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理解藝術類

如何理解藝術類

發布時間:2022-04-12 08:56:35

1. 怎麼理解,現代藝術設計

【如何理解現代藝術設計】
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藝術改革運動,特別是在1907年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的有聲有色,如火如荼,結果是從思想方法、表現形式、創作手段、表達媒介上對人類自從古典文明以來的傳動藝術進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徹底的改革,完全改變了視覺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對這個龐大的運動浪潮,我們往往籠統地稱之為「現代藝術」(modern art)。這個運動浪潮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它不僅改變了藝術的內容,比如藝術的目的、藝術的價值觀、藝術服務的對象和藝術的思想內容,它同時還完全改變了藝術的表現形式。 20世紀有輛次巨大的藝術革命,世紀之初到2次大戰前後的現代主義運動是其中的一次,影響深遠,並且形成了我們現在稱為「經典現代主義」的全部內容和形式。另一次是19世紀以來以「波普」運動開始的當代藝術遠東,這個運動的結果是混亂的,到底這個運動浪潮給人類文明帶來什麼結果迄今依然不分明,但是,我們可以比較明確的說當代藝術運動的結果之一就是沒有結果,這個浪潮絕對是個人主義發展的結果,與戰前的現代藝術運動講究群體性完全不同,因此,戰後的當代藝術遠東浪潮造成了藝術評論的混亂,在評論上毫無標准可言,或者稱為評論標準的多元化,藝術創作的絕對個人化,思想上的泛政治化;藝術本身對社會的完全脫離;藝術逐漸變的難以收藏、甚至無法欣賞,因而,失去了藝術活動的支持基礎。 現代藝術遠東的產生時間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始於文藝復興時期,也有人以法國的印象派為開端,但是,如果從它與傳統藝術的關系來看,應該說這個龐大的遠東是在20 世紀初期開始於歐洲的。現代藝術的核心是對以往藝術內容的改革和對傳統藝術的表現方法、傳統媒介的改革。從思想上來看,傳統藝術的目的是宗教性和道德性的訓詁,再現性和裝飾性的視覺取悅,表現方式則是寫實性的。文藝復興以來,在藝術創作上越來越多的強調藝術家自身的感受,但是逼真的寫實技法、藝術受社會哦道德倫理的控制、藝術受資助力量卻基本一成不變。文藝復興發展了3種新的逼真再現的技法;透視、人體解剖、色彩,都被吸收用於同樣的創作目的。法國的法蘭西美術學院是歐洲17、18世紀集大成的美術中心,藝術服務於國家和皇室,粉飾太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在這段洪流中,有一些藝術家希望表現自我,但只能在這些目的的外衣下,偷偷表現自我。到19世紀,藝術服務的對象是富裕的資本家,操縱藝術市場的是畫廊和藝術沙龍,藝術家在廣闊的市場中有自己更大的選擇,因此,出現了新藝術的探索。1860前後的「印象主義」首先在題材的技法上改良,同時也利用光學發展的成功,改變陳舊的固體顏色體系,動搖了色彩的傳統根基。更重要的是他們把個人的感受帶入了藝術創作,刺激了藝術的進一步發展。19書記末,個人表現越來越成為藝術家希望傳達的內涵。梵高、高更、挪威的愛德華.蒙克等人都以繪畫表現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恐懼;歐洲也出現了一批以回哈象徵某中觀念或個人心理的象徵主義派別;還有的藝術家對原始的藝術、非洲藝術、棉件藝術有濃厚興趣,摒棄傳統藝術方法,嘗試新的原創性的表現方法。如19世紀末法國的「野獸派」就是這種嘗試的結果。 到20世紀初,藝術上的個人主義發展達到了高潮,個人表現的慾望強烈,產生了1904年在德累斯頓的德國表現主義集團「橋社」,1907年在巴黎出現的立體主義集團,1911年在慕尼黑出現的另一個德國表現主義集團「藍騎士」,象徵著現代藝術運動正式發展起來。新的時代,出現了許多新的視覺刺激和精神的因素,現代技術對於生活方式的沖擊,工業的急劇發展、都市的膨脹、城市生活的復雜化、貧富懸殊的擴大、階級關系的緊張、階級斗爭的日益尖銳化,新的政治思想--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層出不窮,這些前所未有的意識形態、思想的、物質文明的因素,都成為新藝術的刺激。 1900年以來,歐洲的藝術基本沿著兩條不太相同的路徑發展。一條是強調藝術家的個人表現,強調心理的真實寫照,強調表達人類的潛在意識。受弗洛伊德的試驗心理學影響,從表現主義,到超現實主義,一直到戰後在美國發展起來的抽象表現主義基本是屬於這一路的,這一體系的發展,反對一切存在的文明結果,包括語言、文字,是藝術上的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反美學發展,但是,它對於人類自我感覺的強調,對於人的想像、感受的表象的強調,則為現代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另外一路,則力圖在形式上找到所謂「真實的」,代表新時代的方式。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直到戰後美國發展起來的「大色域藝術」、「減少主義」、「光效應藝術」等等,都屬於這一路的發展。在這兩個探索的途徑之間,存在著廣闊的「灰色地帶」,也就是說有一些藝術運動,是包含有兩個方面內容的,比如達達主義,一方面是通過無政府主義的方式,表達對於第1次大戰的厭惡和抵制,而在形式上,則探索平面上的偶然性、自發性、隨意性組合;義大利發展起來的未來主義,意識形態上是企圖表達對工業化的頂禮膜拜,對機械美學的推崇,對所有過去的傳統文化的虛無主義否定,而在形式上是在探索如何表達4維空間,表現機械的美。這些眾多的藝術運動中,有不少對於現代平米哦按設計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形式風格上的影響。其中以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的思想觀念、達達主義的版面編排、超現實主義對於插圖和版面的影響最大。它們或是在意識形態上提供了現代平面設計的營養,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鑒,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總體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促進。

