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奧斯卡誰拿了最佳女主角
是女王里的海倫米倫
姓名:海倫·米倫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Helen Mirren
生日:1946年7月26日
星座:獅子座
國籍:英國
地域:歐美
身高:163cm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祖父是白俄羅斯的移民,年輕時為了取悅家人而念教育學院,但她真正喜愛的是表演,在周末假日參加國立青年劇院的演出。1965年主演舞台劇《埃及艷後》,因表現出色而在兩年後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同一年,她也開始演出電影,自此在大西洋兩岸的影劇圈奔忙,演出各種不同的角色。1994年以《瘋狂喬治王》獲戛納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從而知名度大增,此外,她也演出了不少電視影集。
主要作品:《午夜牛郎》、《歸家》、《暴走列車》
《熱力》、《全民公敵》、《高斯弗庄園》
獲獎情況:2002年因《高斯弗庄園》獲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因《高斯弗庄園》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99年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電視劇類)
2002年《女王》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得主
2002年《高斯弗庄園》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高斯弗庄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海倫-米林是英國最負盛名的女演員一,演繹過大量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主角。她主演的電視系列劇《頭號嫌疑犯》享有國際聲譽。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關於導演
本片導演史蒂芬·弗萊爾斯也非池中之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憑借敏銳的視覺意識和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晉升為英國一流導演。由於他本人非常愛好表演,早年還在倫敦的皇家宮廷劇院參與舞台劇演出,所以他的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表演細膩、對白詼諧幽默,並具有一種強大的真實感和吸引力。在他的導演生涯中,多次獲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家中的櫥櫃上還放著憑借《危險關系》贏來的法國愷撒獎、和憑借《非戀不可》獲得的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因此,他執導《女王》,令人信心十足。
關於演員
要扮演伊麗莎白女王、英國首相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物,選擇演員是至關重要的。本片的「女王大人」,正是英國家喻戶曉的海倫·米倫。她上一次扮演貴族的經歷,是在《瘋狂喬治王》中扮演喬治三世忠心耿耿的皇後。這個角色讓她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之後依靠在羅伯特·奧爾特曼執導的影片《高斯福特庄園》中扮演的角色,米倫第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2003年的《日歷女郎》讓米倫紅遍了歐美大陸。
關於影片
已往的傳記電影總是紀念一些已經遠去的名人,而本片的兩位主人公都舒舒服服地過著他們的好日子。伊麗莎白女王前幾個月剛度過了她的八十大壽,布萊爾依舊為國事忙得不可開交。史蒂芬·弗萊爾斯之所以會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伊麗莎白女王非常注重隱私,從不接受任何媒體的專訪。人民不了解這位他們敬愛的女王,尤其在1997年黛安娜王妃事件後,她表現出的疏遠更是讓人不能理解。還原這一特定時期的環境下女王的生活和困擾,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導演史蒂芬·弗雷爾斯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紐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都印證過他的光輝成就,而2005年由朱迪·丹奇主演的《裸體舞台》在奧斯卡更是榮獲多項提名。史蒂芬·弗雷爾斯的作品有著濃烈正宗的英國血統,無論是關注利物浦底層生活的《萊姆》或是剖析上流社會與媒體失常的微妙關系的《女王》,他都在用一種英國本土的語言解釋著他的國家。電影的角色也毫不例外均由英國本土演員擔任,而《女王》中出演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把大眾熟知的英女王演繹得神形兼備,即符合大眾視野中的女王印象也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貴族領袖形象。
B. 奧斯卡獎歷屆獲獎名單
第八十二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2010)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拆彈部隊》
最佳導演 (DIRECTING) 凱瑟琳 - 畢格羅 ( 現場視頻 ) 《拆彈部隊》
最佳男主角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傑夫-布里奇斯
最佳女主角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桑德拉-布洛克
最佳男配角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克里斯托夫-瓦爾茲
最佳女配角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莫妮克
第八十三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2011)
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 The King's Speech
最佳導演:湯姆 ·霍伯《國王的演講》
最佳男主角:科林 ·費斯 《國王的演講》
最佳女主角:娜塔莉 ·波特曼 《黑天鵝》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蒂安 ·貝爾 《鬥士》
最佳女配角:梅麗莎 ·里奧 《鬥士》
第八十四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12)
最佳影片:《藝術家》
最佳導演:米歇爾·阿扎納維修( 《藝術家》 )
最佳女主角:梅里爾·斯特里普( 《鐵娘子》 )
最佳男主角:讓·迪雅爾丹( 《藝術家》 )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初學者》 )
最佳女配角:奧克塔維婭·斯潘塞( 《幫助》)
第八十五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13)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逃離德黑蘭》 / Argo
最佳導演 Directing 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Ang Lee-Life Of Pi
最佳男主角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丹尼爾 ·戴 -劉易斯 -《林肯》 / Daniel Day-Lewis-Lincoln
最佳女主角 Actress in a LeadingRole 詹妮弗 ·勞倫斯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 Jennifer Lawrence-Silver Linings Playbook
最佳男配角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克里斯托弗 ·沃爾茲 -《被解放的姜戈》 / Christoph Waltz-Django Unchained
最佳女配角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安妮 ·海瑟薇 -《悲慘世界》 / Anne Hathaway-Les Mis érables
第八十六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2014)
最佳導演 《為奴十二年》
最佳男主角 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最佳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藍色茉莉》
最佳男配角 傑瑞德·萊托《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最佳女配角 露皮塔·尼永奧《為奴十二年》
第八十七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15)
最佳影片: 《鳥人》
最佳導演:亞利桑德羅 ·岡薩雷斯 ·伊納里多 - 《鳥
人》
最佳男主角:埃迪 ·雷德梅恩 - 《萬物理論》
最佳女主角:朱麗安 ·摩爾 - 《依然愛麗絲》
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 - 《爆裂鼓手》
最佳女配角:帕特麗夏 ·阿奎特 - 《少年時代》
第八十八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16)
最佳影片:《聚焦》
最佳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荒野獵人》
最佳男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荒野獵人》
最佳女主角:布麗·拉爾森《房間》
最佳男配角:馬克·里朗斯《間諜之橋》
最佳女配角: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
第八十九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17)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最佳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最佳男主角:卡西·阿弗萊克
最佳女主角:艾瑪·斯通
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
最佳女配角:維奧拉·戴維斯
C. 急!!跪求4部好的獲奧斯卡獎的電影的介紹,謝謝各位了
《泰坦尼克號》
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絲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抱住。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老態龍鍾的羅絲講完這段愛情後,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傑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
In 1985, the "Titanic" remains of the shipwreck was found. American explorer Lovett saw in the cabin of a painting, 102-year-old Rose claims she is the painting of the girls, Rose started describing the story of her year. April 10, 1912, referred to as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instrial miracle" of the "Titanic" starting from Southampton in Britain heading for New York, USA. Rich girl Rose and her mother and fiance Karl on board together, the other side of unruly teenagers painter Jack against the pier of a gamble to win the ticketsRose do not want to marry Carl, intends to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and drown, was clinging to Jack. Fast, beautiful and handsome Rose lively cheerful love of Jack. Tragic tragedy, the Titanic collided with the iceberg. Jack the chance of survival to give the wife Rose, their own in the Ice was frozen to death. Rose finished this love after that valuable jewelry into the sea, it accompanied Jack and this love buried seabed.
《羅馬假日》
某國公主出使義大利,耐不住寂寞,悄悄溜出宮殿,至夜竟流落街頭,被某報記者帶回家,留宿一夜。第二日,記者發現報上刊登著公主意外生病,取消一切外事活動,頓感蹊蹺,細細察看,竟覺自己昨晚留宿的女孩與公主頗為相似,一時想藉此機會發條獨家消息,穩賺一筆。遂帶著女孩四處遊玩,期間闖禍不少,卻乘此機會讓一好友偷拍下公主的玉照。與此同時,該國也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到處搜尋公主的下落。兩隊人馬不時相遇,都被記者巧妙躲避。一天過去了,公主終於要回宮了,倆人依依惜別,才發現已有了感覺,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最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倆人語帶雙關,以示告別,那些偷拍的照片成了最好的禮物。
Princess of a country as ambassador to Italy, lost and lonely, quietly slipped out of palaces, even to the night street, was a newspaper reporter back home, stay overnight. The second day, the reporter found that the newspaper published a princess accident illness, the abolition of all foreign affairs activities,felt wrong careful look, even feel their own live-in girl last night with the princess is quite similar, but at other times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wind scoop 。Then play around with the girls, ring which caused a lot of, bu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let a friend videotaping under the Princess chao.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ntry also sent a large number of troops, everywhere searching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rincess.Two men meet from time to time, have been cleverly evade reporters. One day later, the princess finally back, and the two don't want to be seprate, only to find there has been a feeling, after all, she is a Princess, after all, civilians are civilians. Finally the press conference, the two words with double meaning in order to show that bid farewell to those furtive photos become the best gift.
《燃情歲月》
一個美國南北戰爭時代軍人家庭中的3個兒子:艾佛(艾登·奎因飾)、泰斯坦(布萊德·彼特飾)、森姆(亨利·托馬斯飾)。共同愛上了一個女人。蘇珊娜(朱莉姬·奧蒙德飾)。3個有志青年一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立志成為保衛英國和「所擁有的一切」的英雄,在對德戰爭中森姆陣亡,艾佛受傷、泰斯坦卻產生了無盡的失落與迷惘。戰爭結束後,戰爭的結果沒有對他們二人的生活和理想產生任何作用、他們又在老爸目光的注視下開始了新的奮斗。艾佛聰明老練。靠經營生意逐漸成為著名的瘸腿國會議員。並最後娶到了蘇珊娜。泰斯坦則拋下家族雲游四方。足跡遍及各大洲各大洋;追逐他從小就萌動的獵人夢。但最後,他終於回到了家鄉,回到老父身邊。承擔起一切責任。一個在軍人和獵人教育下長大的青年泰斯坦,從小就曾切下—只大狗熊的腳趾、在那場與狗熊的搏殺中、他的血與熊的血溶在一起,從此,一種偉大的征服欲左右著他的一切。他因此比哥哥艾佛和弟弟森姆都強壯。因此他大膽愛上了本來屬於弟弟的情人蘇珊娜,那是個風姿綽約、性感熱情的女人,泰斯坦一生只愛這個女人,但戰爭的打擊讓他失去了她。為了保衛兄弟,他被迫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是大罵著「狗屁」殺死德國人的,也是罵著「狗屁」把戰死的弟弟的心臟帶回了家——在印第安獵人傳統里,心臟帶著人的靈魂。戰爭之痛讓泰斯坦少年即長成的野性爆發,讓他放棄了愛情而投身探險,他終於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實現了他的獵人夢。之後為了家族他回到西部,娶了那位宿命中註定的小女孩依莎貝二世為妻。 在青年夢想歸於平寂之後,泰斯坦本來想為中風的老父重振家族,但這時虛偽的社會又在抑制他的發展,於是泰斯坦的野性又一次進發,這一次他犧牲了妻子,也犧牲了夢想,家族沒有復興,1963年,老泰斯坦終於被那隻早年就與他結下仇怨和緣份的狗熊帶走了。
A Civil War era American servicemen in the family three sons: Alford ,泰斯坦(Brad Pitt played), Sam (Henry Thomas Berry). Common fell in love with a woman. Susannah (Julia Ormond Kyi ornaments). Three young people take par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together. Aspire to be the defense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owned by all the" heroes of the war in Germany Sam killed, injured, Eng,泰斯坦has resulted in untold loss and confusion. After the war, the outcome of the war the two of them are not the ideal life and to have any role。
They are also under the watchful eyes of their father's eyes started a new struggle. Alford sophisticated smart. Rely on the business has graally become well-known members of Congress lame. And finally the married Susanna. Family travel far and wide, while throwing泰斯坦Quartet. Footprint on every continent oceans; chased him from a young age Germinating hunters dream. But in the end, he finally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and returned to her father. Assum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A hunter ecation in the military and the youth have grown up泰斯坦, was cut from an early age - only the big bear's toes, in that the fight with the bear, he bears the blood and the blood dissolved together, then, a For great conquest all around him.Since then, a great want to conquer all around him.The old brother than him and his brother Sam are strong. Therefore, he fell in love with something that rightfully belonged to bold brother's lover Suzanne, that was a graceful charm, warm and sexy woman,泰斯坦lifetime love this woman, but the war against so that he lost her. In order to defend the brothers, he was forced to take par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he was the scolding he got from the "shit" to kill the Germans, but also said "shit" to his younger brother died of heart back to home - in the Indian hunters tradition, the heart with a human soul.Let the pain of war that is grown into juvenile泰斯坦wild outbreak, let him give up the love and join the expedition, he finally primitive tribe in Africa where hunters realize his dream. For the family after he returned to the west, married a man predestined places little girl marry Isabel II. Ping attributed to the young dream of silence after the stroke泰斯坦originally wanted to revive the family of father, but this hypocritical society in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m, so the wild泰斯坦moving again, this time he sacrificed his wife, but also the expense of the dream, the family no revival。 in 1963,The old泰斯坦was finally forged his early years with him and the fate of the bear memory away.
