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到一張好的海報怎樣去分析
你好,你是個有想法的人,一般有想法的人進步的都很快。
分析一張好的海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海報的主題入手,是否反映訴求。也就是說主題是否明確,畫面表達形式與內容要與主題風格保持一致;
第二:從整體布局入手,能否反映海報的主題。
第三:從表達的內容入手,是否緊緊圍線海報的主題。
第四:從顏色的搭配入手,看是不是協調,是不是圍線主題配色,整個色系統是否重點突出,多而不亂。
第五:從所使用的設計元素入手,是不是自然,符合當前的審美理念。
第六:從實際效果出發,是否反映主題。
㈡ 如何欣賞一張照片的構圖有哪些構圖強大的攝影作品
攝影圖片欣賞的一般方法:說起來也很簡單:一般講,2個方面,內容/構思和藝術/手法。
其實由此對一幅作品進行復雜的審美活動,因人而異,所產生的結果卻是很不一樣的。它並不是有個統一標准或數學運算定律來統一認識,要麼「英雄所見略同」,看法較一致,也有差異,你給99.5,我給99.7,你給5顆星,我給3顆星等;要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喜辣,我愛酸,你說好,我嫌糟,大家爭持不下。這是由於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審美對象是美的,其次,我們認為它是美的,問題就出在「認為」上,每個人的知識積累,藝術修養,審美取向,情趣喜好等的不同和差異就會得出大相徑庭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對一幅作品的認識而進入欣賞審美的路數,方法應該大致差不多的。
首先:這幅作品是否讓俺一見鍾情,第一眼印象不錯,對胃口,願意費些時間和筆墨口水去欣賞它,學習它。這一條跟個人因素關系很大,常因個人趣味而定好惡。
其二:分析畫面內容,題材,主題,意義,以及氣氛,情緒,傾向等等。
有句話說,藝術都是相通的,雖說太籠統,太含混,但如果從任何藝術種類都必須由內容和形式所構成的概念出發,這話就清楚了。
攝影屬視覺藝術,如此,它就離不開線條,塊型,色彩,光線等等視覺基本元素,進而運用這些元素來組合/勾連畫面內容和形式的內在聯系,最終以此來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而這個藝術形象所表達的主題,情緒,氣氛因此得到完整表現,創作者的思想也寓之其里。
方法: 也就是胡思亂想,翻來覆去的演繹,歸納什麼的。
1,認知形象,回答畫面是什麼的問題。
2,分解內容/形式,研究畫面主體和客體等之間的內在結構聯系
3,辨析元素,線條,塊型,色彩,光線等狀況
4,整體思考,作品表達的主題意義,情緒氣氛,揣摩作者的立意和思想
5,深層聯想,推己及人,作品有什麼寄託寓意
6,咀嚼品味,觀者自我內心的感受和情感共鳴
其實,各人有各人的招,怎麼順手怎麼來吧!
其三:
如前所述,一幅片子制勝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在於按快門拍攝前的主題思考和技術准備,也是最終給與欣賞者含英咀華完成審美過程的前提。 如老西名言:沒有照相機就沒有攝影,信然。
那麼,在欣賞所喜愛的風光攝影作品就必然涉及完成作品創作的器材應用和技術手段。有言攝影者有兩類:一是技術類,主要興趣在把玩機器和技術製作;二是主題類,主要精力放在各類攝影流派的研究和創作上,但無論怎樣,誰都沉醉那迷人的小機器悅耳的卡嚓聲,誰都沒完沒了地夢想擁有各種各樣的相機和鏡頭。
方法:也就是胡猜亂想攝影師玩的啥器材和技術處理
1,器材應用處理, 相機牌號是猜不出來的, 但相機的畫幅尺寸要參考的, 還有鏡頭,膠片,濾色鏡等。不同焦距鏡頭,不同種類的膠片和各種濾色鏡的運用對作品有直接影響, 攝影師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對作品產生怎樣的效果。
2,攝影技術手法,基本的攝影技術在每次創作都需要的,快門速度,光圈景深,超焦距,透視效果,曝光組合和補償等選擇和運用。攝影師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對作品產生怎樣的效果。
3,視點和角度變化,風光攝影拍攝點的選擇是很不容易的,充分利用「地利」,上下左右俯仰六合的轉換都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攝影師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對作品產生怎樣的效果。
4,應該說是拍攝後期的暗房或者PS處理了,特別是PS處理,攝影界對此曾爭論不休,現在的觀念和認識似乎被接受不少了。網上欣賞圖片,不容置疑,沒有很高的PS技術處理,就不能有賞心悅目的最終的作品產生。
㈢ 解析一幅畫的主要內容的步驟是什麼
由於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然而我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和看法也會有所差別,就像分析一幅畫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還有很多人對於解析一幅畫的主要內容的步驟還是會有疑問,其實步驟有很多,比如先大體上瀏覽一遍,其次看內容,最後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後就是思考作者畫這幅畫的意圖和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想想作者擋水的處境以及想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背景介紹,當一個人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原因和條件,認真觀看畫的內容和考慮作者的意圖,這對我們解析這幅畫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關於解析一幅畫的主要內容的步驟,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的方法,下去我們可以再多多了解。
