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煦的《戰爭原理》的核心理論是什麼
費迪南?福煦,1914年率領法國軍隊在馬恩河阻止了德國軍隊的進攻,隨後在一戰中擬訂軍事計劃,率領協約國向同盟國發起決定性的攻擊並取得了西部戰線的勝利。盡管人們對福煦以沉重的軍隊傷亡做代價而取得戰爭勝利的攻擊性作戰方式褒貶不一,可這位法國將軍卻以他具有激發軍隊戰鬥士氣和維護撤退部隊的作戰精神的非凡能力而聞名於世。
福煦軍事生涯里親歷戰爭的時間很晚,直到升為將官才開始接觸戰爭。1851年10月2日,福煦出生在塔布(Tarbes)的一個公務員家庭,1870年應募法國步兵團,但在普法戰爭中並未參加過任何軍事行動。1871年,他進入位於南錫的軍事學院學習,1873年進炮兵團服役。
正當其他同時代的將軍們在法國眾殖民地戰爭中飛黃騰達載譽而歸的時候,福煦卻一直留在法國的軍事學院里,從事軍事理論和戰術的研究和教學。1885年,福煦以軍事史學講師的身份進入法國陸軍大學(Ecolede Guerre),1908年成為這所大學的校長。福煦非常崇拜和支持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及其理論,1903年他出版的《戰爭原理》確立了自己研究戰爭藝術的道路。
福煦書籍所研究的核心內容都是圍繞著戰略戰術展開的,這些理論在他未來的戰場指揮中證明是奏效的。他認為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在於士兵和領導者「必勝的信念」。除了參戰將士們的作戰銳氣之外,福煦還強調精密的戰略部署與最大限度地利用火力和地形的重要性。按照他的作戰理論來講,防禦只是重新發動進攻的准備。他奉行的信條就是「殘暴或誓死的進攻」,這就著重強調了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或是傷亡人數的情況下,不惜一切代價的進攻對戰爭勝利是很有必要性的。他還認為「進攻是戰爭的基本原則。一位偉大的指揮官是有能力將這種理念灌輸給他的士兵們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六十一歲的福煦擔任法國第二十兵團總司令親歷了他的第一場戰爭。1914年8月8日,德國發動進攻試圖奪取南錫。福煦重整初期受挫撤退的軍隊向德國發起了反攻。他用他的名言實踐了他的軍事指揮作戰哲學:「我的左翼在投降,我的右翼在撤退,我的中路在崩潰,形勢好極了,我將發動進攻。」
福煦的反攻盡管帶來了大量的傷亡,可他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並挽救了南錫。1914年10月,福煦晉升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他率軍阻止了德國沿馬恩河向巴黎進軍的攻勢。這次的勝利使他擔負起了協調法國、英國和比利時等北部戰場協約國軍隊的任務。盡管他沒有直接派遣非法國軍隊的權力,但他卻有權控制由法軍組成的全部後備軍。他苛刻的管制為他全盤控制協約國力量提供了某些手段和方法。
盡管福煦的領導在協約國軍隊中被證明是成功的,可他一直奉行的不惜大量人員傷亡的戰略卻惹怒了協約國和法國的領導人們。1916年福煦領導的索姆河戰役傷亡巨大,協約國軍隊損失總共超過了六十萬人,之後福煦就被調至次要的領導位置,擔任了兩年職位較低的軍事顧問。
1918年3月,德國開始發起另一輪進攻,將協約國軍隊從戰壕里趕回了法國,兵臨巴黎。4月3日,福煦在英國軍隊和新參戰的美國軍隊的支持下,擔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他立即重組前線軍隊,並計劃重新展開對德國的進攻。
福煦吸取了他在早期戰爭中展開嚴酷戰斗和不惜大量傷亡的教訓,此時制定了相應的進攻計劃。1918年8月,晉升為陸軍元帥的福煦改變了進攻德軍主力的作戰計劃,轉攻德國運輸軍需物品至前線的鐵路線。他們將德國後勤運輸路線切斷後,德軍兵敗撤軍,福煦下令展開猛烈的追擊戰。11月,協約國迫使德國軍隊宣布停戰。
一戰結束後,福煦榮任波蘭與英國的陸軍元帥。1929年3月20日,福煦逝世於巴黎,享年七十七歲,死後被安葬在巴黎榮軍院拿破崙一世與亨利?德?拉?土爾?奧弗涅?德?杜倫尼的墓旁。
不論福煦軍隊造成的傷亡人數是多少,沒有人去懷疑福煦對一戰結果產生的影響力。他取得戰爭勝利的作戰風格就是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未來的指揮官們考慮到了福煦在一戰中的經驗教訓,再沒有人讓軍隊投入到靜態戰壕戰這樣的浴血廝殺中去。然而福煦卻是他那個時代的英雄和將軍,甚至那些反對他戰術戰略的人們也要承認他在戰爭初期挫敗德國的進攻和最終將他們徹底打敗的能力。
英國後來在倫敦郊外的維多利亞地鐵站豎起了一座福煦的雕像,這里昔日是許多英國士兵倒下的前線戰場。雕像的底座上纂刻著引用福煦的一句話:「我為英國而戰,就是在為我自己的祖國而戰。」
⑵ 戰爭藝術概論主要有哪些內容
