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們從哪種動物身上發明防毒面具
01 野豬
當野豬聞到刺激性的氣味時,他們會用鼻子在地上使勁拱,鼻孔中的土壤和落葉就會像過濾器-樣過濾掉有害氣體。科學家們根據這個原理,在面具上設計了一個類似於豬鼻子的過濾器,製成防毒面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使5000名聯軍官兵當場中毒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
經此役後蒙受重大損失的英法聯軍立即督促本國政府盡快製造防毒器具。兩國派出數十名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氣熏襲過的地段,進行考察取證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相繼中毒死亡。
唯獨當地的龐然大物-野豬,卻安然無恙地活下來。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雙方軍隊在慘烈的凡爾登浴血大戰中,德軍又重施故伎,在陣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時的法軍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較有效地抵禦了德軍的毒氣攻擊。在當時,英國年輕的科學家弗萊明(1881~1955年,1928年發現了神奇的青黴素)興奮地說:"好哇,可愛的野豬拯救了士兵啦!"
⑵ 知識:防毒面具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野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與英法聯軍為爭奪比利時伊泊爾地區展開激戰,雙方對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頓時,一片綠色煙霧騰起,並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對方的陣地飄移,一直擴散到聯軍陣地縱身達25 公里處,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⑶ 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獲得啟示,發明了防毒面具
主要是野豬。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使5000名聯軍官兵當場中毒,8人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經此役後蒙受重大損失的英法聯軍,立即敦促本國政府盡快製造防毒器具。
不久,兩國派出數十名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氣熏襲過的地段,進行考察取證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相繼中毒死亡。唯獨當地的龐然大物——野豬,卻安然無恙地活下來。
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雙方軍隊在慘烈的凡爾登浴血大戰中,德軍又重施故伎,在陣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時的法軍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較有效地抵禦了德軍的毒氣攻擊。在當時,英國年輕的科學家弗萊明(1881~1955年,1928年發現了神奇的青黴素)興奮地說:「好哇,可愛的野豬拯救了士兵啦!」
⑷ 防毒面具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防毒面具是根據野豬發明的,因為野豬常用拱地來躲避強烈氣味,所以科學家得出了土能濾毒的結論,據此製作了防毒面具。防毒面具由面罩,導氣管和濾毒罐組成,主要應用在各種有毒有害的環境中,能夠有效的防止有害氣體被吸入人體。
⑸ 防毒面具的設計靈感,其實是來源於野豬,起源有什麼故事
我們都知道,動物一直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我們很多發明創造的靈感都來自於它們。就像潛水艇的發明來自於魚,飛機來自於蜻蜓。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防毒面具,它的靈感就來自於野豬。
根據具體情況,正確選擇型號。像在氧氣濃度低於19%時,負壓式防毒面具是絕對不可以的;在使用前,我們要認真檢查,保證其完整性和氣密性良好。當自身的防毒面具出現問題時,一定不能抱僥幸心理,必須馬上離開有毒區域,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⑹ 防毒面具是以什麼動物為依據發明的
防毒面具是以野豬為依據發明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防毒面具接連問世。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過濾式防毒面具和隔離式防毒面具:過濾式防毒面具是由面罩和過濾元件兩部分組成的,可以在普通的工作中使用,而缺氧或有致命氣體的環境中無法使用;隔離式防毒面具在過濾面具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使用,比較抗老化、容易清潔、防止過敏、使用周期長。
正確使用防毒面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生命安全。要正確連接防毒面具;使用前檢查面具氣密性;佩戴時如果有聞到毒氣微弱的氣味,應立即撤出該區域。
⑺ 你們知道防毒面具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嗎
豬
一戰時期,德軍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氣。有一次德軍在陣地前沿,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氯氣,有毒氣體使聯軍官兵中毒死亡,但是該地區的豬沒死。
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怎麼總有這句話)。經過實地考察,他們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使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氣味對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1g的木炭總面積可達900平方米,科學家們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⑻ 防毒面具是什麼動物啟發產生的
防毒面具是野豬啟發產生的。
二戰時,英法兩國派出數十名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氣熏襲過的地段,進行考察取證研究。他們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相繼中毒死亡,唯獨野豬安然無恙地活下來。
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8)防毒面具是從哪個動物身上發明擴展閱讀:
防毒面具使用環境
1、 濾毒罐為自吸過濾式呼吸防護面具的一部分,不能單獨使用。
2、 環境中氧氣濃度低於18%時禁止使用。
3、 根據作業環境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不同可選擇濾毒罐。
4、 當明確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氣體性質時可選擇使用濾毒罐,否則禁止使用。
5、 濾毒罐的防護性能具有專一性,應根據環境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性質進行選擇,不能亂用或混用。
6、 儲存:濾毒罐為5年,庫房應乾燥通風。
⑼ 防毒面具是根據哪個動物發明的
防毒面具是根據野豬發明的。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這種防毒面具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也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防毒面具是保護人員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劑、生物戰劑、細菌武器和放射性灰塵等有毒、有害物質傷害的個人防護器材。防毒面具作為個人防護器材,用於對人員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膚提供有效防護。
面具由面罩,導氣管和濾毒罐組成,面罩可直接與濾毒罐或濾毒盒連接使用,稱為直連式;或者用導氣管與濾毒罐和濾毒盒連接使用,稱為導管式。防毒面罩可以根據防護要求分別選用各種型號的濾毒罐,應用在化工、倉庫、科研、各種有毒、有害的作業環境。防毒面具主要是由過濾元件、罩體、眼窗、呼氣通話裝置以及頭帶等部件組成。
按防護原理,可分為過濾式防毒面具和隔絕式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主要用來阻斷經呼吸道產生毒性的毒氣,如氯化氰、氯化苦等;對於生物毒劑的防護,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生效後,防毒面具的需求曾一度降低;但隨著全球反恐行動的加強,潛在的化學襲擊的威脅依舊存在,防毒面具依舊是化學防護的重要器材,在各國的軍隊中都有相當的裝備量。
此外,在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下工作的人群也在使用防毒面具作為防護;但一般民用防毒面具的結構沒有軍用的復雜,各項指標也不如軍用的嚴格。針對民用的化學防護,設計出更多的外觀,來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