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與科技哪個更有利於社會

藝術與科技哪個更有利於社會

發布時間:2022-04-12 12:32:50

Ⅰ 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是怎樣的

藝術與科技是互相成全、美美與共的關系。且不論科學為文藝提供了多少素材,如果不是科學的發展,一些藝術門類根本不會出現。

比如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催生了科幻小說;視覺暫留原理的發現和攝影機的發明,孵化了電影藝術;經典力學的完善,成就了造型豐富奇特的現代建築。

透鏡等光學器具的運用,造就了西方寫實派繪畫的一批佳作。如今,人們甚至能夠通過聲學原理與統計學分析,創作出更和諧美妙的音樂。

科學與藝術,不需分彼此。李政道曾將科學和藝術比喻為硬幣的兩面,福樓拜也說過: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集。

最高明的藝術,往往符合科學家所發現的自然法則:作為科學家的達·芬奇發現了人體的黃金分割比例,然後才有了名揚四海的畫家達·芬奇。

而最艱深的科學,也一定能從中窺探到最不可思議的藝術魅力——正如一句俗語所說的,科學家常常因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


(1)藝術與科技哪個更有利於社會擴展閱讀:

科學注重的是邏輯和實驗,也就是注重理性,具有抽象性。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為了「美觀」,故意把血管畫歪了一點,就被他的老師藤野先生批評。人體的血管位置,不是為了「藝術上的美觀」而長在某處的。

科學的美,在於真實,在於實事求是的理性精神。藝術追求的不一定是真實,而是追求——美。科學和藝術都是人類發展進程中自身慧智的結果,科學是理性的智慧,藝術是感性的智慧。

科學往往需要藝術的滋養,藝術往往需要科學的幫助。科學和藝術走到高處時就會融合成哲學,代表人類最高的思維能力。

Ⅱ 是藝術文化發展重要還是科技文化發展重要

在我看來都同等重要,因為無論是藝術文化的發展還是科技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彼此的進步。藝術文化發展的前提是科技文化的發展,只有科技文化的發展帶動了經濟方面的發展,才有可能使人們的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進一步地發展藝術文化發展。科技文化發展也離不開藝術文化發展,藝術文化發展是對科技文化發展的補充,隨著科技文化的進步,藝術文化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好的相輔相成,幫助科技文化更好的發展。

一個人若是時常沐浴在充滿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中,那麼他對社會創造的積極性一定會大於那些生活在負能量的文化氛圍中的人,所以藝術文化發展方面的建設也很重要。無論是哪一方脫離對方,對於二者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因為在科技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藝術文化來協助,而藝術文化的發展,也需要科技文化來支撐,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Ⅲ 科技與文藝哪個更重要

左眼重要還是右眼重要?
文學藝術重在修心。科學技術重在修物。兩者對於人同樣重要。
十八世紀,西方開始科學革命,進而導致工業革命,直至現在的信息革命,引領了世界。但現在西方已經開始反思,單純重視科學的作用正在將社會引入歧途,所以他們開始反過來尋找人文的道路,這個過程中,他們逐漸意識到,中國幾千年的人文精神的獨特價值。
而我們中國人,過程剛好相反,鴉片戰爭後,崇拜西方科技文明,對自己的人文傳統基本放棄,期間出現過「全盤西化」傾向。直至今天,國學熱的出現,反映了我們中國人也開始意識到,祖先的文學藝術里蘊藏著真正讓人心安定,讓社會安定的內容。
補充下,不是中國人不聰明,搞不了科學技術。事實上,直到明末的時候,中國的科技水平獨步世界(比如,那會明朝的紅衣大炮堪稱當時世界的洲際導彈)。而在中國人文傳統中,對科技始終持保留態度,因為聖賢們認為,科技發展會導致人們的物慾橫流,所謂奇淫技巧——這一點只要看看當下的世界,就不得不佩服聖賢們的遠見。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歷代中國的社會精英們對科技始終保持一個不提倡的態度。

