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崔圓圓這三個字怎麼寫好看
首選連筆字,快速便捷,想好看又超酷最好是行楷,襯托出你的成熟與優雅。
行楷,也稱「漢字行楷手寫體字形」,是偏重於楷書書寫筆法(法則),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體。或曰:是漢字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的,少量改變書寫筆順,且具較強易識、易學特徵的實用性手寫體字體。
中文名
行 楷
拼 音
Xíng kǎi
類 別
書體名
要 求
靈活
代表人物
王羲之
代表作品
蘭亭序
基本含義
尤中會行楷
書體名。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金石林·緒論》:「行楷如二王諸帖之稍真者,十當八九。僧懷仁等所集《聖教》、《興福》、《孔廟碑》之類是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三·趙松雪書杜集》:「 趙松雪 手書杜詩一部,用朱絲欄,字作行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老爺把那名帖揭過去,見底下那篇信是張虛白齋寸箋,上面寫著絕小的蠅頭行楷。」
行書是各種字體中最為流行的,之所以流行而長盛不衰,因其所具有的實用性和一定的隨意性。它又可分為行楷、行草兩類。我們習慣上把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稱為行楷。它由於具有隨意性,因而就具有較多的靈活性和學習難度,筆形上可以說是楷書基礎上的簡化、連帶、速寫,字形上打破過於平穩而產生靜中求動的視覺態勢。
寫字方法
尤中會行楷
學習行楷字諸多因素交互影響,既有筆順錯別字問題,又有橫平豎直極端僵化寫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既可借鑒楷書基礎(快速過渡),又可直接進入行楷學習(立足本體);還有書寫者學習態度等等,都需要適時綜合考慮,從而達到書寫規范美觀、便利流暢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平時落實科學的教學計劃(進度、教法等)、合理的書寫學習和有效的訓練。事實上也如此,正因其隨意和靈動的特點,行楷字體的學習難度,不亞於楷書等字體。由楷而行,應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楷書筆畫的疾書。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
還應看到,過分強調楷化,容易造成書寫僵化呆板,缺少實用意識,影響書寫結構的靈活以及速寫的節律等。而過度強調行意忽略楷書基礎,又容易造成字形結構的零亂鬆散,甚至草化,產生閱讀困難識認分歧。只有楷行兼顧,直曲方圓收放有度,勻稱呼應,連帶適當,穩扎穩進,才可能學好行楷手寫體。
行楷書比較
形態區別
楷書又叫正楷、正書、真書。產生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標准字體之一。楷書是從簡省漢隸的過程中逐漸變化而來的,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結構嚴謹、字形定型。楷書在體勢上多呈長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勢;點畫布局上布白精密,結體緊湊,重心的安置、筆道的長短、正斜
交筆的角度十分規范,合體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當;點畫形態上也極其豐富。楷書是以點畫結構為特點的漢字書體,筆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書的字形是在楷書的點畫基礎上,略加變動而適於連筆書寫的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書體,是楷書的直接快寫體。簡而言之,就是使字的書寫更加靈活,加快書寫速度,節省書寫時間。行楷將楷書的體勢、點畫變得圓轉連帶、變化多樣。因為在書寫時,楷書的成分多,只是略有行書的筆意,因此叫行楷。行楷結字也很自由,字的筆畫可依據不同連筆位置的需要作出靈活多樣的變化,書寫快捷,不需停筆、頓筆更長的時間。下筆收筆,起承轉合,多取順勢,一筆帶過。筆道流暢、瀟灑多姿,日常生活學習中,應用最為廣泛。
用筆區別
楷書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中
蒙漢良行楷書
,提筆、頓筆、轉筆等運用要求嚴格,書寫要平穩,有輕重提按、入鋒回筆等具體要求。筆數,筆順,一定的行筆規則是不可以隨意改變的。
而行楷的用筆則靈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鋒、頓筆、停筆等嚴格的運筆,不強調用筆中更多的提按、筆畫形態,只要求筆道流暢,使轉合理,行筆巧妙。還可以依照書寫者的習慣而使筆畫的行筆出現各種變化,甚至依照個人不同的審美和書寫風格去追求或創造出不同的筆道線條。
筆順區別
楷書的筆順比較固定,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是根據漢字結構特點加之人們日常書寫習慣而總結出來的。就一般情況而言,楷書的筆順是不可以改變的,改變了筆順極容易造成筆畫書寫不到位,使字形走樣,影響書寫效果。
行楷的筆順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楷的書寫,根據實際需要,個別地方由於書寫到具體部位時,筆畫的連結、縈帶、減省等使字形變化,相應的筆順也隨之改變了。有的字中的筆畫可以先寫、也可以後寫、但這也只限於一些非主要的筆畫,字中的主筆是要按照書寫順序來寫的。
筆數區別
寫行楷的過程中,個別時候由於連帶的需要,加上個別筆畫的合並、替代和減省,很多筆畫自然地連在一起書寫,筆數會比楷書有所減少。
第一行書編輯
作者: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蘭亭序》
《蘭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書」。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 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1]
欣賞編輯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紙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當今存世的唯一書法精品真跡。縱23cm;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此帖以「羲之頓首」四字行草開頭,以「山陰張候」行楷結尾,此帖筆法雍容古雅,圓渾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不少人認為《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贊嘆。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
