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解開藝術家思維的密碼是什麼

解開藝術家思維的密碼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3 09:41:58

『壹』 藝術思維的特徵有哪些

藝術設計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或者說價值實現活動,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像,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內涵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藝術審美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又是審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藝術通感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好比"橋梁"一樣,使藝術之間相互溝通,相互轉化。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也使藝術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它對各種藝術的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
認識藝術通感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像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並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梁。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級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像,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鑒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系,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了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像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通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貳』 藝術家創造力的核心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藝術家創造力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從廣義上講,凡是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供直接利用,不存在確定的規則可以遵循的思維都屬於創造性思維。它除具有思維的一般屬性外,還具有求異性、發散性、普通性、逆向性、獨立性、批判性等特點。

『叄』 賴聲川的創意學丨藝術家的創意是這樣來的

一人,一生,一藝術。

真正的大藝術,就是我們的人生。

在《賴聲川的創意學》中,賴聲川引用了吉美欽哲仁波切的一段話:「最偉大的創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藝術家都只是在攪起或倒出一些習慣性的東西,並無新意。真正的創意在於自我的轉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帶著覺知和智慧去生活,那麼多少年後,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就會像是在欣賞一件動人心魄的藝術作品。

賴聲川,台灣非常有名的導演。代表作話劇《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前者自1986公演以來常演不衰。他從事舞台劇、電影三十餘年,愛好廣泛,學識龐雜,對音樂、佛學、建築都有研究。他將自己的創作經驗和感悟加以總結,寫就了《賴聲川的創意學》。

關於藝術家有兩個神話:一個是甘於清貧,在艱苦的環境下如何堅持創作,其實太窮的人心靈是緊張枯竭的;二是文思如泉湧,實際上創作過程瓶頸不斷。

這種神話把藝術創作者歸類於一種敏銳的天才,創意來源於有如神助的靈感。然而,賴聲川認為: 「創意是可以練習的,靈感可以被有意培養。」

創意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如何在生活中讓自己更有創意?藉助藝術家的思維方式。藝術沒有標准答案,蘊含著無窮盡的可能性。 有藝術思維的人,在生命中有更多可能性。

用現實解決現實問題,是沒有辦法跳脫生活方式的。而 不按現實狀況解決問題,在極少的可能性中創造可能性時,這就是在用藝術家的思維方式。

跟藝術相關的學習,必須是在藝術以外的場域發生。

作者說:心中沒有創意,生活和生命也沒有創意。

①創意來自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遠古人類思考如何通過製造工具讓族群過得更安全方便、舒適,那就是創意在閃爍;如何尋找方法管理每天的瑣事,如何更有效的去解決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難題,這都是創意。

②創意還來自於更深的需求和好奇,也不斷解決生而為人內心深處、精神深處好奇的出口。比如,我們為什麼在這里?我們即將去到哪裡?

作者說: 人類的創意作品涵蓋了我們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恐懼,所有的需求,所有的慾望,所有的思維、情感和疑惑。

當我們內心還有這些情緒起伏時,請為它去歡慶,因為創意會隨之出現。

周星馳說: 如果有一個沒有了夢想,跟咸魚還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夢想有創意的人,如何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一件藝術品呢?

賴聲川認為, 要有一個靈感的倉庫。 不斷儲備更多的素材、靈感,需要時運用它們,重新組合搭配,成為解題方式。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 直接領悟的心,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神聖的禮物,理性思考是它的忠誠僕人,我們的社會居然把這一切榮耀歸於僕人,卻忘了禮物的存在。

內心是最重要的寶藏。 心的力量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力量。

電影《奪冠》中,80年代的中國女排訓練環境艱苦,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陳中和說:「那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心裡什麼都有。」正是有沖出亞洲的這股勁,讓他們排除萬難,站上了巔峰台。

無心無力,有心就會有力。當你迷茫、無力時,就去看一下自己的內心,它會喚起你很多的力量。奪冠,是因為戰勝了心魔,釋放內心的力量。心的力量,可以創造無限榮耀。只要有心,就會有力量。

宮崎駿說,他在奇幻電影中的人物靈感,都來自於生活中。

當靈感發生的一剎那,之前所看到、聽到、感知到的素材,都重新串聯了起來,靈感經驗來自於看似無用的東西串聯在一起。

個人創意的倉庫,就是生活檔案庫。 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條件,多看、多聽、多聞、多觸摸、多體驗。可以把這種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素材,見識廣的人更有可能解決大麻煩,可以更好的解決生命中問題。