【怎樣才能稱之為現代藝術設計】
現代設計,現代主義設計,通常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又稱為「技術美」,或「機器藝術」。現代主義建築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2. 高潔:如何看待「藝術」是本質

高潔:是的。一個這樣泛的問題能夠得到這么一個確定的回答是非常罕見的。也由此可見差異真的是比想像的還要巨大。 一般而言藝術家是比較開放而活躍的,他們穿越很多文化和國界,中國和歐洲的人們能夠面對很大數量的相同的藝術家。所以印象的不同源自大眾的文化背景,無論是褒義或貶義的區別,能夠去探討的僅僅是大眾的文化問題。這個問題與藝術家基本無關了。 問題中「人」這個單位是極度復雜的,不同的人看待藝術家的態度自然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在全球化比較普遍的今天,國內與國外的差距比以前小了很多,有雙重身份和雙重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如此,令人吃驚的是,在對藝術家的認識方面,整體的差異比想像的巨大得多。 在西歐大眾對藝術家的態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接觸,他們參加一個展覽的態度接近中國人在下班後打開電視機。(相對,西歐人不那麼喜歡打開電視機)。一些非藝術類工作的人,願意周末在自己的客廳里舉辦一個小型的展覽,邀請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來參加。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情況下藝術家和大眾是融為一體的。無論文化程度如何,他們普遍接受並有足夠的知識去欣賞比較前衛的當代藝術。這點與國內的大眾有著非常顯著的不同。從許多方面來看,包括心態與藝術知識,一般西歐發達國家大眾對於當代藝術作品的理解程度普遍超越國內的大部分「專家」。而中國的普遍大眾對於藝術家是完全漠視的。他們聽到的信息最多也就是某人的作品每平方的價格,聽到的故事僅僅是價格翻番的好萊塢式的發財夢。而藝術作品在中國,僅僅出現在少量的幾個大城市幾個特殊的角落,基本就沒有進入中國普遍大眾的視線內。 大眾的文化背景是一個太過復雜而龐大的問題,這些難以相信的差距在縮短中,但本質上依舊南轅北轍。 首先不可調和的是藝術教育問題,在巴黎,我們可以在羅浮宮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上課,在奧賽博物館,我們可以看見初中的課程,而當代藝術則是高中的必修課程,文化藝術和其他科目一樣重要,一樣是他們的成績考核標准。因而他們幾乎無人完全缺乏對當代藝術的歷史文化知識,這種氛圍形成了他們當代藝術的土壤。而中國大陸連最基本的文化教育都必須徹底地為中,高考成績讓路。傳統與當代的文化的匱乏現象嚴重,而我也很無奈地看到,在將來的幾十年內,在精英理念,應試教育的環境里,文化教育方面沒有什麼發生本質性改善的可能。 其次幾個方面是中國等級社會造成的金錢至上的現實環境,中國大眾統一的政治經濟學的世界觀,哲學的缺乏,政府對藝術政治性的評判與閱讀方式,管理層對員工的精力的壓榨程度,藝術評論者的生態狀況,藝術收藏方面,展出策劃方面等等問題,這許多問題都會長期地使中國與西歐發達國家文化狀況差異巨大。 雖然我批評了很多,彷彿我對中國的藝術環境深惡痛絕,但實際上中國的藝術環境有其它方面的優點。大眾的文化差異並不是所有藝術家都在乎的,大部分中國藝術家都更願意在中國生活。我在此碼了這么許多字,自然是源自對中國大眾文化環境改善的熱切希望。希望更多的人去擁有足夠的文化藝術知識來獲得那溶入了當代藝術的生活方式。 搜狐文化:您認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高潔:不能一概而論,「藝術家」有很多類型。 