行楷欣賞何俊田
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三希原件仍藏在養心殿三希堂。
根據此帖附頁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錄載, 《快雪時晴帖》曾經宋宣和內府,宋時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趙孟頫題跋。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清馮銓所有,於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內府。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內戰中敗北,退踞台灣時除帶走了大量黃金以外,還有2972箱南遷文物中的精品。這部分卻是故宮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絕倫的工藝品,翠玉白菜、玉香爐、玉荷葉形筆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如今「三希」《伯遠帖》、《中秋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唯獨「一希」《快雪時晴帖》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國人深引為憾。
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b0fca36f2815540d.html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b0fca36f2815540d.html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b0fca36f2815540d.html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b0fca36f2815540d.html
『貳』 金字的筆順筆畫怎麼寫
一、金字的筆順筆畫是撇,捺,橫,橫,豎,點,撇,橫。
二、基本釋義
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
2、金屬:五金。
3、錢:現金。助學金。
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
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
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後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三、組詞有金子、金色、金黃、金銀、金杯、金秋、金魚、獎金、金光、鍍金、租金、金桂、淘金、金屬等。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
白話版《說文解字》:金,五色(赤、青、黑、白、黃)金屬的總稱。
三、相關組詞
1、金針
[jīn zhēn]
針灸用的針,古時多用金、銀或鐵製成,現在多用不銹鋼製成。見〖毫針〗。
2、金瓜
[jīn guā]
草本植物,莖蔓生,葉片粗糙,邊緣有鋸齒,花白色,果實卵形,橘紅色,有10條縱棱。
3、金衡
[jīn héng]
英美質量制度,用於金、銀等貴重金屬(區別於「常衡、葯衡」)。
4、金魚
[jīn yú]
魚類。由鯽演化而成。一般體短而肥,尾鰭四葉。可供觀賞。由於長期人工培育,現已有形形色色的美麗品種。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從中國引種的。
5、金黃
[jīn huáng]
黃而微紅略像金子的顏色:~色頭發。麥收時節,田野里一片~。
『叄』 馨和金的甲骨文、金文、象形字、小篆、行書、草書、隸書怎麼寫,還有古代意思和現在意思字後面要寫什麼字
「馨」和「金」二字均無甲骨文,「馨」無金文。甲骨文、金文均可算象形文字。
附圖為二字的演化過程。圖片較大,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
◎馨xīn
〈形〉
(1)(形聲。從香,殸聲。殸,籀文「磬」(qìng)。本義:芳香,散布很遠的香氣)
(2)同本義[wide-spreadfragrance]
馨,香之遠聞者也。——《說文》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國語·周語》
丹木五歲五味乃馨成。——《山海經·西山經》
爾酒既清,爾淆既馨。——《詩·大雅·鳧鷖》。毛傳:「馨,香之遠聞也。」
惟吾德馨。——唐·劉禹錫《陋室銘》
(3)又如:馨烈(芳香濃烈);馨逸(香氣洋溢;芳香遠播)
(4)比喻聲譽流芳後世[goodreputation]
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晉書》
(5)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業);馨德(芳馨久傳的美德和教化)引申為美[beauty]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君陳》
詞性變化
--------------------------------------------------------------------------------
◎馨xīn
〈助〉
(1)有贊美的意思。後來多「寧馨」(如此,這樣)連用
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
(2)又如:寧馨兒
======
◎金jīn
〈名〉
(1)(會意。金文字形。從人(表示覆蓋),從土,從二。從「土」,表示藏在地下;從「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礦物。本義:金屬)
(2)金屬的通稱或金屬總名[metal]
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說文》
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爾雅·釋地》
系於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書·禹貢》。注:「銅三色也。」
項掣金鎖。——唐·李朝威《柳毅傳》
(3)又如:五金(指金、銀、銅、鐵、錫,泛指金屬);白金(鉑的通稱;古代指銀子);金背(鏡子);金鑰(門銷或金屬門環、門閂);金荷(金屬製成的荷葉狀獨台);金鋪(本指門上銜接門環部分的帶有虎頭等花紋的裝飾物,亦指門環);金鍾(金屬酒杯)
