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設計思維如何將科學藝術融合

設計思維如何將科學藝術融合

發布時間:2022-09-09 01:40:17

❶ 科幻作品蘊含人對未知的嚮往,科技和藝術該如何互相促進

社會進步得這么快,人均GDP逐步增長,城市化進展如此順暢,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比如說,我們從幾十年前的黑白電視到現在甚至是很薄可以彎折的彩色電視……但我們回過頭來思考,會發現這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的提升。

三、科技建築,3D列印可以更人文

上海有一座圖書館建成了,但是特別之處在於這並非人工建築,全程由機械手單獨完成,不僅如此,要完成這樣的作品卻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做出充足的准備,比如電腦測算還有新材料的使用。由於是技術剛開始投入應用,圖書館僅僅是很簡單的一個半球形設計,其實我們可以讓科技創作出更有異域風情的建築,也許這是不錯的結合。

❷ 在設計中科技與藝術的關系

淺析科技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設計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上是文化的一部分,自它的誕生之日起就既與藝術、科技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從廣義上理解設計,其最基本的意義是計劃,即為實現具體的目標而建立的方案;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它包含社會、科學和經濟等多重意義的構成形式,體現了從構思、行為到實現其價值的創造性過程。藝術設計,之所以有「藝術」二字,也就是她是具有一定藝術成分和藝術意義的設計,具備一定的審意義。與以往作為造物藝術的設計又稱作「實用藝術」,表明它既滿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藝術性取向。實用藝術是與純藝術相對而言,純藝術可以拋卻功利,直追情感和精神,而作為實用藝術的設計卻似乎只能兼顧藝術,但它們的外顯方式有時卻驚人的相像,設計在某些情況下也能表現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隨著設計本身的發展,一些設計領域如觀賞類工藝製品,逐漸從「實用」中分離出來,具有了更強的形式感和美學意味,從而使其具備了純藝術特徵;另有更多的設計領域在設計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實現著自身的藝術化。設計溯源,從文化的初始,製造就伴隨著對美的追求,從本性使然到理性求索,設計行為始終在現實和理想間尋求生活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藝術源於實用,實用又趨向藝術,滿足現實,人們完善造物,追求理想,人們邁向藝術,這就是設計發展的路徑和總的方向,可以說設計和藝術密不可分,設計藝術是藝術的一種特殊呈現方式。
科學和藝術自古以來就是不分離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既是一位哲學家又是一位科學家,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但他們同時又是科學家、發明家、建築大師。達芬奇早在四五百年前就設計了最早的飛行器。1986年5月,斯圖加特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展覽展出了他過去設計的許多機械模型,至今仍然被設計師視為典範。他們是藝術大師,但他們懂得科學,也是科學大師,之所以能發明創造出那麼經典的作品,正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是藝術與科學的綜合體。
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設計學科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產生和演進,始終沒有離開與科技和藝術之間進行的抉擇和判斷,從某種角度理解,現代科技的進步直接促進了現代設計的發展。現代設計橫跨文理兩科,涉及科技、人文和社會科學等領域,與藝術、與科技的關系都非常緊密,其學科特質顯示其有著相對特殊的思維、行為模式,以及相應社會價值判定系統。
藝術設計總是受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影響。科學技術影響和作用著藝術設計的具體實現形式。第一種銷售量超過百萬件的產品是托內特設計的托內特椅子。它產生於19世紀中葉,是當時著名的小酒店椅子,就是由於當時托內特工廠發明彎木魚與塑木新工藝而引起的直接後果。科技作為設計人員實現其設計思維和理念的必經途徑,那麼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各種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法促使了技術對藝術設計創造起到直接影響,如各種優質鋼材和輕金屬的應用被應用於設計中,產生了德國設計大師密斯.范德羅設計的鋼管座椅,那樣輕巧、現代的外觀造型,讓消費者充分體會著技術科學生活帶來的愉悅感。
當今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共榮,科技的進步使世界不再孤立,是人們不在封鎖。整個世界已經是一個大家庭了。是什麼原因讓人們之間沒有了距離,是經濟是網路是交通,歸根到底是科技。今天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網路在不斷的拉近人們直間的距離,而設計卻使勁的拉開人們之間的距離」。仔細回味著句話,可以悟出很多設計和科技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科技的目的是什麼,科技的成果又會帶給人們什麼。設計又是什麼,設計又是為了什麼。創意為民設計為公. 沒錯,設計就是在創新在不斷的追求藝術與實用的結合。不斷的求同求異,最宗旨的目的也是使生活更美好,科學與設計是統一的。

