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古代藝術館的路線圖怎麼畫

古代藝術館的路線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2-09-11 01:22:07

⑴ 古代時候的地圖怎麼畫出來的

古代地圖主要採用計里畫方法繪制。

「計里畫方」之法,是為使地圖圖形正確縮小尺寸而設計的按比例繪格網的方法。

1、先在圖上布滿方格,方格邊長代表實地里數。

(1)古代藝術館的路線圖怎麼畫擴展閱讀:

晉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展出一套繪制地圖的理論並據此繪制《禹貢地域圖》,他的理論可以概括為「制圖六體」,即制圖時要考慮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勢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彎曲度)。

「制圖六體」成為中國傳統制圖理論的重要依據,計里畫方之法則是基本操作法,雙雙沿用1500餘年,歷代著名地圖都少不了計里畫方,裴秀之後,還有唐代賈耽的《海內華夷圖》、北宋沈括的《天下州縣圖》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輿地圖》。

歷朝所改良處主要在緯度及里程測量的精準度以及折算的比例。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準儀)、「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儀器來測量地勢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現代的等高線標記。

⑵ 中國古代藝術家有流傳關於畫龍的方法或技巧嗎

古人關於畫龍的理論不多,北宋董羽《畫龍輯要》中提出畫龍「三停」「九似」說,歸納為「自首至項,自項至腹,自腹至尾」為三停,「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爪似鳳」為九似。成為後世畫龍的理論准則和標准。南宋陳所翁畫龍出神入化,現存世作品20餘副分別存於國內外大型博物館,大名鼎鼎的《六龍圖》《九龍圖》《雲龍圖》等均出自所翁之手,也成為了後世畫龍的樣板和典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畫龍步驟1:草稿規劃,宣紙毛筆起稿(也可以用炭筆),注意不同部位之間的濃淡墨區分,以方便下一步的進行。

⑶ 故宮路線圖。

故宮一日游旅遊路線圖如下

⑷ 徐州博物館的路線圖怎麼畫

徐州博物館的路線圖參考博物館地圖或者平面圖就可以模仿畫出來。

徐州博物館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徐州博物館建於1959年,坐落在雲龍山北麓,歷經三次改擴建,由陳列主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個展區組成。佔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餘平方米。

並配有書吧、咖啡吧、紀念品商店等休閑服務區。

徐州博物館陳列主樓為主展區,常年陳列有「古彭之寶」、「金戈鐵馬」、「天工漢玉」、「俑偶華彩」、「明清傢具」、「鄧永清捐贈明清書畫」等展覽。

徐州博物館原址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

1996年市政府批准了總體規劃設計,同年市政重點工程——陳列樓(博物館一期工程)開始建設,1999年5月建成開放。

⑸ 古代是怎麼畫地圖的

古時的人們管地圖叫做輿圖,輿字的本意為車廂、車輛,概括了那時人們測繪地圖的方式--坐在車上(或騎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憑借簡單的定向設備確定位置,再將親眼偵測到的地理信息記錄下來,繪制到圖上。