談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則必須從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理念出發。有的藝術家的創作與政治事件,社會現實密切相關。而有得藝術家則只向內挖掘,思考內心與形而上的問題。 只有那些想要擁有社會責任的藝術家在社會文化方面擁有社會責任。而其他藝術家則可以嘗試更多的可能,甚至在法律范圍內擁有反人類的權利。這些都視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定,這就是一個什麼是「藝術」的問題。不同的答案,擁有不同的哲學邏輯,不同的理解擁有不同的態度。 似乎在中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因社會環境對藝術家存在價值的缺乏而被強調出來。雖然國內有著非常普遍的過多的體現政治與社會現實的藝術創作,但其中有部分藝術家創作理念的社會性僅僅是出自於藝術家發展自身國際影響力方面的考慮,或者僅僅是模仿成功的藝術家,甚至只是迎合他人的收藏口味。缺乏真誠的思考與體驗。這些創作的社會價值就如同他們的思考一樣做作,一樣人雲亦雲。它門的社會價值僅僅是一種表象,反對「宣傳」,卻擁有「宣傳」的思考方式。我懷疑地審視中國文化環境中的那種普遍存在的義憤填膺的「正義感」是表象還是真實?是否展示的是藝術家獨立的思考所得?這些作品是否真正包含有藝術方面的研究思考?並不是所有的藝術家在創作中能擁有這些,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假裝立志拯救地球。 對於我個人而言,就必須還是回到如何看待「藝術」這個問題上。 吉爾�6�1德勒茲有一段很有趣的講述。他講述的是他的哲學觀,也提到了他的藝術與科學觀。他認為哲學、科學和藝術是平等且本質地具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在此前提下,科學是功能的創造,藝術是感覺的創造,哲學是概念的創造。 我很喜歡他的解讀方式,德勒茲展示了他所理解的哲學、科學和藝術的本質。以德勒茲的概念作為我們討論的邏輯基礎:科學的社會價值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能力,比如擁有在家裡看戲的能力(電視機),從而在功能上使我們的生命能擁有更多的能力;哲學的價值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概念,比如講述「烏托邦」,從思想上讓我們的生命擁有更多的思維領域;藝術的價值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感覺,比如使用「印象派」的觀察方式去欣賞美景,這在印象派之前是難以擁有的,「藝術」使我們的生命擁有更多的觀察與感覺,感知能力。這三點對於人類意義重大,他讓我們的生命區別與類人猿。我們的大腦比類人猿大一些,生命的領域也大一些。 「藝術」的社會價值在於拓展人類的「感覺」領域。因而「藝術家」就是在宇宙邊緣的探索者,他們的工作價值在於稍微嘗試著去拓展一丁點人類的「感覺」,拓展的領域大小,決定了他的偉大程度。 對我個人而言,「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 去創造或著去系統再現出一種前人所未曾真正認識的「感覺」。 搜狐文化:藝術家是特殊群體嗎? 高潔:對,就如同大廈玻璃清潔從業人員,蜘蛛俠等漫畫英雄,八零後,蒙古人,金槍魚,一個品牌產品,一個星系的人,一個哲學流派的人,崇信一種宗教的人一樣特殊。每一種解讀方式所歸納出來的群體都有其特殊性,誰也不比誰普遍。 搜狐文化:讓大眾認識藝術家有什麼樣的作用? 高潔:這如前面的問題一樣是一個必須區分對待才能回答的問題。 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說。 如果一個藝術家的創作更重視作品本身,那麼他可以認為吃蛋不需要認識雞。