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攝影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你問了一個好問題。讓我來好好回答你。
1.大量閱片。去各個網站,例如:微博、豆瓣、ins、以及外國的網站Pinterest等,找喜歡的攝影師或者喜歡的風格的照片,記得是大量的照片。保存在手機里。只要一有空就拿手機出來看。
2.多看雜志,時尚雜志。例如:《時尚芭莎》、《Vogue》、《ELLE》等。看的時候多留意雜志上的搭配,顏色以及各種配飾啥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手機拍下來,或者把那一頁撕下來也行。像我這樣:
以上是我的答案。
我是@蔡汶川,一個頭上頂著貓的攝影師,希望能幫到你。
完。
⑵ 新手攝影師,如何尋找自己的攝影風格
攝影是一種藝術形式,就像每種藝術形式一樣,它經歷了其應有的發展。作為攝影師,我們還經歷了定義和重新定義我們的藝術才能的演變過程。重新定義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發生,這可以是技術方面的(從數字到電影的轉換,反之亦然)或業務(改變拍攝的類型),培養你成為攝影師的另一種方法是更改處理方式。在你的攝影旅程中進行所有這些更改是完全正常且可以接受的,那麼怎麼進行拍攝呢?
3、確定並關注擅長創作的藝術家
有許多藝術家擅長一種或多種處理樣式。確定要嘗試的風格後,請尋找以相同風格工作的攝影師並研究他們的作品。將開始看到他們的工作和處理方式中的某種模式,這可以增加尋找並實現投資組合中某種類型圖像的動力。
4、以特定風格拍攝
確定要使用的樣式後,請花時間和精力來滿足所有必要的參數。例如,如果目標是深色的圖像,將尋找與該樣式匹配的照明,紋理和色彩。
5、藉助LR預設或PS軟體進行後期處理
有許多解決方案可用於處理特定的攝影風格。只是在網上搜索,很可能有人已經為此創建了模板/預設/操作。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選擇是否使用這些其他工具。我個人主要使用編輯軟體是Lightroom,有時我會使用免費的預設來閱覽是否喜歡編輯風格,然後再進行其他研究並嘗試自己的攝影風格。
總結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幫你創造力和確定自己的攝影風格,無論你使用哪種方式,希望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讓攝影主題變得有趣並激發你的創造力!
⑶ 作為攝影師如何提高個人的藝術水平
一般來講,如果一個攝影師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拍出質量不錯的片子。
那麼,在隨後的日子裡,他的攝影水平,想下降,都不容易。
因為,一個人的眼光,一個人的水平,一個人的技術,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隨便出手,都應該是差不多的水平。
只不過,如果想要始終保持在高水平段位上,還需要運氣和其他因素。
有起伏是正常的,有差距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出現差距比較大,或者非常大的情況,那就屬於不正常了。
說明,前面你達到的水平,有蒙的嫌疑。
這可能是問題提出的直接原因。
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藝術水平和有些事物的道理是一樣的。
不進則退。
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很持久的、很深層的藝術創作和藝術進步的動力,沒有不斷提高自己水平的動力和方法,只是滿足於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滿足於自己現有的水平,那麼,即便你覺得以一種保持原狀的心情或者水平來創作,但很可能,你的水平會下降。
因為不進則退。
這樣看,如果一個攝影師或者攝影家,要想始終保持原有的藝術創作水平,保持得較好,那就要立下一個不斷提高不斷進步的目標。
只有這樣,你才能保證你的攝影作品,能夠不斷進步。即便偶爾一個階段提高不是十分明顯,但最起碼,不會退步。
⑷ 在攝影中如何通過藝術與設計讓照片更吸引人
你有沒有想過照片的元素是如何組合在一起形成成功的圖像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如何使用藝術和設計的7條原則,這些設計原則將幫助你創建更好更有趣的圖像。
藝術與設計的7條規則是什麼?