在當今的社會中,由於活動區域的擴大,地圖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在出行至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會不由自主打開電子地圖,進行定位或者導航。在古代,地圖的作用甚至更為重要,那在古代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如何繪制地圖的呢?
01
古時的人們管地圖叫做輿圖,輿字的本意為車廂、車輛,概括了那時人們測繪地圖的方式--坐在車上(或騎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憑借簡單的定向設備確定位置,再將親眼偵測到的地理信息記錄下來,繪制到圖上。古代中國有以下三種比較典型的繪圖形式:以山川為基準的地圖、以行進路線(水路、道路、海洋航線等)為基準的地圖,和以客觀比例為基準的地圖。
02
以山川為基準的地圖
這種地圖非常常見,比如在地方史志中所附的縣域圖、城池圖等等,基本都屬於這種形式,應該是我接觸最多的一種古地圖了。這種地圖,說白了,就是給官員們的一份說明書:首先把縣城畫在中央,再把轄區內的山川、名勝按照相對於縣城的大致方位繪制出來,最後把各個村鎮填到相應的山上、河邊。
03
以水路、道路、海洋航線為基準的地圖
比如杭州西湖文化廣場上的一幅京杭大運河沿線圖的浮雕,就是很典型的以水路為基準的地圖。這幅地圖就是在中央畫一條河,在畫卷的首端畫上北京城;作者坐上船,把沿線經過的山川、城池一一劃出,等到到達杭州後,在畫卷末端畫出杭州城,一張地圖便繪制完成了。這種地圖,可以說就是一套游記。以作者所在的位置為中心,看到什麼就畫什麼。富裕的地方畫大點,無聊的地方少畫點,完全不講究絕對方向與比例尺,藝術性要遠高於紀實性。想像一下,如果繪圖者的繪畫水平再高一點,或許那就是一幅可以與《清明上河圖》或《富春山居圖》相提並論的名畫了。
04
以上兩種地圖,均是從作者(旅人、水手)或讀者(縣官、船長)的主觀視角出發,以使用需求為中心,依賴實際觀測與經驗,藉助簡單的定向與測量技術(如司南和天象)所繪制而成的。這與今天嚴格按照比例尺與經緯度坐標的地圖,從理念上就大相徑庭--用現代設計中的理論講,這兩種地圖很好地體現了形式追隨內容與形式追隨功能,不僅不受固定框架約束,還做到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雖然這兩種地圖因為技術含量太低,在現代地理學、測繪學中一般很少被提到,但是在歷史上均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05
而與現代制圖技術相兼容的,以客觀比例為基準的第三種地圖,也是由其使用目的所決定的。比如國家疆域圖,作為國防的重要工具之一,若是誤差太大則無法調兵遣將。其中經典的例子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比例尺約為1:180 000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和《長沙國南部駐軍圖》,和偽齊阜昌七年所刻的《禹跡》與《華夷》兩石刻圖。(《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通過粗細不同的線條來區分干、支流與上、下游,並藉助類似於等高線形狀的閉合曲線來描繪山脈,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早的一張通過科學方法描繪地形地貌的地形圖。)有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合作調查之後,發現了人類在地圖繪制方面的起源甚至要早於文字。人類的祖先通過用碳在獸皮上作畫,在洞穴中用礦物顏料繪制等辦法,畫出了生活地區周邊的地圖。
06
在中國,最早的關於地圖的傳說就來自於大禹治水,相傳,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河神看到之後十分感動,於是就給大禹送去了地圖,大禹認真研究,最終成功治理水患。當然,有些小夥伴們可能覺得,這只是個傳說。不過我們國家也出土過古代繪制的地圖哦,在1986年,天水放馬灘的秦朝墓穴就出土了一些地圖,其中就有禹跡圖和華夷圖兩份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地圖。
07
據了解,早在西漢時期,當時的統治者就專門按照前朝傳統設立欽天監,並且在管天文,掌地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當時的欽天監官員利用類似現在的勾,股,弦以及相似三角形來進行測繪工作,並且還發明了一種記里鼓車。這種車上面有個小人偶,在齒輪的作用下,除了擊鼓還能打鑼,整座車利用馬來拉動,並且能做到走一里,擊鼓一下,走十里,打鐲一次。車上還有司南,記錄著行車軌跡,官員根據車輛行走的距離來繪制地圖。

⑹ 古時候的人的地圖是怎麼繪制出來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據《史記》記載,他「左准繩,右規矩」,手執測繪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據傳說,黃河之神河伯曾送給大禹一塊刻著黃河流域地圖的石板。這些都是當時地圖測繪的反映。賓士洪水後,大禹巡行天下,劃華夏大地為九州,並調查各地的物產與土地,以此確定貢賦,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貢》。從此之後,「九州」成為中華大地的代稱,「禹貢」則成為地理著作的專稱。

要畫出地圖,首先要進行測量,古人的測量方法由簡到繁,發展出諸多辦法。

據《春秋緯》說,五帝之一的炎帝,為了度量大地而遠涉幾十萬里。大禹也曾派遣太章從東到西、豎亥自北至南步量國土,可見當時步量(踏勘)是大地測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至於幾千年之後,還有人把地圖命名為《禹跡圖》,意即大禹的足跡。

