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徽有哪些民俗工藝品
鳳陽鳳畫,亳州剪紙,阜陽剪紙,蕪湖鐵畫,歙硯,徽墨,宣紙,萬安羅盤,徽州木雕、磚雕、石雕,舒席編織,望江挑花,界首彩陶,徽派盆景,綉花鞋、虎頭鞋,中國結等,有很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❷ 安徽有哪些特色
安徽特色文化
黃梅戲 原名 「 黃梅調 」 ,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桐城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 「 桐城歌 」 或 「 黃梅歌 」 。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 「 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 」 。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 蕎麥記 》《告糧官》《 天仙配 》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 女駙馬 》《 羅帕記 》《 趙桂英 》《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 牛郎織女 》、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 春暖花開 》《 小店春早 》《 蓓蕾初開 》。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嚴鳳英 、 王少舫 、 吳瓊 、 馬蘭 等是著名的黃梅戲演員。
徽劇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 亂彈 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 撥子 。乾隆年間,撥子與 四平腔 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黃腔又與湖北 西皮 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
清初,徽劇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清中期,風靡全國。清乾隆年間, 「 三慶 」 、 「 春台 」 、 「 四喜 」 、 「 和春 」 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 漢劇 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 京劇 。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徽劇是一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是新安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
名勝古跡 安徽大地錦綉多姿,文化古跡甚多,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現有 5 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範,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堪稱 「 四絕 」 , 1990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九華山是中國 四大佛教名山 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 78 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巢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並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 「 巢湖風景三絕 」 ;著名的道教聖地 齊雲山 ,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 「 南嶽 」 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 45 峰、 86 怪石、 18 瀑等勝景; 琅琊山 以宋代 歐陽修 的《 醉翁亭記 》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 19 處省級風景名勝區。
安徽文化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 亳州 、壽縣、安慶、 績溪 、歙縣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歙縣是歷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 新安畫派 、新安醫學、歙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建築、 徽菜 和徽劇的發祥地就在於此。集中在歙縣、黟縣境內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數以千計,歷經滄桑而古貌猶存,其數量之多,構思之奇巧,石、木、磚雕之精美,舉國罕見,是民間建築的傑作,成為安徽民俗旅遊的必游之地。
省內還有 9 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黟縣、 桐城 、 鳳陽 、 蒙城 、 渦陽 、 潛山 、和縣、 池州 、 宣城 。
安徽特產 安徽資源豐富,本省茶竹林特產豐富,全國 十大名茶 中,安徽占 4 個: 黃山毛峰 、 太平猴魁 、 祁門紅茶 、 六安瓜片 。此外廣泛分布於皖浙贛接合地區的氣味清香的屯溪綠茶也很有名。竹編製品舒城舒席篾片細致薄軟,曾在國際賽會上獲獎。另外,滁菊亳菊也很有名。安徽是我國主要的中成葯產地之一,名品有 銅陵鳳丹 、宣城木瓜等。傳統的亳州 古井貢酒 、淮北 口子酒 為榮獲全國金獎產品。
著名果品有 碭山酥梨 、 徽州雪梨 、 懷遠石榴 、宣州蜜棗、 三潭枇杷 等。水產以長江鯽魚、 巢湖銀魚 、清水大蟹為佳品。特產風味食品有宿州 符離集燒雞 、無為熏雞、安慶 胡玉美蠶豆醬 、當塗採石茶乾等。傳統工藝品有文房四寶 宣紙 、 徽墨 、 宣筆 、 歙硯 ,以及 蕪湖鐵畫 、 徽州木雕 等。集散於涇縣的皖南特產宣紙生產有 1000 多年來歷史,綿韌、潔白、不腐、耐折,是名貴的書畫用紙,明《 永樂大典 》、清《 四庫全書 》用之而得以久存傳世,徽墨有 「 葯紙如漆,萬載存真 」 之譽而光輝千古。蕪湖鐵畫出自明清,它吸取了傳統國畫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工藝,是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奇葩。
❸ 安徽有什麼民間文化藝術的特點
1、道家學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安徽渦陽縣人)、莊子(今安徽蒙城縣人)創立了道家學說,老、於主要著作有《道德經》,莊子主要著作有《莊子》。其主要哲學思想是: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及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以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解釋宇廟萬物的產生。
2、天文歷法。劉安系漢高祖劉邦之孫,封淮南王。西漢哲學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陰陽二氣"為理論解釋四季變化,並創立了二十四節氣歷法,至今仍指導我國農業耕作。劉安在壽縣八公山練丹求變,研製出中華美食-豆腐,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3、理學學說。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為江西省婺源)。南宋時期思想家、理學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資治通鑒綱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之分為定論闡發理學,完善了"二程"理學,並對孔子儒學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揮。
4、美術概況: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安徽飲食文化:安徽飲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廬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安徽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於歙縣,績溪的徽幫廚師將它發揚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於世。
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沿江菜盛行於蕪湖、安慶及巢湖地區,它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陽、淮北等地地方風味構成,菜品講究咸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習慣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❹ 安徽有哪些民俗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是很有興味的。 所謂春節,是指中國陰歷正月初一。它預示著新的開始,天地萬物復甦,春天降臨,一年的農事也將著手進行。所以,向來為中國人所重視。後來,公歷推行,國家以公歷的一月一日為 「元旦」,陰歷的「年喜」,只好在名義上退而求其次,改稱「春節」。然而,對春節的慶祝,絲... 廣州民俗節日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 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 當地特色: 茶館 「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布城鄉各個角落。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 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 節日 成都燈會正月十五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壩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布朗語叫「壩朗木瓦」;中間一段是埋葬青壯年的,布朗語叫「壩格登」;最低一段是埋葬兒童和嬰兒的,布朗語... 愛尼族的喪葬習俗 報喪是愛尼族的一種子習俗。大凡一死人,都有要向親戚朋友、本寨鄉親報喪,其方法宰殺一頭肥豬,將其肉改作若干條手指般大的肉條子,用竹簽穿好,分別送到親戚朋友家裡,插在自己屋檐上,把死訊通報給鄉親們,愛尼話 叫「西捏著」(意為:有死鬼在家)。當人們看到報喪肉條後,便會拿著砍刀,自動來到死者家裡幫忙。愛尼人死... 你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好(6)不好(10) 閑閑淡淡 回答採納率:10.8% 2009-02-27 19:53 檢舉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曬蟲節」,有「六月六,曬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曬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曬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對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❺ 安徽省冬至縣有哪些民間藝術
東至花燈。儺戲、目蓮戲、文詞戲等戲曲。融唱、舞、鑼鼓伴奏為一體的民間花燈和民歌小調,而且世代相傳,唱了一代又一代。其中磨盤燈和六獸燈分別於1984年和1986年由《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安徽卷)收錄,2004年5月,中央電視台《華夏文明》欄目又專門錄制和采訪了東至花燈的現場表演盛況,並將演出錄像在中央電視台4頻道播放,深得國內外電視觀眾的喜愛。2006年列入安徽省首批省非物質文化遣產保護名錄。
❻ 安徽省有名的藝術有哪些
鐵畫!黃梅戲!