你可以不認識雷諾阿,但你的眼睛一樣可以使你愛他。 如果一個藝術家認為其生活就是他的作品,那麼你不了解他就不能解讀他到底想說什麼,他可以認為他的作品其實並不如他本人那麼重要。如果不閱讀有關馬塞爾杜尚的文字與記錄,我很難理解你會喜愛杜尚的作品。 從我們對藝術家的思想理解這一角度來說。 就一般情況而言,有關對藝術家理解問題上,在歷史知識方面的普及是不夠的。我們對創作者的關注一般不足以完全解讀藝術家的創作心路,繼而有可能理解困難或產生誤讀。 但與此同時,歷史是不斷被強奸的。那些充滿野心的思想家,一再地從他的角度去重寫歷史,雖然歷史未變,但所得歷史總結卻總是合情合理並天差地別。 認識藝術家么,見仁見智。我們需要的僅僅是用更開放的心態去自然地接觸藝術,這才是一切討論的前提。 搜狐文化:為何在中國公眾的觀念中藝術家通常會與怪誕、癲狂、傲慢、孤獨之類的詞語聯系在一起? 高潔:這又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問題,高敬你似乎想在五個問題里窮盡對藝術的普遍認識。 一般而言藝術家之間是不可能討論這類問題的,好像並無可說之處。這類問題和藝術家的思維范疇沒有交集,一般藝術家會立即把這個無聊的粗魯想法驅逐出耳朵。正巧我在巴黎與一個社會學博士爭辯過這個問題,因為他認真地向大家闡述了類似的觀點。 總體而言,西歐發達國家裡,他人總是可以和藝術家們正常接觸的,沒有必要如何區別看待。非藝術工作者比藝術家看起來要怪誕的比比皆是。我認識的渾身穿孔,或吸毒酗酒的人大部分都是其他行業的人。想反,例如著名藝術家黃永砅,沈遠等人,不吸煙不喝酒,無任何不良嗜好,接觸起來也沒有任何怪異之處。為什麼藝術家要顯得怪異?藝術家的工作在於修養,在於思考。有少量藝術家顯得很特殊,這與他們的創作哲學與文化背景有關,是特殊的個人選擇,就如同「同性戀」一樣,我認為不妨害他人,就無需非難。 國內公眾如果有對於藝術家的奇怪的成見,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打算有所了解。 藝術家是有可能「傲慢」的,有些藝術家比較不會世故地與人接觸,因而難以交往些,或不願一再地進行重復的自我講解。「傲慢」有可能是雙方共同產生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孤獨」則是必然的,越是真誠地運用一個獨有的系統去生活並思考一切,越缺少同伴,也就越孤獨。 一般而言,「藝術家」是一個更加正視自己,更加關注真誠感覺的「職業」(用引號是因為藝術家不是「職業」我只是想強調一人群的工作)。這一「職業」的工作特性,使他們必須更加敏銳地認識自己,或更加深入地認識社會與他人。他們更加真誠地生活,更多地思考如何面對真實。 作為藝術創作者,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並無區別。要有的話,就是在知識面上有所側重,我對生命與感覺等問題思考的更多一點。這一點也不奇怪,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專業更多些了解。 在面對問題時,我認為藝術家會更忠於自己的真實感受,會更多的選擇重視那些生命中更應該被在乎的事,而不是人雲亦雲地盲從於社會上流行的普遍觀點。 邏輯上說,一個好的藝術家是不會怪誕、癲狂的,他更忠實於自己。而不得不被社會規范控制的人很有可能無法知道自己想如何活著,繼而沒有思考過有關「怪誕、癲狂」之類的問題,也就沒有必要去評價什麼。沒有思考過,說出來的自然是廢話。 所以,如果你對藝術家有著怪誕、癲狂、傲慢、孤獨之類的認識,就說明你在一個真誠面對自己,並以觀察為職業的人面前有著怪誕、癲狂、傲慢、世故之類的形象。要知道,負面的評價總是相對的。被鄙視的雙方都會被嘲笑,這些評價對一個不太在乎世俗認識的人身上虱子多了不癢,而這些如「呆板」「愚昧」的評價放在一個不能經常從生命本質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身上就比較可信,也比較可悲。

