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的純化是從哪個時期開始的

藝術的純化是從哪個時期開始的

發布時間:2022-04-03 16:59:08

① 在西方藝術大約從什麼時期開始從宗教中獨立出來

在西方藝術大約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從宗教中獨立出來。

② 人類的藝術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人類的藝術史同人類的文化史一樣古老。但是,藝術作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正式學科,只是在19世紀末才在歐洲誕生,距今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直到近幾十年來,藝術學才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豐富藝術實踐,產生並發展了一系列藝術范疇,同時在此基礎上歷史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當我們重新撿起「文學精神」、「藝術精神」的話題時,本書可以給讀者指明一條通往古代美學的光明大道,它可以說是在古代美學體系研究上扎實的探索。

希望你能採納~~~

③ 新藝術風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到什麼時候結束。這個時期的服裝特點主要是什麼!

是新藝術運動吧?運動本身是1880年左右開始的,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主要集中在建築、裝飾、服裝、首飾設計、玻璃、平面設計這些方面,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象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象是從植物生長得來。新藝術運動之後的裝飾主義運動對服裝影響較大,在裝飾主義時期,舞台藝術受到了極大重視,從而引發了在服裝藝術上的突破,1900年左右法國出現了以paul poiret為首的真正意義上的服裝設計。所以說新藝術運動只是為服裝設計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1900年以前,服裝應該還是浪漫主義風格和新洛可可風格、東方風格以及巴斯爾、S型時代的交匯。蕾絲的流行應該是1910年前後,大規模機器製造花邊成為可能之後。具體的資料還是需要查閱美術史或者服裝史。

④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發生在什麼歷史時期指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該運動對設計史的主要影響

據比較一致的理解,工藝美術運動是從1851年在倫敦的水晶宮中舉行的世界博覽會開始的。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建築師A.W.Pugin等人的影響,參考了中世紀的行會制度。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

代表人物: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與藝術家福特·布朗、愛德華,柏恩·瓊斯、畫家但·羅西蒂、建築師飛利浦·威伯

理論指導:作家約翰·拉斯金

影響:
創造了新的設計風格,對工業化的反對,和對機械、大批量生產的否定,註定工藝美術運動不能形成領導潮流的主流風格。強調裝飾導致成本增加,沒能真正為大眾服務。但他代表了整整一代歐洲知識分子的感受,因此工藝美術運動的探索為此後的新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

⑤ 世界藝術的發展分為哪幾個時期

1、古希臘時期
主要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希臘和羅馬時期的美術。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

2、中世紀時期
受基督教制約,中世紀美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界的表現。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最偉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藝術上的創造性。

3、文藝復興時期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
4、近代美術時期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

5、現代時期

⑥ 科學與藝術的分化大致是從以下哪個時期開始的

文藝復興,歐洲特定歷史時期,是指十三世紀末葉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295年由威尼斯商人出身的馬可波羅出版的在當時歐洲社會看來十分荒誕卻又充滿誘惑的《東方見聞錄》。由此引發了歐洲人對高度文明,富饒的東方世界強烈的探索慾望,最終開闊歐洲人的視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導致了文藝飛速發展。中世紀末期,隨著奧斯曼對東羅馬帝國的不斷侵略,東羅馬人民在逃難的同時,將大量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和藝術珍品帶到了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來宣傳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⑦ 西方藝術簡史的時期順序是怎樣的

2th-5th 宗教(基督教為主)藝術時期
5th-15th 拜占庭藝術時期
14th-15th 前文藝復興時期
15th-16th 文藝復興時期
---樣式主義流派等等--
17th 巴洛克藝術時期
---現實主義、學院派--
18th-19th 古典主義時期(開始西方藝術中心開始從義大利轉移到了法德)古典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寫實主義。此時流派多了起來,藝術的時期特點不是那麼明顯了,之前所有流派、主義,可歸為古典藝術時期。19th末印象派出現,現代藝術時期開始。
19th末-20th 現代藝術時期
20th二戰後 後現代藝術時期開始
現代藝術派別就不一一列舉,實在太多了。