(4)金屬的製品,可省稱為金[metalware]
(5)刀、劍、箭等兵器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6)又如:金吾(手執的銅制儀仗棒);金革;金翅(兵艦名);金猊(用金屬鑄成狻猊狀的香爐);金鉤(刀名);金創,金傷(為兵器所創的傷痕)
(7)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臉上刺的字)
(8)印;虎符。如:金紫(秦·漢時丞相所用金印紫綬的簡稱);金爵(指金印紫綬的爵位);金虎符(古時發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處)
(9)犁鏵頭
耜廣五寸,二耜為耦。——《周禮》
(10)釧、鐲一類妝飾品
金銀華美之服。——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1)又如:金步搖(女子的首飾名);金粉(婦女妝飾用的花鈿和鉛粉);金雀(婦女裝飾用的頭釵)
(12)化學元素名。金子[gold]一種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黃色三價和一價金屬元素,產狀主要為獨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於如針碲金銀礦或葉碲礦等少數礦物中;大多數化學品對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氣和王水會受浸蝕;為增加硬度或改變顏色供商業上應用(如金幣、首飾、金牙)而加入銅、銀、鋅、鎘及其它金屬熔成合金
得遺金。——《後漢書·列女傳》
指金於野。
玉質而金色。——明·劉基《賣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又如:赤金(純金);金篦兒(一種篦子狀的金首飾);金釵客(妓女的諱稱);金繩(古代封禪儀式中用的金線);金貲(金銀財寶)
(14)錢財;貨幣[money]
金五百斤。——《戰國策·齊策四》
所賜金帛。——漢·劉向《列女傳》
橐金數千。——清·張廷玉《明史》
輸不必金。——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15)又如:金粟(錢與米);金罰(以金錢贖罪的處罰法);金選(古代用來贖罪的罰金。也稱「金銖」);金財(金錢財貨)
(16)古代軍隊中用以指揮停止或撤退的鑼或其他金屬製品[gong]。如:鳴金收兵;金聲(鉦聲。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鉦和鼓);金鉦(樂器名。鐲鐃之類)
(17)銅[copper]。如:金鐸(古代軍中所用的銅鈴);金莖(銅柱。為擎承露盤之用);金壺(古時的計時器。即銅壺);金翟(銅鑄的人像。同金狄,銅狄)
(18)月[moon]。如:金蟾(月的別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動。也指月光)
(19)太陽[sun]。如:金鑼(比喻太陽);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種器具);金鴉(金烏。太陽)
(20)水銀[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禪之禮。以水銀和金粉為泥,用來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煉制而成的葯)
(21)星名。金星的簡稱[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經天。——《隋書·天文志》
(22)朝代名[Jin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歷九帝,統治中國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創建,建都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南),先後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等地,後在蒙古和宋的聯合進攻下滅亡
(23)古州名[Jinprefecture]。治所在今陝西省安康縣
(24)古代貨幣單位
請獻十金。——《墨子·公輸》
購子頭千金。——晉·干寶《搜神記》
易之以寫金。——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5)姓
詞性變化
--------------------------------------------------------------------------------
◎金jīn
〈形〉
(1)金黃色,亞麻色,尤用指頭發[golden]
浮光躍金。——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青項金翅。——《聊齋志異·促織》
(2)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縷(金色絲線);金獸(門環上的金色銜環);金蠶(金色的蠶);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圖案);金鳳(金色的鳳凰)
(3)比喻尊重、貴重[respectful;noble]。如:烏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諾(對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稱);金言(珍貴、寶重的言辭;佛陀的教言為金言);金交(比喻友誼深厚)
(4)比喻堅固;攻不破的或無懈可擊的[impregnable]。如:金陣(堅固的兵陣);金城;金湯;金堤(形容堤防的鞏固)
(5)比喻聲音美妙[showsvoiceisnice]
(6)富貴[richandnoble]。如:金宮(華美的宮室);金穴(極富貴的人家)
(7)皇帝的,天子的[imperial]。如:金貂(漢以後皇帝侍臣的冠飾);金籙(天帝的詔書)
『肆』 《延禧攻略》中袁春望的演技怎麼樣
王茂蕾被眾人罵到關閉微博評論這件事簡直讓我啼笑皆非,只能解釋是因為他詮釋的袁春望太逼人了。袁春望這個角色是《延禧攻略》里很奪眼的一個點,至少我追完這部劇,對這個名字記得最為深刻。值得玩味的是,對這個角色的愛憎,眾人尤其分明,我很難見到有誰對他是持中立態度。有人愛袁春望,愛得欲罷不能;有人厭他,巴不得砸了屏幕。
我不談王茂蕾對角色的努力,諸如在烈日下跪了半個小時,只為了演出一瞬間的疲倦感。這是演員自身的職業操守。單論對角色的理解與闡述,扮演了袁春望的王茂蕾就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演員。就像有人會選擇愛是成全,總有人會選擇愛是佔有,王茂蕾放大了後者,向世人展示了人的丑惡,在所有人都明白情有可原的情況下,這個角色仍是如此讓人抵觸,這不正是對王茂蕾的肯定嗎?