藝術和設計的7個原則是平衡、節奏、圖案、重點、對比、統一和運動。使用藝術和設計的元素——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價值、顏色和紋理——來創造一個整體的構圖。
該元素的藝術設計是視覺藝術家的工具。藝術和設計的原則代表了藝術家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創造視覺藝術。通過應用藝術和設計的7條原則,攝影師可以創建基於藝術理論基礎的有凝聚力的圖像。
1. 平衡
平衡用於說明圖像的視覺重量。平衡可以統一一張照片,也可以分裂照片,精心平衡的圖像為照片帶來穩定感。
了解人類視覺的本質和心理是控制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人眼對某些顏色比其他顏色更敏感。紅色是引人注目的。柔和的藍色更柔和、更微妙,可以通過有選擇地使用顏色和飽和度來引導運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通過照片引導觀眾的眼睛,運動研究眼睛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吸收視覺信息背後的心理。
總結
攝影藝術與設計的七項原則;平衡、節奏、模式、強調、對比、統一和運動,構成了視覺藝術的基礎。使用這7個原則可以讓你更好地控制攝影實踐,這將帶來更好的照片和更多的攝影機會。
⑸ 攝影師如何發揮自己創造力
攝影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發揮創造力,許多人普遍認為有些人天生具有相似的天賦,有些人則認為他們根本沒有創造力。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實現創造力的願景,最主要的是自己像其他人一樣發展這項技能。攝影與天賦無關,沒有人天生具有創造力,我們都是新手開始,創造創意或拍攝出色照片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式,在本攝影教程中,我們將為你提供一些思路,以幫助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無論你住在哪裡,在哪裡工作或有多少時間都沒關系。每次拍攝時,你都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並使自己的思維開放於各種可能性。因此,當你發現自己真正與之聯系在一起的美麗地方時,就有機會創造出強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
⑹ 攝影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創作靈感
為自己的攝影項目尋找靈感的來源可能是一項艱辛的事情。有時甚至可以感覺到所有靈感來源都用光了。但是,世界上充滿創造力的人們正在創造藝術的「資源」,我們作為攝影師可以將其作為我們工作的基礎。
從字面上看,它可以解釋另一個藝術項目的結果。可以創建完全抽象的照片,其基礎將是單個元素或另一作品的想法。
訣竅是找到靈感來源,拿起相機去尋找照片。從你熟知的靈感開始。最喜歡的書或電影。你真正熟悉的東西。基於你可以輕松記住和想像的事實。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為照片找到對象,並有可能為自己的照片開辟一個全新的主題世界。
⑺ 攝影師手中有哪幾個主要的造型手段
(1)光線表現手段。光,是再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輪廓形式、明暗和色彩關系的最基本的條件。攝影師通過自然光、人工光或兩種光的綜合運用,可以營造出多種多樣的光效氛圍,並根據藝術意圖改變景物和人的形象。
(2)色彩表現手段。欣賞色彩表現手段要看色彩基凋的確立,即每一部電影應有的一種色彩總體感,或以一種色調為主創造影片的總體氛圍情緒;要看色彩氣氛的營造,每一場景的情緒意境,都有相應的色彩氣氛;此外還要看具體形象的色彩塑造,景物和人、膚色、穿著和道具的色彩,看上去像是與生俱少卻完全可以在攝影師的手下妙筆生花,特別是它們之間的色彩對比,更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藝術語言。
(3)光學表現手段。比如各種焦距的鏡頭改變著畫面上的空間透視關系,可以用來創造不同的空間——心理氛圍。
(4)動向表現手段。鏡頭的運動性是電影攝影最顯著的特徵。推、拉,升、降及其不同形式的綜合運動,創造出不斷變化的多構圖畫面,形成了銀幕上活生生的空間世界。
⑻ 如何讓你的攝影作品更藝術
構圖技巧是每個攝影愛好者的必修課,遵守一定的構圖原則會讓你的作品更加印象深刻。下面我們將為您介紹5條創意構圖小貼士,希望你能突破自己,拍攝出極具創造力和藝術深度的攝影作品。
⑼ 如何體現攝影的藝術性
1 紀實性特徵
幫助達蓋爾確立攝影術的法國國會議員阿拉戈,在攝影術發布的當天發表感言:「考古學家將從這項新技術中得到多大的好處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納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寫下來,就需要花20年的時間,還要有大批擅長描繪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銀版攝影術的話,那麼只需一個人就能完成同樣規模的任務……」在這段激昂的陳詞里,阿拉戈所著重推介的是攝影術精確摹寫客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攝影藝術的「紀實」能力。「紀」,同「記」,所謂「紀實」,就是逼真、精確地表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物或現象,攝影藝術的這一特徵來源於透鏡成像的共軛關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攝影藝術的技術性所賦予的。在攝影術誕生之初,一名記者向沒有見過攝影術的讀者解釋攝影為何物時,曾經形容為:「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周圍的景物都極細致地反映了出來,然後把鏡子帶回家中,這些景物就永遠留在上面了」。①這是對於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形象闡述。
