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陳丹青 談藝術與眼界 全文
我回國以後離題萬里的話已經講了很多,唯獨沒有談藝術,大約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不方便多談;第二個原因很具體,我回國以後看到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已經無法辨認原來的中國了,包括藝術教育,已經完全變樣了,在一個已經變掉的環境里我還能說些什麼?這是我的一個困擾。比方說我出國以前,繪畫還是很重要的一行,繪畫裡面的油畫又特別牛,我自己又是畫油畫的,所以一開口就是油畫油畫油畫的,順理成章的在說,也有人在聽,可我回來以後,因為在紐約已經開過眼界,知道世界上是怎麼回事了,回來以後發現中國也有很大變化,在學生面前就出在一個矛盾當中,第一我知道這已經不是一個繪畫的時代,這是一個影像的時代,可是那麼多年輕人還要來跟我學油畫,這本身就是個矛盾,第二是即便我盡力去教他們,他們能不能領會我們那一代人特別在乎的那些事情呢?語境已經變了,我為什麼還要教這么多學生畫畫?他們畢業以後去幹嘛?他如果做職業畫家能不能受得了那個苦?如果改行那他幹嘛來上大學?第三是比較正面的,我發現中國的藝術學院,在整個社會中,或者說在整個文化景觀中,有一點點跟西方接軌了,藝術學院就是藝術學院,不像從前那麼重要了,而在藝術學院牆外面,在社會上,在
❷ 無知者也很可貴,可能性就是藝術——陳丹青《藝術的深淺》座談觀後感
2020年年底,《局部》的特集《線條的盛宴——山西北朝墓室壁畫巡禮》在理想家線下沙龍放映,之後,陳丹青與「看理想」的熱心觀眾們進行了題為《藝術的深淺》的座談,讓我對「無知」與「有知」有了新的啟發和認識。
1.資源匱乏不重要,重要的是想不想知道
「不保證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識,只是點亮世界的靈光」,這句梁文道的音頻節目「八分」的開場白,我特別喜歡。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人都害怕落後,都想變得有知識,或者顯得有知識,羞於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知識就是力量,是獲得工作的通行證、是出人頭地的保證、是改變世界的砝碼。但是,梁文道對於知識的定義卻恰恰道出了真相——點亮世界的靈光,不那麼功利的對待知識,知識便會照亮我們的周圍。知識只求八分飽,也是「看理想」的態度吧,保留一些「無知」的部分,帶著純然的好奇心和興趣去探索那部分無知,用「點亮世界靈光」的態度去拓展已知、探索未知,不為已知而沾沾自喜,也不為未知而緊張焦慮。
所以,也才有了《局部》這樣的節目,有了《線條的盛宴》這樣記錄、講述北朝墓穴壁畫的片子,有了陳丹青老師和他家的對談,有了「藝術的深淺」為主題的講座。
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藝術之路、成長之路,在那個知識和訊息遠不及現在,以及文化藝術被封閉起來的特殊年代裡,跟著中學的美術老師到全國各地畫的100多幅毛主席像開啟了他的藝術之路。那時的一代人,他們沒有那麼多的資訊,看不到那麼多的展覽,但是毫不影響他們喜歡藝術、追求藝術,毫不影響他們如飢似渴地追求知識,有限的資源不能阻擋他們學習的腳步。
反觀我們現在,擁有的信息和可以獲取的知識前所未有的多,資源前所未有地豐富,獲取的方式前所未有的便捷。有那麼多的書、有那麼多的影片、有那麼多的課程講座、有那麼多的展覽。但是,也可能是獲取知識太過方便和容易了,對於知識的珍惜就遠不及過去的人們。就像一位觀眾在提問時說得一樣:有限的、枯竭的資源才能掘到泉水。
因為書可以非常便捷地買到,不用急著還掉,所以買來後也不會馬上去看,一堆書一躺就是幾年;因為課程可以很容易得到,而且可以永久回看,所以就不會擠出時間聽課學習。太容易獲得,反而不會珍惜。
而當資源不夠時,反而能千方百計、想盡辦法去創造條件、時間去擁有、去得到、去記住、去放在心裡。
2.不要害怕無知,也永遠不要設限
在講座一開始,陳丹青老師就講到,《局部》是拍給大眾看的,因為他發現,很多人在藝術面前都顯得非常自卑。認為自己是藝術的門外漢,所以似乎就不能進入藝術、談論藝術,甚至做出藝術。而丹青老師很想打破這樣的認知。他不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藝術知識有多麼了不起。在回答觀眾提問時,對於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他也非常坦誠地說:「我不知道。」對於自己關於藝術的一些想不出答案的問題,也會十分真誠地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幫助他解答。
這大概就是《局部》受到大家喜愛的原因吧。誠實地面對知道與不知道,真誠地和大家分享他對於藝術的看法,對於過去那些藝術作品的認識,不是高高在上,沒有居高臨下,而是把長年以來被所謂權威、專業豎起來的隔絕在普羅大眾和藝術之間的「一個高不可測的門牆」給打掉。
當一位觀眾問丹青老師,藝術是不是就得用作品說話?丹青老師引用了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杜尚的一句話來回答。杜尚說:我最重視的是呼吸。