㈣ 攝影圖片分析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寫
攝影圖片分析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分析,內容依存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1、作品的內容
(1)主題指向
作品表達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2)時代背景
知名畫面反映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現象,有沒有典型意義,可以挖掘出畫面隱含著的信息。
(3)情節定義
點明畫面中所包含的情節要素,任何畫面都是一定的情節過程的某一個定格,在其前後肯定有一個情節鏈,評析時可以設想畫面所表述的情節點前後的情節,看畫面情節表述是否有典型性
(4)情緒感受
任何畫面總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體驗,表達了作者的情緒感受,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看看它表現了什麼情
(5)意境韻致
畫面中能看到的時形象,看不到的是意蘊,畫面形象激發觀者的思想和聯想,營造出升華畫面的意境。
註:時代背景和情節意義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就不要寫,切勿自己編造。
2、作品的形式
(1)構圖
包括黃金分割構圖,框架式構圖,開放式構圖等等。根據自己所學的攝影知識進行運用
(2)用光
可以從光型、光位、光質、光比的方面進行分析。
(3)色彩
對於彩色照片來說,色彩尤為重要,色彩可以突出主體、烘托氣氛等等作用。黑白照片主要從影調進行分析。
(4)細節
畫面的形成可能會有深層的意義,體現出了作者、觀者以及考生對現實世界或作品的觀察力。
(5)景別
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作者採取的是哪種景別拍攝。
圖片分析注意事項
1、論點明確,要有基本的評價,明確、在理乃至見解獨到,同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從某一角度切入。
2、結構嚴謹,按藝術評論的筆法,脈絡清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並應該舉例論證。
3、文筆流暢,使用攝影術語正確,不堆砌亂用術語。
4、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5、要杜絕面面俱到,無側重點,無段落層次,無條理次序的隨想式評論。
㈤ 談談如何對一張照片進行評價
加入攝影論壇的朋友,經常要對別人的照片進行點評,或者看別人對自己照片的點評,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攝影技術。但是,什麼樣的攝影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對一張照片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現就我的體會,談談粗淺的認識,作為拋磚引玉吧。評價一張照片拍攝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其思想性、藝術性兩方面表現的優劣。 一、思想性 所謂思想性,即作者通過作品要傳遞給讀者的思想、主張和情緒。攝影作品對生活的反映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盡管攝影表面上看是對人物、事件、物體客觀情貌的復制,但其無不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選擇、集中和概括,是作者審美認識的結果,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烙印。所以,任何攝影作品都是有其思想性,都反映著作者的立場和出發點即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作品的思想性是作者思想的體現,盡管作者的思想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變化。作為攝影藝術作品,究竟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才是好的思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很難一概而論的。當然,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反映一個時代主流的思想、進步的思想、代表一個時代大眾的思想、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的思想,都是好的思想,反映這樣思想的攝影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二、藝術性 從攝影作品的基本要素上講,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具有正確的思想性外,還要有較高的藝術性。藝術性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構圖合理。我們所談的攝影構圖,是指畫面的安排,確定畫面內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並把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個畫面上,使之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攝影者為了表達思想內容而創造的整個造型結構,其中包括光與影,線條與色調等造型要素的組合。