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觀看藝術展,結果發現都沒什麼差別,要怎麼欣賞它的美
我也經常去觀看藝術展,其實說實在話要說巨大的差別,我有時候也體會不到,但是每次去觀看心裡還是挺開心的,因為在看藝術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欣賞美那欣賞美總是能給人帶來愉悅的。
藝術是一個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很難說清楚誰好誰壞,其實全憑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們對於藝術作品,其實應該抱有更高的尊重和包容。
❷ 雕塑作品如何賞析
賞析雕塑作品應從三個方面把握:即體積意識、環境意識、象徵意識。
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受首先來自它的形體,要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遠看雕塑首先觸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體大的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各種雕塑通過自身形體的「影像」給予欣賞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為某一特定環境製作的,置於室外就要與環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築等)發生關系,這就必需注重環境意識。優秀的雕塑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能作用於環境,並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
譬如說城市雕塑,就是指長期置放在城市廣場、園林、街頭或建築群前、橋頭堡處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對於城市面貌相關的雕塑的總稱。優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為城市文化的標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單純,不可能作復雜精細的描繪,所以通常賦予形體以象徵性來表達主題,這就是象徵意識。中國雕塑多用裝飾性較強的人物、動物形象賦予象徵性和寓意性。
現代許多抽象雕塑,以其形體的簡明和空間意向強而具有很強的與環境的融合性和奪目性,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為目標的抽象藝術通過線條、塊面、形體、材質等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像,啟迪人們的思維。
發展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傳統的觀念認為雕塑是靜態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物體,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而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態藝術和空間藝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這是由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沖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
❸ 大學生該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和藝術修養
個人覺得有以下途徑:
1、閱讀,書籍是打開世界的大門,多讀書,讀好書,長期堅持,自可拓寬眼界,提升修養
2、音樂,音樂是無國界的,也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好的音樂值得細品,更能提升品味和修養
3、展覽,美術展、攝影展、雕塑展等,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多看,多思,對自身修養有益
4、朋友,與智者同行,必得智慧,結交正能量的益友,亦可於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❹ 談談如何提高藝術鑒賞力
歌德說:「鑒賞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成」,毫無疑問,對於學畫三年的兜兜來說,北京之行中不容錯過的一站必須是中國美術館。
我12歲的時候在中國美術館看雕塑展的情景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一座名為《項鏈》的作品:一個母親肩扛自己的孩子,孩子小腳丫緊緊攀住媽媽的脖頸,十個小腳趾恰如一串珠圓玉潤的珍珠項鏈。時光飛逝,二十年光陰荏苒,現在卻是自己的女兒,應該如何培養女兒的藝術鑒賞力?從步入中國美術館的大門我們就反復思索。
這次非常不巧是我們都嗤之以鼻的觀念藝術展,像看到《讓我們結婚吧》高建與高圓圓的對白一樣,這種藝術就看你怎麼定義它。
水亦田:搜狐百萬博主。已出版《愛的微管理》管理育兒雙料圖書、育兒達人、企業運營分析師、家庭教育撰稿人、80後辣媽一枚
❺ 初學雕塑需要哪方面的初級練習
