。蝸牛具備令人震驚的生存力,對冷、熱、挨餓、旱災有較強的忍耐性。但是如果生存在不適的生活條件下,會加速蝸牛的死亡,縮短蝸牛的壽命。

生活習性:

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有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並且沒有人會干擾的地方。在雜木林、原生林等地區,可以發現比較多的蝸牛種類;即使在花圃或者花園的角落,也有機會發現蝸牛。

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一般來說,由於蝸牛需要利用碳酸鈣來製造外殼,蝸牛通常生活在石灰質的地區,較少生活在火山或者酸性土壤的地區。由蝸牛的生活環境區分,可以把蝸牛分為地棲性和樹棲性兩種。

地棲性蝸牛大部分都喜歡在地面活動,但少數亦會在樹上活動。樹棲性蝸牛一般都生活在樹上或者植物上,它們的腹足可以伸展得很長,方便在樹葉與樹葉之間跨越。

Ⅵ 動物的壽命是多久

無脊椎動物草履蟲和變形蟲的壽命是以晝夜或小時來計算的,它們的壽命最多是一晝夜。脊椎動物中,壽命最短的是彈塗魚,這種身長才幾厘米的小魚,壽命不到一年。昆蟲類的壽命很特別,普通的蒼蠅的成蟲壽命是15~25天,如果連它的幼蟲期和蛹期都包括在內,它的壽命則是25~70天。5月的金龜子在成年情況下可活1~2個月,但它的幼蟲卻可以在土裡活3~4年。春天和夏天出生的工蜂只能活6周,而秋天出生的卻能活6個月,蜂王的壽命要長得多,它能活5年。一些大的哺乳綱動物,熊和虎能活40~50年,小形的動物狼和狐狸可活10~15年、梅花鹿的壽命大約是20年,松鼠和野兔能活10年,貓、狗的壽命大約是十幾年。從各類動物的壽命數字中,人們奇怪地發現,蚯蚓和狐狸,蛤蟆和馬,烏鴉和大象,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動物,它們的壽命卻大致相同。生物界的千變萬化在動物的年齡上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Ⅶ 貓科動物的壽命能有多長

印度中部城市博帕爾動物園的工作人員23日說,園內一隻25歲的黑豹於22日自然死亡,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貓科動物。 據動物園獸醫阿尼爾·夏爾馬介紹,在這只名叫「馬伊卡爾」的黑豹之前,世界上還從未有一隻大型貓科動物活到25歲。一般來說,野生貓科動物的壽命最長為15年,人工飼養的貓科動物最多能活20年。

Ⅷ 螃蟹能活多長時間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想吃鮮活的螃蟹,前一天買回來養在水裡能活多久?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儲存螃蟹需要加水嗎

根據儲存方式決定,如:

1、將螃蟹放入浴缸或木桶等陰涼處養活,一般需要放適量水,以保證螃蟹所需的濕度,放水量大概是沒過螃蟹的腳為宜,但不要多,否則螃蟹呼吸容易缺氧,反而加快其死亡。

2、如果將螃蟹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凍保存的話,就不需要放水,否則水分過多,反而不利於螃蟹的鮮活,通常冷藏螃蟹只需在螃蟹上面蓋一條濕毛巾補充水分即可,而冷凍螃蟹則不用任何水分。

Ⅸ 目前發現的動物中,最長壽的是什麼一般能活多久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一隻名叫哈里特的大烏龜,14日度過了它的175歲生日,還得到了一個粉紅色的芙蓉花蛋糕。 哈里特是一隻巨大的加拉帕戈斯陸龜,生於1830年,體重150千克。 它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現存最年長的龜類和帶殼爬行動物。澳大利亞的動物保護者史蒂夫·歐文表示:「它肯定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我覺得它肯定能活到200歲。」有傳說稱,它還曾經是達爾文的寵物。 1835年達爾文結束「貝格爾」軍艦的環球考察,回到英國時帶回來了好幾只小龜。這些小龜既是他的寵物,也是他的研究對象,其中就包括哈里特,但是歷史學家對於這種說法尚存有疑問。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里,它曾一度被誤認為是一隻公的烏龜,並被起名為哈里。直到上世紀50年代,哈里特才得以驗明正身,成為一隻名叫哈里特的母龜。 世界最長壽動物是冰島海底的一種蛤類 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結果說,一種名為「明」的蛤類動物經鑒定被確認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明生長在冰島海底,其貝殼上的紋理顯示,它現在的年齡已達到405歲。科學家將進一步研究其生長過程,以揭開它的長生之道。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8日報道,去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3000多個空貝殼和34個存活的明。 這些明長度約為8.6厘米。 它因中國明代而得名 明是一種圓蛤類軟體動物,因為其生長初期正好處於中國明代而得名。 「我們並不知道它們就是明,」艾倫-沃倫麥可參與了當年的捕撈,他說,「於是就把它們送到了實驗室。」 隨後,英國慈善機構「幫助老人」斥資4萬英鎊(約合8萬美元)委託專家研究這些動物的確切年齡及其在海底的生長過程。 因為明身上的貝殼共有405條紋理,科學家們最後斷定,這些動物已經存活了405年。它們比此前發現最長壽的動物還年長31歲。 《泰晤士報》因此調侃說,在明成長初期,英國正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而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正在寫作他的《溫莎的風流娘們》。 貝殼紋理如同樹干年輪 明貝殼上的紋理不但是人們斷定其確切年齡的依據,也使其成為紀錄環境變化的活標本。 據科學家介紹,明的貝殼只有在夏季才會生長。在海水溫度較暖,並且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明的貝殼上每年都會長出厚度約為0.1毫米的一條紋理。 正因為明貝殼上每條紋理的厚度取決於當時所處的環境,因此,人們可以以此為據,了解當時海底的生態環境以及氣候變化。 「明貝殼上的紋理就像是樹上的年輪,」主導本次研究的克里斯?里卡德松教授是海洋生活學專家,他說,「我們知道海洋圓蛤通常能活200多年,並將氣候紀錄『編入』貝殼中。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建立北大西洋氣候變化的詳細圖表。」 目前,由於明在研究過程中死亡,它們的肉體部分已被取出,剩下的貝殼將繼續用於科學研究。 長壽之謎尚未破解 限於目前對軟體生物的認識程度,科學家還無法得知明是如何在長達數世紀時間內在海底生活。 「對海底圓蛤的了解可能限於它們(作為食物)的味道,」參與這次研究的理查德?法拉格說,「我們需要破解它們是如何在這么長時間內保持肌肉活力,防止發生病變及保持神經系統完好無損。」 法拉格說,明可能一直處在一種安靜而安全的生長環境中,以使自己長時間存活。正因為這種有些「無聊」的生活,明的繁殖能力可能較差。 「也許繁殖能力因為年齡而衰退,」里卡德松說。 盡管破解明的長壽之謎並非易事,「幫助老人」的發言人說,明的發現為人類探索如何在數百年中保持健康提供了機會。(新華社供本報專稿) 動植物壽星榜 美國狐尾松:4844歲 英國櫟:1000歲 湖鱘魚:154歲 露脊鯨:130歲 人類(珍妮?卡門特):122歲 大象:78歲 馬:62歲 日本火蜥蜴:55歲 加拉帕戈斯陸龜:177歲 銀鷗:49歲 蝙蝠:32歲 狗:24歲

閱讀全文

與動物活多久會死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