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熊貓屬於什麼科
屬於小熊貓科。
小熊貓:
別稱紅熊貓、紅貓熊、九節狼、金狗。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小熊貓科、小熊貓屬、小熊貓種動物。
形體特徵:
長約53-63厘米(不包括尾巴,其尾巴粗,可長達47厘米),頭圓,四肢粗短,體重約4至6公斤,身體軀干毛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紋不像大熊貓那樣明顯,尾有九個黃白相間的環紋,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狀,可作為第6手指抓握物品,和大熊貓相同。
(1)小熊貓哪裡的動物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棲居於大的樹洞或石洞和岩石縫中。早晚出來活動覓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樹的蔭深處睡覺。睡時好把頭蜷縮在四肢中,前肢抱住頭部,以尾覆蓋在身上。有時兩腳下垂高卧於樹枝上。善於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細的樹枝上休息或躲避敵害。
腳底長有厚密的絨毛,因此也適於在林下滑濕的苔蘚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時前足內彎,步態蹣跚,與熊相似。平時行動緩慢,性情較為溫馴,很少發出叫聲。聽覺與視覺較遲鈍,嗅覺也不特別靈敏。一般單只或成對或集小群活動。無冬眠習性,下雨、雪時多在岩石縫隙中或大樹樹蔭深處躲避雨雪。
喜食箭竹的竹筍、嫩枝和竹葉,各種野果、樹葉、苔蘚、以及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昆蟲等,尤其喜食帶有甜味的食物。在它們活動的地方,常見有許多草綠色的糞便,與浣熊一樣頗愛清潔,在固定地點排便。取食後有用掌揉擦嘴臉或用舌頭把嘴邊添洗干凈的習性。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活動區域較大,在夏季小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後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
B. 小熊貓分布在哪裡
分布范圍: 中國的陝西、四川、甘肅、雲南、西藏。國外見於緬甸、印度、錫金、尼泊爾等地。
保護級別: 中國II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動物簡介: 小熊貓(又名小貓熊)棲居於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叢林地帶。集小群,夜行性。感官不甚靈敏,性機警、溫順,靈活、善攀爬。以竹葉、竹筍、樹葉、果實、小鳥、鳥卵等為食。繁殖期2-3月,孕期3-4個月,每產2-3仔,約2歲性成熟,壽命約10年。小熊貓的外形,貓臉熊身,似貓非貓,似熊非熊,還拖著一條粗大帶彩色環紋的尾巴,顯然並非短尾大熊貓的親族。一般人多把食肉類動物視為猛獸,小熊貓的性格卻十分溫順文雅,一副小貓似的稚氣臉譜,從來看不到愁容,頗能逗人喜愛。小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海拔二、三千米的亞高山叢林中。平時數只結成小群活動。雖然動作緩慢,顯得笨拙,但攀爬技術高超,能穩穩當當地爬上樹頂,甚至能爬到細樹枝間,悠然自得地打瞌睡。如果要靠它遲鈍的行動去捕獲足夠的獵物,自然是困難的。所以小熊貓已適應於雜食,且以植物為主。多食嫩葉、果實,有時也捕食小鳥和鳥蛋。中午和夜間睡眠,早晨和傍晚覓食,其餘時間爬上高樹歇息。早春發情,生性善良的小熊貓,即使在繁殖期,同群雄性也和睦相處,相安無事,只是不容異群雄性闖入自己的領域,遇到異群個體入侵,則會一反常態,變得兇猛異常,立即展開爭斗。夏季產仔,每胎一至三頭,多半為二頭。
C. 小熊貓長什麼樣子
小熊貓屬獸綱食肉目浣熊科,又名九節狼,大小隻有大熊貓的十分之一,毛棕紅色,長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屬獸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毛色黑、白相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小熊貓為食肉目浣熊科,十九世紀初被人發現,分布於喜馬拉雅山的兩側,東起雲南、四川,西到不丹、尼泊爾、錫金、緬甸等,是亞洲特產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壽命可達13年。
大熊貓為食肉目大熊貓科,比小熊貓晚半個世紀被人發現,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側,是中國特產動物。目前全世界大熊貓不到1000隻。
大熊貓與小熊貓從形態解剖學上看很相似,而且它們都吃竹葉。但大熊貓體積大,小熊貓更像一頭肥大的貓。小熊貓跟熊是表兄弟,而大熊貓跟熊最多算近親
D. 稀有動物 小熊貓分布在什麼地方
四川和雲南
E. 小熊貓生活在哪
