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的表演藝術家有哪些
中國京劇名家有:
老生有:譚鑫培、 譚富英 、馬連良 、楊寶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嘯伯等等。
小生有: 姜妙香、 葉盛蘭、葉少蘭、李宏圖等等。
旦角有: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張君秋、趙燕俠、 李世濟、梅葆玖、杜近芳、李維康、 劉長瑜等等。
老旦有:李多奎、李金泉、李鳴岩、趙葆秀、蘭文雲等等。
凈行有:金少山、郝壽臣、裘盛戎、袁世海、尚長榮、康萬生、 鄧沐偉、孟廣祿、楊赤等等。
中國京劇名曲有:
《宇宙鋒》《玉堂春》《長坂坡》《群英會》《打漁殺家》《五人義》《挑滑車》《打金枝》《拾玉鐲》《三擊掌》《六月雪》《四進士》《搜孤救孤》《秦香蓮》《打嚴嵩》《擋馬》《金玉奴》《樊江關》《野豬林》《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等。
Ⅱ 近代戲曲藝術家有哪些
京劇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一批卓越的演員,「同光十三絕」,就是這期間13位著名京劇、崑曲演員的合稱,他們是: 程長庚、楊月樓、譚鑫培、梅巧玲、劉趕三、余紫雲、盧勝奎、朱蓮芬、楊鳴玉、時小福、徐小香、郝蘭田、張勝奎。與他們同時代的著名演員還有:餘三勝、張二奎、汪桂芬、孫菊仙等。其中,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被稱為「前三鼎甲」,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被稱為「後三鼎甲」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同時還出現了「四大須生」——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前四大須生),後來又有了後四大須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在此期間,還出現了以孟小冬為代表的女老生。小生行當則以俞振飛、姜妙香為代表,老旦以李多奎為代表(老旦的創始人為龔雲甫),花臉以金少山、郝壽臣、侯喜瑞為代表,還有以言慧珠、童芷苓、趙燕俠、王玉蓉等為代表的坤旦。 其他的著名京劇演員還有:周信芳(麒麟童)、葉盛蘭、楊小樓(楊月樓之子)、王瑤卿、裘盛戎、蕭長華、袁世海、杜近芳等,還有「四小名旦」——張君秋、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 以上所舉的已經有50多個著名藝術家了,還能舉出很多來,他們都對京劇藝術發展做出了自己特有的貢獻,如果一一道來,那可就費老勁了。要不我大致說幾個,並且點到為止,不展開。
1、程長庚(1811-1880):京劇形成的奠基人,人稱「大老闆」,勇於改革;
2、劉趕三(1816-1894):名丑。
3、譚鑫培(1847-1917):程長庚之徒。開創由重唱功轉入唱做並重、文武兼備、以多種藝術手段刻畫人物性格,抒發人物感情之先河。
4、楊小樓(1878-1938):武生宗師,開創「武戲文唱」之先河,把京劇武生藝術推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5、王瑤卿(1881-1954):人稱「通天教主」,是傑出的京劇藝術教育家,是清末以來傳人最多,影響最大的旦行藝術大師,曾教過400多位弟子(包括四大名旦)。
6、余叔岩(1890-1943):余紫雲之子。將聲腔藝術引向精巧細膩、音醇韻厚。是自譚鑫培之後最有成就,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大師。
7、梅蘭芳(1894-1961):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之一的創始人,對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一生堅持改革創新,對編、導、表演、唱腔、伴奏、化妝、服裝、燈光、道具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舞檯面貌為之一新。
8、周信芳(1895-1975):海派老生流派的旗幟,藝名麒麟童,人稱「麒派」。
9、李多奎(1898-1974):創立了清越醇厚的老旦新腔,是繼龔雲甫之後影響最大的老旦演員。
Ⅲ 著名的京劇藝術家有哪些
梅蘭芳、孟廣祿、於魁智、劉長瑜、李勝素、吳玲芬、李門、高玉倩、杜近芳、還有很多呢。
...譚鑫培、馬連良、張君秋、嚴菊朋、梅蘭芳、王瑤卿、毛世來...