要想學習雕塑,首先要認識雕塑,理解雕塑藝術的概念。 人類認識身邊的世界,第一步都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宮完成的。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對外界的刺激形成了感覺,然後通過綜合的判斷形成了對某一特定事物的認識和相對固定的概念。人將各種感官所認識的事物和判斷的概念加以研究和總結,著書立說形成了各門知識。人有聽覺:在認識聲音的過程中,人懂得了節奏和弦律的概念,隨之創造了美妙的音樂和話語;人有味覺:在認識世界上酸、甜、苦、辣的過程中,懂得了酸與甜、甜與酸等味道之間的那種美妙的感覺,隨之創造了無數的佳餚;人有觸覺:在撫摸這個世界上的物體過程中,人懂得了物體的肌理和空間體積形成了觸覺概念,隨之創造了人的舒適的生活環境;人有視覺:在認識世界的色彩、空間等過程中,懂得了色彩和空間的變化,隨著創作了大量的視覺形象供人們玩味和認識。 世界是一個大的空間,宇宙是個更大的空間,當人通過視覺和觸覺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時候,空間和形體的感覺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方面。人們不斷地在空間中尋找不同物體的坐標,並根據那些不同物體對感官的刺激所形成的概念來區分物體和空間的精神意義,這就如同原始人認識和使用石制刻削器一樣,當他們認識這種特定的形體和空間的造形所具有的功能後,在認識和規定了它的使用意義的同時,也就形成對它的空間造形的精神意義的認識。直到今日,如果有這一形狀的空間形體置在眼前時,人們絕對不會迎著它的刃部而感受到溫柔和舒適。形體造型特徵和形體的空間位置以及運動的方向,當然還有材料和質地以及物體同人發生的某種關系,決定著一個物體的精神意義。這種精神意義的傳達是通過人的空間的視覺和運動的觸覺以及人對事物的一般概念所感知的。 隨著人類的發展,有別於原始人刻削石器的那種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並存的一種更純粹的,表達精神意義的物體製作就開始了。人們在傳統意義上認識的雕塑藝術便應運而生。有空間形體變化的物體拋棄了實用的功能,而成為表現精神意義的雕塑藝術。 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永遠是伴隨在一起的。人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對空間和物體進行著認識,並且不斷地賦予各種空間的物體以精神意義。同時還利用物體的空間的精神意義來表達人的追求與思想。 雕塑藝木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人們對空間物體的精神意義的表達方式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世界的程度而發展變化。今天雕塑藝術的發展正在不斷地豐富著自身的表現語言,不斷地在空間的形體變化之中隨著人(或是藝術家)對世界的認識而有所表現,有所創新,雕塑藝術的發展為人類認知這個豐富的空間形體世界和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供著最新的成果。 天賦: 當然在學習雕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應該具備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天賦。這里指的天賦是你應該對你所喜愛的專業具備比較敏銳的感覺,並且有一種善於思考和研究的習慣。做為將要報考雕塑專業的考生,應該對身邊的事物有充分的形體和空間感知力。比如,我們對身邊的家居、建築、人物、動物、物體的形態、物體之間的形態關系、物體的運動關系、尺度、質地等等有較為清晰的辨別力。應該對身邊的事物、社會、人物的關系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並對社會有一定的責任感和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認識的慾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去檢驗這種天賦,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這種天生的興趣。大家可以去擺弄你身邊的一切可以擺弄的物件。比如,你書桌上的各種筆、書本、文具盒、墨水瓶、橡皮、書包、錄音機等等隨手可得的東西,觀察它們的形體特徵、質地、體量等形體因素。可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去組合、分散、集中、傾斜、排列,去體會這些物體的形體關系、空間關系,去感受你所擺弄的物體和物體之間的某種空間的情緒,形體的組合意義,去留意每一次擺弄後你所得到的感受。以此來檢驗你對空間和形體的天生的敏感程度。同時,也可通過這些舉動來刺激和強化對空間和形體的感知能力。當然,我們身邊的一切物和事都可以培養空間觀察和形體觀察。只要你去留意,發現事和物的存在意義,並有表現「意義」的慾望,我們就可以講:我們已經具備了學習雕塑的天賦。 讀書: 當我們自認為具備這些天賦之後,我們要求學生應該對雕塑藝術發展史有初步的了解,應該多去讀書、品書,多看畫冊,多去分析你所見到的作品,多去比較你看到的每一位作家的不同,多去體會一些名作佳品的空間關系和形體關系。當我們看到一件人物雕塑時,你可以首先模仿一下作品的動作和情緒,然後體會一下在你模仿的動作上存在的空間關系和形體關系。並且結合作品產生的年代、社會背景,作家的個性人品,作品反映的問題去閱讀。當你看到一件非人物的作品時,可以去查查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去感受一下這件作品的形體魅力,去分析一下這件作品的特點和特徵。通過這樣一些訓練,我們可以對雕塑藝術有個直接的了解,並可以結合雕塑發展史去品味一下各個不同時期不同代表作家的作品,去查閱一下藝術評論家為這些作品所做的論述。准確地認識雕塑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 實踐: 當我們了解以上的知識,我們還應該做一些實踐性的練習。我們應該從大量的基礎練習學起,應該練習自己控制形體表現的能力。所有幾何形的形體特徵都非常明確,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三角形、圓形、方形、多邊形和這些形體的組合特徵。我們要從幾何形體中存在的平面的大小、線邊的長短、面和線的交接時形成的角或點的空間位置、體積的比例等方面,去認識形體的表現因素。可以嘗試著用粘土和紙板等材料去復制一些幾何形體,去感受幾何形體中具象的比例關系和空間關系。我們還可以去組合幾種不同形體的幾何形,在組合之中我們去感受這些幾何形的體積比例、結構關系、空間方向等。 進行了針對幾何形的練習之後,我們就可以臨摹一些我們可以見到的雕塑作品了。比如我們可以臨摹一些頭像、胸像等具象的作品,也可以找一些畫冊臨摹一些非具象的作品去感受一下它們的妙處。 臨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環節,當然臨摹不是我們的目的。