⑧ 西方藝術設計的歷史大致可分為那幾個時期

關於西方藝術史,盡管不少老師多次強調它對於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夯實美學基礎的重要性,遺憾的是大學課堂並未講授,我只能自己到文藝書廳翻閱那些精美的畫冊,感嘆於《泉》那樣優美的裸體繪畫,還有出土的斷臂維納斯、恢宏的羅馬斗獸場、巍峨的哥特式教堂,等等,都給我留下過深刻的印象。因此常常神往像葉芝那樣《駛向拜占廷》:「那不是老年人的國度。青年人/在互相擁抱……我就遠渡重洋而來到/拜占廷神聖的城堡……請盡快把我採集進永恆的藝術安排……在金樹枝上歌唱/一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情/給拜占廷的貴族和夫人聽。」

一、尋找西方藝術史

我一直沒有系統讀過西方藝術史,因為書架上的教材、讀本大多被翻得殘舊難看,還有一股難聞的塵味,我屏住呼吸翻了幾頁,見理論太多、插圖太少,就興趣索然,寧願繼續去翻看提香筆下的那些健碩裸女。作為一個剛滿18周歲的成年男子,知慕少艾,卻未諳女體,此時與其說是欣賞西方藝術,不如坦白招出自己好奇的性心理。
歐洲的天才人體畫家們常常將仙女繪成專食人間煙火的欲女,如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讓美神成熟的裸體斜躺於榻上,兩眼含著渴望、期待、挑逗、茫然和無所謂的神情,既像思春的貴婦人,又像淫盪的妓女,彷彿在等待著情人或顧客的來臨。那時我聽說過一點古希臘藝術的知識,就以為表現性與肉慾是西方繪畫的主要特點,卻忽視了提香在維納斯後面畫的兩個人,其中一個雙膝下跪似在祈禱,代表了畫家的某種宗教情懷。對此畫的理解,要將誘人的肉體和背後的祈禱聯系起來才算完整。
若干年後,我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版本,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的《西方藝術史》,圖文並茂,幾乎每頁都有藝術作品的插圖,看起來清爽多了,唯一的缺陷是理論詮釋過於簡略,許多地方看起來似懂非懂。幸好我曾零星看過一些藝術賞析的書,所以勉強能接受。
此書由四名歐洲學者編撰,原名「The history of art」――藝術史。這種歐美中心論的治學方式鉤起了我心理的一點不快,畢竟書中只有歐美的藝術,相信譯者看了也有這種感覺,所以轉譯為《西方藝術史》。

二、文藝復興之前

西方藝術起源於何處?文藝復興期間有一幅名畫叫《維納斯的誕生》,剛從海洋泡沫中誕生的維納斯站立在一隻蚌殼上,兩位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時辰女神拿著花斗篷前來迎接,天空下著玫瑰花雨,海面微微泛起波瀾。這大概就是藝術誕生的隱喻。
神話傳說、祭祀、狩獵、性愛、生育、史前洞穴……沿著時間的腳印巡禮西方藝術,可以發現法國拉斯科洞窟的原始繪畫也充滿了抽象、象徵的意味,令人想起印象主義和現代的某些畫風。
盡管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區都對西方藝術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無疑是偉大的古希臘文明。希臘人除了給我們留下動人的神話故事,還有雅典娜、宙斯、赫拉和巴底農等立柱式的神廟,因其對石材的廣泛應用而保存長久;至於人體藝術,他們更是鼻祖。在中國人在藝術創作中羞澀地隱藏起自己的胴體時,他們很早就提出人體的最佳比例:身高7至8倍於頭長;並奉獻出了《擲鐵餅者》等大量完美的裸體雕像。即使在希臘化時代,也有一隻極其帥氣的亞歷山大大帝頭像,實在想不到他就是那個曾經縱橫歐亞大陸的軍事統帥,和神話中的阿喀硫斯一樣戰無不勝,可惜英年早逝。希臘時代的人體藝術品,無論男女,在體型、氣質方面都達到了無可企及的美境。
羅馬帝國的藝術承自希臘,但《披甲的奧古斯都皇帝》繁瑣的衣甲抑制了人的生命力,自以為是的領袖架勢已顯造作,美感遠遠遜色於希臘裸男。中世紀無論是拜占廷、羅曼還是哥特藝術,除了建築風格尚可欣賞之外,那些神祗和人物畫看起來很氣悶,這是歐洲的陽萎期,而同期的唐朝詩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唱響了盛唐藝術的最強音。