3. 高考的藝術類都包括哪幾種

藝術類高考大致分為幾類:

一、服裝表演、模特專業

二、美術專業

三、表演專業

四、音樂專業

五、播音主持、編導專業

1.服裝表演、模特專業

設計師根據自己對自然,生活的感悟從而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款式的服裝,選擇適合的布料和款式進行裁減和定做,讓模特在T形台伴隨音樂有節奏的進行表演,從而展示其創造的主題和設計師所傳達的理念。

模特,最早源於英語「Model」的音譯,主要是指擔任展示時尚產品、輔助宣傳媒體廣告、服務大眾審美需求、表現攝影藝術理念等等相關工作的職業人士。

2.美術專業

美術專業為美術史論、美術教育領域培養教學和科研,美術評論和編輯、藝術管理和博物館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從事美術教育、美術研究、文博藝術管理、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3.表演專業

表演專業屬於一級藝術學科,表演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和掌握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能夠在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和舞蹈等表演中獨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創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戲劇、戲曲、影視、舞蹈、音樂等方面表演藝術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4.音樂專業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

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5.播音主持、編導專業

播音專業目標是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語言文學等能力,能擔任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的復合型應用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

廣播電視編導是為適應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而設立的一個比較新的專業。編導涵蓋的范圍很廣,既不同於普通紙媒體的編輯,又不同於電影電視劇的導演工作。

(3)如何理解藝術類擴展閱讀:

1.基本條件

擁護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身體健康、未婚。(現大部分專業不再有年齡限制)報考表演、編劇、作曲、導演、史論專業,年齡不超過30周歲,婚否不限;報考其他專業,年齡不超過25周歲。

有特殊貢獻與才能的公民,經所在單位推薦,報考各專業的年齡可適當放寬、婚否不限。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家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經所在單位批准,可以報考。

中等藝術學校的應屆畢業生、軍隊戰士經大軍區級政治部批准、非藝術類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專業的畢業生工作滿兩年者,經所在單位批准可以報考。

2.身體條件

報考美術院校(專業)要求考生:身體健康,除符合教育部、衛生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准(修訂)》外,無色盲、色弱。報考史論專業的考生。年齡可放寬到30周歲,婚否不限。有特殊貢獻與才能的考生,由所在單位推薦並經省招生辦公室批准,年齡可適當放寬,婚否不限。