《亂世佳人》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愛上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艾希利和查爾斯作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 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識。白瑞德開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絕。郝思嘉一心只想著去追求艾希利,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郝思嘉和表妹韓媚蘭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不巧韓媚蘭要生孩子了,郝思嘉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幫忙護送她和剛生下孩子的韓媚蘭回塔拉庄園。白瑞德告訴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軍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和郝思嘉擁吻告別。郝思嘉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在驚嚇中死去。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庄園主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郝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僱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面,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系。
弗蘭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利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回到韓媚蘭身邊。郝思嘉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婚後,夫妻二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閱艾希利的照片被白瑞德發現,終於導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艾希利的生日會前夕,郝思嘉與艾希利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韓媚蘭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白瑞德可不這樣想。
當郝思嘉告訴白瑞德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白瑞德懷疑地問那是誰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郝思嘉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庭里發生,韓媚蘭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兒子託付給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密,郝思嘉不顧一切撲向艾希利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利,郝思嘉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利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當郝思嘉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被遺棄的郝思嘉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GONE WITH THE WIND is a love story which took place 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The main character is Scarlett, whose father owned a big plantation called Tara in the southern state of Georgia. She fell in love with Ashley, but he loved his cousin Melanie and married her. Scarlett first married Charles and unfortunately he died in the war. Scarlett became a widow. When the war ended, life was really hard for her family and Scarlett took charge of the whole family. Later she married Frank who was shot to death and she became a widow again.
The third time she married Rhett Butler, a businessman, and they had a baby girl called Bangni. Bangni unexpectedly died from a fall because of an accident. After a series of events, Scarlett finally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what she really needed was Rhett Butler. Because there we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m, Rhett Butler could no longer trust her and he was determined to leave Scarlett.
The film describes her bitter life experience. Scarlett looked forward to the arrival of a better tomorrow.
D. 想知道一些奧斯卡影片
第七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6)
Crash 撞車
導 演:
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
主 演:
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瑞安·菲利普 Ryan Phillippe 唐·錢德爾 Don Cheadle 馬特·狄龍 Matt Dillon 布蘭登·弗雷澤 Brendan Fraser Tony Danza 威廉·菲德內爾 William Fichtner 特倫斯·霍華德 Terrence Dashon Howard
上 映:
2004年09月10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8.4/10( 47776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時 長:
100 分鍾
類 型:
犯罪 劇情 神秘
分 級:
美國:R
劇情簡介:
故事是發生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開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車事件,以及幾個與這個事件有關的人。然後,鏡頭將我們帶到這次撞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並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這幾個主要人物在這幾十個小時中所發生的事情。
那個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察(馬特·狄龍飾),希望能給自己患病的老父親找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是,在HMO,任憑他如何的請求,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黑人職員就是不簽署文件,以允許他父親去找別的醫生。隨後,這名警察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候,將自己心中的怨氣通通的爆發在一對黑人夫妻的身上。地區檢察官(布蘭登·費舍爾飾)與地位顯赫的妻子簡(桑德拉·布洛克飾)被兩個年輕的黑人用槍指著頭,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的越野吉普。回到家之後,心中的恐懼仍未消退的簡,無緣無故地對上門為他們換鎖的墨西哥裔修鎖匠丹尼爾(邁克爾·佩納飾)大發光火。可憐老實的丹尼爾在當天的晚上,又一次讓一名阿拉伯裔的商店店主奪去了他的尊嚴。
黑人偵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尋找著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脅,去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在觀眾吃驚的目光地注視下,由正義到邪惡、由被傷害者到施暴者不斷的轉換著。
第七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5)
片名: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8.4/10(31006票 )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里·斯旺克/摩根·弗里曼
影片簡評
囊括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佳女主角:希拉里·斯萬克,最佳男配角:摩根·弗里曼。本片改編自拳擊故事集《Rope Burns》中的一則短篇,作者F.X. Toole曾從事「cut man」的職業多年(就是現場及時處理拳手傷口的工作人員),近距離的細致觀察使他刻畫起賽場生活的片斷拳拳見血、無比真實。而伊斯特伍德讀到劇本的第一反應則是:「拳擊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影片並不是拿拳擊說事兒,它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個因為女兒的疏遠而痛苦的教練在拳手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感覺。在弗蘭基同意教麥琪拳擊的那刻起,本片就變成了愛的故事,這不是浪漫的愛,而是父女之間的愛,平凡而簡單。」
劇情簡介:
在過去的23年裡,弗蘭基·鄧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機械的兩件事構成:訓練拳手和去教堂做彌撒,每周他都會給女兒去一封信,但結果都是被原樣退回。由於女兒的疏遠,弗蘭基長時間在人群中封閉自己,他唯一的朋友是幫他照看訓練館的綽號為「廢鐵」的退休拳手埃迪。多年之前,弗蘭基眼睜睜地看著埃迪在比賽中失去了一隻眼睛而不能叫停。悔恨一直糾纏著弗蘭基的內心世界,因此他不願看著拳手們血淋淋地走向冠軍的頭銜,雖然他一直在培養拳手,但內心早已退休。直到有一天,一個名叫麥琪的女子走進了訓練館……
第七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4)
片名:指環王3-國王歸來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 9.0/10(120723票)
出品:新線公司
導演:彼得·傑克遜
主演:伊安·麥克萊恩/維戈·莫特森/肖恩·奧斯汀/奧蘭多·布魯姆/麗芙·泰勒
影片簡評
魔戒三部曲可說是二十世紀以來最壯麗的史詩作品,角色眾多分明,情節豐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奇幻小說。本片《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為魔戒聖戰的最後一部份,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改編劇本、電影歌曲、剪輯、電影配樂、視覺效果、服裝、化妝、美工、音效共11項大獎
劇情簡介
隨著最後的戰斗的加入以及黑暗軍團的集合 ,甘多夫迫切的想把岡多的殘兵舊部重整旗鼓。甘多夫得到了羅翰國王塞奧頓的幫助,人類的力量伴隨著勇氣和那種充滿熱情的忠誠,他們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但是伊奧溫和merrt藏在暗處,無法與岡多的敵人相抗衡。面對這種種損失和不利,他們繼續沖鋒在戰斗的最前列,他們靠著一種忠誠和目標使得黑暗魔君索倫變的忐忑不安,心煩意亂。並且給了魔戒的守護者一個機會去完成他的請求。他們剩下的期望就是和弗拉多一起跨越狡猾的敵人的地界去把魔戒扔到末日山脈的火焰中。離最後的目的地越近,弗拉多的負擔就越重,他必須依靠山姆·甘姆齊和古魯姆。魔戒會在這過程中來測試弗拉多的忠誠,本性以及他的人性本身.....
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3)
片名:芝加哥(Chicago) 7.5/10(29087票 )
出品:美國米拉麥克斯公司
導演:羅泊特·馬歇爾
主演:蕾妮·齊薇格/凱瑟琳·澤塔瓊斯 /李察·基爾 /劉玉玲
影片簡評
《芝加哥》根據1927年發生在芝加哥的真實犯罪事件改編,1928年首度搬上銀幕。1977年百老匯名製作人鮑勃·佛西將這個故事在百老匯重現,並因此獲得兩座東尼獎。1996年,《芝加哥》重回百老匯時,獲頒了最佳重映舞台劇等6項大獎,這次又重新被米拉麥克斯搬上大銀幕,片中充斥著陰謀、愛情、背叛、競爭和友誼。隨著羅克西的世界從監獄轉到法庭演繹,這部盛大的音樂歌舞片迅捷地在現實和幻覺之間切換,推動著劇情發展。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在上個世紀混亂的20年代,芝加哥的伴舞女郎Roxie Hart射殺了她那不忠的男友,被捕入獄。在監獄中,她碰到了另一位伴舞女郎VelmaKelly,後者同樣是一位殺人犯,在媒體的曝光率非常高。一位叫Billy Flynn的律師正在處理她的案件,但很快的,Hart的光芒蓋過了Kelly,成為鎮上最著名的殺人犯,並即將出獄。兩人為了共同嚮往的東西-自由與名聲--展開了爭奪。他們首先同絕無人性的律師Billy編造出一個美麗的殺人誤會,博得傳媒、大家的同情,成為大眾焦點,誰知好戲在後頭,Roxie和Velma竟然也被律師出賣了……
第七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2)
片名: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7.8/10(36076票 )
出品:美國環球影業公司
導演:朗-霍華德
主演:羅素.克洛/珍妮弗.康奈利
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的是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第七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1)
片名:角鬥士(Gladiator)8.1/10(101099票 )
出品:美國夢工廠影業公司、環球影業公司聯合出品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羅素·克羅/喬昆·菲尼克斯/理查德·哈里斯
影片簡評
20世紀50-60年代的史詩巨片時代早已逝去,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數觀眾淡忘。今天,導演雷德利-斯考特卻要重拾這一題材,將宏偉的古羅馬角斗場再現於銀幕之上,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勇氣與復仇的故事。
劇情簡介
馬克西默斯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帝國將軍,麾下的帝國軍團節節勝利,無堅不摧。行將作古的帝國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非常賞識馬克西默斯的才幹,有意選擇他繼承皇位。奧里利烏斯對馬克西默斯的寵信招致太子康默迪烏斯的極度妒恨。他謀奪了皇位之後便下令處死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雖然馬克西默斯最終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嗜血的人們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殺。但是,馬克西默斯從未放棄復仇的心願,因為他堅信人的意志比皇權更為強大。最後,馬克西默斯終於有機會與康默迪烏斯面對面地站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斗。
第七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2000)
片名:美國美人(American Beauty)8.5/10(119297票 )
出品:美國夢工廠影業
導演:山姆·門德斯
主演:凱文·斯貝西/安妮特·本寧/索拉·伯奇米納·/
影片簡評
《美國美人》又譯為《美國麗人》、《美國薔薇》,港台地區譯成《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這個名字是一種玫瑰的學名。美國影評稱《美國美人》是1999年最尖銳的電影作品,它看似平常簡單,描述的是美國人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在平凡的生活背後,卻隱藏著許多黑暗面和嘲諷,人性中的壓抑,就在平淡無奇的光天化日下,逐漸現出原形。
劇情簡介
萊斯特·伯納姆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卡羅琳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家住在平靜的市郊,妻子有一個房地產公司,而萊斯特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十幾年來碌碌無為。他對工作感到厭倦,因為他非常討厭那些他不得不巴結的顧客以及公司里自以為是的老闆。他一直感覺他的妻子認為他是一個失敗者,而他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過性生活了。卡羅琳看起來是一個「女強人」的形象,但多年來不完整的婚姻生活使她心底里暗涌著一種渴望。女兒珍妮則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好感,她覺得他們幾乎從未真正關心過她,她整日與女友安吉拉在一起。有一天她發現鄰居里奇用攝像機偷窺她,這反倒使她感到生活開始充滿刺激……
第七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9)
片名: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7.5/10(37996票 )
出品:美國米拉美克斯公司
導演:約翰.麥登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格溫妮絲.帕爾特洛/喬弗瑞.拉什,朱迪.丹奇
影片簡評
《莎翁情史》是一部機智詼諧、節奏明快的愛情喜劇片,它的誕生源於一個簡單的問題:作家馬克·諾曼的兒子在學校修讀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戲劇,他和父親討論年輕的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靈感來源,令馬克想到,"會不會是因為莎士比亞正處於熱戀之中呢?"該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藝術指導與道具裝飾、最佳原創音樂或喜劇片配樂、最佳女配角7項大獎
劇情簡介
1593年的夏天,倫敦劇場解的閃亮新星威廉莎士比亞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他失去寫作的靈感,那是伊利莎白一世的時代,充滿多采多姿的娛樂和趣事,偉大的卻江郎才盡,不管他用什麼方法,不管劇場老闆和債主給他多大的壓力,他就是沒有創作下一出戲的靈感與動力,這出戲叫做「羅密歐與海盜之女阿絲」。莎士比亞需要一名女神激發他的靈感,沒想到現實生活竟然反映他的創作,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並將他帶入他自己寫的戲劇之中……