三、文藝復興之後

直到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才使西方藝術重新勃起。達芬奇、提香、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等天才重拾希臘精神,將西方藝術提升到了新的層次。《蒙娜麗莎》不必多說。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也是世界藝術史罕有的傑作:大衛這個《聖經》里的英雄充滿自信地站立著,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健美身材,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面容英俊,雙目有神,英姿颯爽,身體中積蓄的強大力量似乎隨時要爆發,代表了偉大的人文主義精神。此雕像的復製品至今仍屹立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市政廣場,原件則在博物館嚴加保存。可惜書中僅選了多納太羅的《大衛》雕像,雖然也不俗,但比米氏差了一個檔次。
文藝復興向前演變,就產生了「巴洛克」、「羅可可」等術語。前者原指形狀不規則的東方珍珠,後詞義變寬,表示思想和表達方式的獨特、個別、任意性,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為對感官、喜慶、浮華和激情的突出。後者原指對岩洞、貝殼和鍾乳石的模仿,後被引入室內裝飾,日益走向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世俗化。這個時期的西方藝術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等宗教建築和巴黎貴族的沙龍以及裝飾豪華的宮殿,還有倫勃朗的自畫像。
倫勃朗有畫自己的嗜好,共畫了近百幅,我看到的是他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的三張自畫像。青年時期他身穿華麗服裝、意得志滿、嘴唇充滿肉感,看起來玉樹臨風,可以想像他應是一位風流才子。中年時期他眉宇顯出疲倦,衣著樸素,已經發福,人到中年百事憂,看來他也難免俗。老年時期他穿著尊貴的服飾,胸前還掛著類似懷表的飾物,清澈的眼睛透出哲學般的深思,嘴角的撇起和隱隱的微笑表示自己已經世事洞明,看清楚了就無所謂。人生的三個階段,在此得到了充分概括。

四、19世紀的西方藝術

19世紀最先出現的是新古典主義,《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等作品告訴我們藝術辭典中離不開責任、宏偉和庄嚴等詞。油畫《馬拉之死》表現了馬拉這個法國大革命的重要領導人剛剛被刺的慘狀:被刺的傷口和染紅了浴巾的鮮血,握著鵝毛筆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隻手緊緊地握著兇手遞給他的紙條。作者以觸目驚心的畫面來表現了古典主義的獻身精神。《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以羅馬歷史上的英雄荷拉斯三兄弟向老父親作出征前的宣誓,表現對國家的忠誠和榮譽感,而旁邊婦女們的哭泣哀嘆強化了他們剛毅神武的英雄形象。
對於浪漫主義,我們首先要記住雨果的名字,他從理論上闡述了浪漫主義,並在文學和繪畫等方面作了重要探索。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聞名於世;畫作《渦石燈塔》以擬人化的手法將燈塔塑造成了為浪漫主義狂飆大聲疾呼的旗手。還有載入過中學歷史課本的《自由指引人民》(作者:德拉克羅瓦),畫中自由女神敞胸露乳、高舉旗幟帶領革命者向光明前進,非常激動人心。德拉克羅瓦的另一幅畫作《薩達納巴爾之死》表現了國王在圍城內准備與所有財寶、駿馬和女人一起自焚殉國時的情景,火紅的宮床、綢緞、韁繩、轡飾、長幔,國王的眼光從上方傾斜而下,右下角的婦女慘遭割喉,整個畫面驚心動魄,具有巨大的藝術爆發力。這幅畫就像德拉克羅瓦在日記寫的那樣:「色彩就是眼睛的音樂,它們象音符一樣組合著……無法達到的感覺」。
此後的現實主義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平民的普通生活,如米萊的《捆乾草者》、萊勃爾的《教堂里的三個女人》等。庫爾貝的《畫室》應是代表作。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畫作:「這幅畫分為兩個部分,我處在中央,正在作畫;右邊是所有股東,也就是說朋友、藝術界的工作者和愛好者。左邊是另一個平凡生活的世界,普通百姓、悲慘的人、窮人、富人、受剝削者、剝削者以及靠死人生活的人……一名女裸體模特兒站在我椅子後邊。」 這幅畫極具象徵性,畫中的畫家彷彿就是聖父,用他的畫架分開了善惡,進行著最後的審判。
最令我震撼的是其後出現的印象主義。攝影技術揭示了表象的多樣性和直接捕捉真實感覺的重要性。印象主義更強調畫家的主觀感覺和捕捉瞬間的的能力,他們確信風景是依時刻、季節、氣候不同而變化的,這種短暫、瞬間的誘惑把他們引向逐漸消逝和無窮無盡的藝術幻想。一般認為這一畫派的奠基人是馬奈,他的《草地上的午餐》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畫在一起,愉快地聊天、聚餐,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率真、自由的世俗生活方式的嚮往,其鮮艷明亮、對比強烈的畫法是對傳統的突破。
「印象派」一語由莫奈的《印象,日出》所引發,他描繪了法國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早晨的景象:一輪紅日投射在海上,海水被染成淡紫色,天空微紅,水波淼淼,搖曳的小船朦朧模糊,人影依稀可辨,遠處的工廠煙囪、大船上的吊車等若隱若現。這來臨自他從一個窗口凝望產生的瞬間印象,筆觸大膽新奇,開創了一代畫風。
梵高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斯通的《梵高自傳》已有具體描述。他不是正宗的印象派,但卻是真正的天才,就是普通的向日葵也被他畫出了生命的真諦。欣賞那幅不朽的畫作《向日葵》,可體會到畫家像熊熊火焰一樣熾熱的激情和旋轉不停的運動感,還有單純強烈、粗厚有力的色彩對比,那種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充分體現了他心靈的震顫和激情。這時的向日葵不再是靜靜的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噴發的生命體。他畫的草鞋、工人等也閃爍著天才的光芒,流露著悲天憫人的情懷。
與印象派相關的大師還有高更、塞尚等。

