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生動物疫情後如何處理
第四章 應急處理第二十六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國務院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
第二十七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實行封鎖的建議,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作出決定。
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的范圍應當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劃定,具體劃定標准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八條國家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實行分級管理,按照應急預案確定的疫情等級,由有關人民政府採取相應的應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條對疫點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撲殺並銷毀染疫動物和易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
(二)對病死的動物、動物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對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動物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第三十條對疫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區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路口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二)撲殺並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動物產品,對其他易感染的動物實行圈養或者在指定地點放養,役用動物限制在疫區內使役;
(三)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並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必要時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撲殺;
(四)關閉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禁止動物進出疫區和動物產品運出疫區;
(五)對動物圈舍、動物排泄物、墊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場地,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理。
第三十一條對受威脅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
(二)對易感染的動物根據需要實施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二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以及採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等控制、撲滅措施的,由有關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決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拒不服從的,由公安機關協助執行。
第三十三條國家對疫區、受威脅區內易感染的動物免費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對因採取撲殺、銷毀等措施給當事人造成的已經證實的損失,給予合理補償。緊急免疫接種和補償所需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
第三十四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理需要,有權緊急調集人員、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單位和個人的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被徵集使用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歸還並給予合理補償。
第三十五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提出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的處理方案,加強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源追蹤工作,對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和其他易感染動物的撲殺、銷毀進行技術指導,並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六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所需的物資緊急調度和運輸、應急經費安排、疫區群眾救濟、人的疫病防治、肉食品供應、動物及其產品市場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和社會治安維護等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支持配合駐地人民政府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
第三十七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向村民、居民宣傳動物疫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協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和各項應急處理措施的落實工作。
第三十八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毗鄰地區的人民政府應當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控制、撲滅工作。
第三十九條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衛生防護和技術指導等措施。
第四十條自疫區內最後一頭(只)發病動物及其同群動物處理完畢起,經過一個潛伏期以上的監測,未出現新的病例的,徹底消毒後,經上一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驗收合格,由原發布封鎖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鎖,撤銷疫區;由原批准機關撤銷在該疫區設立的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重大動物疫情確認、疫區封鎖、撲殺及其補償、消毒、無害化處理、疫源追蹤、疫情監測以及應急物資儲備等應急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回答的少了,估計不會幫上你的忙!這不是我寫的,是摘的
㈡ 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疫情防控措施有:
1、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外出佩戴口罩;
2、主動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
3、辦公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錯峰吃飯,減少聚集;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出行前若無可疑症狀,可正常出行。若出現可疑症狀,建議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待症狀消失後再啟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㈢ 國家關於疫情防控有哪些措施
法律分析:國家關於疫情防控有一系列系統性措施,如限制聚集、停工、停業、停課、封存消殺污染物、封城等,以新冠肺炎病毒防控為例,我國採取了例如封城、延長春節假期、延期復工、強制隔離、疫苗研製與接種、全民核酸檢測、加強新冠防控知識教育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㈣ 如果在某鄉發現有動物疫情,領導指定由你負責組織人員開展防治工作,你該怎麼辦
參照《山東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迅速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重大動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發病率、死亡率高的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安全和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形。
第三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應當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遵循預防為主和早發現、早報告、快反應、嚴處理的原則;實現把住關口不輸入,強制免疫不漏治,發現疫情早撲滅,嚴格控制不擴散,確保人員不感染的目標。
第四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並建立下列責任制度:
(一)縣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接種和疫情監測、調查、控制、撲滅等應急措施;
(二)縣以上衛生主管部門在重大人畜共患動物疫情發生或者可能向人類傳播時,應當預先組織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或者實施方案,並及時對疫區內易受感染的人群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三)各級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加強進出境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及時收集境內外重大動物疫情信息,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動物疫病傳入和傳出;
(四)縣以上林業主管部門、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的調查、疫病的監測和防控;
(五)縣以上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人員以及防控葯品、器械等應急物資和有關樣本的優先運輸;
(六)縣以上公安部門應當密切注視與疫情有關的社會動態,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疫區封鎖、易感動物撲殺等工作,及時、妥善處置與疫情有關的突發事件;
(七)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的監管工作;
(八)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積極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
第五條 各級獸醫、衛生、出入境檢驗檢疫、林業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重大動物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對發生的重大動物疫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給予適當補助,並對防控重大動物疫情成效顯著和在開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科學研究、新技術推廣工作中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疫情應急准備
第七條 省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
設區的市、縣(市、區)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分別制定本行政區域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同時報上一級獸醫主管部門備案,並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分別制定實施方案。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其實施方案應當根據疫情發展變化等情況,及時修改、完善。
第八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原則、方針和目標;
(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機構的設立、職責、組成以及各成員單位的分工;
(三)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信息收集、預警、報告和通報的程序、內容和方法;
(四)動物疫情的認定程序和方法、重大動物疫情預警的分級和應急處理措施;
(五)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的控制措施;
(六)重大動物疫情撲滅後的善後工作;
(七)重大動物疫情控制和撲滅的保障措施;
(八)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其他工作內容。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儲備足夠的疫苗、診斷試劑、葯品、設施設備、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確保動物強制免疫、監測、消毒、撲殺、無害化處理等應急工作經費,並將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第十條 省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重大動物疫病名錄和本省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危害程度,擬定全省重大動物疫情名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風險評估和疫病檢測等防控體系,建立健全鄉、村兩級防疫隊伍。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村級防疫員適當誤工補貼,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二條 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區的市、縣(市、區)獸醫主管部門可以設立臨時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和消毒站。