第七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8)
片名:泰坦尼克號(Titanic)6.9/10(79703票 )
出品:Lightstorm娛樂公司、派拉蒙公司、20世紀福克斯公司聯合出品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
主演:凱特·溫斯蕾/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
影片簡評
《泰坦尼克號》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過了兩億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億美元(國內票房為3億元人民幣)。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五年),製作費用最高(二億五千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虛》獲得過11項奧斯卡獎。盡管如此,它卻與四項表演獎無緣。
劇情簡介
1912年4月10日號稱「夢之船」的泰坦尼克號)首次出航。年輕美貌的貴族少女Rose隨著母親和未婚夫卡爾乘上豪華舒適的泰坦尼克號巨輪。悶悶不樂的Rose無法忍受生活的無奈,面對著滾滾的海浪欲結束自己的生命。但Jack的出現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更挽救了她的靈魂。終於Rose還是決定抵抗家族安排的婚姻......沒有人相信船會沉,然而它確實在下沉。15日1:50泰坦尼克號幾乎斷為兩截,船首垂直下沉。2:20泰坦尼克號完全沉沒。他們浮出海面,Jack把Rose推上一塊木板,對Rose說:「答應我 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無論希望多麼渺茫." 4:10卡巴提亞號趕來,海面是一片漂浮的屍體(因為寒冷凍死的)Rose活下來,Jack因為寒冷而死去。這段浪漫的情感也溶入了大西洋的滔滔海水……
E. 奧斯卡是什麼意思
奧斯卡有多種不同釋義,具體如下:
1、奧斯卡:電影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2、奧斯卡:《凡爾賽玫瑰》中主角
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凡爾賽玫瑰》人物之一。法國將軍傑爾吉最小的女兒,出生於1755年12月25日(魔羯座),凡爾賽玫瑰中的白玫瑰,從小被當作男孩培養。
3、奧斯卡:小說《斗羅大陸》人物
奧斯卡,唐家三少作品《斗羅大陸》中的重要人物。武魂為香腸(漫畫中為食神),史萊克七怪之一。弗蘭德院長從小收留的孤兒,先天武魂覺醒滿魂力。
大陸上第一位食物系封號斗羅,不可多得的食物系天才魂師。人稱「香腸專賣(大香腸叔叔)」,後成為九寶琉璃宗內門弟子,最後獲得了食神的神位傳承。
4、奧斯卡: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奧斯卡·哈維爾·岡薩雷斯·馬科斯現效力球隊:巴拉多利德足球俱樂部曾效力球隊:奧林匹亞科斯足球俱樂部,薩拉戈薩足球俱樂部 代表國家隊:出場0次,進0球 歐洲三大杯:出場17次,進1球 歐洲冠軍聯賽:出場6次,進0球。
5、奧斯卡:中國電影院線
奧斯卡電影院,全國十佳電影院線之一。位於南三條樂匯商城五樓,影院共分7個影廳,根據不同的電影及觀影人群而設置使用。最大的客容納近200人,而且還有河北省內唯一的4D電影放映廳。
F. 歷屆奧斯卡提名
第1屆奧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最佳導演:弗蘭克,鮑沙其 Frank Borzage(獲獎影片:七重天Seventh Heaven)
提名
Seventh Heaven (1927) 七重天
The Crowd (1928) 群眾
The Racket (1928)
Chang (1927)
第2屆奧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匯的旋律/紅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最佳導演:弗蘭克,勞埃德 Frank Lloyd(獲獎影片:薄命花The Divine Lady)
提名
The Patriot (1928) 愛國者
In Old Arizona (1929) 亞利桑納奇俠
The Hollywood Revue of 1929 (1929)
The Divine Lady(1929) 薄命花
Alibi (1929)
第3屆奧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最佳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Lewis Milestone (獲獎影片: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
提名
The Love Parade (1929) 璇宮艷史
The Divorcee (1930) 棄婦怨
Disraeli (1929) 英宮外史
The Big House (1930) 牢獄鴛
第4屆奧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壯志千秋 Cimarron
最佳導演:諾爾曼,陶羅格 Norman taurog(獲獎影片:淘哥兒 skippy )
提名
Trader Horn (1931) 大探險
Skippy (1931) 淘哥兒
The Front Page (1931) 犯罪的都市
East Lynne (1931)
第5屆奧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飯店 Grand Hotel
最佳導演:弗蘭克,鮑沙其 Frank Borzage (獲獎影片:壞女郎 bad girl )
提名
The Smiling Lieutenant (1931)
Shanghai Express (1932) 上海快車
One Hour with You (1932)
Five Star Final (1931)
The Champ(1931) 舐犢情深
Bad Girl (1931) 壞女郎
Arrowsmith (1931)
第6屆奧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春秋 Cavalcade
最佳導演:弗蘭克,勞埃德 Frank Lloyd(獲獎影片:亂世春秋cavalcade )
提名
State Fair (1933) 愛州博覽會
Smilin' Through (1932)
She Done Him Wrong (1933) 儂本多情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1933)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Little Women (1933) 小婦人
Lady for a Day (1933) 一日貴婦
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 (1932) 逃亡
A Farewell to Arms (1932) 告別武器
42nd Street (1933) 第四十二街
第7屆奧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最佳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Frank capra(獲獎影片: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提名
The White Parade (1934)
Viva Villa! (1934) 自由萬歲
The Thin Man (1934) 瘦子
One Night of Love (1934) 一夜愛情
Imitation of Life (1934)
The House of Rothschild (1934)
Here Comes the Navy (1934)
The Gay Divorcee (1934) 柳暗花明
Flirtation Walk (1934)
Cleopatra (1934) 埃及艷後
The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 (1934) 紅樓春怨
第8屆奧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最佳導演:約翰,福特 John ford(獲獎影片:告密者 The informer)
提名
Top Hat (1935) 禮帽
Ruggles of Red Gap (1935) 風雨血痕
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1935) 大衛.科伯菲爾德
Naughty Marietta (1935) 淘氣的瑪麗達
Les Misérables (1935) 悲慘世界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935) 仲夏夜之夢
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1935) 抗敵英雄
The Informer (1935) 告密者
Captain Blood (1935) 船長血
Broadway Melody of 1936 (1935)
Alice Adams (1935) 寂寞芳心
第9屆奧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齊格飛 The Great Ziegfeld
最佳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Frank capra(獲獎影片:迪茲先生進城 Mr. deeds goes to town)
提名
Three Smart Girls (1936) 春閨三鳳
A Tale of Two Cities (1935) 雙城記
The Story of Louis Pasteur (1936) 萬世流芳
San Francisco (1936) 火燒舊金山
Romeo and Juliet (1936) 羅密歐與朱麗葉
Mr. Deeds Goes to Town (1936) 迪茲先生進城
Libeled Lady (1936) 假戲真做
Dodsworth (1936) 孔雀夫人
Anthony Adverse (1936) 風流世家
第10屆奧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傳 The Life of Emile Zola
最佳導演:利奧,麥凱利Leo mccarey (獲獎影片:可怕的真相 The awful truth)
提名
A Star Is Born (1937) 一個明星的誕生
Stage Door (1937) 摘星夢難圓
One Hundred Men and a Girl (1937)
Lost Horizon (1937) 消失在地平線
In Old Chicago (1937) 芝加哥大火記
The Good Earth (1937) 大地
Dead End (1937) 死角
Captains Courageous (1937) 怒海餘生
The Awful Truth (1937) 可怕的真相
第11屆奧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夢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最佳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獲獎影片:浮生若夢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
提名
Test Pilot (1938) 試驗飛行員
Pygmalion (1938) 窈窕淑女
Jezebel (1938) 紅衫淚痕
La Grande illusion (1937) 大幻影
Four Daughters (1938) 四千金
The Citadel (1938) 衛城記
Boys Town (1938) 孤兒樂園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1938) 亞歷山大的爵士樂隊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8) 羅賓漢歷險記
第12屆奧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最佳導演:維克托,弗萊明 Victor fleming(獲獎影片: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提名
Wuthering Heights (1939) 呼嘯山莊
The Wizard of Oz (1939) 綠野仙蹤
Stagecoach (1939) 關山飛渡
Of Mice and Men (1939) 人鼠之間
Ninotchka (1939) 異國鴛鴦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史密斯游美京
Love Affair (1939) 愛情事件
Goodbye, Mr. Chips (1939) 萬世師表
Dark Victory (1939) 黑暗的勝利
第13屆奧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夢 Rebecca
最佳導演:約翰,福特 John ford(獲獎影片: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提名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 費城故事
Our Town (1940) 我們的小鎮
The Long Voyage Home (1940) 天涯路
The Letter (1940) 香箋淚
Kitty Foyl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Woman (1940) 女人萬歲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大獨裁者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憤怒的葡萄
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 海外特派員
All This, and Heaven Too (1940) 卿何遵命
第14屆奧斯卡(1941-1942年度)
最佳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最佳導演:約翰,福特 John ford(獲獎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
提名
Suspicion (1941) 深閨疑雲
Sergeant York (1941) 約克軍曹
One Foot in Heaven (1941)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梟巢喋血戰
The Little Foxes (1941) 小狐狸
Hold Back the Dawn (1941) 良宵苦短
Here Comes Mr. Jordan (1941) 佐丹先生出馬
Citizen Kane (1941) 公民凱恩
Blossoms In the Dust (1941) 落花飄零
第15屆奧斯卡(1942-1943年度)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最佳導演: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獲獎影片: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
提名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勝利之歌
Wake Island (1942) 復活鳥
The Talk of the Town (1942) 慈母淚
Random Harvest (1942) 斷腸雲雨
The Pride of the Yankees (1942) 揚基的驕傲
The Pied Piper (1942) 仙笛神童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1942) 偉大的安巴遜大族
Kings Row (1942)
Forty-Ninth Parallel (1941) 魔影襲人來
第16屆奧斯卡(1943-1944年度)
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最佳導演:邁克爾,科蒂斯 Michael curtiz (獲獎影片: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
提名
Watch on the Rhine (1943) 守衛萊茵河
The Song of Bernadette (1943) 聖女之歌
The Ox-Bow Incident (1943) 龍城風雲
The More the Merrier (1943) 小姑居處
Madame Curie (1943) 居里夫人
In Which We Serve (1942) 與祖國同在
The Human Comedy (1943) 小鎮的天空
Heaven Can Wait (1943) 天長地久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3) 戰地鍾聲
第17屆奧斯卡(1944-1945年度)
最佳影片:與我同行 Going My Way
最佳導演:利奧,麥凱利 Leo mccarey (獲獎影片:與我同行 Going My Way)
提名
Wilson (1944) 威爾遜總統傳
Since You Went Away (1944) 自君別後
Gaslight (1944) 煤氣燈下
Double Indemnity (1944) 雙重保險
第18屆奧斯卡(1945-1946年度)
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最佳導演: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 (獲獎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
提名
Spellbound (1945) 愛德華醫生
Mildred Pierce (1945) 慾海情魔
The Bells of St. Mary's (1945) 聖瑪麗的鍾聲
Anchors Aweigh (1945) 翠風艷曲
第19屆奧斯卡(1946-1947年度)
最佳影片:黃金時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最佳導演: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獲獎影片:黃金時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
提名
The Yearling (1946) 鹿苑長春
The Razor's Edge (1946) 剃刀邊緣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風雲人物
Henry V (1944) 亨利五世
第20屆奧斯卡(1947-1948年度)
最佳影片: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獲獎影片: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提名
Miracle on 34th Street (1947) 夢幻街奇緣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孤星血淚
Crossfire (1947) 雙雄鬥智
The Bishop's Wife (1947) 主教之妻
第21屆奧斯卡(1948-1949年度)
最佳影片:哈姆雷特 Hamlet
最佳導演:約翰,休斯敦 John Huston (獲獎影片:寶石嶺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
提名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 寶石嶺
Snake Pit, The (1948) 毒龍潭
Red Shoes, The (1948) 紅菱艷
Johnny Belinda (1948) 心聲淚影
第22屆奧斯卡(1949-1950年度)
最佳影片:國王的弄臣 All the King's Men
最佳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 Joseph L. Mankiewicz(獲獎影片:給三個妻子的信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提名
Twelve O'Clock High (1949) 晴空血戰史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1949) 給三個妻子的信