五、現代藝術的困境和嬗變

20世紀是工業化集大成的時代,鋼筋水泥成為廣泛應用的建築材料,建築在強調美觀的同時,更具實用性和世俗性。歐式高樓大廈隨全球化走遍世界,五大洲處處皆是,這在城市化的中國尤為泛濫,造成諸城的千篇一律。而我喜歡的經典之作如悉尼歌劇院和貝聿銘為盧浮宮入口處設計的金字塔等在國內非常罕見。
在都市森林中,在兩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中,在意識形態的幻變中,藝術亟需變革。受到象徵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自然主義和唯美主義等各種思潮影響的畢加索開辟了立體主義的新天地。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受X光透視等現代科技啟發,立體主義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多個角度去觀察,把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畢加索在《阿維尼翁的姑娘們》中,把五個裸女的色調以藍色背景來映襯,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沒有遠近的感覺,人物是由幾何形體組合而成的,右邊兩個女子的面孔酷似非洲的硬木人面具,右下角的女子雙腿分開令人聯想起性和生育,畫面下方還有幾只水果,充滿象徵和暗喻,至今仍是個未被說明的秘密。這反映了20世紀現代藝術的特點:作者只提供一個空間和可能性,讓讀者參與創作,主題在作者和讀者的互動中產生(甚至,根本就是無主題)。
康丁斯基更將現代藝術引向了大抽象,使人們對事物外表的的審視轉變為「內部參與」。他的作品《帶黑色的弓形,154號》中,特定的主題和視覺的判斷都消逝了,只借色彩和形狀的搭配營造出一種猛烈沖突的動勢和緊張,令人想起世界大戰或罷工。《白線,232號》以一種鬆散和氣氛性的手法來處理的,色塊被一種強烈的直線條圖案和規則的曲邊所強調,也許想表現宇宙空間和星系的相互作用。
隨後的藝術家們越走越遠,那些奇思妙想的幾何造型和極度抽象的色彩組合令人越來越費解,藝術家企圖突破傳統,卻越來越陷入迷宮,超現實主義、行為藝術……五花八門的術語掩飾不了審美的混亂,至少我對這階段的藝術並不喜歡。當然也有些藝術家在回歸傳統,關注現實,以簡潔的象徵來表達主題,但成就與前兩個世紀尚有差距。
至於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讀圖開始優先於讀文,聲光特技和電腦製作的發展使創作變得更含混,一切尚在嬗變中,我混亂的腦袋尚未清晰,無定的尋覓中只能欣賞當下和回眸以往。

閱讀全文

與藝術的純化是從哪個時期開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