第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城市規劃區內飼養家畜、家禽;飼養寵物、觀賞動物、珍稀動物的,應當實行籠養或者圈養,並進行強制免疫。
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需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所有易感動物實行強制免疫。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推行規模化飼養、標准化飼養和雞、鴨、畜分養制度。
第三章 疫情監測、報告和認定
第十五條 縣以上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重大動物疫情監測計劃,並根據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需要及時調整;監測計劃由各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具體實施。
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應當主動配合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工作,不得拒絕和妨礙。
第十六條 從事動物飼養、屠宰、加工、運輸、貯存、銷售以及動物隔離、疫情監測、疫病研究與診療、檢驗檢疫等活動的單位與個人,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不明原因死亡的,應當立即向所在地縣(市、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並及時採取隔離措施;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後,應當按規定程序和時限上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緩報,或者妨礙他人報告重大動物疫情。
第十七條 縣(市、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可疑疫情報告後,應當立即趕赴現場調查核實。初步認定為屬於重大動物疫情的,應當在2小時內按程序報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和所在地獸醫主管部門,並立即採集病料送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測,同時採取隔離、消毒等應急防控措施。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認定為重大動物疫情或者疑似重大動物疫情的,應當立即向省獸醫主管部門報告,並在1小時內上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
省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疫情報告後1小時內分別向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報告,並及時提請省人民政府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第十八條 重大動物疫情分為四級,即特別重大(Ⅰ)、重大(Ⅱ)、較大(Ⅲ)、一般(Ⅳ)。Ⅳ級動物疫情由縣(市、區)獸醫主管部門認定;Ⅲ級動物疫情由設區的市獸醫主管部門認定;Ⅱ級和Ⅰ級重大動物疫情由省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認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發布或者散布重大動物疫情信息。
第十九條 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立即採取臨時隔離控制措施。必要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對發病疫點採取封鎖,對發病畜禽採取撲殺、銷毀等控制性措施。
第二十條 重大動物疫病病料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採集。教學、科研等單位需要採集的,應當經省以上獸醫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及出售、轉運、加工和食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動物死亡病因不能確定的,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立即采樣送上一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確診,並由畜(貨)主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二十二條 發生人畜共患重大疫病的,當地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同級衛生主管部門通報。
重大動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時,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疫區內易感人群進行監測和醫學觀察,並採取啟動應急預案等防控措施。
第四章 疫情應急處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處置迅速、措施果斷、規范科學的原則,指揮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需要,提前啟動應急指揮系統,並適時實行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第二十五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實行分級響應、分色預警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需要和疫情流行特點、嚴重程度及影響范圍,及時調整響應級別和預警顏色。
第二十六條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經檢驗懷疑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時,應當報告當地獸醫主管部門;獸醫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對疑似疫情疫點採取下列緊急措施:
(一)對疑似疫情疫點採取嚴格隔離封鎖、消毒或者撲殺等措施;
(二)嚴禁疑似疫情疫點內其他動物及其產品、飼料、工具、飲水與喂料器皿、排泄物等污染物品的移動;
(三)嚴格限制有關人員、車輛的流動;
(四)對疑似疫情疫點進行全面嚴格消毒;
(五)對當地易感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加強監管;
(六)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盡快確診疫情;
(七)需要採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條 疫情確診後,當地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確定疫情級別,並根據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的標准與當地自然環境、天然屏障等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當地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做出決定,並按照疫情級別發布顏色預警,作出應急響應。決定實行封鎖的,應當發布封鎖令。
