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該怎樣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
1、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它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
2、棲息地的保護: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取食區域、繁殖條件、求偶或遷徙通道,是恢復瀕危動物種群的重點工作。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採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立條件。
4、減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長,糧食產地的開墾,城市的擴大,湖泊、濕地的開發,森林的減少、河流的污染,這些人為因素和經濟活動卻無時不在干擾和影響著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應當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減少和延緩這些不利因素對野生動物。
5、加強管理,嚴懲偷獵,建立自然保護區。
(1)我們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重要性:
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而言,保護珍稀動物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保護珍稀動物能夠維護生態平衡。因為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物種之間通過食物鏈的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一旦食物鏈出現脫節,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比如,人們無節制地獵捕蛇類,就會導致蛇類資源趨於枯竭,這就導致森林、草原和農田鼠害、病蟲害猖獗,給農業、林牧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
其次,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保證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眾所周知,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現代科學的諸多領域,例如仿生學、醫學、葯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動物園中的珍稀動物,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的瀕危動物標本,能夠很好地深化廣大民眾對保護珍稀動物重要性的認識。
最後,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珍稀動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它們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為景區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東北虎、大熊貓、金絲猴等,既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同時也備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對外贈送或赴外展出這些動物,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知名度、開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還能促進各國文化交往、增進兩國友誼,加強保護瀕危動物的合作研究。
2. 怎樣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3. 如何保護瀕危動物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瀕危動物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絕對性是指瀕危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野生種群數量較少,存在滅絕的危險。相對性是指某些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絕對數量並不太少,但相對於同一類別的其他動物物種來說卻很少;或者某些瀕危動物雖然在局部地區的野生種群數量很多,但在整個分布區內的野生種群數量卻很少。
一些國家或地區視為瀕危物種的野生動物,在另外一些國家或地區可能並不視為瀕危動物。一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在得到了有效保護、其野生種群數量明顯上升、不再有滅絕危險時,也可以退出瀕危動物的行列。
瀕危動物等級的劃分,有兩種方法:
1.兩級法 這是我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劃分的標准,它是根據物種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資源數量、瀕危程度以及是否為中國所特有等多項因素綜合評價、論證而制定的。
I級:指我國特產稀有或瀕於絕滅的野生動物。
II級:指數量稀少,分布地區狹窄,有絕滅危險的野生動物。
2.六級法 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其著名的《紅皮書》中對受危脅物種的分級方法,近年來我國出版的部分《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也開始用此法。
絕滅(Ex):指野生狀態下已經絕跡,但人工飼養或放養的尚有殘存,如麋鹿。
國內絕跡(Ex):指國內野生狀態的已經絕跡,國外尚有野生的,如高鼻羚羊。
瀕危(E):野生種群數量已降低到瀕臨滅絕或絕跡的臨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繼續,如朱䴉、華南虎。
易危(V):野生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如不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勢必淪為
4. 我們要怎樣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
1、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它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
2、棲息地的保護: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取食區域、繁殖條件、求偶或遷徙通道,是恢復瀕危動物種群的重點工作。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採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立條件。
4、減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長,糧食產地的開墾,城市的擴大,湖泊、濕地的開發,森林的減少、河流的污染,這些人為因素和經濟活動卻無時不在干擾和影響著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應當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減少和延緩這些不利因素對野生動物。
5、加強管理,嚴懲偷獵,建立自然保護區。
(4)我們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重要性:
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而言,保護珍稀動物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保護珍稀動物能夠維護生態平衡。因為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物種之間通過食物鏈的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一旦食物鏈出現脫節,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比如,人們無節制地獵捕蛇類,就會導致蛇類資源趨於枯竭,這就導致森林、草原和農田鼠害、病蟲害猖獗,給農業、林牧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
其次,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保證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眾所周知,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現代科學的諸多領域,例如仿生學、醫學、葯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動物園中的珍稀動物,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的瀕危動物標本,能夠很好地深化廣大民眾對保護珍稀動物重要性的認識。
最後,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珍稀動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它們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為景區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東北虎、大熊貓、金絲猴等,既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同時也備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對外贈送或赴外展出這些動物,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知名度、開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還能促進各國文化交往、增進兩國友誼,加強保護瀕危動物的合作研究。
5. 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保護生物多樣性
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
自然公園
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
野生動植物
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
神農架
、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
金絲猴
、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
珍稀動物
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
基因庫
。如為了保護作物的
栽培種
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6.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能做些什麼
1、拒絕野味。
2、不亂砍濫伐,合理利用草地資源。
3、大力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口號,盡可能減少捕殺。
4、可以參加相關的組織協會,他們會定期組織與保護生物的活動。
全世界的野生動物分為瀕危野生動物、有益野生動物、經濟野生動物和有害野生動物等四種 。
野生動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6)我們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擴展閱讀
野生動物分瀕危野生動物、有益野生動物、經濟野生動物和有害野生動物等4種。
我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全國僅脊椎動物就達4400多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以上。陸棲脊椎動物約為1900種,其中爬行類300餘種,鳥類1100多種,獸類400多種,約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種類的10%;淡水魚類近600種,海魚1500餘種,其種類也佔世界魚類種類的10%左右。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有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等珍稀動物100多種;有熊、獼猴、麝類經濟動物400多種。全世界鶴類共15種,我國就有9種;野生雞類276種,我國有56種。全世界在科學實驗方面有重要價值的靈長類動物,我國有16種之多。
7. 面對瀕危的動物我們該怎麼做
1、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給濕地帶來的污染,比如:想方設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撈廢棄物等,促進「地球之腎」的良性循環;
2、爭當義工,帶動周邊。發動身邊的親友和同事積極投身生態和環保事業,積極進行電池回收、垃圾分類回收、白色垃圾拾撿、垃圾廣告清洗、義務服務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親力親為,深入宣傳。積極參加文明生態游、生物科普考察、雜訊監測、植樹、護樹等各種有益的生態保護活動,不定期到鄉間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到它們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意義;
4、走進自然,保護自然。帶領親人和朋友,走進大自然,參加愛鳥護鳥活動,制止並勸阻獵殺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實施符合科學發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
5、發揮優勢,傳播理念。關注生物多樣性,盡可能多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綠色理念,追求綠色時尚,積極參與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關注生態環境,提倡綠色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
6、注重實踐,積極引導。發揮實踐能力和示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進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活動,喚起人們更多對環境和生命的關注。
(7)我們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擴展閱讀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職責。加強管理,嚴懲偷獵,應當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項保護野生動物法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獵行為,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偷獵、走私和販運國家保護動物的犯罪分子,實行對瀕危動物的重點保護。