『伍』 小澗鎮的名勝古跡
1、雙鎖山及其名勝古跡群
雙鎖山,又名齊山,縣級歷史文化名勝保護區。位於鎮東1.5公里處,西南東北向,全長2100米,海拔76米,面積1.8平方公里。因山兩頭高, 中部底,成古鎖(凹形)狀,故名。山不大,因劉金定在此樹旗立寨,保鄉衛國而享有盛名。又因劉金定、高瓊在這里比武成親,又有他們的多處遺跡和許多軼聞傳說,更增加了雙鎖山的誘人魅力,歷代慕名游山者不絕,留下很多題詠,如國家原農牧漁業部長張維誠有《登雙鎖山》詩:「南鎮渦水一條龍,突起平原氣勢宏。遙想當年扎營寨,流傳至今女英雄。古蒙沃野民豪放,歷來革命有傳統。極目四望胸襟闊,千村萬落樹蔥蘢。」主要名勝古跡有:
①劉金定飲馬泉 為雙鎖山最著名古跡,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南峰東側,為劉金定在此立寨時所鑿,供人馬飲水之用。泉呈圓形,直徑6米,深3米。水碧綠,味甘美,四季不竭,含鉛量很低,是理想的天然優質礦泉水。相傳劉金定、高瓊在此傾吐互相愛慕之情,共飲泉中水,同商去南唐破敵之計。一池碧水在陽光照耀下,宛若萬綠叢中一顆明珠,故有「高山明珠」之稱。元代詩人佚名有《觀劉金定飲馬泉》詩:「萬綠雙鎖山,高峰有玉泉。何處落明珠,疑是銀河天。」
②高瓊墓 是高瓊與劉金定的合葬冢,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雙鎖山 西南麓。周顯德三年(956年),高、劉在雙鎖山成親時,金定曾對高瓊言明:你是朝廷大將,我是山野民女,門不當戶不對,日後你會不會反悔?高瓊愛她有報國之志,貌美藝精,又是同鄉,是理想的伴侶,故而設誓:生死於共,白頭偕老,死葬此山。高瓊72歲病逝,果不食言,遂葬於雙鎖山麓。四年後,金定謝世,子孫們將他們合葬在一起。成為忠貞愛情的典範,傳為歷史佳話。高瓊墓有墓地500畝,歷代均有維修,並有專人守護。清嘉慶六年(1808年),蒙城知縣白玉福奉旨修墓「石砌冢垣,奇壙環 。」
③劉金定旗桿座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代時期文物。五代未,劉金定在雙鎖山立寨樹旗護鄉,故有此旗桿座。旗桿座為石質、色青、堅而圓,直徑1.1米,厚0.24米。石座正中有圓形旗桿洞眼,直徑0.14米。旗桿石座,世代相傳,妥善保護,是人們懷念劉金定的重要實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勇於反匪盜、反侵略、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
④劉金定梳妝樓 位於山南部東山坡上,始建於宋,明代重建。磚木結構,雙層飛檐凌空,宏偉秀麗,雕梁畫棟,是來雙鎖山的遊人必覽之處,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清雍正年間,山東沂水詩人高淑曾登樓賦詩《妝樓擁春》:「柳暗花明二月天,樓邊春色正嫣然。錦傘紅妝人何在?桃李芬芳似昔年。」
⑤拉馬溝 此溝從雙鎖山東麓起向東延伸,經小澗、漆園、板橋三鎮,至板橋集入淝河,全長20公里。人民懷念劉金定護鄉之功,挖溝命名紀念。
⑥金閨玉帳 即劉金定的山寨後廳堂,位於雙鎖山正中平坦處,也是劉金定與高瓊成親的洞房,詩人冷如冰有《金閨玉帳》詩:「一曲當年鳳求凰,高劉攜手破南唐。愛情不若文章力,風月河山無盡藏。」
⑦劉金定涼馬棚、上馬台與縻馬樁 涼馬棚位於雙鎖山南100米處,方圓1.5公里,佔地40畝,是劉金定及將士喂養戰馬的地方。上馬台 在涼馬棚東側,青石基座,三個台階,高1米,旁飾花紋,十分美觀。縻馬樁在涼馬棚中間,石頭樁,質地色青,頭粗身細,上有飾獸。
⑧鳳凰台 劉金定紀念景物,位於雙鎖山東麓劉庄西頭。傳說劉金定出生的當天中午,有彩鳳落在劉金定家門前,後劉金定出生。後人為紀念劉金定,在鳳凰降落處修一鳳凰台,當地有民謠「雙鎖山上飛彩鳳,紅馬金刀劉金定。斬將殺敵破南唐,護鄉保國傳美名。」