《戰爭藝術概論》內容精要:《戰爭藝術概論》總結了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經驗,概括了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的戰爭基本原理,提出了許多當時行之有效的作戰指導原則、方法和形式。該書涉及的范圍廣,主要內容有:(1)戰爭政策:「戰爭政策就是外交與戰爭之間的一切相互關系。」戰爭政策所研究的問題,應能幫助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判斷戰爭是否適合時機,是否正當或是否需要,並決定採取哪些行動來達到戰爭目的。研究戰爭政策規模和戰法。戰爭政策,就是要確定戰爭的性質、目的、時機、規模不僅對國務活動家而且對軍隊統帥也至關重要,因為它同所有可能採取的戰爭手段和行為都有極密切的關系。
(2)軍事政策或戰爭哲學:軍事政策就是政府和統帥採取的一切既不屬外交領域,也不屬戰略領域的軍事手段。軍事政策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敵對國家的經濟資源、軍事地理狀況、軍事實力統計(含軍事組織、現役兵力、預備役兵力、兵力編成、武器裝備等)、總參謀部的主要作戰原則、民族的戰斗意志及對本國政府和制度的忠誠程度、可能得到的一切支援和可能遇到的一切障礙,當然也包括本國國王和統帥的特性與才幹、政府或國防機構在首都可能對戰爭施加的影響、軍隊的體制、兵力編成和武器裝備等。
(3)戰略:戰略是在地圖上進行戰爭的藝術,是研究整個戰爭區域的藝術,是為入侵別國或保衛本國而在戰場上指揮大軍的藝術,是把一支軍隊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戰爭區域或作戰地區決定點上去的藝術。
總之,戰略是進行戰爭的藝術。
戰略的核心問題在於抓住全部戰爭的鎖鑰,集中主要兵力攻擊敵人的一翼或者一點。戰略的重要任務在於:正確判斷敵方的戰爭區;認真分析敵我雙方的決定點;抓住有利時機通過機動和快速性取得優勢;集中主要兵力,協調一致地對具有決定意義的敵軍中央或一翼實施攻擊。
(4)大戰術與交戰:「交戰是在重大的政治和戰略問題上相互競爭的兩軍具有決定意義的沖突。」凡是交戰,總有攻防兩方,對攻者來說是進攻交戰,對防者來說是防禦交戰。此外,還有一種交戰稱遭遇交戰。而大戰術正是巧妙組織和指揮交戰的藝術。「大戰術的組織指導原則同戰略的組織指導原則一樣,就是把自己的主力僅用於對付敵人的一部,僅用於能保障獲得最大戰果的決定點上。」歸根到底,「交戰就是戰爭的主要和具有決定性的行動」。
(5)戰術:戰術是指揮戰斗的藝術,是指揮師或獨立支隊獨立作戰的藝術,是在決定性時機對決定點使用主力投入戰斗的藝術。戰術決定軍隊在戰場上實施機動和投入沖擊的各種部署;決定部隊的使用程序和遂行任務的方法。戰術在戰爭中是惟一無一定規律可循的東西。
(6)戰略戰術性混合作戰:戰略戰術性混合作戰,包括鉗制攻擊與大支隊、渡河、退卻和追擊、軍隊行軍宿營和冬季舍營、登陸作戰。鉗制攻擊是在遠離主要作戰地區的戰區邊緣採取的輔助行動。而大支隊就是執行鉗制攻擊任務的,它的行動對整個戰局的成敗有重要關系,在歐洲陸戰場,要渡過像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等等大河流,因此渡河問題就值得研究了。諸如渡河點的選擇、架橋藝術、架橋部隊、器材等,都要認真准備。退卻是一切戰爭行動中最困難的一種行動。因此,定下退卻決心、退卻方法,搞好退卻保障,就是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了。
(7)結論:書中說,作者已盡全力敘述了戰爭基本規律的主要原理。戰爭是一門藝術。交戰中,個人素質、精神力量以及萬千種其他因素有時起著主要作用。沖突雙方士兵的激情和軍事素質,指揮官的性格、毅力和才能,甚至還有民族的以及時代的尚武精神總之一切可稱為戰爭的詩意和幻想的東西都將對戰爭的結果產生持久的影響。
⑶ 結婚被小人暗算放鐵怎麼化解
大多數人都知道如何在工作場所搞好人際關系。但是大多數人認為搞好人際關系是為了幫助自己。這相當於兵法中的攻擊。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良好的人際關系還有另一面,來於戰爭藝術,它是防禦。
小人欺負你的原因是你好欺負,並且覺得欺負你的代價太低。還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被壞人欺負。一是讓自己堅強,但這很難。其次,拓寬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很容易。如果你前者難,就用後者。會有很多人站在你身後,他們可以幫助你,甚至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如果一個小人冒犯了你,他也冒犯了別人。這個說法,小人自然會清楚。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讓自己有更多的盟友。事實上,它也是戰爭藝術的核心。
