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該怎麼看待現代藝術
藝術有二種,一種是當代藝術,一種是現代藝術。當代藝術是伴隨我們現在生活的種種藝術活動,這樣的藝術有電影,有音樂會,也有油畫、國畫展覽,更有時刻霎繞著我們日常作息的美化設計活動,從城市街橋、廳堂裝修到服飾眼睛、食盤酒具、甚至眉梢的一抹青雲。這些藝術活動總是動人而美麗,自古以來為大眾喜愛。雖然人分賢愚,地有東西,眾生悲歡不同,但是這種藝術,以崇高的激勵、深沉的呼喚,溫雅的撫慰和優美的顯示構成文化。當代藝術將此種種藝術話動,以新的藝術形態、特別是「現代設計」和「公共傳媒體系」(報刊、電視、網路)帶給人們美好的生活。
而現代藝術,本來也是當代藝術中的一個門類。但是它一出現,就模樣怪異,甚至尖峭而醜陋,一反其他門類;使大家初看之下,滿心不快、就更談不上欣賞。
為什麼?
這種名為「現人藝術」的事吻,實際上是隱藏在各種藝術之下的「藝術根本機能」。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上,在現實生活的大部分狀況中,它都被覆蓋在美麗的外表之下。於是,造成一種假象:藝術就是「美」,但是,美是什麼?難道美就僅僅是讓人悅目(耳)賞心嗎?一經提問,「美」就不再僅僅是美麗的形式和外表。翻開前人的論述,無論是往古的先哲如孔子、柏拉圖,還是晚近的思者如愛因斯坦、蔡元培,都將美歸之為一種「完美」,完美近於善,或正是簡括而至善。藝術是在科學之外,在思想之外,對於那種不可言傳的境界的追求和表達。
「根本機能」猶如臟腑,一旦赤裸裸地呈現在眼前,任何人,包話作者本人,都會為之驚詫,為之惶恐。因此,許多天才的藝術大家也還願意讓「藝術根本機能」藏在內里,不表現於外形。外形依舊用悅耳之聲,中看之形,藉助美麗的形式影響世界。可是,現代化時代來臨之後,美麗的形式包不住藝術了。在所有發達國家,現代藝已成為藝術主流,成為政府資助和個人收藏的主體,或為社會文化的標志,最重要的是成為每個現代公民的基本教養。
並不是人們喜愛現代藝術,而是它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它才是猶如心肝五臟,只中用,不中看。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完全可以厭惡現代藝術的這種或那種風格和方法、但是不能迴避它。因為它最少有四個方面不容迴避。
第一,現代藝術的基本性質是創造。就是說,現代藝術專門以創造、創新作為它的特徵。這與中國經濟要領事創造性地發展科學技術的思路一致。藝術和科學都需要創造精神,但是只是適合觀眾的創造,就象科學技術是合乎邏輯的創造。而現代藝術的創造旨在突破現有局限,是一種純粹的創造。作者不創造不行。越是超常,越是奇特,其創造價值就越大。可是在局外的常人看來,真作品就奇巧古怪,不合常情。七十年代末以來,在西方現代藝術中流行後摩登。(Post-moden中文常譯「後現代」)是針對在此之前極端理性原則的新的創意,更是怪誕而豐富,所含的創造實驗依然。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行業,只有一種行業是專門練習和實驗人的創造力的,有了這個,又可用在各行各業之中,這就是現代藝術。
第二,現代藝術側重揭露罪惡,即使是社會主義社會,也還存在著犯罪和腐敗現象,甚至有些已司空見慣,(如投機取巧和弄虛作假),更不用說其他社會。所以現代藝術一開始就充當社會的哈哈鏡、顯微鏡和探視鏡。它用奇異的形象反照不正常的社會現象;用常人不注意的角度和深度顯現人間問題的原因;用常理不能體察的方式來展示宇宙和人生的內含。相對裝飾、美化的藝術門類,現代藝術就顯得醜陋膚淺,但是它揭露醜惡,最終卻為引起人們的警醒。
然而,一般人就看不懂,也就不想看。那麼,這就不得不涉及下面的二點。
第三,現代藝術是在刺激觀眾的自覺性,傳統藝術常常把影響、感動觀眾作為最大的成功。電流、小說,根不能讓他人為之掬一把熱淚。在個人意識薄弱的時代,人們渴望被別人拯救,在精神上也願意追隨,崇拜天才的藝術家與他們的傑作,就象十幾歲的少年追逐歌星。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步使每個人成為自覺而獨立的人。他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事(選擇),同時又敢於對之負責(責任)。在精神上他的判斷力和感覺都不再那麼輕易在受到感動,他要追問,他應該內心堅強。現代藝術就是為這樣人准備的,是為藝術上的「成年人」所預備。現代藝術一般不給人一個現成的觀念和意象,而給人半個,另外半個由各人自己從心裡計升起。現代藝術是一個人對一個人的互相印證,在現代藝術中,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
