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護珍稀動物的方法
保護動物具體到有關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2、開展馴養繁殖
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3、實施再引進工程
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
4、提高法律保護地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動物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和經營利用行為。
5、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
6、資源監測
開展資源監測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
㈡ 面對瀕危的動物我們該怎麼做
1、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給濕地帶來的污染,比如:想方設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撈廢棄物等,促進「地球之腎」的良性循環;
2、爭當義工,帶動周邊。發動身邊的親友和同事積極投身生態和環保事業,積極進行電池回收、垃圾分類回收、白色垃圾拾撿、垃圾廣告清洗、義務服務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親力親為,深入宣傳。積極參加文明生態游、生物科普考察、雜訊監測、植樹、護樹等各種有益的生態保護活動,不定期到鄉間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到它們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意義;
4、走進自然,保護自然。帶領親人和朋友,走進大自然,參加愛鳥護鳥活動,制止並勸阻獵殺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實施符合科學發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
5、發揮優勢,傳播理念。關注生物多樣性,盡可能多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綠色理念,追求綠色時尚,積極參與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關注生態環境,提倡綠色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
6、注重實踐,積極引導。發揮實踐能力和示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進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活動,喚起人們更多對環境和生命的關注。
(2)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植物擴展閱讀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職責。加強管理,嚴懲偷獵,應當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項保護野生動物法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獵行為,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偷獵、走私和販運國家保護動物的犯罪分子,實行對瀕危動物的重點保護。
保護瀕危動物不單純是一般地保留該動物物種,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它關繫到野生動物這一可再生資源的財富持續利用、對正常生態系統的維持以及各種遭傳物質的長久保存,造福當今人類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㈢ 現在許多動物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那麼如何保護瀕危動物呢
保護瀕危動物是一項耗資巨大而又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採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和輿論的綜合手段來完成。具體到有關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馴養繁殖:
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改革開放以前,動物園系統是我國馴養繁殖瀕危動物的主體,但其目的主要在於展覽。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瀕危動物繁育、救護中心,專門從事瀕危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救護工作。如國家為拯救大熊貓、朱huan、揚子鱷、東北虎等極度瀕危動物,投資設立了多處繁殖研究中心;為實施野馬、麋鹿再引進工程,建立了多處人工繁殖基地;為保護、發展瀕危動物資源,成立了多處綜合性的瀕危動物馴養繁殖中心。各地為救護瀕危動物,也相繼建立或指定了一個或多個瀕危動物救護中心,這些救護中心的職能之一就是馴養繁殖瀕危動物。
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為生產建設需要,還建立了大量的養鹿場、養熊場、養猴場、養蛇場、龜鱉場、養鳥場、養麝場等,用於生產實驗動物或者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
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我國已成功地實施拯救麋鹿的再引進工程,正在著手實施野馬、賽加羚羊的再引進工程。另外,我國正在計劃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開展的野生揚子鱷保護管理工程,均屬於再充實類型的再引進。從某種角度講,在原產地放生被沒收的物種,如獵隼、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也屬於野生種群再充實活動。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已先後設立了3所瀕危動物研究所,並在東北林業大學設立了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學院,專門承擔瀕危動物研究或瀕危動物研究人員培養工作。另外,我國的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以及瀕危動物繁育中心,也承擔了瀕危動物的研究工作。
提高法律保護地位,加大執法力度,禁止或限制商業性開發利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動物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和經營利用行為。對於那些目前尚未瀕危但開發利用強度很高的一般保護動物,需要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動物,限制對其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於那些市場需求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瀕危動物,需要適當地提高其保護級別,禁止或限制開發利用野外資源,鼓勵開展馴養繁殖活動;對於瀕危程度較高的種類,需要國家和社會扶持開展馴養繁殖活動,禁止對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有關經營利用活動僅限於人工繁殖的後代。目前,國家和有關省區正在調整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物種步入重點保護的行列。?>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資金及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設備>瀕危動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其保護管理更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瀕危動物保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設備和保護管理方法還很落後,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需要向有關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在一定范圍內,離開了國際合作,有些保護管理和科研工作就難以開展,有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㈣ 如何保護動物