❼ 請至少寫出三個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
1、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叫雙條鼓,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歌詞都是悲悲切切的內容:「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九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舊時鳳陽旱澇災荒不斷,許多人家唱著花鼓,乞討為生。鳳陽花鼓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徵。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起了很大變化。鳳陽花鼓成了鳳陽人自娛自樂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鄉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表演一番,以表達歡樂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勢、演唱等揉進了現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時,形式更加活潑多樣,氣氛更加熱烈歡快,鳳陽花鼓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2、潁上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是由勞動人民創造且世代相傳的藝術形式,產生於淮河流域廣大農村,主要流行於淮河沿岸的潁上等二十多個縣、市地區。潁上花鼓燈的主要內容是表達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良好願望,展現淮河兒女的禮義風情、勤勞勇敢,表現青年男女純真、朴實的愛情,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與嚮往。
3、池州儺戲
池州儺戲源於圖騰崇拜意識,主要流傳於中國佛教聖地九華山麓方圓百公里的貴池、石台和青陽等縣(區),尤其集中於池州市貴池區的劉街、梅街、茅坦等鄉鎮幾十個大姓家族,史載「無儺不成村」。它無職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至今仍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祭祖、驅邪納福和娛神娛祖娛人為目的,以戴面具為表演特徵。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整台「正戲」,飾演既有戲劇情節、表演程式,又有腳色行當和舞台砌末等戲曲特徵的「本戲」。
4、巢湖民歌
巢湖市位於皖中,襟江環湖,境內有距今三四十萬年前的「和縣猿人」遺址,證明這里曾經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巢湖民歌伴隨著巢湖古老的歷史,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由單一而多樣的演變過程,一直傳唱至今。巢湖人愛唱、愛編民歌。「望風采柳」的創作形式使聰慧的歌唱者可以見什麼唱什麼,走到哪兒唱到哪兒,干什麼活唱什麼歌。
5、徽州目連戲
明萬曆年間,安徽祁門清溪人鄭之珍在過往雜劇、變文及傳說等的基礎上撰寫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鄭本目連戲一經產生,便在祁門、休寧、石台、婺源、歙縣等地廣為流傳。祁門目連戲原沒有固定演出場所,以鼓擊節,鑼鈸伴奏,不用管弦,上壽時則用嗩吶。其基本唱腔古樸,為明中葉流行於徽州一帶的「徽池雅調」,即徽州腔、青陽腔,保留「滾調」特點。腳色分生、旦、末、凈、雜、襟,臉譜有鬼臉、標臉、花臉等。
❽ 有誰知道安徽省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民間藝術具體是安徽哪裡的
蕭縣有:千年傳承的民間藝術「炭精畫」。
❾ 蕪湖民間藝術有哪些
鐵畫,又叫鐵花,是安徽蕪湖的傳統民間工藝。它是以砧為硯,舉錘當筆,鍛鐵為畫的藝苑奇葩。
鐵畫以低碳鋼為材料,藝人們依據畫稿,取料入爐,經過鍛打、修鑽、校正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然後裝框成畫。鐵畫借鑒國畫和水墨畫的章法布局,融民間剪紙、木刻、雕塑、金銀首飾等多種工藝品技藝於一爐,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繪畫與工藝品結合,它畫面黑白分明,粗細適度,顯得端莊凝重,蒼勁古樸,豪放瀟灑,饒有韻趣。它酷似國畫和水墨畫,但更富立體感,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鐵畫」由清朝康熙年間蕪湖的能工巧匠湯天池始創,是以錘代筆、以鐵作墨,借鑒國畫章法布局,融雕塑、剪紙、金銀鑲嵌等藝術手法於一體,經冶、鍛、焊、銼、整理等技巧手工製作而成的鐵冶丹青,畫面黑白分明、虛實相生、立體感強,具有濃厚的民族藝術特色,被世人譽為「中華一絕」。
鐵畫品種繁多,題材廣泛,規格齊全,有可供裝飾在各種建築大廳內的巨幅鐵制壁畫,立體鐵畫,也可供普通室內裝飾的掛屏鐵畫和各種精巧的鐵畫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