保護瀕危動物不單純是一般地保留該動物物種,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它關繫到野生動物這一可再生資源的財富持續利用、對正常生態系統的維持以及各種遭傳物質的長久保存,造福當今人類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8. 如何保護瀕危物種
摘要:
本文圍繞瀕危物種的保護,首先簡述物種滅絕危機的現狀;既而從滅絕的原因著手,談論保護物種的途徑,譬如保護生境、建立基因庫、杜絕過度捕殺和採挖等。
瀕危物種等級體系包括下列五個等級:(1)絕滅(Extinct);(2)野生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3)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4)瀕危(Endangered);(5)易危(Vulnerable);(6)低危(Lower Risk)。
1 何為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植物。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統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2 瀕危物種的滅絕原因
要解決物種不斷減少的問題,首先要弄清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現在被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就是:現代物種滅絕的第一位原因是確定性的人為因素的作用,尤其是生境喪失、生境破碎化、無節制地捕殺和過度利用對物種生存威脅最為嚴重。
其中,生境消失被確認是大多數目前正瀕於滅絕的脊椎動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脅。僅是在我國的海南島,20世紀50年代初有天然林約87萬h平方米,森林覆蓋率26%,到1979年,森林面積僅存52萬h平方米,覆蓋率僅為9.8%。在57個舊大陸熱帶國家中,有47個國家的原有森林消失率超過50%,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許多生物的分布區不斷的縮小。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於某種原因而使一塊大的、連續的環境,被分割成兩個或更多片的過程。這導致外來因素對生境的干擾增強,並有可能限制一些物種潛在的散布;由於資源的季節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動物的覓食能力還可能因此降低。
3 保護瀕危物種的幾種途徑:
3.1 就生境恢復和保護而言,研究土地合理使用的策略和措施將為之提供依據;而最重要的應該是改變人的思想,這一點,在我看來,也是最根本的。它可以保證人們自覺地通過各種方式保護生境,如世界各國都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並且能夠將過度捕殺等人為破壞生境的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對許多物種的延續無疑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因為現今如大野牛、劍齒虎、穿山甲、狼、藏羚羊、渡渡鳥等眾多動物的滅絕,均與過度捕殺有關。
3.2 建立遺傳基因庫就是一個可行並且已初見成效的手段。所謂基因庫就是一個群體中所有個體的基因型的集合,幾乎包含了該物種的所有遺傳信息。基因資源庫主要包括生殖細胞庫、體細胞庫、基因組DNA文庫和cDNA文庫等幾個子基因庫,其中DNA由於是遺傳信息的直接物質載體而最為重要。
可以預見未來給DNA測序將實現自動化。對任何一種生物,只要對其遺傳物質DNA採集方法恰當,就可以完整的得到它的基因組並進行測序,並建立基因庫。有了基因組和基因庫的信息,不但能重組這種生物,還能重組由其進化而來的近親物種,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和恢復無疑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基因庫信息在對市場進行監測的過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市場上出售的鯨類製品被抽檢,與禁捕鯨類的DNA樣本比較,可以確認產品中是否有受保護的鯨類肉。
在瀕危物種保護的其他方面基因庫也發揮著其特有的作用。例如,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加利福尼亞神鷹成對的DNA樣板進行標識跟蹤,探測到了其遺傳性軟骨營養障礙的致病基因;同樣是美國,研究人員在通過對佛羅里達州的美洲豹進行遺傳多樣性的觀察和研究後,採取人工干預的方法增加其變種。
3.3 特定的保護策略:雖然同屬於瀕危物種,但是不同的種群、各異的生長環境、面臨威脅的程度上的差異等都決定了在實施保護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量身定製切實有效的保護策略。例如,墨西哥國立大學生態學院的GerardoCeballos提出,「對哺乳動物要實施全面的保護策略,詳細分析物種分布的模式,進而充分考慮涉及到的問題,重點關注受威脅的物種和瀕危物種」。而對待鯊魚種群,有些積極保護動物的團體正奮力從寵物店、飯館和夜總會中拯救它們,讓其起回歸「野外」,獲得自由,但是放歸行為的利弊仍然存在許多爭議。
4 各個國家和機構的努力:
首當其沖的是各國相關法律的制定、出台與完善,以及國際間的合作與支持。如我國於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
4.1 我國雲南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少數民族基因庫,世界上採集民族樣本最多、樣本量最大的遺傳信息資源庫。專家從雲南當地25個世居少數民族中採集的1250名男性的DNA基因樣本目前已全部存放雲南大學基因庫,這將為少數民族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疾病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
4.2 越南重引入瀕危葉猴和小蜂猴,並於1995年頒布《越南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制定了全面的戰略,以解決如何在可持續的框架內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問題。
4.3 美國進步科學協會籌建物種基因庫網站,專門用於登記物種的遺傳資源和建立DNA庫,以幫助反映現存某物種的生存范圍,供保護區的建立和規模建設參考。
4.4 歐洲也欲在月球建基因庫存儲地球物種基因。
各國共同努力促進IUCN紅色名錄的完善,推動紅色名錄優先評估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首先篩選出紅色名錄評估時應該優先考慮的種群。
參考文獻:
《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
《基因時代的恐慌與真相》
http://wenku..com/view/ae16c536a32d7375a4178032.html
http://www.riel.whu.e.cn/article.asp?id=25135
9. 保護珍稀動物的方法
保護動物具體到有關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2、開展馴養繁殖
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3、實施再引進工程
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
4、提高法律保護地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動物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和經營利用行為。
5、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
6、資源監測
開展資源監測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