❸ 舉例說明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

1.鳥巢

這些設計無疑是非常大膽的

但在現代卻可以實現

鳥巢光是鋼管的焊接技術就是超群

(3)設計思維如何將科學藝術融合擴展閱讀:

藝術設計乃是一個技術和藝術融通的邊緣學科,其內涵雖然也滲透到實用的造型計劃中,但主要是指實用的美的造型計劃。本文對藝術設計學的形成和發展、性質和特點、內容以及藝術設計訓練的終極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論述。

並指出藝術設計學必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和多學科的協作,更好地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對於藝術設計的需求,為人類提供適合現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藝術設計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發展態勢強勁。經教育部批准增設的藝術設計專業,在全國有數百所高校。但很多學校由於缺乏合適的教材,無法開出藝術設計歷史和理論課程。針對這一狀況,東南大學現代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凌繼堯教授和全國工藝設計學會技術美學分會會長徐恆醇教授撰寫了本書。

全書共有10章,系統闡述了藝術設計的生成和歷史發展,詳細介紹了藝術設計的有關理論及其各種流派和人物活動,對藝術設計的形態構成、功能定位、審美創造、市場開發等問題有深刻的思考。本書論述清晰,資料翔實,體例恰當,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理想教材,也可作為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參考書。

參考資料:網路-藝術設計學



❹ 設計概論:藝術性和科學性如何在設計中體現

藝術性以及科學性在設計中最大的體現就是把藝術的美感以及科學的現實感,更好的相融合在一起,體現在設計作品當中,這樣能更更加發揮它的美感以及實用性。

❺ 如何理解設計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相結合

設計的本質就是要通過適當的外部形狀、色彩充分但不誇張地、真實而不虛假地表現出產品的內涵。
設計不是藝術。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山祖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但是設計不同。特別是現代的商業包裝設計。設計並不能僅僅根據設計師的好惡來創作,不能像藝術家那樣隨心所欲地創作。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對時尚潮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受眾的接受能力具有很強的觀察力,對設計對象的需求具有很強的理解力,並將其感受應用於設計當中。

❻ 什麼是設計為什麼說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結合的產物

設計是人類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創造人類文明的一種活動。設計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同時又需要藝術來表達情感。於是,設計也就成了藝術與科學的載體。

藝術與科學都把設計當成是自己的載體
現代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載體。藝術家在自己的藝術王國里,千百次地找尋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點;科學家也在自己的科學世界裡,千百次地找尋科學與藝術的切入點。從藝術與科學各自的發展歷史看,它們都是源於一個出發點,不論中間有著怎樣的殊途,最後又不約而同地走向一個終點——創造。而設計,正是一種創造。設計,要求科學技術支持人們對事物(或者物體、產品等等)功能(物質性)的最大需要;要求藝術支持人們對事物(或者物體、產品等等)美學(精神性)的最大追求。而且這種要求還在經常不斷地發生變化。於是,人類的需求,成為設計的原動力;設計,也就成為藝術與科學的載體。藝術與科學在設計這個統一體中,充分證明了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硬幣的兩面」。

藝術的挑戰促進科學的更快進步
藝術總是在向科學發起挑戰,也就是說,人們的精神追求,總是要求物質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和體現。而科學又總是以自身的進步,不斷地響應著這種挑戰,來支持和體現美的設計藝術。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最早的英國,迅速地成為「全球車間」,為了擴大世界貿易,於是就有了1851年舉辦國際博覽會的需求。博覽會的巨型展廳,通過設計這個載體,把藝術與科學緊緊地拉在一起。由一名園藝師來設計的展覽大廳,後來被人們稱為「水晶宮」的建築,就成了藝術與科學的一種組合體。科學技術也很快回應了這一挑戰。當時,鋼鐵和水泥已經大量生產,正好為建築提供新材料並促進技術革新,使建築走向具有前所未有的面貌——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因此,一座新設計、新工藝、新材料的水晶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科學技術的大膽創新
當然,科學也不是永遠被動地接受藝術的挑戰,科學也在積極地誘導著藝術的大膽創新。當人類剛剛邁進汽車時代的門檻時,設計最簡陋的汽車,也很快就取代了設計最精妙的馬車,工業化滿足了人們的實用主義心理。於是,科學開始刺激藝術的靈感,要求藝術與自己連起手來,為工業文明帶來的巨大變革,創造更美好的產品。