臨摹的意義在於體會和感受臨摹作品中存在的那種雕塑藝術特有的語言關系和精神境界。這些被臨摹的優秀雕塑作品就像我們文學教科書中的那些課文一樣,有獨特的詞彙和語言關系,有合理的章節,有文章的主題。我們要用雕塑的觀念去認識它們,用雕塑的材料和製作去閱讀它們,去理解它的文法結構、語言組織和中心思想,去學習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從而學會最基本的雕塑詞彙和雕塑的語法,懂得它的基本規則。我們可以臨摹一些古羅馬雕刻、頭像《阿克里巴》、米開朗基羅的《朱理》,去感受人像雕塑所表現的頭、頸、胸的關系。我們可以臨摹英國當代大師亨利�6�1摩爾的《軀體》,去感受體積的存在和形體的空間運動。我們還可以去臨摹一下美國當代大師的《結構》,去感受結構在空間上的意義。 經過最初的學習和研究,大家會對雕塑藝術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當然對雕塑藝術的基本問題的認識和研究應該貫穿於你所從事的藝術生涯的始終,應該在今後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地深化對基本問題的認識。 臨摹練習之後我們可以就雕塑藝術的基本表現要領和手法進行練習和體會,大家要依據對雕塑藝術的基本問題的認識去研究人像在雕塑藝術中的表現,因為「人」是我們最為了解熟悉的一種「物像」。每一個個體的人都有外形、有特徵、有結構、有空間、有體積,當然還有人的個性和思想。在雕塑藝術的發展歷史中,「人」的外在形象始終是最為雕塑家所熱衷表現的,是表現上最為豐富,作品最多的一類。我們可以從人像的基本造型入手進行寫生練習。 應該指出,粘土是學習雕塑最為便捷、最易修正研究的材料。我們建議使用粘土來進行我們的寫生練習。准備好粘土,我們還應該准備一些必要的設備和工具。首先准備一張舊書桌用於放置可以水平轉動的轉盤。轉盤可以選用市場常見的「健身盤」來代用,轉盤上再放置一個有立柱的托板。然後我們准備好粘土、鐵絲、錘子、鉗子、釘子、塑料薄膜和用質地較細的木料或彈性較好的竹子做的泥塑刀。這樣一切最基本的用具和材料都准備好了,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人像寫生了。 頭像和胸像是常見的雕塑形式。當前在我國是雕塑入門的必修課程。頭像胸像寫生要從模特的頭、頸、胸三大部門的空間關系入手,要首先掌握好所塑對象的動態,也就是三大部分組織時的空間方向,要始終對我們塑造對象的形體空間關系加以控制,每個局部都要放進整體關系中去考慮。要解決好基本造型和附屬造型的關系,要注重人像的基本特徵和特點,又要注意具體部位的結構關系和解剖關系。 這些講起來簡單,但在實際的塑造中,顯得無比豐富和難於看透的各種關系是非常難於把握的。我們應該反復練習,在練習中逐步的摸索和有意識的理解和體會這些關系的存在。比如:我們可以從小看到大,瞳孔的視點決定眼球的方向;眼球的方向決定了眼皮上下左右關系;眼皮、眼球、瞳孔的變化決定了眼眶的顯現形式;眼眶的顯現形式影響額頭、顴骨、鼻弓和面部肌肉的表示狀態,表示狀態又指表現情緒,表現情緒又反映精神態度,精神態度又同觀者互動,一個雕塑頭像的藝術性就是通過你對形體的認識和空間的表現來傳達的。 在實際的練習中,我們要特別注意麵顱和腦顱的形體關系,以及面顱、腦顱同脖子的關系,特別注意模特腦顱和面顱部分的幾何特徵,注意比例關系和空間關系和形體關系。在控制好腦顱、面顱、脖子關系的同時我們要注意人的五官特徵,這些特徵隨著年齡、性別身份的不同而不同。但這些不同的變化又都同整體的關系密不可分。整體關系應該是這些細節有機的被包含在「人」這個豐富的形體形象之中,並且具備了整體一致的感情表達和雕塑特有的形體空間表現語言的有機綜合。 目前,在我國的雕塑藝術教育中泥塑頭、胸像還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人物的頭、胸像塑造在雕塑藝術中有著悠久的傳統和豐富的遺產。是雕塑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所以對人像造型的理解和表現還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強調的一點是:雕塑有其特殊的藝術表現語言,我們通過人像寫生的練習一方面可以直接表現感情,表現人物,一方面通過練習來理解雕塑的空間概念和形體概念,來體會出那種純粹的雕塑語言所在。 在頭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插做一些人物全身的構圖和寫生練習。我們可以在人物全身練習中加深我們對人物的動態關系和結構關系的理解與把握。可以強化我們對形體方向感性的認識,我們還可以通過對人物的整體控制來體會人物的個性和形體的表情。應當指出,任何一個有天賦的藝術學子,應該學會認真地觀察和比較每一個局部和形體特徵及這些特徵所反映出的整體關系。學會如何深人淺出的觀察和表現對象的局部與整體,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使局部有機的服務於整體,使藝術的品位和理念表現的更加明晰。 我們還要切記,雕塑家表達自已思想和感情不是利用文學語言,不是利用故事和情節,而是通過有意味的空間、形體的變化來表達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雕塑的基本語言,掌握語言的表現方式,自己主動地去體味形體的情感,空間律動。感化自己才能感化他人,才能在雕塑創作中有所成就。 我們講了一些雕塑藝術中最為基礎的,但又是最根本的概念,談到了一些最基本的練習方法,但這還不夠,在造型藝術領域中還應該包含更多的方向,它對我們理解雕塑,認識和把握形體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在造型練習中必不可少的素描練習和速寫練習。 素描練習能夠幫助學習雕塑的同學提高對形體的把握能力,特別是對形體比例、特徵、重心以及體積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素描和速寫練習在雕塑藝術教育中也是最重要的課程,素描練習和速寫練習,雖然是二維的空間表現,但在雕塑領域中這種練習又是三維空間造形練習的必要補充。 一般在素描練習中,我們會把一個有三維空間存在的物體作為對象來描繪,我們會注重透視因素在平面造型中的作用,以透視的法則來檢驗我們對空間的理解和表現。