創意的一個重要點是:百無禁忌,天馬行空,不要阻礙自己。

李欣頻老師說過: 創意是一種概念,一種個性,一種實驗。創意生活是一個實驗室,每一次換不同版本的劇情,你會發現截然不同的創意體驗。 擁有多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整合,創造想要的生活。

藝術家有魅力的地方是,把生命中的智慧結晶成了眼前的藝術作品。

書中提到,鋼琴家傅聰在看了鋼琴大會中的表演後說,現在年輕的樂手手指頭太厲害了,可問題是音樂在哪裡呢?他們沒有洞察音樂真正的智能,沒有真正感動聽眾。 好的音樂,有大的智慧在內。

作者說: 當思考怎麼活的時候,就是一個人培養自身智慧的開始。我們被困在一種奇特兩難的困境中,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活,也沒有人認為誰該或誰能教誰怎麼活。怎麼活是培養智慧的開始,沒有這個就不用提培養創意。

所以請問一下你自己要怎麼活?你的活法是什麼?怎麼表達獨一無二的自己?

電影《奪冠》中,郎平在訓練女排姑娘們時,這樣告訴她們:「姑娘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好好地享受體育本身,開心地去打球,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背。」80年代中國女排的使命是通過吃苦,完成集體力量的崛起;2000年後中國女排姑娘們的使命是淋漓盡致地活出自己,享受作為人的生命的本質。

作者說:內在經過金字塔底端上升、吸收、提煉,從金字塔頂端吐出創意的作品。 每個人內心深處有源泉,鏈接著全人類的文化智慧結晶。每個人都有不可思議的創作的能量,包含了個人才華等待被開發被發掘,同時個人源泉直通人類共通的源泉,在人類 共通 的源泉中隱含著人類一切的創意。

生命中的智慧是:要知道生命中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做的堅持下去,把它打磨成藝術品。

作者在書中說:知識是信息的累積,智能是知識的妥善運用。進一步說, 智慧是覺知的能力,能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中所有的關系。 當你在覺知的時候,智慧會升起。創意的智慧必須在生活中累積。

為什麼有的人把創意運用自如,有的人卻沒有創意表達?作者提到了一個詞:「屏障」。

有的人屏障稀薄,才華容易噴泉而出;有的人屏障厚,沒法噴出才華。

屏障稀薄的人被視為有才華有創意的人,更容易讓涉密的源泉隨時泛濫出來,形成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順暢流通,這樣的人內心空間大,想像力豐富,當然胡思亂想的能力也會更大。對於這樣的人來說, 沒有太多禁忌、限制、界定,思考不需要在特定范圍內進行,甚至生活也不需要在規定范圍內約束下進行,他的整個人是開的,開向那神秘的源泉。神秘的源泉是我們的內在財富,在神秘的源泉之內,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肆意生成、自由組合,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在這裡面。 但是大部分人卻建立了厚實的屏障,封閉了創意源泉,這也是過度重視理性的現代工商時代的必然現象。

真正的藝術是一場修行。所以,破除屏障,隨心所欲做自己,百無禁忌做自己,勇敢做白日夢吧。

藝術是上帝和藝術家之間的合作,合作中,藝術家做的越少越好。 創意中,藝術家只要連通自己的心,創意自然而來,作品自然形成。 個人才華指數跟他與內在的鏈接指數、屏障指數相關。 達芬奇除了畫家,還是解剖學家、發明家、科學家、軍事家、建築師等,他內心沒有界限,沒有屏障,沒有業力,和他的心毫無阻礙在一起,從而在各個領域獲得很大成功。

人生和藝術相通。去掉內在束縛和自我攻擊,去掉屏障,去掉我執,我們可以無限接近原本自我。

書中說: 即興演出的真諦是在於演奏到忘我的境界,好的即興演奏絕對不能按計劃進行,必須是要赤裸裸的,在忘我的境界中,藝術家所表現出更深刻、更真實、更赤裸的自己,這個關鍵時候心靈貧乏的樂手不僅是技窮,更是心窮。

《樂隊的夏天》中,五條人就是經典的即興演出,第一場比賽時,等到幕布拉起時,靈感來了,他們臨時決定演奏哪一首,所以出現了史上第一次臨時換歌的狀況。但是這樣的五條人卻被大家愛得死去活來。他們的人和音樂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人是鮮活的,他們的鮮活跟音樂是融合在一起的。