Ⅳ 科學和藝術那個更能引領時代的前沿

提高生產力水平,是降低人類必要勞作時間的必須手段,人類只有降低了必要勞作時間,才有更充裕的精力和時間去發展藝術。說白了,你在溫飽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的時候,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藝術。
藝術源於勞動,是必要勞作的萃取物,真正的藝術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促進思考,可以提高人類的創造力水平,是發展科技的催化劑。
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是物質解放。能夠給人類帶來精神的解放。科技和藝術對於時代進步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先後次序。因此,科技和藝術只能說貢獻的領域不同,沒有主次之分。

Ⅳ 科學和藝術何者改變世界更多

科學改變的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方式,藝術改變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態度,從物質上看科學帶來了更多的改變,從精神上看,藝術帶來了更多的變化科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就是我對科學和藝術學者改變世界的對比。

Ⅵ 你認為今天文化藝術的發展重要還是科技的發展重要

科技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科技進步史。人類要進步,首先要獲得的就是生存和發展下去的物質,創造這些物質,最重要的就是依賴科技的進步。地球上的資源總體上是有限的,如何將這些資源變成人類發展下去的資料,那就需要科技的進步。


有的人覺得當今世界物質極大豐富,科技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個時候文化和藝術重要性就會超過科技。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如果沒有科技,這進步這個因,就不會有文化藝術這個果。科技是經濟基礎,文化藝術是上層建築。你說是誰決定誰呢?

Ⅶ 藝術與科學對人類發展孰重孰輕

藝術與科學對人類的發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沒有孰輕孰重,而是缺一不可。因為科學可以對藝術的發展提供一些更多的色號,更多的藝術材料,展現藝術的形式,這些都是需要科學來完成的。而藝術對科學來說,科學研發出了什麼東西,那麼它的外形外觀必須由藝術師來構成。所以說科學少不了藝術,藝術少不了科學,是相輔相成的。

Ⅷ 藝術文化與科技文化相比,哪種發展更重要

我認為就是文化和科技文化兩種化發展同樣重要。這兩種文化好比肉和蔬菜,都是人體需要補充的食物,缺少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以,所以科技文化與藝術化發展同樣重要,缺少任何一樣文化,那麼社會就不會得到發展,甚至可能會讓社會倒退。

人類的世界是非常復雜的

人類非常聰明,創造了語言,創造了思想,創造了文明,改變了世界,但同時人類的社會非常復雜,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創造出不一樣的文明。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人類的下一秒將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會創作出什麼樣的世界?下一秒世界是會毀滅,還是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沒有人能夠預測到?這就是人類,一個既有愛心又殘忍的生物。