Ⅳ 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是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 ,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 梅蘭芳的藝術造詣正如北大書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樣耐人回味,可謂爐火純青、臻入勝境。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志。
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
Ⅳ 京劇每個行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余叔岩
資料: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藝名小小餘三勝,京劇老余叔余叔岩、王長林《翠屏山·殺山》
生。名第祺,湖北羅田人。餘三勝之孫,余紫雲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繼承譚(鑫培)派藝術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演唱技巧進行了較大的發展與創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余派」。誕辰:1890年11月28日,光緒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農歷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從吳聯奎學京劇老生戲,辛亥革命後拜譚鑫培為師,譚授其《太平橋》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認真鑽研京劇老生藝術,多方虛心求教。姚增祿、李順亭、錢金福、王長林、田桐秋、陳德霖、鮑吉祥等人,都是他請益的良師。王榮山、貫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藝術的益友。業余譚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陳彥衡,在唱念方面對他幫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紹李佩卿做他的琴師。
余叔岩1928年後雖不再作營業演出,但並未中斷其京劇事業。他一直重視京劇的理論研究、社會活動和授徒工作。1931年與梅蘭芳作為發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國劇學會。他以他與張伯駒合編的《亂彈音韻輯要》作為學會附設的傳習所的音韻學課程教材,並寫出了京劇胡琴《老八板》文章,發表在1932年《國劇畫報》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國劇學會中公開作了關於京劇老生演唱法則的講演(1932年《國劇畫報》28、29兩期刊登過這次講演的消息和部分內容),從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張的京劇老生演唱法則,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藝術理論的重要參考資料。
代表劇目有餘派劇目基本同於譚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斷臂》、《戰太平》、《審頭刺湯》、《清官冊》、《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盜宗卷》、《南陽關》、《寧武關》、《鎮譚州》、《定軍山》、《戰宛城》、《戰樊城》、《長亭會》、《摘纓會》、《黃金台》、《太平橋》、《上天台》、《捉放宿店》、《擊鼓罵曹》、《陽平關》、《連營寨》、《空城計》、《武家坡》、《汾河灣》、《賣馬當鐧》、《珠簾寨》、《桑園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漁殺家》、《御碑亭》、《打侄上墳》、《天雷報》、《二進宮》、《失印救火》、《烏龍院》、《烏盆記》、《翠屏山》、《打嚴嵩》《瓊林宴》《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
旦:梅蘭芳
資料: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在傳弟子: 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楊榮環、等。 梅蘭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領軍人物。
凈:裘盛戎
資料:
裘盛戎(1915-1971):京劇表演藝術家,凈角演員,裘派藝術的創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
裘盛戎八歲開始從父學戲,父親的嚴格要求,為裘盛戎後來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12歲,他就學會了20多出戲,進富連成科班時,本該輪「世」字科,因他帶藝入科,升一級,按「盛」字排。在科里,經蕭長華、孫盛文、王連平等教導,藝事更加精進,不久便有許多觀眾喜歡他的戲。當時科班上戲規矩,大軸是武戲,倒第二是生旦戲,他的戲如《探陰山》等則常破例放在壓軸。
1947年,裘盛戎創立了「戎社」,首演於北京三慶戲院,打炮戲即更名《姚期》的頭二本《草橋關》。雖是老戲,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處理,演出時觀眾彩聲連連,取得圓滿成功。此後「戎社」經常在京津演出《鍘美案》、《戰宛城》、《打龍袍》、《連環套》、《牧虎關》、《大、探、二》等戲,並將《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劇目。 新中國成立後,裘派藝術在黨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指引下得到發揚光大。他生前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後,裘盛戎與譚富英攜手成立了「太平京劇社」(後更名為北京京劇二團),二人並掛頭牌,合作演出新戲《將相和》、《正氣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鮮慰問,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藝術已到達顛峰狀態。 他曲己從人,高風亮節,為了強強聯合,他奔走於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趙燕俠等各位藝術家之間,積極促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藝術團體——「北京京劇團」。1956年,他加盟了被譽為具有全國最佳搭檔「四大頭牌」——「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並任副團長。在這個團里,馬譚張裘四人有時輪流唱開場戲或上大軸,有一次裘唱大軸《坐寨盜馬》,開場戲是張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譚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馬連良的《借趙雲》,一時傳為美談。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改編創編大量傳世之作如《秦香蓮》、《趙氏孤兒》、《官渡之戰》、《海瑞罷官》、《赤桑鎮》《姚期》、《鍘美案》、《官渡之戰》、《將相和》、《除三害》、《南方來信》、《壯別》、《林則徐》、《捨命全交》等,為戲曲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964年裘盛戎參加了現代戲《杜鵑山》的創作和演出,他在劇中創造了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烏豆。同期,他還創演了另一出現代戲《雪花飄》。