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最重視的不是作品,而是呼吸。這也許出乎我們的意料。但也恰恰說明了,長久以來,我們給自己、給藝術、給世界上的很多很多東西都設定了標簽和限制,設定了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藝術,就應該是怎樣怎樣的,好的畫應該是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好的音樂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所以,陳丹青老師說:藝術看不看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就在生活中。
既然是在生活中、在呼吸中,那就不可能永遠是滿的狀態。必定要有一些留白和空間,留給未知,並要將過去的所謂的一些已知消除一些、顛覆一些,這樣才能新陳代謝,才能不斷向前,才能有新的生命力出現。就好像呼吸,我們不可能吸了一口氣,吸到很滿很滿,並且屏住不呼,必定要呼出一部分來,讓新的空氣進到我們的身體里來。
當我們總是想要追求有知,對無知充滿焦慮,我們就不能帶著赤子之心、赤子之眼與看待和欣賞這個世界。當我們給知識、藝術設定了種種限制,又怎麼能在獲取知識、探索藝術的道路上獲得純然的快樂,更不用說創造出無與倫比、感動人心的作品了。
怪不得陳丹青老師會困惑:藝術到底是要有知好,還是無知好,藝術到底是要開很多眼界好,還是不怎麼開眼界也好?會疑惑:為什麼古代的藝術家論知識、論學問,我們遠遠超過他們,但是他們做的事情,今天人就休想超越?
蘇格拉底說:知道自己不知道。要做到這一點,難能可貴。
3.沒有絕對真理,見識來自各種偏見的總和
在回答一位觀眾的提問時,丹青老師提醒大家,人性使然,我們很容易被桎梏在現成、已有、權威的答案里走不出來,但是,不要太快的尋找結論、尋找答案,不要太快相信一個已知的答案。
即使是非常權威的人士,他提供的觀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偏見,可能是一種珍貴的偏見。我們可以去看各種各樣的意見,在種種偏見之中,我們會形成一種見識,但這種見識取決於與我們當下的狀態、心情、年齡有關。所以,哪有絕對的真理。
陳丹青老師也是在看了很多、學了很多之後,發現不存在絕對的真理。
只有抱著這樣的態度,我們才不會在看到一個事件之後匆匆忙忙給出結論,才不會被權威和專家唬住並放棄了自己思考的權利,才不會被拿著所謂「專家」的幌子人給蒙騙,才不會在靠近藝術時因為高牆的阻擋而退縮,才不會在得到一點知識和成績之後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才不會把榮耀當炫耀,才不會把過去當永恆。
世界是發展的、進步的,只有帶著無知之謙、赤子之心,珍惜有知的幸福、享受無知的快樂,擁有更廣闊的的天地和無限的可能性。
無戒學堂日更第38天
❸ 陳丹青的畫風是什麼他為何能聞名世界畫壇
一有時間就畫畫練習,在地上畫,黑板上畫,在繪畫技術方面也是過關的。作為培訓來說,即使不是考藝術院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本功。在廢紙上畫,走哪畫哪。這使他在很年輕時練就了過硬的繪畫基本功,而寫實油畫是陳丹青最擅長的。
它只是一個考試科目罷了。標准化的繪畫方式,而且大部學生進入藝考培訓班就是強化素描,速寫,水粉的反復練習,很多培訓班學生參加藝考時考題變了,他就無法畫了、因為老師幫他打題,他也里能背下這套畫法,這樣的考前培訓和藝術沒有一點關系,只能是利益下的投機取巧而己。像背書一樣的記憶調色,靠死記硬背學來的構圖,這些都是應試的手段。丹青老師說的反藝術一點毛病都沒有。
這種方式,是考試的一種標准。而不是藝術的標准,藝術要自由,要尊重個人意志和感受。而藝考恰恰是不自由的,讓學生生活在一種考試標準的框架內,消磨了個人感受有存在就有道理。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以何種方式達成也跟現實社會的狀況密不可分,有存在就有道理。
同時也讓家長耗費了大量金錢和精力,總覺得和藝術創作背道而馳,膽考前集訓是對考生基礎專業能力的標准化的強化訓練,考生具備了這一標准才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學習,進而研學創作,保證了學校的專業質量
❹ 藝術大師陳丹青,為何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因為陳丹青說話太直接了,在公開場合對巴金老舍等人進行抨擊,認為這兩位作家的文筆很差勁。陳丹青的詆毀者認為他根本就沒有出眾的才華,只是一個嘴炮。陳丹青還有著另一個黑點,他說自己沒有素描基礎,照樣有很大的成就。這一言論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認為其太過於囂張。因為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如果連素描都不會,談何繪畫,但陳丹青卻認為繪畫不需要素描,這簡直是和中國的繪畫教育相違背。
總結
可能大部分的網友並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因為他只是在藝術界比較出名,在其他界只是一個普通人。
❺ 陳丹青的畫風是什麼樣的,他的繪畫功底有多高