攝影藝術的紀實性有著三個層次的不同內涵:首先,攝影藝術能夠精確地復制客觀對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真實與逼真;其次,攝影主體必須親臨活動現場,即便是用攝影藝術表達攝影藝術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須在一定的現場拍攝其中的事物或現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一種現場性;最後,攝影藝術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這時的紀實性又表現為一種現實性。②攝影藝術紀實性的這三個方面的內涵,對攝影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手法作出了規定,但在某些時候,如果刻意堅守紀實,又會對攝影藝術創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對此,攝影藝術界曾有過激烈的論爭,部分新聞攝影專業人士堅持「寫真紀實」的觀點,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攝影,是因為它是對於真相的記錄,照相機面對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則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們還認為具體可視形象的記錄,是攝影藝術的特點乃至生命所在,是攝影藝術自立於藝術之林的依據,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有區別的,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概括的,可以虛構編造;而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必須實現真人、真事和真場景這「三真」的統一,才能實現攝影藝術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藝術創作為主要方向的攝影人則堅持「技術紀實」的觀點,他們認為寫真紀實論只適用於新聞攝影,對藝術攝影而言,紀實只是一種自然屬性,是由攝影藝術的技術條件所帶來的,但這種紀實並不等於真實,真實也未必需要紀實才能實現,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所要求達到的真實性一樣,是必須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的。從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沒有薩洛蒙、布勒松等堅持寫真紀實的攝影藝術家們的努力,今天的讀者就享受不到那些決定性瞬間賦予眼球的沖擊;而如果沒有曼瑞、哈爾曼斯等攝影藝術家的奇思妙想,讀者也就感受不到圖片中異想天開的廣闊世界。正當寫真紀實論者與技術紀實論者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些折中主義的理論家拋出了「廣義紀實」和「狹義紀實」這兩個概念。他們把「狹義紀實」界定為事實和形象真實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內容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須忠實地記錄當時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真實情景;「廣義紀實」則是指在藝術攝影中,攝影藝術的真實性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只要拍攝者選擇的題材具有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對素材進行加工,並創造條件完成創作。③
關於攝影藝術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紀實性,相信每位讀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對於新聞攝影而言,紀實無疑就是「寫真紀實」,圖像與事實之間不能存在人為的、主觀造成的差距。當然,由鏡頭特性或特定條件下的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變形是可以理解的。對於藝術攝影來說,攝影藝術家必須在記錄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一定的藝術變形,從而將自身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滲透到攝影畫面的藝術形象中去。
新聞攝影的寫真紀實是建立在技術紀實的基礎之上的,在很多情況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種表象,要真正地使紀實等同於真實,還需要攝影藝術家的精心選擇、提煉與概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惡總是交織在一起,有些看起來是真的事物或現象,卻來自人為的操縱與控制,這時的「紀實」只能是一種「真實的謊言」。對此,法國攝影理論家吉澤爾・弗倫德在著名的《攝影與社會》一書中曾指出:「它(照相機)看起來既精確又公正。攝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來都能更好地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並以那個階級的觀點來解釋事件,因為攝影雖然極為逼真,但卻具有一種虛幻的客觀性。