Ⅸ 藝術與科技進步的關系

論科學技術進步對美術發展的影響
在漫長的人類生存史中,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勞動也創造了人類文明,包括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美術則屬於前者,美術是佔有一定的空間,以特定形象表達某種情感觀念的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等。美術是實踐的產物,它的起源早於科學技術的起源。遠古時代,人們把野獸牙齒掛在脖子上,把一些動物的形象刻在石頭上或畫在身體上,以表示對神靈的敬仰;也有把不能食用但能夠保存的較大部分如巨齒、尖角等供放在居住的洞穴中,作為一種生活的記錄。這些就是早期的美術,也稱裝飾或工藝美術。
技術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過程積累起來,並在生產實踐中體現出來的經驗與方法。早期的耕作技術使我們的祖先開始了定居生活,他們種植農作物,並且進行狩獵,使他們的生活趨於安全與穩定,這樣一來,他們才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的活動,而他們體內原始的審美意識也在漸漸萌發。隨後的制陶、冶鐵,建築采礦、造船以及航天、計算機等等技術,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哥白尼創立日心說標志著自然科學的開始,17世紀以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化學、光學、電力學、遺傳學等等學科相繼確立,人們也相繼迎來了蒸汽機時代,電力時代,信息時代,科技的步伐令我們追趕不暇。
技術與科學的出現和進步,為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手段,揭開了美術的新篇章。如遠古時代只有石鑿技術以紅土為材料,所以產生的岩畫壁畫粗獷豪放;新石器時代的制陶技術的產生,彩陶上面才能留下漂亮的幾何圖案和動物形花紋;治煉技術的發明,人們才可以澆鑄出司母戊大鼎,金屬質地的鑿子才能雕出大衛等傑作;榨油技術的產生使凡•愛克兄弟發明了油畫顏料,達•芬奇才可能留下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電腦技術的應用,才可能創造出那麼多的經典電影畫面,成為永恆的經典。
技術與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美術的發展,如材料學分化工技術的進步使繪畫產生了許多 新的畫種,比如版畫、水彩畫、水粉畫、色粉、丙烯、綜合材質,電腦繪畫等,同一畫種因技法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派別,如油畫的古典派、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以及中國畫的工筆、寫意、界畫等等。
科技的發展還為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紡織術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從最初的畫在岩石上發展到畫在布上,紙上或板上;電腦技術與功能的逐漸完善,使繪畫從最初的寫生臨摹發展到電腦繪畫以及全息美術作品生動逼真、聲光電並用和三維動畫等。
攝影術從上個世紀誕生起,對生產生活,科學研究產生著巨大影響。可是發明實用攝影術的路易•達蓋爾青年時代卻是一個畫家,他為了找到降低油畫肖像成本的機械小竅門,經過25年的摸索,終於發明了銀版攝影術。雖然攝影技術的革新層出不窮,使人們的視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闊。
由此可見,沒有科學技術是可以產生美術的,但是脫離科學技術的美術卻是緩慢發展的,科技與美術之間沒有鴻溝,科技與美術相得益彰。