藝術與科學聯合開創新紀元
藝術與科學的緊密結合並沒有到此停止,當人類從工業社會突然邁進信息社會門檻的時候,藝術家與科學家都不約而同地發現,藝術與科學竟然同處一個載體中,以至於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這種密不可分的現象,幾乎遍及藝術與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舞蹈、音樂、繪畫、戲劇、影視……一切視覺藝術都離不開新技術,有了新技術,傳統的藝術形式更加絢麗多彩。藝術需要藉助科學技術創造更新、更奇、更異的藝術效果。科學也同樣離不開藝術,它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證明和推銷自己的新技術,藉助藝術來增加新技術的高附加值。信息社會為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藝術與科學開始在這個廣闊的新天地里,上演更加引人入勝的一幕。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一切現代藝術設計,又爭先恐後地在這場新的「藝術+科學」的運動中,充當著開路先鋒。

綜上,我們就不難發現,藝術已經融入到科學之中,科技也披上了藝術的盛裝。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在今天這個大融合的時代,都是離不開設計的。設計成就了他們自身無法完成的夢想。

❼ 如何理解科技美與藝術美的融合

藝術是民族的,科學是世界的;藝術是專有的,科學是通用的;藝術是完整的,科學是缺損的;藝術是沖動的,科學是冷靜的。

盡管藝術和科學有著顯著的區別,卻也不能抹殺它們悠久而密切的關聯。藝術創造和科學創造具有不少共性,共性之一就是這兩種活動都要對大量材料進行精細的選擇。

科學一般不愁沒有足夠的猜想和假說,問題是怎樣才能從那浩若洪流的猜想和假說中篩選出思想的真金。可以說,科學創造的難點就在於對大量可能性的篩選。所謂科學天才,其實也就是善於選擇的人。而藝術何嘗不是如此呢?一位詩人說:「選擇——這是詩的靈魂。」一個中等詩人也能寫出好的詩句,困難的是消滅詩中敗筆。也就是要善於舍棄。一位藝術家說:「雕塑的傑作也就是一塊去掉了多餘部分的石頭。」困難的是哪些是多餘部分的石頭,也就是要善於剔除。其實,舍棄和剔除只不過是選擇的另一面。舍棄了敗筆就意味著選擇了妙筆,剔除了多餘部分就意味著選擇了精美部分。藝術家和科學家都是通過浩瀚的方案之海駛向唯一答案的。

藝術創造和科學創造的共性之二,就是這兩種活動都具有明顯的「反熵」特性。所謂「熵」,可以定義為混亂程度的量度。在物質系統的各種變化中,有著向最大熵值變化的趨勢,也就是說,物質變化的最大可能性是趨向混亂狀態而不是嚴整狀態。所謂反熵,就意味著創造秩序。藝術創造和科學創造的價值就在於獲得某種有序的狀態。科學家的智慧使自然界的混亂狀態變得井然有序,而藝術家的天才則使個人的模糊感受變得有條不紊。可以說,音樂就是有秩序的音響,繪畫就是有秩序的線條,雕塑就是有秩序的形體,詩歌就是有秩序的語句。所謂藝術規律,其實就是藝術的秩序,也就是藝術家反熵活動所遵循的信條。科學家的基本工作也是從無序創造有序。門捷列夫把看來紛亂不堪的各種元素排列成令人一目瞭然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把原先理不清頭緒的太陽系排列成以太陽為中心、行星各行其道的嚴整星系,而達爾文則把令人眼花繚亂的生物世界編結成一個上下相銜、左右關聯的「生物樹譜」。他們在發現真理、創造有序的同時,也就發現和創造了美。可以說,元素周期表、日心說和生物樹譜都是科學家的反熵活動所造就的美的精品。「反熵」溝通了科學家和藝術家各自的創造活動。

藝術和科學各有其個性,又有著共性。「鑒賞美學」課程則是從審美的角度探討藝術和科學,展示人類兩大文化領域的共同美。這是一門嶄新的美學課程,也是一門嶄新的美育和素質教育課程。不過,它既不屬於探討美的原理和規律的理論美學,也不屬於諸如技術美學、工程美學、建築美學之類的實用美學,可將其定位於對藝術美和科學美進行比較和鑒賞的一種推陳出新的美學學科。

這門課程並不是藝術、科學和美學的簡單疊加,而是三者的交叉和融合;它也不是藝術美學和科學美學的簡單疊加,而是對藝術和科學進行綜合把握和重新提煉,並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展示藝術和科學的共同美。