各有關部門應當自封鎖令發布後8小時內完成封鎖任務。
第二十八條 疫點、疫區、受威脅區應採取的應急處理措施,應當按照國務院《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和相應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因重大疫情防控需要設立的檢查站、消毒站,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並嚴格執行檢查、消毒任務。
對出入疫區的人員採取限制性措施的,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制定應急措施,確保食品、物資等的供給以及疫區內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
第三十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有關部門可以在疫區、受威脅區內採取關閉畜禽交易市場、禁止活畜禽現宰現賣、強制嚴格消毒等強制性管理措施。
為在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時保障市場關閉期間的畜禽產品供給,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適時實施畜禽產品安全衛生應急供給方案。
第三十一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時,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在公共場所遛放易感動物或者利用易感動物從事演藝、展銷、放飛等活動。
第三十二條 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應當積極配合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
第三十三條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人員以及進入疫點的其他人員,必須穿戴或者佩戴齊全防護用品。
進出疫區的人員,應當服從有關部門的管理,並按規定接受當地衛生主管部門的監測或者醫學觀察。
第三十四條 因防控重大動物疫情採取撲殺、消毒、隔離、銷毀等措施,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給予合理補償。
第三十五條 為消除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不利影響,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制訂保護和扶持養殖業和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保護和支持畜牧業健康發展。
第三十六條 疫區需要解除封鎖的,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組織評估驗收。評估驗收的內容包括下列事項:
(一)疫情基本情況;
(二)已採取的應急措施及其效果;
(三)疫情發生的主要原因、疫源追蹤結論;
(四)現場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
(五)重大動物疫情處理技術規范執行情況;
(六)是否應當解除封鎖的結論。
第三十七條 疫區解除封鎖後,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繼續對疫點和疫區進行持續監測。
當地環保部門應當及時對疫區進行環境監測與評估,並向當地人民政府提出恢復環境的具體措施的建議。
需要向疫點引進同類動物的,必須報經省獸醫主管部門批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問責制度。
上一級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對下級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機構、隊伍、資金、儲備物資以及各項防控措施進行檢查和評估。對領導不重視、制度不健全、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予以問責。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已經作出處罰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改正,並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並可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飼養、屠宰、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拒絕、阻礙動物強制免疫、檢疫、監測等動物防疫工作的;
(二)在城市規劃區內飼養家畜、家禽或者不按規定飼養寵物、觀賞動物、珍稀動物的;
(三)在公共場所遛放易感動物或者利用易感動物從事演藝、展銷、放飛等活動的;
(四)隨意處置及出售、轉運、加工病死或者死因不明動物的;
(五)未經省獸醫主管部門批准,向疫點引進同類動物的。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疫區、受威脅區內未關閉畜禽交易市場,或者現宰現賣活畜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並可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截留、挪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經費,或者侵佔、挪用應急儲備物資的,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服從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規定,妨礙和阻撓疫情處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導致重大動物疫情擴散蔓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立即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疫情報告職責,瞞報、謊報、遲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或者阻礙他人報告重大動物疫情的;
(二)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不採取臨時隔離控制措施,導致動物疫情擴散的;
(三)不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不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應急處理建議,或者不按照規定對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採取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
(四)不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的封鎖建議的;(五)對動物撲殺、銷毀不進行技術指導或者指導不力,或者不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的;
(六)其他不履行本辦法規定的職責,導致動物疫病傳播、流行,或者對養殖業生產安全和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㈤ 疫情防控不搞「一刀切」,如何精細防控