對付壞人有三種策略,學會了利用自己來壓制壞人。記住最好的政策是不戰斗。而是專注於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讓小人不敢成為你的敵人。這是真正最好的政策。什麼方法都是有用的,取決你如何選擇。
⑷ 戰爭藝術對國家來說至關重要。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是一條通向安全或毀滅的道這是誰說的
1,約翰我不知道是誰,福音可能是幾個世紀以前的。
牧師用沙啞的聲音說:「聖誕節來了,光明在黑暗中閃耀。……黑暗征服不了光明。」理解的意思我認為:「黎明前是最黑暗的,黑暗是征服不了光明的,這是千古定理,邪不勝正。
而是活生生現實給我們每個人的神聖啟示」是讓我們等到光明的那一天,這一天就快到了。
2,一整夜是誇張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意思:一整夜代表黑暗,也代表著一整夜過後就是天亮,也就是光明。有一個蠟燭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點亮,代表是希望之光,是讓我們努力堅持到最後一支燭光,因為黑暗裡總是有光明的。
3,讀的是一頭霧水,你的文章不全,講的主題就是,邪不勝正,黑暗征服不了光明,太陽總有一刻會升起的。
⑸ 《孫子兵法》為何被稱為不朽的戰爭藝術
《孫子兵法》為什麼被稱為不朽的藝術?這是一個非常有藝術的提問。《孫子兵法》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超越了所有兵書的存在。《孫子兵法》不僅僅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軍事瑰寶,在國外也備受推崇。
我認為《孫子兵法》教人和平,而不是讓別人打仗,不是主戰主義!《孫子兵法》內容里的所有定位和理論都是最准確的,也是最好的。
從這些角度來看,《孫子兵法》被稱作為不朽的藝術,的確名副其實。
⑹ 戰爭藝術共享是什麼意思
將經典戰例,戰役情況,過程公開,
⑺ 戰略舉措是什麼意思
戰略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 即根據對國際形勢和敵對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地理等諸因素的分析判斷,科學預測戰爭的發生與發展,制定戰略方針、戰略原則和戰略計劃,籌劃戰爭准備,指導戰爭實施所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戰略產生於戰爭實踐,長期使用於軍事領域,本義即軍事戰略。戰略可按 不同的標准劃分類型。按社會歷史時期劃分,可分為古代戰略、近代戰略、現代戰略;按作戰性質劃分,有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按使用武器的類型劃分,有常規戰爭戰略和核戰爭戰略(見核戰略);按軍種劃分,有陸軍戰略、海軍戰略和空軍戰略;按作戰持續時間劃分,有速決戰略和持久戰略,等等。
凡屬有關戰爭准備與實施,軍事力量的建設和使用的全局性的內容,都是戰略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主要是:為制止和推遲戰爭而進行的斗爭;為對付戰爭而進行的長遠准備和臨戰准備;戰爭爆發後的戰略領導與指揮;結束戰爭的戰略決策與處置等。
人類社會有了戰爭,就逐漸形成了戰略。在中國古代,有關戰爭全局的籌劃與指導曾使用兵略、謀略和方略等特定的術語表述戰略。漢成帝於公元前26年命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任宏將兵書分為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等四類,其中兵權謀講的就是戰略。戰略一詞,在中國最早見於西晉初史學家司馬彪所著《戰略》一書,後屢見於《三國志》、《廿一史戰略考》等史籍中。這些術語,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戰略意義有類似之處,但與戰役法、戰術區分不嚴格,有時還含有政治、外交謀略和戰法之意,使用也不統一。19世紀末,中國開始用「戰略」翻譯西方的「strategy」一詞。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毛澤東關於戰略的論述,奠定了現代中國戰略定義的基礎。英文「strategy」一詞源於希臘語「strategia」。古羅馬軍事理論家弗龍蒂努斯早在公元84~96年間就撰寫了《謀略》(The Strategems)一書,