依據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當時有一種記道車,可以計算行路里程,東漢張衡將其改進後稱為記里鼓車。這種車利用差速齒輪原理,行車十里則敲鼓一次,敲鼓滿十則敲鍾一次,大大提高了里程測量速度。

立桿測影是利用測量日影的長度推測距離、位置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在同一天的中午,在南北方向兩地分別豎起同高的表桿(通常高8尺,相當於1.88米),然後測量表桿的影子,並根據「寸影千里法則」(日影差一寸,實地相距千里)推算南北兩地距離,並把夏至日的影長為1.5尺的地方視為方形大地的中心。據《周禮》記載,這個地點在陽城(今河南登封),這也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的觀念。

「寸影千里」是相當粗略的經驗值,後來被南朝天文學家何承天、隋代天文學家劉焯和唐代天文學者僧一行、南宮說等的理論和實測所否定。

早在西漢的《淮南子》中,就記載了測量太陽高度的基本方法,到三國時,吳國人趙爽在為《周髀算經》作注時,繪制了日高圖。日高圖是利用雙桿測量日影推算太陽高度的示意圖,利用相似三角形邊長成比例的原理測得太陽高度和兩地的較遠距離,為間接測量提供了方法。數學家劉徽說:「凡望極高,測絕深,而兼知其遠者,必用重差。」他流傳至今的《重差》有9個算例,包括測算海島、山松、樓房的高度,測算城池的大小,測算澗谷的深度,測算河口、湖塘的寬度等。

漢代以後,先後發明了渾天儀、覆矩、牽星板等測量工具,天文測地活動更加活躍,方法更為精密,先秦常用的步量、丈量、立桿測影方法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到了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帶來了西方的天文測地方法。為了編修歷法,在禮部侍郎徐光啟的主持下,崇禎二年(1629年),成立了由西方來華人員參加、採用西方測算方法的西局,並與採用中國傳統天文測量方法的中局一起,共同進行天文觀測。經過5年的准備,製造了象限大儀、紀限大儀、平懸渾儀、列宿經緯天球、萬國經緯地球、候時鍾、望遠鏡等10種新式儀器,並開始實施以測時刻、定方位、測子午、測北極高度為內容的實際觀測,西法取代中法的趨勢已經顯露出來。清代前期與後期兩次全國性地圖測繪,都採用了近代西方天文測繪方法。

《固原州輿圖》

方向、圖例、比例尺:古人怎樣畫地圖

明末彩繪本《固原州輿圖》非常奇怪,整個地圖呈放射狀,繪圖者立在中央,地圖呈現的是其面向四方看到的情景;而且與現在常用的上北下南方向不同,此圖是上東下西左北右南。據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蘇品紅介紹,依古代的科技水平,很容易確定方向,但古人繪制地圖經常根據現實需要來確定方向,有時會標注,有時不標。

明代羅洪先編的《廣輿圖》被一張方格網均勻分割開來,像是現代的經緯線。據介紹,這是古代按比例尺繪制地圖的輔助線,稱為「計里畫方」,方格中邊長代表實地里數。據記載,此法始於我國晉代裴秀提出的「制圖六體」原則。「六體」一為「分率」,即今之比例尺;二為「准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系;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這在我國地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裴秀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編制了《地形方丈圖》,唐代的賈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編制了《海內華夷圖》,北宋的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編制了《天下州縣圖》(又稱《守令圖》)。到了元代,朱思本用此方法繪制的全國地圖《輿地圖》,精確性又超過前人,並為明代《廣輿圖》的繪制提供了參考。

《廣輿圖》與現代地圖的面貌相去無幾,精確但顯得單一,而清代的《避暑山莊全圖》、《江西全省圖》、《五台山勝境圖》、《西湖行宮圖》等,畫面上山巒重疊,建築精巧細致,筆墨精妙,讓人很難分辨這到底是山水畫還是地圖。據介紹,這是我國傳統地圖繪制的形象畫法。

《鄭和航海圖》就是根據鄭和遠航「西洋」所繪的路線圖。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非洲東岸的慢八撒(今肯亞蒙巴薩),圖中標明了航線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等。