第四,現代藝術是直接訴諸人類的覺悟境界。單獨地看一件作品,這件作品可能只是創造性地揭示某一個現象,以激起觀眾的自我反省。而現比藝術作為整體卻不是某一個活性分子,而藝術現象只是藝術本性在單個時間、某個地方對某個問題變現。此次雙年晨的題目就是「海上·上海——一種特殊的現代性」。展覽很快會過去,作品也會漸漸被淡忘,而現代藝術的精神因此也就在這塊地方,這一群人中孕藏,這種精神靠科學技術是達不到的,科技會讓人分工更細而限制人的本性的完整,使人在職業化或中忽視性靈上的古渡沉鍾。這種精神也是思想和宗教達不到的,思想和宗教先將人的精神轉化為語言和教義,再在理性中執持為信念和信仰,使人內在微妙的悲欣無從清理。在人性的深處,包含著一股自由的清流,來自天盡頭,又向永恆的寂靜流去。無以訴說,無以把握,伏在每個人的心底,連傳統和當代藝術的優美、雅緻、悲憫和崇高的形式也不能到達那個地方,現代藝術卻將人輕輕地(或重重地)推將去。
難道社會和文化的發達就意味著人人都欣賞「丑惡的藝術」,縱然它是有作用,有道理的嗎?當然不是!對美好的追求是人性的趨向,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所以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永遠並存
⑵ 談談你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收獲3000字
當杜尚用一個男性的小便池去參加展覽並命名其為《泉》的時候,我們發現,藝術形式的審美化正在消滅著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但是藝術的意象的美卻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在這個時代,藝術家總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們說是「創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能在15分鍾內成名。」於是,繪畫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嚴性的宗教題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現成品或是看起來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來當做題材。安迪用了當紅的明星瑪麗蓮夢露當做他眾多系列創作的主題,他用一些時髦、鮮艷的顏色來描繪瑪麗蓮,而這些藝術也被當做了工業文明社會市儈、輕浮、空虛的心理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題材與形式越來越趨向與日常的生活,很多藝術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時間去在作品內容的創作當中,而是直接拿來生活中的一個實物或是一個空間,直接進行創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毫無疑問,近現代的非博物館藝術是貼近了人們的生活,藝術不再是有階級有身份的人們消遣時候的玩物,而是每一個大眾都能參與其中的活動。而我們這個時代就成了一個約瑟夫•博伊斯口中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了。
但是這樣做的弊端毫無疑問的是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一個藝術家的思想與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表達。在信息時代里,人們獲取信息十分容易,滑鼠一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這些輕而易舉得到的信息毫無疑問是缺乏一種體驗的。所以,現代的藝術家是根本不能表現出古典主義繪畫的那些神聖的、純潔的美。這時,一些想要創造出石破天驚藝術的大眾藝術家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創新」。而這個時候,他們所表現得,並不是古典主義追求精準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純粹狀態的藝術美,他們所追求的正式不斷發現自身准確定義的第三領域美。