所謂構圖的合理性,是攝影構圖的形態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符合構圖形式美的法則和構圖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應該注意的是,在具體的攝影活動與創作中,不要死板地依據構圖規則來構圖,不要被構圖規則所束縛,要大膽創新,嘗試各種非常規的構圖方法,不斷豐富發展構圖的理論。 (1)、畫面簡潔,主體鮮明突出。選用最簡單的背景,將畫面分散主體注意力的內容縮小到最小的范圍,使照片的興趣中心點給人以最大程度的視覺吸引力,從而達到突出主體、突出主題的目的。我們有較多的攝影新手在拍攝時,往往沒有重視對陪體的選擇和對背景的必要處理,拍出的照片畫面不簡潔,背景雜亂,陪體喧賓奪主,主體不突出。 (2)、三維空間布局合理,畫面表現層次感強。一張好的照片對前景、主體、背景在三維空間中的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三者之間和諧相處,有機聯系,相互呼應,相得益彰。主體、前景、背景之間的關系是主從關系,主體是主導的要突出的,前景和背景是次要的是主體的陪襯和點綴。一張照片中可以只有主體,不有前景和背景;也可以只有主體和前景,或只有主體和背景,不有背景或前景。這些,可以在拍攝構圖時根據表現主體的需要來決定取捨。 (3)、畫面均衡,給人以美的感受。照片畫面的均衡給人以滿足的感覺和美的享受,均衡構圖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對應平衡。好的平衡就是形狀、顏色或者相互補充的光與影的面積的排列,這樣構圖的照片看起來畫面就顯得很美。 (4)、主體位置安排得當,主體顯眼突出。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黃金分割構圖法來判別主體在畫面中是否突出。黃金分割法派生出的三分法是經典的構圖法則,三分法構圖就是將被攝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宮格」內直線的交點或直線上。這些交點或直線就是主體的最佳位置。一般認為,把主體放在右上方的交叉點或右邊直線最為理想,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或左邊直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拍攝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這種構圖格式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目光自然落在主體上,具有突出主體、畫面均衡的特點。我們一些攝影初學者經常把主體安排在畫面的正中,令畫面變得呆板,這樣的構圖一般情況下是不足取的。另外,主體在畫面中安排得太滿,地平線不平或在畫面中央,主體邊緣合並,主體緊密合並,這些都是攝影初學者肯犯的構圖錯誤。 (5)、照片長寬比例要合適。照片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對於一張照片要設計為橫式畫幅還是豎式畫幅,要根據表現主體構圖的需要確定。對照片合理的裁切畫面就會顯得很美,人們看了很舒服;不合理的裁切畫面就會顯得很別扭,沒有美的感覺。 2、曝光正確。曝光正確的判斷主要是看主體的曝光是否正確。如:主體高光是否死白,顏色是否溢出,明暗細節是否清楚。一般情況下,我們能做到想要表現的主體曝光正確了,就認為這張照片曝光是正確的。特別的高調照片、低調照片另當別論。在攝影論壇中,我們看到部分攝影愛好者對曝光技術掌握得不好,照片常有過曝、欠曝、顏色溢出的現象。 3、對焦准確。所謂對焦准確,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焦位置要准確,二是對焦要實。拍攝時,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把對焦點放在主體或主體的重點部位上。如:風景拍攝焦點放在最能表現風景特徵的物體上;人物和動物的拍攝焦點放在人物或動物的臉或眼睛上;建築物拍攝焦點放在建築物的中部上;昆蟲的拍攝焦點放在昆蟲的頭部或眼睛上;花卉拍攝焦點放在花蕊上……判斷對焦是否准確,就是看對焦點是否落在主體或主體的重點部位上,主體或主體重點部分乃至整個畫面是否清晰。 4、色彩真實。這里所談得色彩真實是指色彩的相對真實。照片色彩是否真實的判別方法,是通過對比人的膚色或其他物體的顏色來確定。照片整體色彩是否自然,有沒有偏差,色度是否飽滿,是鑒別色彩是否真實的主要因素。我們一些攝影愛好者有意改變照片色調,使照片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在這里,就不屬我們討論的范疇了。 5、其它要考慮的一些因素。對於一張照片的評價,除了以上所說,還有考慮白平衡是否准確,光影效果是否好,色彩搭配是否合理,顏色是否通透,噪點是否明顯,明暗是否有度,虛實是否得當,拍攝角度佳否,有否新意或創意等等。 6、後期處理適度。這主要是看照片的裁剪是否合適,加框是否與照片匹配,加文字、水印是否影響畫面效果;明暗度、對比度、銳化度,顏色飽和度是否調得最佳;一些經過圖像處理軟體特別處理過的照片是否自然不失原來本色。 攝影作品評價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決定了攝影作品沒有完全統一的評判標准。我們知道,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讀者中,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反響;同一讀者,隨著主觀條件的變化,對同一作品的感受、體驗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對一張照片的評價只能以大多數人的觀點為標准,因為這大多數人對攝影藝術作品審美的價值取向上代表著大眾的審美觀點,若不如此,在現在多元化的標准下,對一張照片優劣的評價是無法進行的!