《坤輿萬國全圖》是明內廷根據利瑪竇的手繪本摹繪的。利瑪竇帶來的世界地圖在1584年完成了中文標注出版,取名《山海輿地全圖》。這幅精美的地圖曾引起當時士大夫們的極大興趣,但當聽說中國僅僅是東方的一部分,而且所佔面積竟是如此之小,沒有置於全圖的中心時,大臣們非常憤怒。利瑪竇於是在後來繪制此圖時,便把本初子午線進行了投影轉移,將中國繪在正中央。

利瑪竇和後來的傳教士教會了中國人使用經緯度定位法。《山海輿地全圖》顯示地球為圓形,這無疑使中國人的宇宙觀念和中國的地圖學說產生了革命性的飛躍。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人們用實地測量和西方的經緯線投影法,歷時10年完成的《皇輿全覽圖》,就是一幅我國在科學的地理觀和科學的方法指導下繪制的實測全國地圖,其意義十分深遠。

⑺ 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

摘要 1、午門→2、武英殿→3、文華殿(書畫館)→4、太和門→5、太和殿→6、中和殿→7、保和殿→8、乾清宮→9、交泰殿→10、坤寧宮→11、養心殿→12、西六宮區→13、御花園→14、東六宮區→15、奉先殿(鍾表館)→16、寧壽宮區(珍寶館、戲曲館)→17、神武門。

⑻ 古代沒有航空設備和衛星,早期的地圖是怎麼繪制出來的呢

地圖這種工具自古以來都有,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是古代社會並沒有什麼高科技,古人認識世界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他們是怎樣繪制出如此復雜的地圖的呢,這點讓許多人感到非常好奇。其實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有不少關於古代人怎麼畫地圖的內容。中國最早的地圖能夠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在夏禹治水時期,當時用的最普遍的測量工具就是准繩和規矩,這跟今天咱們蓋房子使用的兩種工具基本一致。

⑼ 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路線圖,該怎麼畫

摘要 您好,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路線圖,

⑽ 古人是如何畫出地圖的

地圖簡史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現在
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 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 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 》 。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我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 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 安 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 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 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 之 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 谷六畜之數要」。1954年6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 宜侯矢�」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該 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於宜。』」據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 ,我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 賦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 念。只可惜我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地圖

我國存留的地圖中,年代最早的當屬20世紀80年代在天水放馬灘墓中發現的戰國秦(公元 前2 39年)繪制於木板上的《圭縣地圖》。該圖上繪有河流、山脈、溝谷、森林及樹種名稱,有80多處注記,有方位,比例尺約為1∶30萬,應當是代表了當時地圖的最高水平。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三幅地圖,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漢代地圖的珍貴史料 。三幅圖均繪於帛上,為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圖01-03是其中的地形圖。

該圖為98cm長的正方形,描述的是西漢初年的長沙國南部,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瀟水流域、南嶺、九 嶷山及其附近地區,內容包括山脈、河流、聚落、道路等,用閉合曲線表示山體輪廓,以高 低不等的9根柱狀符號表示九嶷山的9座不同高度的山峰。有80多個居民點,20多條道路,30 多條河流。另外兩幅是表示在地理基礎上的9支駐軍的布防位置及其名稱的《駐軍圖》和表 示城垣、城門、城樓、城區街道、宮殿建築等內容的《城邑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這三 幅 地圖制圖時間之早、內容之豐富、精確度之高、制圖水平和使用價值之高令人驚嘆,堪稱極 品。� 魏晉時期的裴秀(公元223~271年),任過司空、地官,管理國家的戶籍、土地、稅收, 後任 宰相,曾繪制過《禹貢地域圖》,並將當時流傳的《天下大圖》縮制為《方丈圖》。他總 結 了制圖經驗,創立了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圖理論——「制圖六體」,即分率、准望、道里、高 下、 方邪、迂直。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離,高下即相對高度,方邪即地面坡度 起伏,迂直即實地起伏距離同平面上相應距離的換算。裴秀的制圖理論對以後的幾個朝代有 明顯的影響。� 唐代賈耽(公元730~805年)通過對流傳地圖的對比分析和訪問、勘察,編制了《關中隴右及 山南九州圖》、《海內華夷圖》,後者是在學習裴秀制圖理論的基礎上,以「一寸折百里」 製成的,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宋朝是我國地圖歷史上輝煌的年代。北宋統一不久就根據全國各地所貢的400餘幅地圖編制 成全國總圖《淳化天下圖》。在當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塊南宋紹興七年的刻石,兩面分刻 《華夷圖》和《禹跡圖》。右圖是《禹跡圖》的一部分,計里畫方,從長江、黃河的圖形 可看出,該圖具有相當高的精確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過大規模水準測量 ,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裝了指南針。他編繪的《守令圖》是一部包括20幅地 圖的天下州縣地圖集。他還著有地理學著作《夢溪筆談》。�

元代的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在地理考察和研究歷史沿革的基礎上編製成《輿地圖 》兩卷。

明代羅洪先(公元1504~1564年)在朱思本地圖的基礎上,分析歷代地圖的優劣,以計里畫方 網格分幅編製成《廣輿圖》數十幅。他創立了24種地圖符號,對地圖內容表達起到重要作用 。明末的陳祖綬曾編制《皇明職方圖》三卷。鄭和(公元1371~1435年)七下西洋,他的同 行者留下四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製成了《鄭和航海地圖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山海 輿地全圖》介紹到中國,在�1584~�1608年間,他曾先後12次編制世界地圖,把經緯度、 南北極、赤道、太平洋以及航海所發現的南非、南北美洲等區域概念介紹到中國。

� 清代康熙年間,清政府聘請了大量的外籍人士,採用天文和大地測量方法在全國測算630個 點的經緯度並測繪大面積的地圖,製成《皇輿全覽圖》,實為按省分幅的32幅地圖。李約瑟 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介紹該圖「不僅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而且比當時的 所有歐洲地圖都好、更精確」。乾隆年間,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疆、西藏新的測繪資料, 編製成《乾隆內府地圖》。清代完成了我國地圖從計里畫方到經緯度制圖方法的轉變,是地 圖製作歷史上一次大的進步。清末魏源(公元1794~1859年)採用經緯度制圖方法編制了一本 地圖集《海國圖志》。該圖集有74幅地圖,選用了多種地圖投影,是制圖方法轉變的標志。 楊守敬(公元1839~1915年)編制的《歷年輿地沿革險要圖》共70幅,是我國歷史沿革地圖史 上的曠世之作,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中歷史地圖集的基本資料。�

辛亥革命後,南京政府於1912年設陸地測量總局,實施地形圖測圖和制圖業務。到1928年, 全國新測1∶2�5萬比例尺地形圖400多幅,1∶5萬比例尺地形圖3 595幅,在清代全國輿地 圖 的基礎上調查補充,完成1∶10萬和1∶20萬比例尺地形圖3 883幅,並於1923~1924年編繪 完成全國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96幅。除了軍事部門以外,水利、鐵道、地政等部門的測 繪 業務也有所發展,測制了一些地圖。到1948年止,全國共測制1∶5萬比例尺地形圖8 000幅 ,又於1930~1938年、1943~1948年先後兩次重編了1∶100萬比例尺地圖。在地圖集編制方 面,1934年由上海申報館出版的《中華民國地圖集》,採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表示地貌、 銅 凹版印刷,在我國地圖集的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解放戰爭過程中,革命軍隊也十分重視 地圖保障。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總部就設有地圖科,隨軍搜集地圖資料並作一 些簡易測圖和標圖。長征前夕,地圖科為主力紅軍製作了江西南部1∶10萬比例尺地形圖; 過雪山、草地時繪制了「1∶1萬宿營路線圖」。解放戰爭時期,地圖使用已十分廣泛,各野 戰軍都設有制圖科,隨軍做了大量的地圖保障工作。〖JP3〗如1948年平津戰役前夕,編制 了 北平西部航攝像片圖和天津、保定駐軍城防工事圖,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 新中國成立後,地圖制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50年組建軍委測繪局(後改為總參測繪局), 1956年組建國家測繪局,領導全國的地圖測繪和編繪工作。

� 在完成覆蓋全國的1∶5萬和1∶10萬地形圖的基礎上,1∶5萬地形圖已更新三次,1∶10萬地 形圖也已更新兩次。完成了全國1∶20萬、1∶25萬、1∶50萬和1∶100萬地形圖的編繪工作 ,並已建成了1∶25萬、1∶50萬和1∶100萬數字地圖資料庫。

