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著做父母——讀《傅雷家書》有感
這個月,敘事者群的共讀書目是《傅雷家書》,這本經久不衰的書信集囊括了傅雷在1954到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的200封家書。一打開書,自己就被書中作者所談的方方面面吸引,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傅雷偉大的父愛,浸透在字里行間。
小時候,父親如山,母親似水。父親是嚴厲的,少言寡語的,稍有不當,父親就會板起臉,嚴肅地瞪著我和哥哥。而母親則永遠是笑嘻嘻的,不管日子再苦,我和哥哥再鬧,她總是一臉笑容。說到底,我是羨慕有傅雷這樣良師益友班的父親。我的父親也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雖然沒有傅雷先生那樣學識淵博及文化底蘊,但父親用他的實際行動表達著對子女的愛:只要有需要,總是會第一時間來到身邊;每次子女遠行前細細地整理行囊;每次打電話言語不多,但都會說「我們都挺好的,你在外面照顧好自己。」……
印象最深在一次,是小時候,家裡貧窮,記憶中為數不多的幾次水果,其中兩次是父母發工錢後在菜市場買的打折處理的蘋果和梨子。因為天黑要撤攤,加之這些水果有多少帶點損傷,於是以最便宜的價格賣給了爸媽。到家後,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的水果(雖然只有一袋,十斤)。記得那一次,我們一家人坐在庭院中,就著月光,吃了個痛快。另一次則是放學後,我和哥哥發現外出打工近一個月的父親竟然回家了,而且家裡面一下子多了好多吃的,有八寶粥,還有一箱子葡萄。我從沒見過那麼大的葡萄,一顆顆如紫水晶安靜地躺在泡沫箱里,不時散發出絲絲甜味,勾引著我的味蕾。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問父親,哪裡來的水果?父親笑了笑,說:「今天剛買的,出去個把月了,買些好吃的獎勵給你們,趕緊吃吧!」得到父親的允許後,我和哥哥大快朵頤,飽餐了一頓。一個多星期後,我們才知道,父親的腿在工地上不小心被竹片劃開了一到大口子,流了好多血,縫了十幾針,回家來修養的。許多年後,再談起這件事,才驚覺,那些好吃的,是工友來看望父親的禮物。但父親什麼都沒有說,什麼都沒有吃,默默地把所有最好的給了孩子……
小時候的自己不明白,為什麼父母會這樣毫無保留地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還纏著母親詢問原因。母親聽完,笑了笑,說:「等你長大後,成為了母親,自然就知道了。」後來,當我成為一名教師,成為班級40多個孩子的「媽媽」,當我成為母親後,我發現,自己已經找到了答,學習做父母,就是學習喚醒,引領和陪伴。
喚醒,點燃內心的火
兒時的傅聰就展露出對鋼琴的濃厚興趣與天資,傅聰在後來的回憶中也談到:「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彈鋼琴,彷彿置身天堂一樣。這與演奏技巧或後天培養無關,可以算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傅雷開始考慮這孩子的音樂天分,覺得應該讓他學習鋼琴。於是傅雷請雷垣教傅聰彈鋼琴,慢慢地,越學越好。《傅雷家書》中談到:「做藝術家一定要做第一流的,做二流、三流的藝術家是很痛苦的。」為了培養傅聰成為第一流的音樂家,僅靠翻譯得來的稿費維持家庭,但在請家庭音樂教師來教傅聰卻絲毫馬虎。傅聰就是在父親傅雷的精心培養之下,走上音樂道路的。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個點火者或喚醒者,去點燃、喚醒孩子們對自己的期望,激發他們的無限潛能,創造自己光明的未來。
就像平時我們蒸饅頭,面團代表著學生,他們有無限的可能。而能否成功得成為饅頭,不僅取決於自身,還要有催化劑的作用。這種催化劑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有可能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或者一次談話,或者是一次批評等等。當某種教學形式喚醒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時,學生就能夠激發自己內在能動力。但是光有這一類的催化劑,並不能起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問題學生,並不是說一次教育就夠了,而是需要像發酵饅頭一樣,需要等待,我們需要等待,等待學生喚醒自身這一過程。所以在教育當中,我們會經常聽到春風化雨,靜待花開類的話。其實跟我們粗淺的蒸饅頭的原理是一樣的,需要一個等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觀察,如果催化劑少了,或許我們還要再一次添加一定的催化劑,有可能限定的時間到了,還沒有完成發酵,那麼我們則應該相應的延長時間。所以碰到問題學生,突然間想明白了,自己並不能著急,而是需要耐心靜下來去等待,去發現一個合適的契機。
引領,在遠遠的背後