The Heiress (1949) 千金小姐
Battleground (1949) 戰場
第23屆奧斯卡(1950-1951年度)
最佳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最佳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 Joseph L. Mankiewicz(獲獎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
提名
Sunset Blvd. (1950) 日落大道
King Solomon's Mines (1950) 所羅王寶藏
Father of the Bride (1950) 岳父大人
Born Yesterday (1950) 絳帳海堂春
第24屆奧斯卡(1951-1952年度)
最佳影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American in Paris, An
最佳導演:喬治,史蒂文斯 George Stevens(獲獎影片: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
提名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 慾望號街車
Quo Vadis? (1951) 暴君焚城錄
A Place in the Sun (1951) 郎心如鐵
Decision Before Dawn (1951) 血戰萊茵河
第25屆奧斯卡(1952-1953年度)
最佳影片:戲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最佳導演:約翰,福特 John Ford(獲獎影片:平靜的人 The Quiet Man)
提名
The Quiet Man (1952) 平靜的人
Moulin Rouge (1952) 青樓情孽
Ivanhoe (1952) 劫後英雄傳
High Noon (1952) 正午
第26屆奧斯卡(1953-1954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最佳導演:弗萊德,澤尼曼 Fred Zinnemann(獲獎影片: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提名
Shane (1953) 原野奇俠
Roman Holiday (1953) 羅馬假日
The Robe (1953) 聖袍千秋
Julius Caesar (1953) 愷撒大帝
第26屆奧斯卡(1953-1954年度)
最佳影片: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最佳導演:弗萊德,澤尼曼 Fred Zinnemann(獲獎影片:亂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提名
Shane (1953) 原野奇俠
Roman Holiday (1953) 羅馬假日
The Robe (1953) 聖袍千秋
Julius Caesar (1953) 愷撒大帝
第27屆奧斯卡(1954-1955年度)
最佳影片:碼頭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獲獎影片:碼頭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提名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1954) 泉水中的三枚硬幣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1954) 七對佳偶
The Country Girl (1954) 鄉下姑娘
The Caine Mutiny (1954) 凱恩艦叛變
第28屆奧斯卡(1955-1956年度)
最佳影片:馬蒂 Marty
最佳導演:德爾伯特,曼 Delbert Mann (獲獎影片:馬蒂 Marty )
提名
The Rose Tattoo (1955) 玫瑰夢
Picnic (1955) 野宴
Mister Roberts (1955) 羅伯茨先生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1955) 愛情多麼美好
第29屆奧斯卡(1956-1957年度)
最佳影片:環游地球八十天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最佳導演:喬治,史蒂文斯 George Stevens (獲獎影片:巨人傳Giant )
提名
The Ten Commandments (1956) 十誡
The King and I (1956) 國王與我
Giant (1956) 巨人傳
Friendly Persuasion (1956) 四海一家
第30屆奧斯卡(1957-1958年度)
最佳影片: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最佳導演:大衛,里恩 David Lean (獲獎影片: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
提名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控方證人
Sayonara (1957) 櫻花戀
Peyton Place (1957) 冷暖人間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
第31屆奧斯卡(1958-1959年度)
最佳影片:金粉世界 Gigi
最佳導演:文森特,明尼利 Vincente Minnelli(獲獎影片:金粉世界 Gigi)
提名
Separate Tables (1958) 鴛鴦譜
The Defiant Ones (1958) 逃獄驚魂
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8) 朱門巧婦
Auntie Mame (1958) 瑪咪姑媽
第32屆奧斯卡(1959-1960年度)
最佳影片:賓虛 Ben-Hur
最佳導演: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獲獎影片:賓虛 Ben-Hur)
提名
Room at the Top (1959) 金屋淚
The Nun's Story (1959) 修女傳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1959) 安妮日記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桃色血案
第33屆奧斯卡(1960-1961年度)
最佳影片: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最佳導演: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獲獎影片: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提名
The Sundowners (1960) 夕陽西下
Sons and Lovers (1960) 兒子與情人
Elmer Gantry (1960) 靈與欲
The Alamo (1960) 邊城英烈傳
第34屆奧斯卡(1961-1962年度)
最佳影片: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
最佳導演:傑羅伊,羅賓斯 Jerome Robbins & 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
(獲獎影片: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
提名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紐倫堡的審判
The Hustler (1961) 江湖浪子
The Guns of Navarone (1961) 納瓦隆大炮
Fanny (1961) 春宵花月夜
第35屆奧斯卡(1962-1963年度)
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最佳導演:大衛,里恩 David Lean (獲獎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提名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殺死一隻知更鳥
Mutiny on the Bounty (1962) 叛艦喋血記
The Music Man (1962) 歡樂音樂妙無窮
The Longest Day (1962) 最長的一天
第36屆奧斯卡(1963-1964年度)
最佳影片:湯姆 瓊斯 Tom Jones
最佳導演:托尼,里查森 Tony Richardson(獲獎影片:湯姆 瓊斯Tom Jones)
提名
Lilies of the Field (1963) 野百合
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 西部開拓史
Cleopatra (1963) 埃及艷後
America, America (1963) 美國、美國
第37屆奧斯卡(1964-1965年度)
最佳影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最佳導演:喬治,庫克 George Cukor(獲獎影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提名
Mary Poppins (1964) 歡樂滿人間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奇愛博士
Becket (1964) 雄霸天下
Alexis Zorbas (1964) 希臘人左巴
第38屆奧斯卡(1965-1966年度)
最佳影片: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最佳導演:羅伯特,懷斯 Robert Wise(獲獎影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提名
A Thousand Clowns (1965) 一千個小丑
Ship of Fools (1965) 愚人船
Doctor Zhivago (1965) 日瓦戈醫生
Darling (1965) 親愛的
第39屆奧斯卡(1966-1967年度)
最佳影片: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最佳導演:弗萊德,澤尼曼 Fred Zinnemann(獲獎影片: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
提名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靈欲春宵
The Sand Pebbles (1966) 聖保羅號炮艇
The Russians Are Coming, The Russians Are Coming (1966) 俄國人來了
Alfie (1966) 風流奇男子
第40屆奧斯卡(1967-1968年度)
最佳影片:炎熱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最佳導演:邁克·尼科爾斯 Mike Nichols(獲獎影片:畢業生The Graate)
提名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猜猜誰來吃晚餐
The Graate (1967) 畢業生
Doctor Dolittle (1967) 杜立德醫生
Bonnie and Clyde (1967) 雌雄大盜
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血色黑金
G. 了解奧斯卡的進!!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2005
第77屆(第200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最佳電影(BEST PICTURE)
《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
第77屆(第2004年度)奧斯卡獎全部獲獎名單
2004
第76屆(第200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the Loa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指環王3:王者回歸
提名
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東京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怒海爭鋒
Mystic River神秘河
Seabiscuit奔騰年代
2003
第75屆(200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Chicago (2002) 芝加哥
提名
Pianist, The (2002) 鋼琴師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The (2002)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Hours, The (2002) 時時刻刻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紐約風雲
2002
第74屆(200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eautiful Mind, A (2001) 美麗心靈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紅磨坊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邊緣
Gosford Park (2001) 謎霧庄園
2001
第73屆(200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ladiator (2000) 角鬥士
提名
Wo hu cang long (2000) 卧虎藏龍
Traffic (2000) 毒網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協
Chocolat (2000) 濃情巧克力
2000
第72屆(199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提名
Sixth Sense, The (1999) 靈異第六感
Insider, The (1999) 局內人
Green Mile, The (1999) 綠色奇跡
Cider House Rules, The (1999) 總有驕陽
1999
第71屆(199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提名
Vita è bella, La (1997) 美麗人生
Thin Red Line, The (1998) 紅色警戒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
第70屆(199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幕後嫌疑犯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驕陽似我
Full Monty, The (1997) 一脫到底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貓屎先生
1997
第69屆(199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英國病人
提名
Shine (1996) 閃亮的風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與謊言
Jerry Maguire (1996) 甜心先生
Fargo (1996) 冰雪暴
1996
第68屆(1995年度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
Postino, Il (1994)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
Babe (1995) 小豬寶貝
Apollo 13 (1995) 阿波羅13號
1995
第67屆(199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提名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1994) 消香克的救贖
Quiz Show (1994) 機智問答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說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4
第66屆(199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提名
Remains of the Day, The (1993) 告別有情天
Piano, The (1993) 鋼琴別戀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Fugitive, The (1993) 亡命天涯
1993
第65屆(199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饒恕 DVDRip
提名
Scent of a Woman (1992) 聞香識女人
Howards End (1992) 此情可問天
Few Good Men, A (1992) 義海雄風 DVDRip
Crying Game, The (1992) 哭泣游戲
1992
第64屆(199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1991) 沉默的羔羊
提名
Prince of Tides, The (1991) 潮浪王子
JFK (1991) 驚天大刺殺
Bugsy (1991) 一代情梟畢斯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美女與野獸
1991
第63屆(199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與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傢伙 DVDRip
Godfather: Part III, The (1990) 教父第三集
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
Awakenings (1990) 無語問蒼天
1990
第62屆(198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
提名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腳
Field of Dreams (1989) 夢幻之地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春風化雨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生於七月四日
1989
第61屆(198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
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險關系
Accidental Tourist, The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
第60屆(198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Last Emperor, The (1987) 末代皇帝
提名
Moonstruck (1987) 月色撩人
Hope and Glory (1987) 希望與榮耀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Broadcast News (1987) 收播新聞
1987
第59屆(198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Platoon (1986) 野戰排
提名
Room with a View, A (1986)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Mission, The (1986) 教會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漢娜姐妹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1986) 悲憐上帝的女兒
1986