報考音樂、影視類院校(專業)要求考生:年齡在22周歲以下的未婚青年可以報考表演、演奏專業;25周歲以下的未婚青年可以報考其他專業;報考作曲專業的考生。報考播音主持專業,男身高不低於172厘米,女身高不低於160厘米(嚴格按照身高限制)。

4. 大家對藝術設計的理解

創意是必需的 創意來自哪兒呢 就來源於自己的心 用心去審視這個世界 讓它變得獨特;簡單而不簡約是好的作品常踩的路 跟著直覺走 盡快完成 不要拖得太久 因為在創作的途中自己的心境會漸漸發生 如果心境變得雜亂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這是我在學校搞創意板報設計得出的經驗 希望對你有幫助

5. 怎樣理解藝術類招生不分文理

就是藝術生最終的分數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藝術分,一個是跟普通文理科一樣的考試內容,藝術生要選擇文或理,只不過個大高校文科文科藝術生的名額較多,理科藝術生的名額特別少,而且分數高

6. 人類命運同體視角下藝術類高職學生對藝術表達的理解的含義

美的產生需要人的參與,沒有人的參與就無從談美。同樣,人的生存也離不開美,離不開藝術。藝術與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來的,沒有它們人生也將瞭然無趣。
另外,藝術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彌補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實際人生的牽絆, 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放, 實現生存的藝術化。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團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7. 如何理解藝術與設計

小引我們正迅速接近有理性的和有意識的構圖的時代,到了那時,畫家將自豪的宣稱他的作品是構成的①。 設計和藝術從歷史的溯源看本是同源,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離散所致。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親密關系是不言而喻的② 關於藝術與設計的概念反映 偶然在《蘇大藝苑》報上閱讀了一篇藝術是我,設計是他的文章②,其中所表示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藝術與設計兩個概念的區別和含義。從而也使我部分的明確了作為藝術和設計的模糊認識。早在幾年前(或者說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國的藝術工作者已經針對這兩者之間關系有所爭執,到底設計是不是藝術,設計和藝術能否同一而論的觀點一直也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美術觀察》也曾經圍繞這一問題作了的討論。綜觀幾十年來,國內工藝美術界對裝飾、裝飾藝術、工藝美術、實用美術、藝術設計等概念的逐步過渡和劃分,體現了時代的變革和社會對藝術與設計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有人說設計本身就是問題,而藝術不需要解決問題。這個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分歧,與藝術是我,設計是他有同工之妙。那麼兩者之間的關系究竟在何方呢?又該如何深入認識和重新定位藝術與設計的關系呢?在這篇文章中,本人斗膽談一下自己的認識,雖然有兔子談論死亡的嫌疑,但還是要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本人就三個概念:藝術設計、設計藝術和藝術與設計談一談看法。在英文中我們很難看到ArtDesign或DesignArt,而ArtandDesign倒是用得很多,如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UniversityofArtandDesign),美國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ColumbusCollegeofArtandDesign)等。如果照國外的說法應該是藝術與設計較為准確。由此看來國際上將藝術與設計並列而立,體現了兩個學科領域既相互聯系、又各不相同的特點。在這里,藝術涵蓋了美術、建築、戲曲、影視和音樂等等的大藝術范圍,設計則包括了從手工藝到工業設計的所有設計范圍。這樣的名稱涵蓋較廣,也比較合理。而且在英文中Art與Arts也有微妙的解釋,西方院校名稱中採用的大都是ArtandDesign,而不是ArtsandDesign,實際上在英文里Arts體現的是手工藝而不是藝術的多種類。當然,中國自有中國的國情,也不必一切都要以直接翻譯過來為准。(參考:《關於藝術與設計的思考》,蔡軍) 對目前我國對藝術設計的說法,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藝術與設計的簡稱或模糊化思維,省略了其中的and,這種方式比較概括,但對於藝術和設計的關系表達不明確。一種則是在當前中國特定階段,設計教育者們對設計的國情化解釋。所謂國情化解釋,是在人們還停留在工藝美術的概念上,對設計的定義缺乏全面理解的情況下,在設計前面加註藝術二字,使人們更容易接受這一概念。然而在藝術設計一詞中,藝術只是定語,它本身成了對設計的裝飾。同時藝術設計還是對過去裝飾概念的最好演繹,比如過去的室內裝飾系就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系。從更深層看,這一概念反映了中國當代一批工藝美術界學者們對設計的認識。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只有工藝美術,沒有設計,所謂設計只不過是現代工藝美術。雖然這一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變化,但認為工藝美術是藝術的一部分,要將其納入設計范圍還不如稱其為設計藝術為好。 這只是從單獨層面上劃分,對直截了當的採用設計這一概念具有嚴重的妥協態度。忽略了設計藝術基因在藝術發展過程中的催化和促進作用。設計藝術與藝術設計,雖然常常被當作同義術語即使在一些正式的學術討論中也常被交互使用,但要研究設計藝術,首先要追尋即成事實的真相,但在我國的文化含義中,設計藝術有相對的界限,那界限可以涵概精神的藝術和物化的藝術的領域。從文化發展的觀點來看,設計藝術是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從原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正是由於這種關系的規定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現實的存在方式,他同人的視覺思維、審美觀點、生理需求一樣,貫穿於藝術作品創造的始終。從古到今,從原始到成熟,在發展形式上,屬於時間維的縱向狀態,趨向於潛伏期。與設計藝術相區別,藝術設計更多屬於現狀的研究范疇。屬於空間維的橫向狀態。趨向於爆發期。可以說當設計藝術處於空間維的橫向發展機會中關注的越多,受重視的程度就越大,那麼潛伏期也就相應的爆發,其實目前我們所處於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正是設計藝術的發展爆發期,也正是為什麼會產生藝術與設計的爭論的原因之一。