1.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不亂砍亂伐,破壞草坪和森林,不要隨意堆放垃圾,不要濫用農葯和殺蟲劑,保護水源和空氣也是保護動物棲息地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棲息環境動物才能長久生存。
2.不濫捕濫殺:禁止亂殺野生動物,對於用珍稀野生動物做的製品,如皮衣、葯品、補品等,也應堅決抵制,不參與捕獵、販賣、購買國家保護動物。
3.推廣保護動物的意識:積極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從家庭做起,培養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觀,加強法制教育,樹立公民意識,對違背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現象要抵制,舉報,監督。
4.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5.不參與非法買賣野生動物:勸阻親人和周圍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館用餐。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迫切需要我們全人類的保護。
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就等於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正因為藏羚羊被過度捕殺,導致可可西里生態持續惡化,最後受罪的還是人類自己。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㈤ 珍惜瀕危植物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深入開展對植物區系和植被的研究,編制瀕危的珍貴稀有植物名錄,研究其分布區、生物生態學、種群和群落學特性及其生境特點。在此基礎上,查明引起它們瀕危的具體原因,制定相應的保護和管理措施。
2、在不同自然地帶各生物地理省范圍內,根據遺傳基因庫的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一些珍貴稀有植物,可在其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建立相應的保護區。必要時還應採取措施,促進其天然更新,或用人工更新的方法,恢復其自然生長。
3、有關植物園和苗圃引種栽培所在區域內的珍貴稀有植物,開展實驗生物生態學、遺傳生態學以及引種栽培方法的研究,普及宣傳保護珍貴稀有植物的作用和意義。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已滅絕或瀕臨滅絕的珍貴稀有植物,在原產地重新種植,以恢復其天然分布和自然繁衍。
4、為經濟價值高、需用量大的珍貴稀有植物建立栽培基地。
5、拍攝有關珍貴稀有植物的電影,出版珍貴稀有植物的宣傳畫片和畫冊,發動廣大群眾參加保護工作。
(5)如何保護瀕危動物植物擴展閱讀: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自保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消息,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保山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個體數量達31株。
滇桐,椴樹科,落葉喬木,系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和挽救的瀕危植物之一。中國僅存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為中國西南特有種,現僅存6株。滇桐在區域地理研究和選育珍貴樹種應用中均有重要價值。
這次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段騰沖境內,首次發現的滇桐總共有31株,通過走訪當地群眾,推測樹齡最大的200年左右,最小的也有10年左右。其中最大的滇桐近30米高,胸徑100多公分,需要4個成年人才圍得過來。
㈥ 如何保護瀕危物種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科學家表示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所有動植物物種有一半正在消失。這些言論並非全然是危言聳聽。兩年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朱格拉夫就曾發出警告:人類正處在自恐龍滅絕後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危急關頭,而導演這一悲劇的正是人類自身。人類過度活動正在導致動植物物種滅絕的危機。
由於目前正處於全球經濟危機之中,為了利用有限的資金救助更多的瀕危物種,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生物學家們正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確定應該對哪些物種進行保護。
他們對草原生態系統的這項國際性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從事此項研究的該校生態、進化和海洋生物學(EEMB)助教布拉德利·卡迪尼樂表示,目前的物種滅絕事件歸咎於人類活動,人類過度利用地球資源,製造大量污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按照現有的物種滅絕速度,我們有生之年將會有一半的物種消失。如今我們應該知道哪些物種最應該受到我們的保護和拯救。他解釋說,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叫「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導致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還有大量的植物也一同遭殃。許多科學家認為此次災難性大滅絕可能是由隕星撞擊地球造成的。
據現有研究,許多具有遺傳獨特性的物種對一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它們正是科學家推薦要進行首要保護的物種。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生態綜合分析國家中心(NCEAS)博士後研究員馬克W.卡多特說,「既然我們知道全球生態系統正在喪失物種,我們就得知道哪些物種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我們應當投入我們的資源進行保護哪些物種。」
卡多特和其他同事一同對全球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了近40次重要詳細研究,他們通過對比植物的遺傳基因圖譜,重建了177種開花植物的進化歷程。他們發現在生態功能方面,一些物種其實比那些受到了保護的物種更加重要,而這些物種多是具有獨特的遺傳特性的。因此,他們正在尋找物種的進化史,以指導人們如何進行最重要的物種保護,並深入了解這些重要物種滅絕後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潛在後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物種較少的生態系統比物種多的生態系統產生的生物量較少,植物生物量較少意味著它們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較少,同時釋放的氧氣也相應較少。因此,當全球生物量跌落時,大氣中支持生命的氧氣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此外,食草動物可食用的草也會不足。整個的草原食物鏈將被破壞,將會影響到農作物和漁業的產量。
科學家稱,非常獨特的物種如果滅絕將會比一些近親的物種滅絕造成更壞的後果。植物群落表現出更長的進化史,其產量就更多。卡多特解釋說,比如,毛茛科植物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物種,進化史很長,它們如果滅絕,將會比雛菊或向日葵滅絕造成較大的生態影響,其影響遠超過的影響。而雛菊和向日葵是近親的物種,具有更為相似的基因組成。即使在某個小生態環境中,如果一種植物滅絕,另一種就能夠替代它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卡多特認為此項研究非常全面,包括歐美和亞洲所發現的草原植物都進行了研究。而研究結果表明遺傳多樣性能預測物種是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