陳丹青的畫風是以寫實派為基礎,在寫實的基礎上加入了陳丹青特有的文人氣質,和樸素優雅的美學態度。在陳丹青的畫中可以看到睿智、率真、質朴和溫文爾雅的特性。
之前看過一個節目采訪,陳丹青在節目中說,自己喜歡畫畫,從小就開始練習,每次畫都畫到很晚,是一個畫痴。後來又去專業美術學院進修,所以繪畫功底是沒得說的,非常過硬。
看陳丹青的作品讓人感覺畫面的比例、色彩和造型都很准確,觀感上很舒服。畫面色彩明暗對比很強烈,這樣做可以讓畫面看起來很有立體感。而且減少了色彩對比,多以近似色為主,顏色統一性強,符合表現主題。
筆觸柔中帶剛,銜接自然又有力量,很有蘇聯油畫的繪畫特點。陳丹青是現代繪畫大家,是同時代畫家中的佼佼者。
❻ 陳丹青經典語錄集
陳丹青經典語錄集
中國人大抵是慣於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陳丹青經典語錄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1.只要我憤怒一回,我就得為公眾二十四小時扳著個臉。
2.藝術是謊言。但現在我們不會說謊,很笨地在那兒說謊。
3.國家學院與廣泛美術界從來沒有如此龐大.鋪張.奢侈,我們此刻就坐在四星級賓館里--我們究竟要批評什麼?我們付得起批評的代價嗎?
4.我最怕看見年輕人自卑,可是我們的教育就是讓你越來越自卑。
5.我說:“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是錯的,沒有主語:為人民服務?您是誰?
6.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貴,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7.多去博物館有助提高國民素質,這可能是個偽問題。
8.我剛到美國,正趕上流行”雅痞“生活方式,高級中產階級,玩健身,在一條滾動的皮帶上邁開大步昂然走,各種器械練身段,跟他媽刑具似的,弄一身一身的臭汗,對自己很滿意,然後沖洗沖洗,上某層吃牛排,一個人吃,很滿意。--陳丹青談現代人的怪癖。
9.人只要是坐下來寫文章,即便寫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談自己”。
10.所以我放棄讓多數人了解我了,有那麼一兩個我在意的人了解我就行了。
11.絕大多數中國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農村更不必說。
12.全世界現代化就是指大家住在水泥森林裡,水泥鴿子籠里,假裝種點樹,養點花,表明和自然還有聯系。
13.“科以人傳科尤重,人以科傳人可知。”解釋起來,好比你是錢學森,又是博士,這博士學位因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沒啥名堂,卻拿個博士學位混一輩子,你這傢伙是個什麼料,可想而知--我向來討厭名校學生自視高人一等的那張臉。
14.好電影能夠成功地傳達經驗,向各種不同的人群傳達經驗。
15.這個民族窮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訴他,我們不再窮了,我們也有地位了,全中國都在過一種假想的西方生活。全中國陶醉在這個假想中,各個城市崛起的“羅馬花園”證實了這種假想。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夢,現在夢實現了。但這個夢是外國夢。夢中景象全是外國,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訴你:我們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不要再過那樣的日子。--假想的現代生活。
16.笨,可能意味著無保留的相信.激情,源自無可勸說的真摯。
17.你在這個時代去談英雄,做英雄,很滑稽。唐吉坷德令人尊敬,因為它認真,現在的“英雄”們認真嗎?從前的英雄,真的會去死。
18.我們今天出了個所謂“五講四美”,層次很低,不過是要有禮貌,守規矩,走橫道線,別隨便吐痰,說明什麼呢?無非說明我們的社會五不講,四不美。
19.在中原本土幾代人的文化生活.品行教養與視覺經驗中,傳統經典的“真身”與“本相”,幾乎是“缺席”的,如此,而我們居然從未停止描繪並談論山水畫……此一綿密淵深的“美文”系統完全脫離“語境”,不再與古典山水畫同其呼吸,而淪為時人尋章摘句的失效詞語,有效啟動著誤讀的循環,衍生更多的歧義。--陳丹青談現代美學語言與現實的隔閡。
20.音樂好在倏忽,所謂時間的藝術,靈界的藝術。
1.今天,全國的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
2.申辦奧運會哪裡是為了體育,而是不折不扣地超級政治任務,可是沒有這項政治任務,錢撥不下來,事辦不起來,所以我有保留地謝謝天,謝謝地。
3.英國人約翰伯格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一個被割斷歷史的民族和解及,它只有的選擇和行為的權力,就不如一個始終得以將自己置身於歷史之中的民族和階級,這就是為什麼——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過去的藝術,都是一個政治的問題。”
4.我們沒資格談歷史,談文化。老北京可以談,但他只能談他的記憶,不是談文化。再過十年二十年,老北京全死光了,誰談?