透視法則的運用在素描作業中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表現空間的物體關系,運用二維的錯覺造就三維的現象,當我們用空間的概念來判定形體的位置和狀態的時候,用透視的法則在素描紙上表現這種形體和空間狀態的時候,我們就會對物體的形狀、體積、空間關系等做出判斷,用透視的法則把它表現出來,以檢驗我們對空間和形體的理解是否正確。我們利用透視法則可以估計出形體的深度;我們利用透視法則可以分析出體積的大小,這樣一個比較明確的平面造型會在雕塑家眼中呈現出立體的狀態。反過來講這種立體狀態的表現,在素描中有較大成分是依造透視法建立的。這對我們理解形體,准確認定形體的空間位置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素描練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立體空間的認識,同時也在於通過素描練習中對形體比例關系的強調而培養學生准確的把握形體的能力。形體的比例關系存在於每一個物體之中。比如:我們描繪一個人像,我們會通過表現對象基本比例關系來區別他(她)與別人的不同。我們從人的五官位置的大小、長短、高低、深淺的特徵進行比較,確定這些描繪對象的基本特點。運用比例表現來控制形體,形體的空間比例決定著造型的意義,無論我們是在復制對象還是創造新的形象,形體的比例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素描練習中強調形體,比例的重要也會對雕塑練習中對形體比例的認識有所幫助。 構圖與重心的練習,也是造型訓練的重要部分,一幅頭像、一幅人像、一幅非具象的作品都存在著畫面的構圖與重心。構圖與重心也是一種空間位置的表現因素,構圖是一種空間的經營,而重心則是相對於運動而存在。重心是一個基點,這個重心可以偏離、失衡、平穩。重心的位置決定著構圖的格式。在獨立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中,作者對重心的控制和對構圖的運用,會對表達的內容和作品的精神意味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雕塑練習中重心就像一個固定的坐標。它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形體運動和空間狀態,從而表現作者意圖。因此,我們在素描練習中對圖象的重心、畫面的構圖應十分重視。在傳統意義上的素描練習中,對體積的表現是通過形體的透視、結構、比例、以及光線等因素來完成的。在我們描繪一個立體的對象時,我們在平面上表現這種體積關系是把眼睛固定下來觀察的,通過對光線在形體上留下的明、暗、灰,強與弱的表現來反映體積的。體積的塑造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形體的空間變化和形體特徵,要求理解光線在形體上呈現的方式,有機地合理地運用明、暗、灰分布,完成對形體的表達。對於明、暗、灰的控制,也可以鍛煉我們對形體的認識和表達。因為任何形體在人的視覺反映中都是通過光線來傳達的。通過描繪表現光線下的體積可以幫助我們從視覺角度上准確地認識形體。 在素描練習中,我們談到了形體透視,形體比例,構圖與重心,體積的表現等問題。這是素描最重要的基礎內容。我們應該加以重視。素描是造形藝術的基礎,還是一門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對素描練習來講有許多輔導教學材料可供大家參考。素描有其極高的藝術品位。它的表現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但就雕塑家的素描來講他們在素描作品中呈現出的最傑出能力在於他們能在素描作品中反映和表現出強烈的形體觀念和形體的運用觀念。這些觀念的表達有時會忽視一些常規繪畫表現技巧。比如:光影被減弱,細節表達不夠豐富等等。但作為最基本的造形練習,我們仍然要求學生嚴格按基礎素描的要求來做,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基礎打牢。使自己的表現方法更完備和扎實。 速寫練習也是造形藝術的重要手段。速寫練習能夠幫助學習雕塑的同學提高對物象的感受能力。它要求我們能在短時間迅速的感受物象動態、比例、重心和形體特徵。能夠培養我們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在速寫練習中,學生應該從簡至繁,從易到難,由慢到快,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以人物速寫為主的速寫練習,應該首先了解一些人體的解剖知識,懂得人體的運動規律。在人物的比例關繫上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對於我們畫好人物速寫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許多教科書和輔導教材中都有關於畫速寫的知識,大家可以閱讀學習,但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速寫必須要不斷地畫下去;要經常地畫,這樣速寫才有存在的意義。 雕塑家在畫速寫時尤其要注意,人物的動態,形體的方向,人物的比例關系,畫面人物動作的舒適程度是自我檢查速寫水準的重要依據,許多初學者容易把人物畫的四分五裂,動作的方向感,形體的組合關系都同一幅優秀作品存在著差距。這是因為在畫速寫時只顧看眼前的模特兒和畫面而忽視的是我們頭腦中對模特的認識。不能把模特的動作整體地印入腦海,我們畫的每一筆,每條線都沒有經過我們的頭腦梳理和思考。這自然不能准確地把速寫人物畫好。我們可能用一條線畫不準我們的對象,但是我們可以用二條、三條、五條線來調整你所記在腦海中的動作。這里的關鍵在於我們在動筆作畫之前要對所畫的對象的形體特徵,動態趨勢和形體方向有個認真觀察和明確的認識,在腦海中形成對象一個穩定的動作概念。這樣我們自然不會拿起筆來在紙上描摹對象。如果我們是用心來演示我們對形體的認識,我們就不會描摹不必要的細節而做到整體上的和諧和統一。速寫不是描摹,它應該有更多的主觀上的理解,有更多的對形體和比例關系的感受,有更加明確的形體觀念,更加敏銳的感覺表現能力。 我們要求大家先讀一些解剖書,了解一些人體的運動規律,可以拿一些動態明確的照片形象來進行動作的分析,去畫它的形體運動規律和感受他的形體的方向,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我們就能夠用極簡單的線條來控制和組織畫面的人物了。我們要切記不要描摹人的外輪廓,應該由里及表的畫,畫人的運動方向和形體關系,這才是重要的。