8. 藝術設計是什麼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是大學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

1、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准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藝術設計,實際上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的體現。

2、藝術設計專業:包括平面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工業設計(藝術類)、動畫專業 服裝設計,展示設計等。

3、主幹課程

設計素描、設計表達技法、平面構成與設計、色彩構成與設計、立體構成與設計、工業設計導論、工業設計史、模型製作、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平面設計、產品形態設計、多媒體設計表達、技術美學;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產品計劃與價值分析、產品創新設計、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原理等。

4、課程設置

主幹學科:藝術學、歷史學、哲學

主要課程:藝術設計概論、藝術設計美學、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考古學、藝術設計基礎等

5、專業要求

藝術設計專科的基本要求:具有從事藝術設計相關工作的職業道德修養,掌握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運用專業知識實際操作的能力。同時,根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特點,強調實用性,強調考生實際能力的培訓,注重考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養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9. 如何理解藝術設計是知識創新體系的一部分

「知識創新」本身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藝術設計」的創新,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的審美需求;
「藝術設計」本身也是人類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件「創新產品」,沒有「藝術設計」的參與,便不可謂「完美」;
書籍需要「裝幀」;汽車需要「車型」;門面需要「裝潢」;建築需要「造型」;房子需要「裝修」;理發需要「發型」;居家需要「傢具(涉及)」;吃飯需要「餐具(設計)」——人們的生活,哪一樣也離不開「藝術設計」。因此,「知識創新體系」亦然!

10. 美術專業認識和理解

從我個人的經歷,看一看往年的天津的一些高校的優秀考綣,他們的風格應不是央美國美的,應該是像現在的王磊,古楓等畫家的風格,我這不是說只會像我說前面的大師的風格才去考天津的大學美院,而是說你用前面的大師的風可能會用易得高分,這不否定國美風格的就不去考天津的大學美格院,只要一畫的好就不怕不過線。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藝術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