即興的背後是和生命在合作。 讓我們在生活空間中多點即興吧。聽從內心,有時想要去吃什麼就去吃吧,想要買什麼就買吧,想要去到哪裡就去吧,想見某個人就去見吧。願你更多的和鮮活東西在一起。但是,很多人生活中有足夠的理性,理性到沒有即興和任性空間的存在。

作者說:中國的書法也一樣, 書法家寫草書的時候,真正進入忘我的境界,就難以抵擋心靈的綻放。綻放了什麼呢?會看的人全都看得到。

電影《奪冠》中,郎平說:「明天的比賽,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你們應該振作起來,放心去打,放開去打,豁出去打,我會和你們在一起。」一旦畏手畏腳,說明內在的小我還在,因為害怕才會畏手畏腳,但是豁出去放手一搏,忘掉失敗會帶來的傷害,你的內心會綻放。運動員在賽場上如何進入忘我的境界,全部綻放時的英姿勃發的狀態,奮力拚搏時的運動精髓,會看的人全部看得到。

心的內容就是藝術的內容,觀看的人所看到的事實就是創意人的心,而智慧是人心直接的體現,放掉自己,心靈完全綻放的人,欣賞者看到的是滿滿的智慧。 創意人在生活中下了多少工夫,會直接反應在成品中,這是無法避免的。內心有多少料,畫布中、音符中、表演中最多也只能出現那麼多料,臨場需要智慧,多少錢也買不到。 最大的藝術是人生。

和即興藝術家的奔放、忘我相比,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反而會成為一種格式。

格式化是創意的最大敵人。 上班族的世界,朝九晚五成為很多人嚮往的模式,卻不知道不知不覺掉入固定的格式,人生被分割為工作與休閑、上班與度假。所有格式建立似乎在加強某種安全感,這一切不利於創意,也未必有利於智能的學習。 創意是一種跨越界限的能力,智慧是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能力。 如果我們活在既定的模式中,這兩種能力都會受限,智慧沒有空間展開,創意沒有機會施展。

所以,親愛的夥伴們,釋放一點內在野性,打破規律化的生活吧。因為藝術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生活中需要有些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去破除業力,去除屏障,走出鬼打牆的模式。

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可以去除固有的經驗、固有的習性、舊有的動機,就像去除佛法中的「貪嗔痴」。如何讓自己在生命中有更多鮮活東西,從這三個方面攻克,不要重復累積同一種經驗。

尼采說: 你的靈魂中必須充滿混亂,才能生的出一顆舞動的心。

雜亂是藝術家的朋友。 井井有序,意味著你把一切都歸整得很好。同時,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經驗都是舊有的東西時,你會規整的很好。如果內在有很多的秩序感,我們應該輸入新的、未知的、讓我們恐懼的東西。那些從小到大都不變的習慣,可能就是讓我們變得毫無創意的主要因素。習慣也是有毒性的,一旦習慣,就不願接納新的可能性。 習慣會影響我們一切的作為,習慣讓我們快速跳到結論。 生活中是如此,創意中也是如此。

不要由著慣性,自動駕駛。希望我們可以把365天過成365天,而不是每天過重復的版本。學會去接受不喜歡的東西,接觸了解陌生、不習慣的、不熟悉東西。

如何去掉業障、屏障?我們要去覺察做事的動機。

人為什麼創作,真正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才能真正走向創意之路。

我們可以經常問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找到這個動機,這個動機可以讓你看到內在的真實需求,從而放棄正在做的事情,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電影《奪冠》中,郎平發給女排姑娘的問卷上有這樣一道題:你熱愛排球嗎?想要找出打排球的真正動力,就必須明白排球對於自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是很榮耀,有人是為了爸媽,有人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在這個過程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上大學,所以退出了國家隊。

「你為什麼打排球?」郎平這樣問朱婷。朱婷說,她出身農民家庭,做運動員是養家的需要。但郎平不這么想,「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你永遠打不好排球。」朱婷後來說,「我打球是為了成為你。這樣行了吧。」郎平說,如果是這個原因,你依然打不好。

當一個人認清自己的動機後,才能真正去做到這件事。

「中巴大戰」前夜,朱婷接到了郎平的簡訊:「朱婷,你是我見過最棒的球員,包括老外。我為你驕傲, 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朱婷肩上的壓力,郎平都懂。看過簡訊的朱婷痛哭了一場,也在淚水中卸下了包袱。