閱讀《傅雷家書》,一位嚴慈相濟的父親,如山般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無論是日常生活點滴還是詩詞歌賦,抑或琴棋書畫,大到藝術評論,音樂背景,時代人物,小到待人接物,生兒育女,各個方面都能給予孩子引導和建議,和孩子有深入的交流。
《傅雷家書》中談到:「先 做人 ,其次做 藝術 ,最後做鋼琴家。」另一封信中,傅雷還告誡年輕的傅聰:彈琴不能徒恃感覺,感受,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他不只是詢問、敦促、鼓勵,而是用這一整套深厚的修養來愛和培養自己的孩子。
為了培養小土豆閱讀的習慣,我們各種方法都嘗試過,但都沒能奏效。於是,我和土豆爸爸決定從自己做起,開始每晚閱讀,最開始,小土豆在一旁玩耍。讀完後,我和土豆爸爸都會交流讀後心得,沒到這時候,小土豆都很好奇地看著我們。有一天,當我們開始閱讀時,小土豆也從自己的書櫃里拿出一本書來到我面前,「媽媽講」。慢慢地,小土豆追著大人要講故事、看書,逐漸養成了每天都要看書的習慣,一到講故事時間,她總能安安靜靜地坐著。後來,竟然發展成她自己可以單獨地投入地看一會兒書。
初為人母的自己,焦慮過,在前方拚命地牽引著監督著她往前走。但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往往可能不盡如人意,因為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支配的,被命令的。後來,我開始嘗試在遠遠地背後去帶領她,把握方向,放手讓她去做,同時,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與引導和支持。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成長的生命,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教育無痕,在遠遠的背後帶領孩子們,他們會走得更快更遠。
陪伴,最長情的告白
在1955年1月26日的一封家書中,傅雷這樣寫道:「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的等著。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來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泅橫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字里行間流露出父母的愛,雖遠隔重洋,家書成了另一種形式的陪伴。孩子的成長自有規律,就像樹木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結果。而我們父母要做得就是陪伴、引導,陪伴她的每一天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亭亭玉立;淚水、歡笑、成功、失敗都值得記錄,這是屬於我們獨一份的精彩。
一天加班回家,已經10點多了,小土豆早已入睡了。土豆奶奶和我聊起白天發生的事情,竟讓我忍不住鼻酸落淚:上午,土豆奶奶在陽台晾衣服,小土豆拿著音樂盒子聽音樂。當聽到「爸爸媽媽,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小土豆突然丟下音樂盒子,撒腿就跑。土豆奶奶十分納悶,連忙跟上去,只見小土豆徑直跑到我和土豆爸爸房間,四處尋找無果後,開始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媽媽」,土豆奶奶一下子明白過來,小土豆是想爸爸媽媽了。但無論土豆奶奶如何安慰,小土豆依舊傷心地哭泣,好一陣後才慢慢平息,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我告訴土豆奶奶,那是屬於她的情緒,我們要做的是理解、接納和愛,理解她的情緒;接納她的情緒;包容她的情緒。
成為母親後,才真正明白當年的父母,而慶幸自己,也成長為記憶中父母的角色。願天底下,所有的父母,被歲月溫柔以待。願天底下,所有的兒女,懂得父母的付出。
② 傅雷家書中父親的好建議有哪些
喊傅聰,不要驕傲,專心於自己的音樂事業,不要放棄,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追問: 談談看法10條,每條200字 回答: 傅雷家書讀後感一 ……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鍾,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麼是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三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③ 教兒童畫畫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最好
教兒童畫畫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最好?