疫情防控不搞「一刀切」,如何精細防控?這個問題提的好!疫情過後預防疾病要提高一個高度,有衛生習慣要常態化,人人重視健康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鍛煉好身體,提高免疫力,在重大疫情面前,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有抵杭重大疫情的能力,珍惜餘生,珍惜和家人和親人在一起的日子。教育年輕一代學會理財,有應付重大事件的能力,家中有錢糧,心中不慌。首先搞好家庭衛生防護和個人衛生保健自然習慣:室內外整潔和間接性消毒;出門戴口罩,幹活戴手套,勤洗曬被子和換洗衣服。勤開窗通風。生活方面,各種糧食菜蔬必須新鮮干凈,菌類天然物尊照中醫防配炒用常識,野生動物類嚴格食用或者不用。一般人情世故方面盡量不要請客擺大排場,有污染的環境少去,一切為了健康。
在員工到達單位前,廠里要有專人給報道人員檢測體溫,問並查看相關證明,備案並免費發放防護口罩,方可進場復工,如有發熱並疑似及時隔離,不可勸返。員工在工作中,如有發熱症狀,上報領班,及時到本單位附近衛生室,進行體溫檢測,如若疑似及時隔離,衛生室不可,怠慢病情監測,如果疑似及時通知病人所在單位,做好預防交插感染工作,並上報防控部門,所在防控部門,不得消級怠慢,積極配合做好防控工作,要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寧錯一千,不漏一個的防控精神,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㈥ 禽流感如何預防
你是問人還是問你們家養的鴿子??
如果你問的是人。那很好辦,知道哪裡發禽流感了,不要去那裡宰病雞,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能力很弱,只有病毒滴度非常高,也就是病毒特別特別濃的時候才會感染人,所以就算把一個人扔進發了禽流感的養雞棚,人也很難被感染,但是一旦你把雞宰了搗騰開腸子,還湊近了聞聞,那你就完了。
如果你問的是你們家鴿子如何防治,也好辦,別放飛勤刷籠子食盤和水盤。在鳥類間禽流感是經過糞口途徑傳染的,把住入口這一關就能夠防治禽流感
一些禽流感知識:
禽流感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新聞動態 本文記述一項新聞動態。
隨事件進展,內容可能迅速變動並更新。
聲明:維基網路的任何內容均不能視作醫療意見。對於具體的健康問題,請咨詢執業醫師。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罕有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症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其後,本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多國——主要在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喪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目錄
[隱藏]
*
o 1.1 病原的分類
o 1.2 禽流感的感染
* 2 禽流感的源頭和傳播
* 3 禽流感的影響
o 3.1 對經濟的影響
o 3.2 對人類的影響
o 3.3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 4 禽流感的防控
o 4.1 傳染源
o
o 4.3 易感人群
o 4.4 不當的應對措施
* 5 疫情
* 6 參考資料
* 7 參見
* 8 外部鏈接
[編輯]
禽流感的生物學
[編輯]
病原的分類
根據核蛋白的抗原性分類,禽流感病毒則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據位於其包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若干亞型,血凝素(H)有15個亞型;神經氨酸酶(N)有9個亞型。所有的這些亞型都可以感染鳥,在禽類中高致病性的屬於H5、H7亞型。典型的雞瘟病毒是H7N7,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國東部大流行的是H5N2。目前東南亞地區出現的人類感染是H5N1型。1997年發現的H5N1 型毒珠被認定是當時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現過H9N2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2003年,荷蘭出現過H7N7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
基於在家禽種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可以分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H5和H7亞型的毒株在高致病型和低致病型中都有發現, H9型只發現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雞群常常全部死亡 。
[編輯]
禽流感的感染
禽流行性感冒可以傳染給許多種動物,包括鳥類、豬、馬、海豹、鯨和人類。但是,野生鳥類充當著無症狀載體,將其傳染給更易感的家禽。在鳥類間主要通過呼吸和糞口途徑傳染,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鳥類的消化道,它們在小腸的上皮細胞內復制,並最終隨糞便擴散。禽流感在動物中的發病症狀很不一樣,但劇毒的類型可能在幾天內致死。
禽流感傳染給人後的症狀於其他流感的症狀很相似,有發燒、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結膜炎等,嚴重者出現呼吸問題和肺炎,這些可能會危及生命。還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在一個病例中,一個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現了腹瀉。
[編輯]
禽流感的源頭和傳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義大利被首次確認。1960年1000多隻普通燕鷗在南非死亡,這是第一次發現禽流感引發的高死亡率案例,屬於H5N3型。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術文件H5N1亞型禽流感的源頭來自集中飼養的家禽,極端的飼養環境造成病毒的變異,鳥類貿易、濫用疫苗、運輸等人類活動也對禽流感病毒的變異有著推動的作用。野外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鳥類,都是在遷徙、越冬和繁殖過程中與人類飼養的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物種,而那些自始至終遠離人類社會的野生鳥類,即便是水鳥,並且保持很高的種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發的報告。
源自飼養場的病毒感染野生鳥類,尤其是水鳥,這使得病毒隨著鳥類遷徙而發生擴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東亞爆發的禽流感被認為驗證了候鳥傳播病毒的假設:疫症先在韓國南部,候鳥的中途站出現,然後途經香港,最後到達越南。由於香港相對衛生環境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對付疫症的經驗,病症並未有在當地造成大規模爆發。但衛生環境相對較差的越南,不單使禽鳥死亡,還對人類造成影響。至2004年1 月尾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鳥類學者則指出,根據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通道的規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鳥就已經基本完成從北向南的遷徙,此前在香港進行的無線電定位跟蹤研究也顯示,在仲冬季節幾乎沒有鳥類遷飛的活動。另據觀測,絕大部分水鳥的越冬地位於北緯20度以北地區,只有白眉鴨和針尾鴨會遷至越南,然而其過境時間卻在12月初。鳥類學者普遍認為從時間和空間上,2003年底爆發的禽流感與候鳥遷徙並無重疊,故此大部分鳥類學者並不認同候鳥傳播病毒的說法。