5.農村還是那樣:你姓什麼?你是外鄉人?去你媽,你等著吧,沒戲。——中國的人情觀念。
6.中國人奢華的名堂太多了。你去看看古董鋪,什麼小玩意兒都有更小的玩意兒配套,奢靡到極點。
7.我希望中國的有錢人穿的奇怪的要命,過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藝術是這樣出來的。中國必須有這么一群怪人,過非常不真實的生活。
8.人人生而平等,那時法國人的口號,是願望,不是事實。你雙眼皮,我他媽單眼皮?人從娘胎里一鑽出來就不平等。
9.我討厭中國人對明星的心態,復雜.陰暗。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對戲子的'心態,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兒,心理上滿足。
10.“科以人傳科尤重,人以科傳人可知。”解釋起來,好比你是錢學森,又是博士,這博士學位因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沒啥名堂,卻拿個博士學位混一輩子,你這傢伙是個什麼料,可想而知——我向來討厭名校學生自視高人一等的那張臉。
11.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12.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這在中國非常難。
13.翻譯不看你懂多少外語,而是考驗你中文怎樣。
14.農村還是那樣:你姓什麼?你是外鄉人?去你媽,你等著吧,沒戲。--中國的人情觀念。
15.你如果真的想懂,前提要有相對完整的文脈。
16.我嚷嚷半天,臨到離開,發現我全錯了:哪有教育問題啊,都是權力問題。
17.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礦工或農民,但我一定弄不懂當官的.談生意的.玩兒金融的,還有毫無表情的科學家,不,一點都不懂--這就是我和現實的關系,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難以和現實理順關系,而且不想理順。
18.才情功力,有時不及真摯要緊。
19.木心先生的最後時光,你我都要經歷,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後落寞的放棄。
20.都市白領痛苦的根源,則介於“開放前”.“開放中”.“開放後”,她們在似是而非將開未來的性觀念之前,飽受其弊,鮮蒙其利。問題是,與咱中國“開放女性”們邂逅而上床,下床而分手的中國男性,是怎樣的男性呢?--陳丹青談中國女性“性解放”
21.電影用來觀看,小說用來思考。
22.國畫的“國”字,貶了,國畫的“畫”字,除了生財,唯剩下兩件法寶:一是工具,二是圖式--憑借國畫革命塵埃落定的歷史“能見度”,我們“想起”了偉大的古典傳統。
23.今天,全國的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
24.對咱中國的文藝,則歐美只拜漢唐明清,凡四九年以後的東西,一概只看作宣傳。
1.真的美術史是什麼,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2.今天,全國的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好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
3.城市景觀,全毀了。有哪個古老國家這樣義無反顧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殺自己的歷史?開羅?馬德里?羅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沒有。沒有一個古老的都城像咱們的北京這樣持續毀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樣全給改了。
4.中國文藝很荒涼,瘦得只剩肱二頭肌,疙瘩肉。瞧著挺壯的樣子,看上去繁花似錦。就象中國體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到處拿獎的"體育"是中國最壯的一塊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5.放鬆政治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松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6.我每講演,年輕人就上來要簽名,要拍照,我只好陪著耍,不然傷了年輕人的自尊心。現在容我說句重話。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這類事。
7.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
8.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9.無論繪畫還是寫作,我盡量不說假話。我這個人口無遮攔,不知道哪天又會說什麼。
10.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11.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12.開發房地產是一回事;蓋更多的房子給人住,又是一回事,別給弄混了。
13.你可以看點新聞。相信不相信,隨你。——陳丹青談電視
14.我從來沒有傳回任何關於成功的消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出國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15.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梵高就是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16.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塗。我們千千萬萬的“好蘿卜”如今是英語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17.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懷疑“培養”這句話。凡.高誰培養他?齊白石誰培養他?