【題外話:】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前幾天周版與我在論壇上發表的《關於松下攝影論壇設置「精華」帖的意見》一文的延續。《意見》一文對設置精華帖提出了硬性的條件和要求,本文是對評定精華帖的具體內容參考。在《紐攝》裡面,將一幅好的照片歸納為三點:一是要有一個好的主題或者主體;二是畫面所有元素都必須服務於主題或主體,不能分散主題或主體的注意力;三是畫面要足夠的簡潔。這也是對照片評價的理論依據。我們對照片的評論,是在對別人花費了時間、精力和努力所要表達內容的評論。所以,一定要尊重別人的勞動,評論要誠懇、客觀,要一分為二。評論的言詞要言簡意賅,盡量減少廢話,尤其沒有太多話可說的時候,不要為了表現自己的文采把點評寫成散文。簡明扼要、直入主題的點評要比含糊不清、不著邊際的冗文要強得多。評論者不要因為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淡化你的意見和建議,你的意見和建議是你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來幫助別人的勞動產品和知識的結晶。我們一些攝友在論壇上傳照片後,希望立即就能看到別人(好的)的點評,否則就說論壇人氣不旺,而自己一點也不去關注別人的作品,這種只把論壇作為展示自己作品場所的思想是錯誤的。古雲:「來而無往非禮也」,我們希望別人關注自己作品的同時,更應該多關注別人的作品,你關注別人了,別人就會關注你。只有這樣論壇氣氛才和諧,論壇景象才繁榮,攝友之間才能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附兩張照片的點評實例: 一、題目《和諧》 點評: 【思想性】 這張照片通過畫面中一家人與一群白鴿和睦相處,體現了一種人與動物和諧良好的關系。和諧是我們當今社會所提倡的主題,人與動物要和諧,人與人要和諧,乃至整個社會和整個世界都要和諧。作品內容與主題貼切,主題思想好且鮮明突出。 【藝術性】 照片構圖合理,把主體(人物)安排在畫面右上角的黃金分割點上,使主體顯眼突出,畫面均衡,且非常汲引眼光。曝光基本正確。對焦准確且實,畫面清晰。色彩搭配得當。橫式畫幅合適。 【不足】畫面稍灰暗,曝光微不足。若背景虛化好一點,更能突出主體。 二、題目《悠遊灕江》 點評: 【思想性】 照片畫面通過幾個遊客坐在一張竹筏上悠然自在地游覽灕江,欣賞灕江美景,心情好不愜意與舒暢。灕江的靚麗風景,給人們帶來了美好與幸福。然而,要保持這種美,我們就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這就是主題思想。 【藝術性】本照片採用「三分法」(水平式)構圖,作為主體的竹筏、山與水占畫面的三分之二,安排得很得當。三維空間布局合理,襯托主體的有紅葉前景與遠山背景,三者相互呼應,畫面表現層次感強。把竹筏安排在黃金分割點,突出了(主體)以人為主導和「悠遊」。畫面清晰,曝光正確,顏色通透,光影效果好。 【不足】天空灰白一片,沒有美感。加漸變灰鏡拍攝可能會好一點。
㈥ 跪求,用光、構圖等角度對該照片進行技術、藝術等分析
拍攝天氣最好選擇少雲天氣,便於透光。如果是表現天空色調變化應選擇景物少一點的視角位置,重點突出天空和湖面的色彩,可適當使用濾鏡。後期建議把圖片拉正,畫面不夠水平。該圖片歸類為旅遊圖。個人感覺和藝術沒啥交集。相機設置建議光圈用F8-16左右,讓圖像凝實一點。
㈦ 怎麼分析圖
說國外的設計師是藝術家,國內的設計師只能自嘲「畫圖狗」。如何做出藝術品般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巧妙地演示方案,讓聽者更容易接受你的設計方法、設計理念,不妨看下文的10種實用且易學的分析圖表達方法。
1. 巧用紋理、色彩填充,突出重點
由內至外,同一色系的色彩逐步減淡,同樣走向的方格密度逐漸增大,層次分明而不雜亂,一眼就可以看到整個地塊的位置和周邊建築情況。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2. 重要節點彩色突出,線條粗細區分主次
交通分析圖中,重要的換乘節點以橘色突出。以黑色粗線表示城市主幹道,以深灰色細線表示支路,主次分明,紛繁而有序。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3. 圓圈標記重點,聚焦注意力
當展示範圍比較大,又需要展示細節時,除了簡化背景,也可以試試以多個不同半徑的圓圈達到逐步聚焦的效果。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甚至在分析周邊環境時,乾脆只展示圓圈范圍內的內容。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4. 圓圈數量+大小表示概率密度,清晰直觀
下圖為舊金山各個街道的受傷概率圖,比單純的數字表達更清晰直觀,能夠快速判斷出哪裡不適合建造車站、商場這類流量大的建築。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5. 多圖疊加,不同尺度地形同步了解
以建築物為中心,逐步縮小比例尺,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看地圖時,滾動滑鼠一步步放大的效果。多圖疊加的形式,能在同一時間從不同尺度了解建築物周邊的地形。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6. 豐富的icon+多彩文字標示,通俗易懂
這個方法常用在功能空間說明中,icon有助於理解,鮮艷的色彩條便於區分,能夠快速了解到各功能空間的排布。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7. 按元素分層,清晰直觀
下圖從上到下為每一種元素單獨設一層,如屋頂、建築主體、樹木等,場地的現狀和城市布局的邏輯性看起來會更加的直觀清晰。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8.平立剖集中展示,視角更立體