許多美學問題並不僅僅和藝術相聯系。例如,黃金分割問題就是一個與科學、藝術、美學都相關聯的問題。這一問題作為美育的內容,必將涉及科學和藝術這兩大領域。黃金分割本是一個數學比例,2000多年來,這一比例對建築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理論美學、形式美學、實用美學等等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既顯示出藝術美,又顯示出科學美。

黃金分割原理最初運用於建築和雕塑。公元前4世紀建造的古希臘帕提儂神廟,其高大嚴整的大理石廊柱,根據黃金分割法則分割廟宇的高度,顯示出庄嚴肅穆的美感。世界上許多著名建築,諸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中國故宮、法國巴黎聖母院等等,在構圖設計方面,都有意無意地運用了黃金分割法則,以圖取得造型美。古希臘女神維納斯塑像和太陽神阿波羅塑像,為了使其形體更美,都有意加長塑像的雙腿,也是為了符合黃金分割法則。後來,這一法則又被用於繪畫藝術,例如布洛克的《山林女神奧利雅得》、普珊的《睡著的維納斯》、委拉斯貴支的《維納斯與丘比特》以及中國著名畫家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等,都是經過畫家的精心構思,把作品的主題重心設定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從而獲得動人的美感效果。

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方面,黃金分割法則的應用更為廣泛,它似乎有著難以理解的魔力。一座建築物的立面結構,一組建築群的平面布局,飛機機身和翼展的長度比例,汽車車廂的三維度比,以及窗框、衣櫃、寫字台、玻璃板、講義夾、學生證、撲克牌、香煙盒、火柴盒、名片、照片、電視機屏幕等等大量採用矩形外形的物品,往往使其寬度和長度的比例符合黃金分割法則。科學中也存在美——黃金分割問題就是這一論斷的著名例證。這屬於科學美之中的「比例美」。除此而外,科學領域中還存在著其他豐富多彩的審美內容和形式。
藝術和科學在文藝復興運動到20世紀初期這一歷史階段的分化和斷裂,在某種意義上說,促進了它們各自的發展。這400年,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都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不過,與人類早期藝術和科學渾然一體的情形不同,今天所呼喚的二者在更高層次和當代水平的復歸與合流,必將使人類文明邁出空前巨大的步伐,實現本質意義上的飛躍。實際上,藝術和科學在歷史上的分化和斷裂,無論從實質上還是從現象上來看,從來也不是絕對的。二者看似遙遠,卻始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9世紀以降,盡管藝術家能在科學領域有所成就的情況極為罕見,可是保持著某種藝術愛好的科學家卻並不絕無僅有。

原本渾然一體,後來分道揚鑣的藝術和科學,近百年來,其復歸合流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了藝術和科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時代。自20世紀初葉以來,不僅一系列交叉學科和綜合藝術應運而生,而且藝術和科學相互溝通和重新綜合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在當今時代,離開科學思想和科學家的形象,就無法想像會有一部新的《人間喜劇》問世。一位文學家說:今天「如果詩人聽不到血液循環系統中海拉克里特宇宙和示蹤原子運動的音樂和節奏,他就不是當代詩人。」無論是藝術家,還是科學家都須要向對方吸取營養。當代尖端的科學技術正在促進藝術創作、藝術欣賞發生革命性變化。樂器資料庫可以使一位音樂家在控制台前代替一支大型交響樂團演奏;電腦也能廣泛地用於音樂演奏,又能應於弈棋、繪畫、雕塑以至於文學創作和藝術作品分析等等。科學正以空前巨大的步伐進入藝術領域。

當代藝術也正積極地向科學領域滲透。住宅建築、園林建設、各種工業品以至於太空梭的設計,無不體現著當代人類的審美情趣。其歷史並不長久的科學美學已經分化出理論美學、實用美學、鑒賞美學等等不同的門類,從科學和藝術的綜合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工程美學、建築美學、裝飾美學等等,正在建構科學技術美學的完整學科體系。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協同論以及耗散結構論等現代科學技術理論不僅已經應用於藝術創作和研究,同時也把藝術作為素材用以自身的豐富和發展。