第58屆(198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Out of Africa (1985) 走出非洲
提名
Witness (1985) 證人
Prizzi's Honor (1985) 普里茲家族的榮譽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5) 蜘蛛女之吻
Color Purple, The (1985) 紫色
1985
第57屆(198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madeus (1984) 莫扎特傳
提名
Soldier's Story, A (1984) 大兵
Places in the Heart (1984) 我心深處
Passage to India, A (1984) 印度之行
Killing Fields, The (1984) 戰火屠城
1984
第56屆(198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母女情深
提名
Tender Mercies (1983) 溫柔的憐憫
Right Stuff, The (1983) 征空先鋒
Dresser, The (1983) 近身
Big Chill, The (1983) 山水又相逢
1983
第55屆(198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andhi (1982) 甘地傳
提名
Verdict, The (1982) 大審判
Tootsie (1982) 窈窕淑男
Missing (1982) 失蹤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E.T.
1982
第54屆(198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的戰車
提名
Reds (1981) 烽火赤焰萬里情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奪寶奇兵
On Golden Pond (1981) 金色池塘
Atlantic City (1980) 大西洋城
1981
第53屆(198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Ordinary People (1980) 普通人
提名
Tess (1979) 苔絲
Raging Bull (1980) 憤怒的公牛
Elephant Man, The (1980) 象人
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 礦工的女兒
1980
第52屆(197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墨夫婦
提名
Norma Rae (1979) 諾瑪蕊
Breaking Away (1979) 突破
Apocalypse Now (1979) 現代啟示錄
All That Jazz (1979) 浮生若夢
1979
第51屆(197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Deer Hunter, The (1978) 獵鹿人
提名
Unmarried Woman, An (1978) 不結婚的女人
Midnight Express (1978) 午夜快車
Heaven Can Wait (1978) 天堂可以等待
Coming Home (1978) 返鄉
1978
第50屆(197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nnie Hall (1977) 安妮·霍爾
提名
Turning Point, The (1977) 轉折點
Star Wars (1977) 星球大戰
Julia (1977) 茱莉亞
Goodbye Girl, The (1977) 再見女郎
1977
第49屆(197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Rocky (1976) 洛奇
提名
Taxi Driver (1976) 的士司機
Network (1976) 電視台風雲
Bound for Glory (1976) 奔向光榮
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 驚天大陰謀
1976
第48屆(197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越瘋人院
提名
Nashville (1975) 納斯維爾
Jaws (1975) 大白鯊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炎熱的下午
Barry Lyndon (1975) 亂世兒女
1975
第47屆(197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教父續集
提名
Towering Inferno, The (1974) 火燒摩天樓
Lenny (1974) 連尼傳
Conversation, The (1974) 對話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1974
第46屆(197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Sting, The (1973) 騙中騙
提名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哭泣與耳語
Touch of Class, A (1973) 金屋春宵
Exorcist, The (1973) 驅魔人
American Graffiti (1973) 美國風情畫
1973
第45屆(197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odfather, The (1972) 教父
提名
Utvandrarna (1971) 大移民
Sounder (1972) 兒子離家時
Deliverance (1972) 激流四勇士
Cabaret (1972) 歌廳
1972
第44屆(197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French Connection, The (1971) 法國販毒網
提名
Nicholas and Alexandra (1971) 俄宮秘史
Last Picture Show, The (1971) 最後一場電影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Clockwork Orange, A (1971) 發條橙
1971
第43屆(197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Patton (1970) 巴頓將軍
提名
MASH (1970) 風流醫生俏護士
Love Story (1970) 愛情故事
Five Easy Pieces (1970) 五隻歌
Airport (1970) 國際機場
1970
第42屆(196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idnight Cowboy (1969) 午夜牛郎
提名
Z (1969) 大風暴
Hello, Dolly! (1969) 俏紅娘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虎豹小霸王
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 安妮的一千日
1969
第41屆(196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Oliver! (1968) 霧都孤兒
提名
Romeo and Juliet (1968/I) 殉情記
Rachel, Rachel (1968) 巧婦怨
Lion in Winter, The (1968) 冬獅
Funny Girl (1968) 妙女郎
1968
第40屆(196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1967) 炎熱的夜晚
提名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猜猜誰來吃晚餐
Graate, The (1967) 畢業生
Doctor Dolittle (1967) 杜立德醫生
Bonnie and Clyde (1967) 雌雄大盜
1967
第39屆(166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an for All Seasons, A (1966) 日月精忠
提名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靈欲春宵
Sand Pebbles, The (1966) 聖保羅號炮艇
Russians Are Coming, the Russians Are Coming, The (1966) 俄國人來了
Alfie (1966) 風流奇男子
1966
第38屆(196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Sound of Music, The (1965) 音樂之聲
提名
Thousand Clowns, A (1965) 一千個小丑
Ship of Fools (1965) 愚人船
Doctor Zhivago (1965) 日瓦戈醫生
Darling (1965) 親愛的
1965
第37屆(166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提名
Mary Poppins (1964) 歡樂滿人間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奇愛博士
Becket (1964) 雄霸天下
Alexis Zorbas (1964) 希臘人左巴
1964
第36屆(196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Tom Jones (1963) 湯姆瓊斯
提名
Lilies of the Field (1963) 野百合
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 西部開拓史
Cleopatra (1963) 埃及艷後
America, America (1963) 美國、美國
1963
第35屆(196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
提名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殺死一隻知更鳥
Mutiny on the Bounty (1962) 叛艦喋血記
Music Man, The (1962) 歡樂音樂妙無窮
Longest Day, The (1962) 最長的一天
1962
第34屆(196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West Side Story (1961) 西區故事
提名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紐倫堡的審判
Hustler, The (1961) 江湖浪子
Guns of Navarone, The (1961) 納瓦隆大炮
Fanny (1961) 春宵花月夜
1961
第33屆(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partment, The (1960) 公寓春光
提名
Sundowners, The (1960) 夕陽西下
Sons and Lovers (1960) 兒子與情人
Elmer Gantry (1960) 靈與欲
Alamo, The (1960) 邊城英烈傳
1960
第32屆(195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en-Hur (1959) 賓虛
提名
Room at the Top (1959) 金屋淚
Nun's Story, The (1959) 修女傳
Diary of Anne Frank, The (1959) 安妮少女日記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桃色血案
1959
第31屆(195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igi (1958) 金粉世界
提名
Separate Tables (1958) 鴛鴦譜
Defiant Ones, The (1958) 逃獄驚魂
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8) 朱門巧婦
Auntie Mame (1958) 瑪咪姑媽
1958
第30屆(195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The (1957) 桂河大橋
提名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控方證人
Sayonara (1957) 櫻花戀
Peyton Place (1957) 冷暖人間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
1957
第29屆(195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1956) 八十日環游世界
提名
Ten Commandments, The (1956) 十誡
King and I, The (1956) 國王與我
Giant (1956) 巨人傳
Friendly Persuasion (1956) 四海一家
1956
第28屆(195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arty (1955) 馬蒂
提名
Rose Tattoo, The (1955) 玫瑰夢
Picnic (1955) 野宴
Mister Roberts (1955) 羅伯茨先生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1955) 愛情多麼美好
1955
第27屆(195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On the Waterfront (1954) 碼頭風雲
提名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1954) 泉水中的三枚硬幣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1954) 七對佳偶
Country Girl, The (1954) 鄉下姑娘
Caine Mutiny, The (1954) 凱恩艦叛變
1954
第26屆(195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亂世忠魂
提名
Shane (1953) 原野奇俠
Roman Holiday (1953) 羅馬假日
Robe, The (1953) 聖袍千秋
Julius Caesar (1953) 愷撒大帝
1953
第25屆(195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reatest Show on Earth, The (1952) 戲王之王
提名
Quiet Man, The (1952) 平靜的人
Moulin Rouge (1952) 青樓情孽
Ivanhoe (1952) 劫後英雄傳
High Noon (1952) 正午
1952
第24屆(195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merican in Paris, An (1951) 花都艷舞
提名
Streetcar Named Desire, A (1951) 慾望號街車
Quo Vadis? (1951) 暴君焚城錄
Place in the Sun, A (1951) 郎心如鐵
Decision Before Dawn (1951) 血戰萊茵河
1951
第23屆(195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ll About Eve (1950) 彗星美人
提名
Sunset Blvd. (1950) 日落大道
King Solomon's Mines (1950) 所羅王寶藏
Father of the Bride (1950) 岳父大人
Born Yesterday (1950) 絳帳海堂春
1950
第22屆(194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ll the King's Men (1949) 當代奸雄
提名
Twelve O'Clock High (1949) 晴空血戰史
Letter to Three Wives, A (1949) 三妻艷史
Heiress, The (1949) 千金小姐
Battleground (1949) 戰場
1949
第21屆(194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Hamlet (1948) 王子復仇記
提名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The (1948) 碧血金沙
Snake Pit, The (1948) 毒龍潭
Red Shoes, The (1948) 紅菱艷
Johnny Belinda (1948) 心聲淚影
1948
第20屆(194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 君子協定
提名
Miracle on 34th Street (1947) 夢幻街奇緣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孤星血淚
Crossfire (1947) 雙雄鬥智
Bishop's Wife, The (1947) 主教之妻
1947
第19屆(194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The (1946) 黃金時代
提名
Yearling, The (1946) 鹿苑長春
Razor's Edge, The (1946) 剃刀邊緣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風雲人物
Henry V (1944) 亨利五世
1946
第18屆(194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獲獎
Lost Weekend, The (1945) 失去的周未
提名
Spellbound (1945) 愛德華醫生
Mildred Pierce (1945) 慾海情魔
Bells of St. Mary's, The (1945) 聖瑪麗的鍾聲
Anchors Aweigh (1945) 翠風艷曲
1945
第17屆(194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獲獎
Going My Way (1944) 與我同行
提名
Wilson (1944) 威爾遜總統傳
Since You Went Away (1944) 自君別後
Gaslight (1944) 煤氣燈下
Double Indemnity (1944) 雙重保險
1944
第16屆(194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Casablanca (1942) 卡薩布蘭卡
提名
Watch on the Rhine (1943) 守衛萊茵河
Song of Bernadette, The (1943) 聖女之歌
Ox-Bow Incident, The (1943) 龍城風雲
More the Merrier, The (1943) 小姑居處
Madame Curie (1943) 居里夫人
In Which We Serve (1942) 與祖國同在
Human Comedy, The (1943) 小鎮的天空
Heaven Can Wait (1943) 天長地久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3) 戰地鍾聲
1943
第15屆(1942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rs. Miniver (1942) 忠勇之家
提名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勝利之歌
Wake Island (1942) 復活鳥
Talk of the Town, The (1942) 慈母淚
Random Harvest (1942) 斷腸雲雨
Pride of the Yankees, The (1942) 揚基的驕傲
Pied Piper, The (1942) 仙笛神童
Magnificent Ambersons, The (1942) 偉大的安巴遜大族
Kings Row (1942)
Forty-Ninth Parallel (1941) 魔影襲人來
1942
第14屆(194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1941) 青山翠谷