當我們解決了觀察方法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大膽地就一些表現方法、手段和技巧進行研究和實踐。這時大家也可以輕松地表現你所見到和末見到的物象了。只有這時,我們才可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的感情,才可能准確的表現對象。 當我們通過對雕塑造形的基本訓練之後,我們當然也對雕塑有了初步的了解,並且會在不斷地練習過程中學到許多表現方法。通過研究和欣賞優秀的雕塑作品,我們應該認識到雕塑藝術中所涵蓋的精神因素,文化因素,時代因素以及對人類認識空間和形體的觀念。 就初學者而言,我們的創作應從具象的表現世界和直接表現精神入手。因為表現我們最熟悉的人和自我是那麼的直接和可信。 要想表現人和表現自我就要求我們首先了解和認識自我。這聽起來容易,但實際上我們要了解自己和認識他人就應該有個參照,這就要求我們尋找那個所謂的參照。用什麼眼光看待人與自我,這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是地球上生物的一種,在這一種中又有人種的劃分,又有民族的區別,國家和地域的概念,文化的差異,利益集團的不同等等。但是對我們來說這一切就是我們眼前的世界,我們站在什麼立場上看待這個世界就形成了你區別他人的自我。我們的立場就是要放進人類的發展和藝術的發展史中;放進社會時代之中;放入文化的背景中去驗證。一個具備藝術的責任感,有獨立思考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術語言的人,才能創作出有精神意味的作品。 我們首先在不斷地學習中認識世界,同時這個世界又反來影響我們對它的認識。這就是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我們不斷的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又通過不斷的知識的積累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不僅要觀察和認識世界,同時,我們要把我們的思想和觀念通過作品表達出來。 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存在著特定意義。無論是意識的還是物質的,我們要學會觀察和認識它。同它去交流,我們的交流方式就是通過我們掌握的雕塑語言來完成的。用雕塑的語言同這個世界進行交流,就是我們進行創作的目的。只有進行創作我們才能賦予自己的雕塑具有精神的意義。也只有我們用空間和形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時,我們才能同雕塑的專業語言發生關系,才會進行同這個世界的交流。因此,我們在初學時要不斷地用空間和形體的觀念。以及我們的藝術責任感去觀察這個世界,去看待我們身邊的生活,無論春、夏、秋、冬,東、西、南、北,無論人和事我們都要關心,尋找出我們要表達的主題,進行自己的創作。 在我國的雕塑專業教育中要求學生把人做為主要對象來表現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最豐富和最復雜的動物。我們最易體會,最易觀察他(她)們的存在和變化。因此人和人的精神世界就成為我們表現最多,最普遍的主題。只要我們不斷地通過我們的生活去觀察認識人和人的世界,用我們的審美眼光去判斷你認識和感受的東西,就會有大量的題材可供你去表現。 從世界雕塑藝術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時期的石刻藝術品多取材於神話,表現的是神的生活。但這些石刻的形象與情節又都具有人格化的色彩、神的形象和動作姿態形同人的現實生活。當我們仔細研讀這些作品時就會發現,古希臘人對審美的追求和界定,這一時代所有作品都充滿了至上的、神聖的、英雄主義的色彩。健壯和完美的身軀成為神的化身。崇尚強悍的英雄主義精神具備了時代的審美特質,創造了《維娜斯》、《赫拉克立斯》等經典的英雄主義色彩的藝術作品。是當時的現實生活造就了這種樣式,這種表達形體的空間的審美樣式被人類固定下來,以全於在我們生活的今天還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樣式的再現。這種審美樣式影響和決定了人的這種審美意味,並被人類的審美態度所繼承。這種造形樣式的形成是時代的反映,是藝術家反映時代和人類發展要求的成果。 再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作品,我們看到在作品中更多的傾注了人的感情,突出了人作為世界主體的地位。米開朗基羅創作的作品,有了同現實生活的人一樣的服裝和道具。人物的形體表達更具有合理的解剖。《哀悼基督》的表情已經拋棄了至上和神聖的表情,而更具有人間的無奈,藝術家們在審美的領域中表現出對人的更親近的關注。他們擺脫了宗教的枷索和束縛,開創了人文主義色彩的造型表現觀念。這使得人的存在意識更加強烈,人的主體地位,人性的表現更加鮮明。從審美意義上講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與發展,推動了新的文明的來臨。 近代雕塑大師羅丹在審美領域中突出的貢獻,在於他不斷的深刻的對雕塑形體反映個性精神的挖掘。他的作品表達情感極為專注,激情與理性並存,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上更加註重對精神和個體性的闡述和表達。同印象主義畫家一起注重對世界的個性瞬間進行觀察,捕捉和表現。他的代表作《青銅時代》被人懷疑是從真人上翻制下來的,他的《巴爾扎克》突出的個性表現以至於不被當時的人所接受。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精確的極個性化的審美態度的背後,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大師在藝術領域上開創了西方世界更加註重個體的精確的科學的生活觀念。為資本主義時代的昌盛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藝術創作的真正使命在於它能推動人類精神境界的升華與提高。藝術創作和藝術觀念的創新需真正符合時代和人類前進的要求。在精神境界中歡樂、痛苦、壓抑、解放是並存的。表現你的痛苦、歡樂、壓抑和解放是每個藝術家個體的行為。用什麼方式闡述你的境界,表現你的藝術責任感,完全由你來決定。我認為,藝術教育中的藝術創作教學課程只能向學生提供一些創作參考和幫助解決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求初學的人要從各個角度,利用一切信息來觀察認識社會,得出你的判斷。