鏡頭,這只所謂沒有偏袒的眼睛,事實上允許對每一事實進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們看來再虛假不過的畫面,卻從宏觀層面上表現著生活的真實,《穿著軍裝的天使》就是鮮明的例證。這張圖片是侵華日軍佔領廣東時擺拍出來的,表現的是一位「將難民視作自己母親背往避難所的皇軍勇士」,還附了這樣一段文字說明:「這是我皇軍真正的寫照:佔領廣東當日夜晚,由於敵軍放火焚城後逃逸,全城許多地方都陷於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濃煙密布下,許多城裡的居民都收拾細軟衣物開始逃難。在此情況下我軍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開始享受勝利的果實之前,就立刻捲起衣袖於海珠公園建立避難所,協助收容難民。」如果單從技術紀實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張紀實照片,但照片的內容卻是日軍為了欺騙世界輿論而耍出的卑鄙伎倆。
攝影的紀實性特徵還常常使其成為一種鮮明、有力的證據。1906年,著名的「南昌教案」發生後,法國傳教士誣稱縣令之死實為自刎,北京《京話日報》在3月29日的第570號刊登了南昌知縣江召堂的遺體特寫,並附文字說明――「江西南昌知縣江大令召堂被天主教請酒謀殺,兇手便是勸人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口捏造情形,說是自刎。本館再四辯白,今特把江大令受傷的照像,做成銅版,印入報內,請大眾看看這樣自刎的有沒有。」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用照片報道重大新聞事件,也是中國新聞照片參與民族斗爭的第一次。在現代法庭審判中,以攝影照片為代表的影像資料已成為重要的「呈堂證供」,因此,如今各家司法鑒定機構都在積極地招募、培訓具有影像司法鑒定資格的專業人才,以鑒別這些影像證據的真實性。
2 瞬間性特徵
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第三大要義,乃是「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不論是在傳統膠片時代還是今天的數字時代,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照相機所記錄下的被攝對象,只能是快門從開啟到閉合這一短暫時間內被攝對象的瞬間狀態。攝影藝術的這一瞬間性特徵,既賦予了自己一定的優勢,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些缺陷。
首先是與電視相比較而言的。20世紀40年代,電視從問世到風靡世界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它已經對報紙造成了強烈的沖擊。1972年,曾因出色的攝影報道而擁有4
000萬讀者的《生活》雜志「36歲而亡」(《國際先驅論壇報》語)。電視的沖擊,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與攝影相比,電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有聲的動態圖像上,而電視可以現場直播的特點,也使其比攝影報道更具時效性。
其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也為攝影造假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事物的真實性是在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轉換中體現出來的,例如丘吉爾在卡什的相機面前表現出獅子般的憤怒,並不意味著憤怒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徵(其實憤怒是每個人性格中都具有的一面),而攝影圖片的造假者也可以利用攝影藝術的這種瞬間性特徵,去擺布、導演出各種各樣的瞬間,以證明某種現象或某件事物的真實性。
再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給攝影藝術創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人們常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是針對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而言的。畫家和文學家可以憑借對現場的回憶或他人的口述來重現現場,而攝影藝術家一旦錯過一個精彩的瞬間,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瑪格麗特・伯克・懷特曾說過:「當我在拍攝照片時,如果忽然有人跳出來擋住我的鏡頭,我會為此急得發瘋――甚至會氣得立刻把他殺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訪中,最精彩的鏡頭往往只有一個,稍有延誤,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瞬間性會為攝影藝術帶來上述缺陷,但它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仍然是主要的。攝影的「代名詞」――布勒松將攝影藝術中的瞬間稱作「決定性的瞬間」,並以一生之精力來實踐這一口號。攝影史上優秀的紀實類作品,大多以抓取了情態生動、富於張力的瞬間取勝。具體來說,瞬間性特徵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似於中國繪畫中的「留白」,攝影藝術對於瞬間畫面的截取,能夠引發觀眾對於這一瞬間的前後兩個時間段的聯想,從而賦予攝影作品無窮的張力。