提名
Suspicion (1941) 深閨疑雲
Sergeant York (1941) 約克軍曹
One Foot in Heaven (1941)
Maltese Falcon, The (1941) 梟巢喋血戰
Little Foxes, The (1941) 小狐狸
Hold Back the Dawn (1941) 良宵苦短
Here Comes Mr. Jordan (1941) 佐丹先生出馬
Citizen Kane (1941) 公民凱恩
Blossoms In the Dust (1941) 落花飄零
1941
第13屆(194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Rebecca (1940) 蝴蝶夢
提名
Philadelphia Story, The (1940) 費城故事
Our Town (1940) 我們的小鎮
Long Voyage Home, The (1940) 天涯路
Letter, The (1940) 香箋淚
Kitty Foyl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Woman (1940) 女人萬歲
Great Dictator, The (1940) 大獨裁者
Grapes of Wrath, The (1940) 憤怒的葡萄
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 海外特派員
All This, and Heaven Too (1940) 卿何遵命
1940
第12屆(193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
提名
Wuthering Heights (1939) 呼嘯山莊
Wizard of Oz, The (1939) 綠野仙蹤
Stagecoach (1939) 關山飛渡
Of Mice and Men (1939) 人鼠之間
Ninotchka (1939) 異國鴛鴦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史密斯游美京
Love Affair (1939) 愛情事件
Goodbye, Mr. Chips (1939) 萬世師表
Dark Victory (1939) 黑暗的勝利
1939
第11屆(193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8) 浮生若夢
提名
Test Pilot (1938) 試驗飛行員
Pygmalion (1938) 窈窕淑女
Jezebel (1938) 紅衫淚痕
Grande illusion, La (1937) 大幻影
Four Daughters (1938) 四千金
Citadel, The (1938) 衛城記
Boys Town (1938) 孤兒樂園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1938) 亞歷山大的爵士樂隊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The (1938) 羅賓漢歷險記
1938
第10屆(193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Life of Emile Zola, The (1937) 左拉傳
提名
Star Is Born, A (1937) 一個明星的誕生
Stage Door (1937) 摘星夢難圓
One Hundred Men and a Girl (1937)
Lost Horizon (1937) 消失在地平線
In Old Chicago (1937) 芝加哥大火記
Good Earth, The (1937) 大地
Dead End (1937) 死角
Captains Courageous (1937) 怒海餘生
Awful Truth, The (1937) 春閨風月
1937
第9屆(1936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reat Ziegfeld, The (1936) 歌舞大王齊格飛
提名
Three Smart Girls (1936) 春閨三鳳
Tale of Two Cities, A (1935) 雙城記
Story of Louis Pasteur, The (1936) 萬世流芳
San Francisco (1936) 火燒舊金山
Romeo and Juliet (1936) 鑄情
Mr. Deeds Goes to Town (1936) 迪茲先生進城
Libeled Lady (1936) 假戲真做
Dodsworth (1936) 孔雀夫人
Anthony Adverse (1936) 風流世家
1936
第8屆(1935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 叛艦喋血記
提名
Top Hat (1935) 禮帽
Ruggles of Red Gap (1935) 風雨血痕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The (1935) 大衛.科伯菲爾德
Naughty Marietta (1935) 淘氣的瑪麗達
Misérables, Les (1935) 悲慘世界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1935) 仲夏夜之夢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The (1935) 抗敵英雄
Informer, The (1935) 告密者
Captain Blood (1935) 船長血
Broadway Melody of 1936 (1935)
Alice Adams (1935) 寂寞芳心
1935
第7屆(1934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一夜風流
提名
White Parade, The (1934)
Viva Villa! (1934) 自由萬歲
Thin Man, The (1934) 瘦子
One Night of Love (1934) 一夜愛情
Imitation of Life (1934)
House of Rothschild, The (1934)
Here Comes the Navy (1934)
Gay Divorcee, The (1934) 柳暗花明
Flirtation Walk (1934)
Cleopatra (1934) 埃及艷後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 The (1934) 紅樓春怨
1934
第6屆(1933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Cavalcade (1933) 亂世春秋
提名
State Fair (1933) 愛州博覽會
Smilin' Through (1932)
She Done Him Wrong (1933) 儂本多情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The (1933)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Little Women (1933) 小婦人
Lady for a Day (1933) 一日貴婦
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 (1932) 逃亡
Farewell to Arms, A (1932) 告別武器
42nd Street (1933) 第四十二街
1932
第5屆(1931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Grand Hotel (1932) 大飯店
提名
Smiling Lieutenant, The (1931)
Shanghai Express (1932) 上海快車
One Hour with You (1932)
Five Star Final (1931)
Champ, The (1931/I) 舐犢情深
Bad Girl (1931) 壞女郎
Arrowsmith (1931)
1931
第4屆(1930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Cimarron (1931) 壯志千秋
提名
Trader Horn (1931) 大探險
Skippy (1931) 淘哥兒
Front Page, The (1931) 犯罪的都市
East Lynne (1931)
1930
第3屆(192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西線無戰事
提名
Love Parade, The (1929) 璇宮艷史
Divorcee, The (1930) 棄婦怨
Disraeli (1929) 英宮外史
Big House, The (1930) 牢獄鴛
1929
第2屆(1928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Broadway Melody, The (1929) 百老匯歌舞
提名
Patriot, The (1928) 愛國者
In Old Arizona (1929) 亞利桑納奇俠
Hollywood Revue of 1929, The (1929)
Alibi (1929)
1928(第一屆奧斯卡獎頒獎)
第1屆(1927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首屆)
Sunrise (1927) 日出
Wings (1927) 翼
提名
Seventh Heaven (1927) 七重天
Crowd, The (1928) 群眾
Racket, The (1928)
Chang (1927)
H. 有誰知道梅爾,吉布森他都演過什麼電影拿過哪些獎
一則標準的美國夢——梅爾·吉布森的演藝人生
記得曾有位影界權威人士說過「上帝首先創造了電影,然後創造了梅爾·吉布森。」這話聽來有些煽,有些過,但不無道理。1985年8月梅爾·吉布森在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曾說:「有的人很上鏡頭,有的人卻恰恰相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鏡頭里都可能是一團狗屎。慶幸的是,我屬於攝影機偏愛的那類人。」這話聽來有些狂妄,有些自負,但也很說明問題。梅爾·吉布森這個老小子的確很不簡單,他犀利無比的眼神能讓任何對手敗下陣來,包括英格蘭的太子妃。他洋溢著濃重男性荷爾蒙的一舉一動也每每成為「性感」和「美麗」的最佳代言。他一不小心打造的那部《勇敢的心》又成為萬千影迷心中永遠的摯愛,甚至是至尊無上的,比如在我這就是。去年那部《士兵宣言》再次令我激動不已,影片煽情?對,相當煽情,911之後的美國人需要這個,什麼激發美國民眾之愛國熱情等等,但這些對我們來講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只沖著梅爾·吉布森,愛屋及烏嗎。而那部評價並不太高的《徵兆》也突破了兩億票房,梅爾就是梅爾,一呼天下應,魅力無法擋。
曲折身世
梅爾·吉布森全名為梅爾·哥倫姆席勒·傑拉德·吉布森(Mel Columcille Gerard Gibson),讀起來真夠別扭。1956年1月3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北部的匹克斯基爾。那是一個如今令梅爾感到很不舒服,很不體面的小鎮,每次記者采訪時一提到梅爾的出身,他都立馬翻臉。梅爾的父親赫頓來自美國中部,但追本溯源,祖先是來自澳洲的移民。母親安妮是紐約布魯克林人,曾是演唱歌劇的歌手。兩個人直到四十歲才結婚,卻先後生養了十一名子女。梅爾如今七個子女,完全是秉承了家族一貫的超生傳統。梅爾六歲那年,全家搬到紐約州的瓦普朗克,也是個小鎮。父親開始在當地的鐵路局擔任列車長的工作,因雙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把孩子都送進了天主教學校讀書。後來,父親不幸意外受傷,無法繼續工作,一家老小隻能靠父親的退休金生活,環境可想而知,於是夫婦倆人很早就有了遷回原籍澳大利亞的打算。1968年,十二歲的梅爾隨家飄洋過海,遷往澳大利亞的悉尼。舉家遷澳的原因,除了換一個生活環境外,據說還有躲避戰爭的因素,當時正值越戰的白熱期,很多人害怕自己的兒子被徵召入伍,而紛紛出走。說回梅爾,他打小就愛看美國電影,最喜歡的演員有史賓賽·屈塞、加里·格蘭特和亨佛萊·鮑嘉等人。雖然愛看電影,但卻從來沒有想過將來能夠成為一名演員。他最想做的居然是在廚房裡耍刀弄鏟的廚師,多沒追求。父親對他的管教方式是「給予完全的自由」,但卻絕不容許他漠視禮儀,但凡有不守規矩的舉止,便會招來父親的一頓海扁。在天主教男子學校的他,也經常被同學們欺負,嘲笑他滿口不正統的美國腔。在家不敢造次,在校又被同學擠兌,使得少年時代的梅爾有點自閉傾向,嘴巴像上了鎖似的,更不敢跟女孩兒說半句話。不過,在少年梅爾的內心仍然有著「出人頭地」的渴望。整個高中時代,由於經濟的原因,先後在加油站、餐廳、汽車修理廠等各處打工。1974年,十七歲的他剛剛高中畢業,就收到了一封來自悉尼國立戲劇藝術學院的信件。信的內容是學校簡介及入學申請表格。原來是他的妹妹背著他向學校函索的招生簡章。對於演員這行並沒有特別興趣的梅爾來說,在覺得有趣的心態下,接受了入學審查的面試考試。結果,他居然順利通過,而且還莫名其妙的被選為二十位優秀學生中的一位,獲得了三年的獎學金。求學期間,在一次郊遊中邂逅了年輕的護士——羅賓·摩爾(Robyn Moore),二人旋即墜入情網。幾年如膠似漆的熱戀後,終於在1979年邁入結婚禮堂。
初試身手
1976年,梅爾還在戲劇學院念書時,就曾在舞台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出演男主人公羅密歐。次年,參演了由他朋友菲爾·艾瓦隆所製作、編劇、主演的《夏日城市》,於是這部粗製濫造的青春片就成了梅爾的銀幕處女作,亦成為其不堪回首的敗筆。據說梅哥演這部片子的酬勞還不足20美金。不過,這部影片卻在澳洲國內頗受歡迎,同時,他也得到了當時的新銳導演喬治·米勒的注意。1977年,二十一歲的梅爾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戲劇學院的畢業證書。當時,澳洲的電影界正傾全力於電影製作上,不僅舉國沸騰,同時也受到國際的注目。那時候梅爾的想法竟然是:「做演員真的能夠吃得飽,餓不死嗎?」對於電影,他有的只是不安與懷疑。經過一段激烈的思想斗爭後,毅然決然地投身電影。料想梅爾今天想來,也定會為自己當初的高瞻遠矚慶幸和自豪不已,他說:「在《夏日城市》以後,我開始接觸並嘗試舞台演出,漸漸的,我對演員這個工作,開始感到光榮和自信。
重大轉機
1977年,看完《夏日城市》的喬治·米勒,決定在他那部初試身手的作品《狂人麥克斯》中,啟用梅爾為第一男主角。這部只用八十萬美元低預算所製作出來的電影,以未來世界荒無一物、漫天風沙的沙漠為背景,描述警官出身的麥克斯,為報殺妻之仇,嚴懲一群自稱為「午夜騎士」的飆車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動作片。片中梅爾以獵槍、高科技的霹靂車,還有六百馬力的超級沖鋒號V8「攔截者」為武器,將對手一一擊敗,酷得一塌糊塗。再說當時的動作片也十分稀罕,像《狂人麥克斯》這種動作俐落,極具震撼力的動作片更是難得一見。該片的大綱結構,實際上是喬治·米勒在悉尼當實習醫生時就構想好的故事。米勒後來說:「我尊敬約翰·福特的西部片。我的這部電影其實是部用飛車代替馬匹的西部片」。1979年4月,《狂人麥克斯》在澳洲一經公映,便刷新了澳洲的歷史賣座紀錄。1980年6月,該片在美國登陸,同樣大受歡迎,梅爾·吉布森這個名字從此深深的刻在了美國人的腦海。影評界也給予了影片極高的很高,不但一口氣奪下澳洲六大影展的首獎,還獲得阿沃利亞茲國際科幻電影展的評審團特別獎,並且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年度最佳十大佳片」,梅爾也被譽為「復活的史蒂夫·麥奎因(好萊塢的一代銀幕硬漢)」。《狂人麥克斯》的旋風之後,梅爾為了演技更上層樓,進入了南澳大利亞國立劇團。在那裡,他參演了「伊底帕斯王」、「亨利六世」、「賽德納」等多部膾炙人口的舞台劇名作,從古典劇與現代劇,逐步將自己的演技推向至高點。與《狂人麥克斯》同一年,梅爾又參加了《提姆愛我》的演出,片中他飾演一個想要適應環境的弱智青年,與美國著名演技派女星派珀·勞里分庭抗禮,一改《狂人麥克斯》中陰陽氣十足的復仇者形象,變成了一個溫柔而多情的男子,從而一舉贏得澳洲電影學會年度最佳男演員和最有潛力新人殊榮。這兩部作品也迅速使其成為澳洲影壇的首席小生。在他的早期作品中,還有一部佳作值得關注,那就是1981年澳大利亞與台灣合拍的二戰片《Z字特攻隊》,影片以二次大戰的南太平洋戰場為背景,講的是一個美軍救援小組與日軍及當地人之間的一些恩怨情仇。梅爾以本色出鏡,表現得出奇的冷靜、沉著和睿智,迷倒了無數華人影迷。片中的其他演員還有尚未成名的山姆·尼爾及台灣才女張艾嘉。其實影片的劇情相當老套,倒是俐落明快的動作,以及演出者的魅力,在吸引觀者駐足。該片可說是一部梅爾迷必看的影片。
結識彼得·威爾
1981年,梅爾主演了由美國的派拉蒙影片公司向全球發行的《加里波底》。這是一部描寫一戰時期,在土耳其、加里波底戰線上的兩位年輕人的種種矛盾心態的作品,是當時當紅的澳洲導演彼得·威爾執導的反戰名作。梅爾飾演的是其中一個外表吊兒郎當,實際上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青年。片子的娛樂性相當之高,再次刷新了澳洲影史的票房紀錄。在美國也極受歡迎,久久都不能下檔。影片使梅爾向美國影壇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也使他再度榮獲澳洲電影協會最佳男主角的頭銜。同年,他又接拍了《狂人麥克斯2》,續集中的麥克斯被塑造成一匹在沙漠中流浪的獨行俠。該集的製作費比第一集足足多出五倍,高達四百萬美元。使得場面更為浩大,氣勢更為雄偉,也更具震撼力。這時的梅爾已是名聞全球的巨星,卻沒有一丁點兒的美國明星的洋味,他那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新英雄形象,被美國的影評界下了這么一個評語:「憤世嫉俗,玩世不恭,彷彿羅賓漢再世。」《時代》雜志則再次將《狂人麥克斯2》列為1982年度「十佳影片」之一,此外,該片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外語影片獎以及阿沃利亞茲國際科幻電影展等影展中,也均摘得了首獎。別看他在影壇上大火特火,但還是不能忘情舞台上的表演,八十年代初期,他但凡有點空閑,就會奔波於舞台和熒屏之間。1982年2月15日,梅爾和導演彼得·威爾前往菲律賓,進行新片《危險年代》的拍攝工作,這是兩人繼《加里波底》的第二次合作。這是一部以1960年蘇卡諾政權下的印尼為背景的政治片。梅爾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他高中時代的夢想——記者,由於他和導演彼得·威爾的創造理念非常能夠溝通,再加上一同參演還有當紅美國女星薛歌妮·韋弗,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一部巨作由此誕生了。這是第一部由美國人出資、發行的澳洲電影,對梅爾來說,這是他好萊塢電影的處女作。原作、導演、男主角是澳洲人,製片和女主角是美國人,拍攝地點在菲律賓,故事的舞台在印尼,使得該片的國際色彩極其濃厚。在1983年的戛納影展中大出鋒頭,光芒四射。至今仍是各大排行榜有名的佳作之一。
搶灘美利堅
對於梅爾·吉布森而言,《危險年代》是他在好萊塢踢出的第一腳。不久後,各種片邀便蜂湧而至,結果他在眾多企劃案中選擇了那部後來遭至惡評的《叛逆巡航》。該片改編自著名小說《征服南海》,曾在
1935年和1962年兩次搬上銀幕,1935年那部由查爾斯·勞頓和克拉克·蓋博擔綱,結果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1962年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那部也獲得了頗高的評價,如此兩部珠玉版本在前,梅爾再推出第三版,後果可想而知,即使榜上安東尼·霍普金斯、丹尼爾·戴·劉易斯及當時還藉藉無名的連恩·尼森三位英國演技派仍然於事無補。倒是南洋優美的景色和Vangelis的配樂值得一提。同年那部《怒河春醒》算是他向好萊塢投石問路的一部作品,片中他將一個滿懷赤子之心,並且十分頑固的農家主人角色,演得靈活神現。導演馬克·萊德爾對他的表現作出了極高的評價:「不愧是一位兼有史史蒂夫·麥奎因的野性及蒙哥馬力·克利夫特的纖細的天才演員」。