那麼什麼是「第三領域的美」?美學家丹托在《美的濫用》中將這種美解釋為「通過行為——這些行為的目的是指向美好——而擁有了某些東西。」那麼是什麼東西呢?他用黑格爾的話說:對於藝術「我們要求…...一種生活的質量,而普世價值不存在於形式法則中,也不存在於格言中,而是伴隨感覺和感受而給予的一個存在狀態「。所以」對於黑格爾而言,藝術只是一個精神的渡筏,我們由此進入了他稱為的絕對精神的最高階段」。「絕對精神的三個階段,每一個都在第三領域有實踐性——那就是實際在過著的人得生活。而每一個實踐都和是、人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的相聯系。」「第三美學領域的東西與人類生活和幸福息息相關。」
所以在這個階段的藝術,實際上藝術家要表現的已經不是美了,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體驗。我們發現當代藝術的內容表現的越來越個人化、抽象化,沒有了藝術家自身的解釋我們可能完全會誤讀這個作品為另外一個含義。而這個時候,藝術家也開始充當著哲學家的角色,他們指引著觀眾去思考他們作品的內涵。有的藝術家就是在用自己的藝術去反映自己的生活,從而引發觀眾對這類人群生活的思考。
這些當代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正是他們個人化的藝術理念,而我覺得大多數時候這種理念里更多的是一種反抗。他們在利用著觀者的各種感官來反映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反抗,對一種生活狀態的反抗。從這一方面看,觀者的感官確實被藝術家全面的解放了。但是,他們用來反抗的手段正是一種刺激感官的方法,而比美更能刺激人感官的毫無疑問的就是一種痛感了。於是他們的藝術手段往往充滿了性、暴力等以往藝術未曾涉及的領域。
誠然,他們做到了創新與反抗。但是,他們的藝術給人們帶來了什麼?除了在一瞬間夾雜著快感的痛感之外,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還能感到什麼?美已經被拋棄了,那種由美帶給我們的愉悅感、幸福感都已經被一種刺激的、麻木的、頹廢的痛感所取代了。當我們在欣賞一件當代藝術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了內心的寧靜,當代藝術本身就是用來讓人們刺激的。在當今這個人人都渴望成名的社會里,藝術也就像林清玄所說的變成了「爆炒蒼蠅頭」,觀者也在「刺激中麻木」,然後藝術家再尋求「更刺激」。
我並非想要否定全部的當代藝術,只是我們需要思考,在當代藝術離開了物體本身的形狀分析,我們將以何種標准去審美?是以藝術家所賦予作品所謂的含義的美么?當藝術表現的目的不再是美的時候,我們又將如何欣賞它們呢?在當代藝術的意象走到了「刺激」的盡頭時,又將何去何從呢?
⑶ 當代藝術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當代藝術
別名:中庚當代藝術
公交線路:乘坐地鐵2號線東港站,跨海大橋(大連到開發區),海底隧道(大連到大連灣) 、13路、16路在港灣廣場站下車。
其他交通方式:從大連火車站出發,右轉進入興業街,左轉進入勝利街,右轉進入上海路朝港灣橋方向,右前方轉彎由環島走第4出口即抵達項目地。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347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40%,共5棟樓,停車位2536個
周邊配套:中小學:春德小學、春海小學、三十五初級中學、十六中學、嘉匯初級中學
綜合商場:友誼商場、時代購物、名店坊、凱丹購物廣場
銀行:建設銀行、吉林銀行、民生銀行、大連銀行…
醫院:鐵路醫院、友誼醫院、三八廣場口腔醫院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⑷ 書畫藝術與我們當代生活,1500字,急求
藝術是生活的折射,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不同的時代對藝術有不同的理解與追求,藝術也同樣發揮著不同的功用.特別是在新時期下,藝術特別是書畫藝術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並日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正確地認識書畫藝術的社會功用以及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對推動書畫藝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將對提升人們的文化生活品位產生深遠影響,進而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凈化與升華.