用雕塑的語言表達你的觀念、態度和追求。一切在於你對世界的認識。 就創作考試而言,我們要求考生做到主題明確。當我們進入考場,拿到創作考試的題目時,我們首先要冷靜地思考、審看我們的題目,思考試題的內涵,考題的意義,注意考試字面意義背後的問題。然後,用我們平時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以及綜合的經驗獨立地得出你的判斷。確定考題要求我們表達的范圍。選擇表現你判斷的主題的表現方式和題材,推敲這種表達方式和題材是否可以控制和准確表達主題。設想景終的表現效果。當一切在你的大腦中思考成熟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創作之作了。 在創作考試時,我們要情緒穩定,當主題明確,表現方式確定後,我們要首先做好製作的基礎工作,要搭好架子,要固定好底板,製作表現上要注意雕塑語言的運用。雕塑的製作步驟要明確、要獨立思考,不要左顧右盼,不要忘記自己選擇的表現方式,爭取做的到位和完整。最後我們還要在製做過程中去調整我們在最初思考時留下的不足,使其完善,能夠准確無誤地表達你的思想。 作為考生,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尋到所謂的考試秘訣,但是這個秘訣是不存在的,它需要自己不斷的學習,積累和實踐。藝術尤其沒有秘訣。希望大家努力。
❻ 談談對雕塑的認識 ,2000字左右,可以復制其他地方的。
雕塑定義: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 1. 雕刻和塑造。造型藝術之一種。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 林道靜 ﹞久久不動地凝視著那個大理石雕塑的絕美的面龐。」 2. 比喻通過某種手段和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李大釗《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故予之掊擊 孔子 ,非掊擊 孔子 之本身,乃掊擊 孔子 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五章:「黨的陽光雨露,還有那征途的風塵,戰火的煙雲,已將 梁志勇 這個苦大仇深的莊稼孩子,雕塑成了一位無所畏懼的革命戰士。」 基本形式 圓雕: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的立體的雕塑。 浮雕: 透雕:又稱為(鏤空雕),是界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有單面浮雕和雙面浮雕,有邊框的又稱為鏤空花板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貝雕、根雕、冰雕、泥塑、麵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種基本形式:圓雕、浮雕和透雕 ① 圓雕 圓雕 所謂圓雕就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手法與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寫實性的與裝飾性的,也有具體的與抽象的,戶內與戶外的,架上的與大型城 雕,著色的與非著色的等;雕塑內容與題材也是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動物,甚至於靜物;材質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橡膠等等。 圓雕作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應用范圍極廣,也是老百姓最常見的一種雕塑形式。 浮雕 所謂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佔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近年來,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我國古代的石窟雕塑可歸結為神龕雕塑,根據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築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 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石雕 石雕 石雕就是採用各種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歷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論中國或外國很早就發展了石雕藝術。 石雕一般採用大理石、花岡石、惠安石、青田石、壽山石、貴翠石等作材料。花岡石、大理石適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壽山石的顏色豐富,更適宜於小型石雕。石雕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根據石料性質和雕刻者的習慣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二種:一是傳統的方法,構思、構圖、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個人獨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畫好水平線和垂直線,打格子取料,用簡易測量定位的方法進行雕刻。二是採用新的工藝,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後將石膏像(模特兒)作為依據,依靠點形儀,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總稱玉器,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玉佩出現,商朝的琢玉技藝就比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瑪瑙、黃玉、獨玉、岫玉等幾十種。