所以,我們在做每件事時需要思考,這是我想要做的嗎?這是我想要活成的樣子嗎?這是我想要的品質嗎?這些問題會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內心距離,與心鏈接在一起,當回答這些問題時,智慧涌現時,就會有更多的創意,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但願本書能成為你打開潛在創意、改造自己的一把鑰匙。

願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生命的藝術品。

『肆』 藝術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是遵循什麼來相互轉化

藝術家傳達具體現象描述事物的的前期是形象思維階段,通過觀察、體驗把握事物,進入創作階段本質上是對直接存在的具體展示與描繪,既有抽象思維同時也有形象思維,通過抽象思維將現實或想像進行藝術的再現化(藝術創造)。形象思維就是寓於形象的思維 ,即用形象來思 考 。抽象思維是運用概念 、判斷 、推理等思維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 、概括的反映的過程 ,是屬於理性認識階段 。藝術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是遵循什麼來相互轉化的呢?我認為:它們之間相互轉化唯一遵循的是自然規律。藝術家在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是一個了解和認識的過程,自覺或不自覺的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不管是形象派還是抽象派創作其表現形式是形象的,但藝術的形象表現中都意蘊著客觀自然的規律。

『伍』 畫家,作曲家等藝術家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畫家和藝術家形象思維能力會比較強
形象思維是藉助於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因而作家,藝術家的思維活動,除了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之外,還始終離不開具體可感的物象形態,並且要飽含著感情、發揮著想像,把思想、感情、想像和物象形態有機地揉合在一起來進行藝術思維。「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就是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才寫出了感人至深的《紅樓夢》。形象思維還受作者世界觀的指導和支配,也受制於作者對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還決定於作者的藝術素養和對藝術技巧的掌握。
作曲家抽象思維能力會強一些

『陸』 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

藝術家思維方式和常人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藝術思維方式包括: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靈感思維。

『柒』 為什麼藝術家的思維常人很難理解

何為藝術家的思維,普通人的思維? 普通人的思維定式是按照常理來說的,比如雨傘,在常人的眼裡只能是遮日 避雨的工具,藝術家的思維是沒有定式的,他們屬於創造性思維,就是把兩個不相關的物體組合起來,雨傘在他們眼中就不是工具了,或者說只看重雨傘的某些地方,所以一把嶄新的雨傘在他們手中也會變的破爛不堪,不是他們不愛惜,而是把這件物品的價值提取出來,組合到另外一些物體上面去了,價值觀不一樣。

『捌』 達芬奇的藝術成就

成就

科學

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

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

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

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力學

達·芬奇強調力學和數學同樣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並研究過許多力學問題。他根據實驗和觀測得出:重物沿它和地心相連的直線下落,下落的速度同時間成正比。在靜力學方面,他嚴格確定了力矩概念:桿上街體的平衡「由它們的重量和距支點的距離決定」,由此總結出計算幾何體重心的一般法則。他已知道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在用這一法則研究重物沿斜面運動中,他正確地得到摩擦力的定義。他在觀察筆記中寫道:物體「都不能自己運動……每個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都有一個重量」。物體運動時「對空氣的壓力等於空氣作用於其上的力」。在流體力學方面,他總結出河水的流速同河道寬度成反比,井用這一結論說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他還運用力學和機械原理設計了許多機器和器械,參加了運河、水利和建築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他通過對鳥翼運動的研究,於1493年首次設計出一個飛行器。

機械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

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機器人研究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機械車研究

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機動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機械車」。

既然是機動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機動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醫學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考古

雖然他已經逝世了將近500年,但我們還記得在這個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他的興趣之一是化石的研究。在新的期刊論文 Palaios,安德烈Baucon表明他是一個有「體化石研究的先驅,」或曾經生物遺骸,與「遺跡化石,如腳印」。

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1502年達芬奇離開桑蒂西馬·阿努佳塔後,就曾在聲名狼藉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凱撒·波吉亞手下擔任過軍事建築師及工程師。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藝術

創作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研究

他的人物肖像畫畫的和真人最為接近。他說,「繪畫是自然(這里的自然是指萬物)的唯一模仿者,繪畫包羅自然的一切形態在內,它能夠將自然界中轉瞬即逝的美生動地保存下來」 繪畫能比語言文字更真實更准確地將自然萬象表現給我們的知覺。