回頭再看梅爾初涉好萊塢的幾部作品,《危險年代》、《叛逆巡航》、《怒河春醒》以及《鐵窗外的春天》等部,每一部作品的風格、內容及角色都大相徑庭,且娛樂性都不太高。賣不賣座姑且不談,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梅爾給美國人留下了演技派明星的印象,對他而言,這絕對是件好事。但話又說回來,想要在好萊塢立足,必須要有過硬的商業票房作為保證,沒有娛樂效果的電影,是引不起美國人興趣的。於是,他只有再度向「狂人麥克斯」的傳說挑戰。1984年9月17日,《狂人麥克斯3》在悉尼近效正式開機。該片總計投資了一千三百萬美元的製作費,氣勢與規模都大大的超越了前集,試圖重現昔日輝煌,但事與願違,一味的造勢和戰線拉得過長導致劇情稍顯薄弱,娛樂效果也非常有限,票房慘淡也就成為必然。影片的失敗似乎並沒有影響人們對梅爾一貫的關注,但他本人卻遇到了演藝生涯中最嚴峻的一次挑戰。在傾其全力拍完《狂人麥克斯3》後,他語重心長的說:「我完全不知道好萊塢和電影產業的系統結構。為什麼在這兒找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融合點呢?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屬於電影這個大工廠結構中的一部分,說得更簡單明白一些,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只不過是個被人用完即丟的演員,新人隨時隨地都會迎頭追上來。能有這種自知之明,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停止關心各種事的話,表演生命也就宣告終止。」打那之後,梅爾整整休整了一年,拒絕了全部片約,一心留在位於悉尼郊外的家中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還他在佔地八百英畝的土地上,飼養了三千隻以上的羊,還有四百六十頭的肉牛和兩頭驢,過著輕松、悠遊的牧場生活。但梅爾這一「農村嗜好」卻招來許多人的厭煩,也一度成為媒體的笑柄。因為他飼養牲畜的地方恰好靠近小鎮的生活水源,這種行為是違反當地法律的。可是梅爾的律師辯稱:梅爾的住所應該算做是農場,所以飼養牲畜是合理合法的。但話又說回來,他養羊養牛還可以理解,但養兩頭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漸入佳境
經過一年的養精蓄銳之後,梅爾再度出山,參演理查德· 唐納執導的《致命武器》。1986年8月6日,本片在洛杉磯正式開拍。講述的是兩位刑警為了追查大宗毒品走私案而與歹徒展開了一場鬥智斗勇的較量。由梅爾·吉布森和丹尼·格羅弗飾演的兩位刑警組合相當滑稽,一個是越戰特種兵出身,卻因突遭喪妻之痛而欲輕生的瘋狂暴警,另一個則是等待退休的黑人警官。這一黑一白的兩位演技派明星同台演出,可說是空前豪華的黃金組合。這部被喻為「現代版西部片」、「城市版西部片」的《致命武器》,對梅爾來講,並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為了符合劇中的角色形象,梅爾特地蓄長發,並且接受兩個月的魔鬼式訓練,禁煙、禁酒、每天吃低熱量食品及生菜,結果整整瘦了七公斤。後來他自己也說:「這絕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動作片而已。它的劇本具有深度的內涵,把人類的幽默和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的確,這部影片將我在《狂人麥克斯》中那種非法化的英雄形象完全改變,使我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更具合理性的人類英雄。影片的票房又相當可觀,對我而言,這個角色比麥克斯更適合我,更能讓我駕輕就熟。這一部片子的演出酬勞為四百萬美元。」他又補充說明:「這部影片描述人世間的友情和人類的幽默,其中充滿了溫馨和信任。劇本的傑出就不用說了,且該片具有強烈的企圖心,可說是注入現代精神的古代西部片,在美國國內,是自《法國販毒網》之後,最令人興奮,最優異的動作電影。」老搭檔丹尼·格羅弗對他也稱贊有加:「梅爾不只是一位明星而已,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演員。」拍完該片後,梅爾再度回到悉尼的家中,又做了十八月的休整。當然,從各地的片約仍然像雪片一樣飛到他家。其中包括熱門電視劇集《龍鳳神探》的電影版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淵》等等。
對梅爾來說,從1982年的《危險年代》開始至1986年的《致命武器》,可以說是最黃金的一段時期。其影壇巨星的地位已逐步確立,「最性感的名人」、「嘴唇最性感的男星」等等諸如此類的封號也紛至沓來。
1988年後半期,美國的娛樂雜志《US》用美國人的眼光,將梅爾列為「最性感的明星」之一。當時第一名是以《辣身舞》揚名的帕特里克·斯韋茲。梅爾也同時成為《US》雜志和《Premiere》雜志的封面人物。1989年,《致命武器》的原班人馬推出了《致命武器2》,該片在全美一經上映,票房便超過了斯皮爾伯格的《聖戰奇兵》,開畫僅三天就取得了兩千多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為賣座空前的大熱影片。國際販毒組織一直是國際間的熱門話題,該片設計駐美的南非外交官和販毒組織有關,正是吸引人的賣點。同時,片中流露的社會性也十分濃重。影評人評價該片是在動作片和藝術片的接合中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切合點,使得該片在眾望所歸的掌聲中登上了貝弗利山的經典殿堂。
登頂好萊塢
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使性格一向沉穩冷靜的梅爾變的飄飄然,反之,卻更為現實謹慎,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動作,真正的登上好萊塢之巔。九十年代初,一系列佳作紛紛問世。1989年10月2日《飛離航道》在泰國北部的古都清邁正式開拍,該片的企劃、劇本全由著名導演理查德·拉什一手包辦,最新式、最俐落的動作全都塞進了片中。前前後後又幾易其角,包括鼎鼎大名的肖恩·康納利、比爾·莫瑞、凱文·科斯特納等人。最終選定由梅爾·吉布森與小羅伯特·唐尼擔綱,事實證明,這一黃金組合對於影片的成功是何等的重要。在這個時期,美國的《人物》雜志曾以「最性感的 靦腆男人」為標題,大篇幅的報導梅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990年4月23日,《哈姆雷特》在英國肯特州的羅徹斯特堡和蘇格蘭開拍,該片由義大利導演佛朗哥·澤菲雷里掌鏡。這是佛朗哥自1967年導演《馴悍記》、1988年導演《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後,二十二年來第三度執導莎翁作品。不過,早在1964年,佛朗哥將《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後,便一直計劃要將它搬上銀幕。二十多年後,終於實踐了自己的夙願。而梅爾則是他心目中扮演「哈姆雷特」的第一人選。一向喜歡說閑話的媒體,在獲知這個消息後,便立刻發出「從《狂人麥克斯》到《致命武器》的動作片明星梅爾·吉布森,在《哈姆雷特》中,能夠有稱職的演出嗎?」諸如此類等著看他出醜的新聞。他們似乎全然忘記了梅爾在澳洲也曾是一位響當當的舞台演員,而且有著演出莎翁戲劇的豐富經驗。也許他們壓根就不知道梅爾的這段歷史。梅爾說:「我並沒有特別想演莎士比亞作品的意願,我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像勞倫斯·奧利佛他們那樣,把莎士比亞筆下的角色詮釋得恰到好處。如果可能的話,我想演出現代的莎士比亞。」為了演好哈姆雷特一角,他苦練劍術、騎術。為了糾正其蹩腳的美國英語加澳洲英語的混合口音,他天天上課、讀書,還戒了煙。梅爾回憶道:「在十四個星期的拍攝周期里,我沒有一絲一毫的鬆懈。與多位演技精湛的著名演共同演出,磋切演技,收獲實在太多了。」該片的製作費總計一千五百五十萬美元,成為表現梅爾演技實力的最高力作,同時也將梅爾的演藝事業推向了顛峰。此時的梅爾·吉布森已身價千萬,躋身於湯姆·克魯斯凱文·科斯特納、達斯汀·霍夫曼等一線巨星之列。成為繼加里·格蘭特、肖恩·康納利之後第三代登陸好萊塢的超級海外巨星。
1991年,華納影業和他簽了四部影片的合約,酬勞總計為六千萬美元。這其中包括了《致命武器3》及《永遠年輕》等兩部片子。此外原本預定和朱莉婭·羅勃茨合演的一部西部片,後來則不了了之。1991年11月,《致命武器3》正式投拍,這是部投資高達四千萬美元的大手筆製作。與前兩集相比,梅爾在片中添加了更多的即興發揮和喜劇元素。1992年5月1日,本片同《未來戰士2》一同在全美各大劇院上檔,僅僅三日,就有三千八百萬美元的票房進帳,成為當時影史又一部賣座巨片。1992年,梅爾自組「聖像工作室」(Icon),同年,推出由他親自製作、主演的《永遠年輕》,成為公司的開業作,該片的大獲成功同時也為梅爾的導演之夢鋪平了道路。「演而優則導」的例子在好萊塢的歷史屢見不鮮,從羅伯特·雷德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到沃倫·比提以及1991年剛剛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凱文·科斯特納均是集製片、導演、演員於一身的天才藝人,梅爾對此也早有準備,作為演員他有豐富的表演經驗,作為製片人他也熟悉台前幕後工作,而且在與三名著名導演的緊密合作、互相切磋中也使他對導演的工作有了相當的了解,所以他再從事導演工作可謂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的導演處女作《真愛》拍竣殺青,梅爾自己評價道:「這部片子在某些地方好像有些希區科克電影的影子。」該片講述了一個傳奇故事,梅爾則不惜破壞形象親自上陣,扮演一位面部被嚴重燒傷,內心懷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教師。盡管該片做了充分的准備,劇情也相當感人,也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但票房成績卻不如預期。在隨後的《賭俠馬華力》中,他又以一個西部賭俠的形象與朱迪·福斯特及詹姆斯·迦納共同打造了一部詼諧幽默且充滿鬥智的西部賭片。接下來梅爾還在迪斯尼動畫經典《風中奇緣》中為約翰·史密斯配音並一展歌喉,我們倒是發現他的唱功的確不算太差。1995年,梅爾迎來了其演藝生涯最為輝煌的一年,一部《勇敢的心》令其成為1996年奧斯卡頒獎晚會上的最大贏家,該片共獲得了十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抱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化妝五項奧斯卡大獎,整個世界為之側目,全能藝人「演而優則導」的歷史也同時添上了濃重的一筆。想當初梅爾興師動眾開赴蘇格蘭高地時並不被人看好,甚至被媒體稱為是一次「瘋狂的、自殺性的拍攝」,因為對於那段美國人並不熟悉的歷史,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沒什麼信心,甚至壓根就不感興趣。可是梅爾絲毫不為風言風語所動,他首先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真研究了蘇格蘭歷史,仔細觀摩了70餘部歷史影片,而後與劇作家一起合作反復推敲了腳本。在蘇格蘭的拍攝現場,他對任何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而令影片呈現出極為完美震撼的視覺效果。在真實還原和再現歷史的前提下,他也大膽的注入了一些商業電影中的娛樂元素,如春風化雨般賦予了這部傳統歷史影片以全新的藝術生命力。其卓越的執導才能令人折服,其酣暢淋漓的表演更是令人肅然起敬。此時的梅爾已傲然挺立於好萊塢之巔,達到了人神共羨,夫復何求的至高境界。緊接著推出的《贖金風暴》和《連鎖陰謀》再度賣座鼎盛,更令其一時風頭無二。1998年,《致命武器》的原版人馬再度出擊,傾力打造《致命武器4》,此時的梅爾已略顯疲態,但攝於前集的影響,加之功夫皇帝李連傑的鼎立加盟,該片仍然取得了票房過億的佳績,名列年度賣座十強。次年,梅爾一改一貫的英雄形象,在《危險人物》中出演了一位死纏爛打一根筋的毛賊,影片的故事可謂怪誕且充滿黑色幽默,梅爾的本色表演也絕對可圈可點,但也許是美國人無法接受大英雄的突然變臉,影片的票房成績極不理想。此時,已經有人開始懷疑梅爾的聲名還能支持多久。
再築輝煌
然而,梅爾就是梅爾,在經歷一段短時間的變奏之後,於2000年一口氣推出了《百萬美元酒店》、《小雞快跑》、《女人需要什麼》、《愛國者》四部風格和形式大相徑庭的影片,結果《小雞快跑》、《女人需要什麼》、《愛國者》這三部商業影片均取得了極佳的票房成績,事實證明,梅爾·吉布森的巨星地位仍然固若金湯。同時,關於他的種種疑慮也統統不攻自破。
2001年,梅爾再次為自己放假,沒有推出任何作品,盡管如此,在今年2月美國娛樂雜志《好萊塢報道者》評選的好萊塢明星權力排行榜上,梅爾仍然高居殿軍席位。在「911」恐怖事件過後,好萊塢便開始努力打造戰爭題材的影片,志在恢復和重建大美國主義的民族自信心,於是乎一系列充斥著大國沙文主義的所謂勵志戰爭片便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梅爾作為美國一代銀幕英雄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於是與老搭檔——曾擔任《勇敢的心》編劇的蘭德爾·華萊士再次合作,並由蘭德爾·華萊士擔當編導二職,結果影片果然不負眾望,不但從眾多的「911」綜合症產物中脫穎而出,同時也成為繼《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黑鷹降落》之後又一部集戰爭、史詩、動作、暴力、催淚與一體的極盡視聽之娛的上佳之作。年初剛剛在《士兵宣言》中演罷超級越戰英雄的梅爾,很快又為自己安排了另一份身價2500萬美元的差事,那就是與靈異大師M·奈特·沙麥賴恩合作的《徵兆》,結果該片在美國本土的票房居然達兩億之巨,成為梅爾在美國本土票房最高的影片。現在如果我們再用「明星」、「巨星」一類的詞語來修飾這位在好萊塢演藝、導演、製作等各個方面均春風得意的46歲美國夢的成功典範已經顯得有些不妥帖了。
梅爾·吉布森從影作品逐個數
夏日城市(澳洲風情畫)
Summer City
出品年代:1977年澳大利亞Avalon Films
導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
主演:梅爾·吉布森、約翰·賈拉特、菲爾·艾瓦隆、史蒂夫·比茲雷、黛比·佛曼
IMDB評分:5.0/10 (65 votes)
這是一部全由學生自編自演的低成本公路電影,描寫四個年輕人離開悉尼,去經歷一個狂放的周末假期。全片充斥著搖滾樂插曲,前半段描寫的是燦爛、明亮的青春,後半段風格不變,改為敘述一件殺人事件,劇本的不連貫是顯而易見的。導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的表現也稍嫌生澀,致使整部作品的內容了無新意,惟一可取的就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實態。梅爾在片中扮演的是一個有著耀眼燦爛的金發,文靜、害羞的角色,跟他日後的勇猛英雄形象大相徑庭。 梅爾本人對這部片子的評語是:「連提都不想提起的超級爛片。」其糟糕程度可見一般。
提姆愛我
Tim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亞Pisces Proctions
導演: 邁克爾·貝特
主演: 派珀·勞里、梅爾·吉布森、歐文·柯茲、大衛·福斯特
IMDB評分:6.4/10 (298 votes)
梅爾·吉布森成名前主演的澳洲文藝片。改編自《刺鳥》女作家柯琳·麥卡洛的另一小說《提姆》,描述弱智青年提姆為中年寡婦作園丁時,兩人產生了愛情,但不為世人所理解,提姆的父母尤其反應激烈。後來,兩人突破重重難關,終於走進結婚禮堂。編導邁克爾·貝特用溫婉平實的手法來注釋這段不同尋常的愛情故事,並沒有趁機玩嘴頭灑狗血,誠意可嘉。男女主角的演出也頗為貼切,能讓人自然地感受到劇中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社會上一些約定俗成的禁忌,是一部拍得不錯的文藝小品。
狂人麥克斯(霹靂神探怒掃飛車黨/沖鋒追魂手/瘋狂的馬克斯)
Mad Max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亞Crossroads Kennedy Miller Proctions
導演:喬治·米勒
主演:梅爾·吉布森、喬安妮·塞繆爾、休·基斯-拜倫、史蒂夫·比茲雷
IMDB評分:6.9/10 (6338 votes)
麥克斯是位已婚的青年警官,他有一部叫做「攔截者」的巡邏車,取締飛車黨是他的工作。有一天,他出任務時,一個飛車黨員意外身亡,他們的頭目特卡達憤而想致麥克斯於死地,以報仇雪恨。結果麥克斯的同事「庫斯」不幸被燒死。受到刺激的麥克斯,立即辭去警察的工作,帶著妻子茱西和孩子們出去旅行,但特卡達一行人
I. 獲得奧斯卡獎 動漫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分設兩個獎項:動畫短片獎和動畫長片獎, 動畫長片只有從74界奧斯卡(2002)才被正式列為項目,所以,目前只有九部影片。
最佳動畫短片獎 最佳動畫長片獎
2010第82屆 《商標電影》 《飛屋環游記》
2009第81屆 《回憶積木小屋》 《機器人瓦力》
2008第80屆 《彼特與狼》 《料理鼠王》
2007第79屆 《丹麥詩人》 《快樂的大腳》
2006第78屆 《月亮和兒子》 《超級無敵掌門狗》
2005第77屆 《瑞恩》 《超人總動員》
2004第76屆 《HARVIE KRUMPET》 《海底總動員》
2003第75屆 《The Chubbchubbs》 《千與千尋》
2002第74屆 《For the Birds》 《怪物史萊克》
2000 Father and Daughter 父親和女兒
1999 OldMan and the Sea 老人與海
1998 Bunny 《波尼》
1997 Geri's Game 格里的游戲(又譯作《棋逢對手》)
1996 Quest 尋找
1995 Close Shave 九死一生
1994 Bob's Birthday 《勃博的生日》
1993 Wrong Trousers 《錯的褲子》
1992 Mona Lisa Descending a Staircase《蒙娜-麗莎走下台階》
1991 Manipulation 操縱
1990 Creature Comforts 物質享受
1989 Balance 平衡
1988 Tin Toy錫玩具
1987 Man Who Planted Trees 《栽樹人》
1986 Greek Tragedy 希臘悲劇
1985 Anna & Bella 安娜和貝拉
1984 Charade 《字謎》
1983 Sundae in New York 《紐約的冰淇淋聖代》
1982 Tango 探戈
1981 Crac 《搖椅咔咔》
1980 Fly 蒼蠅
1979 Every Child
1978 Special Delivery 《快信》
1977 Sand Castle 沙堡
1976 Leisure 《悠閑》
1975 Great 偉大
1974 Closed Mondays 封閉的星期一
1973 Frank Film《弗蘭克電影》
1972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
1971 Crunch Bird 《嘎吱鳥》
1970 Is It Always Right to Be Right?總是對的就是對的嗎?
1969 It's Tough to Be a Bird 作一隻鳥很難
1968 Winnie the Pooh and the Blustery Day《暴風日》
1967 Box 盒子
1966 Herb Alpert and the Tijuana Brass Double Feature 《赫布.阿爾珀特和蒂喬納布拉斯的兩重性》
1965 Dot and the Line點和線
1964 Pink Phink 粉紅色的芬克
1963 Critic 評論家
1962 Hole 洞
1961 Ersatz (The Substitute) Zagreb Film distribution company: Herts, Lion International 《代用品》
1960 Munro 洞
1959 Moonbird 月鳥
1958 Knighty Knight Bugs 昆蟲騎士
1957 Birds Anonymous 鳥的煩惱
1956 Mister Magoo's Puddle Jumber《梅古先生的小車》
1955 Speedy Gonzales敏捷的岡薩拉
1954 When Magoo Flew 瑪古先生飛去時
1953 Toot, Whistle, Plunk and Boom 《嘟嘟,噓噓,嘭嘭,蓬!》
1952 Johann Mouse約翰老鼠
1951 Two Mouseketeers 孩童世界
1950 Gerald McBoing-Boing 傑拉爾德.麥克波音
1949 For Scent-imental Reasons 由於有點印象
1948 Little Orphan 小孤兒
1947 Tweetie Pie嘰嘰喳喳的喜鵲
1946 Cat Concerto 貓的協奏曲
1945 Quiet Please 靜靜的請求
1944 Mouse Trouble 老鼠的麻煩
1943 Yankee Doodle Mouse,《洋老鼠從軍記》
1942 Der Fuehrer's Face 元首的面孔
1941 Lend a Paw 《給予一掌》
1940 Milky Way 銀河
1939 Ugly Duckling proced《丑小鴨》
1938 Ferdinand the Bull《公牛費迪南德 》
1937 Old Mill proced 《老磨坊》
1936 The Country Cousin《鄉下堂兄弟》
1935 The Three Orphan Kittens《三隻孤苦伶仃的小貓》
1934 Tortoise and the Hare 《龜兔競賽》
1932/33 Three Little Pigs 《三隻小豬》
J. 哪有關於奧斯卡的介紹呀
一、奧斯卡獎的來歷
說起奧斯卡獎, 就不能不先提到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這個機構成立於1927年, 致力於推動電影製造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技術方面發展, 而為了表彰在這些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將向他(她)們授予代表著電影業至高榮譽的Academy Awards(學院獎).
