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蛙和林蛙有什麼不同
林蛙和青蛙是完全不同的2個物種,林蛙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蛙類,而且是保護級的動物。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知道的田雞就是青蛙田雞的肉質很鮮美,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但是如果不能正確的烹飪,會導致很多毒副作用的產生,所以我們應該有所了解。那麼,林蛙和青蛙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一、林蛙
林蛙屬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商品名哈士蟆。廣泛分布於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等也有分布。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體背多為土黃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向外側彎曲。以陸棲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濕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多種昆蟲為食。9月下旬至10月初從山坡林區遷到河溝附近,陸續進入水底集群冬眠。
少數在泥間或樹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後復甦。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節。在繁殖期間,它們會在田野的溝渠、河邊用8~20天孵出蝌蚪,1個月完全變成青蛙,體長約19毫米。
二、青蛙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2. 林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嗎
林蛙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林蛙屬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等也有分布。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體背多為土黃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向外側彎曲。
在全國林蛙會議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局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東北地區省林業廳動物保護辦公室,全國林蛙專業委員會,都蒞臨了會議。林蛙作為野生動物只屬於一般保護動物,不屬於重點保護動物,鼓勵和提倡在林區適宜。
林蛙生長環境
林蛙不僅對森林的類型有選擇性,對森林的坡向也有一定的選擇性。春季剛進入森林時,林蛙多喜歡棲息在陽坡,而且經常在林緣,荒地里活動。
到了盛夏季節,林蛙多轉移到陰坡,生活在陰坡的森林中,這種生活場所的變更,主要是由於氣候的變化,在盛夏,氣候有時高達30度,在這種情況下,轉移至陽坡林下,溫度較低,比較涼爽,適宜林蛙的生活。因此,在盛夏季節,陽坡林蛙數量明顯減少。
林蛙只要喜歡棲息在山坡上,不喜歡在溝谷水邊或較高的山頂生活。但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或平坦之處,山頂或溝谷都有分布。
3. 林蛙是保護動物嗎
林蛙在我國稱東北林蛙,又稱雪蛤、哈什螞。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延緩衰老、增強免疫的作用,而長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有葯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那麼,如此高價值的動物是不是保護動物?屬於幾級保護動物呢?有什麼習性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食性
蛤士蟆蝌蚪在水中為鰓呼吸,以植物碎屑、藻類、植物嫩芽、嫩葉等為食,為植物性食性期,約30天左右。變成蛙後即離水登陸,轉變成動物性食性,以昆蟲,蜘蛛,蝸牛等活餌為食,因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蛙舌,故有很強的放舌捕捉各種小型飛蟲的能力
4. 林蛙是國家幾級保護動物
林蛙作為野生動物只屬於一般保護動物,不屬於重點保護動物。林蛙廣泛分布於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等也有分布。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體背多為土黃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
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向外側彎曲。以陸棲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濕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多種昆蟲為食。
(4)林蛙和牛蛙哪個是保護動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
5. 林蛙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林蛙不是國家保護動物。中國林蛙作為野生動物只屬於一般保護動物,不屬於重點保護動物,而是「三有」動物。也就是有重大經濟效益、重大科研價值、重大生態意義的動物。目前允許進行養殖和經營利用。
相關說明
東北林蛙在明清時期稱為蛤士蟆(Hasma),體長60~70毫米,雌蛙可達90毫米。背部土灰色,散布著黃色斑點,鼓膜處有一深色的三角斑;四肢有清晰的橫紋;腹面乳白色,散有紅色斑點。背側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側,隨即又折向中線。雄蛙因側下方有一對內聲囊,第一指上色指墊極發達。趾間有蹼。
北林蛙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東部)、朝鮮、日本(對馬島)。
6. 牛蛙是保護動物嗎
不是,牛蛙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屬於保護對象。
自從1959年被引入到中國以來,牛蛙已經廣泛分布於內陸地區的水田和濕地中,成為了國內最常見的兩棲動物之一。據統計,我國先後引入了7種蛙類,牛蛙是其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在過去的20年裡,野生牛蛙的種群不斷壯大,對本土的蛙類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威脅。
形態特徵
成體體長一般在70-170毫米間,最大可在20毫米以上,是現生最大的蛙類之一。皮膚通常光滑,無背側褶,吻部寬圓。雌性的鼓膜約與眼等大,雄性的則明顯大於眼。顆褶從眼後繞過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為明顯。第四趾甚長,蹼不能完全達趾端。
體色由於地區的不同,往往變化很大。背部變化從綠色至棕色均有,但多為綠色。通常雜有棕色斑點,有時有灰色或棕色的網狀花紋。腹面白色,有時有灰色斑,在成體的喉部,常常有黃色條紋。
7. 林蛙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野生林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野生林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買賣違法,嚴重的構成犯罪,但養殖的可以買賣。野生林蛙屬於省級保護動物,法律規定,非法狩獵野生動物二十隻以上的,或者違反狩獵法規。
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屬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狩獵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相關信息:
在全國林蛙會議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局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東北地區省林業廳動物保護辦公室,全國林蛙專業委員會,都蒞臨了會議。林蛙作為野生動物只屬於一般保護動物,不屬於重點保護動物,鼓勵和提倡在林區適宜。
8. 牛蛙是保護動物嗎
目前尚不是保護動物
牛蛙體大粗壯,成蛙體長20厘米,重達1千克。皮膚粗糙,體背綠棕色,有暗棕色斑紋,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黃皮。
牛蛙,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9. 林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嗎
林蛙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野生林蛙以昆蟲和蠕蟲為食,每隻野生林蛙一年可捕食三萬只以上的昆蟲,是名副其實的森林衛士。野生林蛙對人類社會貢獻極大,部分野生林蛙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於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
野生林蛙種群減少會導致生態圈「多米諾骨牌效應」
俄羅斯遠東和中國東北區域接壤,同在一個緯度,相同的生態系統,馮利民副教授在俄羅斯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在俄羅斯野外考察的時候,馮利民副教授發現即使是冬季,在自然的河流里、鵝卵石下面也可以看到林蛙藏身其中蜇伏(冬眠)。野外目測林蛙數量比例遠遠高於在中國看到林蛙的數量,中國的林蛙密度遠不及俄羅斯。據了解俄羅斯沒有吃林蛙的習慣。
林蛙是生態系統中的基石物種,它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遠遠大於食用價值。食用野生動物的人很多是出於獵奇、炫富的心理,野生動物如果不是留給自然,而是最終進入了人類的口中,就會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