因為玉本身性質細致、堅硬而溫潤,或白如凝脂,或碧綠蒼翠,色澤光潔而可愛,適合製作名貴的裝飾品。玉雕藝人善於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紋,因料設計色調和形態,通過精心構思創作出許多精美絕倫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廠製作的水膽瑪瑙製品《旭日東升》,就是一件珍品。什麼叫水膽瑪瑙?其中的水是在億萬年前火山爆發時,水蒸氣被岩漿密封,冷卻以後凝結而成的,因為它呈現膽狀,所以稱之為水膽。而水膽外面的岩漿隨著歲月的流逝,密度不斷增加,便形成了瑪瑙,這在自然界是極為罕見的。北京玉器廠藝人就是利用水膽瑪瑙的自然特點,雕刻出一輪紅日從海面上噴薄欲出、浪花飛卷、仙鶴齊鳴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稱絕! 至於玉石的製作,一般人以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實不然。玉石的質地很堅硬,雕刀刻不進去,而是採取琢磨的方法,即在製作時,用各種形狀的鑽頭、金鋼砂和水,根據作品形狀把多餘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長的時間。 其它陶瓷、牙雕、磚刻等的製作方法與上面所談的類似,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木雕 我國木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戰國時代,木雕的製作頗為盛行。由於木質材料易於腐朽和焚燒,所以木雕傳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黃楊木、紅木、金木、白果木、龍眼木、樟木等等。 我國傳統的木雕製作方法:(一)因材料進行設計,充分發揮木頭的自然形態和特點。(二)一般先要畫出構圖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經驗的藝人也要細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個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動態、比例、形體以及空間體積等,把基本形態刻畫出來。(四)利用各種不同形狀的鑿子,用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由簡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態生動、性格鮮明的形象。還有大型木雕,現在採用新的工藝: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兒)作依據,採用「點形儀」工具,在木材的前後上下四周找出點子(形體的部位)。用這樣的方法雕刻出來的作品,形象正確不走樣,效果很好。 木雕的分類 木雕種類紛繁復雜,按地域歸納起來有六大種類: 工藝品馬 1.中原木雕 工藝品牛 2.樂清黃楊木雕 3.福建龍眼木雕 4.廣東金漆木雕 5.浙江東陽木雕 6.雲南劍川木雕 如今這六大流派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中原木雕的情形同其他工藝美術產業一樣,伴隨著政治中心的遷徙,在遷徙中不斷傳播。東陽木雕涎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東陽地區,竟有127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制小型黃楊木雕人物陳列品而聞名中外;明初有長樂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樹根進行雕刻,是福建龍眼木雕特有的傳統工藝,被世人所重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透雕 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則稱透雕(鏤空雕)。把所謂的浮雕的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負空間,並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於門窗欄桿傢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除上述兩種形式外,雕塑按其功能,大致還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紀念性雕塑 ①所謂紀念性雕塑是以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可以是某種共同觀念的永久紀念。用於紀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一般這類雕塑多在戶外,也有在戶內的,如毛主席紀念堂的主席像。戶外的這類雕塑一般與碑體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體意識。如1990年建成的《紅軍長征紀念碑》,堪稱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雕塑藝術綜合體。 主題性雕塑 ②主題性雕塑顧名思義,它是某個特定地點、環境、建築的主題說明,它必須與這些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並點明主題,甚至升華主題,使觀眾明顯地感到這一環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紀念、教育、美化、說明等意義。 主題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築和建築環境的主題。在敦煌縣城有一座標志性雕塑《反彈琵琶》,取材於敦煌壁畫反彈琵琶伎樂飛天像,展示了古時「絲綢之路」特有的風采和神韻,也顯示了該城市擁有世界聞名的莫高窟名勝的特色。這一類雕塑緊扣城市的環境和歷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個性和追求。 