素質教育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強烈呼喚,而素質教育更應注重人文素質的發展,並以人文素質為人的基本素質,但部分校園藝術教育還相對滯後,師資力量缺乏(特別是中國書畫老師)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何解決這道難題,開展書畫進校園活動就很有必要了。每年,市文聯都要組織書畫家們到中小學開展書畫即席揮毫活動。去年年中,組織書畫家到鍾埭小學開展「我與藝術家有個約會」書畫即席揮毫和書畫講座、輔導等活動,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書畫的熱情,學生們圍著老師左詢右問,求知慾望強烈,表現出青少年對書畫的興趣,也反映了青少年對藝術、對美的需求。利用「中國書法之鄉」的品牌,相繼在4所學校建立成了基地,特別是「篆刻基地」被中國書協副主席吳善璋贊為「全國第一家」。我們不完全依靠書畫教學傳遞文化思想,但書畫教學應該是文化思想傳遞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在鑒賞和學習歷代名人佳作的同時,既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拓寬知識領域和文化視野。以中國書畫美的力量,使學生獲得深厚的文化素養、奮發向上的精神及蓬勃的創造精神、頑強的進取精神,使之成為健全的社會主體,成為新世紀的人才。在平湖書美協的指導和協助下,市直機關又成立了書美小組,堅持每周一次的培訓,積極探索注重內涵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機關藝術氛圍。有些如長紅國學幼兒園、百花藝術幼兒園開設了國學教育,設置書畫活動室,在教室、通道、走廊牆壁,掛起了由小朋友創作的書法美術作品。造就了園內濃厚的藝術氛圍,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立足行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支持貼近實際,培訓骨幹,作品輔導等活動,送書畫藝術到農村到社區,到校園、到鄉鎮,從我做起,積極倡導。黨的十六屆七中全會做出決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吹響了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號角。黨的十八大又把文化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亂世尚武,盛世崇文,書畫藝術與文學、音樂等同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傳承華夏傳統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當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廣大人民群眾迫切需要精神文化生活,所以書畫事業,在當代藝術繁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重要舉措。
⑸ 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如何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迅速,百花齊放。
在中國,當代藝術已經發展到可以完全與任何地區的當代藝術齊頭並進的地步,其中的每位藝術家和每件藝術品和國際整體的藝術概念和創作狀況構成比較關系。評價即必須遵守所謂的「對立法則」。
在當代藝術中,無論作者屬於哪個國籍或者身在哪個地方進行創作,作為一個個體(或者小組)的藝術家,其作品必須在整個人類信息所能到達的全部的當代藝術范圍內,與其他藝術之間形成對立。所謂對立就是相對獨立,獨立就是顯現差異。
相關發展:
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大多數批評家過度放大了藝術市場的力量,並且大多數批評家和藝術家達成了某種聯系,批評被利益所左右,使得大多數批評家的文章沒有思想且沒有公正性可言,藝術批評變成了藝術表揚,這成了謀求利益的一種途徑。
這使得人們無法正確地去看待和了解當代藝術。越來越多的記者在相關藝術媒體報道時的詞彙解釋如出一轍,看不到新鮮的想法和見解,更看不到獨特的批評或評論。
從商業性來看,當代藝術很有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商業文化,如今,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無論是作品形態還是藝術語言作品價格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商業性取得的一大進步。
⑹ 藝術對社會生活的重大意義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並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進而系統地闡釋了藝術教育的極端重要的價值。
藝術依然可以穿破全球化生產流水線的意識束縛,從而繼續印證和發揚文化的多樣性。在思考和知識層面的需求上藝術也依然體現著功能性:已知的各種科學方法論必須建立在邏輯線索上,而藝術則用無以言表的感知方式使得體驗現實世界和現實世界之上的風景。
當代藝術日常生活特徵
當代藝術家的實踐往往介於形而上的哲學思考和具備日常生活特徵的視覺因素之間,同時經過現代主義時期創作者的實踐,藝術已經具備了廣泛性跨文化的效能。無論是評論家還是公眾,當凝視或討論藝術作品,意識到創作者所穿越的文化邊界時,個體知識結構被撫摸的快感油然而生。
一邊腦子里充滿了各種換算公式其中也計算到了不同人群的快感觸發點,一邊日復一日重蹈著現代藝術早已完成的實踐。這種做法在當下特別是公眾社會范圍內因為有著「藝術」的庇護傘而不斷調整著自身的正確。
⑺ 如何評價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評價: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