6.多帶孩子去看藝術展。
看藝術展是提高藝術修養的事情。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孩子自學畫畫時對藝術的理解不會太深刻。讓他們欣賞藝術作品和原創作品,這將有助於孩子提高藝術修養和創作水平。國內外藝術展的家長可以關注一下。開闊眼界總是對的!
7.多帶孩子去旅遊、寫生,開拓創造性思維。
讓孩子整天呆在小畫室里,不利於孩子的創作。孩子要想充分發揮想像力,就要多帶孩子去旅遊,看看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風俗習慣,讓孩子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也會大大打開。
以上就是關於教兒童畫畫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最好的全部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④ 教兒童畫畫的時候,父母需要怎麼做
談到畫畫,可能許多孩子喜歡塗塗畫畫,但是,真正讓孩子坐下來畫畫的時候,你會發現情況不同。
該如何培養小孩子畫畫?
總之畫畫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哪怕她沒有多大的興趣,但是也願意去接觸,因為孩子願意去玩。畫畫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可以提升孩子的色彩搭配,能提高審美能力!孩子如果真的對畫畫感興趣了,那麼她也就願意去深一步地去學習,系統的去學習畫畫了!畫畫是一件很好的興趣,哪怕沒有天賦,也能去釋放孩子內心的想法,畫畫沒有要求,只希望能有一個簡單的幸福。畫畫很簡單,只要孩子願意拿起水彩筆誰都能是小小畫家。
⑤ 藝術家父母怎樣培養自己孩子
藝術和審美是「美必不可少的兩部分。它們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審美是對藝術價值的判斷。
藝術的形式千千萬萬,但並不是說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能對藝術產生審美活動,對藝術的價值進行判斷。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社會屬性,所以「人卻更加為最遙遠的星辰的無關緊要的光線所激動,只有人,才有純粹的、理智的、大公無私的快樂和熱情。」 由上我們知道,在藝術價值的判斷上,動物對藝術無法進行判斷,所以動物的審美活動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才能依據審美活動對藝術價值進行判斷,進行取捨。
二、審美大於藝術。
藝術並不是指所有的事物,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能夠引起我們的審美活動,對這些零散的事物產生不同的情緒。然而藝術的范圍卻不那麼寬廣,它更側重於人類的實踐基礎上產生的能夠引發人們審美活動的事物,如舞蹈、繪畫、文學、音樂等等,它屬於人文科學。 藝術與科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藝術是主觀的情感上的表現,而科學則是客觀的,理性上的表現。但是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與藝術趨向統一。這個趨向,集中表現於科學與藝術對「美」的追求。20世紀許多重要的科學家都在科學中發現「美」,並且以「美」的發現作為科學創新的動機。這個新趨向,引起了美學的相同反應,不斷有論證藝術與科學同一的論著出現。用科學的審美性理解更合理一些。我們可以看出審美可以滲透到藝術滲透不到的地方,因此審美大於藝術。
三、審美與藝術走向衰落。
如今社會藝術正走向衰落,戲劇走向滅絕的邊緣,文學也漸漸走上了商業化、通俗化的道路、影視藝術也充滿了暴力血腥、環境污染嚴重,人類的文化遺產遭到破壞„„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加上城市生活的快節奏、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的是名利、榮譽、人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競爭力加大,使人的審美情趣遭到扼殺,甚至有些人根本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實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像材料中說的「貧乏的時代」,這里的「貧乏時代」指的是上帝缺席、信仰缺失、世界陷於深淵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黯淡無光的世界時代,「作為詩人意味著:吟唱著去摸索諸神的蹤跡」。只有詩人才能夠這樣苦苦掙扎,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⑥ 父母如何做才能讓繪畫成為孩子的愛好