被指傳播禽流感病毒的不僅僅是候鳥,據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屆非歐亞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會公報指出,攜帶和傳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徑除了候鳥的遷徙外還有牲畜的運輸、家禽和籠鳥運輸、與這行業相關的活動、合法或非法的鳥類貿易以及人類的交通。
在家禽中鴨、鵝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較高之餘,病發後的生存機會也很高。然而,雞只對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話,不單止傳播得快,而且染病的雞很快就會死亡。農民過去一般稱這種現象為「發雞瘟」,並未有特別留意背後的原因或病發的機制,直到出現禽流感經動物向人傳播並至死的病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禽流感。目前人們應對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對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體屠殺後進行消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以免病毒積累,並進而影響人類。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體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鳥類並傳播至飼養場,進而傳給人類。建議加強對候鳥遷徙的監控,少數激進者甚至主張在撲殺家禽之外對遷徙的候鳥進行撲殺,但這種說法並未獲得鳥類學者的認可,撲殺候鳥的建議更招致環保團體的反對。
[編輯]
禽流感的影響
禽流感的爆發和流行會產生諸多影響
[編輯]
對經濟的影響
爆發禽流感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出於防疫的考慮會在疫點附近大規模撲殺家禽,對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禽流感疫情還會影響消費信心,對餐飲業造成打擊,處於防疫的考慮,其他國家和地區會暫停進口疫區的禽鳥及製品,這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正是考慮到禽流感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沖擊,會封鎖和隱瞞本國發生禽流感的狀況,但是這種對疫情的隱瞞常常會造成防疫不力,疫情進一步擴大,2004年底泰國總理就因為其政府隱瞞禽流感疫情的行為向世界公開道歉。
[編輯]
對人類的影響
2004年12月的禽流感流行雖然遍及多國,然而人類感染的病例只在越南與泰國有報告,共有32人經實驗室證實,22人死亡,死亡率高達七成。雖然病例極少,然鑒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嚴重的疫情,禽流感是否人畜共通一直受到關注.。目前發現的H5N1流感病毒並未和人類流感病毒發生過重組,且沒有人傳人的足夠證據,造成大規模死亡的機會不大。
[編輯]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禽流感病毒會感染野生鳥類,尤其容易感染水鳥,許多水鳥在遷徙、越冬以及期間會結群,種群密度高,病毒容易傳播,從而造成嚴重破壞。聯合國環境署報告指出包括斑頭雁、小白額雁、東方白鸛、白鶴在內的36種珍惜野生鳥類受到禽流感的威脅。據估計,在2005年夏季的禽流感疫情中,超過全球總數1/10的斑頭雁死亡。由於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鳥類間傳播,加之一些鳥類棲息地相對聚集,因而禽流感爆發流行對某些鳥類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
[編輯]
禽流感的防控
控制傳染病必須要從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入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編輯]
傳染源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著手。相關報告指出,極端的家禽飼養環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飼養環境,降低養殖場飼養密度從長遠來看是預防禽流感病毒變異以及疫病爆發的根本手段,此外將不同種類的家禽分開飼養,也有助於控制疫病的傳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以免雞只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內地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但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但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工作報告,濫用疫苗也是誘導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過度注射疫苗並不值得提倡。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05年10月29日發布的禽類撲殺指導原則主要包括撲殺禽類應在專業獸醫專家指導下進行、做好人員生物防護及確保動物福利等方面。
[編輯]
傳播途徑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轉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對候鳥的撲殺將會驅散原本聚集的鳥類,使病毒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野鳥之間的接觸。盡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它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鳥類遷徙世界范圍的鳥類貿易也是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合法的鳥類貿易會依照相關法規進行嚴格的動物防疫檢查,傳播疾病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非法的鳥類貿易,尤其是野生鳥類的走私活動則不受動物防疫的監控,捕捉、販運、銷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鳥類不僅會造成病毒跨地域的傳播,而且由於操作者與野生鳥類密切接觸,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在鳥與人間的傳播。所以,嚴格監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鳥類貿易也是防控禽流感傳播的重要環節。
[編輯]
易感人群
人類方面,要經常保持農場及家禽售賣場的清潔及衛生,以免病毒的積累。此外,根據越南河內的Dr. Jeremy Farrar的臨床經驗,自身免疫系統較為活躍的人,當他們與病毒有過接觸,病毒會刺激免疫系統對肺組織造成更大的破壞。因此,若已知個人對污染較容易敏感,應格外留神。
[編輯]