多奇妙的科學呵!你生動地保存了人們曇花一現的美,使它比那些隨時光而變易,並且終於老朽的自然創造物還要經久,這樣的科學和神聖的自然的關系,猶如它的作品與自然作品的關系,因此受人鍾愛。天生麗質的美,將隨年月的消逝而迅即磨滅,除非有畫家把它畫下,方可保存永久。繪畫容易保存,使它經得起歲月的磨蝕。繪畫保存了美,否則它將被自然和時間磨滅。我們靠繪畫保存了名人的相貌。銅匠作品比繪畫作品還要耐久,他們的作品比之你們或我們的作品更經得起歲月的磨蝕。但是他們缺乏想像」。

在照相機和電視發明之前,繪畫無疑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知識是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繪畫是傳播知識的最好橋梁(這是指在沒有照相機和電視機之前)。

畫家應以現實世界(即自然)為對象來作畫,這樣畫出的畫才是真正有用的畫。也就是說畫家畫的東西應該是真實(即現實世界真正存在的事物)的。

繪畫作品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傳播知識;第二是讓人能欣賞到美。達·芬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識到繪畫的這兩項作用的人。而且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完全起到了這兩個作用。達·芬奇說 ,「繪畫是一門科學。繪畫科學的第一條原理:——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後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物體的描繪,就此為止。事實上,繪畫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是依靠面以表現可見物體形狀的。

繪畫的第二條原理——繪畫第二條原理涉及物體的陰影,物體靠此陰影表現。我們將闡明陰影的原理,而後進一步闡明陰影如何使畫面具備雕塑一樣的凹凸感。

繪畫科學包含什麼內容?繪畫科學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規定的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的遠近,包括隨距離之增加而導致的物體的模糊程度。這門科學是透視學(即視線科學)之母。

透視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單研究物體的輪廓線。第二部分研究距離增加時色彩之淡褪。第三部分研究物體在不同距離處之模糊程度。

單研究物體輪廓線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體外形的學問。於是由此發源了另一種專門研究光線與陰影的學問——明暗學,這是一門需要長篇闡述的科學。而視線的科學產生了天文學,天文學詮釋視線和錐體截面,所以是一種簡單透視。」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科學家,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他給後人留下了眾多不朽名畫,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達·芬奇主張繪畫不僅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畫像在比例、透視等方面都正確,更要求它們的動態能表現出他們「心靈的意向」。

思想

在達·芬奇看來,人類對藝術與科學的認識過程同樣「要以感性經驗為基礎,而且是以最高貴的感覺——視覺為基礎」,「我們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知覺」,「繪畫的確是一門科學,並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兒」。由此可見,達·芬奇對美的認識不僅建立在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之上,且帶有先於笛卡爾「經驗主義」認識論的某些性狀,而這種美學思維,也使他在理性與經驗中間作了准確的定位。達·芬奇認為,「科學是將領,實踐是士兵」,「畫家的心應當像什麼——畫家的心應當像一面鏡子,將自己轉化為對象的顏色,並如實地攝進擺在面前所有物體的形象」。這表明他對藝術創作的預備階段持經驗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但同時,達·芬奇又主張「畫家與自然競賽,並勝過自然」。這表明他已經認識到藝術理想化與典型化的問題。此外,達·芬奇也反對拋棄理性而專注經驗的藝術實踐,「熱衷於脫離科學而專搞實踐的人,正如一個水手,登上了一條沒有羅盤、沒有舵的船,永遠拿不準船的方向。實踐必須永遠建築在堅實的理論之上。」這句話正是達·芬奇對理性與經驗關系的最好注腳。

將科學與實踐、理性與經驗辯證地統一起來,達·芬奇為文藝復興以降的美學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科學方法和藝術實踐觀,這是他對於美學的貢獻之一。

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人物、畫家)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簡稱,出生於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公歷4月23日),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義大利學者、藝術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1516年僑居法國,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玖』 世界上最難破的四個數字密碼是哪個

只要是數字密碼,而且還要限定的數字,就不會難破解,在所有的四位數字密碼出現的概率都是等可能的情況下,採用任何方式破解,時間期望都是一致的,如果是人為設置的四位密碼,由於人類思維的原因(比如習慣於使用自己的生日),使得四位數字密碼出現的概率不再是等可能的情況下,合適的嘗試策略確實能夠有效的縮短時間期望。

『拾』 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的主要思維方式有哪些

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

閱讀全文

與解開藝術家思維的密碼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