藝術和科學之所以能夠溝通和融合,其本質因素在於:無論藝術,還是科學,都是通過某種媒介的形式或結構來表現精神意蘊的一種方式。

藝術和科學,是人類創造能力的最顯著的體現,是人類文明程度的最有力的見證。人類之所以稱為萬物之靈,就在於它具有發現真理和創造美的能力,其他生物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都不具備這種能力。蝴蝶亮翅,孔雀開屏,不過是為了吸引異性,而它們本身所具有的美,也不過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們能夠利用美,很難說能夠創造美。發現真理和創造美的能力,也就如同思維和語言能力一樣,成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分水嶺,成為人類的偉大之處。沒有真理和美的地方,也就沒有任何偉大的東西。而真理的發現要依靠科學,藝術則能帶來美。如果綜合發揮藝術和科學的優勢,必將會促進人類文化的巨大進步。

當人們的視野不斷擴展,觀念不斷更新的時候,所有傳統的思想觀念都必將經受考驗。那種囿於一域、目不旁視、耳不旁聞的所謂「專家」,絕難適應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和歷史進程。當前所看到的藝術和科學的相互引進和促進還只能算是開端,藝術和科學未來的發展進程是不可限量的。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必然要求同時具備對科學符號和藝術形象的綜合感知能力和理解運用能力。那麼,通過有計劃的教育,彌補傳統美育的缺陷,對青年學生進行藝術美和科學美的綜合熏陶,便歷史性地成為今天教育部門嶄新而重要的課題了。

❽ 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學思維的運用

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學思維的運用

環境藝術是建立在科學、技術與藝術基礎之上的,是需要把科學、藝術、生活、文化、政治、自然環境、心理環境等眾多知識有機融合起來的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學思維的運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認識數學思維

1、何為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在內的所有與我們人類發生 關系的環境,以自然環境為出發點,以科學與藝術的於段來協調自然、人工、社會三類環境之間的關系,使「人建築環境」的相互關系和諧統一,從而形成美好舒適的人類活動空間的設計活動。

2、認識數學思維

思維,設計者把大腦中構思好的設計概念通過符號進行外向化、具體化。在這思維活動過程中,注重思索、觀察、發現,強調腦、眼、手和圖形的互動。一般認為,藝術家主要依靠其形象思維能力。科學家主要依靠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又被稱為感性思維,邏輯思維被稱為理性思維。數學自誕生開始便被人類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我們可以從語言、結構、方法上縱覽數學,不難看出數學思維便是理性思維的一種。本文所說的數學思維指一種「用數學的思維」的思維。環境藝術設計的特性必然決定,其設計過程也是一種理性融合感性的過程,人類的思維活動分無意識和有意識的活動兩種。設計的思維過程就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活動。

二、設計中廣泛存在數學思維

數學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關系,數學思維就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原理、方法去進行思維,在事物的數與形的關系中去揭示設計,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數的藝術,一切設計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數理的規劃,如果沒有數學思維作輔助,設計物本身將是空洞的。與孔子同時代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形式邏輯的奠基人,提出「數是萬物之源」的論點。他還最早發現了在藝術創作和設計中廣為應用的「黃金比例」。畢達哥拉斯學派將關學形式的概念確定為數理形式,開創了形式關的先河。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對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築產生了巨大影響。古希臘大雕塑家波里克勒特以「關是數的和諧」為信條,創造了大量精關絕侖的作品。眾所周知的「斷臂維納斯」雕像,從肚臍往上下的比例是以黃金比例1:0.618為基準的。而希臘瓶畫以其勻稱和諧的比例、飽滿的構圖、簡練且富有彈性的線描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數字被冠以各種文化的力量,在我國,道教圖像中的太極圖,稱之為「1」,「太極又無極。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乾坤八卦中,代表卦象的用代表1和2的數字表示,其五行八卦,均冠以數字以文化力量。北京紫禁城的建築遵循嚴格的等級限制,這個等級均已數字,單數為大,雙數為小,難為單,女為雙,九五之尊便是形容天子的最高權威,為建築的廡殿頂便是五重檐。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中,里坊之間的長寬比均為九比五。這些無論在單體的藝術創造,圖騰形象上還是建築形式和城市規劃上,對數字的運用,自古有之。也一定的說明數學思維在藝術形象的表達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環境藝術設計程序

所謂設計程序即是通過合理的劃分設計步驟,使復雜繁瑣的設計問題變得易於控制和管理,它能在有限時間內提高設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客戶提出設計任務書到設計實施並交付使用的全過程,設計大體上可分為五個階段,即:設計前期,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設計實施,設計評估。等幾個階段。