以鏡面的方式將平、立、剖面的內容展示到一張圖上,更直觀立體,我相信不是設計師,也能看懂。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9. 多元素聯合示意,清晰易懂
利用綠植、人物、傢具,擺件、多形態箭頭等元素,演示各個區域的功能,以及室內外環境的相互作用,生動形象,清晰易懂。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10. 實物模型做底圖,真實直觀
無論是建築物之間的距離還是光線走向,實物模型給人的感覺都比電子模型更加真實。你看下面的流線分析圖是不是更生動直觀?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在實物模型剖面圖上標注節點做法,這樣看上去就一點兒也不覺得枯燥了。
分析圖表達的10個簡單技巧
方案分析圖的表達方法還有很多種,「走心」是關鍵,如何表達出自己的設計理念是根本。
㈧ 如何對一幅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從哪些角度舉些例子。謝謝~~~~~
感悟式鑒賞:面對一件動人的美術作品,我們也會激情澎湃,任由思維弛聘,這種思維與激情深切投入畫面的觀看方式,就是感悟式欣賞。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
形式鑒賞:美術作品最先表現的是他的表面形式.從形式的角度欣賞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藝術形式主要指線條,色彩,筆法,構圖等。重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強調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社會學式鑒賞:許多美術作品都有著特定的內容和意義。這一類型的鑒賞方式主要偏重於對作品內容、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等方面的認識、理解。適合於對再現性的、故事性或情節性較強的美術作品的鑒賞。
用比較的方法去鑒賞美術作品,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較的方法很多:
橫向
同一時期、主題,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表現。
縱向
同一主題在不同時期,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處理手法和表現形式。
㈨ 怎樣欣賞一副美術作品,去看畫展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評估一幅畫
看畫展對於繪畫愛好者來說既是提升對繪畫藝術了解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
看畫展也是一門學問。同樣是看畫展,走馬觀花看畫展跟仔細品味看畫展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效果。
四是,看畫要看畫創作的時代及其背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創作於北宋時期,不僅代表了近一千年前那個時期的繪畫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人文情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再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什麼多是宗教神話題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體油畫,如果了解了文藝復興所處的時代環境背景,了解了文藝復興的主旨,對這些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總之,看畫展時,對參展作品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欣賞解讀,這樣才能獲得充實豐富的藝術享受,也才能對所欣賞的畫作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㈩ 如何體現攝影的藝術性
1 紀實性特徵
幫助達蓋爾確立攝影術的法國國會議員阿拉戈,在攝影術發布的當天發表感言:「考古學家將從這項新技術中得到多大的好處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納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寫下來,就需要花20年的時間,還要有大批擅長描繪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銀版攝影術的話,那麼只需一個人就能完成同樣規模的任務……」在這段激昂的陳詞里,阿拉戈所著重推介的是攝影術精確摹寫客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攝影藝術的「紀實」能力。「紀」,同「記」,所謂「紀實」,就是逼真、精確地表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物或現象,攝影藝術的這一特徵來源於透鏡成像的共軛關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攝影藝術的技術性所賦予的。在攝影術誕生之初,一名記者向沒有見過攝影術的讀者解釋攝影為何物時,曾經形容為:「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周圍的景物都極細致地反映了出來,然後把鏡子帶回家中,這些景物就永遠留在上面了」。①這是對於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形象闡述。