丑:馬富祿
資料:馬富祿(1900—1969)京劇演員。北京人。幼年在富連成科班學藝。演丑腳,文武兼擅。嗓音清脆,念白流利,身手矯捷。文戲擅演《審頭刺湯》中湯勤、《群英會》中蔣干;武戲擅演《偷雞》中時遷、《盜鉤》中朱光祖;尤以《法門寺》中賈桂一腳,更為人所稱道。長期為小翠花、馬連良配戲,為「三小戲」和做派老生戲中不可多得的丑腳人才。
七歲入「鳴盛和」習老旦,後因科班報散,十歲經劉喜益介紹轉入「富連成」科班習藝。初排名連祿後改富祿,先工老旦,後改醜行。從師蕭長華、郭春山。由於他天賦條件好,尊師好學,刻苦勤奮,在科班裡就小有名氣,常與馬連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出科後,馬富祿拜傅小山為師,習武丑,並隨楊小樓、梅蘭芳、於連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獻藝。載譽歸京後,他繼續從蕭長華、王長林學藝深造。後又與荀慧生、筱翠花、馬連良、尚小雲、金少山、高慶奎、郝壽臣、王又宸、譚富英、葉盛蘭等名家鼎立合作。並曾與老生張春彥、小生金仲仁、旦角趙桐珊被譽為荀慧生劇團的四大金剛。他長期為筱翠花、馬連良配戲,是「三小戲」和做派老生戲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馬富祿的嗓音響堂,天賦條件奇絕,他口齒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絕對優勢勝出,每每一個清脆響亮的悶簾「啊哈」,就能掌聲四起,攏住台下所有觀眾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論是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還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戲路寬廣,念白流利,身手矯捷,文武皆通。
Ⅵ 京劇代表人物有哪些
1、程長庚 (京劇表演藝術家)
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闆。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台、四喜三班總管。
2、譚鑫培(京劇演員)
譚鑫培是京劇譚派的創立者,有伶界大王之贊。其對京劇藝術的革新,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3、余叔岩
余叔岩9歲以「小小餘三勝」藝名出演於天津下天仙戲院。1908年,因倒倉辭班。1913年,任李直繩宅堂會提調,並演唱了京劇劇目《空城計》。1915年,拜譚鑫培為師。1918年10月17日,在北平吉祥園正式重返舞台,演出了劇目《盜宗卷》。
4、梅蘭芳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5、程硯秋(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
他塑造了百餘個精彩的舞台藝術形象,創立了內涵豐富、結構嚴謹的京劇程派藝術體系,他終身堅守「為提高人類生活目標」的戲劇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Ⅶ 京劇的代表人物有那些
於魁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張建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奚派名家)、耿其昌(國家京劇院余派老生名家)、朱強(北京京劇院馬派老生)、陳少雲(上海京劇院麒派掌門人)、杜鎮傑(北京京劇院楊派老生)、李宏圖(北京京劇院葉派小生)、張克(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楊派老生)、李軍(上海京劇院楊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
1、於魁智
於魁智,回族,1961年12月15日出生於遼寧沈陽,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演員,研究生學歷,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
現任中國國家京劇院藝術總監(正局級),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2、耿其昌
中國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2歲登台演出,曾演出過幾十齣優秀的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京劇,並擔任主要角色。曾赴西歐、北美演出,為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3、陳少雲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上海京劇院著名麒派老生,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4、杜鎮傑
杜鎮傑,男,漢族,北京京劇院一團領銜主演,北京市政協委員。著名京劇演員,工余派、楊派老生。
5、李宏圖
李宏圖,男,著名京劇演員,工小生,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京劇團常務副團長。葉少蘭少將的入室弟子。
Ⅷ 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都有哪些
1、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梅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生死恨》;尚有《失子驚瘋》、《昭君出塞》;程有《鎖麟囊》、《春閨夢》、《亡蜀鑒》、《文姬歸漢》;荀有《紅娘》、《紅樓二尤》、《霍小玉》、《荀灌娘》。
2、京劇四大須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馬有《借東風》、《串龍珠》、《十老安劉》;譚有《定軍山》、《群英會》;楊有《洪羊洞》、《烏盆記》;奚有《白帝城》、《范進中舉》。
3、黃梅戲有嚴鳳英和王少舫。劇目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
4、豫劇有常香玉和馬金鳳。常有《花木蘭》、《紅娘》,馬有《花槍緣》、《穆桂英掛帥》、《花打朝》。
Ⅸ 當代京劇名家有哪些
京劇藝術國粹是中國的國劇,他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承認非文化物質遺產保護,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承認和贊揚,京劇藝術的偉大,是博大精深,是愧寶。古老京劇傳統文化已有百年歷史,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和贊美。京劇人才培養是從小科班出身,每天勤學苦練基本功,他們花了多少心血汗水,成長成為一名京劇人才,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他們是國家的寶貝。然而今天的社會為什麼觀眾對京劇看的人少了,而不是多了。歸根到底沒有普及,人們對京劇行當一巧不通。生,旦,凈,丑,對唱腔和念白,更加聽不懂,京劇老師嚴重缺乏。老師缺乏怎麼叫學生,再加上學京劇開蒙教育一般懂得也要5年以上,你看看普及難,那麼觀眾就少了,京劇人才出角兒相當難。
Ⅹ 著名的京劇藝術家卓玉桑的代表作有哪些
經濟藝術家著衣裳的代表作有哪些?這個不知道,因為我不大會看經濟年齡大的人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