分析戰略上成功的戰例,以供將軍們提高運籌和指導戰爭的能力。東羅馬(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於公元580年前後寫了一本訓練高級將領用的軍事教科書,名為《將略》(Strategicon),意為將道或統帥藝術,與戰略名異實同。18世紀末,普魯士的A.H.D.von比洛在其所著的《新戰爭體系的精神實質》中,將戰略與戰術加以區分,並賦予其定義:「戰略是關於在視界和火炮射程以外進行軍事行動的科學;而戰術是關於在上述范圍以內進行軍事行動的科學。」(《論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第30頁,軍事科學出版社,1985)普魯士C.von克勞塞維茨為戰略所下的定義是:「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對戰斗的運用。」(《戰爭論》第1卷第175頁,商務印書館,1978)瑞士A.H.若米尼認為:「戰略是在地圖上進行戰爭的藝術,是研究整個戰爭區的藝術。」(《戰爭藝術概論》第87頁,解放軍出版社,1986)美國經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的軍事戰略的定義是:「運用一國武裝力量,通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達成國家政策的各項目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對戰略的定義是:「在戰爭中利用軍事手段達到戰爭目的的科學和藝術。」日本《世界大網路全書》為戰略所下的定義是:「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運用力量的科學與策略。」《蘇聯軍事網路全書》為戰略所下的定義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和最高領域,它包括國家和武裝力量准備戰爭、計劃與進行戰爭和戰略性戰役的理論與實踐。」古今中外對戰略的稱謂繁多,性質不同,定義各異,但有其相同之處;即都是指在一定時期,建設和使用以軍隊為主體的軍事力量,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准備與實施,以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為一定的階級、國家、民族和政治集團的利益服務的方略。隨著戰略理論的發展,西方有的國家出現了更高層次的大戰略、國家戰略、國防戰略及有關的發展戰略。戰略這一概念,已擴大延伸到軍事領域以外,為其他許多領域所借用,泛指對全局性重大的、高層次決策的謀略。
中國古代常稱戰略為謀、猷、韜略、方略、兵略等。西晉曾出現司馬彪以「戰略」命名的歷史著作。英語中與「戰略」相對應的詞strategy,源於希臘語strategos,原意是「將兵術」或「將道」。近代,戰略在世界各國先後發展成為軍事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現代戰略涉及的范圍日趨擴大,西方國家陸續提出了「大戰略」、「國家戰略」、「全球戰略」等一類概念。「戰略」一詞現已被各個領域所借用,諸如政治戰略,經濟戰略,科技戰略 ,外交戰略,人口戰略,資源戰略,體育戰略,等等。
戰略是同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依賴於社會物質生產 、 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人的覺悟程度,為國家或政治集團所規定的基本政策服務。國家的社會制度,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以及主觀指導,對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起決定作用。戰略同國家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面積、人口、資源、交通運輸,以及作戰地區的地形、水文、天候等,也有密切關系。
毛澤東軍事思想關於戰略的核心觀點是人民戰爭思想,即廣泛宣傳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廣泛依靠群眾,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澤東的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從失敗走向勝利。其在抗日戰爭期間發表的著名的軍事著作《論持久戰》,就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完成並自始至終貫穿著人民戰爭的觀點,而且由八路軍、新車軍和抗日根據地幹部群眾進行了成功實踐,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通常指軍事戰略,即戰爭指導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制定和採取的准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統一戰線,依靠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的戰略。