小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海拔二、三千米的亞高山叢林中。平時數只結成小群活動。雖然動作緩慢,顯得笨拙,但攀爬技術高超,能穩穩當當地爬上樹頂,甚至能爬到細樹枝間,悠然自得地打瞌睡。如果要靠它遲鈍的行動去捕獲足夠的獵物,自然是困難的。所以小熊貓已適應於雜食,且以植物為主。
F. 小熊貓是什麼科動物
小熊貓是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
小熊貓,也叫紅熊貓、紅貓熊,是一種小型的樹棲哺乳動物,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的西南地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盡管小熊貓受到法律保護,但是面臨棲息地消亡、繁殖斷裂、非法狩獵以及近交衰退的種種威脅,其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特點
小熊貓,體長為50-64厘米,尾長大約50厘米,雄性較大。它們身體上部有紅褐色軟而長的皮毛,下部皮毛呈黑色。
它們長而濃密的尾巴,有著交替的黃紅色與赭色橫向環紋,可以幫助它們在覆蓋著苔蘚和地衣的棲息樹上保持平衡和偽裝。它們的面部有著和浣熊相似的白色斑紋,但每個個體面部的花紋都不相同。
G. 小熊貓是什麼動物
小熊貓是一種哺乳動物,是不同於大熊貓的另一種動物。
小熊貓屬於食肉目、小熊貓科、小熊貓屬。而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大熊貓屬。它們完全是兩類不同的動物。
小熊貓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
主要分布在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活動區域較大,在夏季小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後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
小熊貓
H. 小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對嗎
小熊貓不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小熊貓原生種分布在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雲南、四川等省。
小熊貓主要生活在沿雲南和緬甸邊界,但並非常見物種。小熊貓物種全球種群約為10,000隻。過去由於棲息地大規模減少以及人類狩獵活動的影響,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減少了40%。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中國的小熊貓種群數約3000-7000隻,印度約5,000-6,000隻。
小熊貓軀體肥壯,身上被有粗的長毛。體長40~63厘米,尾長為體長的一半以上,體重一般約為5公斤左右。頭部短寬,吻部突出,圓臉,頰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為圓形。鼻端裸露,皮膚表面顆粒狀。耳大而直立,向前伸。耳廓尖,耳內有毛,耳基部外側生有長的簇毛。四肢粗短,後肢略長於前肢,前後肢均具五趾,蹠行性。足掌上長有厚密的絨毛,蓋住蹠墊。爪彎曲而銳利,能伸縮。尾粗長,不能纏繞物體,尾上帶有深淺相間的環紋。
小熊貓成體毛色:小熊貓成獸全身被有紅褐色粗的長毛,但有的個體在臀背部有鮮亮的橙黃色毛尖,絨毛灰褐色,甚為豐厚。鼻端、眼圈為黑褐色,胡須為白色。嘴周圍,鼻上部、兩頰、眼眉上都有白斑。頭部前額為棕黃色或淡黃棕色。耳殼外緣及耳內長有白毛,耳背黑褐色,耳基部外側有一簇白色長毛。頸下及腹部為黑褐色,腹部毛短,色稍淺。四肢和足掌都為黑色,足底有黃色絨毛,蓋住蹠墊。爪為乳白色。尾毛粗短而蓬鬆,上有紅褐、黃白、或紅褐、黑褐色相間的環紋。尾端為黑褐色。小熊貓的毛色無冬夏毛的差異。
小熊貓幼體毛色:初生幼體毛色較淺,為灰黃色,絨毛蓬鬆。頭部白色,沒有臉斑。耳朵前面白色,耳背黑褐色。四肢色較深為褐灰色。尾灰白色,不顯環紋。數日後毛色逐漸變深,體背上棕黃色的針毛逐漸增長,四肢變為黑褐色。頭臉部色較淺,沒顯臉斑。約一個月後,尾環才隱約顯出。至2個多月後,幼獸臉斑逐漸與成獸相似,耳基部長出簇毛。伴隨著季節的變化,當年秋季幼獸逐漸長出紅褐色的長針毛,雜於蓬鬆的灰色絨毛之中。至冬羽幼獸的毛色就與成獸一樣了。
I. 小熊貓屬於什麼科
小熊貓屬於小熊貓科。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態性。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
棲息環境
小熊貓是一種喜溫濕而又比較耐高寒的森林動物。生活在2500-4800米的落葉和針葉林中的溫帶氣候中。主要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通常有竹子和空心樹的林下。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平均氣溫10-2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3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