不當的應對措施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術文件,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現了一些不當的應對措施。在中國的一些動物園,為區隔野生鳥類與園內飼養的鳥類,管理者徹夜開啟探照燈,以期驅趕野生烏鴉;在澳門政府將麻雀列為需要驅趕的害鳥;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與鳥類有關的任何活動,包括活禽貿易、野生動物救治以及對鳥類的野外觀測。事實上包括烏鴉、麻雀在內的許多城市常見鳥類,均為留鳥,不進行長途遷徙,傳播禽流感的幾率極低,而對鳥類的一般性研究和適當的接觸,並不能顯著增加接觸者罹患禽流感的幾率。對禽流感的過度反應,將會製造社會恐慌,為鳥類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製造人為的障礙。
[編輯]
疫情
* 2004年冬季,東亞發生H5N1亞型禽流感
* 2005年10月,東亞、東南亞、歐洲等地相繼傳出H5N1禽流感感染報告
[編輯]
參考資料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鏗鏘集》:2005年7月24日及10月23日
[編輯]
參見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傳染病
* H5N1流感
[編輯]
外部鏈接
*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防治網
* 香港政府預防禽流感網頁
* WHO|Avian influenza
* 《鏗鏘集》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博士 表示一直在樣本中找到H5N1病毒 香港電台
* 全球關注禽流感疫情 新浪網專題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於禽流感的技術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英文)
* 第三屆國際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會公報(英文)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7%A6%BD%E6%B5%81%E6%84%9F"
頁面分類: 新聞動態 | 傳染病
㈦ 如何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想要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保持動物的環境是處於非常干凈的狀態。
㈧ 怎樣預防疫情我們該怎麼做
根據中疾控和世界衛生組織各方專家的觀點,公眾預防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勤洗手
包括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咳嗽或打噴嚏後;照護病人時;飯前便後;手臟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泄物後,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動防護
在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並洗手。易感人群應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可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
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避免觸摸其眼、口、鼻。同時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環境清潔。
3、避免密切接觸
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養殖或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里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
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食用,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
(8)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如何防控擴展閱讀:
不僅要在生理上預防,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為此,心理專家建議,要減少疫情的沖擊和影響,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做些嘗試:
一、正確接收和解讀疫情信息,廓清認知迷霧
現在媒體信息高度發達,自媒體消息鋪天蓋地,有的配發了大量真假混雜的圖片和視頻,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對於缺乏疫情相關知識的個體,確實很難甄別。因此應要減少瀏覽這些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時間,每天只獲取官方正規渠道發布的簡單通報即可。
二、堅持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節奏
給自己安排難度適中的工作任務,把日程表安排得緊湊、充實一些,不要留大片的空白時間來刷手機。作息時間要有規律,准時安排吃飯、休息、閱讀、運動、家務和親子游戲,盡快恢復生活常態。不要試圖用葯物或成癮物質來麻醉自己,盡量減少酒精、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攝入量。
三、保持正面積極的社會連接,傳遞正能量
通過電話、簡訊、微信或視頻等方式,跟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分享或傾訴你的想法和感受,相互鼓勵,相互支持,溝通感情,釋放壓力。關注傳播積極信息的公眾號,與那些保持樂觀心態的人交流,避開那些喜歡危言聳聽、傳播謠言的人。
四、響應支持政府的應對策略,積極配合防控
不要相信網路上製造的恐慌謠言,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學,對疫情的認識了解需要時間,對疫情的控制也需要時間,按照官方發布的指南做好防控,恰當安排自己的生活。
五、努力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化解負面情緒
要接納自己的焦慮不安,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覺水平,是一種保護性反應。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慢慢消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負面情緒持續時間較長,自己無法排解,需要及時求助專業的心理服務,尤其是有危機干預和創傷治療的專業人員與機構最好。
㈨ 疫情防控防護措施
法律分析: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㈩ 野生動物是如何主動遠離傳染病的
相信很多人都對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印象深刻,本該是全球華人最大的盛會,但是受疫情影響,我們不得不“低調”過節,不串門、不過戶,不走街、不串巷,雖然有點小遺憾,但開心的是疫情終於要過去了,全國大多數地區陸陸續續復工,我們人類用一招“居家隔離”就將病毒的影響降低最低。
有時候我們不禁會想,人類可以用隔離的方式讓自己避免患上疾病,那麼野生動物們又是怎樣做的呢?難道它們也會“居家隔離”嗎?
在動物世界裡面,繁衍後代是頭等大事,為此,在挑選配偶上面,它們的要求可謂是“嚴苛至極”。如果孔雀魚表現出了體色蒼白等症狀,那麼它就不會得到交配權,雌性孔雀魚更青睞身體健康的配偶;當雌性老鼠聞到雄性尿液上有感染寄生蟲的信號,那麼它就會馬上遠離,從而尋找更優質的配偶。動物們在選擇配偶這件事情上,可謂是將“優勝劣汰”演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