⑨劉金定跑馬道、演武場與大小軍營 跑馬道有三:一位於雙鎖山東側,南北走向,北至紅城中部,南至雙鎖山南麓,全長2500米;二位於雙鎖山西側,也是南北走向,全長600米,在高瓊墓西側;三位於雙鎖山西,東西走向,從雙鎖山至姜西郢子,全長3500米。演武長有兩處:一在紅城內,是劉金定率士卒練習武藝,排兵布陣的地方;二在雙鎖山南麓,今小澗鎮計生辦駐地,是劉金定的校軍場。當年,劉金定隨高瓊南唐救駕時,就是從這里點將發兵的。大小軍營,俗名大小營,位於雙鎖山西北1公里處,是劉金定練兵護鄉時的軍營,大營住男兵,小營住女兵。
⑩五空橋位於雙鎖山西南600米處,原是座五空大橋,橋下深溝。劉金定曾在此打敗一支精銳南唐軍,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雙鎖山和京、津、東北一帶流傳的一句話:「雙鎖山萬丈高烏鴉難過,五空橋萬丈深能擋百萬雄兵。五空橋即此。宋代詩人高士談有詩贊五空橋:「五空橋下浪如飛,垂柳兩岸映日暉。巾幗英雄今何在,鶯歌燕舞迎春歸。」
2、下城父 著名古城址,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遇難地。《史記·陳涉世家》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陳王之陰,還至下城父,其御庄賈殺以降秦。」《後漢書·郡國志》載:「汝南郡山桑候國有下城父聚。」《水經注·渦水》:「渦水又東經下城父北……又屈經其聚東狼山西。」明萬曆十年,(1582)年《蒙城縣志》載:「嘉靖二十二年(1543),大水,渦河改道,河床南移。」以此看,當年的渦河故道當在今渦河的北邊,狼山之西。《水經注》以狼山確定下城父的位置,故下城父則在狼山西不遠處。《辭源》和翦伯贊《中國史綱》都說,下城父在蒙城縣西北,即今小澗境內。
3、紅城舊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雙鎖山東300米處,古稱垂惠聚、禮城,自春秋至西晉一直是這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紅城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現存內外兩道城牆遺址。外城東西寬1190米,南北長1300米,原土砌城牆寬7米,高3.4米,為夯土築成,外有丈深護城河,城址至今清晰可見,北城牆高處尚有1.7米,護城河遺址仍存,東城河至今有3--4米深。內城長寬為外城的二分之一。城內有梁王劉紆「金殿」遺址、豫章王行台、劉金定演武場等。今天,紅城為居民集居地,設立紅城村。
4、豫章王行台 建於西晉永嘉五年(311)七月,位於紅城內城,永嘉五年六月,前趙武帝劉聰發兵攻打西晉都城洛陽,懷帝司馬熾被俘,太子司馬詮被殺。詮弟豫章王司馬端聞訊東逃倉垣(今開封市),被群臣擁為太子。七月,自倉垣繞屯禮城(紅城)。司馬端見此地農工商業發達,山青水秀,景色如畫,城市繁華,又是軍事重鎮,遂把它定為都城,建立了行台。因司馬端封號為豫章王,故行台名為「豫章王行台」。他以大將軍、大都督荀 日希 為太子太傅,任尚書,都督禮城內外諸軍。荀日希 驕奢、專權、苛暴,引起眾心離怨。九月,前趙征東大將軍石勒奉命討伐司馬端,兵克禮城。今豫章王行台遺址仍存。
5、九鼎靈山 即《水經注》所載之狼山,縣級歷史文化名勝保護區。山有九峰,很是奇特,在山下只能望見一峰,只有站在山巔,才能看見九個山峰,故名「九鼎靈山。」海拔90.3米,面積3.07平方公里。山四周及山坡上常有商周、春秋銅鼎及其他文物出土,山東為東漢古墓群。山上原有多處古建築,山上有上寺,山下有下寺,有殿房百餘間。今山上古寺仍在,下寺僅存一古井。山上古寺為蒙城縣現存的唯一古寺院。清代詩人郭永懋有詩寫道:「瑞應天門現白狼,九峰山肖郁蒼蒼。雲對古廟聽山雨,花滿春城明雪光。」靈山特產:秋黃瓜、銀灰陶器、金頭蜈蚣、野生雲霧茶等,自唐朝以來,就久負盛名。
6、黃伯山 縣級歷史文化名勝保護區。因黃伯陽修煉於此,故名。黃伯山海拔55.9米,面積0.202平方公里。山岩下有黃伯洞、黃伯泉。黃伯山北臨雙鎖山,南依尖山,西環渦河,風光秀麗。山上遍植石榴樹,每年五月,遍山火紅,十分壯觀。有古詩贊曰:「青山千載萃山靈,傳得南華一卷經。石洞清泉留姓氏,乘風一去自忘形。」