攝影藝術的紀實性有著三個層次的不同內涵:首先,攝影藝術能夠精確地復制客觀對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真實與逼真;其次,攝影主體必須親臨活動現場,即便是用攝影藝術表達攝影藝術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須在一定的現場拍攝其中的事物或現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一種現場性;最後,攝影藝術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這時的紀實性又表現為一種現實性。②攝影藝術紀實性的這三個方面的內涵,對攝影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手法作出了規定,但在某些時候,如果刻意堅守紀實,又會對攝影藝術創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對此,攝影藝術界曾有過激烈的論爭,部分新聞攝影專業人士堅持「寫真紀實」的觀點,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攝影,是因為它是對於真相的記錄,照相機面對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則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們還認為具體可視形象的記錄,是攝影藝術的特點乃至生命所在,是攝影藝術自立於藝術之林的依據,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有區別的,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概括的,可以虛構編造;而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必須實現真人、真事和真場景這「三真」的統一,才能實現攝影藝術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藝術創作為主要方向的攝影人則堅持「技術紀實」的觀點,他們認為寫真紀實論只適用於新聞攝影,對藝術攝影而言,紀實只是一種自然屬性,是由攝影藝術的技術條件所帶來的,但這種紀實並不等於真實,真實也未必需要紀實才能實現,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所要求達到的真實性一樣,是必須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的。從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沒有薩洛蒙、布勒松等堅持寫真紀實的攝影藝術家們的努力,今天的讀者就享受不到那些決定性瞬間賦予眼球的沖擊;而如果沒有曼瑞、哈爾曼斯等攝影藝術家的奇思妙想,讀者也就感受不到圖片中異想天開的廣闊世界。正當寫真紀實論者與技術紀實論者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些折中主義的理論家拋出了「廣義紀實」和「狹義紀實」這兩個概念。他們把「狹義紀實」界定為事實和形象真實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內容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須忠實地記錄當時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真實情景;「廣義紀實」則是指在藝術攝影中,攝影藝術的真實性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只要拍攝者選擇的題材具有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對素材進行加工,並創造條件完成創作。③
關於攝影藝術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紀實性,相信每位讀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對於新聞攝影而言,紀實無疑就是「寫真紀實」,圖像與事實之間不能存在人為的、主觀造成的差距。當然,由鏡頭特性或特定條件下的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變形是可以理解的。對於藝術攝影來說,攝影藝術家必須在記錄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一定的藝術變形,從而將自身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滲透到攝影畫面的藝術形象中去。
新聞攝影的寫真紀實是建立在技術紀實的基礎之上的,在很多情況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種表象,要真正地使紀實等同於真實,還需要攝影藝術家的精心選擇、提煉與概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惡總是交織在一起,有些看起來是真的事物或現象,卻來自人為的操縱與控制,這時的「紀實」只能是一種「真實的謊言」。對此,法國攝影理論家吉澤爾・弗倫德在著名的《攝影與社會》一書中曾指出:「它(照相機)看起來既精確又公正。攝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來都能更好地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並以那個階級的觀點來解釋事件,因為攝影雖然極為逼真,但卻具有一種虛幻的客觀性。鏡頭,這只所謂沒有偏袒的眼睛,事實上允許對每一事實進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們看來再虛假不過的畫面,卻從宏觀層面上表現著生活的真實,《穿著軍裝的天使》就是鮮明的例證。