培根說過「當科學被應用到技術領域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革命」。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為藝術家們開拓了許多神奇瑰麗的新世界。為了科技的進步,許多人都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們那種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更是讓人敬佩,這種精神是永不過時的,這也是他們能取得成功,科技能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原因,搞美術也同樣需要這種精神,在追求藝術創新的過程中,認真對待生活中的素材,仔細地觀察事物和現象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創造出高於現實生活的作品。
科學與藝術不一樣。科學的規律是進步的規律,藝術是越來越繁榮、越豐富,藝術不用進步的說話。過去晚上點松明、點茶油燈、點桐油燈、點蠟燭。屈原的辭望就說:「蘭膏明燭,華燈錯些」,指的當然不是電燈。過去步行、騎馬坐轎,現在輪船、汽車、飛機,那是科學的恩澤。
藝術沒有這種進步的要領,都要人親歷親為,都要在人生百年短暫的時空中倉促完成。換一個人又要從頭再來。科學明顯地有經驗、成果可以繼承,在前人的階梯上積累上升,感受到進步的緣由。藝術有如俄羅斯諺語所雲:「不管你爺爺多高,你還要靠自己長大。」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高超的造型藝術作品——陶罐,有什麼人敢於大膽地說可以超越它,比它進步呢!
當時仰韶的老祖宗生活簡單,唱歌跳舞,自然都只能是彩陶似的原始形式,也沒有錄像,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記錄下來,於是它就有一種讓6000年以後,我們這些後學嘆為觀止的原始藝術深度,我們老祖宗高超手藝的藝術結晶。
藝術創作是一個人一生探險的結果。時代在進步,科學文明的演發,促成人們創作更豐富的作品,享受更豐富的藝術成果,從而人們更確信藝術區別於科學的那種特殊的手腦價值。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的孩子們,當然有權力繼承父業,但是人們更重視的是齊、徐、李本人的創作精神。
畢加索最大的孩子,無所事事,享受的餘音之餘,不過是為老頭子開開汽車,其餘的孩子有些做手飾、有的做香水這類的生意。老一輩的辛勤鑽研,很不可能像科學成就俱列的那樣現對現、硬碰硬,它是一種更心靈的東西,何況還要緊緊跟上的手藝。買電腦,人們不在乎是不是蓋茨本人經手的原作,買藝術品如果碰到假的,你就會氣得死去活來。
藝術的發展
藝術有一個鐵打的基礎,都要憑人的智慧和手藝做出來。那麼自然的美呢?客觀的東西,也需要人來肯定,沒有人,美的存在就沒有依託。人不斷地在探索美的新邊疆,美越來越豐富、廣闊。剛才講的過去的仰韶就只有陶罐,沒有更多的東西,現在當然更多了,繪畫、造型藝術,什麼都有。
在我小時候,我聽灘國戲、高腔,然後是京戲、漢戲,現在我不曉得你們年輕人聽過多少種東西了,白天晚上都有去處。那時的藝術天地沒有現在廣闊,當然現在的東西我也能聽得下去,不過有時也受不了。反對的只有一種,就是沒有文化的那種,歌詞寫得不通,前句不對後句,簡單地講我不喜歡香港唱的那種歌。我喜歡外國現代歌曲,中國(內地)的從古到現在我都喜歡。吵也不怕,親吻也不怕,沒有文化我怕。
藝術像希臘神話的大力士山神,沒有誰比他更有力量。但是山神害怕離開上地,一離開就完了,最後他的敵人是把他捧起來,掐死的。藝術不能離開土地,離開人民,跟人民的生活,跟土地是連接在一起的。
18世紀的產業革命是近代藝術的催化劑,是現代美術的「產婆」。蒸汽機出現了,手和腳的力量增強了十萬、百萬倍。鋼鐵讓世界立體化起來了,有了質量很高的鋼鐵,有了水泥,就有了高樓大廈,也有了時間同速度,有了汽車,讓人的時間更多了,人更自由了。
由於人有了開發思想,以前的世界裡荒涼的邊疆,成了富強之源。像非洲,像阿拉伯,過去沒有強項,現在交通發達了,有了現代化的設備,開發出了大量的石油。新城市的新高樓一座座崛起,新城市的新的概念,新的制度,新的習慣逐漸形成了。在這種情況下,於1875年開始出現了一群年輕人。
這些年輕的畫家們對從前的世界產生了懷疑,我們以前的世界都是古銅色的嗎?因為以前的畫都是古銅色的。那太陽到哪裡去了?太陽為什麼不到畫裡面來呢?於是他們這幫人開始用顏料在一切景物上畫出太陽光的效果。這樣一種發明在當時的傳統老畫家心眼裡面,感覺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不讓他們到展覽館里展出。於是他們只好在展覽館的外面搭個棚子,開畫展。