7、尖山 縣級歷史文化名勝保護區。因其上尖下圓而名,海拔50.4米,面積0.296平方公里。昔日山上建有多座寺廟,每年農歷3月2日和3月22日逢廟會,香客雲集。遍山松柏,鬱郁蔥蔥,深遂素雅,怡淡肅穆,十分宜人。清代詩人郭永懋有詩贊尖山:「小山雲起露青尖,古廟神旗yang酒簾。便擬誅茅對山住。一枝卓筆出前檐。」山南、山西和山西北經常出土商周、春秋時期的銅鼎及其它文物,為小澗出土銅鼎之最,近年來受到了文物部門的關注。
8、無影山 是小澗鎮一奇景,它位於雙鎖山東2.5公里的拔貢張庄。此處地表一尺之下,遍地皆優質青石,廣約十餘頃,高僅尺許,似山非山,故名「無影山」。宋代大詩人,曾任蒙城縣令的蘇舜欽有詩雲:「意中山影目中無,一簣藐然澗水隅。豈是愚公移雲後,只余犖確長秋荼。」
9、王爺庄與皇後庄 古代封「王」集中在一個小庄,可謂希少,小澗鎮就有一個王爺庄。它位於鎮東南3.5公里處的高庄,是個偏僻、景色秀麗的農家小村。該庄高姓42戶,190多口人,因其祖上北宋著名愛國將領高瓊、女英雄劉金定為首的高家將,武功衛國,戰績卓著,被封為王的有九人之多,故名王爺庄。又因其中出了個垂簾聽政的賢德皇後—宣仁聖烈皇後,故又稱皇後庄。
10、寺廟 小澗鎮古時佛教昌盛,境內寺廟眾多。它們或疊梁翹角,或飛檐斗拱,或雕梁畫棟,或彩繪油漆,五光十色,絢麗多姿。如:九鼎靈山寺、華佗廟、魁星樓、火神廟、金定廟、東岳廟、三奶奶廟、河神閣、文昌閣、觀音廟、玉皇廟、土地廟、地藏王廟、祖師(文)廟、三官廟、天齊廟、覺華寺、關帝廟、黃伯廟等30多座(有些寺廟還有僧塔)。下面略作介紹:
①九鼎靈山寺 位於鎮北2.5公里處的靈山之上,現存前中後11間大殿,6間偏殿,3間耳殿,總體為磚石結構,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蒙城現存的唯一古寺院。靈山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兩部分,共有殿宇百餘間,距今1300餘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之號命名的,蕭統德才兼備,天下頌仰,被武帝冊封為昭明太子,後在「候景之亂」中喪生。因小澗是其生母穆太後丁令光的故里,故以其號為命寺名,以示紀念。宋朝時更名為「當陽寺」,也有一典故。北宋元豐八年(1085)三月,小澗鎮南3.5公里高庄出了位垂簾聽政的高太後,她聽政之初,就對群臣說:「我兒子(宋神宗)死了,孫子(宋哲宗)年幼,老身是不得已而為 之。婦女當陽非國家盛事也。」高太後母儀天下,是地方上的榮耀,於是地方主事者就用她話中的「當陽」二字,改昭明寺為「當陽寺」了。至元朝時,該寺毀於兵火。明初重修後,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為擴大影響,招攬香客,傳說山神靈驗,就把寺改名為九鼎靈山寺。一千多年來,該寺聞名淮北,周圍數百里的善男信女紛紛來此求神問卜。該寺僧人或道士有習武的傳統,到民國十七年(1928)寺內仍有位曾參加過義和團起義,後被朝廷通緝,法名通四的武僧。女英雄劉金定當年就是在昭明寺拜師學藝,後來南征北戰,為國立功,成為一代名流的。小澗之所以成為武術之鄉,即源於此。靈山寺的磚雕藝術堪稱一絕,不僅逼真傳神,而且數量很多,它是靈山寺的瑰寶,在淮北地區很少見。2002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靈山寺正式對外開放。
②華佗廟 位於小澗鎮中九龍口處,此廟名震兩淮,是淮北地區較大的華佗廟,僅次於華佗家鄉亳州的華佗廟,居第二。此廟之大,是因傳說小澗鎮北首閆庄是華佗夫人閆氏的故里。據廟碑載,華佗廟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清嘉慶年間重修。整個廟宇造型別致,雕刻精細,分前中後三層院落,共有殿房40餘間。中大殿有高大華佗和閆夫人塑像。後大殿有扁鵲、張仲景、程思邈等十大名醫。1938年,華佗廟主殿被日本侵略軍炸毀,餘下殿房毀於「文革」期間。