為此, 就必須先得創造一個能象徵電影成就的獎座. 當時, MGM(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塞德里克•吉邦斯(Cedric Gibbons)負責設計了這個現在在全世界都知名的小雕像–一個手持寶劍站立在電影卷軸上的騎士! 而來自洛杉磯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有幸的成為了這個小雕像的製作者.
該學會的第一次頒獎會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羅斯福(Roosevelt)酒店舉行.
這個高13.5英寸(早斯為10.25英寸), 重11磅(早期為6.75磅)的小雕像起初是由青銅做成的. 二戰期間,由於資源匱乏, 改為用石膏製成.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小金人是由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經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上發光漆而製成的.
本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將這個獎的正式名稱叫做學院獎(Academy Awards), 但實際上世人對這個獎項的更多的認識卻是對它的另一種稱呼—奧斯卡獎(Oscars). 而對於為什麼會把學院獎稱之為奧斯卡獎, 至今也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學會的一個名叫瑪格麗特•赫麗克(Margaret Herrick)的圖書館管理員兼執行董事的女士認為小雕像很像她那名為奧斯卡(Oscar)的叔叔, 所以, 她就以此來稱呼它. 之後, 學會內的人員都開始以奧斯卡來作為小雕像的昵稱.
在1934年的第六屆頒獎大會後, 好萊塢的專欄作家西德尼• 斯科爾斯基(Sidney Skolsky)在他那篇關於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文章中, 第一次公開使用了奧斯卡(Oscar)這個稱謂.
到了1939年, 學會也認可了奧斯卡(Oscar)這個名字, 並且開始正式的使用它. 從此, 奧斯卡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 自至今天.
因此, 我們現在通常所稱的奧斯卡獎(Oscars)實際上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的象徵著電影業最高榮譽的學院獎(Academy Awards)的另一種習慣叫法而己.
二、學院獎(奧斯卡獎)簡史
第一屆學院獎頒獎典禮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大酒店(Roosevelt Hotel)舉行, 當時參會的人約250人, 每張票價在十美元左右.
當時的頒獎禮可不象現在這樣充滿著懸念.那時的獲獎者可以在事前就通過報紙的報道而知道自己已經獲獎.直到1940年, 學院改變了這一做法, 來賓將不再能提前知道獲獎的結果, 而改在頒獎典禮會上才通過打開密封的信封才能知道獲獎者的答案, 這一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學院獎從頒發的最初開始, 就受到了電影業及大眾的高度關注, 傳媒也積極參加轉播. 在第二屆典禮上, 洛杉磯電台進行了一小時的實時現場轉播, 從此, 每年的頒獎會都有媒體進行相應報道.
起初(前十五屆), 頒獎會都是在酒店以宴會的方式進行, 但後來由於參會人數的不斷增加, 頒獎只好改在劇院進行了.
第十六屆的頒獎會開始在格勞曼中國大劇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er)舉行(在這里連續舉辦了三次頒獎會), 這是第一次進行全國的無線電廣播報道的大會, 並且還進行了越洋廣播. 然後, 頒獎會又移至洛杉磯神聖大禮堂(Los Angeles Shrine Auditorium)舉行了二次. 到了1949年第21屆大會時, 又在學院所在的梅爾羅斯街劇院(Melrose Avenue theater)進行. 接下來的十年, 頒獎會都是在好萊塢的潘太及斯劇院(Pantages Theater)舉行的. 就在這里, 頒獎會實現了第一次的現場電視轉播(1953年3月19日), 當時負責轉播的美國國家廣播電視台(NBC-TV).
到了1961年, 頒獎會移至桑塔莫尼卡公民大禮堂(Santa Monica Civic Auditorium)進行, 並由美國廣播電視台(ABC-TV)及其電台負責了全程的轉播. 在這期間, 頒獎會實現了第一次的彩色電視信號轉播(1966年).
1971年至1975年, NBC再次獲得了轉播權, 而後, ABC買斷了1976年-2008年的頒獎會轉播權. 第41屆頒獎會(1969)是在現在著名的洛杉磯音樂中心(The Music Center of Los Angeles County)舉行的. 這是後者當時舉辦的第一次的大型活動. 在舉辦了八次以後, 頒獎會又重新來到了神聖大禮堂舉行(第61及62屆). 其後,神聖大禮堂與音樂中心又交替負責舉辦頒獎會. 前者因為能容納6000人,因而更適當舉行大型一些的活動,也更方便電視轉播. 而後者因只能提供2500個座位, 限制了其更好的舉辦大型的頒獎會的能力.
到了2002年, 第74屆頒獎會開始在好萊塢高地(Hollywood & Highland)的柯達大劇院(Kodak Theater)舉行, 而它現在所在位置正好就在第一次舉辦學院獎頒獎會的地方. 學院的第一個小雕像發給了埃米爾•傑林斯(Emil Jannings), 他獲得了第一屆的學院獎的最佳演員稱號. 在第一屆的頒獎會上, 一共發出了十五個小雕像, 除珍妮•蓋勒(Janet Gaynor) 外, 得獎的都為男士. 到第二屆頒獎會的時候, 獎項減少到了七個, 其設置為: 兩個演員獎, 最佳影片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劇本獎, 最佳攝影獎, 最佳藝術總監獎各一個.
在以後的日子裡, 獎項的數目才因為情況的需要逐漸增多起來. 另外,學院還將頒發特別獎, 1927-1928年度的兩個特別獎一個頒發給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表彰其在製作有聲電影方面的作出的貢獻,另一個頒給了查理•卓別林,表彰其在電影《馬戲團》中所做出的努力. 1934年,學院獎又增加了三個項目:電影剪輯獎,音樂獎,最佳電影歌曲獎.從那一年起,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就開始為學院提供統計與製表工作,以保證學院獎的有關得獎信息正確並安全.
1936年,學院將學院獎中的演員獎分成了一個男演員獎和一個女演獎.當時的得獎者分別是沃爾特•布里蘭(Walter Brennan)和吉爾•桑德加(Gale Sondergaard).
1937年, 學院又設立了新的獎項: 愛爾文•泰博格紀念獎(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第一任獲獎者是達利•扎努克(Darryl F. Zanuck).
1939年,學院獎又加入了電影特效獎(Special Effects), 當年該獎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Fox)獲得.
1941年,學院獎又增設了紀錄片獎.
1947年,義大利影片第一次獲得了學院獎新增的外語片獎. 接下來,學院獎又增加了服裝獎,簡•赫爾肖特慈善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1956年),該獎當年由弗蘭克•弗里曼(Frank Freeman)獲得.
1963年,電影特效獎又被分為了:電影音效獎(Sound Effects),視覺特效獎(Special Visual Effects).
1981年,新增了化妝獎和高登•索耶爾技術貢獻獎(Gordon E. Sawyer Award).
2001年,又增加了動畫片獎(Animated Feature Film).
學院獎頒獎會每年都將按照事先的安排如期舉行,在其歷史上僅有三次因為特殊的原因被推遲:一次是在1938年,當時的洛杉磯大水災使頒獎典禮推遲了一周舉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當時學院獎的日程安排與著名的人權運動者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葬禮舉行日發生了沖突,故頒獎會延期舉行; 最後一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試圖暗殺當時的里根總統(President Ronald Reagan)而導致頒獎會推遲24小時舉行.
要想出度一年一度的學院獎頒獎會必須得受到邀請才行,學院並不向公眾發行參會的門票.因此,能參加學院獎的頒獎晚會,本身就是在電影界的一種身份的象徵.
三、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簡介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是一個由超過6000位電影界的專業或資深人士組成的名譽組織.
它的主要目標是推動電影藝術與科學的發展, 促進業內在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技術等)的相互合作, 表彰為電影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為各界人士提供公共的論談與交流的機會, 代表(或表達)實際的電影製作人們的觀點, 並為專業人士與大眾提供相關的教育及學習活動.但它不涉及(或參與)經濟, 勞工及政治方面的內容(與活動).
學院成立於1927年5月, 是一個非盈利組織. 最初包括了36名成員, 幾乎都是當時電影業知名人士.
(老)道格拉斯•菲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Sr.)是該學院的第一任主席. 其它成員還包括威廉•德米勒(William deMille), 利維(M.C.Levee), 康拉德•那吉爾(Conrad Nagel), 西奧多•里德(J. Theodore Reed), 弗蘭克•洛依德(Frank Lloyd),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 沃爾特•旺格爾(Walter Wanger), 貝特•戴維斯(Bette Davis), 簡•赫肖特(Jean Hersholt), 查里斯•布拉克特(Charles Brackett), 喬治•西頓(George Seaton), 喬治•斯蒂芬斯(George Stevens), 卡漢(B.B. Kahane), 瓦倫丁•戴維斯(Valentine Davies), 文迪爾•科瑞(Wendell Corey), 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 格里高里•佩克(Gregory Peck), 丹尼爾•塔拉達西(Daniel Taradash), 沃爾特•米尼奇(Walter Mirisch), 霍華德•科奇(Howard W. Kock), 菲•卡寧(Fay Kanin), 吉里•阿倫(Gene Allen), 羅伯特•魏斯(Robert E. Wise), 理查德•卡恩(Richard Kahn), 卡爾•馬爾登(Karl Malden), 阿瑟•希勒(Arthur Hiller), 羅伯特•雷米(Robert Rehme), 弗蘭克•皮爾森(Frank Pierson,現在已經成為了學院的主席).
起初, 學院的辦公場所主要是通過租用. 到了1946年, 才有了固定的辦公地點, 當時是在好萊塢的梅爾羅斯大街(Melrose Avenue)9038號. 最後, 1975年底, 學院終於在比弗利山的威西爾-波爾瓦(Wilshire Boulevard)8949號擁有了一座七層的辦公大樓, 從此, 學院下轄的各個單位才有了一個舒適的、統一的辦公場所.
學院的成員是受主管委員會(The Board of Governors)的邀請組成, 他(她)們必須在電影業有一定的特殊成就. 其評判的標准主要有: 才華橫溢、在業界獲得有較高的榮譽和知名度, 曾經獲得過學院獎的提名, 在某個領域有特殊的成就, 或為電影業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這些成員被分為十四個行會(Craft Branches),分別是: 演員,藝術總監,電影攝影,導演,紀錄片,執行官(Executives),電影剪輯,音樂,製片,公共關系,短片與專題動畫,音效,視覺效果,劇本(作者). 他(她)們將主要負責對參加學院獎(The Academy Awards)評比的電影進行評審及投票.
要成為候選的成員,必須至少由兩個相應行會的現有成員提名才行.然後,該行會的執行委員會會根據被提名者的情況做出表決,對於合適的人選,會向他(她)發出贊成加入的認可書(背書).最後,再提交至學院的主管委員會批准. 同時,主管委員會還要徵求成員委員會(Members-at-large)及聯合委員會(Associate members)的委員的意見.
成員委員會主要負責電影的製作, 它不再設其它的分支. 成員委員會的會員擁有與行會中的成員相同的特權.
聯合委員會則負責和電影業內各單位保持緊密的聯系, 但它不參與電影的製作. 並且也不參加學院獎的投票.
終生成員(Life members)必須由主管委員會全體人員一致投票表決通過, 它享受所有的成員特權, 並且不用繳納會費.
學院的管理、運作及有關政策的制訂都由主管委員會負責. 其中有四名委員是來自行會(一名來自紀錄片行會,三名來自其它的13個行會). 委員每三年選舉一次.
主管委員會的主官(Officer)每年選舉一次. 共有七名: 一位主席, 一位第一副主席, 兩位副主席, 一個財務總監, 一位秘書長, 還有一位是執行總監.
主管委員會的委員最多隻能連任三次(即九年), 而主官不得連任超過四次(即四年).
學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由主管委員會任命的執行總監(Executive Director)負責(目前是布魯斯•戴維斯,Bruce Davis), 他與手下的一百多位工作人員一起, 負責學院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學院的運營收入主要來自於各成員繳納的會費, 電影商發布影片而租用學院的劇場所付的租金, 出版物, 出售學院獎發布會有關的電視轉播權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