它經過長期戰爭實踐的檢驗,具有豐富的內容,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戰爭和戰略的原理、原則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中國革命戰爭戰略的基本理論原則是:①實事求是地研究戰爭,指導戰爭,使戰爭指導符合於客觀實際。這是革命戰爭戰略的立足點。②軍事戰略服從和服務於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和基本政策,以解放人民、建立和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新型國家為目的,這是革命戰爭戰略的根本出發點。③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實行人民戰爭,這是革命戰爭戰略的基礎。④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⑤積極防禦,持久作戰。這是統管革命戰爭全局的指導方針。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是實施積極防禦戰略的主要方法。
⑻ 約米尼戰爭藝術理論的核心有哪些
約米尼戰爭藝術理論的核心就在於建立起一套嚴格的、適用於不同戰況、不同地形的計劃與行動管理體系,每一次行動都圍繞著一系列的作戰計劃,聯合友好的軍事力量,有力打擊敵人的弱點,穿越敵人的戰線,為下一次作戰開辟有利的條件。盡管人們讀完所有約米尼的作品會發現他要比人們想像中的更加靈活變通,可新近越來越多研究戰爭藝術的人員對他充滿限制的幾何作戰計劃形式與絕對的作戰條例進行了批判,約米尼的教條學說里並沒有預見到人們會發明出遠程快速、命中率高又可以集中火力發射的步槍。
⑼ 中國的古代戰爭和西方的古代戰爭有什麼不同
1,軍隊骨乾的構成不同。
中國古代上戰場的都是征來的泥腿子,很多亂世出名的戰將,都是泥腿子或下層小吏出身,以軍功卓著博取功名,關羽張飛袁崇煥曾國藩左宗棠都是這樣,沒聽說世家子弟踴躍參軍的。
但在歐洲,和國王這個全國最大的領主上陣砍人一樣,各個封建領主、騎士往往構成了軍隊有生力量的核心。
2,兩種軍政制度不同。
歐洲的軍人很專業,騎士階層是從小訓練的職業軍人,打仗是他們至高的義務和榮譽;古中國沒有軍事貴族,泥腳子是主力。從這一點看似乎歐洲軍隊的職業化程度很高。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的話,結論可能正好相反。如果套用企業制度的話,古中國軍隊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相分離的,在政治統帥與文官制度外,有一批被稱為「武將」的職業經理,類似於今天各國的軍事制度。
3,戰爭動員程度不同:
中世紀歐洲無常備軍,打仗是臨時召集軍隊,打仗的主要是中上層的貴族騎士,平民一般不參加軍隊。
中國軍隊特別多。由於中國人吃糧食、糧食的保存期比較長,不容易腐化,能養很多的軍隊。軍隊規模大,打起仗來必然死得人多。加上用人海戰術圍城,糧食很快消耗完,經常發生大規模人吃人的現象。
打仗時,很多中國人躲到城裡,結果還是被相互吃掉了,留在鄉里的人被攻城軍吃了,躲到深山老林好些,可見「苛政猛於虎」。
⑽ 為什麼《戰爭藝術·赤潮》的經典模式落寞了
沒落的原因:
1.自走棋剛出的時候,對經典模式的適配極度不友好,客戶端負載變大,閃退,卡掉,幾乎成為了日常。
2.新UI設計上就把經典藏起來了,用意明確。
3.經典新人確實少,幾乎沒有新鮮血液,老玩家皮膚也都全了,氪金點榨乾。
幾乎就是用同一個版號上了款新游戲。
《戰爭藝術:赤潮》 是一款即時策略游戲,玩家可以在PC、手機、平板 、電視、主機等多平台同服對戰。
次時代畫面表現出火爆熱烈的戰爭場面,支持超過300個獨立思考的戰斗單位實時戰斗。三個種族超過150種不同單位,重現了經典即時戰略游戲的「核心樂趣」,操作模式兼容不同平台的操作習慣。
《戰爭藝術:赤潮》是一款公平的全球實時團隊競技游戲。 玩家可以從人、神、妖三個種族中挑選兵種組成部隊,在1v1、2V2以及3v3的戰斗中,運用巧妙的出兵策略[6]和強大的指揮官技能,擊敗敵方基地取得勝利。
游戲特色:
戰斗特色:火爆熱烈的戰爭場面,支持超過300個獨立思考的戰斗單位實時戰斗,從超過150個兵種中精心派遣出戰單位,根據實時戰況調整部隊結構與數量,准確下達作戰指令,壓制與你對陣的地方軍團。
技能特色:不同的種族擁有截然不同的指揮官技能,在關鍵時刻釋放指揮官技能,也許可以達到奇效。
團隊特色:在3v3模式中,隊友不在是同時出現於占城上,而是通過輪次,一波一波輪換上場,如此就十分講究隊友之間的聯動性,玩家需要根據隊友的出兵以及指揮官技能,進行配合式選擇達到1+1>2的效果。
操作特色:極度簡潔的指揮模式,恰到好處的思考和操作配比,兼容不同平台的輸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