� 1953年總參測繪局組織編制了1∶150萬的全國掛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由32個對開拼 成。1956年出版了1∶400萬《東南亞形勢圖》。20世紀50年代後期,先後三次編制出版了1 ∶25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以後又多次修改、重編出版,成為我國全國掛圖中穩定 的品種。該圖內容豐富,色彩協調,層次清晰,較好地反映了中國的三級地勢和中國大陸 架的面貌。20世紀70年代,各省(市、自治區)測繪部門分別完成了省(市、自治區)掛圖和大 量的 縣市地圖的編制工作。

� 在地圖集的編制方面,首推國家大地圖集的編制。1958年7月,由國家測繪局和中國科學院 發起,吸收30多個單位的專家,組成國家大地圖集編委會,確定國家大地圖集由普通地圖集 、自然地圖集、經濟地圖集、歷史地圖集四卷組成,後來又將農業地圖集和能源地圖集列 入選題。現在已經先後出版了《自然地圖集》、《經濟地圖集》、《農業地圖集》、《普通 地 圖集》、《歷史地圖集》。這些地圖集在規模、制圖水平及印刷和裝幀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國 際先進水平。在國家大地圖集的帶動下,各省、市相關部門都編制出版了各種類型的地圖 集 ,其中不乏高質量的地圖。由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土地科學學院編制的《深圳市地圖集》於 1999年第一次為我國的制圖作品拿到了國際地圖學協會評出的地圖集類「傑出作品獎」。自 動暈渲的大型掛圖《深圳市地圖》於2001年在國際地圖展覽會上再次獲得最高獎。�

國外的地圖歷史

公元前2世紀,埃拉托斯芬(公元前276~前195年)算出了地球的子午線弧長為�39 700km,以此推算出了地球大小,並第一個編制了把地球作為球體的地圖。托勒密(公元90~168年 )所 寫的《地理學指南》對當時已知的地球作了詳細的描述,並附有27幅地圖,其中有一幅是世 界地圖。他提出許多編制地圖的方法,創立了球面投影和圓錐投影。他用圓錐投影編制的世 界地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使用到16世紀。

� 15世紀以後,歐洲社會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歷史進入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和地理大發現的時 期,航海探險使人們對地球上的大陸和海洋有了新的認識,為地圖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地 圖 學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創立了等角圓柱投影,並用它於1568年編制了世界地圖。由 於該圖上等角航線成直線,為航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18世紀實測地形圖的出現,使地圖內 容更加豐富和精確。地圖符號系統不斷完善,透視寫景符號逐步被平面符號代替,地貌表 示也由暈�法發展到等高線法,同時出現了地圖的平版印刷,將地圖推進到現代的階段。 � 19世紀資本主義各國出於對外尋找市場和掠奪的需要,產生了編制全球統一規格的詳細地圖 的要求。1891年在瑞士伯爾尼舉行的第五次國際地理學大會上,討論並通過了編制國際百萬 分一地圖的決議,隨後於1909年在倫敦召開的國際地圖會議上,制定了編制百萬分一地圖的 基本章程,1913年又在巴黎召開了第二次討論百萬分一地圖編制方法和基本規格的專門會議 ,這對國際百萬分一地圖的編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出現了大量的專題地圖,比 較有代表性的有德國的《自然地圖集》、《氣候地圖集》等。� 20世紀由於攝影測量的產生和發展,對地圖製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出現了大批具有世界影 響 的地圖作品。其中較有影響的有由前蘇聯為首的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編制的《1∶250萬世 界地圖》,英國的《泰晤士地圖集》,義大利的《旅行傢俱樂部地圖集》,前德意志民主共 和國的《哈克世界大地圖集》,美國的《國際世界地圖集》,《加拿大地圖集》。特別值得 提出的是前蘇聯的《世界大地圖集》和《海圖集》,這些圖集都是曠世之作。
我大體看了一下裡面有關於地圖的發展歷史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如何繪圖希望會有幫助 好運

閱讀全文

與古代藝術館的路線圖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