裝飾性雕塑 ③裝飾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數量比較大的一個類型,這一類雕塑 台灣的各種裝飾性雕塑(15張)比較輕松、歡快 ,帶給人美的享受,也被稱之為雕塑小品。這里專門把它作為一類來提出,是因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間,它可以小到一個生活用具,大到街頭雕塑。所表現的內容極廣,表現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創造一種舒適而美麗的環境,可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們平時所說的園林小品大多都是這類雕塑。 功能性雕塑 ④功能性雕塑是一種實用雕塑,是將藝術與使用功能相結合的一種藝術,這類雕塑也是從你的私人空間如「台燈座」,到公共空間如「游樂場」等無所不在。它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環境,啟迪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在生活的細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實用,比如公園的垃圾箱,大型的兒童游樂器具等。 架上雕塑 ⑤陳列性雕塑又稱架上雕塑,由此可見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內、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為主體充分表現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風格和個性,甚至是某種新理論、新想法的試驗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內容題材更為廣泛,材質應用也更為現代化。但不管怎樣它都給有才能的藝術家提供了創造性的空間,並保證了人類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雕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以上所說的五種分類並不是界線分明的。現代雕塑藝術相互滲透,它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如紀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時是裝飾性雕塑和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也可能同時是陳列性雕塑
❼ 如何賞析雕塑的藝術
雕塑屬於造型藝術,你可以先看看雕塑發展史,再看看雕塑背後的知識,比如一些具象雕塑需要了解知識才能更好的解讀,多看看歷史上優秀的雕塑作品,再通過現實中可見的塑作品,進行形象的觀察體驗,自己感受。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沒關系,藝術家的作品做完之後就不屬於他了,解讀過程和解讀的程度交給觀眾。
❽ 如何欣賞雕塑作品,雕塑在西方藝術史上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雕塑作為一種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是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從定義上看,在欣賞雕塑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空間形態、塑造風格、材料運用、情感表達等。而不同時期地域的雕塑還反應了風土人情,社會文化等等,具有承載文化的意義。
下文將主要從古典、現代和當代三個階段帶大家感受一下如何欣賞不同時期的雕塑:
先看古典的:
看到這些作品,是否覺得已經無法區分出這是不是雕塑?
近些年來雕塑發展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甚至很難區分何為雕塑、何為裝置、何為工藝……裡面的風格也變化多樣,對於大眾的欣賞層面就會存在更多的迷茫、無從著眼,相對於較為傳統的表達方式,各種「稀奇古怪的」特別是實驗性的表現方法更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所以很難分清這是不是雕塑?當代的雕塑應該怎樣去界定?
這里借用美國藝術評論家丹托的「藝術界」的概念,就他所言,「80年代藝術的樣式革命已經基本結束,藝術的問題不再是作品的問題而是語境問題。」雕塑也逐漸擺脫媒介的局限,而成為一種話語方式。當代雕塑重要的是現場中話語的指向性,這也是它與傳統雕塑的根本區別。
「語境」現在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也沒有被完全定義,所以我們姑且簡單的理解為「大環境」(包括思想感情、作者的立場、觀點、藝術修養、興趣愛好、表達的時間、對象、前因後果、表達的領域、媒介……太多,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看看現在所處的環境,生活的時代,科技大爆炸、人文地域的變化、一切都在快速的更迭。任何一種藝術形態與語言方式都是在特定背景的邏輯關系中產生與發展,面對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雕塑語言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大,對於傳統,不拋棄也不固守,但在新的語境中總會獲得許多新的可能。跨界創作現在是一個時髦的詞,一切的新技術、新材料、新信息,如果能為藝術創作提供資源,能有利於藝術的充分表達,都應該去研究和嘗試。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影響整個社會形態的改變,藝術當然在此列。
認知到人類身處的多元化的社會,也不難理解雕塑藝術的多樣化發展,由於個體的視覺經驗和生存體驗存在差異,所以對當代的雕塑作品觀念的解讀認知也會有很大差別,甚至有誤讀的存在,實際上每個人在觀看與解讀作品時,都是從自身的生存體驗出發,都對應於個人情感,連接著真是的自我意識,都是個性化的欣賞,誤讀是常態。這也是當代許多藝術品在欣賞上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