四、數字思維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靈活運用

從上,我們不難看出,設計過程的復雜,以及技術的綜合性,那麼數字思維可以說必然要貫穿整個實施過程。如何很好的把握技巧點事很關鍵的。

1、數學思維的形式

環境藝術設計在方案構思階段,設計師要為自己的設計賦予新的理念,這理念的來源要有載體,便是方案的表達,構思時候首先要從環藝設計的風格上來講運用一些數學法則,如均衡、軸對稱、中心對稱、時空坐標等相關概念。這在藝術設計中得以很好的體現。對稱的行道樹可以給人一種筆直,嚴肅的感覺,而均衡則給人一種自然親切的舒適感,古人在園林規劃中點石便是最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而環境藝術設計中,電視背景牆中心對稱化的布局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這種數學形式的表達可以給人塑造一種美,建築中疏密得當的韻律裝飾都是一種數學的美感。

2、數學思維的內容

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學思維的運用還體現在數字的直接使用上,如環境藝術中室外綠化,喬木的種植方式,除成行、成列,密植樹林之外。草坪上成單株,或三株、五株的種植方式,均衡組團,即使是雙數,也很少有對稱在一起的種植方式,如圖1而在這種單數的數字雖不能用中國傳統的單為陽,雙為陰,等的思想來闡述,但這種單數的不對稱很會給人一種更加強有力的穩定感。而雙數字的運用,在家居裝飾里也有體現,如家居中的餐桌椅子、床頭櫃等均是成雙的,體現的是一種對稱的數字美!這種數字的直接使用,使我們在設計思維的活動過程中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指引。黃金分割比例的使用,自古希臘來便開始沿用至今,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尤其是室外環境的設計中軟化和硬化的比最好遵循黃金分割比。硬化便是我們的鋪裝,建築小品等施工設計,軟化則指綠化和水體的設計。這種環境的黃金分割,在設計方案中如比例失調會造成設計上的缺陷,如軟化過多,則人的活動空間過少,硬化過多則公共空間的私密性不夠,相時相地以黃金分割比參照,便能起到優化環境空間的作用。在環境設計中正負形的概念來自於幾何圖案,對比色、同類色、軟體與硬體、開場語寬闊,水體與道路,用幾何圖形去觀察,用數字的美感去衡量,便發現正負形還是我們設計需要考慮的內容之一。在手繪表現中一些數學的計算更是能使我們擺脫純碎感性的繪畫。回歸到理性的效果表達上來。

五、結語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學思維是不可缺少的思維,只有活用數學思維,才能使我們的設計更能很好的體現宜居和諧的生態價值觀。我們只有針對不同的任務,針對不同的任務階段,充分的發揮我們的數學思維,從而使我們的設計更完美的展現出來。

擴展:

環境藝術設計涉及哪些領域

1 建築設計領域

建築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體和基本要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建築設計就是對建築物本身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優美的外觀造型等。建築設計從整體上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一,其設計的空間形象、裝飾的建築風格以及突出的藝術風格都對一個城市的環境和面貌產生很大的影響,它反映了人民生活物質文明的高低,也是人民精神文明的基礎。

2 城市規劃領域

人類居住的城市是由人工環境組成的,人類生存在這個大環境之中,建築是生存的空間,由此形成了城市街道以及城鎮。城市規劃一般包含城市發展的性質、人口的規模大小以及建築物建築的規模和用地的規劃設施等。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在遵循自然經濟規律上去進行合理的規劃。

3 室內設計領域

室內設計就是對人類居住空間的內部進行研究與設計,它不僅是對建築設計的深化,同時也是建築空間設計的靈魂。室內設計一般是根據建築物的不同性質、不同的環境以及建築物的相應標准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創造出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空間環境。室內設計的檔次能直接反映出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它是人們居住環境的基礎。

4 景觀設計領域

景觀設計主要是對建築外部空間的設計,包括空間街道、空間廣場、空間游園、空間綠地等。從環境的構成的不同角度來看,人們既要有舒適的室內空間進行學習和工作,又要有優美的室外環境來陶冶情操和進行自然活動。

5 公共藝術設計領域

所謂公共藝術設計就是在那些開放性的公共空間中進行合理的藝術創作,它有別於建築外部的設計,主要是一些相對獨立的藝術創作,比如雕塑和壁畫等,這種公共藝術設計能夠很好的對城市環境起到一個美化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城市的良好精神風貌。

;

❾ 藝術與設計如何更好的結合

想像思維與動手能力結合,本身藝術與設計基本都是在一起的,藝術講求的是你對某東西的想法,而設計則是把你的想法從虛擬變成實物,設計需要創新。
不過首先你要懂得藝術才能更好的設計,兩者才能更好的結合。

閱讀全文

與設計思維如何將科學藝術融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