很多人可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更不用說藝術創作了。托馬斯愛迪生)但其實孩子天生就有藝術能力,1-3歲是孩子塗鴉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你的父母能夠很好地保護和引導你,你的孩子將來可能會成為藝術家。但不能盲目培養。我們應該按照科學的教育模式早教孩子。這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還能作為孩子的天賦做更多的事情。要不要培養孩子的繪畫技能?保姆這樣做,科學是有效的。幼兒繪畫的早期階段,又稱塗鴉時期,可分為四個階段:塗鴉、重復塗鴉、圓形塗鴉和命名塗鴉。每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如果掌握了特點的規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這期間,寶寶喜歡塗鴉,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想表達他們的意思,而是因為他們只是很活躍。
嬰兒塗鴉者的作品體現了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非常有意義。甚至有些作品也很優秀。從隨意塗鴉時期到後來命名的塗鴉時期,從凌亂的線條到復雜的圖案,都是寶寶進步和智慧的體現。家長可以把自己的畫放在專屬展覽平台上。選擇合適的畫作,做一個作品集,陳列在書架上。它不僅能激發孩子對藝術的興趣,還能向客人展示孩子的才華。兒童畫明亮溫暖。如果你仔細看,簡單的作品也能營造藝術氛圍。與其把它們留在記憶中,不如把它們放在我們面前。我們家什麼最多?當然是牆。選擇一個簡單大方的相框,和一張嬰兒的純圖一起掛在牆上,不比任何壁畫差。而且,你孩子的畫比你買的畫更有意義。孩子的藝術能力是天生的,但要靠後天的保護和培養。爸爸媽媽要在孩子1歲時進入塗鴉期,關心孩子的藝術行為,從小發掘孩子的潛力和特長。這種小教育比未來的補習班更有用。
⑦ 那些藝術家們怎麼和他們的父母相處
藝術家?
天下父母吖,只要有兒女都是一樣的。
至於理解不理解,這是另一回事。
不過我相信理解是一定的,只是深淺程度。
藝術家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
藝術家甚至有一點自我為中心的成分所在。
但是,請轉念想一想,他們也算是有個性,一點也不懦弱。
藝術是抽象的,不是具體的。
藝術需要用心去感受,藝術家也一樣。
記住了,除了用心你不能用任何事物去感受、理解藝術家。
⑧ 讓孩子堅持去學藝術,父母要怎麼引導
讓孩子堅持去學藝術,父母要怎麼引導?如果他堅持學習藝術,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創造一個藝術環境,比如在裝修房子、購買兒童傢具和傢具時,他們必須選擇童謠,比如描述小動物和自然。在選擇歌曲時,教師應編輯EM歌曲的內容並告訴孩子們,以便孩子們感興趣。
這不僅是父母後悔一生的錯誤,而且也讓孩子們很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關鍵在於我們的形成、啟發、引導和鼓勵,這是對兒童藝術教育的最佳啟示。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嬰兒可以通過聽更多的音樂來刺激右腦,因為右腦控制著音樂的教育行為。在看到音樂類型的前提下,家長讓孩子盲目地學習相關類型的藝術。其實,藝術建構的效果和訓練真正帶給孩子的並不明顯。他們強迫孩子學習藝術。
⑨ 想讓孩子當大藝術家,首先家長該怎麼做
1.給予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
看到這里很多人應該會比較迷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大藝術家,為什麼要涉及到陪伴呢?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當了家長之後往往都是離不開手機的,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表面上是在陪伴著孩子,但其實這種陪伴是毫無意義的。想讓孩子有藝術感的話,那麼家長就需要先放下自己的手機,在陪伴的過程當中和孩子多一些互動,比如說可以給孩子唱一唱兒歌。或者和孩子一起聽一聽音樂,在一起鍛煉身體,跳一跳舞。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繪畫塗鴉等技術。
4.報名興趣輔導班
如果孩子真的對某一方面非常的感興趣,並且在孩子自願的前提之下,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個興趣輔導班。因為興趣輔導班的學習系統往往會更加的全面一些,也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深入自己的興趣。但是在挑選興趣輔導班的時候,家長也要注意分辨教學質量的高低,遇到一個好老師對於孩子藝術成功之路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