這張圖片是侵華日軍佔領廣東時擺拍出來的,表現的是一位「將難民視作自己母親背往避難所的皇軍勇士」,還附了這樣一段文字說明:「這是我皇軍真正的寫照:佔領廣東當日夜晚,由於敵軍放火焚城後逃逸,全城許多地方都陷於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濃煙密布下,許多城裡的居民都收拾細軟衣物開始逃難。在此情況下我軍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開始享受勝利的果實之前,就立刻捲起衣袖於海珠公園建立避難所,協助收容難民。」如果單從技術紀實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張紀實照片,但照片的內容卻是日軍為了欺騙世界輿論而耍出的卑鄙伎倆。
攝影的紀實性特徵還常常使其成為一種鮮明、有力的證據。1906年,著名的「南昌教案」發生後,法國傳教士誣稱縣令之死實為自刎,北京《京話日報》在3月29日的第570號刊登了南昌知縣江召堂的遺體特寫,並附文字說明――「江西南昌知縣江大令召堂被天主教請酒謀殺,兇手便是勸人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口捏造情形,說是自刎。本館再四辯白,今特把江大令受傷的照像,做成銅版,印入報內,請大眾看看這樣自刎的有沒有。」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用照片報道重大新聞事件,也是中國新聞照片參與民族斗爭的第一次。在現代法庭審判中,以攝影照片為代表的影像資料已成為重要的「呈堂證供」,因此,如今各家司法鑒定機構都在積極地招募、培訓具有影像司法鑒定資格的專業人才,以鑒別這些影像證據的真實性。
2 瞬間性特徵
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第三大要義,乃是「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不論是在傳統膠片時代還是今天的數字時代,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照相機所記錄下的被攝對象,只能是快門從開啟到閉合這一短暫時間內被攝對象的瞬間狀態。攝影藝術的這一瞬間性特徵,既賦予了自己一定的優勢,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些缺陷。
首先是與電視相比較而言的。20世紀40年代,電視從問世到風靡世界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它已經對報紙造成了強烈的沖擊。1972年,曾因出色的攝影報道而擁有4
000萬讀者的《生活》雜志「36歲而亡」(《國際先驅論壇報》語)。電視的沖擊,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與攝影相比,電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有聲的動態圖像上,而電視可以現場直播的特點,也使其比攝影報道更具時效性。
其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也為攝影造假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事物的真實性是在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轉換中體現出來的,例如丘吉爾在卡什的相機面前表現出獅子般的憤怒,並不意味著憤怒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徵(其實憤怒是每個人性格中都具有的一面),而攝影圖片的造假者也可以利用攝影藝術的這種瞬間性特徵,去擺布、導演出各種各樣的瞬間,以證明某種現象或某件事物的真實性。
再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給攝影藝術創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人們常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是針對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而言的。畫家和文學家可以憑借對現場的回憶或他人的口述來重現現場,而攝影藝術家一旦錯過一個精彩的瞬間,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瑪格麗特・伯克・懷特曾說過:「當我在拍攝照片時,如果忽然有人跳出來擋住我的鏡頭,我會為此急得發瘋――甚至會氣得立刻把他殺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訪中,最精彩的鏡頭往往只有一個,稍有延誤,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瞬間性會為攝影藝術帶來上述缺陷,但它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仍然是主要的。攝影的「代名詞」――布勒松將攝影藝術中的瞬間稱作「決定性的瞬間」,並以一生之精力來實踐這一口號。攝影史上優秀的紀實類作品,大多以抓取了情態生動、富於張力的瞬間取勝。具體來說,瞬間性特徵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似於中國繪畫中的「留白」,攝影藝術對於瞬間畫面的截取,能夠引發觀眾對於這一瞬間的前後兩個時間段的聯想,從而賦予攝影作品無窮的張力。