③河神閣 又名大王閣,位於鎮西渦河岸上,下下兩層,磚木結構,下層在地平面下,是河下船隻裝卸貨物的走道。上層中間有河神木雕像,豹眼鋼須,手持鋼叉,面向河面,單腿站立,甚是威嚴。兩邊套間塑有蝦兵蟹將,形態各異。1938年,河神閣日軍炸毀。
④觀音閣 始建於明正德年間,位於鎮南渦河邊,俗稱「倒座觀音。」大門朝北,分前後十間大殿,均為磚木結構。後大殿正中置泥塑觀音像,面北慈眉善目。觀音閣及其他寺廟均毀於兵火和「文革」期間。
11、楚王墓 位於雙鎖山南麓,為北宋仁宗皇帝連襟,宋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之父高遵甫墓。高遵甫幼讀詩書,通武略,一生任職很低,至北作坊副使。高遵甫卒時,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楚王。
12、駝澗古戰場 即小澗西北之柳溝(柳王集)。南宋紹興十年(1140),金兀術圍順昌(今安徽阜陽市)。時東京副留守劉琦守順昌,施計以少勝多,敗金兀術十萬大軍,史稱「順昌大捷」。岳飛乘勝追擊金兀術,一個多月接連收復六城。岳家軍中的精銳奇兵「背嵬軍」,時駐駝澗一帶,作戰英勇,令金兀術聞風喪膽。明嘉靖《壽州志》載:「駝澗在蒙城西北45里,岳飛敗金兀術於駝澗,即此。遺有營壘址基尚存。」清代詩人王大經有《駝澗營圖》詩雲:「武穆儲糈傍澗津,背嵬貫陣掃胡塵。荒村憑吊多垂淚,何況朱仙鎮上人。」
13、丁齊墓 位於小澗韓橋村,是元正議大夫丁齊之墓。墓 前有石碑,上書「元正議大夫日躋公丁齊之墓」。旁置石馬、石桌、石凳和石香爐等。明正統五年(14400),其孫丁斌出粟1500石(9萬公斤)賑濟災民,明英宗朱祁鎮嘉賑濟事,稱贊丁齊教育有方,命戶部侍朗席循為丁齊立坊,並賜之勒璽。牌坊位於丁齊墓前,高3.4米,上刻朱祁鎮御筆「亦政坊」。牌坊雕梁畫棟,十分壯觀。解放前墓前設施均已毀壞,今僅存一土堆。
14、陸石門與戴氏牌坊 陸石門,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位於小澗鎮西陸樓庄。石門上雕刻著「丹鳳朝陽圖」和各色花卉,兩邊有副對聯:「山青水綠,一陌土掩百年浩氣;玉質金鑲,兩肩頭擔萬古綱常。」石門後有一大冢,葬的是女塾師陸老姑娘。陸姑娘即陸樓人,終生未嫁,立志在家鄉辦學收徒,弟子遍淮北。她精通經史子集,博古通今,所教弟子大部分有功名。73歲去世時,她的黌門弟子,翰林院學士,山東河澤人吳鳳翔,專程從京都趕來祭奠。吳學士為報師恩,出資在墳前為陸老姑娘建造了一座石門,並親撰輓聯刻於石門上以示紀念。四百多年來,陸石門一直保存完好。「文革」時被當作四舊給拆除了,但陸古門對聯卻永遠留在當地人心中。
戴氏牌坊,位於鎮西大街南首,是座鋼箍青石牌坊。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歷時三年竣工。牌坊頂梁南面刻有「戴如松之妻張氏之坊」九個楷書大字;北面正中刻有「聖旨」,兩邊雕有二龍戲珠圖。立柱兩面各有一副楹聯,北面的一副褒張氏聯是當時的蒙城縣知縣王大經所撰:「五世同居,義門長炳丹心照;八旬完節,上壽端由苦志登。」橫樑上雕有「耕讀漁樵」、「二十四孝」圖和「七擒孟獲」、「打漁沙家」等戲曲圖案及鳥獸花卉;下方有八角軸,南北各十二個,軸下墜有銅質風鈴,清風徐來,鈴聲清脆,餘音裊裊,不絕如縷,令人陶醉。牌坊南北各有一對石獅子守門,十分威嚴,牌坊高8米,遠遠望去好象一座高樓立於街中,故俗稱「過街樓」。其上石雕皆為透花雕,立體感很強,在淮北地區十分罕見,有「淮北石雕瑰寶」的美譽。「文革」期間,牌坊遭劫而毀,透花石雕散布於鎮中。