那些大人先生們看了這些畫之後就罵他們,說這算什麼畫,簡直是印象派嘛!所以印象派這個名詞是罵出來的。在當時,這個名詞是貶義詞。到了25年以後,有位學者看了畫家莫奈(C.Monet,1840—1926)的畫。其中有三張,畫的都是同一個教堂的門口,一張畫是早晨,一張畫是中午,一張畫是晚上,構圖都相同。早上的畫是蒙蒙的,中午是強烈的陽光,晚上是發紅的黃昏的落日的反映。
這位老先生曾經反對過他們,看了莫奈的畫之後的一天早上經過教堂的門口,發現門邊的景色真像莫奈所畫的一樣,感到震驚。原來世界上還這么美,還可以這么畫,美還可以這么去表現。莫奈把人對於美的概念開辟出了新天地,打開了他們的眼界,叫醒了他們。後來印象派在表現上、題材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所以,一切的繪畫到了19世紀以後為什麼變化那麼大,都是因為交通發達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的原因。
有一位19世紀早期的畫家馬奈(E.Manet,1832—1883)畫了一幅畫,叫《草地上的午餐》,畫面是巴黎附近的黑森林,一群紳士們同一些裸體女孩在午餐。大人先生們認為這大逆不道,怎麼可以同一些一絲不掛的女孩子在一起呢?!罵了一陣之後,腦子也開竅了,原來題材可以這么去捕捉。
下面的這個印象派畫家更厲害,叫高更(P.Gauguin,1848—1903),他跑到太平洋的一個島上去,跟土人生活在一起,自己參與了生活。畫了很多的好作品帶回來,還帶回了很多原始的藝術雕刻,使人們認識到了原始風土藝術的美。高更認為畫什麼並不重要,怎麼畫是重要的,強調為畫而畫。跟中國畫家強調筆法、墨色一樣,他強調比較。
那時還沒有發明彩色膠卷,但他對顏色的理論跑到彩色膠卷的前面了。他說顏色藍的和黃的合起來是綠的,如果把藍點子和黃點子點在一起,不把它合起來,分開來點,老遠看起來,綠的顏色就動了,跳起來了。合起來點就弱了。
到後來有一個畫家塞尚,是印象派最後一個大畫家。他在繪畫的方法上,講出了自己的妙處。他認為形體都是一塊塊堆積起來的,那麼也就可以用一塊一塊的顏色增強體積感,一個平面一個平面地畫。這個主張提出並畫出一些很妙的畫之後,出現了像畢加索這些人。畢加索在他的基礎上,進行了更誇張、更形象、更巧妙的表現,畫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畫。
在今天看來,那些畫表現了純繪畫中的那些妙處,不是一般的現實主義的畫或者歷史畫。這就又兜回到了我們的八大山人,兜回到以後的齊白石的畫上來了。藝術的士地面積不大,但是藝術不停地在打圈,越打圈越高,而且定點的位置就那麼幾樣,不過高度不同了,是以這種方式在上升的。
城市大量出現以後,人都集中到了現代都市,變成了現代城市的奴隸。城市猶如大自然的山脈一樣巍峨。早晚的光、顏色的變化,成為新藝術的溫床。那時音樂界的德瓦夏克——捷克人,在美國音樂學院任第一任院長,他的交響樂《致新大陸》,打破了以前古典音樂的要領。美國第一個交響樂家蓋茨溫的《藍色狂想曲》《美國人在巴黎》也都奏出了新世紀的聲音。
有了城市,有了新的生活,才會出現這樣的音樂,這樣的繪畫,這樣的美術,創造了新的藝術。新的藝術是一代一代發展起來的,越來越繁榮,不是一種進步。我到美國一所大學里去,那裡搞藝術的先生們、教授們要給來訪的中國人上上課,我們美術代表團只兩個人,一個是華君武,一個是我,我們開玩笑說咱們輪流作團長。
那些人要給我們上課,講的東西很幼稚。他們要給我們講一講現代藝術,主要意思是我們的藝術是進步的,你們的藝術是落後的。我就告訴他們,藝術沒有落後進步的問題,只有繁榮,它不像科學,我說有些事情你們並不清楚,我講給你們聽,倒過來我就給他們講了兩個鍾頭,聽者有很多人。後來一個人又說你們中國人不懂得空間,另一個美國教授又把他臭罵了一頓,說你懂什麼,空間是中國來的。
這檔子事情在義大利也發生過。我開畫展,平常也不大畫蘭花什麼的,那天我畫了一幅六尺的,幾枝蘭花葉子,比較抽象,他們很喜歡。問這張畫賣多少錢?我就告訴他,中國的辦法是一尺多少錢。他就說,沒有畫的地方也要錢?我說你就把沒畫的地方剪掉嘛,光買畫過的嘛。
這個世界,只有變化發展是永恆的,科技在發展,美術也在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必將會使美術更加燦爛與輝煌

閱讀全文

與藝術與科技哪個更有利於社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