第二,作為唯一的一種能夠以高度清晰的靜止、凝固的形象來定格社會生活的技術手段,攝影藝術能夠高度集中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有時間、有條件也有興趣對畫面中的形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攝影藝術家鄭鳴的《望長城內外》就是一幅用凝固的形象來定格歷史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丈夫在長城觀光時,不停地出現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的動作以及不一致的驚喜表情,當兩人再一次「分道揚鑣」時,拍攝者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快門,一個耐人尋味的經典瞬間便被永遠地凝固下來了。
第三,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能夠將三維空間的社會生活凝固在一個二維平面中,從而使作品比電視更易於閱讀,也更易於保存。
瞬間是轉瞬即逝的,正所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正是因為美好的瞬間一旦失去,就不可能上演第二遍,所以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對攝影藝術家抓取瞬間影像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以手腳麻利、眼光敏銳、思維敏捷為基礎的抓拍是獲得精彩瞬間的前提,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的章節中具體闡述。
3 圖像性特徵
攝影藝術之所以是攝影藝術,是因為它使用一種不同於文字的特殊的視覺語言來訴諸觀眾的眼球,這種視覺語言直觀生動,容易為觀眾所接受。與文字相比,攝影藝術的視覺語言還具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超越地域界限,能夠為不同國家、民族的觀眾所理解。在2006年3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評委菲力克斯・施馬格爾・阿拉諾維奇曾說:「圖像不是方言,圖像可以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讓人交流,這很有趣。」④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視覺圖像傳播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的廣泛興起,人們開始把今天的社會稱作「圖像時代」或「讀圖時代」,「圖像取代文字」、「一圖勝千言」等說法也應運而生,這實際上是人們對於攝影藝術圖像性特徵的一種誤解。不管是視覺語言還是文字語言,傳遞的都是信息,圖像或文字只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媒介,究竟是用圖像還是文字來傳遞信息,要根據信息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譬如會議新聞報道,我們可以選擇文字來傳遞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決策、決議等。攝影的手段則主要用於表現會議中的一些新人物、新現象,或是抓取會場上的精彩瞬間以改變會議報道冰冷、僵硬的傳統面孔。
要想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圖像性特徵賦予其自身的優勢,攝影師必須在拍照時通過各種方法來強化照片的視覺效果。之所以講求構圖、用光與色彩,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在這里,著重介紹「視覺沖擊力」這一重要概念。從畫面的視覺效果這一角度來看,優秀的攝影圖片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境深遠,回味悠長的,這類圖片的畫面並不是十分「惹眼」,但由於具有深刻的主題,觀眾能夠在細細品味中發現它的藝術魅力;另一種是不需要觀眾進行什麼思考,直接在畫面的結構上就能獲得強烈的視覺感受的,攝影圖片所具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視覺沖擊力。
在競爭態勢異常激烈的現代媒介環境中,發揮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已經成為平面媒體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大幅封面版圖片的運用就是強化視覺沖擊力的手段之一。
要強化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需要攝影師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而驚心動魄的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即使不具備奇特的形式也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如亞當斯的《槍斃越共》和邁克・韋爾斯的《烏干達乾旱的惡果》。這就要求攝影師注意選擇那些信息量大、感人至深並具有強烈象徵意味的瞬間;富有情調、幽默詼諧或是氣勢恢弘的場景也能夠強化攝影藝術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而使用廣角鏡頭、靠近拍攝、轉換視角等技術手段,同樣能夠使畫面產生奇特的效果。
除了紀實性、瞬間性和圖像性之外,攝影藝術還具有一種物質性或稱技術規定性的重要特徵,在第一章「攝影藝術必須以技術作為依託」一節中,我們曾對科技與攝影藝術發展的關系作過詳細的論述。簡而言之,攝影藝術是一門對技術手段和物質條件有著高度依賴的藝術,攝影藝術的發展,始終與攝影器材的發展密切相聯,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更改的必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