15、明清民房 小澗自唐朝形成集鎮以來,歷遭兵火,鎮內房屋屢建屢毀,直到明未清初,才留存一些完整的民居。1938年,日本軍侵略小澗,進行了幾次轟炸,致使鎮中古民居慘遭破壞,有的被炸為平地,有的只剩下一堆瓦礫。目前,只有西大街尚有幾處明清民居。知名的有兩處:一是丁家祖屋,二是高家老屋。它們的建築風格基本相同,具有典型的淮北地方傳統特色。堂屋居中,門朝南,東西兩邊配以廂房,前面為院牆、門樓,曰「三合院」。民居結構嚴謹,以疊梁式或懸梁式結構為主,總體為磚石木結構,青磚灰合瓦,龍形脊,兩頭翹角,上飾鳥獸。房檐下皆飾花鳥魚獸等,或磚雕,或彩繪,工藝精良,細致入微,這些民居是小澗文明的象徵,歷史的見證。
16、小澗十景 小澗鎮自宋代以來就流傳十景之說,即:垂惠風雲、雙鎖秋色、狼峰霽雪、妝樓擁春、金閨玉帳、高山明珠、古剎晨鍾、渦水漁唱、月牙夜月、黃伯榴火。歷代文人尋古覽勝,留下了不少詩文佳句。歲月悠悠,滄桑巨變,大部雖已不存,但它說明了小澗鎮的古老與文明。
垂惠風雲: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劉秀剿滅了割據睢陽的梁王劉永。同年七月,永將蘇茂、周建扶劉永之子劉紆為梁王,都垂惠。次年七月,劉秀派馬武、王霸攻打垂惠,月余未下,後以火攻,燒紅了城牆也無濟於事,只好撤軍。建武五年二月,劉秀再次派馬、王二將攻打垂惠,此次他們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一舉克城。這一仗以奇謀怒戰取勝之特色載入了史冊。西晉永嘉五年(311)七月,豫章王司馬端被群臣擁為太子,都禮城(垂惠城),建行台。九月,前趙大將石勒兵克禮城,司馬端被俘。
雙鎖秋色:雙鎖山因劉金定在此立寨護鄉而名揚四海,「雙鎖秋色」也因她而名列小澗十景之一。秋登雙鎖山,頓覺天高雲淡,心曠神怡。但見遍山閃金,千村溢彩,水果流韻,稼xuan飄香;南望漆園古城,萬佛寶塔近在咫尺;西望渦河銀波泛碧,白帆點點,漁人往來,美不勝收。有《雙鎖秋色圖》詩頌道:「千年雙鎖如龍卧,秋日登臨賞畫圖。塊塊芋田鋪綠錦,村村柿樹掛紅珠。長空碧宇飛鴻雁,雪海棉疇唱小姑。正是夕陽斜照美,漁人舉網得銀鱸。」
狼峰霽雪:也是蒙城八景之一,相傳趙匡胤征南唐路過此地見狼山雪景迷人所賜。古時,此山林木蔥郁,雜草叢生,豺狼出沒,故名「狼山」、「狼峰」,又傳山神靈驗,又名靈山。冬季雪後天晴,山峰宛如玉筍聳立,加上雪樹銀花,景色十分迷人。因此吸引了不少遊人墨客。清代詩人王廷珍有詩贊曰:「狼峰霽雪誰比潔,六月寒光冷似鐵。奇峰突出玉筍斑,古寺造成銀官闕。」
妝樓擁春:(見本章「劉金定梳妝樓」條)
金閨玉帳:(見本章「金閨玉帳」條)
高山明珠:(見本章「劉金定飲馬泉」條)
古剎晨鍾:小澗鎮多寺廟,多數寺廟有大鍾。舊時,每日清晨,30幾座寺廟鍾聲皆鳴,猶以靈山寺的鍾聲為最,其居高臨下,有鍾首之稱。清晨該寺僧人率先撞響大鍾,其它寺廟緊隨其後,鍾聲此起彼伏,宏亮深遠,音傳數里,振聾發聵。於是,方園數里的群眾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有詩寫道:「古剎鍾音宏,呼來百鳥鳴。千家齊啟戶,商客鬧門楹。」
渦水漁唱:每當夕陽西下,紅霞滿天時,渦河彷彿披上了一層絳紗,葉葉漁舟盪漾在煙波之中,漁人放歌起網,頗具詩情畫意。《渦水漁唱》詩說:「百里渦河百里情,鍾靈小澗浴春風。漁人放唱捕紅鯉,踏浪暢行圖畫中。」
月牙夜月:月牙夜月位於尖山南240米處,因形似月牙而得名,又因山高僅4米許(海拔32米,面積0.008平方公里),土層卻極厚,故又名土山。昔日遍山皆松竹,鳥鳴林間,景色宜人。特別是夏秋之夜,明月當空,涼風習習,樹影搖曳,秋蟲嘰嘰,人臨其境,情趣盎然,故稱一景。清代詩人郭永懋有詩雲:「土山相對是尖山,煙雨迷離半里間。豈是羅浮傳異事,仙峰泛海到人寰。」
黃伯榴火:黃伯山因黃伯陽修道於此,後傳飛升成仙,而名聞兩淮。自古以來,遍山植石榴樹,每年五月盛花期,更是狸紅如火,姿態嬌美,神韻非凡,令詩人畫家為之揮毫潑墨,故名「黃伯榴火」。有詩贊道:「黃伯吹簫榴弄姿,露紅凝艷數千枝。山明夏早人爭賞,最美夕陽斜照時。」
另外,小澗境內還有護鎮圩牆遺址、雙鎖山烈士陵園、羅會廉烈士墓、新四軍四師師部舊址等30餘處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