第二,作為唯一的一種能夠以高度清晰的靜止、凝固的形象來定格社會生活的技術手段,攝影藝術能夠高度集中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有時間、有條件也有興趣對畫面中的形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攝影藝術家鄭鳴的《望長城內外》就是一幅用凝固的形象來定格歷史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丈夫在長城觀光時,不停地出現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的動作以及不一致的驚喜表情,當兩人再一次「分道揚鑣」時,拍攝者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快門,一個耐人尋味的經典瞬間便被永遠地凝固下來了。
第三,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能夠將三維空間的社會生活凝固在一個二維平面中,從而使作品比電視更易於閱讀,也更易於保存。
瞬間是轉瞬即逝的,正所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正是因為美好的瞬間一旦失去,就不可能上演第二遍,所以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對攝影藝術家抓取瞬間影像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以手腳麻利、眼光敏銳、思維敏捷為基礎的抓拍是獲得精彩瞬間的前提,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的章節中具體闡述。
3 圖像性特徵
攝影藝術之所以是攝影藝術,是因為它使用一種不同於文字的特殊的視覺語言來訴諸觀眾的眼球,這種視覺語言直觀生動,容易為觀眾所接受。與文字相比,攝影藝術的視覺語言還具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超越地域界限,能夠為不同國家、民族的觀眾所理解。在2006年3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評委菲力克斯・施馬格爾・阿拉諾維奇曾說:「圖像不是方言,圖像可以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讓人交流,這很有趣。」④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視覺圖像傳播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的廣泛興起,人們開始把今天的社會稱作「圖像時代」或「讀圖時代」,「圖像取代文字」、「一圖勝千言」等說法也應運而生,這實際上是人們對於攝影藝術圖像性特徵的一種誤解。不管是視覺語言還是文字語言,傳遞的都是信息,圖像或文字只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媒介,究竟是用圖像還是文字來傳遞信息,要根據信息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譬如會議新聞報道,我們可以選擇文字來傳遞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決策、決議等。攝影的手段則主要用於表現會議中的一些新人物、新現象,或是抓取會場上的精彩瞬間以改變會議報道冰冷、僵硬的傳統面孔。
要想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圖像性特徵賦予其自身的優勢,攝影師必須在拍照時通過各種方法來強化照片的視覺效果。之所以講求構圖、用光與色彩,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在這里,著重介紹「視覺沖擊力」這一重要概念。從畫面的視覺效果這一角度來看,優秀的攝影圖片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境深遠,回味悠長的,這類圖片的畫面並不是十分「惹眼」,但由於具有深刻的主題,觀眾能夠在細細品味中發現它的藝術魅力;另一種是不需要觀眾進行什麼思考,直接在畫面的結構上就能獲得強烈的視覺感受的,攝影圖片所具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視覺沖擊力。
在競爭態勢異常激烈的現代媒介環境中,發揮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已經成為平面媒體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大幅封面版圖片的運用就是強化視覺沖擊力的手段之一。
要強化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需要攝影師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而驚心動魄的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即使不具備奇特的形式也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如亞當斯的《槍斃越共》和邁克・韋爾斯的《烏干達乾旱的惡果》。這就要求攝影師注意選擇那些信息量大、感人至深並具有強烈象徵意味的瞬間;富有情調、幽默詼諧或是氣勢恢弘的場景也能夠強化攝影藝術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而使用廣角鏡頭、靠近拍攝、轉換視角等技術手段,同樣能夠使畫面產生奇特的效果。
除了紀實性、瞬間性和圖像性之外,攝影藝術還具有一種物質性或稱技術規定性的重要特徵,在第一章「攝影藝術必須以技術作為依託」一節中,我們曾對科技與攝影藝術發展的關系作過詳細的論述。簡而言之,攝影藝術是一門對技術手段和物質條件有著高度依賴的藝術,攝影藝術的發展,始終與攝影器材的發展密切相聯,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更改的必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