18.嚴格地說,我與每位學生不是師生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不是有知與無知的關系,而是盡可能真實面對藝術的雙方。這“雙方”以無休止的追問精神,探討畫布上.觀念上.感覺上,以至心理上的種種問題。那是一種共同實踐,彼此辯難的互動過程,它體現為不斷的交談,尋求啟示,提出問題,不求定論,有如禪家的公案,修行的細節。
19.蔡元培任北大校長,胡適任中國公學校長,徐悲鴻任北平藝專校長。擱現在,第一條入黨,第二條湊夠行政級別,然後呢,領導看順眼了或把領導捋順了。於是一層層報批.討論.談話.任命,轉成副部級.部級之類……這樣的“入世”,有利益.沒擔當。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員除了一層層向上負責,對青年.對學問.對教育.對社會,誰有大擔當?
20.中國文藝很荒涼,瘦得只剩肱二頭肌,疙瘩肉。瞧著挺壯的樣子,看上去繁花似錦。就象中國體育,全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到處拿獎的“體育”是中國最壯的一塊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❼ 陳丹青的藝術特色
過去看了《西藏組畫》覺得有點不可思義,看了他70年代的寫生,感到完全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我甚至覺得,他那些寫生之作更有感性魅力,更生動耐看。陳丹青在70年代的大部分肖像、構圖和創作,雖說出自「文革」或准文革時代,卻沒有或極少文革美術的」紅、光、亮」和一本正經的做姿做態。這使我很驚異,因為這現象在當時是很少見的。他是憑著什麼作到這一點的,我尚不清楚。但前面二條即天分和真誠的激情,應該也是原由的一部分。即他當時作畫,主要不是產生於迎合領導的指示。而是產生於內在藝術沖動,因此那表現來得自然,而沒有摻進更多工具論的、風格化的、概念化的東西。(郎紹君藝術評論家)
陳丹青的畫令人愛看,耐人尋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寫實手法,真實地表現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達到令人看不厭的境地。(馮法祀畫家、教授)
在陳丹青這些真實的藝術形象面前,你不禁會問「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使你進一步思考一個人和民族的命運。(朱乃正畫家、教授)
對於美術界而言,1980年盛夏,是陳丹青的輿論熱季,在研究生畢業畫展中.他呈示出七件描繪藏族生活的油畫,以其令人信服的真實形象,以其平實含蓄的畫意,深深引起同行們的「繪畫與生活」的反思,畫展研討會上,《西藏組畫》被譽為「現實主義」的「還原」,而獲得普遍肯定時,他卻答道:「我並不願把這些畫抬高到「高於生活」的種種「主義」中去。我畫的,只是眼前平凡的生活、原原本本的一些男人和女人們……」。這一席語氣謙卑的告白,正是日後國內畫壇」生活流」創作最早的宣言。(孫景波畫家、教授) 1978年初夏,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考場其中的創作考試,自由命題,限一日內交卷。陳丹青上午畫出了四幅素描草圖,下午又畫了一幅油畫,五幅構圖中,場面殊異而人物眾多,形象情意均極生動具體,渾如汗氣未散之際,便活生生地涌進了他的畫面。如此敏捷的才思,能如此憑空臆造的形象記憶力,實在令人誠服,丹青一舉奪魁,傳為考場佳話,當時他僅有24歲,是油畫專業中年齡最小的考生。
陳丹青入學前自習繪畫,初即以速寫開端。但於速寫之好,依然如初。陳丹青的資質,在其對「真實」的洞察力;在其對物象形態意味的特殊敏感;在其精確地把握與駕馭技巧的嫻熟,可謂慧眼獨具。他在紐約的速寫,作風更見精當、扼要;手法更為酣暢、洗練。他的動態速寫,尤似能捕風捉影,堪稱一絕。看似簡略粗率,實則精微妙要俱到,形神兼備。就速寫的純粹性而論,具有更為獨立的欣賞價值。這便是線條的舞蹈,是線條假手音樂節奏在奏鳴交響,流露著一個東方畫家骨子裡特有的根性。陳丹青說:「線條之於我,是一種天性,對線條形式品味的敏感是我的本能,我的速寫,無疑得之於民族傳統的熏陶」,他對自己藝術的特色和淵源的認識,可謂知之甚明。(孫景波畫家、教授)
❽ 陳丹青的藝術史方法論是什麼
問題說明:老師的作業!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